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2007年统计年报和2008年定期报表)

江苏省统计局制定

2007年12月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1 —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式

1.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301表) (4)

2.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I302表) (5)

(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1.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401表) (6)

2.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I402表) (7)

(三)基层年报表式

1.劳动情况(I102-1表) (8)

(四)基层定期报表表式

1.劳动情况(I202-1表) (9)

四、附录

(一)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表甲栏分组目录 (10)

(二)主要指标解释 (11)

— 2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一、总说明

(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特制定《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变动情况。

(三)本报表制度是对各省辖市统计局报送的要求。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的布置方式由各省辖市统计局自行确定。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填报范围为辖区内各类企业、事业和机关的资料。

(五)各省辖市统计局应按照省统计局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数据文件以文本文件格式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省统计局,电子信箱:jsrkc_js@https://www.doczj.com/doc/7b12492784.html,。

(六)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南通市在向省报送劳动统计年报时,请抄报国家统计局一套,报送时间为3月15日前。

(七)综合表中单位从业人员指标以“人”为计量单位,报酬以“千元”为计量单位,均保留整数位。

(八)本报表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3 —

二、报表目录

(一)年报

(二)定期报表

(三)基层报表

— 4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

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

表号:I 3 0 1 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

计量单位:人、千元综合机关名称:2007年有效期至:2008年6月

续表(一)

续表(一)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5 —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表号:I 3 0 2 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8年6月综合机关名称:2007年计量单位:人

续表

本年减少人数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8年月日

— 6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二)综合定期报表

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

表号:I 4 0 1 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

计量单位:人、千元综合机关名称:2008年季有效期至:2009年1月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8年月日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7 —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表号:I 4 0 2 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9年1月综合机关名称:2008年季计量单位:人

续表

本年减少人数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8年月日

—8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三)基层年报表式

劳动情况

表号:I 1 0 2-1 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企业(单位)法人代码:□□□□□□□□-□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企业(单位)详细名称:2007年有效期至:2008年6月

《统计法》第三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9 —

(四)基层定期报表表式

劳动情况

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企业(单位)详细名称:表号:I 2 0 2-1 表企业:□事业:□机关:□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国民经济行业:2008年季有效期至:2009年1月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8年月日《统计法》第三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10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四、附件

(一)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表甲栏分组目录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11 —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3、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及政工人员。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体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5、内部退养职工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6、长期病、休假人员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因病、事假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员,不包括由单位派出或自费长期学习的人员。

7、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职工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帖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5)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7)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9)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和利息;

(10)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

(11)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12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13)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14)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8、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用。

9、国有控股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1998〕204号文)精神,国有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对除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外的各类企业(亦即对国有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分组,以反映国有经济控制企业的情况。

“国有控股”可分为国有绝对控股和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两种。国有绝对控股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大于50%的企业。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的企业(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协议控制)。

该部分资料由各地从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中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101-1表)中的第19项“国有经济控股情况”中第1项“国有绝对控股”和第二项“国有相对控股”汇总取得。

10、单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劳动统计原则上以填报基层年报表(I102表)的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数的依据。

11、死亡指因各种原因死亡而发生的减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