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澳门我眼中的两座城

上海、澳门我眼中的两座城

上海、澳门我眼中的两座城
上海、澳门我眼中的两座城

上海、澳门我眼中的两座城

青春是一本翻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书里记载着我的大学和研究生时光,那是一段成长的片段,每每提起总是思绪万千。

上海是一个提起来就让人向往的城市,也是最气派的城市之一。用现代、富庶、时尚、文明这几个词形容她,最恰当不过了。中国不能没有上海,就犹如美国不能没有纽约一样。我能从家乡走出来,来到这样繁华的一线城市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幸运,可以说我的成长,就是从上海开始的。

那一年我19岁,只身一人从呼和浩特到上海,一切都是新鲜的,于是我睁大眼睛看,努力不让精彩像流星一样划过。相比起上海,呼和浩特的生活节奏是慢无压力的,早八点到晚六点中午还可以午休的班,的确让人充满了幸福感。上海生活节奏则很快,人们都在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于是便出现了很流行的“赶地铁”“赶公交”这样的动宾短语。如果你累了倦了停下来,也会被人流拥着推着向前走,从慢节奏到快节奏突然的转变,让我感到无力适从,也会哭天抹泪、也会想家,可是最后,还是需要自己去面对。于是慢慢地接受了中午1点开始上课、慢慢地接受了老师讲课的“超音速”,并逐渐意识到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哪怕前进的路上荆棘满地,也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退缩。

我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上海70%的教师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进学校大门,就是一条笔直

的小道,两边是高大的法国大梧桐树,浪漫而安静,只有树叶沙沙地摇曳着,深红色的教学楼,古朴而神秘,还有抱着书疾走或是静坐阅读的同学,立刻会让人感受到学习氛围的浓烈。我喜欢我的母校,在这种环境下,整个人都变得踏实起来,并且逐步培养起认真学习的态度。我的班主任很喜欢我,一直都在鼓励我勇敢和大胆地做事。大学四年,我懂得了那些美好的事物不是他人给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独立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品质。

毕业了,也曾想过留在上海海漂,可是上海人才济济,渺小的我就像是沙漠中的一粒沙,一阵风吹来被埋没在沙海里,再也找不到了。大学里学的知识根本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仍需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增长见识,于是便选择去澳门继续读研。比起上海,澳门的生活节奏相对要慢下来了许多,但在这里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人文关怀。从去海关边检大楼办理学生自助通关这件事上看,大家全部是自觉排队,工作人员认真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突然让我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文明友好的环境中,不禁感慨澳门这边对人口素质的注重和培养,感慨澳门同胞自身所拥有的礼让和涵养。这一点我在澳门圣公会做义工的时候体会得更深。澳门高教办和圣公会每年都会举办“澳门高校学生服务学习奖励计划”,鼓励青少年微笑服务大众,注重同学们奉献式精神的培养,澳门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都特别积极地参与,也许就是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的是他们那种比大陆学生更强的表现欲和主人翁意识,

他们大方、不怯场、友好和善,更值得肯定的是他们敢于正视自身的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学校的教育,也与上海不同。由于受到了国外西式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拓展,课堂上,经常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和进步,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做研究作业,老师们则会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老师也是很严谨和认真的,对待犯错误的同学会毫不留情。学生在这样一个无压力、自由、轻松却也治学严谨的环境中会表现得更加富有创造力。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被派到内地、法国里昂大学、台湾大学与当地的师生交流学习。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中西文化的融合,让我在澳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到陌生和不适应。

澳门是一个有包容性的城市。这里并不像大家印象中那样,一提起澳门,便与“赌城”古惑仔、黑帮拼杀、绑架勒索等相联系在一起,认为有赌必黑,黑社会的活动会很猖獗。其实,这里的生活十分值得称道,早在几年前,澳门就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治安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了。回归后,政治体制变了,政府将治安问题作为第一要务,法律保护澳门博彩业的发展,根本无需黑势力的介入;而作为澳门腹地的珠海以及珠海所在的广东省,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水平较高,无需以高利贷为赌客的资金来源,就不会引起恐慌和混乱;同时,以博彩事业为经济支撑的澳门,正在全力向旅游和国际会展业转型,到澳门的人也逐渐由纯赌博性质转变为旅游

以及进行商业洽谈的高素质商务人士,素质和素养的提升,也恰恰为澳门治安的稳定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里,粤语、葡萄牙语、英语、汉语四语的融合,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世界很大,我们很渺小。纵观历史,澳门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从明朝时期被无情的掠走到1999年的坚强回归,这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包容力和收纳性,才能够成为今天以博彩、旅游、会展为支柱产业的、中西文化合璧的现代化的澳门。在这里更多修炼的是我们的品性,拓展的是我们的思维,陶冶的是我们的情操。如果说上海使我成长,那么澳门则让我变得愈加成熟。

我是幸运的,在青春时代能够有这样好的条件和机会,真真切切地体会上海,又真真切切地感受一国两制下的澳门。

上海和澳门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都有所不同。现代化的上海,我们可以把它比作聚宝盆,那里精英汇集、唯才必用。很多外地优秀学生在那里学习,很多打工者在那里海漂,为他们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积极努力地忙碌着。上海本土的人,由于本土优势,一些有能力的人正常上班工作,一些能力欠佳的人则做起出租老房子的生意,每月按时收租,那些既没能力又没房子人只能吃政府救济;但在一国两制“以澳治澳”的澳门,政府全力保护当地民众就业,推进中小企业的现代管理、协助低学历中壮年人士的就业和转业,鼓励其投身劳动力市场,鼓励澳门人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政府的全力保护使得澳门人的生活安逸、幸福感增强。虽然地域狭

