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衣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消臭剂,防霉抗菌防臭剂,针织品防螨虫剂

内衣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消臭剂,防霉抗菌防臭剂,针织品防螨虫剂

内衣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消臭剂,防霉抗菌防臭剂,针织品防螨虫剂
内衣抗菌剂,抗菌防臭助剂,抗菌消臭剂,防霉抗菌防臭剂,针织品防螨虫剂

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

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

提要

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

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可是同时也有害于人体。为此,日本在七十年代初确立"含有害物质的家庭用品规定法"、"生活消费品安全法",作为整理剂的有机汞等化合物被禁止使用[2]。目前日本市场上主要是以有机硅季胺盐和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的整理剂加工的产品[1][7][8]。而美国的有关法律则更为严格,美国道康宁公司于1975年开始生产的DC-5700得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食品医药品局(FDA)的批准。据说,自1973年以来也只有DC-5700这一只卫生整理剂得到了EP A的认可[9]。其他一些工业化生产卫生整理产品的国家,如加拿大、瑞士、英国、联邦德国等也都有相应的法律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10]。

目前,国内一些厂家和研究单位对所采用的卫生整理剂都秘而不宣,只有上海研制的SAQ-l 和山东研制的STU-AMlO1己明朗化,都是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

二、STU-AM1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由山东大学和山东纺织科研所联合开发的这一整理剂,主要物理性能与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相近[11]。

STU-AM1O1;

类型,有机硅季胺盐

R = C1~C3烷链羟基

物理形态,低粘度液体

外观;浅到深琥珀色液体

含固量;40~42%

pH值;~7

溶解性;可以各种比例溶解在水、醇、酮、和酯等溶剂中。

热稳定度,125℃以下稳定(可耐的最高温度)

特殊性能;表面结合性能

三、STU-AM1O1与纤维表面的作用

采用STU-AMlO1整理织物时,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的,而从机理上讲则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烷氧基水解;第二步;受热脱水,并与纤维或自身反应。

与纤维表面的结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纤维具有羟基,则发生上述反应。此外,STU-AMlO1为阳离子,与纤维的阴离子结合成离子键。且整理剂之间也发生反应,见图1所示;

整理剂之间的结合,在纤维表面形成坚牢的薄膜,这是它能够在不含有羟基的合纤上牢固结合的原因所在,而且这也是作用在织物上的这类化合物不溶于水和油的原

因[12]。因此,STU-AMlO1卫生整理剂广泛适用于各神纤维材料。

四、整理工艺、测试方法及整理效果

(一)所用整理剂

STU-AMlO1 山东大学

Polon MF5O 日本信越化学公司

(二)所用织物

纯棉30S×40S、纯棉21S×10S双面绒布等。

(三)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浸轧工作液[室温,整理剂0.1~1%(含固量)]+热处理(80℃~120℃)。

说明;STU-AMlO1配制工作液时,只要边搅拌、边加入水中即可,浓度可视织物种类及用途

而变动。除上述浸轧法施加外,还可采用浸渍吸尽法及喷雾法等,在加工之前,应将织物表面充分洗净。基本上可与阳离子及非离子助剂同浴使用,但与阴离子助剂不能一浴一步法使用。

(四)水洗试验条件

参照日本JISLO217-130标准,水温40℃±l℃,浴比1:30,采用水洗试验机。

(五)测试菌种

主要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己知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可达60余种之多,涉及人体十四个系统。仅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一个方面,就可导致十余种严重病患。另外还能引起术后、烧伤、刺伤等各种伤口的感染[13],这是二种比较典型的致病菌。

(六)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参照:

1、美国AATCC试验方法100-1981。

2、美国CTM-0923法,也称摇晃烧瓶法)。

3、美国AATCC试验方法90-1982(也称琼脂平皿法)。

(七)抗菌性能测试结果

1、采用AATCC试验方法90-19821

表1 金葡菌w值(毫米)/STU-AM101

W值是表示整理织物抑菌圈的大小。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STU-AMlO1整理织物不产生抑菌圈,也即STU-AMlO1无溶出

性。

2、采用AATCC试验方法100-1981,

表2 抑菌率(%)测试结果

Polon MF5O的整理效果相当。

上述两组试验由青岛市防疫站协助测试。

3、采用美国亚培公司的MS-2微生物自动研究系统,

由山东省省立医院,参考CTM-O923法进行试验,结果见图2。

说明;采用STU-AMlOl与Polon MF50整理过的织物样品,水洗前后。其曲线都与图2中曲线Ⅱ相似。

从图2所示曲线看,整理织物有很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性能。

(八)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评述

1、从试验结果看出,STU-AMlO1无抑菌圈即无溶出性,药剂不会侵入微生物细胞内,不会影响微生物的遗传基因而产生耐药性菌。

2、从人体微生态学的观点看,人体皮肤上的微生物处于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状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致病性强的细菌,可因其数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无致病性;共生性强的细菌,则可因其失去正常的数量而致病。健康的关键在于保持其生态平衡[14]。STU-AMlOl与其他有机硅季胺

