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导论论文

新闻学导论论文

新闻学导论

姓名张剑

学号83

班级零七级新闻二班

任课老师魏先努

2008年5月31日

抗震救灾新闻媒体在行动

——抗震救灾新闻媒体报道之我见

内容提要:四川地震后,全国人民大行动,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新闻媒体在这场与天斗与地斗的战役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在新闻选择方面尤为优秀,对营造一个利于抗震救灾的舆论范围、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灾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我们这些新闻专业学生学习。本文重点研究了新闻选择与舆论营造的关系,以供学习。

关键词:汶川地震责任感快速反应舆论引导新闻选择

正文: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天地变色,人神共泣!

在灾难面前,惊慌的人们需要平静、哭泣的人们需要安慰、迷途的人们需要引导!新闻媒体在这个时候义不容辞的站了出来,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用不间断的新闻报道承担起来了这一份责任!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记者迅即赶赴汶川灾区进行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取消原有安排,播出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网站在显著位置编辑制作“汶川地震”专题,滚动报道当地抗震救灾情况;5月13日晨,国内各大报纸纷纷推出“汶川地震”专版;震情权威、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续发布,使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对此次地震情况有了总体了解,止住了可能蔓延的谣言,消除了公众可能的恐慌,稳定了人心。同时,我很清楚地看到,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一般新闻单位,都在不约而同的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守则:主要报道灾区正面新闻,以大局为上。中国新闻媒体在灾难面前的快速而优秀的反应,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鼓舞了抢险士气,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被大力提倡,让全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一种抗震必胜的舆论氛围。让全世界的新闻媒体和世界人民清楚看到了中国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根据新闻学导论定义,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

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对公众的行为进行鼓舞或者约束,这也就决定了它是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作用的,是一把双刃剑。培育良好的舆论环境,现代新闻媒体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与舆论的关系几乎就是一种天然的关系,从舆论的产生到作用于社会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看到媒体的影子。首先是舆论的引发。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公共事务,而这一事务的信息就是由新闻媒体来提供,这个信息提供的过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舆论的最终走向。在这次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新闻媒体提供给我们广大人民的灾区新闻大多是鼓舞人心的报道,这些报道在源头上就影响了舆论的形成,导致在我们广大民众中间形成了一个抗震必胜的良好舆论环境,对于抗震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其次是舆论的引导。在特定公共事务发生时,媒体通过不断的信息流和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在潜移默化中让民众遵从、附和媒体的意见,这就是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方式。在地震发生后,社会上不断产生一些诸如谣言类的不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言论,在民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甚至造成了民众恐慌,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站了出来,于谣言赛跑,于妖言斗争。13日,传出了北京、河南有强烈地震的谣言,引起了民众极大恐慌,电视、报纸、网站、手机短信迅速发布了中国地震局的公告,平息了这一谣言,稳定了社会秩序。地震发生后,聚源镇中学、红白小学的学校人员损失惨重,社会上便开始有要严查“豆腐渣”工程的声音。的确,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方面,但这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当前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救人救人在救人,以生命为上,或者说是灾区重建,因此舆论也应该相对集中于这一方面。于是电视、报纸、网站都发表了诸如《救人!救人!救人!抛开一切与救人无关的空谈!》(荆楚网)一类的文章,将舆论的中心引导回重点上,再次帮助了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救灾工作开展至今,一直是在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中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新闻媒体的努力。在抗震救灾新闻工作中,新闻媒体引导了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江泽民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这个紧要关头我很庆幸有中国的媒体在,是我们全体中国人之福!

事实上,在救灾新闻报道中,良好舆论环境的成功营造,归根结底是通

过新闻选择来实现的。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是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即为新闻选择。选择的标准有很多,包括新闻价值、宣传价值等等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来选择新闻事实,对于新闻所能达到的社会效果作用举足轻重。在社会主义社会,报纸电视为党和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新闻传播所达到的社会效果是相当看中的,因此,对于重大社会公共事务的新闻报道,事实的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社会舆论的方向就是其中之一,新闻媒体为解决这一问题,严格遵守了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原则,在大量、不间断进行事实报道的同时,严格进行新闻选择,在进行初步选择,新闻价值满足的前提下,以事实的宣传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有利于救灾工作的典型事实进行报道。在报道中,我看到了对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的报道、对抗震救灾英雄女警蒋敏的报道、对向解放军敬礼的三岁小男孩郎铮的报道、对南京江宁乞丐捐款的报道······这些报道涵盖了灾难中的各色人物,让灾区人民知道,中央在关怀着他们,同胞在支援着他们,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让那些还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知道,灾区人民很坚强,全国人民都在行动,激起他们参与爱心行动的激情。而对于一些负面事实则相对于隐晦一些,比如灾区建筑物质量问题、救援工作开展困难问题等等。在灾难面前,中国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职业素养向我们展示了最成功的新闻选择,也达到了新闻选择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令我们这些作为新闻专业学生肃然起敬!

在整个就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我们的新闻媒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不辞辛苦,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在新闻报道这一方面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地震发生仅仅28小时后,新华社记者徐壮志便进入了与外界完全断绝联系的震中——汶川,向外界发出了震中灾情报道。他是与救灾官兵一起摸爬滚打进去的,在余震不断,风雨交加,沙石横飞的震区行进,其艰辛可想而知。在灾区,帐篷不够,我们的记者就在旷地打盹;食物供给不及时,我们的记者就饿着肚子,偶尔的矿泉水加干粮;人手不够,我们的记者甚至直接加入废墟中的抢救;通讯不畅,我们的记者想尽一切办法发回报道,包括QQ、军方卫星电话,那一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新闻工作者!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新闻敏感、严格的新闻原则、过硬工作作风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相信,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能将新闻选择与舆论导向结合的如此之完美,除了中国!

抗震仍在继续,报道仍在继续······

地震震裂了大地,震垮了房屋,但震不倒中国新闻人坚强前行的脊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