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姓名:李旭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指

导教师:王春和

20050622

内容摘要

从整个世界来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华人社会,家族企业自古至今都大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与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反,理论界却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日渐衰微的古典企业组织形态,并最终会过渡到“两权分离”的由职业经理所控制的现代股份公司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家族企业尤其是一些颇具规模的家族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经营和成长的困境。众多事例表明,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本文首先概述了“家族企业”和“治理结构”的内涵及中外学者对其的界定和认识。接着,文章运用动态的比较分析方法,对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家族企业发展过程及治理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我国家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现状。通过对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和一般模式。

最后,根据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在吸收借鉴国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发展模式上,结合我国家族企业目前所处的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文章阐述了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应采取的变革措施。

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变革措施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the whole world, whether in developed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ese society, the family enterprise has always been existing and progressing in large quantity all the time. In spite of the prevailing phenomenon, it has not been given much concern. Some scholars even thought the family enterprise is only a kind of classic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it will finally transfer to morden stock compony systerm, which is controlled by professional manage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family enterprise has got a hign-speed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economy. However, it is also facing fiercer competition, managemet and growth hazard, especially the large-scale family enterprise. Many exampl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has been an obstruc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mily enterprise.

In this article, we use the comparative study to analysis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development of family enterprise in Europe, America and South-east Asia. Then we introduce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family enterprise, the background of its boomi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the questions and the common model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enterprise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mily enterprise, we must choose the appropri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models according to its own stage of development, its own environ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based on the general governance structure models of family enterprise abroad. Then we will find the innov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mily enterprise.

Key words: family enterpris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innovations.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引言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古老的企业制度,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克林?盖尔西克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指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有65%至80%之间,世界500 强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①家族企业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并对世界各国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家族企业更是非常普遍。

在我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富有生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所有并由家族经营管理。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效率低下且日渐衰弱的企业组织形式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但环顾世界,我们发现看似落后的家族企业在企业的舞台上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包括市场经济体制发达的欧美国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家族企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关注,一方面来自于家族企业这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经典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是源于家族企业在华人世界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思议的适应性。

如今我国许多已经成熟的家族企业进入了二次创业时期,众多的事例表明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已成为我国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家族企业这棵古老的“常青藤”还能不能常新常绿?在我国目前即定的客观环境下,家族企业的发展是否存在着与规范性的“两权分离”道路相异的其它治理结构的变迁路径呢?

虽然不同国家的家族企业是各具特色的,但通过对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在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找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发展的变革措施,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①克林·盖尔西克等. 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2 页.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家族企业

要研究家族企业,首先要确认家族企业的界定范围。目前,许多人对于家族企业的认识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家族企业即家族经营,因而将国际上许多仍然具有家族所有特点的跨国企业与国内应用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等同;或认为在家族企业里所有者和经营者必然统一。事实上,这是对家族企业概念和内涵认识还不清楚,将家族企业和家族式经营管理混同。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

早期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着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拔方面”。①钱德勒强调了企业创始人及其家族对企业股权和决策权的控制。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家族企业的学者唐纳利认为,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且满足七个条件的某一个或几个条件,即可构成家族企业。这七个条件是:①公司与家族的整体价值合而为一;②家族成员在公司的职务影响他在家族中的地位;③家族关系为决定继承经营管理权的关系;④家族成员以他和公司的关系决定个人一生的事业;⑤家族成员以超乎财务的理由,认为其有责任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⑥即使家族成员未正式参与公司的管理,但他的行为却在代表这家公司的信誉;⑦现任或前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妻子或儿子位居董事。②唐纳利更为强调的是企业和家庭、家族的关系,注意到了家庭及家族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的影响。

盖尔西克认为,不论企业是以家族命名还是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机构里,都不能由此确定某一企业是家族企业。能确定家族企业的是家族拥有企业所有权。

③也就是说所有权是否掌握在创办企业的家族成员手上,是划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分水岭。

我国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学者关于家族企业理论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

①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 商务印书馆.1987,第9 页.

②陈炎,许晓晖. 家族力量[M].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第6 页.