盐类整理剂一样无溶出性,是专守防卫型的,与皮肤接触时,只将微生物杀死到必要的程度,而不会破坏皮肤上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另外,整理过的衣物自身的清洁,是消除细菌异常繁殖的一个重要条件。

3、无溶出性也是其耐洗性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4、从试验结果看,AATCC试验方法90-1982不能正确反映STU-AMlO1抗菌活性的大小,不宜采用此法评价STU-AM 101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而应采用AATCC 100-1981法和CTM-0923法。

(九)卫生整理剂对织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由山东省纺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

参照GB423-78、GB429-78试验方法。

表3

五、毒性试验

测试单位,青岛医学院

(一)半致死量LD5O

试验方法,霍恩氏法,受试物;STU-AMlO1

受试动物;小白鼠

结果;LD50=1800毫克/公斤。

结论;原液口服有低毒性,冲淡使用,可视为无毒。

(二)贴附性试验

试验方法,阑贴法受试动物;家兔

试样;STU-AMl0l Polon MF5O

整理织物整理织物

结果;无刺激无刺激

(三)急性皮肤接触试验

试验动物,家兔

经24小时重复涂抹STU-AMlO1原液,皮肤有轻微红肿,即原液有一定刺激性,结果与文献介绍的DC5700相同(11)。

六、STU-AM1O1整理织物

简易检测方法

经过STU-AMlO1整理的纺织品,与其他卫生整理产品一样,无法简单地通过外观与手感加以判断,通常需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采用前述方法进行评价,确认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效果。由于工厂等单位无条件测定,即使可测,所用时间较长,这就给生产管理带来麻烦,即加工质量好坏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另外消费者也无法简单地判断他所购买的商品是否名符其实。为此,我们根据有机硅季胺盐的呈色反应特性,开发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鉴别及质量检测方法COS检验法。采用自制组剂COS、COS-a、COS-b。

1、用以判断是否经过卫生整理加工(只适用于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

2、根据织物的布边与中间、前与后呈色是否一致,判断加工是否均匀,

3、可根据呈色深浅,判断施加的整理剂的浓度。

六、结论与讨论

(一)采用STU-AMlO1整理的纺织品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耐久性,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2][12]。

(二)整理剂及其整理的纺织品安全性符合要求。

(三)STU-AMlOl对织物的常规物理性能无不良影响。

(四)整理工艺简单易行,而且具有适用于生产质量管理的简易检测方法。

(五)通过对试产的睡衣、婴儿服、尿布、鞋垫、袜子、医护人员工作服以及食品行业工作服等十几类产品进行试穿,抗菌防臭效果得以充分肯定。

(六)由于不能简单评判纺织品卫生整理效果的好坏,市场上难免有些产品名不符实,日本曾出现过类似情况[7][8]。因此,本人认为纺织部门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微生物检测机构,以利于这一类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健康发展。

(七)建议纺织部主管部门或全国消费者委员会对目前国内正在加工生产的"卫生整理"产品进行全面调查,制定有关规定,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对可能有害的物质限制使用范围,或者参照美国的办法,对认可生产的卫生整理剂所加工的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确保消费者利益,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好事变坏事。

参考文献

[1]淹本显一,《纤维加工》,1983,No.4

[2]弓削治,《染色工业》,1982,No.10

[3]《Text,Res·J》,Vol.53,3,1983

[4]U.S.P.3294632

[5]MenachemLewin Stephen &Sello,《Functional Finishes》,Part A

[6]"信越化学公司技术资料"

