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视入门教程

透视入门教程

透视入门教程
透视入门教程

二、透视图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图1、2)。

透视术语:

P.P.画面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地面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G.L.地平线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E.视点人眼所在的点;

H.P.视平面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H.L.视平线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H.视高视点到地面的距离;

D.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C.V.视中心点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该垂线和视平线的交点;S.L.视线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C.L.中心线在画面上过视心所作视平线的垂线。

三、透视的种类

1.一点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

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

一定距离(图3)。

2.二点透视: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

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

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图4)。

3.三点透视:

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

称斜角透视。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图5)。

四、透视的基本规律

1.凡是和画面平行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凡和画面平

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也等长。如图:AA’‖aa’,BB’‖bb’;

AA’=BB’,aa’=bb’(图6)。

2.凡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等于实长。当画面在直线和视

点之间时,等长相互平行直线的透视长度距画面远的低于距画面近

的,即近高远低现象。当画面在直线和视点之间时,在同一平面上,

等距,相互平行的直线透视间距,距画面近的宽于距画面远的,即近宽远窄。

如图:AA’的透视等于实长;cc’<bb’<AA’;cc’和bb’

的间距小于bb’和AA’的间距(图7)。

3.和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透视延长后消失于一点。这一点是从视

点作与该直线平行的视线和画面的交点——消失点。和画面不平行的相互平行直线透视消失到同一点。

如图:AB 和A’B’延长后夹角θ3<θ2<θ1,两直线透视消失

于V 点,AB‖A’B’(图8)。

五、透视的角度

人类的眼睛并非以一个消失点或二个消失点看东西,有时没有消

失点,有时借用很多消失点看东西。这和照相机的光镜一样,由焦点调整法有时会使前面东西模糊不清,应该看到的东西却变成盲点。

绘画和电影则是进行调整,把视觉上的特征有效地表现出来。透视

画也应如此作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失真现象。

如图:用两个消失点V1、V2 的距离作为直径画圆形。越近于圆

中心的,越看得自然,越远的越不自然,离开圆形,位于外侧的,

使人看不出它是正方形和正六面体。平行透视法尽量限定对象物并

设定其相近V,有角透视法,要把对象纳入V1、V2 的内侧来画,若

要脱离这种规则,需要做若干的调整(图9)。

1.视角:

在画透视图时,人的视野可假设为以视点E 为顶点圆锥体,它和

画面垂直相交,其交线是以C.V.为圆心的圆,圆锥顶角的水平,

垂直角为60°,这是正常视野作的图,不会失真。在平面图上,在

视角为60°范围以内的立方体,球体的透视形象真实,在此范围以

外的立方体,球体失真变形(图10、11)。

2.视距:

建筑物与画面的位置不变,视高已定,在室内一点透视图中,当

视距近时,画面小;当视距远时,画面大。

在立方体的两点透视中,当视距近时,消失点Vx、Vy 距离较

小;当视距远时,Vx’、Vy’距离大。即视距越近,立方体的两垂

直面缩短越多,透视角度越陡。

建筑物与视点的位置不变,视高已定,若视距近(En 和P.P.的

距离),则两消失点的间距亦小,透视图形小;若视距远(En 和P’.P’.的距离),则两消失点的间距大,透视图形大,两图形

相似(图12、13、14)。

3.视高:

建筑物、画面、视距不变,视点的高低变化使透视图形产生仰视图、平视图和俯视图及鸟瞰图。视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透视图的表现形式与效果。如图:上为仰视图,中为平视图,下为俯视图(鸟

瞰图)(图15)。

4.透视图形角度:

画面,视点的位置不变,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相交的一垂边旋转,旋转不同角度所成的透视图形。

如图:1 和5 为立方体的一垂面和画面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

点,在画面上的面的透视为实形。2、3 和4 为立方体的垂面和画面

倾斜,透视图有两个消失点。若垂面和画面交角较小时,则透视角

度平缓,交角较大时,则透视角度较陡(图16)。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来源学科网]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 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3.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总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一点透视规划鸟瞰图画法

第二章规划专业常用透视规律 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1.1 设计平面图转化一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2.2 两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2.1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两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2.3 三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3.1 三点透视理论及在鸟瞰图中的运用 2.3.2 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三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3.3鸟瞰图中的配景表达 3.3.1 鸟瞰图中的植物画法 3.3.2 鸟瞰图中的远山、远水画法 3.3.3 满足空间的远景处理手法详解

