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6年修订)(宋体四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神经病学作为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与诸多基础学科息息相关。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等,神经病学与这些学科互相渗透,互为推动。本教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总学时数36学时。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神经病学的教学目标是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临床特点,接诊及处理的临床程序,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检查方法、辅助检查、诊断原则等,各论包括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第一章至第五章总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和诊断顺序。

2.学时分配:

6学时

3.教学重点:

(1)掌握感觉神经传导径路,熟悉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2)掌握运动神经传导径路,重点讲解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表现,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导径路损害的定位诊断。

(3)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4.教学难点:

(1)掌握感觉神经传导径路,熟悉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2)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5.理论教学内容:

(1)意识障碍的分级及鉴别诊断,了解特殊型的意识障碍:去皮层综合征,无动缄默症的临床特点。

(2)掌握常见的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he失语,完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的主要临床特点和病损部位。

(3)掌握视觉传导径路及不同部位病变所致的视野缺损,了解视觉系统的血供。

(4)掌握周围性眼肌麻痹、中枢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

(5)掌握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6)掌握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要点。

(7)掌握感觉神经传导径路,熟悉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8)掌握运动神经传导径路,重点讲解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表现,以

及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导径路损害的定位诊断。

(9)熟悉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临床表现,了解它们的解剖定位。

(10)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1)十二对脑神经的检查方法及受损的临床表现。

(2)感觉系统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

(3)运动系统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

(4)深浅反射、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掌握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学时分配:

4学时

3.教学重点:

(1)脑动脉的血供。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强调微栓塞学说)、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3)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3)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4.教学难点:

(1)脑动脉的血供。

(2)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5.理论教学内容:

(1)脑血管病的概论

a.简单介绍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缺血性疾病如TIA、脑梗死、脑栓塞、腔隙

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b.重点讲解脑动脉的血供,具体说明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各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大脑后动脉、脑底动脉环)的脑部供应区域及病变后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强调微栓塞学说)、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3)脑梗死的病因(动脉管壁病变、强调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原理(动脉管壁病变和附加因素)、好发部位和脑梗死的病理、病理生理(包括半暗带概念、缺血级联反应)、临床表现(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治疗原则、超早期溶栓治疗、脑保护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卒中单元、康复治疗、外科治疗)、预防。

(4)脑栓塞的病因(栓子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血栓脱落)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5)脑出血的病因(强调高血压)、发病原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共同表现及基底节区、脑桥、小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包括影像学)和鉴别诊断、治疗(昏迷护理和治疗)脱水剂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发病原理(动脉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病理(脑表面出血及动脉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脑膜刺激征、局限性脑症较少)、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手术与介入治疗、对症治疗、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的应用)、预防复发。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脑梗死),讨论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十、十一章脑炎、多发性硬化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及分类。熟悉病毒性脑炎的临

床表现和分类。掌握脑炎的处理原则及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分型及治疗,

重点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

2.学时分配:

3学时

3.教学重点: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和诊断标准。

4.教学难点:

(1).脑炎常见的各种临床类型的鉴别诊断。

(2).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5.理论教学内容:

(1)脑炎: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介绍脑炎常见的各种临床类型,重点讲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多发性硬化

a.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临床特点:病变部位的多发(眼球震颤和核间性眼肌麻痹是高度提示MS的两个重要体征)和时间的多发。

b.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发病年龄和遗传易感性、病变部位的多发(视神经和脊髓为黄种人常见部位)、时间的多发、实验室检查支持、不能用其他疾病解

释(即为排除性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CSF(细胞学、CSF-IgG

指数、CSF-IgG寡克隆区带OB)的检查、电生理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

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影像学中的MR检

查;诊断标准: 2001年McDonald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重点与视神经脊髓

炎鉴别。

c.与多发性硬化治疗决策相关的临床病程分型及治疗方法:临床病程分型有:复发-缓解(R-R)型、继发进展(SP)型、原发进展(PP)型、进展复发(PR)型和良性型。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病程分型制定相应治疗,方法包括类固醇

激素、β-干扰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IVIg)、免疫耐受治疗

(Glatiramer)、抗肿瘤或免疫抑制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病例讨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讨论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疾病(锥体外系疾病)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锥体外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疾病的临床表现。熟悉锥体外系病变时出现的主要症状。掌握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学时分配:

2学时

3.教学重点:

(1)锥体外系病变时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

(2)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4.教学难点:

(1)锥体外系病变的发病机制。

(2)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5.理论教学内容:

(1)概述

a.讲述基底节及其神经环路,黑质-纹状体环路、皮质-皮质环路及纹状体-苍

白球环路。

b.锥体外系病变时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

(2)帕金森病(PD)

a.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遗传、环境因素和年龄老化,重点在其发病机制。

b.临床表现:临床三大主症、特殊的姿势、步态及其他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表现。

c.诊断:特异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鉴别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和

其他变性疾病。

d.治疗:药物、手术及康复。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通过病历分析探讨PD的诊断思路:1.明确是否存在PD的临床症状;2判断是原发性PD还是症状性PD;3 PD的鉴别诊断;4.制订治疗计划。

第十三章癫痫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癫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癫痫的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

2.学时分配:

2学时

3.教学重点:

(1)癫痫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2)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癫痫的治疗。

