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的认识

对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的认识

对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的认识
对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的认识

对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的认识

一、背景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汇率责任”、“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责任”……大有把中国搞成“责任”代名词的势头。一些西方人士把对中国的不满与忧虑,统统转换为中国的“不负责任”。

二、论调演变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伴随世界格局和中国的发展变化而悄然改变。

1、中国崩溃论

中国崩溃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苏东剧变时,西方就兴起了第一波的“中国崩溃论”。那时西方出现了“历史总结论”,认为中国必然要“被西方资本主义所征服”。

但苏东剧变后,中国不仅顶住了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而且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不得不把重点转向经济,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

其实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比比皆是。而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兴起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时,有关“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同舟共济论”等新的论调也不断出现。

2、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新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出现在冷战后,其背景是苏联威胁消失以后,中国经济、军事逐渐强大,"中国威胁论"开始在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泛滥起来。第一次泛滥是在1992-1993年间,鼓吹者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论"的具体论证。第二波发端于1995-1996年,主要与李登辉访问美国后两岸关系紧张,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对峙有关。第三次发生在1998-1999年,其背景是在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逆势崛起,经济影响力迅速扩大。进入21世纪后,“中国威胁论”已经是第四波了,其特点是威胁论的内容日益扩大,往往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中国计算机黑客威胁论、食品安全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等。

3、中国责任论

在“中国威胁论”以各种形式或隐或显盛行的同时,对中国的责任期待作为中国未来预期的另一方面也一直存在。美国各界推波助澜,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威胁论”隐声匿迹,“中国责任论”压倒性地构成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国际舆论环境。

美国的“中国责任论”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中国正在崛起,但还不是个充分负责的国家,中国应该承担与其实力相称的责任,从而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这句话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认可中国实力上升的事实,并把中国列为大国。美国认为,中国“浓缩了亚洲引人注目的经济成功”,“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初划时代的事件之一”。但是,对未来的道路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还是相反,中国还没有做出明确的选择。正是在这一意义,美国认为,中国还是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第二,认可中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迹象。2007年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提交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越来越遵守国际规则、机制和准则,尤其在国际贸易和安全领域,并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中国还不是一个充分负责的国家,还没有真正融入国际社会

三、对各种论调的看法

1、论调产生原因

(1)中国威胁论

至今“中国威胁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等等。众多的威胁论几乎涵盖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关于这些言论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看:

①西方“人性恶”观念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首要原因,“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既反映了国际上某些人面对中国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诚惶诚恐、焦躁不安的心理,又反映了他们想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险恶用心,而这一切发生的根源就出于他们极端的“人性恶”传统思维模式。

②地缘政治因素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原因—主要指中日之间。

③美国霸权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偏见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现实原因。

④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原因。

⑤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2)中国崩溃论

产生中国崩溃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在西方一些人的头脑里,冷战胜利证明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正确,任何事情,按照西方意识形态去做才能做好,否则都要失败。但偏偏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符合这一思维逻辑。当出现了与其思维逻辑不符的客观现实时,他们不去反思这种逻辑是否有问题,而只是认为:事实是错误的,中国的统计数字是虚假的,繁荣是虚假的。他们没有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没有看到中国这样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大国,其发展决不是任何模式可以套用的。

霸权主义心态膨胀。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膨胀。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美国自然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其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曾患上“对手缺乏症”,找不到谁是敌人和挑战者。中国崛起,而且发展潜力难以估量,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因而认定中国将是其主要对手。要打败中国,就只有一厢情愿地希望中国自行垮台。

(3)中国责任论

“中国责任论”的兴起是中国力量上升和参与国际生活深化的必然产物。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促使多数国家选择与中国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以便受益于中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也促使所有“利益攸关方”去关注中国的国际角色。同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国际体系内的主要行为体在客观上需要团结起来加以应对,特别是团结新兴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备受瞩目。

2、对论调的评价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中国威胁论”思想的实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中国威胁,为自己扩军备战,出售军火谋取巨额利润。应该看到,真正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的,不是发展着的爱好和平的中国,恰恰是那些“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象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威胁论只是外国用来讹诈和绞杀中国的工具。

“中国责任论”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伴随着国家实力上升以及不断走向全球的脚步,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运用新获得的力量日渐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部分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开始要求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责任论”的出台与“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在现实中不断碰壁有密切关联。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责任论”的转变表明,国际社会希望影响或约束中国运用权力的方式,进而规范中国未来的国际角色。与“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相比,“中国责任论”较为中性、客观,它更多地从积极和正面的视角看待中国的实力增长和国际角色;在方式方法上更加强调对话与协商等接触性手段,而不是孤立与制衡的遏制性手段;在理论色彩上更加突出自由主义而非现实主义的色彩,不是旨在阻止中国追求更大的权力,而是鼓励中国在融入国际体系过程中承担与其地位和权利相称的国际义务。“中国责任论”的兴起还在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和未来国际角色的积极认同和预期。“中国责任论”的兴起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的活动平台,国际社会在中国涉外事务以及重大国际问题处理和国际制度安排中将更多考虑中国的声音。