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第一步:分析 首先我们拿到一张平面图,要分析该平面图适合从哪个角度来画鸟瞰图,对于一点透视的鸟瞰图来说,往往楼层的高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点透视的鸟瞰图适合前景建筑较低,远景建筑较高的角度,否则近景建筑高度过高的话就会遮挡到后面大部分的内容。我们以一张平面图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该图红色部分为高层建筑,而非红色部分建筑楼层较为平均,所以我们选择如下角度。然后将其划分为4*4的网格,以方便我们寻找透视底图当中对应的位置。

第二步:构图及透视 (1)初学画鸟瞰图时很多同学容易把画面画的过满,所以我们在画图时先画出一个距离纸边一厘米的构图框,然后再找出视平线和灭点(视平线在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灭点定在视平线二分之一位置靠右偏移一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找出平面底图大概的位置。 2、将找好的底图进行等分,且找出对角线与等分线相交的点,找出网格纵向的线。 3、过相交的点找出横向的分割线,求的网格

第三步:定位 根据平面图找出对应的透视底图, 第四步:体块 找出的建筑体块进行拔高 第五步:细节及配景 1刻画出建筑的细节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2008-9-22 19:54:00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艺术产生于艺术,而不是产生于自然。艺术家通过观察现实世界,在其视网膜上 留下有触觉价值的印象,并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气质创造出艺术作品。在这 个过程中,透视法的运用技巧对于画家表达主观意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利奥塔 尔说:“绘画是最让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相信她是完全真实的。”绘画所借助的魔法之一就是透视法,在本次课程中我有幸了解到了一些透视法 在绘画史上的运用与发展,透视法通过制造“虚伪”而更深一层的表达“真实”的效 力使我对于艺术表达语言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本次课程第一节主要从科学的角度讲了透视法,也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透视法的运用,如距点的运用和被画物体的最佳位置选择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画的过程中能够 较早就了解到的基本表达方法。更吸引我的是第二节部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空间表 现法。 第二节第一部分:走向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越来越向纯粹的审美对象发展,在空间透视法方面则表现为由“幻 觉”上的立体表现向符合画面本身的平面性表现发展。如老师介绍的从乔尔乔内的 《入睡的维纳斯》到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再到马奈的《奥林匹亚》,已经 逐渐摆脱宗教、政治、文学等的影响,人物表现更加世俗化,线条向平面化转变。印 象派的表现重点则更转向对于光与色彩的研究,是一种无功利的纯粹的审美趣味。后 来的立体派,则把物体归纳为具有永恒感和形象更为坚固的几何形体,这是一种经过 归纳总结的感受,强调“第二质感”,体现出艺术家对形而上的追求。毕加索的《亚 威农少女》用使画面结构化的方法,把描绘对象分割,打散,再重新组合,仅考虑画面 的形式,更注重绘画自身的研究。现代主义追求创造性,旨在创造新的形式。 第二部分:媒介的作用。 人人具有“视觉概念”,而艺术家有常人所不能为的“再现概念,他们能够通过特 定媒介去捕捉和体现通常经验的本质和意义,而绘画媒介的平面性也使艺术家运用平 面构型与之相适应。毕加索希望尊重绘画本身的平面性,运用天性在二维平面中表现 对象,而不制造立体的欺骗性幻觉,突出媒介本身的特性。马蹄斯的《红色餐桌》强 调平面性,彻底的走向了现代主义。德洛内的《红色铁塔》让我印象深刻,他甚至把 光与空气都归纳为几何形,是一种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这句 话表现了当时艺术的发展倾向。 第三部分:点线面的作用。 康定斯基强调艺术的精神承载功能;现代主义艺术家把物像归纳为精确的几何形更 直接的表现自然结构本质,而现实主义艺术再现这种自然结构的物质对象,以及发生 在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中的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间接揭示出的,格式塔心理学诠释 了点线面构成空间的思维逻辑。受西方文化特点影响的蒙德里安的画极度严谨理性, 表达了崇尚次序的理念,所描绘的不是表象,而是用经过归纳的形式,和独特的媒介 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这又表现了现代艺术推崇形象,形式的想像力,向观效应艺 术,视幻艺术发展。