4.教学难点:

(1)癫痫的分类。

(2)癫痫的治疗。

5.理论教学内容:

(1)按照病因可将癫痫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2)发病机理讲述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与其传播途径及癫痫发作的有关机理,了解癫痫病理灶与致痫灶。

(3)临床表现详细介绍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原发病临床表现。

(4)诊断及鉴别诊断确诊癫痫的依据,脑电图的诊断价值,癫痫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疾病的鉴别要点。疑为继发性癫痫者应寻找病因。

(5)防治着重介绍控制癫痫发作与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和选药原则,注意预

防引起癫痫发作的因素,强调癫痫病因治疗的重要性。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癫痫的分类,掌握抗癫痫用药的目的及治疗原则。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脊髓髓内病变、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病变三者的差异。掌握脊髓纵向和横向病损的临床表现;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急性脊髓炎临床特点、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

2.学时分配:

3学时3.教学重点:

(1)脊髓病的临床表现。

(2)脊髓髓内病变、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病变三者的差异。

(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表现。

4.教学难点:

(1)脊髓病损的纵向及横向定位。

(2)脊髓髓内病变、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病变三者的差异。

5.理论教学内容:

(1)脊髓病损的临床表现

a.纵向定位:高位颈髓、颈膨大、胸髓、腰髓、圆锥及马尾损伤的临床表现。

b.横向定位: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横切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后索+锥体束)和运动神经元病(脊髓前角和/或锥体束)。

(2)脊髓压迫症

a.脊髓髓内病变、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病变三者的差异。

b.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根痛、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植物神经障碍、马鞍回避等)、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急性脊髓炎

a.类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等。

b.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简述非细菌性急性脊髓炎的一般病因及有关病理改变);重点讲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节段型运动、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休克)及脑脊液检查的特点。

c.诊断与鉴别诊断: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脊髓压迫症等的鉴别。

d.治疗及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及恢复期的处理。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病例讨论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主要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学时分配:

3学时

3.教学重点: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

(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3)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4.教学难点:

继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中枢性面瘫鉴别。

5.理论教学内容:

(1)概述:

a.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和周围神经的变性与再生。

b.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学(感觉神经损害、运动神经损害、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自主神经损害等症状)。

(2)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病因及发病机理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

b.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与危险性,脑脊液检查的特征。

c.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标准;与急性脊髓炎等疾病的鉴别。

d.治疗:病因治疗、呼吸肌麻痹的抢救及并发症的治疗

(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a.病因:为茎乳孔处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与受凉、急性病毒感染有关。

b.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呈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表现。

c.诊断:注意与继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中枢性面瘫鉴别。

d.治疗:激素治疗、神经营养药治疗及物理治疗等。

(4)三叉神经痛

a.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b.临床表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为中年以后起病,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一支或两支短暂性反复发作性剧痛,而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

c.诊断:必须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其他颜面部疼痛鉴别。

d.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重点介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脑脊液检查特点,及介绍呼吸麻痹的抢救。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和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学时分配:

1学时

3.教学重点: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教学难点:

重症肌无力诊断

5.理论教学内容:

(1)病因与发病机理:自身免疫机制(讲述神经肌接头示意图)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的易疲劳性和波动性,掌握osserman分型,重症肌无力危象类别和原因,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的鉴别,药物试验和辅助检查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AchR抗体浓度测定、胸腺CT、MRI及X线断层扫描检查。

(3)诊断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药物试验和辅助检查。注意与胸腺疾病和甲状腺亢进的关系。临床上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无力综合征的鉴别。

(4)治疗

a.药物治疗

①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③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④禁用和慎用的药物

b.胸腺治疗

①胸腺切除

②胸腺放射

c.血浆置换

d.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e.危象的处理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哪些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分型、治疗及危象的处理。

周期性瘫痪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周期性瘫痪病因和发病原理。掌握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重点掌握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2.学时分配:

0.5学时

3.教学重点:

(1)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2)周期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教学难点:

(1)周期性瘫痪的病因与发病原理。

(2)周期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理论教学内容:

(1)周期性瘫痪的病因与发病原理。

(2)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3)周期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周期性瘫痪的治疗。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周期性瘫痪发作过程及发作特点:诱发因素、瘫痪特点、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血清钾测定和心电图表现、肌电图改变。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这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及熟悉临床表现与诊断

2.学时分配:

0.5学时

3.教学重点: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4.教学难点: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5.理论教学内容:

(1)讲述骨骼肌疾病的临床特征。

(2)掌握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讨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模式、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教学方法

主要使用理论大课的方式,结合国内外研究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双语教材、图表、模型、标本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突出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贾建平编著.《神经病学》.第7版.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二)参考书

1.史玉泉、周孝达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4月出版

2.李智文、王柠编著.《神经内科查房手册》.第一版. 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六、课程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考勤、作业及操作训练等),课终考核(闭卷考)(二)成绩评定办法

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70% + 过程考核成绩×30%

附件:《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大纲

(2016年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见习课程简介:

神经病学教学目的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诊断、处理临床程序,如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为达到上述目的,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神经病学的临床见习尤为重要。临床见习课程在神经内科病房完成。

