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新移民的发展与贡献

福建新移民的发展与贡献

福建新移民的发展与贡献
福建新移民的发展与贡献

福建新移民的发展与贡献

近百年来,华侨、海外华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力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

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成为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 二是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这些新移民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本文讨论福建的新移民情况。

(一)福建新移民的迁移原因

上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关闭近30 年的国门逐渐打开,出国成为时尚。人们出国的动机,除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文化、心理因素,并形成了连“推拉作用”等众多传统的国际迁移理论都难以涵盖的局面。于是,侨眷申请移民,出国留学,姑娘们嫁给外国人,甚至不具备任何条件则冒险偷渡。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速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在四个生产要素中,核心因素是人力资源。当代国际移民理论,如“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 Theory)、“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ory)等认为国际移民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物,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提供地。国际移民组织2000 年11 月发表的《2000年世界移民报告》称,中国每年约有40 万人移居国外。其中正常渠道移民20~30 万,非正常渠道移民10~20 万;从地域来看,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合法定居的约10 万,在其它国家合法定居的移民以及散布于美国和其它国家的非正常渠道移民共30万。

(二)福建新移民的规模与分布

截至2005 年底,福建华侨华人总数为1264.62 万人,分布在世界176 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后,新华侨华人110.49 万人,增长115.9%,其中,福州38.09 万人,莆田35.92 万人,泉州28.39 万人,南平2.80 万人,三明1.52 万人,厦门1.50 万人,龙岩1.48 万人,宁德0.47 万人,漳州0.33 万人;聚居东南亚998 万人,占总数的78.9%。据了解,1996~2007 年,福建新增华侨华人234 万多人,分布在世界156 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比较有影响的闽籍华侨华人社团已有1916 个。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建阳市新移民只有10 人,90 年代后迁居海外的增至349 人。2004 年,建阳市黄坑镇苦竹坪村常住人口340 人,在海外的有135 人,村里留守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是一个典型的新侨乡。黄坑和莒口两镇有近700 名新移民,89.3%在意大利,其次是西班牙16 人,德国、罗马尼亚八人,英国、法国、美国、荷兰、匈牙利等都有分布。按照村民反映,村内每家至少有一人出国打工[6]。他们主要的迁居地是欧洲。进入21 世纪,移民数量有增无减。目前,三明市明溪县成为福建的“旅欧第一县”,截至2007 年12月,已办理出国护照22688 本,实际在外11673 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匈牙利3500 人、意大利3000 人、俄罗斯850 人、新加坡300 人、保加利亚200 人,占出国总人数的85%。他们中90%获得身份,获得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有5500 余人,占总数55%;获得外国国籍的有60 余人,侨眷约五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中青年人口占绝对多数。就其周围环境而论,出境移民村庄所在的镇辖区、市辖区均是当代农村人口跨境迁移活动频繁的典型地区。

同样,改革开放后,福州地区村民通过各种渠道前往世界五大洲的20 多个国家或地区谋生。据美国移民局2003 年1 月31 日公布,截至2000 年1 月,共有700 万非法移民,其中来自中国福建长乐的约为20万人。1978~2003 年,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约250~280 万人,其中福州籍移民约70~80 万人,约有60 万人集中在美国。截至2004 年,合法定居海外(包括

港澳地区)的新移民群体占村庄总人口数的1/5 强。据福州市最新海外人口的统计数字,全美福州人达45 万,仅纽约地区就约有30 万(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福州移民均集中在占福州面积不到1/10 的福建闽江口,包括福州市辖下的长乐、亭江、连江及琅歧,以长乐最多,约有20 万,散居纽约地区的长乐人约为17 万,远超过著名侨乡亭江的三万多人。此外,连江近三万,琅歧近二万,其它的旅美人口来自马尾、福清及闽侯等地。

(三)新移民推动移入国的经济发展

福建新移民对移入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家乡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申请得到正式移民身份。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移入国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