小,但也自得其乐,还保持着传统朴实的民风。

上海和澳门的人文氛围不同。在上师大学习期间,同学们的刻苦用功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她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重要性;在澳门,学习读书的氛围不是很浓,本地人不会担心就业难问题,这里的居民质朴,比起激烈的岗位竞争,更愿意在慵懒的午后点上一杯茶、品尝一份小甜点,美美地享受生活。

爱上一座城,大多是因为那里有抹不掉的回忆,我会怀念上海和澳门时光,怀念那些年青春时候追过的梦,怀念她们以独特的方式磨练我的意志、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澳门生活两年使我开始变得更加稳重,如今回到了我爱的家乡,我会坚持这些年形成的习惯,踏实地为自己增值,增长见识,专注地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面对工作,迎接未来生活给予的挑战。

我眼中的上海人

我眼中的上海人 据说上海人向来看不起外地人,对外地人中的河南人、安徽人尤其不屑。可是,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我在上海期间与上海人接触时,他们非但没有流露轻蔑之意,反而一听说我是安徽人,立即与我热烈地攀谈起来,有的甚至向我打听在合肥居住的亲朋好友,大有“远亲不如近邻之感。出乎意料的,谈到上海,他们并不如传闻所说的那样在外地人面前显示优越感,反而,许多人抱怨、批评上海,并且,他们对象我这样的外省人对上海的某些看法常常也能引起共鸣。 上海是一个神话,在现当代中国的不同语境里常常被描述成不同的形象:殖民地的、洋化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黄金荣、杜月笙们的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四人帮”的上海;以浦东为标志的改革腾飞的上海……而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传媒中,上海和上海人的生活则是一个消费和享乐的神话。上海人的生活被描述为:走出摩天大楼的写字间,开着私家车,来到具有30年代风格的酒吧,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怀旧;或是在百乐门之类的歌厅里,一边听着爵士乐,一边玩味着上海的风花雪月……也许这的确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上海人和被称作“白领”“上海宝贝”的上海人的生活写照吧,但据我这个外省人看来,上海大多数人与其他城市人的生活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同样是提着篮子到菜市场买菜或在马路边晨练,同样是匆匆上班又匆匆下班,同样是晚饭后全家窝在一起看电视……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上海人过日子更讲究实际,更注重计算,菜做得更细,衣着更随意,经济往来更“拎得清”,一句话,如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所言:“上海的市民,都是把人生往小处做的。”这才是真实的上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上海。 当然,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品齐全、市场规范、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秩序良好,这是每一个来上海的外地人都有目共睹的,也是与自己生活的地区相比后感到自惭形秽的。谁都得承认,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人的生活质量当然比较高。但是,所谓“生活质量”,又是因人而异和多方面的。以生活在合肥这样一个城市不大、环境幽雅、人口不多的外省人的眼光看来,我觉得上海人的生活质量实在算不上高:一是节奏快,许多上班族清晨要转乘几路车才能到达上班地点;晚上有时很晚才能到家,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很少有象合肥人那样,捧着茶杯悠闲地步行去上班,中午在家美美地睡一觉的。二是人太多,人多构成了上海的“繁华”,可是挤车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而且在那些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如公园等,你也很难觅到宁静,难怪一位上海人对合肥黑水坝公园环境如此优美而又不拥挤表示非常羡慕。三是路太远,在上海到某部门办事或或去某家拜访,乘车一小时是家常便饭,所以同居住在上海,亲戚、朋友、同学难得一聚。一方面是人挤人,另一方面人与人又相隔很远,人情味又很淡!一位上海人听我说到在合肥到了中午要吃饭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同学在某某饭店聚会,搭车五分钟便可赶到的事后,表示十分羡慕。总之,上海“大有大的难处”,上海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惬意”,反之,他们倒经常流露出对居住在合肥这类中等城市生活的向往。但是他们是决不会离开上海的,这就是上海人。 也许是上述的客观情形也许是我眼中的上海不同于他人眼中的上海,总之,我这个外省人对上海是不适应的。走在繁华喧嚣的南京路上,女儿问我感觉如何时,我想起了韩少功《马桥词典》里的一个:“晕街”。当然,作为匆匆过客,上海于我是无所谓的,但有时我想: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居住在上海,我能融入这个城市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礼赞上海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但我更愿意过着一个合肥人的也许不那么合时宜的悠闲、宁静的生活。因为,如美国作家布莱特·乔丹所言:“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参观世博会中国馆感想