三、见习教学目标

(一)在上级医师德指导下,负责该床病人的病史采集、体验,病历书写,制订诊疗计划。在见习期间要求书写一份完整病历,由老师批改,不合格者必须重写。

(二)通过对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操作,掌握神经系统常用的检查,识别阳性体征及常见症状如疼痛、瘫痪、抽搐。

(三)参加门诊工作,初步掌握偏头痛、癫痫、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的诊治。

(四)学习神经科常用药物的应用。

(五)了解神经科常用的诊疗操作。见习腰穿、小脑延髓池穿刺及有关操作,学习脑脊液,脑点图、肌电图、诱发电位,CT,MRI及ECT等检查报告及意义

四、见习项目学时分配

五、见习教学内容

六、实验考核方式

(注:包括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办法等)

包括考勤、病历书写、回答问题、操作规范程度等。

七、推荐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

(注:参考书目一般2~3种。选用自编讲义的,应注明讲义名称、编者)

[1]吴江、贾建平编著.《神经病学》.第3版.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李智文、王柠编著.《神经内科查房手册》.第1版. 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编制者:

审核者:

学院(部)盖章:

日期:年月日

神经内科出科考试一(内容参考)

神经内科出科考试一 姓名学校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闭目 D、能否鼓腮 E、能否吹口哨 2、瘫痪是指: 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 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D、肌肉运动能力消失 E、肌肉与肌腱运动不协调 3、某患者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最可能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小脑出血 D、额叶出血 E、桥脑出血 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A、闪电样疼痛 B、下颌反射减弱 C、面部感觉消失 D、角膜反射消失 E、张口下颌偏斜 5、不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体征是: A.耳后疼痛 B.舌前2/3味觉减退 C.听觉过敏 D.Hunt综合征 E.面部感觉减退 6、能提示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脑脊液检验结果是 A、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 B、蛋白正常,细胞数增高 C、蛋白降低,血压增高 D、葡萄糖降低,细胞数剧增 E、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升高 7、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何时最明显? A、起病后即有 B、起病后三天内 C、起病后一周 D、起病后第三周 E、起病后一个月 8、脊髓休克现象发生时,下列哪项不应出现? A、腱反射亢进 B、病理征阴性 C、截瘫 D、大小便障碍 E、损伤平面以下感觉缺失 9、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是 A、脑出血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栓塞 D、脑梗塞 E、硬膜外血肿 10、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是 A、颅内肿瘤 B、巨细胞动脉炎 C、先天性血管畸形 D、脑动脉炎 E、脑动脉粥样硬化 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 A、24小时 B、2小时 C、90分钟 D、60分钟 E、30分钟 12、脑出血最常见病因 A、脑血管畸形 B、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 C、淀粉样血管病 D、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E、脑动脉炎 1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机制是: A、脑内动脉管壁较薄 B、脑内静脉循环障碍 C、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形成微小动脉瘤 D、合并脑内动、静脉畸形 E、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化为溃疡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实习指导_参考答案打印版

饮水思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祝大家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该材料由阿鸡工作室收集整理! 实习一流行病学病因探索参考答案 世界公认的病因推断标准: 1.关联强度;2.时间顺序;3.可重复性;4.合理性;5. 生物学效应梯度关系;6.一致性;7.特异性;8.实验证据;9.相似性。 答:本文是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探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分析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优点。 ⑴病例来源明确,基础病(脑出血和脑梗塞)和医院感染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医院感 染病例的纳入标准(经病原学和辅助资料证实有感染者)和排除标准(症状不明显,体温、血象正常,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者)也较明确。 ⑵作为病例系列研究,历时4.5年,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共596例,确定为医院感染者 81例,样本量较大,对同类医院住院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例的代表性较强。 ⑶在暴露因素与医院感染的时间顺序上,性别、年龄、卧床、侵袭性操作、季节等时间 位点明确;暴露资料来自当初的病历记录,较为客观准确,因此,信息偏倚得到了较好控制。 ⑷感染率与感染部位的分析方法正确,内容较为全面。 ⑸在病因推论时考虑到生物学效应关系在病因探索上的作用,如“住院时间越长,感染 机会越多,感染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 ⑹所得结论中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主要与年龄、住院时间长短、卧床、侵袭性操 作等有关,在医学理论与实践均言之有理。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却采用病例系列研究,在方法的选择上是不恰当的。因为病例系列研究只能描述某组病例的特征,为提供病因探索的线索,而无法确定其是否为危险因素。具体分析,其存在以下重要缺陷。 ⑴缺乏对照组。 ⑵仅以一家医院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存在欠缺。 ⑶除脑出血和脑梗塞外是否并存其他基础病特别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未予陈 述。 ⑷部分暴露因素的定义不够明确,导致诸如到底是住院时间长越易发生医院感染还是医 院感染导致延长住院时间无法甄别;同时暴露因素不够全面与具体。 ⑸未提供病原体培养分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结果。 ⑹仅以构成比为分析指标,而且表1中误为“感染率”,其中下呼吸道的构成比计算有 误(应为32.10%),未采用发病指标与病因关联指标。 ⑺仅以单因素2 检验结果下结论,无法控制混杂偏倚和分析交互作用。 ⑻对于实验证据如其他学者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后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论的重复 性、特异性等未予以分析。 为更好地实现作者的研究目的,确保其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并有临床意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意见。 ⑴采用1:2或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选择方法不变,但病例的重要特征 如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长短或是否为转诊病例、是否并存感染等应详细描述,同时,有可能的情况下应说服其他同类医院参与研究工作,以增强病例的代表性,减少选择偏倚;对照组病例应当脑出血或脑梗塞病人,配对条件为:①入院时间相差不超过3个月;②同性别;③同年龄组(5岁为一年龄组);④基础病类型相同(脑出血或脑梗 整理于08年11月30日凌晨2点1 / 13阿鸡工作室由08附一班研究生张敦琪于05年5月10日创办

