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要略中方子整理

金匮要略中方子整理

金匮要略中方子整理
金匮要略中方子整理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先煮麻黄,去上沫,覆取微似汗。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

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防已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桂枝附子汤方(即桂枝汤去芍+附子)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附子三枚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白术附子汤方(我注:即桂枝附子汤方去桂+白术)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劈)知母三两(切)

滑石代赭汤方百合七枚(劈)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

百合鸡子汤方百合七枚(劈)鸡子黄一枚

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劈)生地黄汁一升

百合滑石散方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甘草泻心汤方甘草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三两

升麻鳖甲汤方{升麻鳖甲汤,归椒草雄黄}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研)半两鳖甲(炙)手指大一片

防己地黄汤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附姜术甘草防.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桂枝汤加麻黄、防风、石膏、知母、白术、附子}

乌头汤方乌头汤治寒湿痹,麻黄芪草芍药蜜.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桂枝汤-甘草+黄芪=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穷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酸枣汤方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穹穷二两

大黄蟅虫丸方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

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泽漆汤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奔豚汤方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捣)一枚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橘枳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乌头赤石脂丸方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厚朴七物汤方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厚朴三物汤方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扑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大建中汤方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大黄附子汤方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大乌头煎方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咀)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乌头桂枝汤方乌头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一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甘遂半夏汤方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先煮麻黄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洗)

木防已汤方木防已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木防已二两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芒硝三合茯苓四两

泽泻汤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厚朴大黄汤方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小半夏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己椒苈黄丸方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

五苓散方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半升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茯苓四两甘草三两细辛二两干姜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

栝蒌瞿麦丸方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蒲灰散方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滑石白鱼散方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茯苓戎盐汤方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猪苓汤方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

防已黄芪汤方防己一两黄芪一两一分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防已茯苓汤方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甘草麻黄汤方甘草二两麻黄四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

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桂枝加黄芪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于一枚(炮)

枳术汤方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茵陈汤方茵陈蒿六两梔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梔子大黄汤方梔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大黄硝石汤方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梔子十五枚

桂枝救逆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洗去腥)先煮蜀漆柏叶汤方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炙)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猪苓散方猪苓获苓白术各等分

四逆汤方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大半夏汤方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大黄甘草汤方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茯苓泽泻汤方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文蛤汤方文蛤五两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大枣十二枚

半夏干姜散方半夏干姜各等分

生姜半夏汤方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橘皮汤方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橘皮竹茹汤方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桂枝汤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厚朴(炙)二两枳实(炙)大者三枚

桃花汤方赤石脂(一半封、一半筛末)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

栀子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绵裹)四合

通脉四道汤方附子(生用)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炙)二两

紫参汤方紫参半斤甘草三两

黄芩汤治干呕下利。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大黄牡丹汤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王不留行散方王不留行十分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厚朴各二分

排脓散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排脓汤方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丸,桃芍加牡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芎穷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窮半斤(一作三两)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葵子茯苓散方葵子一斤茯苓三两

当归散方当归黄芩芍药芎穷各一斤白术半斤

白术散方(见《外台》)白术芎穷蜀椒(去汗)三分牡蛎

下瘀血汤方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竹叶汤方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竹皮大丸方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斤大枣十枚

温经汤方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穷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半夏半斤麦门冬一升(去心)

土瓜极散方(阴頹肿亦主之)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两

旋复花汤方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大黄甘遂汤方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抵当汤方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薯蕷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

金匮要略B》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金匮要略B》第1-5次作业 《金匮要略B》第1次作业 1. 据原文狐惑病,蚀于上部声喝的治方: [1分] A.甘草泻心汤 B.麦门冬汤 C.射干麻黄汤 D.半夏泻心汤 E.生姜泻心汤 2. 瘀血口渴的临床特征是: [1分] A.渴而饮不多 B.饮后漱水不欲咽 C.大渴引饮 D.渴而饮水,水入即吐 E.以上均不是 3. 望诊鼻头色青,首先应考虑的脏腑病理是: [1分] A.肺气虚寒 B.肺有瘀血 C.肝反侮肺 D.肝气乘脾

E.脾气虚寒 4. 水与血结于血室的治疗,当选用: [1分] A.大黄甘遂汤 B.甘遂半夏汤 C.抵当汤 D.土瓜根散 E.五苓散 5. 胸痹轻证,饮邪偏盛者宜用: [1分] A.枳实薤白桂枝汤 B.橘枳姜汤 C.人参汤 D.茯苓杏仁甘草汤 E.苓桂术甘汤 6. 胃中虚冷的胃反病人,误汗后见数脉其病机是: [1分] A.外感客热 B.阴虚阳亢 C.胃热气盛 D.虚阳浮越 E.阴寒水欲上逆

