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案例

保险案例

保险案例
保险案例

张某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人寿保险合同纠纷

2005年12月03日

【案情简介】

张某系武汉某公司员工,2002年8月,该公司组织员工外出旅游,经与承接此项业务的旅行社协商,旅行社还同意为每位员工额外赠送总额为10万元的旅游意外险一份。不料在旅游返程途中,张某一行乘坐的旅行社安排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张某左手臂重度骨折,张某经住院治疗39天后出院。

张某出院后,该公司委托本律师(时任该公司法律顾问)为张某向旅行社索赔,此案进展非常顺利。张某获得赔偿款后,经咨询本律师,认为其还有权获得意外伤害险中的医疗保险金2万元。为此,张某)向承保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要求支付医疗保险金,但被告知该款项已由旅行社代为领取。张某无奈,遂再次委托本律师代理其起诉保险公司,要求其支付保险金,并要求旅行社承担连带责任。

【操作思路】

接受委托后,从诉讼技巧和事实方面分析,作为被保险人,对于旅行社是否真实地为其购买保险并不十分确定,而在另案中曾作为被告的旅行社也不愿配合,为此,本律师建议委托人起诉保险公司,同时将旅行社列为第三人,以保万无一失;另从法院层面来讲,本律师经多方了解,获知目前全国其他地方法院类似的案件当中,有的判赢有的判输,关键就在于对旅游意外险中的医疗保险金的定性认识,只有牢牢锁定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的性质,并说服法官,便能赢得这场难赢的官司。

为此,本律师向法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

一、从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的法定许可经营范围来看,其所承接的业务只能属于人身保险业务,故本案所涉旅游意外险包括其中的医疗保险均属于人身保险而非财产保险。这一点至为重要。

二、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人身保险不适用损害填补原则,因为人格利益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故被保险人在人身侵权案中获得伤害赔偿后仍有权获得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包括医疗保险金)。

【律师文书】

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一审原告)张云汉,男,1964年6月6日出生,武汉市石门峰都市陵园有限公司员工,住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大桥南路46号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以下简称寿险江岸公司)住所地:武汉市汉口江汉路45号

代表人:龚孟焦,该公司经理

第三人(一审第三人)中南国际旅游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国旅),住所地: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58号

法定代表人:龙新民,该公司总经理

上诉人因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2004)岸经初字第1055号民事判决书,现依法提起上诉。

诉讼请求:

1、依法改判,令被上诉人和第三人连带承担给付上诉人医疗保险金9674

元的民事责任;

2、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和第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一、一审判决对本案所涉医疗保险的性质认定错误

一审判决在“本院认为”中称,“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它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从中获利”

(一)在法律未规定医疗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例外情形的情况下,一审判决认定“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它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显然于法无据。

根据我国《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页经营的强制性规定,被上诉人作为从事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其业务范围依法只能限于人身保险业务,而不能涉及财产保险业务。故被上诉人承保的,包含于旅游意外险中的医疗保险只能归类于人身保险,具有人身保险的共同特征:1、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包括人的寿命和身体健康等);2、保险金是对被保险人因其人格利益受保险事故损害而给予的抚慰性补偿,而不是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引起的财产损失给予的赔偿;3、不适用财产保险方能适用的“损害填补原则”。

虽然根据《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约定,医疗保险金在实际花费的医疗费扣除约定款项后,再按一定比例计算,但由此并不能认定医疗保险是“损失补偿性保险”,而只能说明医疗费数额是确定医疗保险谨数额的依据,深而言之,是由医疗费数额所反映的人格利益受损的程度来确定医疗保险金的数额。

(二)一审判决认为“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获利”是对人身保险法律关系的错误理解

须知,作为受益人的被保险人,当发生保险事故致使其人格利益受到损害时,当然享有基于保险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保险金赔偿请求权;若因同一保险事故而引起其财产损失时,被保险人还享有基于侵权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上述两项权利的标的和发生依据不同,其中任何一项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并不妨碍令一项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对此《保险法》第六十八条已有明确规定。如此,则被保险人应获得的保险赔偿,并不是因其财产利益受损而获得的超过损失范围的

赔偿,而是因其人格利益受损而获得的抚慰性补偿,是其依法应获得的合法权利。既然如此,原审判决怎可禁止被保险人获得法律许可的利益呢?

二、一审判决关于第三人代为进行保险索赔的行为合法有效的认定,于法无据

诚如一审判决所言,依据《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关于委托人、受托人、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旅游合同》第十一条第四款的约定对上诉人和第三人具有约束力。但该约束力仅存于上诉人和第三人之间,根据《旅游合同》的约定,上诉人有权委托第三人代为进行保险索赔,也可以免除第三人的该项义务而改由自己亲自索赔,这是上诉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一审判决仅凭上述合同的约定就作出“中南国旅代理张云汉进行理赔正是履行该条款义务的行为”的认定,忽略了法律关于代理人进行代理的前提条件、法定条件--即获得委托人的授权。在委托代理中未获得授权的代理为无权代理,依法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既然中南国旅的代理行为因未获得授权而归于无效,又怎能认定其代理进行理赔的行为是正当履行该条款义务的行为呢?

三、一审判决认为“中南国旅以张云汉的名义代张云汉行使索赔权,已获得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用于张云汉医疗费用的支付,张云汉并未受到利益上的损失”,显属事实认定错误

退而言之,即使第三人中南国旅代理张云汉进行索赔的行为是有权代理,根据代理法律关系理论,第三人中南国旅所领取的保险金的所有权应归张云汉,第三人依法应将其代领的保险金返还上诉人张云汉。至于本案上诉人(旅游侵权案中受害人)在侵权诉讼中要求第三人(中南国旅)承担医疗费的赔偿责任,系基于上诉人在该次旅游事故中受到财产损失而提起的赔偿诉讼,第三人理应对因其过错而引起的上诉人的医疗费等损失,以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应该以他人的合法财产(上诉人依法应获得的医疗保险金)来承担依法应由第三人自己承担的民事责任。然而一审判决对于第三人中南国旅以代理人的身份占有且拒不返还上诉人保险金的行为,非但不认定其为非法而责令返还,反而认为上诉人并未受到利益上的损失,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上诉人依法应获得的保险金被他人非法占有,难道未受到利益损失?

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严重损害了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故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改判,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上诉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2004年7月15日

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湖北恒亘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上诉人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其二审诉讼代理人。庭审前,本律师认真研究了本案关键事实和《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的相关规定,认为本案虽然标的额不大,但正确审理此案,对于厘清人身保险中各种法律关系,正确适用保险法律,促进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现依据庭审查明的本案事实和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对旅游意外险及其项下医疗保险金的分析

旅游意外保险合同属于人身保险合同,其项下医疗保险金当然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其给付应适用《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

1、从保险人上讲,承保本案所涉旅游意外险的保险人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强制性规定,本案被上诉人只能经营人身保险业务而不能经营财产保险业务,故其承保的旅游意外险(包括医疗保险)当然只能属于人身保险合同。

2、从保险标的和保险当事人上讲,A,《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第二条第二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保险人或者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其他人可作为投保人”。由此可见,投保人要么对作为被保险人的自己享有保险利益,要么基于他人的同意或法律的规定对他人享有保险利益,以上任一情况下,投保人所享有的保险利益直接指向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根据“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法律规定,则本案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而非财产利益,故本案所涉保险属于人身保险而非财产保险。

B《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第八条:“死亡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残疾、医疗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本公司不受理其他指定”。该条款关于受益人的指定不仅表明了本保险合同的性质为人身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中无“受益人”),而且明确约定了医疗保险金的收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

3、在本案所涉旅游意外保险合同项下的三项保险金中,对于意外伤害保险金和丧葬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一般不存疑异;但对于医疗保险金的性质,原审判决却认为“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她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从中获利”。但本案中,上述三项保险金源于同一人身保险合同,性质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都是对被保险人因其人身利益受保险事故损害而给予的抚慰性补偿,而不是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引起的财产损失而给予的赔偿;且三者并列于《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附表中,可以确定的是,三者在性质上具有类比性,同一性。既如此,医疗保险金同其他两项一样,应当无分别的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原审判决关于“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她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的认定,既非基于合同约定,又非基于法律规定,只能是主观臆断。

4、本案所涉医疗保险亦不能被视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从而使其具备财产保险的性质。

对于本案所涉医疗保险,《保险法》及其他法律均为明确规定其必然成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亦未明确约定其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因此,医疗保险同其他两项一样,共同成为《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的平等有效的构成部分。

5、一审判决实际上也认定了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

一审判决认为“寿险江岸公司接受中南国旅代张云汉进行理赔申请,并履行了赔付义务--抗辩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既然一审法院认定被上诉人(保险人)通过第三人(受益人的“代理人”)向上诉人支付医疗保险金的行为合法有效,自然也对上诉人为受益人的法律地位予以认定,从而应认定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否则何来的“受益人”?)

