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PS动态测量

GPS动态测量

GPS动态测量
GPS动态测量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

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

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

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1 总则

1.1 为了GPS RTK技术在治黄测绘及其它相关领域内推广应用,统一RTK作业方法、仪器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2本标准参照与引用的标准

1.2.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2.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1.2.3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1.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

1.3 本规程适用于四等平面以下、等外水准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地形测量(包括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以及当采用RTK技术辅助水文测验、河道冲淤监测时亦可参照本规程。

2 术语

2.1全球定位系统(GPS ) 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是由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它由空中卫星、地面跟踪监控站、和用户站三部分组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系统的特点是高精度、全天候、

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2.2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

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

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

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2.3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

2.4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两站或两站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

2.5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2.6 参考站 Reference Station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

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参考站。

2.7 流动站 Roving Station

在参考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并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接收机称为流动接收机。

2.8 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19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关的精密星历NSWC –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

BIH1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2.9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ference 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IERS YY天文常数为

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系。

2.10 永久性跟踪站 Permanent Tracking Station

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2.11 广域增强差分系统(WAAS) Wide Area Augmentation Differential GPS System

WAAS系统是将主控站所算得的广域差分信号改正信息,经过地面站传输至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以GPS的L1频率为载波,将上述差分改正信息当作GPS导航电文转发给用户站,从而形成广域GPS增强系统。美国已计划将WAAS发展成国际标准,是美国GPS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

2.12 局域增强差分系统(LAAS) Local Area Augmentation Differential GPS System

将基准站所算得的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值、C/A码测距信号,一起由地基播发站调制在L1频道上传输给用户站。

2.13 在航初始化(OTF) On The Flying

是整周模糊度的在航解算方法。

2.14 截止高度角 Elevation Mask Angle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角度阀值,低于此角度视野域内的卫星不予跟踪。

3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3.1 坐标系统

3.1.1 RTK测量采用WGS84系统,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北京坐标或1980西安坐标系等)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表3.1.1

项目地球椭球参考椭球

坐标系名

参数名称 WGS-84 1980西安坐标系 1954北京坐标系

长半轴a (m) 6378137 6378140 6378245

短半轴b(m) 6356752.3142 6356755.2882 6356863.0188

扁率α 1/298.257223563 1/298.257 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0669437999013 0.00669438499959 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 0.006739496742227 0.00673950181947 0.006738525414683

3.1.2 坐标转换求转换参数时应采用3点以上的两套坐标系成果,采用Bursa-Wolf、Molodenky等经典、成熟的模型,使用PowerADJ3.0、SKIpro2.3、TGO1.5以上版本的通用GPS软件进行求解,也可自行编制求参数软件,经测试与鉴定后使用。转换参数时应采用三参、四参、五参、七参不同模型形式,视具体工作情况而定,但每次必须使用一组的全套参数进行转换。坐标转换参数不准确可影响到2~3cm左右RTK测量误差。

3.1.3 当要求提供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其它高程系高程时,转换参数必须考虑高程要素。如果转换参数无法满足高程精度要求,可对RTK数据进行后处理,按高程拟合、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方法求得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3.2 时间系统

3.2.1 RTK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时,应考虑时区差加以换算。这在RTK用作定时器时尤为重要。

4 RTK测量技术设计

4.1 RTK技术当前的测量精度(RMS)

平面 10mm+2ppm;

高程 20mm+2ppm。

4.2 RTK测量可用于的测量工作

4.2.1控制测量:RTK技术可用于四等以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的工作。

4.2.2 地形测量:采用RTK,并配合一定的测图软件,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普通测图;线路带状地形图的测设;配合测深仪可以用于水下地形图;航海海洋测图等。RTK外业可进行属性编码。

4.2.3 放样测量:将设计方案放样到实地。在外业可直接设计线路,增强了设计的应用范围。由

于RTK在行进中不断计算测站位置、偏移量及填/挖方量,此时放样可以与设计很好的结合起来。

从RTK硬件设备特性和观测精度、可靠性及可利用性综合考虑,现阶段RTK的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RTK测量技术设计要求表4.2

等级精度要求距离(km) 测回数

四等以下平面控制最弱点位误差≤5c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万≤8 ≥3

等外水准 30

≤8 ≥3

图根控制(测图控制、像控测量、放样、中桩测量等)最弱点位误差≤5c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000 ≤10 ≥2

地形测量平面: 图上0.5mm

高程:1/3等高距≤10 ≥1

4.3 RTK的测量距离

4.3.1 由于RTK数据链的传播限制和定位精度要求,RTK测量一般不超过10km。各等级测量要求可

按4.1的测量计算某个测区的最长流动站距离。但在中小比例尺测图时,在等高距大于2米时,可

将测距放宽至不大于15km。当等高距小于2米时,应不大于10公里。但要注意下列要求:

(1)GPS接收机的性能要高,且机内有先进的数学模型,能确保长基线进行正确整周未知数的求解。

(2)数据链的性能要好,传送距离要远,能正确无误的将参考站的数据发送到流动站。

(3)根据无线电传播的规律,参考站和流动站离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差。

(4)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必须没有山体、楼群之类的遮挡,另外作业区域内还不能存在强烈的电

磁波等干扰。

4.3.2 发射距离与电台天线的高度也有关系。由于参考站电台天线发射UHF波段差分信号电波,天

线的高度对RTK测量距离影响很大,天线高与作用距离服从于下列公式:

D=4.24×( + )(4.3.2)

式中I1和 I2 分别是基准站和流动站电台的天线高,单位为米;D为数据链的覆盖范围的半径,单位为公里。上式是在无障碍物遮挡和无电波干扰的理想条件下的覆盖范围,实际应用中将会

有所出入。

根据测区大小,可设置不同的发射天线高度。

4.4 RTK测量准备

4.4.1 测区内欲用作参考站的控制点应首先进行图上设计,分析RTK链的覆盖范围。如果某处距控

制点过远,应加测高等级控制点,再进行RTK测量。

4.4.2 RTK测量时应视测量目的、要求精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测区已有控制点情况及作

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作业。

4.4.3 当测区内有GPS永久性跟踪站、国家A或B级网点、GPS地壳形变监测点时,应首先选用作

参考站点。

4.4.4 为了检验当前站RTK作业的正确性,必须检查一点以上的已知控制点,或已知任意地物点、

地形点,当检核在设计限差要求范围内时,方可开始RTK测量。

5 参考站的设置要求

5.1 点位要求

5.1.1 参考站的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

正常工作。

5.1.2 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o;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5.1.3 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5.1.4 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5.2 参考站设置