篇一:《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心得体会》 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去上海参观世博会,期待着百年世博的举行,从申办世博到成功,一路走来,中国付出了辛酸的汗水,无数的努力, 终于上海成为了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带着 自己心中的那份憧憬,我如期的参观了世博园。 这次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共同的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一个馆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各馆将自己本土的特色文化高度浓缩,通过科技手段将声音、图片、文字融为一体,产生动感,栩栩如生,处处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极大地表现出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活的现实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增强了人们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城市文化的了解。城市彰显人文精神,令人向往,令人浮想联翩,令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12号上午,按照参观的预约安排,我们参观了中国国家馆。来到中国馆外,你立刻会被中国馆宏伟的外观所吸引,醒目的中国红,别具一格的建筑构思,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进入馆内,彬彬有礼的志愿者微笑着引导游客参观,展馆内有流动的“清明上和图”国宝级名画,画内的人和景如一部纪实的影片动态地展示出来,栩栩如生,令我大开眼界,太奇了;有乘坐轨道游览车,让游客领略中国城市发 展的历程和在城市发展中中国建设者的智慧结晶;有聚焦“低碳未来”专题馆,向每一个游人展示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元素,同时也对参观者也进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教育;有童心畅想展区,98幅儿童画展示了孩子们童真烂漫的想象为城市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我们来到欧洲展馆区,英国“创意之馆”、瑞士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和谐”、西班牙馆宛如“万千柳条”、法国的“感性城市”馆、意大利的“人之城”、捷克馆“布拉格幸运浮雕”等展馆汇集了欧洲各地的风情建筑和著名景观,造型完美,主题鲜明,令人难忘。 在世博园里,吉祥物“海宝”非常可爱、特别耀眼。参观了最后一个馆后,到世博特许专卖店去观赏世博系列纪念品简直就是一种好奇、一种享受,兴趣渐浓时不妨也买下一两件作为纪念。如各种形体的“海宝”吉祥物、世博会纪念章、世博会手表、世博会展馆扑克牌、海宝毛绒玩具、世博徽标T恤衫、海宝钥匙扣、

追赶别人的脚步 追赶时代的脚步--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

追赶别人的脚步追赶时代的脚步--献给 2010年上海世博会 追赶时代的脚步 --献给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春日阳光下,上海滩盛开的白玉兰幽幽地散发着清香。 23 浦东南路3588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电子倒计时牌清楚地显示距2010年世博会还有4天。 一曲东西方共同演绎的和谐交响乐章即将奏响。在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4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将生动展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面前。 这是一个百年的民族自强梦举办世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上海浦西,江南广场。 一条斑驳的“锚链”和用钢板折叠的小船相交的雕塑,与高楼栉比的都市化背景形成时空对比,在阳光下散发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恋。 145年前,这里坐落着中国最早的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和船台。 “刚接手时,船厂已经搬迁,这里差不多是一片荒地。之前船坞旁的淤泥几乎有一人高,现在这么漂亮,我们都不敢想象了”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基建工程承包商梅勤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细细打量浦江两岸精彩的世博建筑群时,真的难以想象西岸的

企业馆、博物馆,原本是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与码头,而东岸的东方之冠、阳光谷,曾坐落着上海第一家钢铁厂浦钢滨江厂。 百年的回忆,从这里开始在上海市档案馆,至今保存着一张1850年在上海出版的北华捷报。 这份旧英文报纸记载着在华的英国商人在第一届世博会前,专门成立了中国筹备委员会,但后来忽然停止了工作,因为英方认为应该由中国政府出面组织参加。然而,在大清政府的眼中,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是不值一提的“奇技淫巧”,不过“是西洋人的‘赛奇会’”罢了。 于是,12包“荣记湖丝”意外地“叩响”了世博大门的第一声。 一名在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徐荣村在自己的家族族谱上写出了一段值得后代铭记的故事。在上海市民徐希曾拿出的这份北岭徐氏宗谱上,记载着徐荣村当年的获奖评语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状。 然而,在1851年的世博会上,真正留给世界的印象并不是中国的湖丝,而是在展馆里隆隆作响的蒸汽机、气压机以及代替马车帆船的火车汽船……一方面是不断传来的西方文明资讯,另一方面则是本国落后的工业现状,这都深深刺激了有抱负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举办世博会”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不变的梦想。 百余年后的一天,再次回放了当初的峥嵘。 2009年盛夏,上海徐汇区图书馆,人头攒动。一场“上海与世博会历史资料实物展”正在举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天厨