来自福州的50 余万非正常渠道移民曾被很多人横加指责,但是,多年来他们填补了美国人不愿干的工作岗位。2004 年1 月英国“莫克姆湾惨案”,拾贝的福州人有20 人遇难。可是,事过三个月,又有180 多名福州人冒险去拾贝。福州每年十几亿美元侨汇包含着他们的血汗钱。英国朝野都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英国现在有100 多万个英国人不愿干的工作岗位正由外国劳工充任。

2、为移入国注入经济活力

在纽约,福州人开的餐馆和商店已遍布各条街道。东百老汇整条街都是福州人的店铺。1993 年,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华裔教授陈国霖为写《偷渡美国》(SMUGGLED CHINESE)一书,曾对福建省226 名非法移民进行抽样调查,显示60%的男性受访者都在餐馆打工,平均月薪约为1520 美元;受访的女性77%在制衣厂工作,平均月薪为1250 美元;从事装修建筑行业的平均月薪为1740 美元。在这226 名受访者中,有105 人当时已经还清了债务,平均需时26 个月,最快的仅用了半年时间,也有一些人要花去四年或者五年。无论他们是否还在负债,86%的人表示,他们在还债时,没有遇到困难。

3、增进移入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现在澳大利亚绝大多数华人是新移民。欧洲舆论认为:“澳大利亚华人多,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受此影响,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过了它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关系。”日本舆论认为,“美中合作的时代即将到来,在美中合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新华侨,他们兼有中国式的经营手法和自己的中国信息网,他们具有大公司也不敢轻视的力量。”在与澳大利亚、美国的经济合作交流中,他们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期间,福州人成为华人移民增长最快的群体,搞活了华埠经济。根据美国移民局统计显示,1998~2001 年,中国人在美国移民榜上高居第三位(墨西哥和印度分列前两位),每年移民将近六万人。又据2000年统计,亚裔人口比1990 年增长近一半,达到1020 万人,其中华人有240 万,比10 年前增长了48%。

(四)新移民在所在国地位的合法化

多少年来,美国的华埠都是广东台山人的天下。但是由于近10 年福州移民大量涌入,运用独特的生存模式扎根华人小区,胼手胝足,艰苦创业,迅速地建立起强劲的经济势力,逐渐取代了广东移民而占据主导地位,进而更改了华人的经济结构[。到20 世纪90 年代,早期的福州移民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便想方设法“搞活经济”。仅10 年时间,纽约市区的华人外卖餐馆就有1000 多家,其中90%是由福州人开设的,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华人的快餐业,并带动了各项相关服务性行业的兴旺,例如银行储蓄和汇款、职业介绍所、长短途巴士、金银首饰店、理发美容店、会计、诊所、移民律师事务所、驾驶学校、手机电话卡、房地产、保险、旅游、家庭旅馆、婚纱礼服、九角九分廉价商店及大型自动餐厅等。据美东福建同乡会主席陈清泉估计,全美福建人开的餐馆约有五万多家,创造了40 万个就业机会。餐馆多,相关的食品批发、厨具加工、室内装潢,甚至餐馆新张需要送的贺匾、镜框和花篮生意也随着兴隆起来[。

很多人在熬过还清债务这一道难关以后,福州新移民就可以放开手脚不懈奋斗,他们创业有方,自成一体,衍生出互相关联、同荣同枯的各行各业,形成在美华人独特的小区生活形态,采取各个相关行业产、供、销一条龙作业的模式,做到各种生意关照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也为后来者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有人说:“在纽约唐人街,只要会说福州话,就不怕找不到工,就不会饿死。”

福州新移民有90%居住在美东地区,包括纽约州、康乃狄克州、新泽西州及费城等地。而且目前有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已有10%分布在洛杉矶、圣地亚哥等美西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合法身份。另外,国际婚姻移民、配额移民与亲属移民,都可出国获得永久居留权或长期居留权,是最典型的国际移民。美国每年给中国大陆两万名移民配额。仅此一项,20 余年来的人数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值得注意的是,十几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公民在中国收养的子女,成为合法移民。

二、新华侨华人作用

新移民对中国和移入国积极的互动作用有五大特点:年轻、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文化水平较高;勤劳节俭;与祖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国新移民已成为一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他们对中国和移入国经济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群体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世界贸易。