5.2.1 参考站上仪器架设要严格对中、整平。

5.2.2 GPS天线、信号发射天线、主机、电源等应连结正确无误。

5.2.3 严格量取参考站接收机天线高,量取二次以上,符合限差要求后,记录均值。

5.2.4 参考站的定向指北线应指向正北,偏离不得超过左右10度。对无标志线的天线,可预先设置标志位置,在同一测区内作业期间,应每次标志指向做到基本一致。

5.3参考站运行期间作业要求

5.3.1 当为了节省控制器电量或用于流动站时,参考站在工作期间可关闭手持控制器后去掉。5.3.2 尽管各RTK设备在设计时考虑到防水、防晒等因素,但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烈日暴晒或雨水淋湿。

5.3.3 参考站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不能远离,要间隔一定时间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对不正常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5.3.4由于参考站除了GPS设备耗电外,还要为RTK电台供电,可采用双电源电池供电,或采用汽车电瓶供电。条件许可时,可采用12V直流调变压器直接同市电网路连接供电。

6 流动站的设置要求

6.1 流动站作业准备

6.1.1 在RTK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或PC卡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6.1.2 由于RTK作业耗电量大,工作前,应备足电源。

6.2 流动站作业要求

6.2.1 由于流动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此值。

6.2.2 在信号受影响的点位,为提高效率,可将仪器移到开阔处或升高天线,待数据链锁定后,再小心无倾斜地移回待定点或放低天线,一般可以初始化成功。

6.2.3 在穿越树林、灌木林时,应注意天线和电缆勿挂破、拉断,保证仪器安全。

6.3 流动站内置软件的一般功能要求

6.3.1 三差模型求定近似坐标。

6.3.2 双频动态解求整周模糊度。

6.3.3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解算WGS-84坐标。

6.3.4根据给定的坐标转换参数,给出任务(项目)要求的坐标系内坐标。

6.3.5坐标精度的评定。

6.3.6 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和绘图(示意)。

6.3.7 失锁后的重新初始化。

6.3.8 数据I/O端口。

6.4 流动站用作GIS采集器时的技术要求

6.4.1 当RTK将功能扩展向GIS采集器时,要实时输入点位属性、文件和定位有关信息,并且实时存储时间有关信息。不同的RTK类型对属性输入要求不同,要根据不同的GIS、CAD软件要求设置不同的数据格式。

6.4.2当RTK用于GIS采集器时(主要是GIS空间和属性数据),应有下列主要特征:

(1) 轻巧便携,尽量减少劳动强度;

(2) 精度适中,根据不同的测量地形图要求选用不同的RTK设备;

(3) 操作简便,简约式操作,效率要高;

(4) 属性功能:采集点的类别、种类、高度、坡度、植被覆盖情况、设施使用情况、归属等文字或数字信息;

(5) 处理简单,与GIS数据库接口良好,支持国际、国内通用GIS软件格式。

(6) 数据字典,内容丰富,分类详细。

7 RTK作业

7.1 RTK作业基本条件要求

7.1.1 RTK作业的基本条件要求见表7.1。

RTK观测的基本条件要求表7.1

观测窗口状态卫星数卫星高度角 PDOP值

良好窗口≥5 20o以上≤5

勉强可用的窗口 4 15o以上≤8

避免观测的窗口 4 15o以上≥8

不能观测的窗口≤3

7.1.2 RTK作业应尽量在天气良好的状况下作业,要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夜间作业精度一般优于

白天。

7.2 卫星预报

7.2.1 RTK作业前要进行严格的卫星预报,选取PDOP<6,卫星数>6的时间窗口。编制预报表时应

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

因子等内容。

7.2.2 卫星预报表的有效期以20天为宜,当超过20天时,应重新采集一组新的概略星历进行预报。

7.2.3 卫星预报时应采用测区中心的经纬度。当测区较大时,应分区进行卫星预报。

7. 3 RTK测量初始化

7.3.1 RTK测量必须在完成初始化后才能进行。初始化可以采用静态、OTF两种。初始化时间长短

与距参考站的距离有关,两者距离越近,初始化越快。

7.3.2 推荐静态初化化,只有在运动状态下才进行OTF初始化。OTF方式一般在测量船、汽车等运

动载体上使用。

7.4 RTK作业时设备启动状况基本要求

7.4.1 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号(测点号)、仪

器高等信息。

7.4.2 接收机启动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盘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卫星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收敛值、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7.5 RTK观测期间的作业要求

7.5.1 不得在天线附近50米内使用电台,10米内使用对讲机。

7.5.2 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天气太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

正常工作。

7.5.3 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下列操作:

(1) 关机又重新启动。

(2) 进行自测试。

(3) 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或仪器高度值、测站名等。

(4) 改变天线位置。

(5) 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

7.5.4 RTK工作时,参考站可记录静态观测数据,当RTK无法作业时,流动站转化快速静态或后

处理动态作业模式观测,以利后处理。

7.5.5 在流动站作业时,接收机天线姿态要尽量保持垂直(流动杆放稳、放直)。一定的斜倾度,

将会产生很大的点位偏移误差。如当天线高2m,倾斜10°时,定位精度可影响3.47cm。

⊿S=20*sin10=3.47cm (7.10)

7.5.6 RTK观测时要保持坐标收敛值小于5cm。

7.6 RTK测量放样

7.6.1 放样主要进行下列RTK工作:

(1) 测线设计(既可在计算机上设计,也可在手簿上设计);

(2) 基准站设置和参数输入;

(3) 流动站设置和参数输入;

(4) 按设计测量和采点(线路放样时测线上按线路测量和采点);

(5) 查看卫星可见状况显示,自动接受或用户自定义容差,均方根误差(RMS)显示;