神经病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英文名称:Neurology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编写人员(签字): 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员(签字): 日期:年月日 神经病学 Neurology 一、课程简介和任务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以及预后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作为神经科学的一部分,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和病理的诸多神经科学基础学科息息相关。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和神经药理学等,神经病学与这些学科互相渗透,互为推动。 神经病学的教学任务是充分利用教材、图表、模型、标本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诊治神经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 1、绪论 掌握内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神经病学的目标;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症状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方法的名称。 了解内容:神经病学的特性;神经病学的发展。 2、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本部分神经解剖学内容已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中涉及并需掌握,需要学生课前复习解剖学相关内容。 (1)中枢神经 掌握内容:额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顶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颞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枕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边缘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内囊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节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脑干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小脑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了解内容:间脑(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及岛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 (2)脑与脊髓的血管 掌握内容: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口腔医学教学改革试点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理念,顺应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以大医学整体改革为基本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先进经验为对照借鉴,以创造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改革动力,以突出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鲜明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口腔医学人才。 (二)原则 1.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原则,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坚持产学研结合,将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及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优化。 4.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5.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作用。 6.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需要,重点突破,争创特色。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 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在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向“终生教育”的转变,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开展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邀请医药卫生单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修订和逐步完善,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完善三级课程建设体系 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主线,以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依托,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推动完善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使专业必修课程在2008年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专业主干课程到2010年达到优质课程标准,争取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推动课程标准的建立,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以“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为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反映学科的新进展,兼顾就业的多样化,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1. 根据岗位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福建医科大学课程表、进度表查阅操作流程

福建医科大学课程表、进度表查阅操作流程 1、登录教务处主页的教务管理系统或210.34.96.1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大学英语”课表、进度表查询操作流程 (1)点击“信息查询”→“学生个人课表”,即可查询到学生个人“大学英 语”的“上课时间”(周五1-2节、周一8-9节)及“任课教师”,如下图所 示: (2)点击“信息查询”→“课表进度表查询”,进入“进度表”查询页面如下

图。 (3)根据查询“学生个人课表”得到的“大学英语”上课时间及任课教师,选择星期“一”节次“8-9”(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时间点)、输入“大学英语4”(根据自己所上课程的级别),按“查询”如下图: 再根据得到的“任课教师”的信息,选择该条记录后面的“查看”按钮如下图所示,在“教学日历”栏目可查看教学进度表,点击 按钮后,可将该教学进度表导出。

3、除“大学英语、体育”外其余课程课表、进度表查询操作流程 (1)点击“信息查询”→“课表进度表查询”,进入课程进度表查询页面如下图。 (2)选择好学年、学期及查询条件(查询条件选择:一般除“英语、 体育”外的计划的课程选择“班级”、“任意选修课”输入“课程名称”查询), 点击按钮后即可查到课表及查看进度表。示例如下: 通过“班级”下拉键(如图一),选择要查询的班级,点击按 钮后,如“图二”所示在“课程列表”中查询到该班级的所有课程;点击 各个课程的按钮后,如“图三”在“教学日历”栏目可查看各个课程 的教学进度表,点击按钮后,可将各个课程的教学进度表 导出。

(图一) (图二) (图三) 4、体育课根据“纸质课表”的时间安排以及体育部的分班安排上课,目前暂不从系统查询。

2017神经病学-考试大纲.doc

《神经病学》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学制年限:5年 总学时:40 学分:2分 制定者: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考试目的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见习及实习,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门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熟悉”、“掌握”两个层次。其含义为:熟悉,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并在各种临床见习以及病案分析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得出较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分析解决较为实际的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考试内容:掌握意识障碍定义;嗜睡、企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谐妄状态的概念。熟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考试要求: 1. 掌握意识障碍定义;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澹妄状态的概念。 2. 熟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 考试内容: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晕厥定义、临床表现;痫性发作的定义。晕厥分类;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要点。瘫痪的定义;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定义和鉴别。 考试要求: 1. 掌握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 熟悉失语症分类及特点;失用症类型及表现;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3. 掌握晕厥定义、临床表现;痫性发作的定义。