一位深中老师眼中的深圳中学

一位深中老师眼中的深圳中学 深圳中学建设“学术性高中”的解读与分析 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中国学生往往不太愿意去挑战学术权威、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太愿意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牛津大学校长 安德鲁-汉密尔顿一、“学术性高中”的通俗解读2010年3月,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深圳中学提出了“建设全球化时代中国卓越的学术性高中,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学术性高中”这个新名词刚一出现,就在校内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大家莫衷一是,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的许多大学都搞不出什么像样的学术成就,一所中学居然敢称“学术性高中”,是否自不量力? 我个人认为:仅从字面上来解释“学术性高中”是有失偏颇的。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先生在2010年2月撰写的《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思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面对普通高中‘同质化’的趋势,需要进行制度和政策上的重新建构。首先,需要从制度上重新确立普通高中的类型。要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以引导其科学发展,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窝蜂’地盲目追求所谓‘省内外一流’甚至‘国内外一流’。一种可参考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将现有高中学校划分为四类:一是以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学校,学生以进入名牌大学为主,可称之为‘学术性高中’;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一本、二本为主,可称之为‘一般高中’;三是以培养特殊人才为主的学校,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可称之为‘特色高中’;四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三本、高职为主,可称之为综合高中。” 彭钢文中所称的普通高中的“同质化”,指的是: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普通高中地缘性、文化性、个性化的差异已经在消解,出现了越来越雷同化的普通高中的“相似面孔”。每一所高中都希望成为省内或国内一流高中,把所有学生都作为“精英”而不是大众来教育,希望他们的学生都能升入一流名牌大学。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根据彭钢的分类,并参考国外“学术性高中”的办学经验,我个人把“学术性高中”理解为:它是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大批量输送优质生源(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学术性高中”的学生,不仅要求训练有素,学业成绩优秀,为大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较高的审美情趣,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术性高中”不是“县一中模式”的翻版。 二、审视美国的“学术性高中” 两年前,在一篇网络博客文章中,我第一次看到“学术性高中”这个名词,文章记述的是我国东北沈阳育才中学一个叫吴钩的初中男孩,被美国ChoateRosemaryHall高级中学录取的故事,该校还为吴钩提供每年高达4万多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我当时很感叹美国竟然有这样慷慨的中学。后来又读到另一个博客:《睿睿的成长足迹》,作者的孩子殷钟睿,在北京某学校上初三时被美国著名高中PhillipsAcademyAndover中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该生2008年从这所学校毕业,又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殷钟睿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辨,耐人寻味。网上搜索ChoateRosemaryHall和PhillipsAcademyAndover的有关资料,给人的感觉是:学校令人向往,学生个个优秀。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越来越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直接寻求去美国顶级高中留学的机会,从这些中学毕业的中国学生,一般都会被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录取,网络上报道的此类个案,至少在10例以上。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 孙不熟按:这是一位上海人对沪深两城的比较文章,作者是谁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查询到文章的来源是“西祠胡同”。文章站在上海人的角度,批评了上海在这一轮经济转型的节奏上慢了一拍,并由衷地表示向往南方的深圳,欣赏深圳在科创产业上的出众表现。 不过,时事易转,上海并没有给予批评家更多的素材,它很快就表现出对时代超强的应变能力。尤其是近段时间,上海凭借其专车新政以及对Uber的力挺,频频占据科技媒体的头条。有观察者不吝赞美称,大上海似乎摒弃了过去老成持重、顾盼自雄的直辖市姿态,反而体现出一个新兴城市才会有的改革锐气和超强行政效率。 反而是南方的深圳,在对待专车这个新生事物上似乎没有出色表现。要知道,无论是创投资本,还是互联网环境,深圳比之上海都更活跃,尤其是,滴滴快的的大金主还是腾讯。深圳没有抢到这个头啖汤,委实不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深圳与上海是中央政府最为倚重的两个经济城市,也是代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颗明珠,但二者发展模式不同,城市气质迥异,关于二者的比较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谈不上高大深刻,但其中透露出的城市情怀仍值得一读。

过去深圳羡慕上海有宝钢、上汽以及各种五百强中国区分店,现在上海可能会羡慕深圳有华为、腾讯和比亚迪。沪深两城的长跑赛,还远远没有结束。 文|佚名身处上海,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今天为何写这篇文章,是希望上海可以发展得更好,可以有更多的优质民企以及创业创新环境。因为近期很多人在讨论上海为何出不了BAT(百度、阿里、腾讯),上海为何出不了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公司。此文通过与深圳的一个简单对比来初步分析这一原因。当然,城市各有千秋,并非是要比较孰优孰劣,而是希望能博采众长。前天,和一位地产商聊天。他说想明白了一件事,做资源的事情找国企、做市场的事情找民企。咋一想这话靠谱,国企做不好市场,民企得不到资源。这让我想起了两座城市,深圳与上海,这两座中国最傲娇的国际化城市。我虽身在上海,却十分向往深圳。听说上海一些官员很羡慕深圳,我想这是合乎情理的。前几年在浦东发展、苏州模式顺风顺水之时,南方的深圳一位名叫“我为伊狂”的网友,在强国网上抛出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中,指出曾经的第一个特区,风头逐渐被替代,文章引起渲染大波,时任深圳市长,亦是后来起起落落的大才子于幼军,与其见面,并评价这是一次平等、坦诚、民主的对话。在深圳发展与于幼军的政史上落下浓墨一笔,为人称颂。“我为伊狂”从深圳的五大公司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兴通讯、华为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

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此外,上海世博会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经济的影响。上海世博会除了给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之外,还给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世博会所传递的新能源利用的趋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积极的态势。全国各地均迅速进行政策机制的创新,从扩大需求入手,进一步刺激新能源的发展。” 世博科技的许多成果,一定会在今后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据了解,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

上海世博会的作文汇总

上海世博会的作文汇总 玩了三天,我们也要回家了,回家时,我的目光依旧忘这世博园!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上海世博会的作文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海世博会的作文1 盼啊盼啊,终于来到了上海世博会。一进世博园,我们就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世博园内人山人海,排队的长龙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尾。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们开始了世博之旅。 恐怖的排队 进到世博园,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首先冲向日本馆,到日本馆前一看,全傻了,门前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排队的人。一打听,需要排五个小时。我们迅速撤向韩国馆,结果韩国馆也要排四个小时。我们的计划全打乱了,只好来到澳大利亚馆,虽然人不是太多,也要排两个小时的队。我们只好慢慢等着,一个小时以后,我和妈妈都排累了,有些泄气,不想排了,可又不甘心放弃,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们坚持排下去,好不容易进入澳大利亚馆游览,里面展示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异域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从澳大利亚馆出来,我们来到沙特阿拉伯馆,馆前的人更多,全是由武警维持秩序,看着这个场面,我们都放弃了,觉得排队是件恐怖的事。 快乐的敲章 在世博园内,我们几个小朋友最喜欢的是敲章。敲章也就是盖章,在世博园内盖章的人太多,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形象的称为敲章。每