(6) 图解式放样,通过前后、左右偏距控制,能快速完成放样工作。

(7) 存储点名、点属性与坐标。

7.7 RTK断面测量

7.7.1 RTK断面测量的工作流程如下:

(1)建立工作项目。

(2)进行RTK测量,记录点名、点位属性信息及三维坐标信息。

(3)将接收机控制器中的数据传输到微机中。

(4)进行观测点的筛选,删除不必要的观测点。

(5)形成纵断面和横断面数据文件,根据设计需要,可进一步建立断面测量资料数据库、DEM

模型、制作DLG图。

7.8 RTK水下地形测量

7.8.1 RTK配合数字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应保证RTK与测深仪采集信息同步。根据不同

要求进行验潮或非验潮模式下的水深测量。

7.8.2 RTK+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基台分系统:基准控制中心(一般设置于岸上)负责计算差分改正数,记录载波相位等数据,

传送基准台定位数据及改正数信息。

(2) 流动台分系统:流动台负责位置、航向测量,接收GPS定位信号、GPS差分改正数,记录

定位数据、载波相位数据等,利用航向及距离数据推算目标上其它作业点的准确地理位置。

(3) 事后处理分系统:负责实时记录GPS接收机的定位数据,并事后对记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

精度位置。

7.8.3 由RTK与数字测深仪组成的自动控制水下测量系统的一般功能:

(1) 驱使系统同步采集各观测数据;

(2) 导航图形和采集数据实时显示;

(3) 差分数据处理和坐标系转换;

(4) 数据编辑;

(5) 图形文件的生成和输出;

(6) 能够校核RTK与测深仪之间的数据延迟;

(7) 能够进行接口参数设置:接口号、传输率、数据位、记录速率及文件格式的选择。

7.8.4 水下地形测量的标准配置是:GPS接收机2套(最好基准站、移动站可互换)、电台2套、

水上测量/导航软件1套、测量控制手簿2套、后处理软件一套(动、静态解算和平差、坐标转换)、笔记本电脑一部。

7.8.5 在水下地形测量时,如需进行验潮位测量,可首先用RTK设置于验潮船上,实时测量水位后

将改正值输入系统软件后,再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7.8.6 在RTK测量水下地形时,为了保持数据链的连续,应尽量保持测量船匀速,不出现显著的加

速度。

7.9 RTK测量误差源

7.9.1 RTK测量主要有仪器误差、软件解算误差、对中(对点)误差、基站坐标传算误差、不同时

刻卫星状态和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等。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克服上述误差。

7.10 RTK测量过程中注意事项

7.10.1 参考站和流动站的项目(任务)设置参数应准确无误。根据不同仪器类型而设置不同,作

业时要严格按各仪器配套操作手册要求进行参数设置。

7.10.2 流动站接收机只有经过初始化完成后才能进行RTK测量,初始化分静态初始化或OTF两种。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宜采用静态初始化(快速静态或在已知点上),地形点测量可采用OTF初始化。7.10.3 由于RTK测量有时会出现点位坐标漂移误差,当按设计要求进行RTK作业时,在距离和测

回数都按设计掌握时,仍有部分测点超限时,只有通过减小测距和增加测回数加以解决。

8 RTK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

8.1 RTK基本配置要求

8.1.1 参考站的基本配置要求

双频RTK GPS接收机,双频天线和天线电缆,基准站数据链电台套件,基准站控制件(计算机控制、显示和参数设置等),脚架、基座和连接器,仪器运输箱等。

8.1.2 流动站的基本配置要求:

RTK GPS接收机,双频GPS天线和天线电缆,流动站数据链电台套件,手持计算机控制或数据采

集器(含各种实用软件),手簿托架, 2米流动杆,流动站背包,仪器运输箱等。

8.1.3 数据链的基本配置:由调制解调器和电台组成。数据链频率可调,发射天线通常应分为鞭状

天线与1/2波长天线两种。

8.2 RTK接收机的一般标称精度要求

8.2.1 RTK的定位精度一般为平面10mm+2ppm,高程20mm+2ppm;

8.2.2 RTK作用距离:标称:15Km;一般应为:6-10Km (与当地环境有关) 。

8.2.3 在中国沿海有信标地区,实时DGPS定位精度1m,DGPS作业距离50km。

8.3 RTK主要物理性能要求

8.3.1 标准12V电源(推荐),功耗低。

8.3.2 体积小,重量轻。

8.3.3 工作温度范围大,并防水、防尘、防晒、防震。

8.3.4 有功能强劲的处理软件。

8.3.5 冷启动:60秒,热启动:10秒,再捕获:1秒。

8.3.6 存储器容量大(最好是内存与PC卡都有)。

8.3.7 定位数据更新速率:10次/秒。

8.3.8 数据输出有 RTCM-SC104 、NMEA 0183两种格式。

8.3.9 参考站或流动站可以互换(建议)。

8.3.10 24通道C/A码、P码及L1/L2载波相位接收机。

8.4 建议的扩展功能和特点

8.4.1 具备L2 上C/A码、第三个民用GPS频道L5、WAAS、INMARSAT等功能,并内置WAAS和EGNOS。

8.4.2 双频系统(GPS+GLONASS)。

8.4.3 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可靠性高(优于 99.99%)。

8.4.4 数据链能同时支持多种数据通信手段接收来自参考站的信息。如UHF、GSM信号方式或者任

意通信方式的组合来建立数据链的系统。

8.4.5 RTK测量在30km范围内精度可达到2cm以下。

8.4.6 可连接其他外部测量设备,形成超站仪。

8.5 RTK随机后处理软件性能要求

8.5.1 应有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配置设置、作业计划、项目管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椭球

设置、地图投影、地球模型、处理报告、网的设计与最小二乘平差、代码和属性清单、调阅与编辑、坐标转换、GIS、CAD输出。

8.5.2 从软件工程设计角度要求

(1) 软件应为多用户、多界面的操作系统。

(2) 输出数据格式可以用户定义,可兼容其它品牌GPS的数据,可直接输出其它应用软件的数据

格式,不需编制格式转换软件。

(3) 数据处理能以自动和人工两种方式进行。

(4) 能够对数据成果进行科学的整体评价。

8.5.3 有关操作手册、说明书齐全。

8.6 RTK设备的检验与维护

8.6.1 可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有关规定执行。

9 数据后处理

9.1 数据下载

RTK数据下载一般采用随机接收机配备的商用砑 O略匦畔⒂Π ǖ忝 ⑷ 辍⒌闶粜浴

⒆ 瓴胁畹刃畔ⅰ?br />9.2 数据检查、分析

根据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分析下载的数据,查看是否各测回值满足要求,收

敛误差满足要求等,点属性是否齐全。

9.3 重测与补测

当一个点或一组点成果经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进行重测或补测。重、补测应按原设计