[7]中岛照夫,《纤维科学》,1985,No.10

[8] ““1985,No.11

[9]早川博允,石坂升,《纤维科学》,1983,No.12

[10]杨栋梁,"整理剂的安全性探讨",1986

[l1]Dow Corning,《Information about Antimicrobial Agents》

[12]早川博允等,染色工业,1986,No.6

[13]江顺林,《葡萄球菌的感染》,1983年版

[14]魏曦、康白,《五常菌群与健康——人体微生态学》,1985年版

涤纶抗菌剂,印染抗菌剂,羽绒抑菌防臭剂,面料抗菌剂,纺织抗菌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潮流趋势,既提高了床品的产品档次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现将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情况探讨如下,供参考。 2.生产实践 2.1 试验材料 “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上海龙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美柔DMC—409柔软剂(德美化工)、活性染料(上海染料八厂)、印花助剂等。 2.2 织物品种及规格 精梳全棉14.6tex*14.6tex*523.5根/10cm*283根/10 cm +266.7cm 贡缎 2.3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煮练→漂白→丝光→拉幅→圆网活性印花→汽蒸→平幅皂洗→浸轧预烘→定型→轧光→成品检验 2.4 工艺要点 2.4.1翻布、缝头 在翻布时应要注意选用同批次、同规格的坯布,且要注意织物正反面的一致性,缝头时注意布幅两侧要加密3-5cm且要做到平、直、齐、牢。 2.4.2烧毛 烧毛方式为二正一反,车速控制在90-100m/min,要确保火焰均匀一致,切勿断档,要加强烧毛前刷毛箱的清洁,确保刷毛辊上无花毛及线头缠绕,应适当增加刷毛辊与布面的摩擦力,以保证烧毛后织物表面的光洁度。 2.4.3 练漂 练漂半制品要做到退浆净、漂白匀,开车前要检查各轧车轧辊左、中、右压力一致,以确保轧余率的一致性,保证布面煮漂效果的均匀一致。退浆率达到95%以上、毛效应在10cm-12cm/30min之间为宜,毛效过低会影响到整理效果,落布PH值为7。 2.4.4 丝光 丝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活性印花的色光及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董红霞 (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摘要:本文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分类以及选择标准,着重分析了目前抗菌剂行业面临的安全环保法规的压力,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安全环保压力的方向。 关键词:抗菌剂;环保;安全;法规;进展 随着对天然与健康产品的持续追求,人们更关注纺织品的健康及舒适性,尤其是抗菌防臭加工最受市场的青睐。在气候温暖而且雨量较多的地区,细菌(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而人体穿着纤维制品时,汗、皮脂、污垢等人体代谢物均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而间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源进行繁殖,在这过程中代谢所产生挥发性恶臭物质,也会引发其它相关的疾病。 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对于防止病菌的侵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抗菌功能性纺织面料制作的日用品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辐射到生活的细节中。 开发抗菌功能性纺织品所需要的抗菌整理剂是一门牵涉甚广的技术科学。该技术使用在纺织品的抗菌上,可提供不同保护程度的功能。 本文详细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抗菌剂的种类以及抗菌剂选择远离等,着重分析了当前安全法规对抗菌整理剂的较高要求,并提出了环保型抗菌整理剂的发展方向。 1、抗菌防臭加工的必要性 纤维或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保护使用纺织品穿著者和使用者的人,如果抗菌纺织品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尿素分解菌等细菌和真菌,则能预防传染性疾 病的传播;防止内衣裤和袜子产生恶臭;防止袜子上脚癣菌的繁殖; 防止婴儿因尿布发生红斑;提高老人和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在 医院内预防交叉感染(即MRSA感染); (2):对纤维材料本身的保护,防止纤维受损,由于具有杀灭黑曲霉菌、球毛壳菌、结核杆菌和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 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 2、纺织品上抗菌剂的作用模式和机理 活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由多糖组成的最外层的细胞壁。这种细胞壁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保护细胞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紧接细胞壁下层的是半透性的细胞膜,这种细胞膜包括细胞内细胞器和多种酶和核酸。这些酶负责发生在细胞壁内的化学反应,核酸则储存这些微生物的基因信息。这些微生物的存活或生长取决于细胞的完整性、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和合适状态。 抗菌整理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静菌)或杀死微生物(杀菌)。几乎所有的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如银抗菌剂、三氯生、PHMB和季铵盐化合物等,均为杀菌剂。这些抗菌剂能损坏细胞壁,或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蛋白质中毒,抑制酶的活性,或抑制脂类的合成,而这些都是细胞存活的必需条件。

防螨4

纺织品的防螨虫整理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杨栋梁 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第十期p1-8 在纺织品的防虫整理技术中,最早开发的是毛织物的防蛀整理,继之是防蚁整理,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防螨整理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在这项技术的开发研究中,日本人似注入了更大的热情。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婴幼儿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中,由螨虫抗原引起的约占80-90%。随着城市住宅建筑的多层化和高层化,室内结构也日益封闭化,由于家庭中空调、地毯等的普及,致使被褥、床垫等大件纺织制品曝晒不便,因而导致室内的卫生状况逐渐恶化。据1989年英国调查59户家庭的室内尘埃中螨虫过敏源量,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定室内过敏源的临界浓度2μg/g[1]。因为对人们适宜的条件,同时也是室内螨虫繁殖的良好条件,尤其是食物充足的的地万。室内螨虫能存活约四个月。在此期间它能产生200倍于体重的粪便,并孵下达300个卵。这就清楚地表明;为什么室内过敏源会在很短时间剧速增加。室内螨虫本身不是过敏源,但其排泄物及其残骸等会引起哮喘、湿疹及过敏性鼻炎。 防螨整理纺织品是日用防护产品——防螨霜开发之后,纺织品又一次与医药联姻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鉴于国内这方面的专门报导不多,作者拟对这一课题作些介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随着城市住宅的多层化,结构趋向于封闭性单元,致使室内通风性差,室内存放家具什物后,全面的清洁卫生大扫除困难,尤其是地毯、床垫等纺织品,加上家庭空调设备的普及化,不但是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就是冬季室内的温湿度也不低,从而形成了全年都具各微生物(包括螨虫)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为此,改善和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卫生的课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一些研究报告指出,造成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是室内尘埃中的螨虫引起的;同时,还有关于这些过敏性疾病患者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之间相联系的调查研究[2]-[7]报告。而且,进一步研究报告指出:室内螨虫与环境中微生物有密切关系[8]-[9]。 由此,查明一些家庭的居室中微生物和螨虫含量的污染程度,无疑是改善室内环境和提供决策的基础性数据。 室内环境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含量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的环境条件容易受到室外风速的影响,环境因子中温度、湿度和空气中尘埃浓度三者,以其中尘埃浓度和湿度对微生物关系尤为密切[10][11],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l所示;