因此,保险合同的保险人、保险标的、保险当事人等各方面均限定了《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为人身保险合同,从而医疗保险金应与同属其项下的意外伤害保险金和丧葬保险金一样,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在没有法律规定或合同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医疗保险不能被认定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而使其具有财产保险的性质。因此二审法院应该适用《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在确认上诉人同时享有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和保险金索赔请求权的前提下,要求第三人返还其非法代领并非法占有的保险金。

二、对一审判决的分析

1、一审判决认为“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它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从中获利”,也就是说,医疗保险应适用只有财产保险方可适用的“损害填补原则”。

上述判决若要有效成立,则必须:(一)法律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属于财产保险或法律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应特别适用“损害填补原则”;(二)《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特别明确约定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其保险金的给付应特别使用“损害填补原则”。否则上述判决断然难以成立。

(1)无论是一般的民事法律,还是作为特别民事法律的《保险法》都没有规定医疗保险是特殊的人身保险从而应适用“损害填补原则”,相反,从《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的约定内容可知,医疗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和丧葬保险一样,同属于人身保险项目,性质上并无特别之处。既如此,一审判决认定“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它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就明显缺乏法律依据,基于上述认定而作出的判决自然缺乏法律支持。

(2)《保险法》及其他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属于财产保险,如前(一、1)所论,本案医疗保险只能属于人身保险。且无论将其作为主险还是附加险,都不能改变其人身保险的性质,这是由《保险法》关于分业经营的强制性规定(《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和本案保险人的业务范围决定的。因此,即使《国寿

旅游意外保险合同》中的医疗保险被视为附加险,它也只能是人身保险而不是财产保险,同样不能适用“损害填补原则”。

(3)纵观《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根本无任何条款约定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更没有任何条款约定其保险金的给付应特别适用“损害填补原则”。

由此观之,一审关于医疗保险性质的认定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陷于错误,基于此错误认识而作出的“损失补偿性”判决当然不能有效成立。如果一审可以随意认定医疗保险是特殊的人身保险,那么,与医疗保险同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意外事故保险和丧葬保险亦可以被认定为特殊的人身保险(这种“特殊”,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事物原来的本质,而不是在原有本质不变情况下的特征变化)而适用“损害填补原则”,如此以来,则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将永远只能获得财产损害赔偿而不能获得法律许可的人格利益损害的相应补偿。如此,则购买人身保险意义何在?人身保险又怎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蓬勃发展呢?

2、一审判决认为“中南国旅以张云汉的名义代张云汉行使索赔权,已获得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用于张云汉医疗费用的支付,张云汉并未因此收到利益上的损失”

上述判决若要有效成立,则必须:(1)第三人将代领的医疗保险金据为己有的行为合法;或(2)作为另案中的侵权人,第三人在保险人已给付的保险金的范围内,相应减少自己应该赔偿的数额的行为未法律所认可。否则,上述判决就不能成立。

首先,即使第三人中南国旅代理张云汉进行索赔的行为是有权代理,根据代理法律关系理论,第三人所领取的保险金的所有权应归张云汉,第三人应将其代领的保险金如数返还上诉人张云汉。至于本案上诉人(旅游侵权案中受害人)在侵权诉讼中要求第三人(中南国旅)承担医疗费的赔偿责任,系基于上诉人在该次旅游事故中收到财产损失而提起的赔偿诉讼,第三人理应对因其过错而引起的上诉人的医疗费等损失,以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应该以他人的合法财产(上诉人依法应获得的医疗保险金)来承担依法应由第三人自己承担的民事责任。

其次,《保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既然上诉人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同时享有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和保险金索赔权,且二者互不冲突,互不包含,那么第三人凭什么剥夺上诉人的合法权利?凭什么以自己在另案中实际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充抵本案中自己代为领取的且应当返还的保险金呢?第三人将“已(代领)获得的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用于张云汉医疗费用的支付”的行为,实质上剥夺了上诉人依法享有的医疗保险金受领权,其对医疗保险金的处分行为就是明显的侵权行为。

再次,退而言之,即使一原审判决关于医疗保险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的认定于法有据,一审关于“中南国旅以张云汉的名义代张云汉行使索赔权,已获得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用于张云汉医疗费用的支付,张云汉并未因此收到利益上的损失”的判决同样缺乏法律支持。因为:(1)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对于因第三者的侵权行为引起的保险事故,《保险法》及其他民事法律并未规定第三人可以在保险人已经赔偿的情况下,相应减少其应该赔偿的数额;(2)虽然一审判决认定医疗保险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但其前提是医疗保险是人身保险。根据《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的规定,保险人不得享有、行使代位权,也就是说,因第三人的原因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已经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该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此时若允许侵权人因保险人的赔偿而相应减轻其民事责任,则无疑会使侵权人获得不当得。因此,允许侵权人因保险人的赔偿而减轻其民事责任的判决,无论从法律条文上还是从法律理论上,都是毫无根据的。

由上观之,一审的上述判决,无论从那个角度都依法不能成立。

一审判决之所以对第三人以他人的合法财产来分散自己的经营风险的做法予以认可,其错误就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医疗保险的性质以及人身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区别。本案中,若第三人事先投保了以自己的责任为标的的责任险(财产险的一种),当发生保险事故致使自己因赔偿他人而受到财产损失时,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自己因此而受到的损失;若第三人仅投保人身保险,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享有获得保险金权利的人只能是受益人,投保人不能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转移风险。这就说明责任险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而人身保险并不具备。一审判决正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医疗保险的性质和区分人身保险和责任保险,才对第三人中南国旅以代理人的身份领取、占有并擅自处分上诉人保险金的行为,不但不认定其非法而责令返还,反而认为上诉人并未受到利益上的损失。上诉人依法应获得的保险金被他人非法占有,难道未受到利益损失?

综上,本律师认为,本案所涉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是对被保险人因其人格利益受到损害而给予的补偿;与责任险不同,不能被用来分散投保人的风险;与财产保险不同,不能适用“损害填补原则”。因此,二审法院应该适用《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确认上诉人在获得人身伤害赔偿外仍然享有医疗保险金的请求权,被上诉人应当为其错误给付而继续承担对上诉人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第三人依法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将其非法占有的保险金返还上诉人。

以上代理意见谨供合议庭参考并盼予以采纳,谢谢!

上诉人的代理人

湖北恒亘律师事务所律师

2004年9月27日

【判决结果】

本案经一审,原告的诉讼请求被驳回;我方不服上诉,经再次开庭审理,仍被驳回。本律师坚持自己的观点,代理当事人申请再审,历经三次审理,五次开庭,最后法院终于支持了我方的诉讼请求,艰难胜诉。

李某某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昌西陵区支公司人身保险合同

发布日期:2009-08-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案情]

原告李某某,女,小学学生。

法定代理人李某(系李某某之父),男,干部。

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昌西陵区支公司(以下简称人寿保险西陵支公司),住所地宜昌市西陵一路72号。

代表人高萍,人寿保险西陵支公司经理。

2003年5月7日,原告之母所在单位宜昌市职业教育中心在被告处为原告购买“学生、幼儿平安保险”一份(该保险保险期间为1年,附加有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并按规定交纳了保险费。2004年1月7日,原告乘坐李某驾驶的鄂EA9821号二轮摩托车在本市城区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原告受伤,经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用去医疗费1313.90元。因原告在另一家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购买的四季长乐终生分红人身保险亦附加有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因此,事故发生后,原告持医疗费发票原件等相关资料到该公司要求理赔,该公司依保险合同为原告赔付医疗保险金1263.90元(实际支付的医疗费1313.90元-免赔额50元)。之后,原告持医疗费发票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到被告处索赔,被告不予理赔。

同时,被告庭审时提供的《国寿学生、幼儿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条款》第三条第一项载明:被保险人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或者本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诊疗所支出的、符合当地社会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规定可报销的医疗费用,本公司扣除人民币50元的免赔额后,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按80%的范围内给付医疗保险金。

[审理]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是人身保险,还是财产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所称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原告在被告处投保的“学生、幼儿平安保

险”是对被保险人因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造成死亡或身体残疾,由保险人按约定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其附加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亦是以被保险人身体因遭受意外伤害需要治疗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其性质应属人身保险。因此,被告应按照保险法中关于人身保险合同的赔付原则支付原告保险金。被告关于该附加保险是一种财产性质的保险,应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理赔的答辩观点无法律依据,不予采纳。关于原告请求的医疗保险金的给付标准问题。因原、被告双方对保险合同关系的成立和生效无异议,现原告已依被告的要求交纳了保险费,尽管被告未向原告出具保险合同条款,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被告应比照公司承办此项保险业务对外公布的合同条款中载明的标准支付原告医疗保险金。原告以投保时被告未履行向其出具书面保险合同或说明合同内容的法定义务为由,要求被告对其发生的医疗费全额赔付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关于原告向被告索赔,是否必须提供医疗费单据等资料原件的问题。根据保险法和被告庭审时提供的保险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申请理赔,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其他证明和资料。但并未要求必须提供上述资料原件。因此,被告要求原告必须提供医疗费收据等资料原件方可理赔的辩称观点,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昌西陵区支公司给付原告李某某医疗保险金1011.12元[(1313.90元-50)×80%]。