③曹德俊. 家族企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 财经科学,2002 (6).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1)储小平等人吸收了台湾学者叶银华定义①的精华,他们认为家族企业是家族资产占控股地位,家族规则与企业规则的结合体。它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表现为一种连续的状态,包括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可分离的紧密持有形式。到企业上市后,家族成员仍然对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管理保持临界控制权。②

(2)郭跃进认为,如果要在理论上表达的更完善一些,可以将家族企业分为广义的家族企业和狭义的家族企业。广义的家族企业指的是由某一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狭义的家族企业指的是家庭成员所有且为家族所控制的企业。③

(3)李维安认为家族企业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企业与家族合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由家族成员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④

因此,对家族企业的界定需要从企业资本所有权、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参与程度等多方面来考虑。我们可以将家族企业定义为一个家族或者数个具有血缘、亲缘或姻缘关系的家族拥有占支配地位的企业所有权,直接或者间接地掌握企业经营控制权,并能将其所有权在家族内部传承的企业。

二、家族企业的分类和特点

我国学者潘必胜根据家族关系渗入企业的程度把家族企业分为三类:①所有权和经营权全为一个家族所掌握。②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但仍掌握着主要经营权。③掌握着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⑤

台湾地区的学者王光国教授从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组织形态方面对家族企业进

行了划分:第一形态是只用亲属的“纯粹”意义上的家族企业;第二形态是采用“人治”管理方式的家族企业,由创业者掌管大权,次要管理职位可由家族成员担当;第三形态是从“人治”过渡到“法治”的家族企业,规章制度成为其重要的特点;第四形态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家族拥有所有权,但经营权可交由非家族成员支配。⑥

因此,从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和组织形态的变化来分,我们可以将家族企业分为古典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两类:①古典家族企业是指家族在企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企业,包括家族业主制企业、家族合伙制企业和古典家族股份公司。②现代家族企业是指股权分散后,治理结构变为科层制的企业,主要指现代家族股份公司。古典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指所有权大部分集中在个人、家庭或家族手中的

①叶银华. 家族控股集团、核心企业与报酬互动之研究—台湾与香港证券市场之比较[J]. 管理评论(台湾), 1998, No.2.

②储小平. 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5).

③郭跃进. 论家族企业家族水平的测定原理与方法[J]. 中国工业经济,2002 (2).

④李维安,王辉. 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一个公司治理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2003 (2).

⑤潘必胜. 乡镇企业中的家族问题研究—兼论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历史命运[J]. 中国农村观察, 1998 (1)

⑥卢现祥. 中国的家庭产权安排、家族式管理与资本积累[J]. 世界经济, 2003 (1).

现代家族股份企业

古 典 家 族 股 份 企 业 家族合伙制企业 家族业主制企业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由此带来控制权的集中;而后者是指股权结构分散后,家族表面上丧失了绝对控 制股份,实际上却仍控制企业运作的家族企业,该种企业呈现出一种低所有权—高控制 权的产权结构。它们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家族企业

古典家族企业

现代家族企业

图 1 家族企业的分类

而表 1 列出了各类家族企业的特点:

家族业主制企业 家族合伙制企业 古典家族股份公司 现代家族股份公司 所有权

家族独立拥有 家族和合伙人 股权相对分散、拥有绝对控股 股权分散、相对控股 经营权

业主和经营者合一 不完全家族拥有制 所有权和经营权部分分离 所有权和经营权部分分离 组织结构

简单 有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和事业部门 完善的治理结构 管理手段

原始粗放 注重家长权威 家长权威和专业权威并存 权威多元化 资本来源

内部资金积累 内部积累 通过股票等形式引入资金 外部融资 权力结构

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 家族和外部职业经理合作 外部职业经理居多 决策方式

家长式决策 部落式决策 部落式决策 会议式决策 风险责任 单一家族承担 合伙人分担 有限责任经营风险小 有限责任制

表 1 家族企业的基本特征

资料来源:杨大楷,韩其成《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逻辑与效用分析》,《经济经纬》2003 年第 5 期

三、 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

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第一阶段:企业家族化。企业在组织管理和利益分配上都服从于家族的利益,企业的兴衰与企业主家族及其个人的人事变动密不可分。还会出现因分家而分企业的现象,削弱了企业的发展能力。

第二阶段:家族企业化。家族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企业进一步制度化,家族中人服从于企业的规章制度,由人治向法治过渡,企业的组织、经营、管理大权仍牢牢控制在某一个或若干个家族成员手里。

