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实施细则

一、总则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数据编审任务,根据《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特制定《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本“细则”是指导各区县完成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工作的重要文件。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依照本“细则”,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数据编审实施办法,并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二、工作要求

统一标准,按章办事,是顺利完成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工作的重要保证,“细则”所制定的各项要求是高质量、按时完成本次数据编审任务的基本原则。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数据编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细则”中的规定和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项工作。

(一)使用统一的数据编审软件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统一使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组织编制的软件,不得擅自修改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描述文件和操作规程。

(二)树立大局的观念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工作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和最终成果,因此,各区县区要在“统一组织”的模式下,树立大局观念,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工作流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数据编审任务。

(三)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

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应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在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四)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数据编审中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以质量为中心,对数据编审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细则”进行考核,凡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必须坚决返工重做。

(五)树立安全的观念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实现独立网络管理和补丁管理,以及防病毒等功能,做好数据备份,防止病毒侵袭、“黑客”攻击和数据丢失。

三、工作任务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审是以光电扫描数据为直接处理对象,主要包括:光电录入数据的导入、数据审核、数据汇总、数据上报接收和数据评估等工作。

(一)区县级

1、数据环境的准备:负责数据编审场地及相关设备的准备、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搭建、系统的集成等工作;

2、导入光电录入数据:负责按区县组织将本区县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数据以街乡级为单位加载到数据编审软件;

3、数据备份:对当天数据进行日备份;

4、数据审核:对人口普查表进行数据审核并通过人工方式编辑错误数据;

5、评估普查数据质量:根据数据分类查询结果,组织有关单位对普查原始资料进行评估;

6、数据上报:将完成审核后的净化数据上报到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7、数据汇总:对本级数据进行汇总;

8、编印出版本级的普查综合资料。

(二)市级

1、按照本“细则”的要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市的数据编审实施细则;负责本市和区县级数据编审人员的培训;

2、负责市级计算机软硬件的环境准备工作;

3、负责协调、管理各区县级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工作和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并向上反映本市在数据编审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负责对各区县上报的普查数据进行接收与审核;

5、评估普查数据质量:根据数据分类查询结果,组织有关单位对普查原始资料进行评估;

6、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将全市数据上报到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7、数据汇总:对本级数据进行汇总;

8、编印出版本级的普查综合资料。

四、职责与岗位安排

(一)区县级

1、数据编审组职责

(1)按本“细则”和本市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工作具体实施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县人口普查数据编审工作计划;

(2)负责数据编审人员的选配、培训、管理及数据编审工作的组织实施;

(3)负责在数据编审过程中的普查资料及数据存储磁介质的领取、交接、保存和管理;

(4)负责对本级普查数据进行审核、编辑、汇总、上报;

(5)负责向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上报普查表数据;

(6)负责本区县数据编审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工作的具体实施;

(7)负责本区县数据编审工作中的网络运行、补丁更新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安全工作;

(8)负责本区县数据编审设备的现场维护;

(9)负责向市人普办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岗位设置

(1)数据编审总负责人岗位(1人)

数据编审总负责人,全面协调数据编审工作,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负责制定数据编审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执行情况。

(2)技术支持岗位(2人)

软件技术支持人员:负责数据编审系统软件的安装部署、技术指导和支持;

硬件技术支持人员:负责硬件设备和数据编审环境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系统及网络技术支持人员:负责系统以及网络的运维与日常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计算机病毒防治与补丁更新;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安装、运行维护和数据备份。

(3)普查表审核人员(3-4人)

普查表审核人员,负责审核编辑、综合汇总和评估、上报数据终审。

(4)数据报送岗位(2人)

数据上报人员:负责定期向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上报数据编审工作的进度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向市人普办数据处理组上报普查数据。

(5)资料管理工作岗位(1人)

资料保管人员:负责普查资料的交接、预审和管理。

(6)质量控制岗位(1人)

质量控制人员:负责数据编审阶段的数据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

各区县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岗位安排相应的人员,可以一人负责多个岗位,但是每个岗位不能空缺。各区县可根据数据编审实际工作进度情况,对人员进行必要的调配和调整。

(二)市级

1、数据处理组职责

(1)负责对市级的数据编审人员进行培训;

(2)负责市级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建立、维护、检测工作和其它技术支持;