《神经病学》(第5版)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通过教学,学生应具备应用神经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临床资料的能力,掌握应用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去推测病变部位,并能借助检查资料获得完全诊断,依据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和临床诊断思路,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 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 2.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掌握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急性脊髓炎的 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3.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 4.熟悉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熟悉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熟悉常见病毒性脑炎(单疱病毒)及脑膜 炎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处理原则。 5.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熟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了解病因、分类与发作原因。 6.掌握震颤麻痹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抗震颤麻痹药物的应用,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掌握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的临 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绪论(0.5学时) 1.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熟悉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掌握学习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4学时) 1.掌握各种意识障碍的概念,熟悉昏迷的鉴别诊断。 2.掌握失语症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与对应的病灶部位,了解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概念、临床类型及表现、对应的病灶部位。 3.*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征 4.了解视力障碍的病因,掌握视野缺损的概念及对应的病变部位。 5.掌握复视、核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和霍纳征的概念,熟悉不同类型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相应的病变部位,了解一个半综合征的概念。 6.掌握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7.熟悉耳聋的临床类型与鉴别诊断,熟悉眩晕的临床类型与鉴别诊断。 8.掌握延髓麻痹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9.掌握晕厥与痫性发作的概念,熟悉晕厥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熟悉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

口腔护理学教学大纲

★★★★★ 口腔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护理学(Nursing of Stomatology) 课程号(代码):50302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16 学分:1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护理学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其独到的口腔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集多种交叉学科与实用技能于一体的实用性护理学科。本课程通过对牙体解剖、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护理、口腔修复科护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以及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讲授,结合口腔护理中所使用的实物教具、以及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口腔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熟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以及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备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讲授与启发提问相结合,深入浅出,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口腔护理基本理论与技能的认识与掌握,并适当介绍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电教录相观摩、课堂讨论、自学、教师辅导等形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 (一)大课讲授部分 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体解剖生理学 前言;牙的演化;牙演化的规律。 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牙的外部观察*;牙的内部观察*;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停留的久暂分类;牙的功能。 第二章口腔预防保健 第一节龋病的预防

龋病的流行病学(龋病的相关指数*、龋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龋病现场调查及护理);龋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的检测、预防措施及方法)。 第二节氟化物与龋病 氟的防龋机理*;氟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预防网点防龋法的护理。 第三节窝沟封闭 适应症;作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 第四节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疾病指数*;牙周疾病流行特征及有关因素;牙周疾病的预防*;牙周现场调查的护理;预防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 第三章口腔内科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龋病 龋病的病因;龋病的分类;龋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特征;龋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窝洞分类法;牙体修复术的定义及术后健康指导;龋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龋病的护理措施;牙体修复术的术后健康指导。 第五节牙周病 牙周病的定义;牙周病的分类;牙周病的临床表现;牙周病的常规治疗方法;牙周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牙周病的护理措施。 第六节口腔黏膜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第四章口腔修复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口腔修复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牙体缺损修复学基础 牙体缺损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修复体类型(嵌体,全冠,桩冠的定义)。 第三节牙列缺损修复学基础 牙列缺损定义*;病因;不良影响;修复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固定义齿修复学基础 固定义齿的定义*;特点;固定义齿的构成和类型;固定义齿的适应第五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基础 可摘局部义齿的定义*;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范围*;可摘局部义齿的构成和作用 第六节各类修复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固定义齿及可摘局部义齿的正确使用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科学》试卷

临床医学院 2001 级《口腔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 (20 分,每题 1 分) 1.牙体组织是由、、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软 组织构成。 2.口腔颌面部三大涎腺为、、。 3.龋病的四联因素是指、、和。 4.牙周组织是牙齿的支持组织,它包括、及。 5.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是,、。 6.。爱滋病的口腔表征主要有.. 、、、。 7.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以下, 方可拔牙。 8.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是由引起,多见于。 9.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是感染,其次是感染。 10.口腔颌面部三对大唾液腺是、、和。 二.选择题(30 分) 1.乳牙萌出的时间大约是 A..6 个月开始萌出, 6 岁出齐 B.D,6~8个月开始萌出,2 岁出齐 . .C.2岁开始萌出,6 岁出齐 D.6~8个月开始萌出,4 岁出齐 2.下列哪一种血液系统疾病不属于拔牙禁忌症 A 血液病 B.轻度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牙龈瘤为 A.良性真性肿瘤 B. .恶性真性肿瘤 C.牙周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性增生物 4.两侧腮腺导管开口于 A.两侧正对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粘膜上 B. .两侧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粘膜上 C. .两侧正对第三磨牙牙冠相对的粘膜上 D. 两侧正对上颌第前二磨牙牙冠相对的粘膜上 5..急性根尖周炎疼痛最剧烈的阶段是 A.根尖脓肿 B.黏膜下脓肿 C.骨膜下脓肿 D.急性浆液期 6.最常见的口腔癌是 A.舌癌 B.口底癌 C 颊癌 D 牙龈癌 7.左上颌第一磨牙可标识为 A.6 B.6 C.7 D.7 E.6 8.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A.牙菌斑和牙石 B.食物嵌塞 C.咬颌创伤 D.不良修复体 9.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应选用哪种漱口剂 A..弱酸性漱口液 B 弱酸性漱口液 C..含抗生素漱口液 D. 含止痛剂漱口液 10.哪一类人群易患口腔粘膜白斑 A.内分泌紊乱的中年以上的妇女 B.有烟酒嗜好的中年以上的男性 C.病毒感染的儿童 D.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 11 以下哪些口腔粘膜病不出现皮肤损害 A.扁平苔藓 B.天疱疮 C..盘状红斑狼疮 D.白斑 12 涎腺混合瘤多见于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10040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数:45学时 理论课:30学时 见习课:15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教材: 1.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参考教材: 1.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见习及实习,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突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各种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CBL教学,并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较扎实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最终能独立防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2.基本技能 (1)熟悉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反射:包括浅、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的检查方法。 (3)熟悉肌力、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三、课时安排总学时45节(30/15),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1:0.5 (临床技能学包括神经病学的实验操作) 授课内容理论课时见习课时