第三阶段:家族企业社会化。家族除了控制企业的股份,基本从经营管理领域退了出来,家族企业日益社会化。

第二节公司治理结构

由于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个体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的发展最为迅猛,家族企业从原始的自给自足作坊式生产发展到具有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因此本文将着重以公司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适合于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的英文为“Co r po r a t e Gove r nance”,也译作“公司治理”、“法人治理结构”等。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和论述很多,差异也较大,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至于对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概念更为确切的解释,迄今为止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个相对普遍被人接受的定义是1995 年5 月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与权利的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可以制定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制运营的手段”。我国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治理结构就是关于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①

二、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几个观点

从理论上分析,两个方面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这种制度性安排十分必要。一方面是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尤其是现代公司中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

①张维迎.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织成员间利益有冲突,需要一套解决代理问题的授权和权力制约的制度性安排;另一方面是由于契约是不完全的,交易费用之大,使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代理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契约解决。本文无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讨论,仅从进一步比较研究的需要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给出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几个基本观点。

(1) 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从本质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规定了公司的目标和行为,规定了公司利益相关者中在什么状态下由谁去解决和如何解决诸如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有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 公司治理存在两种机制:①是外部治理机制。指来自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的监督约束机制,尤其是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市场机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的作用和影响。②内部治理机制。指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权利分配等一些企业内部制度安排。

(3) 随着世界上许多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人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不同模式上,而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模式不同的集中体现。因而建立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选择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转轨国家非常关注的课题。

(4) 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多种模式,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其中典型的分类是莫兰德给出的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模式和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模式。①

①市场导向型模式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由于英美的企业以垄断的大企业为主导,这些大企业的股权有多元化、分散化的趋势,但个人或家族资本仍占据统治地位,其特点是个人或家族资本的产权明确,所有者到位。这就决定了个人或家族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比较严,对经营者的约束和干预比较多。美国公司的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其中外部董事约占董事会成员的四分之三,内部董事则为公司的高级主管人员。董事会下设若干委员会,如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其目的是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好处是管理阶层参加董事会可以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并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独立董事的参与则有助于维持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基本控制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和剩余索取者,公司存在的根本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

①丁学智,赵栋.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J]. 陕西经贸学报, 2002 (2).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值,但对利益分配的问题他们强调对经营者的激励。美国企业薪酬计划的核心是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和广大股东的利益统一起来,从而使股东价值成为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准则,即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盈利、股价直接挂钩来实现对经营者的激励。

②银行导向型模式是建立在管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日德模式中银行在融资和企业监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董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作用相对直接和突出,这决定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特点是最终所有者的控制被削弱,形成经营者集团控制企业的局面,从而实现了企业自主经营。公司不仅仅是股东的工具,它对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负起责任。如日本公司的董事并不是由股东委派,而是由企业内部逐级选拔出来的,公司的经营者很少受到所有者的约束,自主性很强。日本公司大多采用终身聘用制,高层管理人员如董事会成员都从该公司基层做起,他们对员工待遇及福利事项的关注,往往胜于对股东利益的重视。而德国的企业职工通过选举职工代表参与监事会和职工委员会,来实现其参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决定权”。

无论是市场导向模式还是银行导向模式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基础上的,而我国家族企业还大多处在两权合一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家族企业在这一阶特有的内部治理结构。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治理结构的特征

现代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家族企业只是在一国工业化初期的位置显赫,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的进化,家族企业将会被公众公司取代。美国学者钱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管理革命》中认为,美国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经理式资本主义兴起和家族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衰落的过程。然而在现代经济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还是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本章通过对国内外家族企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一节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治理结构特征

中国是一个家文化传统最为悠久深厚的国家,“家”是社会最基本的的组织形式—既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其他的社会组织都是“家”这个组织的推导和延伸。传统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为序列,以父子为经,以兄弟为纬的立体关系网,几乎所有社会组织中的人都可以纳入这架网中,但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却是不同的。这架立体网上不同的网结间有着亲疏的差别。它实际上是以“己”为中心,就象石子投入水中一样,和别人结成的社会关系,象水波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圈子中最小的一轮,其次是“亲戚圈”,再次是“邻里圈”。人们在以血缘、亲缘和地缘所组成的这个特殊的组织里才会感到安全,彼此之间才容易产生信任,从而产生运动的合力。“上阵父子兵,打虎不离亲兄弟”的古训正是中国人的此种心理的写照。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创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他们恪守中国传统中“家”的观念,其经济活动仍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每个人的个人努力都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家族的兴旺,追求的是“发家治富”、“光宗耀祖”。因此,几千年家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当今我国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改革开放前家族企业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开始于清朝洋务运动时期,而中国首家民营企业是由广东人