杀菌防霉-

杀菌防霉剂: 抑菌杀菌原理是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孢子形成、萌发、分裂、渗透性及呼吸等生理、生化、代谢特征,发生变化,达到杀菌和抑制的功能。 对杀菌剂的选择原则 ①要求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药效高;活性持久,对各种细菌、霉菌有致死或抑制作用, 且使用浓度低;②安全,对人体无毒或低毒;③加入涂料后不与其中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成膜后不影响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能;④挥发性低,与涂料相容性好,容易分散,在水中不溶或难溶;⑤稳定性好,具有耐UV,耐热、耐氧化性等;③价廉易得,使用方便 杀菌剂的种类及品种介绍 ①1,2 苯并异噻唑啉- 3 - 酮(BIT,1987 年浙江化工研究院生产) 用途:在涂料中如添加0.5% ~ 1%用于易长菌的环境,如食品厂、药厂、医院等 ②2 -(4 - 噻唑基)苯并咪唑(TBZ),商品名为噻苯咪唑,Metasal TK—100,俗名赛菌灵 用途:国外允许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③5 - 氯- 2 - 甲基4 - 异噻唑啉- 3 - 酮(CMIT)和2 - 甲基4 - 异噻唑啉- 3 - 酮(MIT 用途:广谱抗菌,对多种 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杆菌沙门氏菌和酵母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④N - 二甲基- N’- 苯基- N’-(氟二氯甲硫基)硫酰胺,商品名为抑菌灵 用途:在欧洲国家主要用于食品厂,化妆品厂及其他潮湿环境涂装除菌,如与噻苯咪唑(TBZ)并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德国Bayer 公司生产 ⑤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BCM)俗名为多菌灵 用途:抗菌效果,对大部分霉菌显示良好的抗菌效果,如与其他防腐剂如福美双、百菌清等复配或加入少许Zn0,既能显著提高药效。 ③2,4,5,6 - 四氯- 1,3 苯二甲腈(TPN)俗名为百菌清,商品名为Nopcocice N96 用途:可用于食品厂、制药厂等处涂饰,效果良好。苏州化工农药集团公司,德Henkel 等生产。

抗菌防臭袜技术要求

抗菌防臭袜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抗菌防臭袜、消臭袜的抗菌防臭性能要求和消臭性能要求,以及安全要求、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或交织制成,经抗菌防臭加工或/和消臭加工的袜子。 本技术要求不适用于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0944 (所有部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GB 31701 婴幼儿与儿童纺织产品技术规范 GB/T 31713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FZ/T 73001 袜子 FZ/T 73023 抗菌针织品 ISO 17299-2 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ISO 17299-3 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气相色谱法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3.1 臭味 人类生存空间存在的令人不舒适的异味,如厕所臭、汗臭、老人臭和糞臭等[ISO 17299-1:2014,定义3.1.1]

3.2 抗菌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术语1.3.23] 3.3 防臭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抑制臭味发生或散发的过程。 3.4 抗菌防臭 通过更有效的抑制微生物滋长,达到防臭效果的过程。 3.5 消臭性能 通过将吸附、中和、分解异味成份的能力较高的物质添加或加工到制品上从而达到减少空气中的臭味的性能。 [ISO17299 .1 纺织品消臭性能,术语3.1.4] 3.6 抗菌防臭袜 通过抑制脚部微生物滋长达到防臭效果的袜子。 3.7 消臭袜 通过将吸附、中和、分解异味成份的能力较高的物质添加在纤维中或加工到面料上,从而具有消臭性能的袜子。包括化学性消臭、物理性吸附、生物性消臭和感官消臭袜子。 3.8 消臭加工剂 能够与臭味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的物质。 [ISO 17299-1:2014,定义3.1.6] 3.9 消臭加工 通过采用化学加工、纺丝中与聚合物的混合等其他技术加工技术,将消臭剂填入纺织产品内部或在表面整理加工,使产品获得消臭性能。 [ISO 17299-1:2014,定义3.1.7] 3.11 安全性卫生要求 人们在穿着或使用的抗菌防臭产品、消臭产品,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作用、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和致敏作用。通常规定的要求包括抗菌物质溶出性、皮肤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 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 白加工剂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 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