公选课《口腔疾病与保健》教学大纲

《口腔疾病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供全院学生使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口腔科学是一门研究口腔及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的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开设《口腔疾病与保健》,主要是针对目前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之甚少,获得口腔医学知识的途径虽然很多,但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都欠缺的状况,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大学生人群中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口腔疾病与保健》将通过一个个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生活中常见的口腔问题为主要内容,阐述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口腔卫生保健、牙体牙髓常见疾病、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牙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感染、唾液腺常见疾病、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口腔修复概要、口腔正畸概要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等内容。通过学习《口腔疾病与保健》,学生将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必要的口腔基础理论和口腔疾病知识,为提高口腔自我保健意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搭建一个良好的口腔知识平台。《口腔疾病与保健》为全院学生(教学计划中无《口腔科学》课程者)的公共选修课,

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2学分,以考查作为考核形式。参考教材列表如下:1、《口腔科学》第六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六版,于世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口腔正畸学》第五版,傅民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5、《口腔修复学》第六版,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6、《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邱蔚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口腔粘膜病学》第三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8、《牙体牙髓病学》第三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9、《牙周病学》第三版,曹采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0、《预防口腔医学》第五版,卞金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1、《儿童口腔医学》第一版,邓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2、《临床医学概论》第一版,陈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3、全 国爱牙日及世界爱牙日的宣传材料。二、课程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2学时)【熟悉】1、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结构。 2、牙齿的名称、记录方法、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了解】1、口腔的表面形态和组织器官。2、口腔

福建医科大学2016~2017学年校历安排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 医大教务[2016]72号 关于2016~2017学年校历安排的请示 校领导: 为做好学校2016~2017学年教学工作安排,现将我校2016~2017学年校历安排建议如下: 第一学期 一、学生注册、报到日期 1.在校生注册:2016年8月26日(星期五)。 2.2016级普通本科新生(含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港澳台侨生)报到:2016年8月27日~28日(星期六、星期日)。 2016级自费来华留学本科新生报到:2016年10月8日~9日(星期六、星期日)。 3.2016级研究生新生(含来华留学生、港澳台生)报到:2016年8月26日(星期五)。 二、普通本科新生入学教育、体检复查和军训(或涉外事务办理)时间 2016年8月29日~9月9日(共2周)。 三、学生上课时间 1.在校生:2016年8月29日~2017年1月6日(共19周)。

2.普通本科新生:2016年9月12日~2017年1月6日(共17周)。 3.研究生新生:2016年8月29日~2017年1月6日(共19周)。 四、校运动会时间 2016年11月16日~18日(第12周)。 五、校本部学生考试时间 2017年1月9日~1月16日(共8天)。 六、校本部学生寒假 2017年1月17日~2月16日(近5周)(注:春节为1月28日)。 第二学期 一、在校生注册日期 2017年2月17日(星期五)(注:元宵节为2月11日)。 二、学生上课时间 2017年2月20~6月23日(共18周)。 三、校本部学生考试时间 2017年6月26日~7月3日(共8天)。 四、2017届毕业生离校周 2017年6月19~23日。 五、校本部学生暑假 2017年7月4日~8月31日(共9周)。 以上安排妥否,请批示!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急救题库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1、下列关于肾上腺素作用错误的是( C )(《三基》P11) A. 兴奋心脏的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 B. 兴奋血管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C. 兴奋心脏的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紧张 D. 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 E. 可以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3、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除以下哪项外应该做到的是( B )(《护士条例》) A. 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 B. 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 C.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D.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E. 做好必要的健康指导 4、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最好在( D )小时内进行(《三基》P74) A. 1 B. 2 C. 3 D. 4 E. 5 6、口咽通气管反转法放置时是当口咽通气管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

其反转( E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P5) A. 60° B. 90° C. 120° D. 150° E. 180° 7、气管插管时,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管芯内端短于导管口( B)(《临床护理实践指南》P51) A. 0.5—1cm B. 1—1.5cm C. 1.5—2cm D. 2—2.5cm E. 2.5—3cm 8、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P88) A. 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E. 胸骨中上1/3处 9、下列不可作为心跳骤停的诊断要点的是( C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P88)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Neur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48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中西医各基础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神经病学教学目的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临床问题,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如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CAI课件、图表、模型、标本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各种神经疾病常见的临床问题,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培养神经疾病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要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临床实习应尽量多采用临床病案分析等方法,突出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社会-心理-生物学”医学模式。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病学的特性。 2、了解神经科学的目标、实践和发展。 【教学内容】 1、神经病学的目标 2、神经病学的特性 3、神经病学的实践 4、神经病学的发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