透视画法

成角透视及其运用 第一节成角透视原理及画法 ?成角透视的定义:画面物体(概括成方体)一个角对着画 者,左右侧面向视平线的两个距点或余点小时的现象就叫做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主要特点(以成角透视立方体为例) ● 1.边棱呈两种状态,有一种原线——垂直边,有一种变线——成角边,分左右两组。 ● 2.产生两个灭点——余点,是左右两组纵深成角边的灭点,故称二点透视。两个余点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形成,由于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了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移的(两个余点位置的制约关系,请参阅教材成角透视的特点(3)与(4))。 ● 3.立方体各个平面都含有成角边,都发生形变,左右成角边与画面成角互为90°余角(又称余角透视),两个侧立面,成角大的一侧离余点近,缩得窄;而另一侧成角小离余点远,展得宽;水平面离视平线近窄远宽,与视平线相贴时被压缩为水平直线。 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原理: ●1、平置正方形的透视形四边消失于两距点。 ●2、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近角正对画者时透视左右对称,远 近两角都在视垂线上。在画左右两侧时,透视形里狭长,远角向心偏斜。 ●3、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比画者眼高时,越低越扁平,比画 者眼低时,越高越扁平。最后形成一水平线与视平线重叠。 ●4、地位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比画者眼高时,越远越 低;比画者眼低时,越远越高,最后,接近视平线。 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画法: ●1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1和距点2,基线等。 ●2画出正方形平视图,设四角为ABCD。A角与画面相接。DB引垂直画面得db线。 ●3将db线定于基线上,A点边在基线上。 ●4由A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和距点2及心点消失。d,b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得 D',B'两交点。再由B'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消失。D'点向距点2消失得C 点。即画成ABCD正方形的成角透视图。

透视学教案

《透视》教案 课程名称:透视学 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 授课教师:王赟 授课时间: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15-1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第一部分基础透视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二)画幅(三)眼睛 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透视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法则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透视形变化的规律,在绘画和设计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其创作和设计意图,并能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讲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 2、尽可能利用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透视原理有形象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把透视理论的学习与绘画、设计实践结合起来。结合讲授内容和专业特点,安排写生、作图、设计等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可配合教学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活动。(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

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第二章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本章重点、难点: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成角透视的做法 教学内容: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合理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第三章曲线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对曲线透视的正确应用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 2、曲线透视的应用 第四章人物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透视的应用 2、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头部的透视变化 第五章阴影与反影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1、阴影的形成规律反影透视的做法 2、不同环境中的阴影透视和反影透视 第六章视觉运动中的集中复合视域 本章重点、难点:

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东原实验学校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指导教师:焦德仓 2015.03

《素描》教程 第一部分: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课程名称: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 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素描静物教学对话》宫六朝编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 -1463 -7 《素描石膏几何体》宫六朝,张新凯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80-8/j.973 《素描静物》张路光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77-8/J.970 教学工具准备:1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学时:6╳10 课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6课时。 1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实践部分54课时 作业1: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简单画出白 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要求同上) 作业4: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 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透视详细讲解

透视详细讲解章节 1.透视的分类: 分为形体透视(几何形透视)和空气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度所起的作用。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 2.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3.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基础素描教学计划 目标: 1、建立素描的完整概念、明确素描学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通过训练基本技法的途径, 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2、本学期时间较短,要求学生强化课后训练,巩固课堂知识点,做到熟能生巧。 3、通过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任务: 1教学内容:美术理论2教学内容:素描写生基础知识3教学内容:几何体结构素描的造型手段4教学内容:结构的再认识 ①教学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形体的结构②教学目的:明确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几何体结构与形、透视的关系④教学难点:形体、透视的分析5教学内容:辅助线 ①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样的线是辅助线,辅助线在结构素描中的意义 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辅助线,把握物体的形、比例、结构③教学重点:辅助线与结构的关系④教学难点:辅助线的运用技法6教学内容:

空间感 ①教学要求:通过线条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②教学目的:通过比较,感受线条的表现力;③教学重点:线条的表现力与空间感的体现;④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度7教学内容:结构素描中线的表现①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线、辅助线的作用,并在写生过程中运用;②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形体结构有认识,理解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如何提高线条的表现力8教学内容:作画步骤 ①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掌握有序的作画步骤;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 ③教学重点:每一步骤中的主要表现内容④教学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把握9教学内容:正确的观察 ①教学目的:理解观察在作画中的作用及影响;②教学要求:学会动笔前的观察,作画中有效的观察;③教学重点、难点:观察方法、表现技巧10教学内容:物体形态的掌握及表现①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好的表现出形体的立体感;②教学重点:如何掌握物体的形态11教学内容:作品的表现艺术①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表现的技巧;②教学要求:掌握整体画在作画过程中的运用以及能正确意识到画面整体表现的效 果及完美性; ③教学重点、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性12教学内容:多面体的形体分析①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②教学要求:能分