防霉防菌防螨剂,抗菌防螨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剂,抗菌防螨防霉助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韩笑 卫生防护服面料生产工艺探讨 董瑛(华润轻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刘伟,李传梅,刘爱保(潍坊二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摘要:采用纯棉机织物生产卫生防护服可体现服用舒适性,将阻燃、防水、抗 菌和透湿涂层整理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工艺路线和整理剂,用“轧-涂-焙”工艺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舒适性卫生防护服面料。 关键词:卫生防护服;纯棉织物;阻燃;抗菌;防水;透湿 随着功能性纺织产品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防护服面料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已经开始由简单的防护功能逐渐向高品质、多功能的复合型防护产品过渡。但是,若干卫生防护面料过分追求防护功能而忽略了穿着舒适性的问题,目前还难以找到一种防护和穿着舒适功能俱佳的卫生防护面料。因此,研制开发舒适性卫生防护面料显得十分必要。 国家对卫生防护面料有一系列技术要求,如液体阻隔功能、抗静电性、阻燃性能、抗菌性能等,并规定了表面沾水、抗静水压、损毁长度、表面电荷密度、透湿量、机械强度等具体指标。因此,卫生防护面料属于多功能复合型整理面料,可选用纯棉机织面料为基布,通过浸轧与涂层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国家卫生防护服的各项指标要求,纯棉织物经防护整理后保持其天然纤维的特性,体现卫生防护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1实验材料 1.1基布:14.5/14.5 + 524/283 + 119纯棉府绸半成品 1.2 助剂:防水剂AG-480 抗菌剂AM101 阻燃剂SFR-1 抗静电剂YL-SN 涂层胶FS-800、FS-808、FS-819、FS-850B 2工艺路线的选择 A.先浸轧、后涂层 基布→浸轧防水、抗菌、阻燃剂→烘干→涂层→焙烘 此工艺采用前防水的方式,目的是经前防水的基布再进行涂层时,可有效防止涂层胶背渗,控制涂层膜的厚度,保证面料的手感和透湿量。

纺织后整理测试

一纺织品后整理测试 练(Boiling)、漂(Bleach / White)→染色(Dye)→印花(Print)→整理(After treatment / Finished treatment) 这四道工序为基本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 1、练、漂工序 (1)棉布的练、漂工序: 烧毛——→退浆——→漂白——→丝光 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前二步主要是练的过程,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使色泽发白。是漂的过程。 丝光:使织物光泽好一点,手感更软一些。 A、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序基本相同(梭织布):烧毛→退浆→漂白。 要求高一点的加丝光。而漂白后的布我们常称本白布。 B、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艺(针织布):碱缩→煮练→漂白 碱缩:因针织物织时线不上浆,故比较松跨,碱缩后就比较紧。利用平衡张力,使织物表面平整。 煮练:与退浆工艺差不多,主要是去油污、去棉壳。 漂白:把织漂洗干净。 C、灯芯绒(Corduroy)的工序:成因是一根纱线绕在另一根纱线上形成圈,然后割断线圈而形成绒。 工艺:轧碱→割绒→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漂白 轧碱目的是使织物收缩更紧致;割绒目的是使绒面平整;刷绒目的也是为绒面平整,去除割绒后的高低不平;烧毛的目的也是,去除凹凸不平。 D、涤棉布的工艺同普通的棉布 E、拉绒布:主要是盖的毛毯,小孩、老人的内衣、床单等。用类似狼牙棒的滚筒在毯面上高速旋转,拉出纤维,这样拉出的绒面不是很整齐。 (2)羊毛(毛织物)的工序:洗毛→炭化→漂白 洗毛:因羊毛等为动物纤维,比较脏故应洗毛先去除其表面遗留杂质(脏物、油脂、汗、杂质等)。 炭化:更进一步去除杂质,脏物。洗后不干净用酸进行炭化,为了进一步清洁。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 (3)真丝的工序:脱胶→漂白或增白(增白加增白的助剂) (4)涤纶布: ①长丝:碱减量→漂白(与真丝工艺相同) ②短纤:烧毛→煮炼→漂白(与棉的工艺相同) 拉幅定型:拉幅,尺寸稳定性增加;达到设计要求;表面平整。 2、染色工序 (1)染色的原理 A 吸附:纤维是高分子,里面富含离子,与染料中含有的异离子相结合,从而纤维吸收