2、熟悉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1、中枢神经 2、脑与脊髓的血管 3、脑神经 4、周围神经 5、肌肉 6、运动系统 7、感觉系统 8、反射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识障碍 第二节认知障碍 第三节头痛 第四节晕厥与痫性发作 第五节眩晕 第六节视觉障碍 第七节听觉障碍 第八节眼球震颤 第十节肌肉萎缩 第十一节躯体感觉障碍 第十二节共济失调 第十三节步态异常 第十四节不自主运动 第十五节尿便障碍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2、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 【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粘膜病及儿童牙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的一门学科。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理解常见病的基本概念。 (3)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口腔内科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一般检查。 (2)能对口腔内科学的常见病做出初步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计划,且能规范操作。(3)能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提出预防保健措施。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2)培养认真、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验两部分,总学时160,其中理论80学时、实践80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定义。 【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的定义、发展的历史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二章口腔检查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并能书写完整的口腔门诊病历。【教学内容】 一、口腔检查前的准备 工作室准备、医师的准备、器械准备 二、口腔检查 一般检查(问诊、视诊、探诊、叩诊、触诊、咬合检查、嗅诊) 特殊检查(牙髓活力检查、局部麻醉检查、诊断性备洞、穿刺检查、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三、病历书写 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口腔检查记录、诊断、治疗计划、知情同意书、治疗过程记录、牙位记录法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并能书写完整的口腔门诊病历【教学时数】

神经病学题库(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内容参考)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脱髓鞘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 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 A.病毒性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 D.血管炎导致缺血 E.遗传易感性 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复发-缓解型 B.继发进展型 C.原发进展型 D.进展复发型 E.良性型 4.女性,24岁,一年前疲劳后视力减退,未经治疗约20余日好转,近1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麻木,2日前向右看时视物双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球后视神经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 D.脑干肿瘤 E.脊髓压迫症 5.一青年,7个月前因轻截瘫诊断急性脊髓炎住院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近20天来感觉四肢发紧、阵发性强直伴剧烈疼痛,用芬必德无好转,入院时查头部MRI及BAEP、SEP和VEP均正常。对确诊多发性硬化最有价值的是: A.脑电图检查 B.CSF-IgG指数增高和寡克隆IgG带(+) C.检查发现有感觉障碍平面 D.Lhermitte征(+) E.脊髓MRI检查 6.男性,40岁,因感冒半月后出现性情改变如欣快、暴躁和猜疑,以及EEG弥漫性慢波,以脑炎诊断住院20天,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准备3日后出院。但患者病情反复,新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更应考虑MS: A.视力减退并排除眼科疾病 B.局灶性癫痫发作 C.查到感觉障碍 D.双侧Babinski征(+) E.头颅MRI检查有信号异常 7.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半月后出现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最不可能的疾病是: A.脱髓鞘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Fisher综合征 D.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口腔、麻醉、检验专业

福建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2015级起) 为进一步适应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病理学系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结合成人教育的学习形式,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本大纲供成人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业余专升本使用,大纲总学时72学时,其中36学时为讲授内容,36学时为自学内容(在章节名称前标注)。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诊断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 病理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学习病理学,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疾病本质,学会观察和认识常见疾病的基本病变,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现象,联系疾病防治问题,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教材选用李玉林主编的《病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选用王恩华主编的《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及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计划学时数:3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基本概 念,掌握变性、坏死及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三、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 (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改变:变性的概念和常见类型: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 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积、病理性钙化 细胞死亡:坏死的概念、病变、类型、结局 (四)细胞凋亡:凋亡的概念及与坏死的区别 (五)细胞老化(自学) 四、重点: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变性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坏死的概念、病变、类型、结局。 五、难点: 凋亡的概念及与坏死的区别 六、思考题: 1、试述坏死的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2、举例说明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3、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化生及其生物学意义。

《牙周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20修订)

附件1 河南大学东京临床学院口腔医学专业 《牙周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牙周病学课程编号03200043 英文Periodont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 课程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学分 总学分 2 实验项目数 项目总数 6 理论学时36 理论学分 1.5 演示性、验证性0 实验学时18 实验学分0.5 综合型、设计性 6 开课学期8 开课单位东京临床学院开课实验室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室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对牙周病学最基本的检查和治疗技术,并且了解牙周手术、牙周洁治等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任务 1.使学生逐步掌握牙周病学专业的基础操作技能; 2.理论联系实践,缩短学生初上临床的不适期; 3.初步接触各种临床操作,并通过模型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操作并逐步掌握。 四、本课程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 类型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备注 0320004301 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综合 3 17 0320004302 口腔卫生指导综合 3 17 0320004303 龈上洁治术综合 3 17 0320004304 龈下洁治术综合 3 17 0320004305 松牙结扎固定综合 3 17 0320004306 牙周手术基本操作综合 3 17