三、经验总结与启示

新华侨华人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海峡西岸必须看到,虽然新移民的产生与发展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了动力和有利条件,而真正完成这种合理调整过程还需要社会各部门更多的努力协作和探索实践。如何制定措施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为新移民支援家乡建设提供更好的舞台,已成为当地城乡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三次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创新实验学院生科104班孙志明2010014971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电视剧《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恰恰就是对历史真实的写照,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逃离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吞下艰辛和无奈,加入规模的迁徙大军去,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乡土情结特别强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背井离乡?想要知道这些,我们就不能不了解这段历史。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令依旧,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此即“闯关东”的由来。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最强,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据相关史料记载,“闯关东”的历史源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共绵延了300余年的历史,先后历经了四次移民高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才尘埃落定。 山东村、河北村等在关东的“复制”,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有充分理由保持齐鲁文化或燕赵文化,所谓“聚族而居,其语言风俗一如旧贯”即是。他们可以不必改变自己,削足适履,去适应当地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字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赵中孚在论及“闯关东”的意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意义上,东三省基本上是华北农业社会的扩大,二者之间容有地理距离,但却没有明显的文化差别。华北与东三省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东三省移垦社会成员,没有自别于文化母体的意念。”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然而,“闯关东”同历史上许多移民活动一样,移民迁徙活动极大地促进的中华大地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对民族团结和和融合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省的经济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消费、财政支出对省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省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一、前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01—2014年的14中,我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省目前

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了2001-2014年的省生产总值等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表如下: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附件7: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了保证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福建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打印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 规格纸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排序文)封面。毕业设计(论文)一律用A 4 装订后与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装订)、光盘、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审表、评阅教师成绩评审表、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上交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顺序如下: (一)封面 论文题目(标题); 作者(××学院××专业××届×××);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 (二)诚信承诺保证书 (三)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四)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关键词 (五)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专科生暂不要求); (六)论文正文; (七)致谢语;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可选); (十)有关图纸; (十一)光盘等。 二、论文撰写主要格式及要求 (一)标题 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居中) (二)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等字样黑体小四号 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等正文宋五号 (三)论文正文 1.论文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 2.论文正文打印要求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 3.论文页面设置: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标明;正文采用23磅行距,标准字符间距,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 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福建旅游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福建旅游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传说最早在福建开疆辟土的是_________,最早开发闽北的是一位叫_________的部落首领。 2、“福建”之名始于_______,“八闽”之称缘于_______。 3、由于对漳州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被誉为“开漳圣王”的是_________。 4、八闽之称的由来是因为福建在_________时期有了八个州级建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闽”字来历系古闽人以________为图腾崇拜,常将_______奉于________。 6、闽越国最初建立于____________末期,以________为闽越王。 7、福州建城始于__________朝,闽越国建都于现今的福州,当时称________。 8、福州定名于__________朝,因闽州西北有____山,将闽州改名为福州。 9、泉州在宋代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建的________________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南宋建的_________________桥是我国古代保存至今最长的桥。 10、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___________县__________村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__________会议”。 11、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为避战祸纷纷南迁入闽,史称“___________”;唐末中原大乱,河南人__________率部入闽,开始了北方汉人的又一次大规模入闽。 12、马江海战发生于__________战争期间,是______国殖民者进犯福建水师基地_________港发生的。 13、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_________人,他在查禁鸦片的同时,组织编成《__________》,系统介绍外国的历史和地理,被誉为“_________第一人”。 14、鸦片战争失败后,福建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宁波和上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通称“________________”。 15、清王朝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于_________年增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直至___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闽台合治200年。 16、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的著名华侨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人,重视家乡教育,先后在_______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又创办____________,为祖国和家乡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7、福建省的入境游客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福建省国内客源市场以省内和周边市场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重点,逐步向全国拓展。 19、__________是福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自称“________”、“______”;反映畲族祖先英雄事迹的民族史诗是《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其古老的图腾是________。 20、福建惠东沿海一些乡村的惠安女,仍保留婚后___________的习俗。 21、福建宗教发达,泉州有“_____________”之称;我省还有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遗址___________。 22、佛教于_______时传入福建;“城里三山千族寺”反映的是___________代福建________教的兴盛状况。 23、________、_________是福建道教兴盛时期,这时福建道教开始__________、许多道士及学者_________、有的道士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多。 24、最早到福建传伊斯兰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福建第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____________。