陈启源于1874 年创办的昌隆巢丝厂。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又涌现出一批家族式民营企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企业是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开设的一系列的面粉厂和纺纱厂,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他们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大胆的参与了国际竞争,堪称旧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典范。而旧中国家族企业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出现了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旧中国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和个体工商者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加上受“左倾”思想的干扰,在中国内地家族企业基本上消失了。

(二) 改革开放后家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家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1、1978 年-1992 年:家族企业的兴起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开始举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正式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诸如此类的提法陆续登上了大雅之堂,并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个体经营经济相应的逐年增长,家族企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家族企业的发展特点为:个体企业发展比较迅速,从业人员从1978 年的15 万人发展到1992 年的2468 万人;而私营企业,在1987 年之前是在个体经济基础上,以个体大户的形式自发萌生和发展起来的,规模通常比较小,以“窗户店”、“家庭工厂”居多,党和国家对此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提出了“看一看”的方针,实际上起到了允许私营企业存在的保护作用;此后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对私营企业的全国正式统计监督体系也正式得到了建立。①

总的来说,1978-1992 年,这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尽管家族企业由于所需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不够成熟,还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但毕竟奠定了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基础。

2、1992 年-1997 年:家族企业的逐步发展

1992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胜利召开,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把中国人引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维轨道和行为模式上。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使家族企业发展成熟成为可能。这一时期家族企业的发展特点是:家族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得到比较大的改善,“窗户店”、“小作坊”继续兴盛;生产型、外向型、科技型的企业逐渐增多,如浙江的小企业集群;具备中型规模的企业已广为存在,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资产超过千万甚至过亿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如希望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家族企业。

①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78~1993)[R].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1996.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997 年至今:家族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

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私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十五大以来,我国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家族企业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显示出旺盛的成长潜力。根据2002 年底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所完成的调查报告,截止2001 年底,私营企业总数已达202.85 万户,注册资金已达18212.24 亿元,销售额达11484.24 亿元,与1999 年相比,销售额增长了45%,缴税额增长了57%。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核心控制权”(主要是指企业的资产处置权、投资决策权、关键岗位的人事任免权以及财务支配权等)高度集中于某一创业家族的的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而且在地位和作用上也极为重要,已成为一支庞大的生力军。①

2004 年在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提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从宪法的层次明确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这为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 年2 月25 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提高自我素质及改进监管方式等六个方面对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了详细说明,这必将为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的企业形态,企业和家族几乎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状态。近年来,家族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最快,家族企业治理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姻缘、亲缘为纽带,以家族成员内的权力分配和制衡为核心。虽然众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的家族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等组织和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渐向规范的现代公司制靠拢,甚至有许多的家族企业成为境内外的上市公司,从表面上看这些家族企业和其它的现代企业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的家族控制特征、运作方式和其它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具体说来,我国现阶段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J]. 财经, 2003 (3-4).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一) 家族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由于家族占据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所有权,从而行使对企业的全面控制,对企业一切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拥有企业的财产权,企业以其全部的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家族企业的经营目标较为单一,只是在完成一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股东利润的最大化。

(二) 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重叠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但是西方国家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大多数是缘于其大股东分散,为了避免各股东之间的矛盾,权力的分离不失为制衡权力的好办法。同样,我国的各类公有制经济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作为方向。然而,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却是高度统一的,这种管理体制是和家族企业形成和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的家族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环境中,众多的家族企业都是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创业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被看作是家人安身立命之本,一般说来,不是家族成员就无法拥有真正的经营管理权。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还表现为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集中于家长或创立家族企业的核心权威人士身上。创立家族企业的家长往往一身二任,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每一项大的经营策略,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重合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家族内的传承,作为创业者的继承人,年轻一代的家族成员往往很早就被引进家族企业出任要职,培训掌管企业的能力。我国家族企业是在80 年代前后开始成长起来的,经过20 年的风雨,当年的创业者已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所以,创业者的儿子们似乎天经地义的成了“接班人”。例如,鲁伟鼎(鲁冠球的儿子)成为万向集团的总裁,周海红(周耀庭的儿子)担任红豆集团董事局第一副主席兼任集团8 个子公司中最大子公司的总经理,吴协东(吴仁宝的儿子)担当了横店集团的董事长,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之子梁绍贤任CEO,我国的一批家族企业正在进行着权力的交接。①