游一个馆,我们就会在护照上敲一个章。在澳大利亚馆,工作人员把敲章提示编成了顺口溜,用蹩脚的汉语向每位游客提示,“盖章在楼下,盖章在楼下,盖章盖章盖章盖章,盖章在楼下”。如果不敲章,我们就觉得心里很失落。游览法国馆的时候,我们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进去后到处找盖章的地方都没有找到,一打听才知道,法国馆不盖章,我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但是,只要一看见有敲章的,筋疲力尽的我们一下子精神抖擞,跑前跑后,左敲一个章,右敲一个章,把护照全都敲满了。看着那么多的章子,我们几个小朋友高兴得哈哈大笑。 美丽的“小白菜” 说到“小白菜”,你们可别误会哟,那可不是生活中的吃的蔬菜,是人们对世博园中志愿者的尊称,因为她们穿的是白绿相间T恤,与小白菜的颜色相似,所以人们称她们“小白菜”。在游览的间隙,我和郑心怡去采访了一位“小白菜”。听“小白菜”介绍,她们都是从上海各个大学经过细致挑选出来的,在这工作已经有半个多月了,都没有一点报酬。正说着,一个小男孩与妈妈走散了,跑来向她求助,她对我们抱歉地笑笑,牵着小男孩去找他妈妈了。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觉得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真了不起,她们才是最美丽的。 上海世博会的作文2 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召开,这次世博会参展的国家是世博会历史上最多,志愿者最多的、自建场馆最多。下了汽车,我们远远的就看见了海宝雕像。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检票大厅。人多天又闷热,这时

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心得体会

简士博:吃苦、钻研、灵活——走进世博会巡展志愿者工作感言 2009年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虽然放弃了回家探亲和休整的机会,但我还是倍感自豪。因为从事这样一份光荣的工作不仅能提高自身表达与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能代表上海志愿者的形象,竭尽所能向公众宣传2010上海世博会知识,使其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每家每户,也算是我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的一份小贡献。贡献虽小,但我乐此不疲。对于此次志愿者工作,我觉得用“吃苦、钻研、灵活”这八字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吃苦篇由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份志愿者工作不光是在生理方面更是在心理方面向我宣战,可我不能临难逃脱,我必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深知只有这样才不负“志愿者”这样一个响亮的称号。于是我做好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迈向社会,脚步如梭开始为世博会的宣传忙碌奔波。从没日没夜地背上级发下的讲解词到8月3号冒着酷暑去世博局接受专业讲解员的考核,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顺顺当当。与此同时,我又有幸地被选为全程讲解员,这使我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变得更重了,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没有不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于是从8月5号开始我正式上岗。但一开始我却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先前我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但要将其与展板和多媒体展项的内容有机联系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这使我第一天很不适应、频频受挫,以致每当指着展板和多媒体展项面对游客讲解时,我都要经历短暂性的大脑空白,当然紧张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没理清头绪、对号入座,那一瞬间的我总是在拼命回忆,疯狂地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对应的讲解词。自然而然第一天带的2次全程讲解都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非但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磕磕绊绊、口齿不清,更让我不满的是我没能将世博会知识全面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后来我思考一番领悟到讲解员工作并非只是背背讲解词而已,它要求我熟悉每一块展板和多媒体展项所呈现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于是在每天开馆之前我都会先自我演练几次,直到熟练为止。虽然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我深知如果连自己都听不懂讲解内容的话,又怎能准确明了地将世博会的信息传达给所有游客呢。于是我如此往复不断地自我演练,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每次带全程讲解时不但不心慌嘴乱了,而且还能从容地向游客传递世博会信息,将本次展览最精华最华丽的部分呈现给大众。除此以外,每次我都要从9点工作到5点,周末还要推延到6点。长时间的站立和讲解对我的身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腿部和喉咙。每次下班后我都会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像进了沙似的干涩。但我认为这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小小障碍,如果连它们都逾越不了的话何来日后的成长和坚强,况且作为一名志愿者更不能在困难面前叫苦连天,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战胜困难。钻研篇此次展览内容之丰富、信息含量之大、涉及面之广都对我们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世博会是承载一定时期内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平台,所以每块展板、每个多媒体展项都蕴涵了无限内容,涉及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这些都需要我不断深挖,不断钻研。于是每次讲解完之后我都会坚持记录游客的问题和自己的不懂之处,然后通过向工作人员及老师请教或查询上海世博网获取答案,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扩充自身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准确清晰的世博会信息,我不但要更新完善中文讲解词,还要做好中译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外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出色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灵活篇这是我第一次做全程讲解,所以无经验可借鉴,一开始只是凭感觉做,毫无章法,导致时常出现混乱的局面,不是时间拖得很长就是好几支队伍堵在一个角落,严重妨碍了其他散客的正常参观。后来,老师指导我们要灵活行事,既要控制好人流又要把握好时间。于是老师精心为我们安排了各自的讲解路线,并不耐其烦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见机行事。果然,我们原先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和同事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讲解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游客最多的信息。虽然本次“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我觉得收获很大,不但大开眼界,人生阅历也得到空前的丰富。我也