方法、精度要求进行。

9.4 编辑与输出

对多测回数据求平均值后,编辑成一定格式,或制作表格直接输出,或制成GIS数据源产品,提供GIS数据库使用。

10 RTK技术推广应用的一般原则

10.1 RTK技术推广应用的基本思想

10.1.1 RTK技术的推广应用应遵循RTK的工作原理、基本性能、精度指标

而定,当作为完整的系统化解决方案(Total Systematic Solution)的定时器、定位器OLE附件时,要考虑与其基本功能特点相适应。

10.1.2 GPS差分定位技术可分为单基准站差分(微型网)、多基准站的局域差分(局域网LADGPS)和广域差分(广域网WAAS)。广域、局域、微型GPS差分网络是至关重要的GPS整体解决方案。

而RTK技术是基于微型网技术,它只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使用。

10.1.3 目前,一些新的RTK设备已经具有USB传输功能、红外数据传输功能和蓝牙(BlueTooth)功能等一些新的功能特点,RTK操作应向个性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10.2 RTK技术的推广应用的主要方向

10.2.1双星系统(GPS+GLONASS双系统导航定位)是GPS RTK发展的热点,它可接收14-20颗卫星

左右,是常规RTK所无法比拟的,该技术使GPS设备具备最短时间达到厘米级精度的能力与最强的

抗干扰遮挡能力。

10.2.2 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虚拟参考站)正在改善着RTK定位的质量和距离,增

强RTK的可靠性,并减少OTF初始化的时间。VRS技术,可以在50Km左右时使RTK定位平面位置

精度为1—2cm,并无需设立自己的基准站。其应用领域将逐渐涵盖陆地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

影测量、GIS、设备控制、电子和煤气管道、变形监测、精准农业、水上测量、环境应用等诸多领域。

10.2.3 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也是全球发展

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蜂窝网Mobile cellular/PCS、因特网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和全

球定位系统GPS)之一。GPS与计算机、通信、GIS、RS等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必将使GPS技术的应

用领域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广。我们必须立足于“三条黄河”建设,充分利用GPS技术,发挥高新技

术RTK的独特优势,为治黄服务。

11 成果检验

11.1 由于RTK技术目前正处于推广应用阶段,外业工作应加强对RTK成果的检验。对RTK成果的

外业检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与已知点成果的比对检验;

(2)重测同一点的检验;

(3)已知基线长度测量检验;

(4)不同参考站对同一测点的检验。

11.2 在进行RTK作业时,应认真总结作业方法,统计测量精度,做好测量报告的编写工作,以便完善RTK操作规程。

11.3 RTK成果的最终检查验收可按有关具体的规范标准与特定设计书要求进行。

11.3.1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11.3.2 《测量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11.3.3 各测区技术设计书。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doc

二、施工测量的工作划分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 (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巡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b、坐标、高程平差计算书,及计算结果 (5)监理组审核了复测报告之后,认为测量无误,桩位准确,即可批准按原设计提供的导线桩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进行测量控制;若有错误,则请设计单位复测并对有错误的桩位坐标进行更正。 2、控制测量的监理程序 (1)导线点加密的监理程序 a、由施工单位负责埋桩和测量,并计算桩位坐标。 b、施工单位将测量的全部记录和计算书上报驻地办。

动态压力测量方法

动态压力风洞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风洞数据采集系统特点 (1) 1.2风洞数据采集系统现状与发展 (2) 1.3本软件主要功能特点 (3) 第二章动态压力测量方法 (5) 2.1 测压导管的传递函数 (5) 2.2 两通道的传递函数 (6) 2.3 不同外径导管传递函数的模值比和相位差 (7) 2.4 动态数据处理技术 (11) 2.5 结论 (12) 第三章动态压力风洞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13) 3.1 软件需求分析 (13) 3.2 软件功能设计 (14) 3.3软件流程设计 (15) 3.4 软件界面设计 (17) 第四章动态压力数据处理系统调试 (24) 4.1 动态线性度检定 (24) 4.2 动态误差限检定 (24)

第一章绪论 1.1风洞数据采集系统特点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试验装置。风洞试验装置包括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模型姿态及控制系统、风速控制系统等。风洞试验中要采集大量的数据,主要有试验模型的升力、阻力、力矩、模型表面压、温度、洞体压力、模型角度等,这些数据依靠热线风速仪、压力扫描阀、应变天平、激光位移计、加速度传感器等进行量测。早期,风洞试验为人工读数和手动方式,试验周期长,数据量大,试验精度低,处理周期长。为了提高风洞试验效率、试验精度及试验水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风洞逐步引入了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负责将来自天平或压力传感器等测量系统的电信号转化成数据,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板,把传感器送出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送计算机存储。 风洞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高速、高精度、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 风洞试验数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试验对象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正确性。风洞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高速、高精度、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气动力系数中模型的阻尼系数△CX的试验精度要达到0.0001,风洞各参数测量精度要求为总压精度0.07%,静压精度0.07%,总温精度1%,法向力精度0.08%,轴向力精度0.08%,迎角精度0.01%。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速度和内存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为高速、高精度、多路并行采集以及实时数据传输等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单路A/D数据采集系统来分时采集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在风洞试验中己成为基本配置,但其不能满足真正的实时、同步采集的要求。并行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它将多路A/D采集电路并行处置,用同一个触发信号同时启动各路A/D进行编码,保证了各路信号采集的严格同步性,对某瞬态时刻各路信号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不再使用模拟开关,使各路信号间的串模干扰减到了最小,系统精度可获得进一步提高。 (2)采集参数多,点数多

测量工作程序

测量工作程序 1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1业主交接桩点后,项目上测量人员需对桩点保护,并保存好桩点资料及交接单。需进行加密控制的应仔细勘察地形选点,选用视野良好地方牢固,施工中不易被破坏地点为加密点。 2 控制点复核 首前项目上测量人员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然后由分公司组织对控制点进行二次复核。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项目部编辑复核成果报送监理单位。经监理签字方可使用。 3 施工前,应制定控制点复测周期。施工期间控制点如遇到较大的荷载或周围大量积水浸泡后。应立即进行控制网复测。根据,日期、方法、观测路线三个规定。 4测设复核标准和精度误差要求要统一。 5复测控制点时,应切入相邻标段控制点进行联测。 ▲!2图纸审核 1项目部接到图纸后,应立即会同分公司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核。审核后,双方签字确认。项目部将问题报送设计单位。 2对桥梁中心线定位及线形相关曲线要素审核。 3对分跨中心线里程的审核。 4对桥梁中心线与分跨中心线交点坐标及方位角的审核。 5对桥梁设计中线与桥梁结构中线偏位参数的审核。 6对桥梁中心线设计高程及两侧坡度、超高的审核。 7对自桥面以下--桥面铺装层、梁顶、梁底、垫石顶、墩柱顶、墩柱底、承台顶、承台底、垫层顶、灌注桩顶、灌注桩底、桥台处各部位设计高程的审核。 8 对桥梁各细部构造尺寸及预埋位置的审核。 9对桥梁外加工预制构件图纸尺寸的审核。 10对相关道路图纸的审核 3编写测量方案 3.1工程概况 3.2编制依据 3.3测量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3.4测量复核程序 3.6测量人员组成结构 3.7测量仪器设备名称及效验日期 3.8施工中各部位测量控制 3.9测量人员安全措施 ▲!4图纸测量放样数据计算与复核 4.1图纸审核后,分公司和项目部测量人员分别对图纸重要部位 样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后,共同复核。无误双方签字 项目部将结果报送监理,经签字方可用于施工放样。 4.2 计算数据应采用计算机程序与手工验算相结合。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