(三) 家族式的管理和经营

家族企业往往注重血缘、姻缘、亲缘、地缘关系,企业治理结构的全部或主要职位都是由家族或准家族成员担任。为了企业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家族手里,除了由家长出任最高层职位外,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其它主要职位也全部或部分为本家族或至少为准家族成员占据,企业的重要职位大都具有父子、兄弟、配偶等血缘关系,或姻缘、亲缘关系。除此之外,家族企业考虑关键职位的次优人选就是“准家族成员”,所谓“准家族

①王彬等. 论家族公司[J].证券市场导刊, 2001 (8).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员”主要指各成员间接地具有地缘、业缘、友缘等相关密切关系,习惯上家族企业的成员把具有这种关系的人作为“自己人”,而圈外的人士自然就是“外人”。这就决定了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经营管理人员来源的封闭性。因此,虽然仍有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经理办公会,但家族企业重要决策仍然是以企业主个人决策方式为主,企业主大权独揽。

(四) 家族观念对企业经营影响很大

家族企业经营管理除了遵循一般的社会经济规律外,更加注重家族观念、家族制度、家族行为规则的特殊作用。例如,企业组织领导者有意无意都会形成家长式的权威;企业内强调家庭气氛,特别重视和谐,鼓励团队精神,形成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或大家是一家人的一体感;企业内形成类似家庭伦理中的长幼辈分,并建立私人感情以维持此种特殊伦理关系;依照关系亲疏形成企业内的差异格局,进而形成以领导为中心的内部团体。

第二节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治理结构

的特征

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和我国内地的家族企业受相同的文化传统影响,其发展过程及治理结构对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有更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华人家族企业的兴起

随着华人经济的崛起,华人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所指的华人家族企业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的华人家族企业。在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不论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集团,几乎都采用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也不论是独资还是合伙,是有限公司还是无限公司,在组织上实质都是家族公司,就连上市公司的股权也大部分控制在创业者家族手中。在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最大的15 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占总市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①著名的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称赞海外华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家,原因是华人企业家总是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要取得成绩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另一个原因就是华人的家族伦理,个人对家族的无条件奉献的义务,使得每个华人企业家实际上集中了全家人的智能和力量。进入90 年代后,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正取代80 年代日本模式成为国际管理学界新的热点。而且,过去人们认为家族企业只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看法也在改变,彼得·德

①数据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07.16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鲁克指出:“我们将看到一种大企业管理的新形式随着华人经济力量的崛起而产生”。①

二、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

(一) 家族控制和家族经营色彩浓厚

海外华人是从家庭或家族、同族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权、控制权和家庭三者重叠是早期华人企业的主要形式。近年看,随着华人企业的规模化和国际化,华人企业集团虽然也逐渐采取了股份公司的形式,但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家族或同族经营的色彩。在香港,目前几乎每个华人上市公司都是由家族或个人控股;在新加坡,排名前30 家的华人企业中,上市公司有20 家,除华侨银行外,几乎都控制在创业者家族和亲属手中;在印度尼西亚,20 家最大销售额的企业集团,85%是华人企业集团,家族所有的占75%,与人合作的占25%;家族经营的占65%,合作经营的占35%,在台湾地区除了公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外,几乎都属于家族企业。②在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上,均带有较浓厚的家族经营色彩。各个企业集团的核心领导层无不由家族成员或家族亲戚组成或控制,即使是企业集团的主要子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也一般由家庭成员担任,从而控制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例如:马来西亚的郭氏兄弟集团以郭鹤年和其家族成员为核心;印尼的三林集团以林绍良及其家族为核心;香港的李嘉诚集团以李嘉诚和其长子李泽钜为核心。目前海外华人家族企业大部分还处于第一代开创者的成功创业和向第二代传承,少数向第三代管理者过渡阶段。虽然华人家族企业管理带有浓厚的家族经营色彩,但在经营管理上也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集团管理经验,并重用接受过欧美教育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二) 利用关系网络发展家族企业