历史三次大规模的迁移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历史三次大规模的迁移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内迁。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五胡”。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结束而终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南迁的中原地区人民仍相望于道。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地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进入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四普定义的迁移人口是指“1985年7月1日的常住地与1990年7月1日常住地比较发生了跨县、市变动的人”[3];五普定义的迁移人口是指1995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1]。两相对照,迁移口径至少有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空间尺度不同。四普界定的迁移空间尺度下限是跨县、市,而五普下延到跨乡、镇、街道。为明确起见,本文将县(市、区)内跨乡(镇、街道)的迁移称为“乡际迁移”,将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县(市、区)的迁移称为“县际迁移”,将国内跨省的迁移称为“省际迁移”,三者只有等级差别,没有包含关系。五普的总迁移包括省际、县际和乡际迁移三个层次,而四普只包括省际、县际迁移两个层次。所以两次迁移的“总迁移量”不具备直接可比性,五普的“县际以上迁移量”才在空间尺度对应于四普的“总迁移量”。同样,两次普查的省内迁移也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四普的省内迁移等同于县际迁移,而五普的省内迁移还包括乡际迁移。 据“1‰数据”,乡际迁移约占迁移总量的43.7%,占省内迁移量的59.6%,可见空间尺度的变化对两次普查数据的可比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第二,时间尺度不同。对于非户籍人口,四普规定普查对象须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或者离开户口所在地一年以上,才被统计为迁移人口[3],五普将此时限修改为半年[1],也就是说五普的迁移人口中比四普增加了在现住地居住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非户籍人口。 我们无法精确知道全国在现住地居住半年至一年之间的非户籍人口数量。据与2000年人口普查同期进行的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普查,在上海居住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外省流入人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战略构想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1]。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1]。”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城市化和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过程,其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9%,确立了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形象,但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如果从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是零增长。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一、中国人口及其素质 (一)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的增长率得到明显的下降,以至到1998年降到1%以下,但2001年的最新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新生人口仍高达2100万,自然增长人口达1350万。虽然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按人口平均计算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且,应该看到,我国人口有70%在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城市,上海已经趋近零增长,而农村,尤其是内地较贫困地区生育率仍然很高。有资料表明:1990年,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达1.8亿以上,农村就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近36%,据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截止到1995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达16.48%,农村(县以下)则为19.66%。城乡人口结构失衡,导致整体国民素质的低下,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表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小学生为43%,中学生为108%,大学生为300%。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影响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湖北省农村抽样调查队早在1986年对湖北省农村调查发现,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人均收入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对人口本身的数量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生育率与文化的高低成反比是普遍规律。我们应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初级循环模式向低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省情 福建简称“闽”,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与浙江、江西、广东相接,国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辖9个市、85个县(市、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14年,福建年末常住人口380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61.8%。 表1 福建基本省情 指标名称单位福建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 里12.14 市(州)个9 县(市、区)个85 2014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06 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 61.8 2014年森林覆盖率% 65.95 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国家对福建总体战略规划。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出台,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2年,福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

厦门历史文化

美丽的鹭岛——厦门 厦门历史文化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厦门当地特色 闽南功夫茶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三次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企业融资8班林克岩2012401017401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电视剧《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恰恰就是对历史真实的写照,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逃离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吞下艰辛和无奈,加入规模的迁徙大军去,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乡土情结特别强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背井离乡?想要知道这些,我们就不能不了解这段历史。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令依旧,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此即“闯关东”的由来。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最强,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据相关史料记载,“闯关东”的历史源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共绵延了300余年的历史,先后历经了四次移民高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才尘埃落定。 山东村、河北村等在关东的“复制”,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有充分理由保持齐鲁文化或燕赵文化,所谓“聚族而居,其语言风俗一如旧贯”即是。他们可以不必改变自己,削足适履,去适应当地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字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赵中孚在论及“闯关东”的意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意义上,东三省基本上是华北农业社会的扩大,二者之间容有地理距离,但却没有明显的文化差别。华北与东三省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东三省移垦社会成员,没有自别于文化母体的意念。”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然而,“闯关东”同历史上许多移民活动一样,移民迁徙活动极大地促进的中华大地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对民族团结和和融合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考卷