二、施工测量的工作划分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 <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

理工程师应巡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b5E2RGbCAP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p1EanqFDPw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DXDiTa9E3d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RTCrpUDGiT <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固体表面动态接触角的测定

固体表面动态接触角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固体表面接触角的测量及表面能的计算原理。 2.掌握润湿周长、接触角、表面能的实验测试方法及实验操作。 二.仪器与药品 DCA-150界面分析仪 正己烷(A.R.);无水乙醇(A.R.);二次蒸馏水;聚苯乙烯(Pst)样品 三.基本原理 接触角是表征固体物质润湿性最基本的参数之一,据测量的原理的不同,接触角又可分成平衡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dynamic contact angle),动态接触角(包括前进接触角(advancing contact angle)和后退接触角(receding contact angle)两种。 早在20世纪初期,Wilhelmy测试液体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方法:将一定的待测液体装在特定容器中,尽可能垂直固定悬挂的铂金板,升起液面至刚好与铂金板的下边缘相接触,此时铂金板受到液面向下的拉力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r r = F w / (L·cosθ) (1) r-液体表面张力(Dyn /cm);F w —吊片所受的力(Dyn);L—润湿周长(cm);θ—接触角(°); 由于绝大多数的液体对于°铂金是完全润湿的,即接触角θ为0°,所以只要知道润湿周长,就可从(1)式很方便计算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 1.平衡接触角 又叫静态接触角,根据Wilhelmy理论,只要将待测固体加工成规定尺寸的片状样品,然后垂直悬挂与已知表面张力的液面接触,同样可以依据(1)计算得到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平衡接触角。 2.动态接触角 Wilhelmy法:如图2依据Wilhelmy理论,把样品板插入到液体中然后抽出来,通过测量样品板受力变化计算得到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动态接触角的大小。

测量工作流程

测量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图纸审核领取图之后三日之内完成以下内容: (1)复印图纸,熟悉平面位置,查看、验算控制点坐标是否齐全,复核纵断面、坡度、高程、横坡、变坡点及结构层厚度并复核图纸之间是否有冲突。 (2)根据图纸确定所需测量工具,仪器的种类,数量,仪器自检。 (3)根据图纸选定应使用的图集并复印图集,确定检查井、管道、基础的类型,确定规范偏差,做好图纸会审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图纸是否存在问题。 (4)问题汇总,项目部总工参加图纸会审。 2、交桩:记录交桩时间、地点、接桩人(导线点至少3个点、水准点至少2个点) 并填写复印交桩记录供自己使用,原件当日交资料员保存。 3、导线点及水准点闭合,复核后发现导线点有误报项目经理,联系甲方解决,联 系建设单位、交桩人重新确定。如有两个以上标段同时交桩,复核完后及时沟通,两标段在交叉处相互复核水准点,导线点。 施工所需完成工作: (1)定中线控制桩 (2)中心桩保护 (3)确定拴桩方式,对中线控制桩进行拴桩 (4)保护拴桩点 (5)做中心桩、拴桩点标记,其保护措施可以采用砖砌、混凝土砌筑等方法。 (6)水准点闭合,导线点闭合,填写复核记录。

(7)选择合适的位置加密闭合水准点、导线点(满足通视条件),做好水准点、导线点标记并保护。 (8)根据控制桩放道路中心线、边线、红线。 (9)测量仪器及控制点每周至少复核一次并记录备查。 4、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统计现场障碍物等情况,布设里程桩。 5、复测现状高程,一般10-20米横断面复测一组数据,若现状情况较复杂,则适 当加密测量断面与复测点,保留原始记录,整理数据,绘制断面图,计算填挖方,做出结果并与施工图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上报项目经理。 6、挖探沟,标识障碍物(种类、规格、深度,位置,所属单位,联系电话)制成 表格,绘制平面图,分发资料(项目经理、施工处长、总工、测量人员、资料员)。 二、排水施工测量 1、复核水准点、导线点。准备所用图纸、图集。根据每段沟槽底槽宽、挖深、放 坡计算上口线宽度,按以上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放线。 2、开槽时控制中线、槽底宽、高程。中线随开槽进度钉桩放线,下口宽用尺做 栉子控制,遇井位时定出井位,配合施工处长指挥机械按检查井尺寸挖出井位。 3、管道安装前测定管道基础高程,整平、夯实后复测,将复测结果上报施工处 长。 4、定井位桩并在桩上标明井位。 5、管道安装:管道中心线放线,控制管顶高程(需计算顶面高程),根据检查井 尺寸预留管口净距。

GPS动态测量方法

一、 RTK的作业过程 1.启动基准站 将基准站架设在空旷的控制点上,正确连接各仪器电缆,打开仪器,把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 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 新建一个文件夹,设置好测量参数,如椭球参数、投影参数等。这个文件夹中包括许多小文件,它们分别就是测量的成果文件与各种参数设置文件,如*、dat、*、cot、*、rtk、*、ini 等 打开手簿到主页面,点击设置—单位设置 第一项,设置坐标显示格式设置,即中央经线设置 1)在“中央经线”项里输入您当地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在“尺度比 (Scale)”里输入1、0000000 2)在“横坐标平移量(False Easting)”里输入+500000,在“纵坐标平 移量(False Northing)”输入0、0。 这几个参数输入后把光标移到下面的Save(保存),这时,位置显示格式设置好了,即以投影坐标形式显示,单位就是“米”,选这种格式显示的好处就就是:显示的结果与地形图上的坐标一致,在实际工作中便于定位。 第二项,“坐标系统(Map Datum)”, 点击它,在出现的列表项里选择“用户(User)”,点击后出现“用户参数(User Datum)” 参数项包括:DX,DY,DZ,DA,DF,这组参数各地的值都不一样, 要到当地测绘部门获取,设置好参数后,同样点击“保存”。 第三项,“距离与速度”单位,我们选择“米制(Metric)