小学作文-我眼中的上海_小学生作文

小学作文-我眼中的上海_小学生作文 上海,我出生的地方.这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让我目不暇接.浦江两岸的建筑各有特点:浦西这里的建筑群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至今仍完好无损,而且各幢建筑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浦东则完全是现代化建筑,在那里我看到了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金茂大厦. 这就是我眼中的金茂大厦,它的高度有340.1米,面积达到152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观光大厅,全国首批4A旅游景点之一.在这里可以轻松触达外滩,”万国建筑”群落,世纪大道,饱览如银带般穿梭于城市的高架道路,将浦江两岸国际化大都市的美丽风光及长江口的壮丽景色都尽收眼底. 与金茂大厦比邻而居的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它比金茂大厦还要高100多米,是中国最高的建筑.整座电视塔从上到下共有三个球体,中间用银色钢结构连接,就像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而它的灯光也很有特色,三个球体灯光闪亮,就连连接球体的电梯也是灯光闪烁,整座电视塔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幻出五颜六色不同的灯光色彩,令人惊叹不已. 夜幕降临,整个上海又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幕与白天大不一样的景观.每到晚上七点,上海所有高层建筑上的霓虹灯同时闪亮,让人仿佛置身在星星的海洋中,勾勒出浦江两岸现代与古老两种,同时代表上海过去与现代的建筑群落.特别是浦东沿岸的许多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外墙灯光非常有特色:它能根据不同的需要,打出不同色彩的图案,甚至是各种文字标语,让人叹为观止.黄浦江上各种游船来来往往,穿梭在两岸灯光的海洋中,与两岸的景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这就是我眼中的上海,它象征着我国的繁荣与富强;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象征着我们祖国强大的社会主义力量. 我从心底里对你说:”上海,我爱你!” 上海市万裕街小学 四(1)班 美丽的故乡 提起故乡,我眼前便展现出一幅古村优美的田园山水画。 那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虽然没有华山的奇险,没有黄山的神秘,更无泰山的雄伟,但每次跟妈妈回去总是那么的让人留恋往返。 清晨,我被一阵阵清脆而高亢的公鸡叫声吵醒,伸伸懒腰,边穿衣服边贪婪的呼吸着早上格外清新的空气,窗外还有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仿佛在说:“懒虫快起床,懒虫快起床……”这可比闹钟里说得好听多了。 我迅速起床收拾好自己,顾不上妈妈叫“不要跑远了,快吃饭了……”等等已经听得耳朵起老茧的唠叨,就往外跑,呀!还好起的不太晚,还能好好欣赏欣赏这难得的晨景。只见家家户户的屋顶冒出一缕缕的炊烟,微风轻轻一吹,这袅袅的炊烟便越升越高,越来越淡慢慢

上海世博会_世博会作文4000字

上海世博会_世博会作文4000字 如果说世界杯是体育界全粉丝的狂欢派对,那么世博会就是展现科技与智慧结晶的盛宴。它是人类文明的迈步,是全人类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世界的窗口。这一路,中国从筹办,组织到开展顺利而有序,可谓是快马与健儿皆备。在我们大力的努力发展与不懈的进 步之下,幸运的中国也必将给世界一片异彩。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回眸百年前问世于欧洲的世界博览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 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今天,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贝尔电话、科利斯蒸汽机、到爱迪生电灯、莱特飞机,它们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科 技创新的心血与汗水。钩沉史海,早在1851年,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德琼就出现在第 一届世博会上,并以他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夺得了金奖、银奖。1876年,当时的清朝政府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 国美酒令洋人陶醉--贵州茅台酒、烟台张裕葡萄酒双双获奖,茅台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 张裕葡萄酒从此被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努力成果的绽放,中国不断地踏着快速驱赶的步伐向着新纪元 行进,它就像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拉响汽笛、开足马力,在不断发展的航道上加速向前。 终于与1993年,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使得中国与世博会的距离更近了 一步。继1999年昆明举办了的园艺博览会成功后,上海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承办2021年世 界博览会的申请。这个满载我们每个市民期望与梦想的愿望,更为上海今后日新月貌的发 展插上翅膀,铺上了朝未来明确方向努力奋起的阶梯。 世博是一个国家力量的体现,中国只有不断革新图强,真正地雄踞世界东方,才能 更替历史的百年之交。此后的中国更加踊跃地参与到世界文化的交流团体中,中国政府 一言九鼎的声音,上海人民期盼已久的心愿,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五大洲纷纷聚 焦中国首都、聚焦黄浦江畔。而从提出申请的那一天起,直接承担申办任务的上海就紧锣 密鼓地开展了各项申办工作,来自各部门的精兵强将聚集到申博的大旗下。我们又赢了! 那晚,五星红旗在迭起的人海中飘摇起来,继08奥运会投标成功,中国人脸上再一 次溢满了喜悦的花朵。我们舞着手中刻印着祖国鲜艳的红色旗帜,欢呼着,拥抱着,蹦跳着,激动地涕零着,挥着双臂,似乎在仰着面向全世界呐喊出这一喜讯。收获在迅猛成 长道路上的田垄中,中国这匹黑马将不断用自己的速度,力度吹起胜利的号角。 那一路庄重的承诺,那一步步挥洒着汗水的改革发展道路,那一颗颗热忱奉献的心,最终终于幻化成了嘴角洋溢起的欣慰的笑意。唯有前方的灿烂才能鼓舞起梦想与动力,唯 有信念能搭建起承诺,唯有务实的拼搏才能铸就实力,而唯有实力才能支撑起梦想!中国 人记住了天道酬勤,也用行动骄傲地告诉了全世界,我们,行! 疾风知劲草,齐心绘蓝图,中国用独有的激情点燃了自己的梦想的起点,世博会的举 办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个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城市,即将拉响笛鸣启航。 2002年3月15日,国展局考察团专程赴杭州市,实地了解上海周边地区对中国申