透视学论文

绘画艺术的舵轮——透视学 一、阐述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他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的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得绘画和设计作品能够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透视学与绘画的关系。 第一,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即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我们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助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次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们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体与眼睛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体的一半;再者,第三物体距离与第二物体距离第一物体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体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绘下在它后面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我们的肉眼。 在这里举个例子: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跑至同一个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的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而离眼睛近的显得越快。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的最亮的一个物体显得最近、最大。 远处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是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就好比一个女人身上穿着黑衣,头上缠着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的边缘尽出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距离太阳很远,但是在日食的时候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时,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一样。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透视基础 总学时数32 讲课16 实 践 16 周 学 时 16 理论授课13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2 习题作业16 作业小结 3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群——必修选用教材《透视学》.何靖泉.恩刚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1日.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透视学原理》.马连弟.刘运符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1日.第一版 2、《绘画·设计透视学》.恩刚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1日.第一版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透视基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熟练掌握透视技巧,对绘制完善的设计透视图,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透视基础课程就是要学习对基本透视原理,透视图绘制技术以及几何原理在透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透视感受,提高手绘设计图能力,为其他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能够熟练应用透视画法绘制准确的透视图。通过对几何原理应用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绘制透视图的便捷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实践目的:实践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检验课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后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大写基础。 2、要求 教学要求:端正态度、保证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建筑实物等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具有四维意识,熟练应用几何知识,培养其严谨的绘图习惯。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教学,抓住各知识点的关键部分进行讲解,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实践要求:实践阶段中,结合课上内容循序渐进进行练习。根据平面图进行透视图的绘制。要求透视准确、构图适中、线条灵活、画面整洁。 3、重点及难点 重点:透视的原理、投影画法、三种主要透视的画法。 难点:根据平面布置,绘制不同角度透视图。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认识透视(2学时) 第一节透视基本工具(1学时) 第二节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学时) 第二章透视的基本规律(4学时) 第一节原线(1学时) 第二节变线(0.25学时) 第三节消点(0.25学时) 第四节消线(0.25学时) 第五节侧点(0.25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黑板上的透视,将透视过程保留(2学时) 第三章常用透视的画法及技巧(18学时) 第一节平行透视(一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平行透视一张(4学时) 第二节余角透视(二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第三节微动态余角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微动态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实习老师: 课题:石膏几何体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法、示范法、图片展示法。 课程内容: 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线造型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素描的基本分类: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三)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炭笔、木炭条、素描纸、橡皮、画板、等。 (四)明暗五调子 光源与三面五调规律 1、三面,即:黑、灰、白三面。由于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面向光源的部分稍亮一些,即“白”面,背对光源部分稍暗一些,即“黑”面;中间的过渡部分呈现“灰”的效果。 2、各个面中因为形体的变化和光照的不同,还有一些层次变化称为:“五调”即:高光、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 二、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石膏几何体是基础的基础。石膏在一定的光线下,因其质地洁白,会呈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结构比较简单,轮廓比较明确。石膏是静止不动的,作画者有足够的时间冷静的分析对象结构的穿插,衔接、体面的转折关系,表现其体积结构、比例、空间、质感、明暗等因素。

超简单的透视画法

超简单的透视画法 一、介绍透视的种类 透视法是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是我们画出所观察事物的方法。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二、透视的画法 1.一点透视求法 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3)灭点VP及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定。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求出室内透视。 图例:根据室内的平面、剖面,求室内透视。 作法:1)先按室内的比例尺寸,求出室内透视格。 2)在透视方格的基础上,画出平面布置透视图。 3)在平面透视的边角点上作垂线,量出实际高度点连接完成室内透视(图41-45)。 相关图片:01.gif相关图片:02.gif 相关图片:03.gif

相关图片:04.gif 2.二点透视求法 作法一: 1)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墙角线A-B,兼作量高线。 2)AB间选定视高H.L.,过B作水平的辅助线,作G.L.用。 3)在H.L.上确定灭点V1、V2,画出墙边线。 4)以V1、V2、为直径画半圆,在半圆上确定视点E。 5)根据E点,分别以V1、V2为圆心求出M1、M2量点。 6)在G.L.上,根据AB的尺寸画出等分。 7)M1、M2分别与等分点连接,求出地面、墙柱等分点。 8)各等分点分别与V1、V2连接,求出透视图(图46、47) 相关图片:46.gif相关图片:47.gif