(3)负责对区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工作协调;

(4)协助普查组进行数据审核、汇总,协调进度;

(5)负责普查数据的接收和上报。

2、普查组职责

(1)组织市级的数据编审工作;

(2)负责普查数据的验收、上报的数据资料的验证和数据质量控制;

(3)及时与数据处理组协调解决数据编审过程中的业务和技术问题。

3、岗位设置

(1)数据编审总负责人岗位:全面协调市级数据编审工作,对各区县数据编审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

(2)技术支持工作岗位:负责对数据编审工作的技术支持。

(3)安全管理工作岗位:负责计算机病毒防治与补丁更新。

(4)普查表审核人员:负责审核编辑、综合汇总和评估、上报数据终审、数据质量控制。

(5)数据接收和报送岗位:负责下级普查数据的接收,执行数据导入操作;负责定期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上报市级数据编审工作的进度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上报市级的普查资料。

各个岗位的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五、工作流程

(一)区县级

流程图见附录1。

1、数据导入

将光电录入系统的数据文件导入数据编审系统,光电录入组与数据编审组在数据交接时,双方对载出数据报告进行确认、签字。填写《数据导入记录表》(见附录2)。

2、数据审核编辑

(1)数据审核

分街乡对所有数据执行全面审核。填写《数据审核记录表》(见附录3)。

(2)数据编辑

普查表审核人员对错误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系统生成数据修改记录单并导出存档。数据编审系统中的业务用户必须对应唯一的普查表审核人员,以保证普查数据修改的责任落实到人。

3、数据评估

全部街乡数据审核编辑完成后,普查表审核人员可以使用数据热校功能修正本区县数据,并根据热校清单查看热校功能修正的数据情况,利用数据分类查

询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后,普查办应填写《数据简要评审报告》(见附录4),并加盖公章。

4、数据上报

上报普查数据由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完成。专业人员负责普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技术人员负责准备存储介质。根据上报要求对上报资料审核无误后,由本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签字,通过存储介质将普查数据资料上报市人普办,同时报送上报数据审批签字报告单。

上报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1)所有表数据文件通过数据编审软件的上报功能上报。

(2)确认审核未通过关系清单及说明文件RPXXXXXX_ER.TXT,其中XXXXXX 为处理地行政区划代码前六位,下同。该文档为文本文件,分两部分,第一部份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第二部分直接粘贴导出的出错关系清单。

(3)普查数据评审报告RPXXXXXX_AU.TXT,内容为《数据评审简要报告》。

5、接收反馈数据

接收上级下发的反馈数据。

6、数据汇总

由业务人员针对反馈数据统一进行汇总、分析。

(二)市级

1、数据接收

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负责接各区县上报的普查数据,检查其上报的普查数据资料是否齐全,有否审批上报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报,并说明理由。

2、数据审核

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普查组专业人员对各区县人普办上报的普查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审核验收。未通过审核验收的普查数据资料,由专业人员与相应区县人普办进行联系、协调、修改,要求对上报数据资料全面改错后重新上报。

3、数据上报

上报普查数据由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完成。专业人员负责普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技术人员负责准备网络环境或其他存储介质。根据上报要求

对上报资料审核无误后,由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签字,通过网络或其他存储介质将普查数据资料上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同时报送上报数据审批签字报告单。

上报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1)所有表数据文件通过数据编审软件的上报功能上报。

(2)确认审核未通过关系清单及说明文件RPXX_ER.TXT,其中XX为处理地行政区划代码前二位,下同。该文档为文本文件,分两部分,第一部份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第二部分直接粘贴导出的出错关系清单。

(3)普查数据评审报告RPXX_AU.TXT,内容为《数据评审简要报告》(见附件6)。

4、接收反馈数据

接收国务院人普办下发的反馈数据。

5、数据汇总

针对反馈数据统一进行汇总、分析。

6、数据反馈

负责向各区县普查办公室反馈普查资料。

7、数据反馈

负责向县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反馈普查资料。

六、质量控制及数据安全保障

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数据编审过程,每道工序都要把好质量关。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应坚持“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质量控制原则。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控制:

(1)软件安装阶段,准确安装定制制度,核对地址码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2)数据导入阶段,重点核查导入介质的正确性,导入数据的版本,以及导入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审核修改阶段,重点检查数据奇异值。通过条件查询,对报表数据离群的进行重点排查。

