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广州管圆线虫基本知识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鼠肺部血管 偶可寄生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于1994年在台湾省发现 人是非正常宿主 形态 成虫线状,细长,体表有微细环状横纹 雌虫:17~45x0.3~0.7mm,尾斜锥形 雄虫:11~26x0.2~0.5mm,交合伞对称, 呈肾形 呵呵,看我长这样,妖娆漂亮吧!!! 生活史 终宿主:鼠(犬、猫和食虫类也可)肺动脉内 一期幼虫经呼吸道至消化道随粪便排出, 在体外潮湿或有水的环境中发育3周 中间宿主:螺、蛞蝓 转续宿主:蟾蜍、蛙、蜗牛、鱼、虾、蟹 在中间宿主(螺、蛞蝓)体内为感染期幼虫 鼠因吞食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再来秀一下我的生活史,看我怎么祸害人民,哈哈!!!

人感染的方式和途径 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 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 喝含幼虫的生水 致病 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特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病变部位:大脑、脑膜、小脑、脑干、脊髓等脑组织 症状: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躯体疼痛、低中度发热 潜伏期:1-27天,平均10天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有吞食或接触本虫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的经历 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受损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正常1-2%) 免疫学检查:用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流行与防治 流行: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岛屿,我国主要在台湾、广东、浙江、黑龙江等地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000多病例报道 传染源:鼠类 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多达50余种 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非正常宿主,幼虫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能离开人体继续发育 治疗:阿苯哒唑,及时治疗效果好、预后佳 预防: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生菜、生水,灭鼠 生baby so easy!!!!!! 附注: 是在鼠类体内发现并命名的广州管圆线虫所引起的疾病,如今已被列为国 家新发传染病。这是一种以病原名称命名的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主要寄生于鼠类肺动脉及右心内的线虫,中间宿主包括褐云 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东风螺等,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如果人不经煮熟就吃,很容易招惹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寄生虫病。以前这种病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南病北移”现象很明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进入人脑等器官,使人发生急剧的头痛,甚至不能受到任何震动,走路、坐下、翻身时头痛都会加剧,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诊断治疗及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极个别感染虫体数量多者,病情严重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广州管圆线虫病