7. 狐惑病何部位被蚀,当以咽喉苦参汤外洗: [1分] A.咽喉 B.前阴 C.后阴 D.眼目 E.耳 8.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的治方是: [1分] A.猪苓汤 B.五苓散 C.茯苓戎盐汤 D.栝楼瞿麦丸 E.滑石白鱼散 9. 厥而皮水者,当用: [1分] A.四逆汤 B.附子汤 C.蒲灰散 D.木防己汤 E.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10. 形成疟母的机理是: [1分] A.阴气孤绝,阳气独发

B.素有痰饮,阳气为饮邪所阻 C.内热炽盛,挟有表寒 D.邪气内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 E.疟病迁延,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 11. 防己黄芪汤证的主症是: [1分] A.脉浮,身重而痛,无汗,恶寒 B.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脉大 C.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D.脉浮,身烦疼 E.额上汗出 12. 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 [1分] A.救表 B.表里同治 C.救里 D.先表后里 E.先里后表 13. 阴血亏虚,冲任损伤的崩漏、胞阻、胎动不安可: [1分] A.胶艾汤 B.桂枝茯苓丸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管理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章) a)宣传介绍阶段 b)吸收消化阶段 c)改革创新阶段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第二章) a)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 b)工作侧重点(具体目标)不同 c)作用时效不同 d)遵循的原则、标准和依据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不同 e)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 f)方法体系不同 g)工作程序不同 h)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i)观念的取向不同 j)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3.边际贡献的内涵及三种形式(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第二章)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a)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销售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b)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4.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概念(第三章)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性态。 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事物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b)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 变成本。 c)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化那部 分成本。 5.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混合成本的分类及变化特征,会区分不同的混合成本。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选择高低点的依据是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第三章)混合成本的分类: a)阶梯式混合成本(半固定成本) b)标准式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Y=a+Bx c)低坡式混合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①递减型混合成本②递增型混合成本 6.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成本构成、利润计算公式、利润差、造成利润差的原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第三章) 主要区别: a)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b)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c)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d)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e)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f)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7.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优缺点(第三章)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a)变动成本发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b)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c)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和损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d)采用变动成本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a)变动成本发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b)变动成本发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c)采用变动成本发会对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8.标准成本法的内涵;标准成本的种类: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

愚公移山知识点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____,又名____,战国前期___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为加横线字注音 (1)惩山北之塞()()(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魁父之丘()()(4)子孙荷担者三夫()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始龇() (7)曾不若孀妻弱子()()(8)出入之迂也() 三、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四、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杂然相许许: 7、其妻献疑曰献疑:8、以君之力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损:丘: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1、且焉置土石且:焉: 12、投诸渤海之尾诸: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夫:

14、叩石垦壤扣:15、始龀龀: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五、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险:形容词用作名词,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 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 六、古今异义 1、河阳之北河:古义: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今义:已经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金匮要略方剂——续命汤——阴阳解析

《古今录验》续命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眛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古今录验》续命汤: 组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解析: 阳性药:麻黄、桂枝、当归、干姜、川芎、杏仁 平性药:人参、甘草 阴性药:石膏 君药:麻黄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

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阴性药物少,阳性药物多,针对寒多热少;君药药物功效以发汗解表为主,针对气滞实证;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内有寒热夹杂,表有气血不畅。 方剂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当归、川芎,活血行气;干姜、

杏仁,温中降逆;石膏,清热泻火;人参、甘草,补气生津。 诸药合用以活血行气解表为主,温中降逆为辅,兼顾补气生津、清热泻火。适用于气血阻塞不畅,中焦寒热痞结,气虚津亏者。