袜子抗菌剂,消臭抗菌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虫

4.2整理后织物性能测试结果 为了考察抗菌整理剂整理织物后对其性能的影响测得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的结果如表2 。 表2织物性能测试结果 ATB9800用量/(g·L-1) 断裂强度/N 白度手感经向纬向 空白样0 438 325 89 差处理样 10 450 320 87 较好 40 452 313 86 较好 从表2 可看出抗菌整理剂ATB9800对织物的经向强力有所提高,而纬向强力有所降低但幅度都很小,可以认为对强力几乎没有影响,而白度下降也很少,另外从色织布的色光情况来看也基本没什么变化。整理织物的手感较空白样也略有提高。该结果是由于ATB9800的分子结构中除硅甲氧基可以水解为具有一定活性的硅醇基外其它基团都是属于惰性基团。所以对织物的色变影响很少。同时 ,分子中一端是长链烷基,因而赋予整理织物一定的柔软手感。 结论 ATB9800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菌整理剂对柠檬酸菌衍生物、绿肠杆菌、金黄色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株菌等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效果。而且耐洗性能突出洗涤50 次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另因其不渗失、不游移、不为细菌消耗或适应特性 ,应用范围很广。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无毒不污染环境。也不影响纺织品本身的风格特征 ,不损伤纤维。而整理后织物因具有杀菌抑菌功能 ,从而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能抑制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该产品已用于规模化大生产 ,因抗菌加工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产品

通过测试得到终端客户认可 ,并建立良好的长期加工合作关系。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抗菌防臭和除臭纤维

抗菌防臭和除臭纤维 应091-4 刘敏(200921506220) 摘要旨在介绍抗菌防臭、除臭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及机理、纳米无机抗菌防臭、除臭剂及其作用机理还有抗菌防臭除臭纤维和纺织品的制备与性能。 关键词纳米无机抗菌防臭除臭机理制备 前言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除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抗菌防臭、除臭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及机理 纺织品实际上上是一种多孔材料,容易吸附气相、液相和固相物质。在穿用过程中容易沾上汗液、皮脂等人体分泌的物质,也容易吸附环境中的。所以,纺织品是微生物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营养源。而纺织品因受到微生物的酸性或者碱性代谢产物的作用会降解、变色,微生物能分解汗液中的糖分、脂肪酸和皮屑等物质,生成了不饱和脂肪酸和氨等有臭味的物质,产生异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各种功能性纺织品应运而生。 抗菌防臭纺织品是在纺织品使用状态下,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抑制

微生物产生异味,达到避免纤维制品变质,从而保持卫生状态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抗菌剂,纺织品的抗菌机理有:①使细菌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从而杀死细菌;②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变化,破坏其机能;③阻断细菌DNA 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④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⑤破坏蛋白质结构,产生代谢障碍;⑥通过静电场的吸附作用,使抗菌剂分子渗入细胞内部,使其破裂,内容物泄露而杀死细菌。 纺织品的抗菌除臭是通过纺织品抑制微生物在纤维上的繁殖而抑制恶臭的产生,主要是吸附除臭,如用碳纤维和无机吸附剂等吸附臭气达到除臭的目的。 (二)纳米无机抗菌防臭剂及其作用机理 抗菌防臭剂是指能抑制细菌繁殖,破坏其生存环境,且能持续发挥作用的药剂。抗菌防臭剂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由于无机抗菌剂有抗菌成分和载体的毒性很小,对人体和环境安全可靠以及热稳定性好、抗菌效果持久的特点,所以在抗菌防臭纤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杀菌机理的不同,按无机抗菌剂的类别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可以分为接触抗菌型和光催化型两类。 (1)接触抗菌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元素、元素的离子及其官能团的接触型抗菌剂,即第一类无机抗菌剂,如Ag 、Cu 、Zn 、S 、As 、Ag +、Cu 2+等。大量研究表明,Ag 及其离子是最有效的纺织品无机抗菌防臭剂。据报道,银离子毒性很小,并且在人体内难以积存。银的抗菌作用与自身的化合价态有关,其抗菌作用能力随化合价的降低而减弱,即Ag 3+>Ag 2+>Ag +。高价态的银还原势极高,能使其周围的空间产生原子氧,具有抗菌作用。Ag +强烈吸引细菌体内酶蛋白分子中的—SH 、—NH 2 、 —COOH 等基团,并与之反应,使以此为必需基因的酶丧失活性,致使细菌死亡。 其机理为:+++→+H A SA g SA g S H S H ——— —酶酶g ,当菌体被灭杀之后,Ag +又游离出来, 与其它细菌接触,进行新一轮的灭菌过程,周而复始。 银系抗菌剂一般不直接用于纤维品或纺织品中,而是采用吸附或者离子交换的方法将金属银或者银离子固定在炭黑或沸石等材料中,然后将这些复合材料用作纺丝或是纺织品后整理中。近年来,将银作为有效活性种固定在二氧化钛微粒