诉讼费100元,由被告人寿保险西陵支公司负担。

一审宣判后,人寿保险西陵支公司不服,上诉至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认定事实同一审。

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李某某购买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意外伤害保险划分在人身保险之中,属人身保险业务的范畴。本案李某某要求保险公司理赔其意外伤害住院的医疗费,人寿保险西陵支公司以李某某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属财产保险为由拒绝无法律依据。由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或身体,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此人身保险合同的给付性决定了保险人不应限制投保人的投保金额,也决定人身保险可以重复投保,保险人应按不同的保险合同分别给付保险金,不适用损失填补原则。上诉人以被上诉人未提供医疗费票据原件而不予理赔之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因上诉人对李某某发生保险事故的事实并不否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诉讼费100元,由上诉人人寿保险西陵支公司负担。

[评析]

本案系一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当事人双方争议的焦点有两个:第一,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是人身保险,还是财产保险?2、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即保险公司)索赔,是否必须提供医疗费单据等资料原件?

1、保险法中所称的保险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根据保险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它与财产保险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被保险人只能是自然人,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或身体;第二,由于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不能用生命来衡量,因此,保险金额的确定,不以保险标的价值为依据;第三、人身保险合同是给付性合同。由于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是以被保险人身体遭受意外伤害需要治疗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故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医疗保险的性质应属人身保险的性质。同时,人身保险合同的给付性决定了保险人不应限制投保人的投保金额,也决定了人身保险可以重复投保。因此,保险人应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按不同的保险合同分别给付保险金,不应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目前,对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附加医疗保险是否应按照财产保险的“补偿原则”进行理赔,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但在保险理赔实践中,将人身保险中的附加医疗保险按照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进行理赔,几乎是所有保险公司的操作惯例,显然不符合现行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理赔规定。如果这样,虽然投保人充分履行了缴纳保险费的义务,但被保险人却不能享受应该享受的权利(即出险后获得保险金的权利),就不能体现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对投保人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2、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即保险公司)索赔,是否必须提供医疗费单据等资料原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依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证明和资料。因此,保险公司在处理人身保险赔偿事宜时,只要被保险人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能够确认保险事故及相关费用已经发生,保险公司就应按照保险合同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而不应以被保险人是否出具相关费用单据原件为必备条件。本案中,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的事实及支付的相关费用并不否认,故一、二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人寿保险合同纠纷案

发布日期:2008-07-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案情简介】

张某系武汉某公司员工,2002年8月,该公司组织员工外出旅游,

经与承接此项业务的旅行社协商,旅行社还同意为每位员工额外赠送总额为10万元的旅游意外险一份。不料在旅游返程途中,张某一行乘坐的旅行社安排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张某左手臂重度骨折,张某经

住院治疗39天后出院。

张某出院后,该公司委托本律师(时任该公司法律顾问)为张某向旅行社索赔,此案进展非常顺利。张某获得赔偿款后,经咨询本律师,认为其还有权获得意外伤害险中的医疗保险金2万元。为此,张某向承保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要求支付医疗保险金,但被告知该款项已由旅行社代为领取。张某无奈,遂再次委托本律师代理其起诉保险公司,要求其支付保险金,并要求旅

行社承担连带责任。

【操作思路】

接受委托后,从诉讼技巧和事实方面分析,作为被保险人,对于旅行社是否真实地为其购买保险并不十分确定,而在另案中曾作为被告的旅行社也不愿配合,为此,本律师建议委托人起诉保险公司,同时将旅行社列为第三人,以保万无一失;另从法院层面来讲,本律师经多方了解,获知目前全国其他地方法院类似的案件当中,有的判赢有的判输,关键就在于对旅游意外险中的医疗保险金的定性认识,只有牢牢锁定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的性质,并说服法官,方能赢

得这场难赢的官司。

为此,本律师向法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

一、从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的法定许可经营范围来看,其所承接的业务只能属于人身保险业务,故本案所涉旅游意外险包括其中的医疗保险均属于人身保险而非财产保险。这一点至为重

要。

二、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人身保险不适用损害填补原则,

为人格利益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故被保险人在人身侵权案中获得伤害赔偿后仍有权获得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包括医疗保险金)。

【律师文书】

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一审原告)张XX,男,1964年6月6日出生,武汉市XXXX

有限公司员工,住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大桥南路46号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支公司(以下简称寿险江岸公司)住所地:武汉市汉口江汉路45号

代表人:XXX,该公司经理

第三人(一审第三人)中南XX旅游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国旅),住所

地: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58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总经理

上诉人因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2004)岸经初字第1055号民事判决书,现依法提起上诉。

诉讼请求:

1、依法改判,令被上诉人和第三人连带承担给付上诉人医疗保险金9674

元的民事责任;

2、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和第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一、一审判决对本案所涉医疗保险的性质认定错误

一审判决在“本院认为”中称,“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它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从中获利”

(一)在法律未规定医疗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例外情形的情况下,一审判决认定“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它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

性保险”,显然于法无据。

根据我国《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页经营的强制性规定,被上诉人作为从事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其业务范围依法只能限于人身保险业务,而不能涉及财产保险业务。故被上诉人承保的,包含于旅游意外险中的医疗保险只能归类于人身保险,具有人身保险的共同特征:1、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包括人的寿命和身体健康等);

2、保险金是对被保险人因其人格利益受保险事故损害而给予的抚慰性补偿,而不是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引起的财产损失给予的赔偿;

3、不适用财产保险方能适用的“损害填补原则”。

虽然根据《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约定,医疗保险金在实际花费的医疗费扣除约定款项后,再按一定比例计算,但由此并不能认定医疗保险

是“损失补偿性保险”,而只能说明医疗费数额是确定医疗保险谨数额的依据,深而言之,是由医疗费数额所反映的人格利益受损的程度来确

定医疗保险金的数额。

(二)一审判决认为“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获利”是对人身保险

法律关系的错误理解

须知,作为受益人的被保险人,当发生保险事故致使其人格利益受到损害时,当然享有基于保险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保险金赔偿请求权;若因同一保险事故而引起其财产损失时,被保险人还享有基于侵权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上述两项权利的标的和发生依据不同,其中任何一项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并不妨碍令一项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对此《保险法》第六十八条已有明确规定。如此,则被保险人应获得的保险赔偿,并不是因其财产利益受损而获得的超过损失范围的赔偿,而是因其人格利益受损而获得的抚慰性补偿,是其依法应获得的合法权利。既然如此,原审判决怎可禁止被保险人获得法律许可的利益呢?

二、一审判决关于第三人代为进行保险索赔的行为合法有效的认定,于

法无据

诚如一审判决所言,依据《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关于委托人、受托人、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旅游合同》第十一条第四款的约定对上诉人

和第三人具有约束力。但该约束力仅存于上诉人和第三人之间,根据《旅游合同》的约定,上诉人有权委托第三人代为进行保险索赔,也可以免除第三人的该项义务而改由自己亲自索赔,这是上诉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一审判决仅凭上述合同的约定就作出“中南国旅代理张云汉进行理赔正是履行该条款义务的行为”的认定,忽略了法律关于代理人进行代理的前提条件、法定条件--即获得委托人的授权。在委托代理中未获得授权的代理为无权代理,依法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既然中南国旅的代理行为因未获得授权而归于无效,又怎能认定其代理进行理赔的行为是

正当履行该条款义务的行为呢?

三、一审判决认为“中南国旅以张云汉的名义代张云汉行使索赔权,已获得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用于张云汉医疗费用的支付,张云汉并未受到利益上的损失”,显属事实认定错误

退而言之,即使第三人中南国旅代理张云汉进行索赔的行为是有权代理,根据代理法律关系理论,第三人中南国旅所领取的保险金的所有权应归张云汉,第三人依法应将其代领的保险金返还上诉人张云汉。至于本案上诉人(旅游侵权案中受害人)在侵权诉讼中要求第三人(中南国旅)承担医疗费的赔偿责任,系基于上诉人在该次旅游事故中受到财产损失而提起的赔偿诉讼,第三人理应对因其过错而引起的上诉人的医疗费等损失,以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应该以他人的合法财产(上诉人依法应获得的医疗保险金)来承担依法应由第三人自己承担的民事

责任。然而一审判决对于第三人中南国旅以代理人的身份占有且拒不返还上诉人保险金的行为,非但不认定其为非法而责令返还,反而认为上诉人并未受到利益上的损失,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上诉人依法应获得的保险金被他人非法占有,难道未受到利益损失?