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一: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张老师的授课,我收获良多,感受颇深。 首先张老师对管理会计内涵的讲解专业系统,通俗易懂,让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整体性认识;通过会计树,我明晰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对管理过程的具体问题有了定位和分析能力;通过财务指标模型化的讲解,我深刻理解了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是必须的,以下我想谈谈我个人学习管理会计的一些心得。 第一,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记好笔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并且记笔记也要有选择性的记,该记的记,没必要的就不用记,听听即可。如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课后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 第二,在温习过的基础上,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做,千万不可抄同学的作业,自己做过才知道是否真正搞明白了。在借鉴别人的答案时,不要只顾一昧地去抄,一定要仔细琢磨别人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完了以后自己还要独立地做几遍,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 第三,为了更好的学习好管理会计这门课,我觉得课后去查阅一些相关书籍,遇到好的解题思路就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时用。 其实这门课的解题公式看似那么一大堆,其实真正的公式没几个,只要知道公式的根本,就可以引申出需要用到的好多公式。简而言之,要想学好这门课,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透了,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心得二:《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学习体会经过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会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对于这么课程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开设的看法和建议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跳出传统会计思维框架的定位,将自己看成是一位“cfo”,一位管理者,站在战略性的高度考虑问题,而具备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是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管理会计这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在发展,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么课程便尤为重要,应针对经管类特别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对专业的理性认识二、关于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建议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涵盖了会计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目前较为前沿与经典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如: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深化和发展。在我看来,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管理,会计学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不足的地方在由于学时和时间的限制,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不够,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管理会计的知识有限,虽然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后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在内容上的指引更多,学生自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 三、关于课程讲授的看法《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方式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案例式教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将理论与案例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增强了对高级管理会计的感性认识。其次,老师在正式讲授高级管理会计的知识之前,会介绍自己在世界各国游历的经历,并且配以大量风景优美的照片,这便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彰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四、关于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建议在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优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四、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五、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

浅谈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的心得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经过几番查阅资料后,仲景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仲景目击心伤。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真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这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良医,得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静静想想,牛顿说过: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取得的。我想仲景也不例外,只不过历史亡失,并没有把所有的历史记录下来,仲景之前除了《内经》外,应该还有不少很优秀的医学著作。但是,内因是取到成功的根本,仲景的个人才能才是他成为千古圣人的根本原因。不然,仲景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够写出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千古经典巨著呢?屈指可数。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记得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主题,其实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你们out了,几千年前,仲景早就这样要求我们了。仲景就是仲景!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我想这还得以后到了临床自己慢慢体会才是。 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区区两味药,被仲景用得出神入化! 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整理者:晨隐野 金匮要略--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即明了,本人稍稍整理了一下,大家看一看,可能会有用 1,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4.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管理会计考点

管理会计考点 1、管理会计的职能:规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 2、管理会计的任务: 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合理使用经济资源调节控制经济活动 评价与考核经济业绩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2)工作重点:面向未来算活账 3)约束依据:成本与效益的关系;4)行为影响:最关心计量结果和内部报告将怎 样影响未来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 5)时间跨度:有很大的伸缩性;6)核算主体: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 7)核算程序:核算程序不固定8)核算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专门方法和技术; 9)精确程度:不要求精确10)信息特征:选择部分特定的管理信息 4、成本形态的含义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是成本固有的性质。 5、产品成本按成本习性分类: 1)变动成本:a 凡是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呈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 B 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而言,则是不变的 2)固定成本:a 凡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 影响而固定不变变动,保持固定不变的; B 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则与业务量变动增减曾反比例变 动 6:、固定成本分类:1)酌量性固定成本: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2)约束性固定成本:折旧费保险费租金(设备) 7、混合成本分解方法:高低点法 8、贡献毛益计算:1、Tcm 2、cm 3、Br 4、cmR 5、bR+cmR=1 9:经营杠杆的作用:预测风险 预测利润:根据基期利润求解计划期利润 10、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将一定时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 造费用计入成本。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看待。 11、全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将一定时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 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全部计入成本。P(课件1 例题)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合中七下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___________ 1、语音 太行(h mg ) 万仞(r en ) 惩(ch eng ) 塞(s e ) 汝(r u ) 曾(c eng ) 诸(zh u ) 箕(j i ) 六、词类活用 畚(b 缶)荷(h e ) ng )冀(j i ) 四、 通假字 1 、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 、河曲智叟亡以应 4、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 无陇断焉 6、 指通豫南 五、 古今异义词 孀(shu aig ) 龀(ch e )叟(s aj ) 惠通“慧”,聪明 反通“返”,往返 亡通“无”,没有 厝通“措”,放置 陇通“垄”,高山 指通“直”,一直 匮(ku 1)亡(w u )以应厝(cu b )雍(y o 1 、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 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 、达于汉阴 3 、指通豫南 4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投诸渤海之尾诸: 6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北山愚公长息曰 9 、虽我之死 10、惧其不已也 11 、无陇断焉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古义:连 ........ 都 今义:曾经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 ..... 停下 2 、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012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1、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2、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 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 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 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名解】①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要点】新旧同病,宜先治新病,后治旧病。