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_____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2、IEEE802.3的物理层协议100BASE-T规定从网卡到集线器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 A)100m B)185m C)500m D)850m 3、IEEE802.3的物理层协议100BASE-T中T表示________。 A)光纤 B)铜轴电缆 C)双绞线 D)蓝牙 4、以下有关操作系统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__________。 A)操作系统管理着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B)操作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 C)操作系统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 D)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应用软件 5、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账号时,用户的E-Mail账号应包括_______。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6、为了避免IP地址的浪费,需要对IP地址中的主机号部分进行再次划分,将其分划成________两部分。 A)子网号和主机号 B)子网号和网络号 C)主机号和网络号 D)子网号和分机号 7、在网络安全中,截取是指末授权的实体得到了资源的访问权。这是对________。 A)可用性的攻击 B)完整性的攻击 C)保密性的攻击 D)真实性的攻击 8、特洛伊木马攻击的威胁类型属于________。 A)授权侵犯威胁 B)植入威胁 C)渗入威胁 D)旁路控制威胁 9、在网络中用双绞线替代细缆 A)成本低 B)可靠 C)抗干扰 D)抗物理损坏 10、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 语法、语义与__________。 A)工作原理 B)时序 C)进程 D)传输服务 1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_______。

福建地方文化闽学溯源

福建地方文化闽学溯源 内容提要:论闽学兴起的原因形成和对儒学的哲学完成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闽学蕴涵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闽学,福建地方文化 作者: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班张宏薇 160405063 在我看来,闽学是指以朱熹为首包括其主要门人和宋元明清时代福建主要理学家的思想。它不是历史上一般闽中之学,而是宋元明清时代闽中之理学,它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理学思潮相关联、共始终。闽学是理学在福建发展的一个主要派别,它有自己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 当朱熹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后,随着封建社会后期的逐步衰落,政治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消极和反动。但闽学却与其有很大的不同。唐末五代以来,各种战乱“福建幸未扰及,当时湖南、江西、浙江故家世族搬去的很多,所以能够形成一种文化”。至宋代,福建文化已相当发达.据明初虞集所记,北宋末南宋初,“闽人刻书摹印成市成邑,极至四海”。在宋元明清四朝中有三朝是非汉族入主中原,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隐居福建,从事于朱子学的研究。他们对朱一子学的主要范畴,如理气、道器、一多、理欲、格物穷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入探讨完善和充实了这些范畴的内容.他们中不少人不是为科举仕途而学,治学超出朱熹《四书集注》的范围,开辟了朱子学研究的新领域,因而闽学学者有了新的思想境界。 闽学是儒学的哲学完成。闽学体系当然大于上述经典体系。朱熹著述颇丰,据说有126种之多。择其要:绍兴二十九年(1159)编《上蔡语录》。隆兴元年(1163)编《延平答问》、《论语训蒙口义》,写出《论语要义》;隆兴二年(1164)有《困学恐闻编》。乾道八年(1172)作《语孟精义》,后改《要义》,再改《集义》;编写《资治通鉴纲目》59卷,完成《八朝名臣言行录》,乾道九年(1173)编写成《伊川渊源录》,乾道年间编有《程氏遗书》,《程氏外书》,《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两铭解义》。淳熙六年(1179)拟定《白鹿洞书院学规》;淳熙九年(1182)至十六年(1189)写成《易学启蒙》、《周易本义》,修订《诗集传》;淳熙十六年(1189)序定《四书集注》。庆元二年(1196)遭党禁,至庆元六年(1200)去世,其间写成《楚辞集注》、《仪礼经传通解》、《韩文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修改整理《资治通鉴纲目》。朱熹解经注意训诂章句和博采,辩明真伪,因此闽学也有很高的古文献学的成就。后人编纂《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也可视之为闽学的文典。学者综论,由于朱熹力图使经学、史学、子学及文学融入理学,并缕析理学的渊源及传授学脉,建立起闽学这一宏大的学术体系。对宋明新儒学和20世纪的新儒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称子者只四人而已:孔子、墨子、孟子、朱子。钱穆在《朱子学提纲》中,认为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上,除了孔子和朱子,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闽学体系,现在有建构者,少有系统整理者。所论朱学,多以条目见存。择要: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列有条目:中和说,观心说,仁说,三说之外,语要条涉之理气、太极、四端、天理人欲、涵养、为学。钱穆《朱子新学案》论之益详,分为陆部分,壹、贰部分,论道学,列有条目:朱子论理气、