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严重损害了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故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改判,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上诉人

的合法权益!

此致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2004年7月15日

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湖北恒亘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上诉人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其二审诉讼代理人。庭审前,本律师认真研究了本案关键事实和《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的相关规定,认为本案虽然标的额不大,但正确审理此案,对于厘清人身保险中各种法律关系,正确适用保险法律,促进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现依据庭审查明的本案事实和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对旅游意外险及其项下医疗保险金的分析

旅游意外保险合同属于人身保险合同,其项下医疗保险金当然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其给付应适用《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

1、从保险人上讲,承保本案所涉旅游意外险的保险人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强制性规定,本案被上诉人只能经营人身保险业务而不能经营财产保险业务,故其承保的旅游意外险(包括医疗保险)当然只能属于人身保险合同。

2、从保险标的和保险当事人上讲,A,《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第二条第二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保险人或者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其他人可作为投保人”。由此可见,投保人要么对作为被保险人的自己享有保险利益,要么基于他人的同意或法律的规定对他人享有保险利益,以上任一情况下,投保人所享有的保险利益直接指向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根据“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法律规定,则本案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而非财产利益,故本案所涉

保险属于人身保险而非财产保险。

B《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第八条:“死亡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残疾、医疗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本公司不受理其他指定”。该条款关于受益人的指定不仅表明了本保险合同的性质为人身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中无“受益人”),而且明确约定了医疗保险金的收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

3、在本案所涉旅游意外保险合同项下的三项保险金中,对于意外伤害保险金和丧葬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一般不存疑异;但对于医疗保险金的性质,原审判决却认为“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她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被保险人不能因意外伤害而从中获利”。但本案中,上述三项保险金源于同一人身保险合同,性质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都是对被保险人因其人身利益受保险事故损害而给予的抚慰性补偿,而不是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引起的财产损失而给

予的赔偿;且三者并列于《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附表中,可以确定的是,三者在性质上具有类比性,同一性。既如此,医疗保险金同其他两项一样,应当无分别的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原审判决关于“医疗保险不同于一般的人身保险,她实际上是一种损失补偿性保险”的认定,既非基于合同约定,又非基于法律规定,只能是主观臆断。

4、本案所涉医疗保险亦不能被视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从而使

其具备财产保险的性质。

对于本案所涉医疗保险,《保险法》及其他法律均为明确规定其必然成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国寿旅游意外保险条款》亦未明确约定其为旅游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因此,医疗保险同其他两项一样,共同成为《国寿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的平等有效的构成部分。

5、一审判决实际上也认定了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

一审判决认为“寿险江岸公司接受中南国旅代张云汉进行理赔申请,并履行了赔付义务--抗辩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既然一审法院认定被上诉人(保险人)通过第三人(受益人的“代理人”)向上诉人支付医疗保险金的行为合法有效,自然也对上诉人为受益人的法律地位予以认定,从而应认定医疗保险金属于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金(否则

保险案例分析有答案修订稿

保险案例分析有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案例分析: 1、刘某为其妻魏某投保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8万元,由魏某指定刘某为受益人。(1)半年后刘某与妻子离婚,离婚次日魏某意外死亡。对保险公司给付的8万元,若:a魏某生前欠其好友刘某5万元,因此刘某要求从保险金中支取5万元,你认为这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b魏某的父母提出,刘某已与王某离婚而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保险金应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刘某与魏某因车祸同时死亡、分不清先后顺序,针对万某的身故保险金,刘某的父母和魏某的父母分别向保险人索赔,问保险人应如何处理 答: (1)a不正确。因为在指定了受益人的情况下,保险金受益人所得,不是被保险人的遗产,不能用来返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b不正确,保险金应当给刘某。因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只要求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存在,而不要求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存在。在本案中,刘某在投保时与受益人(妻子)存在保险利益关系,虽然在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死亡时已与妻子不存在保险利益,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同时,保险利益原则只是对投保人的要求,并不要求受益人。 (2)刘某与魏某因车祸同时死亡、分不清先后顺序,依据“共同灾难”条款规定,推定受益人刘某先于被保险人魏某死亡,针对魏某的身故保险金,由被保险人魏某的父母以其继承人身份领取保险金。 2.胡某为其妻汪某投保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约定保险金额为10万元,汪某指定胡某为受益人。半年后胡某与其妻汪某离婚。离婚次日,汪某因发生意外导致其终身全部残疾,对于汪某该合同项下的10万元伤残保险金,汪某和胡某分别向保险人提出索赔,问保险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保险学案例分析计算题含详细答案

公式 2、残废给付 ①一次伤害、多处致残的给付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100%——全额给付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100%——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保险金额 一被保险人在一次意外伤害中,造成一肢永久性残废,并丧失中指和无名指,保险金额为1万元,保险公司应给付的残废保险金为多少 若该次事故还造成被保险人双目永久完全失明,则保险公司应给付的残废保险金又为多少 查表可知,一肢永久性残废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50%,一中指和一无名指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10%,双目永久完全失明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100%,则 A、残废保险金=(50%+10%)×10000=6000(元) B、按保险金额给付:1万元 保险的损失分摊机制 设某一地区有1000户住房,每户住房的市场价值为10万元,据以往资料知,每年火灾发生的频率为%。假设每次火灾均为全损,保险公司要求每户房主缴纳110元保险金,保险公司则承担所有风险损失。

请问:风险损失的事实承担者是保险公司吗保险公司怎样兑现承诺所收金额:110×1000=11(万元) 每年可能补偿额:1000×%×100000=10(万元) 赔余额:1万元 风险损失的事实承担者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其他没有遭受风险损失的房主,其承担份额为110元,遭受风险损失者也承担了110元。保险公司不仅没有实质性地承担风险损失,反而因为提供了有效的保险服务而获得了1万元的报酬。 + ——保险公司的作用在于组织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李某在游泳池内被从高处跳水的王某撞昏,溺死于水池底。由于李某生前投保了一份健康保险,保额5万元,而游泳馆也为每位游客保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保额2万元。事后,王某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10万元。问题是: (1)因未指定受益人,李某的家人能领取多少保险金 (2)对王某的10万元赔款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解答:(1)李某死亡的近因属于意外伤害,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责任,因此李某的家人只能领到2万元的保险金。 (2)对王某的10万元赔款应全部归李某的家人所有,因为人身保险不适用于补偿原则。

保险案例解析(完整编辑资料)

保险案例分析 1. 2002年7月10日,某加工厂将其拥有的一辆双排座汽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车辆损失 险,保险期限为一年,保险金额为13.2万元。同年12月21日,该车在马路上行驶时, 与某食品公司的一辆东风车碰撞,造成该车严重损坏。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东风车司机郭某承担肇事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加工厂及时向保险公司报告了情况。保险公司提出,造成加工厂车辆损失的全部责任在郭某,加工厂理应先向郭某及食品公司要求赔偿。考虑到加工厂的实际情况,双方协商同意,由保险公司行使加工厂向责任方索赔的权利,追偿之后保险公司再向加工厂支付保险金。于是,保险公司持加工厂出具的权益转让书向食品公司索赔,要求其赔偿加工厂受损的损失11万元,食品公司未予同意,因此保险公司也未向加工厂支付赔款。保险公司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保险 公司取得代位求偿权的条件是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本案中,保险公司应当先向加工厂支付赔款后,再于赔偿金额限度内取代加工厂的地位行使其对食品公司请求赔偿的权利。2. 一外地游客来上海旅游,在游览完东方明珠电视塔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以投 保人的身份自愿交付保险费为电视塔投保。问保险公司是否予以承保?答案:保险公司不予承保。因为游客对东方明珠电视塔没有保险利益。因为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当保险标的安全存在时投保方可以由此而获得经 济利益。若保险标的受损,则会蒙受经济损失。在本案例中,保险标的(即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存在不会为投保人(即游客)带来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保险标的发生事故也不会给投保人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该旅客对东方明珠电视塔没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不予承保。 3. 四川省某市果品公司通过铁路运输给黑龙江某单位一车皮四川甘蔗,计2000娄,投保 了货物运输综合险。货物在约定的15天期限内到达目的地,在卸货前发现左侧车门裂 口,靠近车门处有明显的被盗痕迹。卸货后清点实剩货物发现有240娄被盗,还有130娄被冻毁。损失发生后,投保人及时通知保险人,要求对其货物遭受的盗窃损失及冰冻损失给予赔偿。请问保险公司应当如何赔偿,说明理由。答案:保险公司应当赔偿全部损坏的甘蔗,计370娄。因为被盗240娄甘蔗,属于货物运输综合险的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理应给予赔偿。而根据近因原则,盗窃是前因,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后果是包装破损,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但甘蔗冻损的近因只有一个一一盗窃,没有盗窃就没有130娄甘蔗冻损的结果。因此,后因是前因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对于被冻损的130娄甘蔗,保险公司也应进行赔偿。 4. 某企业在一次寒流袭击下,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导致该企业一套刚安装完毕己试通水 的进口净水设备受损,通水管道冻裂,损失金额分别为38000美元和22000美元。保险单规定的自然灾害每次事故免赔额为5000美元,其他风险每次事故免赔额为500美元。