四、结语

中国崛起如同一头大象,国际社会是盲人摸象,往往都不能窥其全貌,抓住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或成就随意引申,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结论。面对中国日益崛起,各国因为处在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期待,希望搭顺风车;有的嫉妒,心怀不满;有的感到威胁,力图防范甚至阻遏。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利益集团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看法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只要中国继续和平发展,只要中国与世界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关中国的各种论调就会继续存在,新的奇谈怪论就会不断涌现。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而言,既要正视这些论调,妥善应对,避免谬论、偏见以讹传讹,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部环境,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草木皆兵。每种论调虽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认知,但未必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中国应学会在坦然面对各种论调中走自己的路。

当代中国国际地位之我见解析

当代中国国际地位之我见 摘要: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这 30年来, 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世界, 同样世界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概括为:在全球范围, 尤其是在周边地区中国是日益发挥重要影响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决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中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总之,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 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关键词:中国国际地位重要影响世界发展国际事务国际格局 正文: 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 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 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密切关注着中国,也亟待了解中国。 20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 国际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嬗变。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当然, 中国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创造的奇迹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尤其是这 30年来,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世界, 同样世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形象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5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 五十多年前它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一员,三十多年前它加入了联合国,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两年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拉迪预言,“2004年,中国将成为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经济。” 他指出,中国的贸易迅速增长,对亚洲造成尤其重大的影响。 拉迪说:“其他亚洲国家认识到中国是它们的头号出口市场,又因为中国的进口增长也很快,所以中国对亚洲国家,包括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 正因为近十年中国在区域和国际经济、贸易和外交层面的角色日益显赫,打破了国际间原有的势力均衡,由此引起各方的不同反应,中国威胁论是其中最明确的一种。 未知数但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室的东北亚事务专家季北慈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因为还有不少未知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国际社会和中国是否能互相容纳和适应对方。 他说:“世界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国际间出现一个新的力量时,有时会造成破坏,因为现有体系中的力量需要接纳和适应新的力量,而新的力量,现在是中国,显然要寻求更大的影响力,要扮演更大的角色。至少历史表明这个过程不会一直顺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主要大国和新兴力量抓紧调整内外政策,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金融危机引发思想领域大反思,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中国国际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对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对国际秩序重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如此局势下,当前国际形势有如下5个特点。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差距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凸显,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任重而道远。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增强,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人均国民总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道路还很漫长。 一、经济总量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适应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GDP总量、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货物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加快,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经济总量规模扩大,国际地位提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经过程。 1. 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而中国在内需推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4.9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8.6%,相当于美国的35%,日本的98%;2010年为5.83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我国粗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等初级工业品产量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新闻纸、服装和鞋类、玩具等制造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仅次于美国,汽车产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4%,相当于美国的108%,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作为世界工业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 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籽棉、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粮食和食品自给自足、供需基本平衡的良好局面,充分保证满足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3. 货物进出口贸易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的8.8%,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0.6%)。其中,货物出口总额占世界的9.6%,首次取代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总额占世界的8%,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2.7%)。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挑战及影响

浅议中国之和平崛起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我国安全环境面临六大挑战 挑战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挑战二: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既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也表现为有些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同时,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变数增多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 挑战三: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第一,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愈益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把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政治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工具,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第二,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第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许多国家对中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 挑战四:文化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如何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不仅是地区性的也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字:国际地位、挑战、机遇、力量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1.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 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 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 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 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 4.“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欧洲: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 3.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中国在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政治上说,世界格局正处在在多极化过渡阶段,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冲突依然存在;从经济上说,世界经济一方面呈现全球化趋势,各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也在发展。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际政治方面,中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在探索和实践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以合作谋求和平,以合作促进发展,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而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邦、富邻的政策,在维护地区和平中,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还积极推动建立中非和中阿合作论坛,加强新形势下与发展中国家的集团对话与合作,稳定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的战略稳定。中国与主要的大国建立了不通过形式的伙伴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强调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反对“人权“为借口干涉内政,同时本国的人权状况不断改善,并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积极广泛建立”伙伴关系“,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同时还积极探索与各大国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既遵循“不称霸”的基本立场,又强调要有所作为,冷战结束后,在坚持韬光养晦、永不称霸的前提下,中国外交也有所作为,积极活跃于世界舞台,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的新崛起,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它自己历史上的几个盛世王朝也不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侵略、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夺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中国新崛起则完全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中国这条发展道路是在总结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抉择。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决不做损人利己之事;强大了也决不威胁他人,永不称霸。作为一个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和平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使五分之一人类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文明,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中国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虽然带有鲜明的中国个性,但具有世界的普遍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入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为世界的减贫、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解决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视它们逐步走向了支付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也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经济方面: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她的发展必定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契机。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日趋重要,她也占领决定经济发展的一席之地。政治方面: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互惠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和平崛起战略有利于建立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历史逐步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因此,有必要更主动地融入世界,追赶历史潮流。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自有世界历史以来,中国与世界历史要么没有联系,要么在这种联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我们与世界历史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的时候,又有人担心中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同时我们也担心世界对中国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应该承认,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既有可能出现世界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同时如果我们不注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可能对世界产生消极影响,而和平崛起的提出就是为了扩大积极影响,遏制和消除消极影响,建立中国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本身是世界历史的产物,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还不充分的时候在薄弱环节的产物,更有必要通过主动参与全球化来促进世界历史的发展,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创造更多的条件。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二是外部世界。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