第四项,高度单位选择“米(Meters)”; 第五项,“压力单位”,选择“毫巴(Millibars)”,至此,您的手持GPS 机已经根据您的需要设置好了,点击页面切换键返回到主菜单3、坐标转换即点校正 GPS测量的为WGS-84系坐标,而我们通常需要的就是在流动站上实时显示国家坐标系或当地独立坐标系下的坐标,因此要进行转换。点校正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1)在已知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有当地坐标系统与W CS84坐标系统的转换七参数,则可以在测量控制器中直接输入,建立坐标转换关系。如果上作就是在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下进行,而且知道椭球参数与投影方式以及基准点坐标,则可以直接定义坐标系统,建议在RTK测量中最好加入1-2个点校正,避免投影变形过大,提高数据可靠性。 (2)在不知道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在局域坐标系统中工作或任何坐标系统进行测量与放样工作,可以直接采用点校正方式建立坐标转换方式,平面至少3个点,如果进行高程拟合则至少要有4个水准点参与点校正。 4、流动站开始测量 (1)单点测量: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再选择“测量点”选项,即可进行单点测量。注意要在“固定解”状态下,才开始测量。 (2)放样测量:在进行放样之前,根据需要“键入”放样的点。当初始化完成后,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再选择“放样”选项,即可进行放样测量作业。在作业时,在手薄控制器上显示箭头及目前位置到放样点的方位与水平距离,观测值只需根据箭头的指示放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基建文件可按下列流程形成: 建设单位采购物资的质量证明 文件及报验文件

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

合同文件。 开工文件包括: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其她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 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与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一)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二)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三)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四)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合同文件。 (五)开工文件包括: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六)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七)其她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与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巡

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 (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b、坐标、高程平差计算书,及计算结果 (5)监理组审核了复测报告之后,认为测量无误,桩位准确,即可批

透析动态几何问题思考角度与分析方法

透析动态几何问题思考角度与分析方法 【摘要】以运动的观点来探索几何图形部分规律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动点问题和动线问题来分析解决动态几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几何问题;几何图形;动态几何;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图问题 以运动的观点来探索几何图形部分规律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 问题,其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元素(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互相依存、和谐统一,体现了数学中的“变”与“不变”及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它集代数与几何、概率统计等众多知识于一体,渗透了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问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近几年来,从中考考题上看,以动点问题、平面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剪拼问题等为代表的动态几何题频频出现在填空、选择、解答等各种题型中,考查同学们对图形的直觉能力以及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实质的数学洞察力,更重要的是考查探索创新能力。 解决动态几何题的策略是:把握运动规律,寻求运动中的特殊位置;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探索、归纳、猜想,获得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保留或具有某种性质。

有关动态问题主要要有三类: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图问题。题型一:点动型 点动型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 解决此类动点几何问题常常用的是“类比发现法”,也就是通过对两个或几个相类似的数学研究对象的异同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一个容易探索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入手,去猜想另一个或几个类似图形所具有的类似性质,从而获得相关结论。类比发现法大致可遵循如下步骤:①根据已知条件,先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观察可能出现的情况。②结合某一相应图形,以静制动,运用所学知识(常见的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得出相关结论。③类比猜想出其他情况中的图形所具有的性质。 例1:(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基建文件可按下列流程形成:

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合同文件。 开工文件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其他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和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一)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二)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测量工作,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测量方面的问题,配合并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为了明确各方职责,保证测量工作满足施工要求,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确保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及动车组对线路高稳定性和高平顺性的要求,贯彻”三网合一”的理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程测量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的标准、规范以及有关设计方案。 二、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组织机构 工区按照两级对工程测量进行管理,在工区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工程部负责本标段工程测量管理工作。 工区成立测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负责本标段工程测量管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工程部、安质部等部门成员及各架子队长 工程部为归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工区工程部主要职责: 1、负责对施工范围内各架子队测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2、负责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持证上岗; 3、参加工区组织的各自管段测量设计交底,复核设计测量方案,点收设计移交的精密控制点,签署交接桩纪要; 4、负责在设计精密控制网基础上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施工控制点。 (1)加密点的选点要求 加密点应选埋在便于施工放样和保存的地方,应在设计单位的CPI或者CPII控制点间进行加密,两加密点的距离应不短于300米;相邻点之间要求通视,应用GPS测量时,加密点应埋设在开阔地带,并远离高压线、发射塔架以及树木等遮盖物。 (2)加密点的埋设要求 加密点的埋设应参照铁四院《际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成果表》中的埋设深度进行埋设。际铁路施工工期较长,为保证控制点长期保存,避免锈蚀,加密点标心应采用不锈钢桩头,十字丝刻划,标石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标石面规格为40cm×40cm。埋石应低于地面,四周采用方砖砌保护墙进行围护,建议顶面加盖水泥板进行防护。 (3)加密点命名原则 为防止加密点点名命名重复,在使用时造成混淆,以距离设计单位CPI、CPII点最近的地点名为基础,点名加后缀,如在某个设计控制点附近加密两个点,第一个点名后缀为“-1”,第二个点名后缀为“-2”,依次类推,点名应标识清楚,便于识别和保存。 (4)加密点控制点的施测 加密点应采用导线测量或GPS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采用导线法进行加密测量时,应参照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采用附合导线或者导线网的形式布网;采用GPS测量进行加密时,应参照C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图

测量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一、在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配合道路监理工程师和结构监理工程师,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精度监督承包人放线、放样,审查批准承包人测量内外业成果及道路和构造物几何尺寸、标高等; 二、负责检查承包人对水准点及其他控制点的护桩设施保证不受损坏,有变更需在图上说明; 三、承包人进行施工前测量时必须旁站,操作时随时抽查,各项测量记录要认真核对,经签认后,承包人方可绘制施工图; 四、审查承包人的检验申请,经现场检验校核后,如符合规范要求的精度,方能签字认可,否则应将所有不合格部分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对承包人施工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应建议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签发现场通知书; 五、检查路基工程的土石分界线,并督促承包人标绘在横断面图上; 六、协助道路、结构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人报送的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及工程量的审批工作,配合合同与计量支付监理工程师进行收方丈量,审核计算数据。必要时,要对部分或全部工程进行重新量测; 七、定期督促承包人检查校核使用测量仪器的精度; 八、办理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交办的其它工作。 监理部廉政制度 韩水路项目监理部全体监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中纪委,交通厅有关廉政建