(4)综合表汇总阶段,检查宏观数据与本地人口发展情况是否相符。通过对主要指标进行汇总,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

2、数据安全

各区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1)用于人口普查数据编审的计算机应清空环境、重装系统;

(2)数据日备份。在数据审核修改期间,每日都要利用移动硬盘或其他介质对普查基层表数据进行备份。每日备份数据至少保留两份,分别保存在两个以上的移动硬盘中。完成一个街乡级数据编审工作后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备份,其它时间可以使用增量备份。

(3)定期用专用防病毒软件进行查毒杀毒。

(4)不在数据编审计算机进行与人口普查数据编审无关的操作。

七、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11月10日前,国家完成数据编审系统的开发测试工作;

2010年11月中、下旬,完成各级数据编审系统培训工作;

2010年11月底前,完成数据编审环境准备工作;

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级、国家级普查数据接收(上报)环境的准备。

(二)软件版本发布工作

2010年11月上旬,国家发布地市级培训版软件;

2010年11月下旬,国家发布正式版软件,包括地市、省、国家级软件。

(三)数据编审工作

1、2011年2月15日前,完成普查表短表数据的区县级审核编辑,并报送到市级人普办。

2、2011年2月20日前,完成普查表短表数据的市级审核编辑,并报送到国家人普办。

3、2011年3月25日前,完成普查表短表的国家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4、2011年4月15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报送到国家人普办。

5、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国家级数据审核及汇

总。

6、2011年8月31日前,完成向省级与地市级的普查数据反馈与汇总。

7、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国家级人口普查数据库的研制和建设。

附录1. 区县级数据编审流程

附录2. 光电数据导入报告

(一)数据导入报告

街(乡镇)数据导入报告

导入人员:数据编审人员:

导入日期:签收日期:

(二)区县数据导入统计报告

区县数据导入统计报告

负责人:日期:

附录3. 数据审核记录表

数据审核记录表

说明:序号:从1开始的自然顺序号;

审核范围:填写街乡名称;

版本:自定编号,如1.0、2.0等,说明该街乡数据第几次审核的结果。

附录4. 数据简要评审报告

数据简要评审报告

0506-内蒙古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1年6月3日赤峰政府网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与全国、全区同步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1]工作。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 日零时。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为434124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51804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6801人,下降3.91%,年平均下降0.4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367201户,家庭户人口为41697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33288人,占 51.44%;女性人口为2107957人,占48.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81上升为105.95。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66534人,占15.35%;15-64岁人口为3350599人,占77.1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112人,占7.4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55733人,占77.30%;蒙古族人口为829824人,占19.1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155688人,占3.5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0696人,下降4.30%;蒙古族人口减少9145人,下降1.0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6960人,下降9.8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98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2631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544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34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409人上升为686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938人上升为 1442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033 人上升为 3811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577人下降为30716 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834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2427人,文盲率[4]由8.21%下降为3.19%,下降 5.02个百分点。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人口数(人) 红山区 434785 元宝山区 325170 松山区 573571 阿鲁科尔沁旗 272205 巴林左旗 327765 巴林右旗 175543 林西县 20061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的是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人口统计信息支持。 (二)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国和本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立人口普查小组,做好本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三)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人口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四)各级宣传部门和人口普查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人口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地方各级人口普查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负总责,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二、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对象和内容 (六)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七)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八)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九)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十)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 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 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 0-14, 16.60% 15-59, 70.14% 60-64, 4.39% 65以上, 8.87% 0-1415-5960-6465以上 图1:年龄段比例 图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4岁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 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05 2010年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辽宁省统计局 2011年5月11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 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 段的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省总人口[3]为4374632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384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年平均增长率为0.32%。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4]14994046户,家庭户人口为417558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5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147745人,占50.63%;女性人口为21598578人,占49.3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4下降为102.54。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96977人,占11.42%;15-59岁人口319985 94人,占73.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50752人,占15.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09441人,占10.3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2340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6930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8294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36468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由6 182人上升为1196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3205人上升为1478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由40082人上升为4532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由29778人下降为21407人。 全省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4369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76305人,文盲率[5]由4.76%下降为1.93%,下降2.83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中国政府网201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9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人口普查是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世纪之初的普查。2019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我们确定“十二五”计划和新的远景规划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候,开展人口,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 1 / 2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格式(区市县)