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参与。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 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紧迫。比如最近的利比亚问题:美国对利比亚的采取“奥德赛”军事行动,法英美三国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发动了利比亚战争。这几个月以来北约不断的派遣战斗机对利比亚进行轰炸,给利比亚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近几天发生的我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的冲突。这些局部性的战乱、动荡已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它破坏甚至摧毁了一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这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

论文: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试述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一种体现,世界意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

中国在当前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在当前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而中国在当今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性的大国。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将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世界格局,地位,作用,影响力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打过也是小国。 一、中国在当前世界上的准确定位 世界上很少有人否认中国是一个大国,尽管视角不同。中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大国,让我们来看一看邓小平同志的说法。邓小平在1984年说过:“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是又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算一个。中国这一票是第三世界的,是名副其实属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81页)1985年他又说:“上的人在议论国际局势的大三角。坦率地说,我们这一角力量是很单薄的。我们算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又是小国。大是地多人多,地多还不如说是山多,可耕地面积并不多。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同时,他毫不含糊地表明,“们对自己力量的估计是清醒的,但是我们也相信中国在国际事务里面是有足够分量的。” (一)中国是战后率先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发展中经济大国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亚洲经济最强国家。加之上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更是为我国的团结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蓝图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对待世界的态度。 张维为在书中谈到,中国打开国门后,不仅迎来了世界,而且也融入了世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虽然西方还有部分国家在某些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正在创造一种符合自己社会历史与社会要求的、与美国现代民主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不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者团体组织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中国必然昂首登上世界的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外树形象,内修气质”的前提下,学会用世界性的语言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破解难题,以国际贸易通用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贸易行为,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除了通过《中国震撼》了解到中国现状,最重要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对我们国家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会被被西方的一些不实或偏颇的报道蒙蔽,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和心理。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在准备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准备对伊拉克的战争,一个准备的是建设,一个准备的是战争。谁在以更加积极稳妥的姿态前进,而谁又在扰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目了然。而且近年来不只是国家层面,许多中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华为成功打入瑞典的市场,联想公司打出了中国品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语言,各个大学争办孔子学院。所以,中国一直在建设,在发展,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我们普通群众所希望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有很强的底气,很足的自豪感。 但是在发展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腐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低收入群体多、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困难、劳动市场纠纷冲突多发、部分区域的民族问题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这些都是未来中国需要继续面对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味地看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只会使得我们陷入对未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学院:商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新媒体1班)姓名:郭琳学号:12140940102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促使世界经济格局以及国际对比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呈现新特点,危机论、威胁论、此起彼伏,渗透与反渗透,诸如此类,从未间断。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这种相对稳定又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又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稳定周边环境,加深区域合作,增强自身在国际机制之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国际地位 正文: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形式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并且,我国外交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国际现象在不断提升。 我们所知道的最近,也就是2013年6月11日至18日,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了“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届高端会议”,会议重要内容之一是评选“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军国家”。会议中宣布评选结果:北京科学家田治华先生荣登“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世界领航者地位,中国荣登“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军国家”世界核心国地位,会场顿时间爆发井喷式的欢呼! 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3)》。黄皮书中指出,作为国际格局中日益受到关注的角色,一年多来,中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更加自信,中国在地位与影响在进一步上升。我想,这证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升,并且,得到了世界诸多国家的真正的认同。黄皮书认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力量在增强,在全球治理和国际机制中的作用在进一步上升,与美国的互动所形成的C2(相互协调)机制已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的,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确面临了诸多的问题,比如领土问题。中国面对和解决领土争端是坚决而理性的。中国在黄岩岛和钓鱼岛问题上维护主权的行为,反映出中国在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特别是海洋管理意识。中国公布实施的相关海洋制度,也清楚地体现了出来中国的态度。同时,中国的军事力量的影响增大,一年来,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确保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军力的影响在增大,军备建设和军事训练水平在进一步提升,并且开展了积极的军事外交。 在军备方面,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的新型驱逐舰和新一代战机的发展媒体多有报道,而最受关注的则是导弹力量的发展。报道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认为这样的报道与领土纠纷相关,“威慑力超过一场军演”。一年来,为提高军队训练水平,中国军队进行了多次军演,包括与外方的联合军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