金匮要略

i以下题目任选50题作为作业网上提交,其余供复习参考。 《金匮要略》作业 罗彤学号200412013004 中医专升本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答:《金匮要略》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主。由于《金匮要略》一书,是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之一,是古代治疗杂病的典范,它之所以被后世称为“经典”,是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金匮要略》论述诊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症侯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钢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辩证方法。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体现出来。 3.《金匮要略》诊脉部位有几种?其应用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目前,临床上诊脉习用寸口,但《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与现在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有以下4种:①寸口三部法。②趺阳诊法。③少阴诊法。④少阳诊法。运仲景用的原则是:①诊外感疾病用独取寸口的方法。如《痉湿蝎病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后,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一节“脉沉而细”当指寸口脉而言。②病涉脾胃,常用趺阳诊法。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云:“趺阳脉沉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据此可看出腹满属脾胃病变,仲景用的是趺阳诊法。③有关妇人病变兼诊少阴脉。如《妇人杂病篇》云:“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这是论述下焦湿热而阴中生疮的脉证和治法。少阴为肾脉,阴中为肾窍。脉滑而数主有湿热,湿热聚于前阴,郁积腐蚀,致腐烂成疮。据此可看出仲景诊妇人病兼诊少阴脉。④对某些复杂的病证,兼诊两处以上的脉象。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以寸口与趺阳并举。⑤上下阻隔的病分寸、关、尺以候之。如《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云:“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据此可看出仲景对上下阻隔的病,常分寸、关、尺以候之。 4.《金匮要略》在治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历经1700余年,其辨病辨证、治法方药一直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医治法上的许多特点,本书均有充分体现,如:⑴治未病的指导思想,。 即无病早防及有病早治的预防疾病的思想。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2条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末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⑵重视人体正气,治病求本:因为人体抗病能力悉赖正气,正气虚损,药物就难为力,故全书对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注意调补脾肾两脏,认为这是内伤疾病的治本之法。治脾者以黄芪为主药,因其能健脾益气,故用黄芪方有8首,而《伤寒论》诸方没有用黄芪的。治肾者以附子为主药,故其用炮附子之方有18首。再者杂病也多血亏之证,故《金匮要略》用当归之方14首,而《伤寒论》仅4首,《伤寒论》多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多用炮附子温肾回阳。 ⑶对于邪实之证,祛邪时注意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随病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就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痰饮一证,溢饮在表,用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1. 管理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章) a)宣传介绍阶段 b)吸收消化阶段 c)改革创新阶段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第二章) a)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 b)工作侧重点(具体目标)不同 c)作用时效不同 d)遵循的原则、标准和依据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不同 e)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 f)方法体系不同 g)工作程序不同 h)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i)观念的取向不同 j)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3. 边际贡献的内涵及三种形式(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第二章)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 )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a)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销售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单价X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 b)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X 100% 4. 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概念(第三章)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 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性态。 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事物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b)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

变成本。 c)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化那部分成本。 5.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混合成本的分类及变化特征;会区分不同的混合成本。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选择高低点的依据是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第三章)混合成本的分类: a)阶梯式混合成本(半固定成本) b)标准式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Y=a+Bx c)低坡式混合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①递减型混合成本②递增型混合成本 6.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成本构成、利润计算公式、利润差、造成利润差的原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第三章) 主要区别: a)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b)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c)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d)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e)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f)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7. 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优缺点(第三章)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a)变动成本发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重视销售工作b)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c)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和损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d)采用变动成本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a)变动成本发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b)变动成本发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c)采用变动成本发会对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重点词语解释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泛指一般河流今 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 :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 : 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 个, 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 、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 、聚室而谋曰室 : 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 、杂然相许杂然:纷纷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 许:赞同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14、叩石垦壤叩:敲,凿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三、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始一反焉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1、 2、 3、 4、 5、 ?怎么样 焉:疑问代词,哪里 夫:成年男子 始龀龀:换牙 易:交换心: 思想穷匮:穷 尽 惠”通“慧” 反”通“返” 亡”通“无” “厝”通“措”陇”通“垄”节: 固: 15 、 季节 顽固 19 、 ,聪明,往返,没有,放置,高地 彻: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金匮要略知识点整理(同名7483)