保险实训一作业答案

实训一 人寿保险产品解读与分析 项目一定期寿险产品解读 案例一、国寿祥福定期寿险 读完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份保险产品有哪些基本条款分别说明哪些内容 答: 第一条保险合同成立、生效和保险责任开始 第二条首期后保险费的交付、宽限期间及合同效力中止 第三条合同效力恢复(复效) 第四条明确说明与如实告知 第五条受益人 第六条保险事故的通知 第七条保险金的申请与给付 第八条借款 第九条欠款扣除 第十条合同内容变更 第十一条住所或通讯地址变更 第十二条年龄计算及错误处理 第十三条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限制 第十四条投保人解除合同的处理 第十五条争议处理 第十六条释义 2.为什么基本条款中部分条款要突出标明 答:包含当事人的免责内容。 3.该条款在满足什么条件时保险公司将予以赔付什么情况下不赔付 答: 赔付: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 一、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一年内因疾病导致身故,本公司按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后因疾病导致身故,本公司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二、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一年内因疾病导致身体高度残疾,本公司按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给付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本合同终止;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后因疾病导致身体高度残疾,本公司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不赔付: 因下列任何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或身体高度残疾的,本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一、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

二、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三、被保险人在本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自杀,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四、被保险人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 五、被保险人酒后驾驶、无合法有效驾驶证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车。 六、战争、军事冲突、暴乱或武装叛乱。 七、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 无论上述何种情形发生,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或身体高度残疾,本合同终止,本公司向投保人退还本合同的现金价值,但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故意杀害或伤害造成被保险人身故的,本公司退还本合同的现金价值,作为被保险人遗产处理;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故意杀害或伤害造成被保险人身体高度残疾的,本公司向被保险人退还本合同的现金价值。 4.该条款将在何时中止,何时可复效何时合同终止 答: 1)投保人未按规定日期交付保险费的,自次日起六十日为宽限期间;超过宽限期间仍未交付保险费的,本合同效力自宽限期间届满的次日起中止。 2)在本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二年内,投保人可填写复效申请书,并提供被保险人的健康声明书或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书,申请恢复合同效力。经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协商并达成协议,自投保人补交所欠的保险费及利息、借款及利息的次日起,合同效力恢复。 3)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二年内双方未达成协议的,本公司有权解除本合同。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本公司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保险赔付达到保险金额时合同终止 5.当被保险人购买保险2年后自杀能否获得保险赔付 答:可以获赔 6.若投保2年内,被保险人发现年龄少填了1岁,保险公司该如何处理2年后发现该如何处理 答:、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的,本公司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在给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 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公司有权在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三十日内解除本合同,并向投保人退还本合同的现金价值,但自本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除外。7.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该如何处理故意不如实告知该如何处理 答: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公司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公司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项目二终身寿险产品解读 1.该条款何时可获得赔付如何赔付

保险案例分析有答案

案例分析: 1、刘某为其妻魏某投保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8万元,由魏某指定刘某为受益人。(1)半年后刘某与妻子离婚,离婚次日魏某意外死亡。对保险公司给付的8万元,若:a魏某生前欠其好友刘某5万元,因此刘某要求从保险金中支取5万元,你认为这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b魏某的父母提出,刘某已与王某离婚而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保险金应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刘某与魏某因车祸同时死亡、分不清先后顺序,针对万某的身故保险金,刘某的父母和魏某的父母分别向保险人索赔,问保险人应如何处理? 答: (1)a不正确。因为在指定了受益人的情况下,保险金受益人所得,不是被保险人的遗产,不能用来返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b不正确,保险金应当给刘某。因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只要求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存在,而不要求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存在。在本案中,刘某在投保时与受益人(妻子)存在保险利益关系,虽然在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死亡时已与妻子不存在保险利益,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同时,保险利益原则只是对投保人的要求,并不要求受益人。 (2)刘某与魏某因车祸同时死亡、分不清先后顺序,依据“共同灾难”条款规定,推定受益人刘某先于被保险人魏某死亡,针对魏某的身故保险金,由被保险人魏某的父母以其继承人身份领取保险金。 2.胡某为其妻汪某投保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约定保险金额为10万元,汪某指定胡某为受益人。半年后胡某与其妻汪某离婚。离婚次日,汪某因发生意外导致其终身全部残疾,对于汪某该合同项下的10万元伤残保险金,汪某和胡某分别向保险人提出索赔,问保险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本案伤残金应由被保险人汪某领取。因被保险人汪某是受保险合同保障的对象、享有生存保险金请求权,受益人胡某则仅享有身故保险金请求权。 人身保险合同对于保险利益只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对于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索赔时不具有保险利益并不影响被保险人得索赔权。故本案10万元伤残金应由汪某领取。 3、某企业为职工投保团体人身保险,保费由企业支付。职工老余指定妻子为受益人,半年后老余与妻子离婚,离婚次日,老余意外死亡。对保险公司给付的5 万元保险金,企业以老余生前欠单位借款为由留下一半,另一半则以余妻与老余离婚为由交给老余父母。(1)此企业如此处理是否正确?(2)保险金按理应当给谁?为什么? (1)不正确。 (2)保险金应当给老余的妻子。因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只要求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存在,而不要求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存在。在本案中,老余在其企业投保时与受益人(妻子)存在保险利益关系,虽然在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死亡时已与妻子不存在保险利益,但不影响其获得保险金给付。企业不可以留下一半。在指定了受益人,且指定的受益人有效的情况下,保险金不能作为遗产,因此不能用来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

人寿保险案例汇编

人寿保险案例汇编 一、人身保险条款的特殊条款 最大诚信原则和不可抗辩条款 1、1996年3月,某厂45岁的机关干部龚某因患胃癌(亲属因害怕其情绪波动,未将真实病情告诉本人)住院治疗,手术后出院,并正常参加工作。8月24日,龚某经同志吴某推荐,与之一同到保险公司投保了简身险,办妥有关手续。填写投保单时没有申报住院和身患癌症的事实。1997年5月,龚某旧病复发,经医治无效死亡。龚某的妻子以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到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在审查提交有关的证明时,发现龚某的死亡病史上,载明其曾患癌症并动过手术,于是拒绝给付保险金。龚妻以丈夫不知自己患何种病并未违反告知义务为由抗辩,双方因此发生纠纷。对于此案该如何处理? 假如此事发生在美国,情况又该如何?假如被保险人是让别人代其体检又该如何处理? 答案: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可能有对自己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了解(患某种疾病),也可能不清楚自己究竟患何种疾病。在前一种情况下,投保人对自己患何种疾病的陈述必须是一种观点的陈述。在本例中,龚某不知自己已患有胃癌,仅从他未声名自己已患胃癌的角度看,并不算违反告知义务。但是,龚某对自己几个月前住过院,动过手术的事实(这一事实对保险人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是不可能有不知道的,他却没有加以说明,问题有关键恰恰在这里。也就是说,在被保险人确不清楚自己到底患何种病的情况下,倘若他对病情做了感知性陈述,尽管这种陈述不一定与事实相符(如患有胃癌,家属等善意地告诉他得的是胃病,他申请患过胃病)他在义务履行上是绝对无瑕疵的,但是如果他隐瞒或虚假陈述了就医或治疗等方面的事实,则犯有未适当告知重要事实的过错,应当承担违反告知义务的不利后果。保险人因此获得抗辩权,拒绝给付保险金,并视故意和过失的动机不同,决定是否退还保费。 年龄误告条款 3、被保险人25岁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20000元,每年应缴保费55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2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60元,10年后保险人发现,有哪几种处理方法?各应如何处理?