作法二: 1)过P点作一水平线P-C,并按地板格等分之。 2)连结CD交视平线于M1点。 3)从M1点向P-C各等分连线,在PD上的交点,为V1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1。 4)BP也用同理求出透视图。窗格的方法也如此(图48)。 相关图片:48.gif 作法三: 1)按室内实际比例画出ABCD边框。 2)确立视高H.L.,灭点V1,任意定出M点,V2灭点线,由V2交点b引垂线,求出第二灭点透视框。 3)用M点求出进深,找出CD中点O,连接V1,连接E-d。 4)再依次用对角线、分割增殖法求出透视图(图49、50)。 相关图片:49.gif相关图片:50.gif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说明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梅列区实验小学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 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木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你们是否注意到以下场景呢? 如:洒店的走廊和排列的积木、酒店的大厅、高速公、葡萄园、公园池塘里的睡莲 在刚才的场景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共同的视觉规律呢? 对了他们在视觉上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显得更小。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和图上的队列一样我们会发现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师资格证高级美术模拟题(一)

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在山东曲阜孔庙里的石碑上记载着“白石卒使,执掌祭祀的公赎”的(),与《礼器》《史晨》并称为“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A.《乙瑛碑》B.《张迁碑》 C.《曹全碑》D.《华岳碑》 2.在画史上被称为“南方水墨山水画始祖”的是()。 A.李思训B.李契丹C.王维D.李白 3.董源的代表作品是()。 A.《游春图》B.《潇湘图》 C.《溪山行旅图》D.《早春图》 4.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A.杜岭方鼎B.毛公鼎C.后母戊鼎D.妇好方鼎 5.元代书风“外观温文尔雅,而内寓刚劲”,与鲜于枢、邓文原并称为“三大家”书法家的是()。 A.赵孟頫B.欧阳询C.王羲之D.柳公权 6.下列不属于古风时期瓶画出现的三种风格的是()。 A.东方风格B.西方风格C.红绘风格D.黑绘风格 7.图1所示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的作者是()。

图1 A.弗朗索瓦·吕德B.米开朗基罗 C.罗丹D.米隆 8.图2所示作品是()画派的()所作。 图2 A.表现主义珂勒惠支B.现实主义米勒 C.表现主义蒙克D.浪漫主义戈雅 9.元代晚期的“元四家”指的是()。 A.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B.沈周、仇英、黄公望、王蒙 C.沈周、仇英、唐寅、文征明 D.倪瓒、王蒙、吴镇、沈周 10.设计过佛罗伦萨洗礼堂的被后人誉为“天堂之门”的铜门浮雕的艺术家是()A.多纳泰罗B.吉贝尔蒂 C.米开朗基罗D.布鲁内莱斯基 11.美术鉴赏的过程包括感受、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 A.评价B.以情感人 C.总结D.寓教于乐 12.透视的方法是依据人的视觉成像()原理。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二.过程设计: 1、教学策略:师生游戏→明确本课内容→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欣赏名画→观察表现透视的艺术作品→利用教具学生练习→产生绘画冲动→绘画→讲评。 2、教案设计: 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㈠.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事物。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自主探究意识。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创新点: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现总结透视现象。 ㈣.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3.发现式教学法 ㈤.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自制教具等。 三.教学过程: ㈠.游戏导入 师:请同学们用手测量出老师的身高?(学生手量.回答) 你们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发言) ㈡.介绍透视现象并板书课题 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㈢.讲授新课 a.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按书中的要求找出答案。(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粗远细. 近稀远密) b.请同学找一找身边的透视现象。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c.请同学们欣赏名画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讨论发言它的魅力所在。(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中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

《绘画与透视》教学大纲

《绘画与透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性质:《绘画与透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较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课堂讲授与作图实践,使学生正确掌握透视现象原理,掌握透视作图的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用正确透视的方法表达设计创意的能力。 (二)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透视现象和原理。 2.了解并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作图方法和过程。 3.掌握透视作图的步骤、方法。通过综合作图训练和辅导,结合环境艺术相关专业课程设计表现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透视作图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空间和物体的准确透视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绘画透视现象与原理、透视的相关参数与作用、平行透视与作图、透视的辅助作图方法、成角透视与作图、圆的透视与作图、倾斜透视与作图原理。其中平行透视,透视辅助作图,成角透视和圆的透视为重点部分。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设计素描》等 (二)后续课程:《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等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学时:30学时 (二)学时分配如下(其中理论15学时,占总学时50%;实训15学时,占总学时50%): 二、推荐选用教材意见及要求