the 国内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研究进展guide download

间的一个大约200bp的内含子上。第2种为单核苷酸突变,在外显子14中出现G→A的转换,导致了由精氨酸到组氨酸的突变,这种突变个体的表型与正常个体的表型在连锁分析时表现出了很好的共分离;另外发现了在外显子5中出现C →T的转换,但只是一种同义突变;第四种是在第一个poly Q 中的谷氨酸发生扩增,但并不引起发病,可能只作为多态。 4 基因F O XP2的功能和作用 由于F OXP2基因对言语功能的重要意义,科学家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化学方法研究了F OXP2基因在幼鼠和成年鼠大脑中的表达,发现F OXP2基因在大脑皮层皮质(cerebral cortex)、小脑埔肯野氏神经元(cerebellu m Purkinje neur ons)以及丘脑都有表达,而在髓区却很少表达,说明了F OXP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空间特异性[10]。从时间上看,F OXP2在引导神经元的迁移过程中出现了较高的表达,这也说明了F OXP2基因编码蛋白在迁移后的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F OXP2基因编码产物的结构上看,该蛋白主要包括一个forkhead box和DNA结合区,而又f orkhead box包括3个fox(α镙旋)和2个大的l oop结构。F OXP2该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该蛋白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对其它细胞的遗传性程序具有调控作用,可以调控其它基因的表达。F OXP2基因突变,产生的调控蛋白质的DNA粘合区被破坏,无法与脑发育期所表达的相关基因的调控区结合,使的大脑发育早期阶段所需的基因程序性表达遭到破坏[10]。 总之F OXP2作为人类所发现的第一个与言语功能相关的基因,从该基因的进化上看也是人类在遗传上不同与其它物种的重要遗传标记之一。它的突变使其编码产物丧失了作为一种调控因子诱导大脑神经元迁移后分化的重要功能,近而影响了个体言语能力的发展。但关于该基因如何启动和抑制其它基因的表达,它的突变是否孤独症有关[11,12],以及还与其它生理功能有关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另外该基因只是与人类言语功能相基因中的一个,其它言语相关的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和定位。参考文献: [1]Marcusand,Si mon,E Fisher.FOXP2in focus:what can genes tell us about speech and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6(17):257-262. [2]Belton E,Sal mond CH.B ilateral brain abnor 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dom inantly inherited verbal and or ofacial dysp raxia[J]. Hum B rain Mapp,2003,18(3):194-200. [3]Erin K,O’B rien,Xuyang Zhang,Carla N ishi m ura.A ss ociation of Specific Language I mpair ment(S L I)t o the Region of7q31 [J].Am J Hum.Genet,2003,72:1536-1543. [4]Enard W,Przeworski M,Fisher.Molecular Evoluti on of FOXP2, a Gene I nvolved in Speech and Language[J].Nature,2002, 418:869-872. [5]O’Neill M D.First Language2A ss ociated Gene Identified[J]. B ioBeat Online Magazine(May22,2002).http://www. app liedbiosystem https://www.doczj.com/doc/7b12693747.html,. [6]B ruce HA,Margolis RL.FOXP2:novel exons,sp lice variants, and CAG repeat length stability[J].Hum Genet]2002,111 (2):136-144. [7]Cecilia S,L Lai.Af orkhead2domain gene is mutated in a severe s peech and language dis order[J].Nature,2001,413(4):519- 523. [8]Gauthier J,Joober R.Mutation screening of FOXP2in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autistic disorder[J].Am J Med Genet,2003,118(2):172-175. [9]A rend Sidow.Genome M inireview Sequence First,A sk Questions Later[J].Cell,2002,111(4):1316. [10]Russellj,Ferland,Ti mothyj.Cherry,Characterizati on of Foxp2 and Foxp1mRNA and Pr otein in the Develop ing and Mature B rain[J].J Compar Neur,2003,460:266-279. [11]D F Newbury,E Bonora.FOXP2Is Not a Major suscep tibility Gene for Autis m or Specific Language I mpair ment[J].Am J Hum Genet,2002,70:1318-1327. [12]W assink TH,Piven J,V ieland VJ,et al.Sheffield VC (2002)Evaluati on of FOXP2as an autis m suscep tibility gene [J].Am J Med Genet,2002,114:566-569. 国内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研究进展 Advances of I n term ed i a te Host and Reservo i r Host of Ang i ostrongylus Can tonen sis i n Guangzhou,Ch i n a 王新彩,刘润芳 摘 要:目的 了解国内已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已发现和证实的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作一综述。结果 中间宿主的种类有: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等螺类; 足襞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等蛞蝓类;同型巴蜗牛、短梨巴蜗牛等蜗牛类。转续宿主有:青蛙及蟾蜍。结论 国内已发现一些软体动物螺类、蛞蝓类、蜗牛类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青蛙和蟾蜍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转续宿主。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转续宿主 中图分类号:R5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8X(2006)04-0311-03 收稿日期:2006-10-08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作者简介:王新彩(1963-),女,河南温县人,副教授,从事寄生虫学教学和研究。 广州管圆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亚纲圆线虫目管圆科管圆线虫属,它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偶可寄 ? 1 1 3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12月 第24卷 第4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is)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广州管圆线虫长侵入心脑肺等部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导致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最早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当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is)。后由Matsumoto1937年在我国台湾报道,至1946年才由Do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陆生螺类与淡水螺类,如螺、蛞蝓、蜗牛等;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等。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内。广州管圆线虫雄虫白色,大小为 (1 5~25)×(0.26~0.40)mm;雌虫体内的白色子宫与充满血液的肠支互相缠绕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大小为 (20~4 5)×(0.3~0.6)mm。有时,可在雌虫的子宫内看见单细胞虫卵。 二、发病机制 雌、雄成虫交合后产卵,虫卵进入鼠肺毛细血管,I期幼虫孵出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部,再被吞入消化道,随鼠粪一起排出。I期幼虫在体外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周。当中间宿主将I期幼虫吞食后,可在其体内发育为II期和III期幼虫。III期幼虫对人体有较强的感染力。人类多由于生吃含有III期幼虫的淡水螺肉而感染,也可通过生吃中间宿主如鱼、虾、蛙等而感染,或当婴幼儿在有蛞蝓滋生的地方爬行时,亦有可能获得感染。III期幼虫可侵入小肠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流到达肺、脑、肝、脾、肾、心、肌肉等各种器官组织,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