保险案例分析研究题

1、林勇,男,40岁,1996年5月投保了10年定期死亡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0元. 投保时,林勇在投保单上地“受益人”一栏填写地是“妻子”.1999年6月11日,林勇回老家探亲,途中发生严重车祸,林勇当场死亡.之后,由谁来领取这份定期死亡保险地保险金在林勇地两位“妻子”之间发生了争执. 原来,林勇在定期人身保险投保单地受益人一栏中只注明“妻子”两字,并未写明其姓名.而在1996年5月林勇投保定期人身保险时,其妻子为徐某,两年后林勇与徐某离婚,于1999年春节与李某结为夫妇.因此,徐、李两人各持己见,同时到保险公司来申请领取保险金. 分析:本案地关键在于“妻子”在法律上实质上是一种特定地关系,并不适合作为一种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地指定方式. 根据国内外地保险惯例,人身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时,受益人地名称和住所均应记载在保险合同地有关文件中.因此,该合同应该视为无指定受益人地合同. 林勇地定期死亡保险金5万元,应作为其遗产处理,由林勇死亡时地妻子李某和林勇地子女、父母平均分摊. 启示:这是一起因受益人指定不明确而导致地保险纠纷,投保人在填写“受益人”时,是非常严肃地法律行为,建议应写明受益人地具体姓名,而不要以“法定受益人”或“妻子、丈夫、儿子”等称呼.同时,保险公司在审核保险凭据时要严格把关,提高保单地规范性,避免纠纷地发生. 2.两年前,因为性格不合等问题,刘女士与丈夫施先生正式决定协议离婚.离婚后,13岁地儿子归施先生抚养,夫妻两人仍然保持着联系. 一个月前,施先生不幸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意外身亡.他地去世使原本就支离破碎地家庭雪上加霜.考虑到儿子今后地生活问题,刘女士决定要回儿子地抚养权.在办理抚养权转换手续时,刘女士意外获悉,丈夫还有一笔20万元地保险赔偿金.原来,在刘女士离婚前,其前夫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人身险,保险金额为20万元.保险受益人填地是刘女士,根据保险合同,刘女士将获得20万元地赔偿金. 于是,刘女士决定向保险公司申请领取保险赔偿金.而施先生地父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向保险公司提出领取保险金地申请,这让陷入悲痛中地刘女士和施先生地父亲再次翻了脸. 刘女士认为,自己是保险合同惟一地指定受益人,依法应由其受领保险金.可是,前夫地父亲一直坚持不同意她作为受益人来领取这笔赔偿金,坚持这20万元应该作为被保险人地遗产由他来继承,施先生地父亲则认为,刘女士与其儿子早已离婚,刘女士对施先生没有保险利益,无权领取保险金,自己是儿子地继承人,故保险金应由其受领.最多因为刘女士抚养儿子而分给她一半. 保险公司最后给出地答复是,这20万元地保险理赔金应该给予刘女士,原因是离婚后,施先生并未更改保单受益人. 专家提醒:夫妻离婚后应当将原为配偶地受益人资格取消,或者变更为其他亲属,否则,被保险人死亡后,已经离婚了地原配偶是有权享受这笔保险金地.变更受益人只要向保险公司发去书面地变更申请即可. 3. 1999年,从事个体运输地顾先生将自己购买地一辆黄河牌汽车向保险公司投保了车辆损失险、第三责任险和汽车运输承运责任保险,交纳保险费2000多元.在投保是,顾先生地汽车并没有带挂车,但在后来地运输过程中,顾先生又增加了挂车,但并未将此事通知保险公司. 同年,顾先生在一次运送货物地过程中,不慎将一位骑自行车地人撞倒造成重伤,虽及时送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死者地医疗及安葬费共计8500元.于是,顾先生向保险公司

保险学案例及答案(1).doc

保险学案例及答案 2008年06月24日 1.有一承租人向房东租借房屋,租期10个月。租房合同中写明,承租人在租借期内应对房屋损坏负责,承租人为此而以所租借房屋投保火灾保险一年。租期满后,租户按时退房。退房后半个月,房屋毁于火灾。于是承租人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如果承租人在退房时,将保单转让给房东,房东是否能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赔?为什么? (1)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承租人对该房屋已经没有保险利益。 (2)房东不能以被保险人的身份索赔。因为保单转让没有经过保险人办理批单手续,房东与保险人没有保险关系。2.某家银行投保火险附加盗窃险,在投保单上写明24小时有警卫值班,保险公司予以承保并以此作为减费的条件。后银行被窃,经调查某日24小时内有半小时警卫不在岗。问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该银行违反了明示保证(或保证,或最大诚信原则),而保证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违反了保证,就意味着违约,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或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在发生保险事故事不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3.某宾馆投保火险附加盗窃险,在投保单上写明能做到全天有警卫值班,保险公司予以承保并以此作为减费的条件。后宾馆于某日被盗,经调查,该日值班警卫因正当理由离开岗位仅10分钟。问宾馆所作的保证是一种什么保证?保险公司是否能藉此拒赔?为什么? 该宾馆所作的保证是一种明示保证。保险公司可以据此拒赔。因为该宾馆违反了明示保证,而保证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违反了保证,就意味着违约,保险人可以据此而解除保险合同,或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在发生保险事故事不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4.有一批货物出口,货主以定值保险保险的方式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按投保时实际价值与保险人约定保险价值24万元,保险金额也为24万元,后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出险时当地完好市价为20万元。问: (1)如果货物全损,保险人如何赔偿?赔款为多少? (2)如果部分损失,损失程度为80%,则保险人如何赔偿?其赔款为多少? (1)按照定值保险的规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以约定的保险金额为赔偿金额。(1分) 因此,保险人应当按保险金额赔偿,(1分) 其赔偿金额为24万元。(1分) (2)保险人按比例赔偿方式(1分)。

保险案例

[案例一] 杭州某寿险公司营销员陈某为突出个人业绩及获取公司奖励,利用自己营销员的身份,在未经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向客户许诺给予客户20%的高额返利。陈某在收取客户的保费后,通过开抽芯保费收据、擅自变更投保人和险种、未经授权擅自为客户退保等方式将582万余元的保费占为己有,并将其中的275万余元用于支付许诺给客户的高额返利和弥补因擅自为客户退保所造成的手续费损失。截止2004年5月,陈某前后累计侵占客户保费达360万余元。 2005年8月11日,杭州市下城市区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0年。 [案例二] 梅县某寿险公司营销员蔡某利用职务便利,从2002年6月开始至2004年10月,隐瞒部分已开出的《暂收保险费收据》不上交给保险公司换取正式收据,将郑某等12名新发展客户的现金保费13.7万元占为己有。另外,他还截留曾某等32位客户的续期保费共计3.6469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和家庭开支。 2005年3月11日,梅县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蔡某有期徒刑12年,并继续追缴其非法所得的赃款17.3469万元返还保险公司。 [案例三] 北京市某保险公司薛某利用收取客户续保费或追加保费无须出具正式合同文全的机会,挪用或侵吞客户资金。2005年2月被提起公诉的薛某,在为某校办理团体寿险续保时,用白条收取45.9万元的转

账支票,后以暂收据换回白条,将支票兑现后用于赌博。 法院一审以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判处薛某有期徒刑7年、 [案例四] 1995年9月至2000年4月,天津某保险公司邓某利用其一人负责本公司少儿成长两全保险业务的贴花发放、保费收取及入帐工作的职务便利,采取收取保险费后不向公司财务报帐和私自印刷少儿成长两全保险贴花、保险费缴费凭证等手段侵吞保险费417.42万元。此外,邓某还于1999年7月,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公司两份少儿成长两全保险银行进帐单,以他人名义投入其他险种的保险,又退保,骗取保险费18.9万元,据为己有。邓某侵吞的上述公款均用于个人购买住房、汽车及外出等。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被告人邓某犯贪污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案例五] 洪江某寿险公司周某在担任业务员期间,利用自己为公司推销保险业务,经手收取保险费,办理保险手续的职务之便,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期间,先后10次采取用假保单、假保费发票、过期收据投保人保险费的手段,将本公司的保险费收入16.8万元据为己有。两次假借他人之名用假保单和过期作废的收据、虚构理赔事实骗取本公司退赔保险费1.5万元用于个人花费。此外,2002年7月,周某将自己收取的投保人杨某保险费2万元未交公司入帐,用于个人开支。 洪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定被告人周某犯贪污罪、挪用公款

保险案例解析(完整编辑资料)

保险案例分析 1.2002年7月10日,某加工厂将其拥有的一辆双排座汽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车辆损失 险,保险期限为一年,保险金额为13.2万元。同年12月21日,该车在马路上行驶时,与某食品公司的一辆东风车碰撞,造成该车严重损坏。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东风车司机郭某承担肇事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加工厂及时向保险公司报告了情况。保险公司提出,造成加工厂车辆损失的全部责任在郭某,加工厂理应先向郭某及食品公司要求赔偿。考虑到加工厂的实际情况,双方协商同意,由保险公司行使加工厂向责任方索赔的权利,追偿之后保险公司再向加工厂支付保险金。于是,保险公司持加工厂出具的权益转让书向食品公司索赔,要求其赔偿加工厂受损的损失11万元,食品公司未予同意,因此保险公司也未向加工厂支付赔款。保险公司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保险公司取得代位求偿权的条件是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本案中,保险公司应当先向加工厂支付赔款后,再于赔偿金额限度内取代加工厂的地位行使其对食品公司请求赔偿的权利。 2.一外地游客来上海旅游,在游览完东方明珠电视塔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以投 保人的身份自愿交付保险费为电视塔投保。问保险公司是否予以承保?答案:保险公司不予承保。因为游客对东方明珠电视塔没有保险利益。因为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当保险标的安全存在时投保方可以由此而获得经济利益。若保险标的受损,则会蒙受经济损失。在本案例中,保险标的(即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存在不会为投保人(即游客)带来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保险标的发生事故也不会给投保人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该旅客对东方明珠电视塔没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不予承保。 3.四川省某市果品公司通过铁路运输给黑龙江某单位一车皮四川甘蔗,计2000娄,投保 了货物运输综合险。货物在约定的15天期限内到达目的地,在卸货前发现左侧车门裂口,靠近车门处有明显的被盗痕迹。卸货后清点实剩货物发现有240娄被盗,还有130娄被冻毁。损失发生后,投保人及时通知保险人,要求对其货物遭受的盗窃损失及冰冻损失给予赔偿。请问保险公司应当如何赔偿,说明理由。答案:保险公司应当赔偿全部损坏的甘蔗,计370娄。因为被盗240娄甘蔗,属于货物运输综合险的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理应给予赔偿。而根据近因原则,盗窃是前因,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后果是包装破损,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但甘蔗冻损的近因只有一个——盗窃,没有盗窃就没有130娄甘蔗冻损的结果。因此,后因是前因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对于被冻损的130娄甘蔗,保险公司也应进行赔偿。