金匮要略 原著二十五篇,载方205首,用药约155味 明代赵以德是注释原著第一人《金匮方论衍义》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元真:元气或真气 厥阳:阳气上逆 所得:所合,所依附的意思,也指与病情相适宜的饮食和居住等 所恶:病人厌恶或者不适合病人的饮食气味居住 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症。 如胎:同苔,舌上湿润白滑,似苔非苔。 贼邪不泻:外邪侵入人体后留滞不出。 僻不遂:口眼斜,不能随意运动。 阴阳俱微:营卫气血都不足。(血痹重症) 脱气:指虚劳病机,阳气虚衰。 喘喝:即气喘 痹侠背行: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侠瘿:结核生于颈旁,腋下为马刀,两者称瘰疬 里急:腹中有拘急感,按之不硬 浊唾涎沫:浊唾指稠痰,涎沫为稀痰 太过不及:脉象盛于正常为太过,弱于正常为不及。太过主邪盛,不及主正虚。 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寸脉微,尺脉弦。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阳微阴弦并见,胸痹病机为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 相搏而成。 心悬痛:心窝部向上牵引疼痛(心痛轻症) 肝着:指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之病名。 肾着:本病多起于劳动汗出,湿衣贴附于身,日久阳气痹阻,寒湿着于腰部筋络肌肉中,痹阻阳气不行,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之病。 咳逆倚息: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倚床呼吸。 心下坚筑:心下部位满闷痞坚,动悸不宁。 伏饮:潜伏于体内,根深蒂固,难于攻除,伺机而发的一种饮病。 数集消谷:趺阳脉数,是热结于中,胃热盛则消谷而善饥。 心中啖蒜基状:病人吃了蒜末一样,胃中灼热不适。 目睛晕黄:一是望诊可见病人眼白发黄,围绕黑眼珠有黄晕;二是病人自觉视物昏黄不清。 胃反:亦称反胃。因脾阳衰虚,不能腐熟水谷,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病。 郁冒:郁,郁闷不舒,冒,头昏目不明,如有物冒蔽。头昏眼花,郁闷不舒。 孤阳上出:阳气独盛而上逆。

《金匮要略》作业50题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金匮要略》作业50题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答:《金匮要略》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主。由于《金匮要略》一书,是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之一,是古代治疗杂病的典范,它之所以被后世称为“经典”,是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金匮要略》论述诊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症侯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钢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辩证方法。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体现出来。 3.《金匮要略》诊脉部位有几种?其应用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目前,临床上诊脉习用寸口,但《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与现在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有以下4种:①寸口三部法。②趺阳诊法。③少阴诊法。④少阳诊法。 仲景运用的原则是:①诊外感疾病用独取寸口的方法。如《痉湿蝎病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后,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一节“脉沉而细”当指寸口脉而言。②病涉脾胃,常用趺阳诊法。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云:“趺阳脉沉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据此可看出腹满属脾胃病变,仲景用的是趺阳诊法。③有关妇人病变兼诊少阴脉。如《妇人杂病篇》云:“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这是论述下焦湿热而阴中生疮的脉证和治法。少阴为肾脉,阴中为肾窍。脉滑而数主有湿热,湿热聚于前阴,郁积腐蚀,致腐烂成疮。据此可看出仲景诊妇人病兼诊少阴脉。④对某些复杂的病证,兼诊两处以上的脉象。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以寸口与趺阳并举。⑤上下阻隔的病分寸、关、尺以候之。如《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云:“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据此可看出仲景对上下阻隔的病,常分寸、关、尺以候之。 4.《金匮要略》在治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历经1700余年,其辨病辨证治法方药一直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医治法上的许多特点,本书均有充分体现,如:⑴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即无病早防及有病早治的预防疾病的思想。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2条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末流传脏腑,即医治之。”⑵重视人体正气,治病求本:因为人体抗病能力悉赖正气,正气虚损,药物就难为力,故全书对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注意调补脾肾两脏,认为这是内伤疾病的治本之法。治脾者以黄芪为主药,因其能健脾益气,故用黄芪方有8首,而《伤寒论》诸方没有用黄芪的。治肾者以附子为主药,故其用炮附子之方有18首。再者杂病也多血亏之证,故《金匮要略》用当归之方14首,而《伤寒论》仅4首,《伤寒论》多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多用炮附子温肾回阳。 ⑶对于邪实之证,祛邪时注意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随病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就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痰饮一证,溢饮在表,用大小青龙汤;痰饮在下用五苓散。此外,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及八法的灵活运用,虽是本方剂的特点,同样也是本书的治法特点。 5.简述《金匮要略》一书的方剂特点 答:⑴疗效高、收效快。⑵药物少。⑶配伍严。⑷重视药物剂量⑸体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神⑹体现了八法的灵活运用。 6.什么是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