美国学者汉密尔顿从中西方社会文化大背景出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华人经济交往的逻辑和西方经济交往的逻辑最大差异在于,西方是依靠法律契约来组合和调节的,而华人是依靠私人关系来组合和调节的,关系主义是华人企业组织的基本逻辑。华人企业的成长可以说与关系网络的利用是分不开的,由于海外华人开始都是依靠劳动谋生的,他们靠长期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最初只能采取个人经营或合伙经营的方式。为了经营的安全和共同的利益,他们便以家族、同乡为纽带建立起商业信用关系,凭借华人社会关系网络发展业务。所以,同宗、同乡的联谊活动,使华商们能够更为便利地获得资金、信息、劳动力和市场,相互提携、共同发展。随着海外华人不断地被当地人同化,与当地人融合,传统的地缘、血缘关系逐渐淡化了,但华商网络并没有消失。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外华人一般不再

①王鹏翔. 华人企业研究新潮[J]. 亚洲周刊, 1997 (4).

②云冠华、陈乔之. 东南亚华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年版.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仅以同乡、同族搞资本联合,而是突破了地域行业限制,搞跨地缘、血缘、业缘的金融联合,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华商财团,他们往往与港台财团联手建立跨国公司,互相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例如:郭鹤年在香港开办的酒店、房地产和传媒业,合作伙伴就是林绍良、陈弼臣、李嘉诚等。

(三) 与家族尊卑相对应的等级制结构

一般来讲,家族中的家长是华人家族企业的最高权威,以其为首,形成了可以与家族尊卑相对应的等级制结构。香港的华人制造业公司80-90%都由企业主管理,对于典型的中小企业来说,处于治理结构最高层的就是家长,第二层就是他的儿子,再下来就是与该家族有深厚渊源的心腹员工。香港的中小企业如此,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也是这样。台湾的100 多万家中小企业中,采用这种家族化的治理模式的就占85%以上,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父子档、夫妻档或兄弟档。其实,非但是中小企业如此,大型企业集团也往往沿用以家长为首的治理结构。比如,香港巨商李嘉诚就是以他为首,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华人企业沙林集团,就是以创业者林绍良为首,第二大华人企业金光集团以黄奕聪为首,第三大企业力宝集团除了以李文正为首领外,其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执行经理都是李氏家族成员。马来西亚的郭氏兄弟集团以郭鹤年为首,金狮集团以钟延森为首,他们都是集团核心企业的董事长,通过核心企业从而控制整个集团。台湾的大同集团以董事长林挺生为首,还同时兼任17 家子公司的董事长,这种由核心公司董事长兼任多家子公司董事长的情况在台湾比比皆是。

(四)以子承父业为惯例,企业控制权在家族内代代相传

控制权通常在家内传递,父传子,子承父业。作为继承人,年轻一代家族成员往往很早就进入企业,担任要职,耳濡目染,以培养其管理才能。中小企业如此,即使是成功吸取了职业经理人的大型企业也很少例外。香港巨富李嘉诚为其子接班做了周密的安排,其两个儿子早就任其两大子公司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副董事长。台湾大家族企业中95%的董事长总裁都让自己的儿子作为直接接班人。难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说:“许多最大的华人商行,虽然成功吸收了职业经理,但是从不以削弱家族控制为代价”。①

第三节欧美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治理结构的特征

一、欧美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

①朱羿锟,秦伟,罗家慧. 东南亚华人治理结构探微[J]. 东南亚研究, 2003 (1).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形成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家族企业群体演变并与之协同进化的历史。在以家庭村庄为基本单元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进程中,传统家庭手工作坊得以扩大成长,并出现分化,其中的一部分发展为家族经营的垄断组织。伴随着企业组织的成长,其可以存在的市场环境也逐步发育完善,进而使得单一的家族经营模式逐渐由其它企业制度进行补充,从而形成今天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丰富多彩的企业组织构成的“现代企业生态群体”。