保险案例

北京警方侦破全市首例系列汽车保险诈骗案 19日,北京警方向媒体宣布,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公安分局历时15天破获了“12·15”系列利用机动车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诈骗保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破获系列诈骗保险案100余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收缴红叶面包、夏利、帕萨特3辆作案车辆。 据宣武分局刑警支队便衣队队长康涛介绍,2006年12月15日,宣武公安分局接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宣武分公司的报案称,自2005年至今,李健、李炜琦等人利用自己或他人名下的机动车频繁发生交通事故,并多次对保险公司进行高额索赔。 宣武警方在对李健、李炜琦近2年的所有交通事故记录进行研判分析的同时,对其他6名涉案人员、涉案车辆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后发现,8辆机动车之间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且发生事故时的驾驶员相对固定,从2005年1月至今,上述车辆发生保险理赔案件百余起。随即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专门利用机动车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进行保险诈骗的犯罪团伙。 随后,宣武分局成立的专案组在犯罪团伙成员分布散、活动范围大、作案车辆频繁变换的情况下,掌握了以李健为首的团伙人员构成、活动规律及大量的犯罪证据,并于2006年12月28日,将此犯罪团伙成员李健、李炜琦、李宁、张帆、张雷、张勇、王辉抓获,29日团伙成员高磊自首。团伙主要犯罪成员除隋猛在逃。 记者了解到,2005年初,李健在大兴区团河路经营了一家设备简陋、不具备事故车辆维修定损资质的汽车修理厂。在经营期间他为了牟取高额利益,与李炜琦、张帆共同预谋,以给付“好处费”为由,先后纠集李宁、张雷、隋猛、王辉、张勇等十余人使用自己或汽修厂内待修理的机动车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后李健从张勇处以8%的税金大量购买加盖其他汽修厂假公章的发票来诈骗保险公司保险金。此团伙使用上述手段进行保险诈骗100余起,其中30起已被核实。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进一步审理工作和其他嫌疑人的抓捕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一系列汽车保险诈骗案反映出有关部门在汽车修理、票据、车辆定损等方面存在着管理漏洞,致使犯罪嫌疑人可以开设非正规、甚至非法的汽修厂,顺利得到赔付所应有的手续,得到高额赔付,从而刺激了犯罪嫌疑人连续作案的心理。 汽车保险条款打印次日零时生效属格式条款法院判决无效 汽车保险条款打印次日零时生效属格式条款法院判决无效 次日零时生效被判缺乏法律依据 “当日投保交强险,保单次日零时起生效”,这是保险业延续了多年的行业惯例。因此,当事人投保当日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通常以事故不在保险期间为由拒赔。 不过在日前,这个保险行业的“潜规则”被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打回原形。该院

保险案例整理

举例:假设某个地区有1000栋同类建筑的房屋,每栋房子的市价均为10万元。根据以往统计资料的显示,该地区每年火灾发生的概率为1‰,即平均每年有1栋房子发生火灾,且为全损,即每年损失10万元。如果这1000所房主都参加保险,则保险人须向每户收取分担金:100元 林某,男,40岁,1996年5月投保了10年定期死亡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0元。投保时,林某在投保单上的“受益人”一栏填写的是“妻子”。1999年6月11日,林某回老家探亲,途中发生严重车祸,林某当场死亡。之后,由谁来领取这份定期死亡保险的保险金在林某的两位“妻子”之间发生了争执。原来,林某在定期人身保险投保单的受益人一栏中只注明“妻子”两字,并未写明其姓名。而在1996年5月林勇投保定期人身保险时,其妻子为徐某,两年后林某与徐某离婚,于1999年春节与高某结为夫妇。因此,徐、高两人各持己见,同时到保险公司来申请领取保险金。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应该指的是确定的人,而并非一种特定的关系。在此案中,林某投保定期死亡保险时,在投保单上注明“妻子”作为受益人,虽然林某没有写明其妻子的姓名,但根据当时的情况,这里填写的妻子显然指的是徐某,也即徐某是林某的指定受益人。林某在与徐某离婚后,虽然又与高某结婚,但并未提出更改受益人的要求。所以,本案中的保险金应该给付徐某。 第二种观点认为:“妻子”这个概念体现的是一种特定关系,而非确定的人。所谓受益人是指在被保险人死亡之后领取保险金的人,本案中的受益人“妻子”当然是指死亡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的妻子,即高某,保险公司应该向高某支付保险金 第三种观点认为:根据《保险法》第61条的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林某指定其“妻子”作为受益人,而徐某和高某都符合该特定条件,因此应该按照相等的份额享有保险金。 [分析] 1、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保险法》对受益人的资格没有规定限制条件,自然人、法人均可以作为受益人。 2、但《保险法》并未规定在合同中以何种明确的方式指定受益人。从签订保险合同的目的和出发点来解释,能够得出以下两方面的结论: 一方面,从受益人的概念来看,受益人应该是明确的法人或自然人,而不是某种特定关系。本案中在投保时指定的受益人“妻子”,当时应该视为是指徐某本人。同时,《保险法》第62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林某如果想更改保险单,使其后来的妻子高某成为受益人,应该向保险公司提出变更受益人的要求,但他并未行使该权利。从这一点来看,该保险单的受益人应该是投保时默认的徐某,而非高某。 另一方面,被保险人购买死亡保险单一般而言是为了保障家属在其死亡后的经济需要。林某在投保单上注明“妻子”作为受益人是希望如果他发生意外,其家属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虽然投保时的妻子是徐某,但两年后二人离婚,解除了法定的婚姻关系,后来的高某才是其法定的妻子。因此,为了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利,充分体现保险存在的目的和被保险人的意志,本案中应该由其法定的妻子高某作为受益人领取保险金。3.上述分析从同一解释原则出发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本案的关键在于“妻子”在法律上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并不适合作为一种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指定方式。根据国内外的保险惯例,人身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时,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均应记载在保险合同的有关文件中。因此,该合同应该视为无指定受益人的合同。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没有指定受益人的合同,在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应该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我国的《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结论:林某的定期死亡保险金5万元,应作为其遗产处理,由林某死亡时的妻子高某和林某的子女、父母继承。 启示:这是一起因受益人指定不明确而导致的保险纠纷,投保人在填写“受益人”时,是非常严肃的法律行为,建议应写明受益人的具体姓名,而不要以“法定受益人”或“妻子、丈夫、儿子”等称呼。同时,保险公司在审核保险凭据时要严格把关,提高保单的规范性,避免纠纷的发生。 1997年2月,王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10万元养老保险及附加意外伤害保险,指定受益人为其妻子张某。两人独立居家,但在王某的母亲家吃饭。同年5月1日,王某的母亲因多日未见二人前去吃饭,遂往二人住处探望,发现二人因煤气炉烧水时火被浇灭,造成煤气泄漏,中毒已身亡。同年5月3日,王某的父母向保险公司报案,并以被保险人王某法定继承人身份申请给付保险金。两天后,张某的父母也以受益人法定继承人身份申请给付保险金。由于争执不下,两亲家诉诸法院。 一种意见认为,该保险金的给付应当参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来解决。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制订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

【VIP专享】学生团体平安保险 案例(1)