五、教材(实验指导书)选用 教材 (实验指导书)名称主编出版社 出版 时间 教材层次 主讲教材牙周病学孟焕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国家级规划教材参考教材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技能考核。 2.书面报告; 实验一: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 一、目的和要求 1、认识健康和病理状态牙周组织的临床表现。 2、初步掌握牙周病的检查方法和病历书写。 二、教学内容 1、教师讲解和示教牙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同学互相检查。 三、实验器械 1、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和尖探针)及口杯。 2、牙周探针。 3、菌斑显示剂。 4、牙周炎患者X线片(全口牙根尖片、曲面断层片)。 实验二、口腔卫生指导 一、目的和要求 1、认识口腔卫生指导的重要性、必要性。 2、学会并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 3、掌握口腔卫生宣教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讨论和讲解个体口腔卫生指导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练习菌斑控制的方法:刷牙及牙线、牙签的使用。 3、个体口腔卫生指导演示(学生或教师演示)。 三、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和尖探针)及口杯。 2、宣教用牙模型及牙刷。 3、学生练习用牙刷、牙线、牙签。 4、镜子及菌斑显示剂。 5、菌斑记录表。 实验三、龈上洁治术 一、目的和要求: 1、明确认识龈上洁治术在牙周病治疗和在口腔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2、认识并正确选择和使用龈上洁治器械。 3、识别龈上牙石与菌斑。

神经病学简答题名词解释

3.试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类型。 1)成年型Ⅰ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ⅢB中度全身型Ⅳ迟发重症型Ⅴ肌萎缩性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1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有“晨轻暮重”现象,持续活动肌无力加重,短期休息后好转。2.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多以脑N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发音障碍。3.重症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辅助检查:1血,尿,脑脊液检查正常,肌电图检查2重复神经电刺激3 AChR抗体滴度的检测 5胸腺CT MRI有助于诊断试验:1疲劳试验2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鉴别诊断:肉毒杆菌中毒、延髓麻痹、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Lamber-Eaton肌无力综合征 4.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 1)保呼吸道通畅2)抗胆碱酯酶药物,溴斯的明3)肾上腺皮质激素,小剂量开始4)免疫抑制剂5)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5.简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急性亚急性起病 2)病前有感染史 3)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4)末梢感觉障碍伴脑神经受损 5)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6)肌电图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吉兰—巴雷综合症GBS临表:1、感染、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呼吸肌麻痹3、未梢型感觉障碍4、脑神经麻痹5、自主神经症状: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等6、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治疗:1血浆置换 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3皮质类固醇 4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5辅助呼吸 6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 鉴别诊断:脊髓灰质炎、周期性瘫痪、急性脊髓炎 8.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①前者发病较急,后者急骤;②前者安静发病,后者多在活动时发病;③前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无、后者明显;④前者脑膜刺激征阴性,后者常为阳性;⑤脑脊液前者正常,后者压力高,为血性;⑥CT检查前者为脑内低密度区、后者为高密度影。 癫痫药物治疗原则:按发作类型选药;药物剂量从低限开始,无效时再逐渐增加;合并用药时应避免药理作用相同,副作用相似的药物合并应用;定时果查肝肾功能、血象以防药物副作用;规律性取药每日数次服用;用药疗程长,一般控制发作后数年才减药,且逐渐减量,均忌骤停。9.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如何处理?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者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至发作间歇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处理①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从连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④防治脑水肿药物;⑤降温;⑥抽搐停止后,肌注苯巴比妥维持,意识清醒后改口服。药物选择:药物特点能静脉给药,可快速进入脑内阻止癫痫发作,无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在脑内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防止再次发作 1地西泮 2地西泮加苯妥英钠 3苯妥英钠 410%水合氯醛 5副醛三维持治疗临床特点: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重复性 10.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何鉴别? ①肌张力,前者增高,后者降低;②腱反射,前者活跃亢进,后者减弱;③病理反射,前者阳性,后者阴性;④肌萎缩,前者无,后者明显;⑤瘫痪特点,前者以肢体为主,后者以肌群为主。11.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病侧额纹减少,闭眼不拢、眼裂较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鼓腮吹口哨时病受侧是由于神经核或核下性病变。中枢性面瘫:只出现病变对侧下半部后的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是由核上的皮质延脑束或皮质运动区病变。 13.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有①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 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④排除脑膜炎与脑出血。前者开始有发热,脑脊液白细胞高,非血性脑脊液,后者意识严重,发病时即出现偏瘫等脑实质损害表现。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预防复发。治疗:头颅CT并腰穿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保持大便通 畅和情绪稳定、预防再出血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血压,外科手术去病因,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10.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一般治疗 1.颅内高压者脱水降颅压2.高热者降温抗惊厥3.头痛严重者给予镇痛4.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5.加强护理对症治疗:1.抗结核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2.皮质类固醇激素 颅内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结核性)的鉴别? 15.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脑梗死脑出血 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多为60岁以下 起病状态安静或睡眠中活动中或情绪激动 起病速度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十分钟或数小时达到高峰 全脑症状轻或无头痛、呕吐、嗜睡等高血压症状 意识障碍轻或无多见且较重 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多为均等性偏瘫(基底节区) CT检查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脑实质内高密度 脑脊液无色透明可有血性 脑梗死治疗原则:1超早期治疗: 2个体化治疗: 3整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 1血压:缺血性卒中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特殊处理,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平均动脉压>130,慎重降压 2吸氧和通气支持3降低颅内压, 4感染:呼吸支持和和抗生素 5上消化道出血:常规静脉抗溃疡药物,6发热:物理降温,人工亚冬眠 7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药物肝素 8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9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0心脏损伤:减轻心脏负荷11癫痫:一般不预防,相应处理特殊治疗:1静脉溶栓 2动脉溶栓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4抗凝治疗 5脑保护治疗 6血管内治疗7外科治疗 8康复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