中国血泪史的十次大迁移

今天的中国人从哪里来,祖居地在哪里,根在何方,为什么呈现在的布状态,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从哪里来,这是个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主要有两种说法:中国人种西来说,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从非洲迁过来的。由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字比较相像,由于中国的仰韶大发现彩陶的彩绘和以色列比较近似,且由于中国秦汉以前出土的古墓中和田玉比较多,很多人倾向于中国人种西来说。二是中国人种本地说,说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现代人有几个发源地,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中国的仰韶文化和最近发现的许昌人作证据。 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点到是肯定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发源于黄河中上游,逐渐东移南迁的,这才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1000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下,不断的东移南迁;元代以后,主要是东西向的迁徙,东西向移民最重要有以下两桩: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和湖广填四川;在清朝中后期和民国时期,中国的移民方向主要是“下南洋”、“ 闯关东”和“走西口”,主要的移民路线就是:中国的三个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和四川,河南向西北、山东向东北、四川向西南迁移,而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人则是下南洋;建国后,先是组建兵团,接着知青支边,继而三线建设,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则是前往东南沿海和出国潮,有的已经移民欧美等世界五大洲。 根据我听到、看到和想到的,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十次。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这很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很多地名都是新什么的,,如纽约,就是新约克郡的意思,还有新奥尔良,新威尔士,都是英国的地名,加上一个“新”字的。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代敏华、卢俊、王成 摘要:本文分别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和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对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本文借助《西藏统计年鉴》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5—2009年),通过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的去除,建立了西藏产出GDP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西藏经济的增长总体上仍是资本和劳动力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不高,为此西藏要想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需要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本文通过《西藏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1—2009年),并借助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去除数据的多重共线性,建立了西藏GDP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消费在影响西藏GDP的这三个因素中对GDP的刺激作用最强,投资其次,净出口最弱。为此,要想保持西藏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西藏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商品出口的结构,大力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C-D生产函数;投入;产出;国民收入核算

目录 1.引言:问题的提出 (1)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 (1) 2.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1) 2.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3) 2.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3) 2.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3) 2.3.2模型序列相关性的去除 (5) 2.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6) 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分析 (6) 3.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描述 (6) 3.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8) 3.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9) 3.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9) 3.3.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9) 3.3.3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10) 3.3.4模型诊断 (11) 3.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12) 4.结论与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附录:文中模型建立所用到R统计软件代码 (16)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布局调整思路.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布局调整思路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3.01.06 08:50:49 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这是新一届省委在总结我省区域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新世纪初的发展要求,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本文分析这一新的战略思路对我省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比较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推进三个层面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三个层面发展战略对我省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福建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先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战略;90年代初期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和“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战略;1995年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加快闽东南开放与开发,内地山区迅速崛起,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积极参与全国分工,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布局。这些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推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进入了新世纪,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发展相对较快,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尤其要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功能。莆田、宁德两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壮大经济实力,努力与福厦漳泉联成一线,形成沿海连片繁荣。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对接沿海,辐射边界,拓展我省腹地。”三个层面区域发展思路既对过去地区

福建自然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 气候特点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5℃-13℃,七月25℃-30℃。福建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2.水力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3.森林资源: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4.水产资源: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旅游资源 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福州市还拥有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禅寺、森林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旅游渡假区2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已建成国家优秀旅游城市7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历史概况 第一节历史沿革 福建简称"闽",因闽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古为闽越族居住地而得名。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府5州2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又称"八闽"。明清置福建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置福建省。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