<学生团体平安保险>案例 一、案情概要 2009年9月17日,南京G技术技工学校(以下简称G技校)向Z财产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保险公司)递交团体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保险投保单,G 技校作为投保人为其在校学生386人申请投保学平险。 G技校提交的投保单记载如下:1、在被保险人健康告知栏中,保险公司问:现在或过去有无患胆、肠等消化系统病症的被保险人?G技校选择项为:无。2、投保单位声明栏中:兹我单位申请投保上述保险,贵公司已向我方交付了条款并详细说明了合同内容,特别是保险条款及相关合同中关于免除保险人责任,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义务部分的内容作了明确说明,我方已知悉其涵义,同意投保并愿意遵守保险条款及特别约定。本投保单填写的各项内容均属实,如有不实或疏忽,我方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后果。G技校在该投保单尾部加盖公章。 09年9月19日,G技校缴纳保费19300元,保险公司出具以G技校为抬头的保险业专用 发票及保险单正本一份,一并交付G技校。根据保险单正本记载,保险生效日期为09年9月19日,保险期限一年。附加学生团体住院医疗保险条款第五条责任免除部分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被保险人发生医疗费用的,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5)被保险人在投保前已患有且目前尚未治愈的疾病。 本保单项下386名被保险人均年满18周岁,女生甲系该校07级学生,为被保险人之一。2010年4月5日该学生因胆囊结石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于4月14日出院,共支出住院及医疗费用11200元。2010年4月16日,女生甲向保险公司提交意健险理赔申请书,该申请书中对被保险人出险过程描述为:因9月前体检发现胆囊结石,2010年4月5日发作入院手术治疗。同日,保险公司对女生甲母亲进行了书面询问并制作笔录,在该份询问笔录记载:2009年7月3日,女生甲因身体不舒服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查出有胆结石,当时未进行手术的原因为希望药物治疗。之后,保险公司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病历,该病历记载,女生甲于09年7月3日因皮肤发黄、身体乏力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该院确诊为胆囊结石,并建议其住院手术治疗。 保险公司以“疾病属于投保前已患有且目前尚未治愈的疾病”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2010年5月,女生甲委托律师向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住院及医疗费用并承担诉讼费用。  二、双方争议 原告认为:1、保险公司未对被保险人包括既往疾病在内的身体状况进行询问,因此,被保险人没有对保险公司进行如实告知的义务;2、保险公司就保险条款中的责任免除部份没有向被保险人进行明确说明,被保险人也没有进行任何确认,所以保险免责条款不具法律效力;3、本案保险事故发生于保险期限之内,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予以赔偿。 保险公司辩称:1、原告并非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而是被保险人,根据现行法

保险学案例集(更新)

保险学案例集一、典型案例分析(一)风险管理与保险案例某工厂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遇到下面这些风险:(1)遭受火灾、洪水、爆炸或因操作失误而使企业厂房设备、原材料遭受损失,以及因此停工停产,造成预期利润的损失;(2)市场发生变化、国家价格政策调整、产品削价而导致的损失;(3)职工因工伤、灾害而导致的伤残或死亡; (4)运输货物的车辆发生碰撞而造成车辆的损失、运输货物的损失,以及引起的赔偿责任;(5)订货合同订立后,对方收货后可能会延迟付款或拒付货款而造成的损失或由于自己一方因种种原因不能交货而引起的违约赔偿责任;(6)采购其他企业的货物,因对方不能如期交货而导致厂内生产受到影响而产生的经济损失;(7)企业内的各种物品还可能会因盗窃而遭受损失;(8)产品销售后,因产品的内在缺陷,使消费者受到损害而发生的赔偿责任;(9)企业因污染被政府有关部门罚款和引起纠纷的赔偿责任;(10)企业因市政工程、军事工程等因素被列入拆迁范围,而政府等部门的补助费用尚不足弥补全部损失,从而引起本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是给企业的风险提供经济保障的企业,而能成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障的风险必须符合可保风险的条件。针对可保风险的条件,请分析一下,以上所列的企业风险,哪些能向保险公司转移?哪些不能向保险公司转移?为什么? (二)受益权案例: 1、王某因父母病故,妻子与其相处不和,带着儿子另住别处。后王某投保管道煤气保险,并指定其妹妹为受益人。不久王某不幸煤气中毒死亡,王妹也在其中毒死亡前半月病故。现其妻与王妹的儿子都向保险公司请求保险金。问保险公司应如何处理? 2、一企业为职工投保团体人身保险,保险费由企业支付。职工老张指定妻子为受益人,半年后老张与妻子离婚,谁知离婚次日老张意外死亡。对保险公司给付的2 万元保险金,企业以老张生前欠单位借款为由留下一半,另一半则以张妻已与老张离婚为由交给老张父母。问企业如此处理是否正确? 3、女儿遇难父亲能否分享保险金 2000 年8 月12 日,陈艳丽向某保险公司投保意外伤害保 险,保险金额10 万元,保险期限一年,陈艳丽指定自己七岁的女儿王小婷为受益人。保险公司随之签发了保险单。 2001 年7 月17 日,陈艳丽带着女儿去海南旅游,不料在途中

保险案例及答案

保险案例及答案 1.有一承租人向房东租借房屋,租期10个月。租房合同中写明,承租人在租借期内应对房屋损坏负责,承租人为此而以所租借房屋投保火灾保险一年。租期满后,租户按时退房。退房后半个月,房屋毁于火灾。于是承租人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如果承租人在退房时,将保单转让给房东,房东是否能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赔?为什么? (1)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承租人对该房屋已经没有保险利益。 (2)房东不能以被保险人的身份索赔。因为保单转让没有经过保险人办理批单手续,房东与保险人没有保险关系。 2.某家银行投保火险附加盗窃险,在投保单上写明24小时有警卫值班,保险公司予以承保并以此作为减费的条件。后银行被窃,经调查某日24小时内有半小时警卫不在岗。问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该银行违反了明示保证(或保证,或最大诚信原则),而保证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违反了保证,就意味着违约,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或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在发生保险事故事不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3.某宾馆投保火险附加盗窃险,在投保单上写明能做到全天有警卫值班,保险公司予以承保并以此作为减费的条件。后宾馆于某日被盗,经调查,该日值班警卫因正当理由离开岗位仅10分钟。问宾馆所作的保证是一种什么保证?保险公司是否能藉此拒赔?为什么? 该宾馆所作的保证是一种明示保证。保险公司可以据此拒赔。因为该宾馆违反了明示保证,而保证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违反了保证,就意味着违约,保险人可以据此而解除保险合同,或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在发生保险事故事不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4.有一批货物出口,货主以定值保险保险的方式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按投保时实际价值与保险人约定保险价值24万元,保险金额也为24万元,后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出险时当地完好市价为20万元。问: (1)如果货物全损,保险人如何赔偿?赔款为多少? (2)如果部分损失,损失程度为80%,则保险人如何赔偿?其赔款为多少? (1)按照定值保险的规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以约定的保险金额为赔偿金额。(1分) 因此,保险人应当按保险金额赔偿,(1分) 其赔偿金额为24万元。(1分) (2)保险人按比例赔偿方式(1分)。 赔偿金额=保险金额×损失程度=24×80%=19.2万元(2分)

社会保险案例分析(1).docx

案例简介: 某外商独资公司,高薪聘用了一位博士毕业生赵某,担任副总经理。当时,在谈到工资待遇时,公司说:“董事会给你定的工资为1.2万元。不过,我们是一家外资公司,之所以工资定得这么高,是因为除了工资以外,再没有其他福利待遇了。像什么医药费报销、养老等问题都得自己解决,公司概不负责。”听了这话,赵博士心里盘算开了:“这个公司给我的工资的确是够多的,可就是将来万一得了什么大病,或者老了怎么办呢?”但他转念又一想:“我刚30多岁,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病,至于养老问题,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倒不如趁年轻多挣些钱,实惠。”工作以后,赵博士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向保险公司投了一份养老保险。这样一来,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也觉得很踏实多了。几个月后,由于赵博士与董事长在公司的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被董事长炒了“鱿鱼”。赵博士不服,双方为此打到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赵博士提出公司未给他缴纳养老保险的问题,他认为,这是侵犯他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公司认为不为你缴纳养老保险,是事先跟你讲好的。你既然干了,就说明咱们的协议已经达成,你现在无权反悔。再说,你不是自己已经向保险公司投了养老保险了吗?(向日葵保险网) 案例分析: 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社会保险的一种。劳动法规定的社会保险,不同于保险公司的金融保险,主要区别在于:1、前者是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但后者却不是;2、前者是强制性的,即企业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而后者是自愿性的,即是否参加,完全凭企业或劳动者自愿。所以,赵博士自己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养老保险,不能代替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说明,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光是用人单位的义务,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共同义务。 因此,该外商公司以高薪来取代职工的养老保险,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它不光应该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还应该同时缴纳失业、大病医疗等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险。 案例简介 近日从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获悉,辽宁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11年被借支76.8 亿元,比2010年的63.5亿元增加13亿元,已占到前一年积累额的1/10。 可以想见的是,这一措施实非得已。事实上,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早范本的辽宁来说,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正对制度的持续性形成挑战。2001年起,国务院确定辽宁作为全国第一个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省份,在13个省市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在计划经济时期聚集了大量城镇人口,辽宁目前不仅退休职工人数占到全国的1/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