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

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 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去上海参观世博会,期待着百年世博的举行,从申办世博到成功,一路走来,中国付出了辛酸的汗水,无数的努力,终于上海成为了2018年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憧憬,世博园区二日游各国展馆全体验时我如期的参观了世博园。有着“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无疑是园区内最亮眼的展馆,无论你站在哪个位置,你都能看见它矗立园区,显得雄伟而大气,香港、澳门馆紧紧依偎。 首先我们来到巴西馆,美国馆观看了4d影视让你感到画面里的一切你伸手就可以触摸。转瞬来到了俄罗斯馆,馆前门庭若市,游览的人群正争相照相,不亦乐乎!午后的阳光晒得人懒懒的,没有力气,不愿随大流涌进去,其实园区内几乎是到处都是参观的人群,排队等候进入中国馆的人不计其数,顶着烈阳等了半天也没有得以进入馆内,此次的中国馆需要预约才能进去参观,后来我们看了中国联合馆园区,中国联合馆博得了不少游客的青睐,同样怀着好奇心大家都默然等待着,馆内的中国文化无不体现着我国人民的伟大,中国的各种文化迅速发展。亲临现场观看了各省市区的发展,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对祖国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能完成的勇气和决心。随后我们有来到各省市的场馆观看了新疆的木卡姆的歌舞表演,其它有甘肃、陕西、贵州、云南等各个场馆里面体现我国各省市人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我们结束了世博园的参观来到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后滩一眼就看到了东方明珠塔它的雄伟壮观,和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铜像,特别是听着黄浦江的轮船的汽笛声,就像是用美妙的乐章欢迎着观光的各国的游客。具有浓厚民

族特色的地方的确引来了各国游客的停驻观看,也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希望能向预料中的那样,使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同时也希望中国世博会能够举办得更加成功,更加光彩。

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20 规 划 师PLANNERS 我国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无论是对于上海还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2004年,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就场地规划举行了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东南大学与美国三人小组合作,在两个月内取得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果,该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今天,欣闻这一项目进入城市设计阶段,并面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应该说世博会的前期设计工作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我们所提出的理念和构思主要是基于对基地和世博会的理解。世博会规划设计竞赛所提出的五大主题为场地规划、交通、地下空间、会后利用和标志性建筑。我们的方案就是要从我们的专业视角回应这五大主题。 对规划竞赛理念的回顾 与以往世博会主题突出科技、环保和生态不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一内涵。预计在2020年左右,世界上会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即真正成为“城市的世纪”,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文化的主题是很有创意的。同时,世博会的选址位于南浦和卢浦大桥之间,横跨浦江两岸,同时又是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企业所在的正在衰退的地区,这对上海中心城区的改造和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历史上的黄浦江曾是上海发展的边界,自陆家嘴开发后,两岸的联系加强了,黄浦江也从边界转为“脊梁”,成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 王建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7-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为城市发展的一条中轴。世博会场址作为陆家嘴开发后的又一滨江建设区域,应实施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和统一的主题引领。 如果说陆家嘴的开发与建设代表了20世纪末上海的建设高潮与繁荣,那么世博会将代表21世纪初上海新的崛起和腾飞。因此,世博会所采用的理念和思想不应与陆家嘴相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采用“山水城市”的规划理念的原因。上海应该从20世纪陆家嘴那种曼哈顿式的发展走向21世纪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地标性,而“山水城市”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产生的想法。 对标志性建筑物的看法 世博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东南大学所做的 方案中,在浦东西南角设置了一座超高层建筑。这样一个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或许值得商榷,但在技术和使用上并没有问题,我们对它的建造方式、施工周期等都进行了分析论证。同时,根据会后的利用规划,塔楼区域包括会议中心将被保留,围绕中央绿谷 和国家馆拆除后的重建区域将形成新的商务中心。规划进行高塔选点时还考虑了它正好位于黄浦江弯道上,视野开阔。我们提出,世博会标志物完全可以是一种地景式的建筑。在我们的文本中有一张图是比较有趣的,我们认为20世纪的上海是陆家嘴的那种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中心;21世 纪的上海应该是平和的、融入自然的,这个理念当时同样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同。同时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采用这一方式,只有世博会这样的特殊项目才有可能:首先是世博会展馆建筑对宏大空间的诉求,为选择这一方式提供了功能上的理由;其次是世博会选址于黄浦江畔,创造山水相融的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自然流露;最后是从技术上来讲,实现这一建筑并不存在建造上的困难。综上所述,我们希望能创造一个和历届世博会不同的标志。“中国山”体现的应该是“21世纪的中国”的世博精神。 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本次世博会场地范围内存在一些文物建筑,如何处理好“保”和“建”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我们应站在保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环境的高度,保护文物的历史原真性,对部分历史建筑采用适应性再利用方式,改善周边环境,结合现代城市休闲、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有选择地保留、修复和改造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和构筑物。 方案中,我们在浦西将这些建筑串联形成一条“工业遗产之路”,结合被保护的二号船坞设计了一个内港,同时作为与浦东联系的通道。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世界新的著名滨水区,创造上海休闲文化的另一高地。和新天地不同,这里作为一个滨水港湾,结合保留的工业建筑和船坞,将体现更为广阔的 123