霉菌防霉剂

正正技术专栏 上海正正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2004. 10 总第3期最新进展 国外饲料防霉剂开发研究新趋势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普遍采用化学防霉法。联合国FAO/WHO对防霉剂又有严格的要求, 促使人们考虑如何开发研制防霉性能好、成本低、毒性小、安全可靠的新型防霉剂。 复合防霉剂由一种或多种有机酸与某种载体组合,既保持甚至增进有机酸原有的抑霉作用, 又能消除或减低有机酸的腐蚀性与刺激性,如防霉剂“Monoprop”,由50%的丙酸和50%载体 组成,该载体具有使二聚体丙酸变为单体丙酸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抑菌作用。又如,防霉剂 “Mold一-x”,由丙酸、乙酸、山梨酸和苯甲酸均匀地分布在硅酸钙载体上而制成,其强大 的抗菌活性来自各有机酸的协同作用。 特种防霉剂一些发达国家为开发新型天然防霉剂,把目光移向海洋生物类,如日本研制一 种以牡砺壳为主体的防霉剂。又如,在海洋中的马尾藻、裙带菜、海带等海藻中,加人碘酸 钾、碘化钾、碘酸钙均匀混合,成为一种特种复合型防霉剂。又如,从龟、鲟、鲱、鲭、鲻 等鱼类中提取鱼精蛋白,该品对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从蟹壳、虾壳等甲壳中提取多糖,即壳聚糖又名脱乙酰甲壳质,也是一种天然防霉剂。 甜菜碱甜菜碱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从甜菜废糖蜜中提取。当其浓度为4%时,对大肠 埃希氏杆菌,枯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橘青霉菌有抗菌、抑菌作用。 总之,以天然防霉剂代替化学合成防霉剂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外已有报道,栎树、枫 树、柏树等的干馏液,经过提炼可得到一种天然植物源型防霉剂。我国的竹子馏液,又名竹 沥.也属此类防霉剂。目前这些天然防霉剂的抑菌作用较弱,抑菌范围较小,同时伴有异叶 杂色,价格也偏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对果胶的分解产物、溶菌酶作为新一代防霉 剂的开发研究也已展开。中药防霉、防腐、灭菌优点很多,无残留、无污染,使用后可自然 吸收,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若加以研究开发,用于饲料防霉,应是经济绿色饲料防霉剂。 ——摘自《江西饲料》 专家论坛 小肽的营养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小肽的营养作用 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据报道,当赖氨酸与精氨酸以游离形式存 在时.两者相互竞争吸收位点,游离精氨酸有降低肝门静脉赖氨酸的倾向。当赖氨基以小肽 形式存在时.前者对其吸收无影响。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高于相应的 氨基酸日粮或完整蛋白质日粮,肽日粮组小鼠体蛋白质合成率较相应氨基酸日粮组高26%。 向猪十二指肠灌注寡肽后.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高于灌注游离氨基酸组,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中肽链的延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日粮蛋白质完全以小肽的形式供 给鸡,赖氨酸的吸收速度不再受精氨酸影响。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效

纺织品整理

1、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他们容易引起哪些疾病? (1)皮肤丝状菌皮肤丝状菌对皮肤有浅层侵害引起的疾病有:湿疹脚癣头癣(2)白色念珠菌深层侵入性。它能引起疾病有:小儿鹅口疮、念珠菌肠炎、食道炎、阴道炎、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白血症、脑炎等。 (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发生裂口、伤口或汗腺毛囊障碍处侵入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起疖、痈、新生儿天疱疮、急性乳腺炎、脓肿中耳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血液时能引起败血症。 (4)呼吸道的致病菌呼吸道的致病菌有生存在鼻咽部的草绿色链珠菌和扁桃体内的伊氏放线菌,还有肺炎支原菌、脑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它们从鼻涕、痰、喷嚏中带出,沾染在各种物体上予以传播。 (5)消化道致病菌消化道致病菌有伤寒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它们通过苍蝇、灰尘等传播到食物中,再侵入泌尿系统时能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6)眼的致病菌砂眼衣原体包涵体结膜眼衣原体 2、杀灭致病菌的方法有哪些? 1)物理杀菌消毒方法: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干燥 (2)化学方法杀菌消毒剂:如漂白粉、碘酒、红汞、龙胆紫、过氧化氢等。 杀菌药物:用于人体防治疾病的杀菌药物有抗生素、磺胺、呋喃类药物等。 抗菌整理剂:如有机硅季胺盐、二苯醚、有机氮等 3、常见的抗菌整理剂有哪些? 有机类:(一)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 (二)二苯醚类抗菌防臭整理剂 (三)芳香族卤化物抗菌整理剂 (四)抗菌药物(1)磺胺药(抑菌剂)(2)呋喃药(抑菌剂)(3)甲氧苄氨嘧啶(增效剂)(4)四环素族 (五)有机氮抗菌整理剂 无机类: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由于汞、铅及其化合物毒性大,铜类化合物有色受限制,银离子无色、无毒、抑菌能力强非常适于制备抗菌剂。 天然产物类: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昆虫及微生物。 植物类提取物: 桧(gui(四声)柏油、艾蒿(hao,一声)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 动物类提取物: 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蛋白质等。 4、谈谈有机硅季胺盐的抗菌机理 (1)接触死亡 在中性条件下细菌是带负电性的。当细菌和DC一5700抗菌剂接触时,带负电荷的细菌会被抗菌剂上的阳离子所吸引,从而束缚了细胞的活动自由度,抑制了其呼吸机能,即发生“接触死亡”。 (2)细菌溶解 细菌在电场引力的作用下,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负电荷分布不均造成变形,发生物理性破裂,使细胞的内脏物如水、蛋白质等渗出体外,发生“细菌溶解”现象而死亡。 5、解释下列名词(1)灭活(2)杀菌 灭活——对于正在繁殖中的细菌,药物能破坏它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作用称为灭活(或抑菌)。 杀菌——对于正在繁殖中的细菌,药物能直接破坏或杀死菌体,这种作用称为杀菌。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开发的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的性能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扼要介绍了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 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机理 1.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1.2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机理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1.2.1 微生物抗菌机理 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 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2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