设的文件,贯彻落实有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廉政规定和项目办及驻天定项目纪检组制订的有关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加强廉政建设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组织、有安排、有落实、有结果和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一、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将无条件接受上级主管单位纪委和有关部门及项目纪检组关于廉政建设的监督和审查。 二、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有权监督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有关监理人员的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督促落实项目监理部廉政建设目标和责任。 三、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行贿受贿、不徇私舞弊、不弄虚作假,工作态度端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四、领导小组成员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要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按程序办事,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等五大控制指标的圆满实现。 五、廉政领导小组及全体监理人员,不能接受、索要施工单位的钱物;不能介绍其配偶、子女、亲属在其监理的工程项目和管辖范围内从事材料供应、工程分包、劳务等活动。 六、全体监理人员要秉公办事,不准营私舞弊,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从事各种个人有偿中介活动和安排个人施工队伍。 七、廉政领导小组及全体监理人员不准宴请、行贿、拉拢、腐蚀上级单位工作人员;不准参加与被监理施工单位有关的各种高档消费和娱乐活动,更不能参加各种非法活动。 八、廉政领导小组及全体监理人员不准隐瞒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如果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要立即上报,接受调查和处理。 九、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及全体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上级领导的审查。 十、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要把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要注重预防,坚持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监理员岗位职责 一、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熟悉和掌握本专业设计图纸,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系统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地,在所考虑的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因此就可以用一定常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来描述测试系统以及和输入x (t)、输出y (t)之间的关系。 1) 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 与输出y 关系的数字方程式。 a i 、 b i (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 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就能描述测试装 置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建立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以此来描述测试系统的特性。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H(S)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即 式中S 为复变量,即ωαj s += 传递函数是一种对系统特性的解析描述。它包含了瞬态、稳态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全部信息。传递函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1)H(s)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与输入量x (t)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2)H(S)是对物理系统特性的一种数学描述,而与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无关。H(S)是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后,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所得出的,所以同一传递函数可以表征具有相同传输特性的不同物理系统。 (3)H(S)中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而分子则表示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如输入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以及测点布置情况等。分母中s 的幂次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如当n =1或n =2 时,分别称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 一般测试系统都是稳定系统,其分母中s 的幂次总是高于分子中s 的幂次(n>m)。

测量工作流程和标准

地测中心测量工作流程和标准 榆林神华地测中心 2010年9月6日

测量工作实施流程

否 否 测量工作标准 第一条所有工程的开工放线要求必须下达书面委托书,委托书由委托单位编制,内容包括标定要素、标定要求,并且有图名、图号、日期、具体任务和技术主管手工签字(详见测量表1-1)。 第二条所有综采工作面贯通都需要编写贯通设计书。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按《煤矿测量规程》要求预计,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考虑不影响巷道工程的质量以及巷道今后在生产中的正常使用。具体要求:当工作面长在6000m时,平面位置偏差≤0.6m;5000m 时≤0.5m;4000m时≤0.4m;3000m及3000m以下工作面均小于0.35m。若沿某一导向层贯通,可以不进行高程误差预计。若遇到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时,应标定腰线,高程偏差值要求≤0.3m;若不沿导向层贯通,则应进行高程误差预计,高程偏差值要求≤0.3m。如果平面预计误差大于限差,则考虑加测陀螺边加强方位控制。如果贯通后实测偏差大于限差,则视为事故,按事故处理流程追查。(详见测量表2-1、2-2、2-3、2-4、2-5、2-6、2-7) 第三条工程设计必须有编制人签字。站(队)长审核签字后上报中心,中心在七个工作日内逐级签批后返回。修改设计、重复审批周期均为七个工作日。

第四条工程标定台帐内容必须注明工程名称、资料来源、标定日期、具体位置的控制资料、标定要素、标定方案和略图。在标定结束后所有资料的计算必须有计算者(组长)、检核者(站长或副站长)签字(详见测量表3-1、3-2)。 第五条工程现场标定首先检查标定位置处控制点的准确性,然后按理论标定方案实施。当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可调整方案,具体由当班技术负责人确定。 第六条标定过程中需要采集的数据要求必须有准确记录,并及时记入原始记录本,原则上要求采集仪高、觇高、帮左、帮右、巷高、联巷等信息。 第七条特别规定所有连采掘进巷道中线一侧应尽量确定为一常数,另一侧根据巷宽具体确定。巷道导线点应布设在中线点上,以备今后标定皮带线等方便使用。在施测过程中确实因客观条件不具备可以局部调整,记录中要详细注明,联系书要书面告知。中线延伸必须在导线点上进行,并按15秒导线要求施测。当巷道掘进一定长度后,再布设7秒控制导线,导线测量严禁吊挂棱镜。每次放线必须量取中线两帮距离,所放三个中线点间距保持在10米左右。 第八条内业计算要求必须加入所有改正项,仪器自动改正在原始记录中也要注明工作地点的温度、气压、仪器型号。导线计算者姓名可直接打印,检核必须手工签字,同时填全对应原始记录本编号、页码和画出草图信息。 第九条当巷道遇到开口、拐弯、变坡、变断面等情况,与理论标定方案对比时必须与原设计图进行充分确认,填全实际标定过程一栏,必要时采取手工检验,图检同时进行。第十条联系书编写一式两份,要求必须在施工单位施工前下发。内容包括详细的文字描述、简图、编号、标定日期、标定人员、编制人,站长签字后生效,送达施工单位时必须要求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写姓名和日期(详见测量表4-1)。 第十一条导线延伸到300米时要进行复测,800米时要进行闭合,闭合要求严格执行地