(一)1840 年以前:家族企业是唯一的企业组织形式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十八世纪英国家庭手工作坊是较为普遍的组织形式。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家庭作坊不同的是,这些手工作坊的组织者一般都是商人,他们组织生产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市场交换。那时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商业、金融业中,家族企业是企业组织的唯一形式。由于可靠和诚实比商业的聪敏更为重要,即使是比较专业化的商人也宁愿挑选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婿充当代理人,处理远方的生意,金融业也是由家族经营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大企业仍是凤毛麟角。工商企业之所以仍然保持小规模和家族式管理,是因为即使是最大的企业所处理的事务,也没有多到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永久性的管理层级制度来为之服务。

(二)1840 年以后至二战前:古典家族企业急剧裂变

古典家族企业裂变的动力来自于技术和制度方面交替创新的结果。当时铁路和电报提供了迅速、定期、可靠的运输和通讯方式,为规模生产和组织变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新的结果一方面使家族企业控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迅速扩大,小型家族企业成长为垄断组织。另一方面使当时的经济活动远远超出一个家族企业能力范围之外,这为家族外成员进入企业和从事经济活动大开方便之门。钱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描述了古典家族式企业裂变的结果,他将裂变后的企业分为家族企业(企业家式的企业)与经理式的企业,前者的代表有杜克家族的美国烟草公司,辛格家族的辛格制造公司,麦考密克家族的收割机公司等。经理式企业的代表是通用电气公司、标准石油公司。与美国相比,西欧的国内外市场较小,虽然也出现了大的企业,但还是没大到无法由少数老板亲自进行高阶层管理的地步,家族企业继续蓬勃发展。

(三)二战至今:现代家族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

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复兴和科技的发展,各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现代市场中的企业已由单一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企业群体。该群体中的企业成员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家族类,以家族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企业组织。二是“分散类”,即企业所有权极端分散,没有明显控制家族。三是个人类,由个人经营的小企业。四是“国有类”,国家投资创办和控股的企业。“多样化”是这个“企业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态群体”的首要特征,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相对完善,但家族控制仍然是现代企业中公司控制的主导形式。

据统计,家族企业创造的价值目前占据美国GDP 的50%,并为美国提供了50%的就业机会。同时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不再是控股严密的私人公司和夫妻店,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据《幸福》杂志统计,在全球500 家大型企业中,有175 家家族企业。而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近几年来虽然美国上市公司股份呈分散化趋势,但总体上来说,家族仍然控制着企业较大的股份。据香港学者郎咸平教授对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在欧洲各国中,前15 大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比例均在20%以上。在英国最大的116 家公司中有29%是家族公司,在法国最大的200 家公司中有50%是家族公司,在德国最大的150 家公司中有48%是家族公司。家族还支配了许多中小型公司,例如法国50 至100 人的企业中,90%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65%以上。①这说明家族企业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是相当普遍的。

美国季刊杂志《家族企业》在其2003 年第一期公布了全球最大200 家家族企业的排行榜。其中我们熟知的沃尔玛、福特和三星荣登三甲。此次排名对家族企业的规定很广,无论何种所有制形式及管理方式,只要是某个家族在这一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即可参加排名。所以最终的排行榜中包括上市公司、私营公司、控股公司等多种形式。在众多家族企业中,许多并非完全意义上由某个家族统治,而是靠多数股掌控着对公司的控制权。例如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和排名第二名的福特, Wa lt on家族和Ford 家族分别占有38%和40%的股权。②表2 列出部分欧美著名家族企业的演变情况。

①数据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07.16

②陈炎、许晓晖. 家族力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第10 页.

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表2 欧美著名家族企业典型案例

资料来源:《改变世界的50 家大公司》(蒙沃德. 罗斯曼著,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年版);《世界大公司一百家》(林进成,龚维敬等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

二、欧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

欧美等国家的家族企业在其几百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社会“营养”,同市场经济协同进化,在稀释中更新发展,其治理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企业由一代或几代家族多年执“政”

企业“政权”稳定,有利于实施长期战略,包括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品牌培植等长期投资。J·P摩根公司,由J·P杰克·摩根父子先后执掌了近大半个世纪,父子不仅都是精通的金融家,而且成为那个时代银行界的头面人物。杜邦企业王朝,在其二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