防虫和防螨整理

防虫和防螨整理 16.1 引言 在第15章讨论过,保护生物破坏包括抗菌整理,和包括防尘螨的防虫整理。防虫整理就是化学处理,以保护羊毛和其他动物纤维被某些飞蛾和甲虫攻击。只有含有角蛋白的纤维才会被这些虫子破坏。尘螨会引起健康问题,比如过敏、哮喘和神经性皮炎。螨虫不是昆虫,它们属于蜘蛛种类。防尘满整理在第16.7章节中详述。 消化角蛋白的昆虫包括衣蛾、褐织叶蛾、地毯甲虫和毛皮甲虫。蛾的数量会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增长。每个母蛾约产150个卵并且每年可以产四到五代。各种化学品已被用来控制幼虫对羊毛的袭击,但是环境问题限制了一些更有效的产品的使用。每年,大约2百万磅重(大约900000千克)的防虫整理剂用于羊毛制品。 防虫整理的最重要的市场是地毯工业。2/3 以上的整理剂被用于地板覆盖物和墙帷。其他显著市场包括家具和装饰织物、毛毯、制服、服饰和毛皮衣服。16.2防虫整理机理 防虫整理归为两类,毒物干扰幼虫角蛋白消化过程和专门制定用于纺织品应用的农业杀虫剂——神经毒素。关于这两类,影响消化毒药特定种类比较多,通过阻塞所需的消化酶来杀死喂养的幼虫。神经毒素为一般控制剂,影响更广泛的昆虫。这两种类型被认为是进入幼虫的消化道,因为防虫处理的羊毛只能杀死摄取纤维的昆虫。 每一类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消化毒素比神经毒素呈现较低的环境危害,但是没有有效的针对一些病虫害比如褐织叶蛾。神经毒素通常比消化毒素更快速生物降解,但也体现了较少的耐久性。 防虫整理通常用量对织物重的0.1%变化到1.5%,这取决于最终产品具体的整理和性能要求。 16.3 防虫整理化学 消化毒素是第一个成为商业化的耐久的防虫整理剂。早期产品是基于氯化三氯苯甲烷(图16.1a)和多氯-2-氯甲基磺酰胺基二苯醚(图16.1b)。后来,磺非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为什么纺织品要抗菌防臭? 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 (1)、无机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是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抗菌剂 (2)、有机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有季铵盐类、苯酚类、脲类和胍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3)、天然产物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有植物类提取物(桧柏油、艾蒿、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动物类提取物(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性蛋白)。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 这是无机抗菌剂最普遍的抗菌作用机理。金属离子带有正电荷.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膜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库仑吸引.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等发生反应.该蛋白质活性中心被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金属离子杀灭和抑制细菌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Cu2+>Cd+>Cr3NiPb>C0Zn2+>Fe2+. (2)、活性氧机理: 加入抗菌剂后,材料表面分布着微量的金属元素,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活性中心能吸收环境的能量,激活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空气或水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增值能力,抑制或杀灭细菌,产生抗菌性能 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有机抗菌剂的种类繁多,机理也随种类而异,一般途径如下 (1)、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一直孢子发芽时孢子的膨胀,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 (3)、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 (4)、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物质的生产过程 (5)、破坏细胞壁的形成 (6)、阻碍类酯的合成 抗菌防臭纤维的生产方法 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有3种制造方法: (1)纺丝中对纤维改性即通过对纤维的改性来达到提高防臭后整理效果改性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即将纤维纺成异型截面或者使纤维表面形成微细孔隙,从而提高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