动态接触角及接触角滞后的测量

动态接触角及接触角滞后性的测量 用座滴法测量动态接触角有二种基本的方法: 1) 加液/减液法 就是在形成液滴后,再继续以很低的速度往液滴加入液体,使其体积不断增大。开始时,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并不发生变化,但接触角渐渐增大。当液滴的体积增大到某一临街值时,液滴在固体表面的三相接触线发生往外移动,而在发生移动前瞬间的接触角,被称为前进角。在此之后,接触角基本保持不变。 反之如果从一形成的液滴不断地以很低的速度把液体移走,使其体积减小。开始时,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也并不发生变化,但接触角渐渐减小。当液滴的体积减小到一定值时,液滴在固体表面的固/液/气三相接触线开始往里移动。在发生这一移动前夕的 接触角,就是后退角。在此之后,接触角也应基本保持不变。 1)加液/减液法测量前进/后退接触角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体积变化的速度应足够低,尽量保证液滴在整个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来松弛,使得测量能在准平衡下进行。 ?由于这一过程中一般都有针头/毛细管的卷入以加入/移走液体,针头/毛细管的直径一定要(与液滴相比)足够小,使液体在针管/毛细管外壁上的润湿不会对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产生影响。这一点尤其是对后退角的测量更为突出,否则测得的值将严重偏离真实值。 ?同样由于过程中针头/毛细管的卷入,使得液滴一般不再呈现中心轴对称,也不再能被看作是圆或椭圆的一部分,所以基于Young-Laplace或圆或椭圆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都将遇到困难,带来较大误差。此时一般使用广义切线法,但此方法往往对少量的背景噪音较敏感。

2) 倾斜板(tilting plate)法 将一足够大体积的液滴置于待测的样品表面后,把样品表面朝一方缓慢、不断地倾 斜。当开始时液滴不发生移动,而只是其中的液体由后方向前方转移,使得前方的接触角不断增大,而后方的不断缩小。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液滴开始发生滑动。发生滑动 前夕液滴的前角就是前进角,后角则为后退角。 2)倾斜板(tilting plate)测量前进/后退/起始滚动角 倾斜板法有二种实现方法: ?整体倾斜法:将整套测量仪置于摇篮状的倾斜架上,让包括摄像机,光学镜头,样品台,样品和光源等组件的整套仪器同时倾斜。这种构造和操作的主要优点在于:液滴相对于摄像机和光学镜头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相对不倾斜,这样软件开发上就不必特殊处理,计算比较容易。而其缺点也很为明显:仪器越大、样品越大/越重,所需要的倾斜架也越大,显得很笨重;由于仪器上的所有东西都跟着一起倾斜,使得有些液体会倒出来,同时使得在倾斜作态无法加液产生液滴,也即液滴必须在倾斜前已经被置于样品表面。 ?局部倾斜法:只倾斜样品台和其上面的样品包括可能已放置上去的液滴,其它的所有部件均不倾向,保持不动。这样做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所有缺点,使得仪器精巧,硬件制造成本降低,也能容许在任何倾斜角度下加液形成新液滴,或往已经形成的液滴加入液体。但其也对软件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加了不少难度和复杂性。

经纬仪测角原理及动态测角精度

经纬仪测角原理及动态测角精度 瞿惠 (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 200072) 摘要:现代经纬仪具有实时测量、高精度、自动跟踪监控和易于图像再现等优点。根据光电经纬仪的工作状态, 其测量误差又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本文研制了测量用旋转靶标,靶标即可以提供以一定角速度或角加速度运动的空间仿真目标,又能够记录目标的实时空间位置,以靶标记录的数据为真值,光电经纬仪跟踪目标所测量的数据与真值比较,可得到光电经纬仪的动态测角精度。 关键词: 经纬仪;动态测角精度;旋转靶标 Angle measuring principle and dynamic angle precision of Theodolite Quhui (Department of Precis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Abstract: Modern theodolit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real - time measurement , high accuracy, auto - tracking monitoring and easy image reconstruction . According to working status of the theodolite, its measuring error can be divided into static state error and dynamic state error .Rotary target was established, and it was used to test dynamic angle precision of photoelectric theodolite in laboratory ,Simulation aim was provided and space positions of aim were real—time recoded by target.The aim can move as definite angle speed or as max angle acceleration.Data of target was considered as real—Value of aim.Test date of photoelectric theodolite was compared with it.and the dynamic angle precision was obtained. Key words: theodolite;dynamic angle precision;rotary target. 1 引言 经纬仪是采用电视测量技术,具有自动跟踪和实时测量功能的光电测量设备,主要用于飞机、轮船、星体等特种试验场空间目标运动轨迹的测量。动态测角精度是指光电经纬仪在规定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运动状态下,实时测量的目标空间指向值与真值之差,是衡量光电经纬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长期以来,光电经纬仪的动态测角精度一直在外场,通过实测某一飞行目标并与其它高精度设备比对的方法进行验证。由于外场试验受气候、费用、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无法经常进行,因此,研究室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是非常必要和急需的. 2 电子经纬仪的测角原理 一般来说,我们将电子经纬仪的测角原理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种。增量式基于光栅莫尔条纹原理,其最终读数在仪器回转过程中形成,往往有一个最大回转速度的限制。绝对式基于码盘原理,

GPS动态测量方法

一、RTK 的作业过程 1. 启动基准站将基准站架设在空旷的控制点上,正确连接各仪器电缆,打开仪器, 把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 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新建一个文件夹,设置好测量参数,如椭球参数、投影参数等。这个文件夹中包括许多小文件,它们分别是测量的成果文件和各种参数设置文件,如*.dat 、*.cot 、*.rtk 、*.ini 等 打开手簿到主页面,点击设置—单位设置 第一项,设置坐标显示格式设置,即中央经线设置 1) 在“中央经线”项里输入你当地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在“尺度比 ( Scale )”里输入1.0000000 2)在“横坐标平移量( False Easting )”里输入+500000,在“纵坐标平移量 ( False Northing )”输入0.0 。 这几个参数输入后把光标移到下面的Save( 保存),这时,位置显示格 式设置好了,即以投影坐标形式显示,单位是“米” ,选这种格式显示的好处就是:显示的结果与地形图上的坐标一致,在实际工作中便于定位。 第二项,“ 坐标系统(Map Datum)”,点击它,在出现的列表项里选择“用户(User) ” , 点击后出现“用户参数( User Datum)” 参数项包括:DX,D Y,D Z, DA,DF这组参数各地的值都不一样,要到当地测绘部门获取,设置好参数后,同样点击“保存” 。第三项,“ 距离和速度”单位,我们选择“米制( Metric ) 第四项,高度单位选择“米(Meters) ”; 第五项,“压力单位”,选择“毫巴(Millibars) ”,至此,你的手持GPS 机已经根据你的需要设置好了,点击页面切换键返回到主菜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