XX县(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X X 县(市、区)统计局 2011年5月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XX县(市、区))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县(市、区)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人,减少 %。年平均减少 %。 全县(市、区)户籍人口为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 %;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2011年5月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 [4]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632394人,减少1.1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长1.12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统计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 —关于普查登记时地址名称代码和 建筑物编号填写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每个普查对象要在现住地进行登记,属于人户分离的,同时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按照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实际所在普查小区和建筑物,填写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对一些特定人口群体,登记时的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需要特殊处理。现就相关问题具体说明如下: (一)各地在组织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和名称地址代码清单的确定工作时,暂无需考虑特定人口群体的地址名称和代码填写问题,要按照“地域完整覆盖并且有实际地域和人口”的原则,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核实确定的普查区名称地址代码清单以及实际划分的普查小区个数,统一整理、生成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文件(标准地址码库),供登记填表使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0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00普查小区、第801普查小区。 (三)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县级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5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50普查小区、第851普查小区。

六安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统计局 2011年6月27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6117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344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41739人,下降5.74%,年平均下降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11844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036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4798人,增长7.80%,年平均增长0.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39089户,家庭户人口为5364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61086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750615人,占49.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2下降为104.02。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3514人,占17.70% ;15-64岁人口为4020557人,占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7630人,占10.6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36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387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360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968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4人上升为43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

晋中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晋中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晋中市统计局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省、市、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32494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16536人相比,共增加232889人,增长7.72 %,年平均增长率为0.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02346户,家庭户人口为302187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6人减少了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94946人,占52.16%;女性人口为1554479人,占47.8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04。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55567人,占17.10%;15-64岁人口为2425230人,占74.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8628人,占8.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5772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6579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0418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70459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892人上升为793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1285人上升为14335人;具有初中程

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214785566.html, (2011年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 结 自12月我区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市普查办和区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口普查工作深入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围绕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精心布置,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现将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建专班 为切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区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开会讨论布置,成立了以区常务副区长黄璘为组长,区统计局局长曾家友为副组长主抓全区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口普查领导班子。同时,严格按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的标准、条件、范围、数量等要求,组织各乡镇及时组建人口普查领导机构,选聘XXX个普查指导员、1XXX名普查员;全区成立了XXX个乡镇(含新城)级人口普查工 作领导小组;全区共划分XXX个普查区,1XXX个普查小区。人口 普查期间,全区共召开各种普查会议15次;区乡两级开展人口普 查业务培训30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保证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我区群众的支持是顺利完成六次人普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让每一个公民知晓人口普查,参与人口普查十分重要。在宣传阶段,区人口普

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对各乡镇 人口普查工作积极动员,各种场合都给“两员”同志鼓劲。各乡镇人普办定制了很多标语分别悬挂在广场、村(社区),各村(社区)在各自的普查小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标语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宣传车、短信、宣传画、村(社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集中宣传,整个宣传工作在10月“宣传月”形成高潮,使人口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很大程序上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为普查员入户登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人口普查的积极性。 三、层层培训,提高水平 根据市人普办的统一部署,9月6-10日,区人普办对沿滩区各乡镇和部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 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人口普查的小区图绘制,入户摸底,户主姓名底册填写,长表抽样,长短表、死亡表、境外表填写,普查表审核,过录汇总,入户交谈技巧等一系列业务知识。在培训期间通过业务测试和讨论,增强了“两员”的实际操作能力。9月12日开始,各乡镇普查办陆续组织村(社区)“两员”进行人口普查业务培训,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训了普查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区普办的业务人员全程监督并指导了各乡镇的培训。同时,各村(社区)开展普查员业务培训,乡镇普查专班具体分工一个村一个社区地到各普查单位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业务指导,根据

-河南洛阳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南省洛阳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2

洛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来源:洛阳日报 2011-5-18 洛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7 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洛阳市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4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6549486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227665人相比,10年共增加321821人,增长5.17%。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06156 户,家庭户人口为 6290194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2人减少0.2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06348 人,占50.48% ;女性人口为3243138 人,占49.5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3下降为101.95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13038 人,占20.05%;15~64岁人口为4705319 人,占71.84% ;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1129 人,占8.1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13227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0434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70259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447676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