2018年上海世博会演讲稿

2018年上海世博会演讲稿 上海世博会,我顶你 大家好,我来自xxx,名叫xxx。为了表示我对上海世博会的支持,我演讲的题目是,《上海世博会,我顶你》。 继18年XX奥运会成功举办后的又一个国际盛典——上海世博会将在18年5月1日隆重拉开大幕,它是一个注册类型的世博会,为期六个月,将展示人类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个领域文明进步成果,是展示世界的缩影,展示未来的窗口。上海世博会也成了街谈巷议少不了的话题,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它真的能让人眼界大开,从规模上说,它将超过XX奥运会,充分体现当今城市文明最新成就。我身边的不少朋友都跃跃欲试,要在世博会期间到上海去一趟,凑凑热闹。 不知大家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没,已有18年历史的世博会,今年将首次设立残疾人综合馆,欢迎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以往的世博会招募对象是不包括残疾人的。被誉为“中国维纳斯”的雷庆瑶将在世博会现场写字、画画、绣十字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7月19号。我建议如果有条件有机会的话亲临现场观摩一下你会受益匪浅的,她真的不愧为是“中国大学生自强标兵”,。雷庆瑶3岁那年被电击致失去双臂,但这位坚强的女孩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双脚穿衣、做饭、吃饭、写字、缝补衣裳、骑自行车、游泳、绘画等等。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引起全球共鸣的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是世博会的思想支撑,贯穿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或许有人会问“乡村的生活就不美好吗?”实际上这次世博会还有几个副主题,包括“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围绕主标题,世界上最超前的发展理念、最成功的探索和实践都将在上海汇聚,而且非常强调城市在文化和文化多元性当中的作用。若果在座的又关注国际新闻的人应该知道,世界争锋不断,到处有摩擦和战争,文化差异致使国与国关系不正常。但是请看这次世博会,真正做到了地不分南北,国不分大小贫富,人不分种族肤色。你走进世博会不会看到战争纷乱,甚至连吵架争吵都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这次世博会也回归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和谐。包容多样的和谐,即坚持尊重差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

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_以上海人个案为例(巫达)

思想战线 2010年第3期 第36卷№13,2010Vol 136 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 ———以上海人个案为例 巫 达 3 摘 要:大都市人是由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构成的。不同时期移民及其后裔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族群特征。然而,在以大都市名称命名的大都市人 (如上海人)与其他 地方的人群相对应的情况下,其本质已经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区域性族群意识,并通过文化表述出来。大都市人的族群性或族群意识是通过想象的共同体来实现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建构模式的产物。大都市人族群意识的形成,伴之以族群边界的维持,构成当代大都市人族群意识文化图景。 关键词:人类学;族群意识;都市族群;上海人 一、引 言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范围内城镇化、都市化的进程极为引人注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境内外流动人口增加,出现了跨地区、跨城市、跨省份的大规模流动人口。在这种背景下,大都市海纳百川式地吸收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移民。新移民融入大都市的过程,是他们逐步接受大都市社会文化认同的过程,是社会人类学意义上新的族群意识形成过程。在某些大都市,例如上海市,这个过程由于时间短、变动频繁,出现了新、老移民之间不同的区域性族群意识的差异。上海的“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之间的区别,在不同政治、经济利益面前被强调或被掩饰。 本文所讨论的“大都市”不一定仅仅指“国家中心城市”,①其他省会及区域性中心城市 (如深圳)等也可称为“大都市”。我国城乡 建设部定义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这个定义可以对大都市的定义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另外,本文所讨论的“族群意识”, 不是指大都市里面某个族群、某个民族的意识,而是指以某个大都市命名 (如上海人)的人群 的意识。以“上海人”来讲,这个名称相对于其他城市、其他地区,已具备或逐渐具备区域性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族群性”,也就是英文的ethnicity 。实际上,吴燕和教授在1989年的一篇文章里,就是把英文的ethnicity 翻译成“族裔意识”或“族群意识” 的。 ②从人类学的族群理论的角度看待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时,笔者用ethnogenesis (族群形成过程)这个概念来加以理解和解释。 本文主要以上海人为例,考察大都市人的主观认同、文化表述与认同建构模式。主观认同和建构模式现已成为当代社会人类学关于身份认同的主流研究范式。本文研究资料资料来自报刊杂志、参与观察、随机访谈等。 二、理论背景:想象的共同体与建构模式 从人类学族群理论的角度研究大都市人,首要研究重点是考察大都市人的身份认同的建构模式,探索其身份的文化表述方式,汇总当代大都市人身份的“多元一体”(费孝通概念)③的形 3①②③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子项目“虚拟网络社区与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前期经费资助作者简介:巫 达,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上海,200444)。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义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2010年确定的5大国家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吴燕和:《族类意识之创造与再创造:从夷夏、汉番、省籍之说发展族群关系理论》,“族群关系与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主办,1989年9月1日~2日。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载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36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