(一)学生用教材: 1.《绘画与透视》 主编:蒲新成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1年1版 2.《画法几何及制图基础习题集》 主编:宋兆全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版 (二)教师用教参: 1.《土木工程制图》 主编:宋兆全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版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一)教学环境、设备条件 开设本课程需普通教室和绘图板 (二)学生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美术基础知识、透视学知识、理性观察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四、考核 (一)考核方案见考试试卷 (二)考核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三)考核的形式:环境空间作品(随堂)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透视现象与原理(了解) (一)透视现象与定义 (二)透视的相关概念与作用 (三)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求】 1.详细讲解什么是透视,组成透视的三个因素 2.解析透视现象基本规律 【单元练习】—单项技能训练 1.画出3种原线和5种变线与画面和地面的相互关系。 二、视点最佳位置的选择(掌握)

透视画法从入门到精通(经典教程)

一、透视图的意义 设计需要用图来表达构思。在广告艺术、建筑学、室内设计、雕塑设计、装饰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里,都是通过表现画将设计者的构思传达给使用者的,也就是通过图画来进行交流的。 对任何一位从事表现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从事美术、建筑、室内设计,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透视画,是把建筑物的平面、立面或室内的展开图,根据设计图资料,画成一幅尚未成实体的画面。将三度空间的形体转换成具有立体感的二度空间画面的绘图技法,并能真实地再现设计师的预想。 透视画,不但要注意材质感,对于画面的色面构成、构图等问题,透视画技法在绘图技法上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优秀的透视画超越表面的建筑物说明图,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异绘画性格。 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画中,所表现的空间必须确切,因为对空间表现的失真会给设计者和用户造成错觉,并使各相关部位出现不协调感。 常画透视画的人们,不一定完全忠实于透视画法的作图过程,大都用简便方法的为多。这种方法不但省时,并能提高视觉效果,但这需要经过绘画和透视技法的训练后,才能如愿。它需要对立体造型的建筑物、室内空间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透视画和绘画、雕刻不同,不能用纯粹形态单独完成,不能视透视画为专门技术,而只学其技巧就自认为大功告成了,必须和原设计方案密切配合,掌握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充分表现设计者的思想构思。 二、透视图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图1、2)。 透视术语: P.P.画面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地面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中职 美术基础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设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1、掌握美术基本造型要素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电视教材制作中加以运用。 2、掌握美术设计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使其在以后电视教材的制作中,能够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制作。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造型艺术的要素 第一节点、线、面 1、点、线、面是各种造型要素的基本要求。学习造型艺术都是由点、线、面开始的。 2、点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3、线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4、面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5、点、线、面的形态关系。 教学提示: 1、了解造型艺术基本要素中的点、线、面。 2、掌握点、线、面各自的特点、属性及分类。 3、了解点、线、面的形态关系。

第二节明暗 1、明暗的概念。 2、明暗的造型价值。 3、明暗作为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 4、明暗与画面的整体性。 5、明暗的象征性。 教学提示: 1、了解明暗的概念和象征意义。 2、掌握明暗造型价值表现的三个方面。第三节质感 1、质感的含义。 2、质感的类型及辨认。 3、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 4、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 教学提示: 1、了解质感的类型及含义。 2、掌握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方法。 3、学会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 第四节空间 1、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 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4、四维空间的含义。 教学提示: 1、了解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熟练掌握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第二章色彩 第一节色彩的形成和属性 1、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达芬奇透视及绘画透视学基础教程

透视学就其与绘画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第二部分研究这些物体的颜色的淡退;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晰度的减低。 这三个方面的名称如下:线透视、色彩透视与隐没透视。(S注:芬奇在写的时候将分类分得更细了,本文按细分后的类别来分段。) 【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此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靠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与眼距离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的一半;再者,第三物距离第二物与第二物距离第一物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下在它后头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眼帘。(S注:达芬奇当然不必真的用玻璃来描画透视,但是这却成了其后很多人研究透视的一种辅助办法。) 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赴同一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 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愈离眼睛近的显得愈快。 (S语:达芬奇没有在《画论》里全面介绍各种几何透视的技法,例如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而是讲了很多几何图形式的例子以及显示的例子,我想他自己对技法都有严谨地研究过,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出来。)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的影响】 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得最亮的一个显得最近、最大。 远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我曾见一妇女身穿黑衣,头缠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边缘尽处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了解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离太阳很远,但在日食时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