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 税收原理

7 税收原理

7 税收原理
7 税收原理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权威性的体现。 第二节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课税办法的总和。 1. 税制要素 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其他要素:减税、免税附加和加成、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违章处理。 2. 税收分类 现代国家的税制一般都由多个税种组成,各税种既互相区别又密切相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税种分别归类,是研究和建设税制的重要前提。税收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一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2)直接税与间接税。(3)从量税与从价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5)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及其发展 (1)税收原则的概念 一国设计、完善税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治税思想的具体化和条文化 (2)税收原则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 西方税收思想的发展 2、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而平等征税又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的含义。 (2效率类税收原则 经济效率——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行政效率——税收征收过程的效率,可以用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的成本衡量,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税收原理习题

第一章税收概论 一、名词 税收、税收制度、税收特征(税收“三性”)、征税对象与税源、计税依据、纳税人与负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代理人、税目与税率、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流转课税与所得课税、从价税与从量税、价内税与价外税、直接税与间接税、起征点与免征额、减税与免税、税收职能与作用、附加与加成 二、判断题 ()1、国家征税只能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2、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税法是固定不变的。 ()3、在税法规定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4、税收的三性特指在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的基本特征。 ()5、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税收不需要偿还,但有时需对纳税人支付一定代价。 ()6、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在实质上是等同的。 ()7、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分离的。 ()8、免征额就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就全额征税。 ()9、对企业所得税来说,纳税人与负税人是重合的。 ()10、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合理,但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使税收负担不合理。 ()11、对于适用于定额税率计算的税种,应从量计征。 ()12、所谓加成,就是在原有税率的基础上再加上加成率来计算应纳税额。 ()13、从价税与价格密切相关,而从量税则与价格没有直接联系,这使二者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正好相反。 ()14、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等。 ()15、税收的职能就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税收职责与功能。 ()16、不论什么性质的税收,不论什么样税种,都具有组织收入这一性质。 ()17、税收可通过设置不同税种、税目,确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 ()18、调节社会经济是税收的基本职能。 ()19、税收可保证财政收入可靠和稳定增长。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

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

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税收理论与实务(王韬 老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税收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王韬版) (无特殊要求的都采用新税法) 第一章.税收基本原理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D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BC 5.ABD 6.AC 7.BCD 8.AD 9.BD(此题不做要求) 10.ACD(此题不做要求) 第二章.增值税

一、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此题不做要求 16.错 17.错 18.错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C 3.C 4.B 5.A 6.A 7.D 8.C 三、多项选择题 1.AC(此题不做要求) 2.BC 3.AD 4.BD 5.CD 6.CD 7.ABE(此题不做要求) 8.ACD 9.AC 10.BC 11.ABC 三.解答题

1.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的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捐赠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117×17%÷(1+17%)+2×17%÷(1+17%)=17.29(万元) 进项税额=20×17%+(15+5)×(1+15%)×17%+4×17%=7.99(万元)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3(万元) 2.①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销项税额=50×17%+(30+5.1)÷(1+17%)×17%+300×17%=64.6(万元) ②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③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④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按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 销项税额=16÷(1+4%)×4%×50%=0.31(万元) 应纳增值税=64.6+0.31=64.91(万元) 3. ①进项税额=20×13%+4×7%=2.88(万元) ②进项税额=(6.8+2×7%)×(1-20%)=5.552(万元)【注:20%为进项税额转出】 销项税额=52.65÷(1+17%)×17%=7.65(万元) ③价格偏低。销项税额=400×500×(1+5%)÷(1-10%)×17%÷10000=3.97(万元) ④销项税额=(46.8+1.287) ÷(1+17%)×17%=6.987(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0.175(万元) 4.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销售古旧图书免征增值税。古旧图书,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兼营非应税劳务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与货物的销售额。 当月应纳增值税额=50000÷(1+3%)×3%=1456.31(元) 5. 销项税额=30×13%+0.5÷(1+13%)×13%+6÷(1+17%)×17%=4.83(万元) 进项税额=3×7%-5×17%-0.186÷(1-7%)×7%= -0.654(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484(万元) 6. 进口环节: 应纳增值税:500×(1+15%)×17%=97.75(万元) 内销环节:

第一章 税收制度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税收制度的基础理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税收制度的概念、税制建立原则、税制构成要素以及税制的分类方法等内容,较为系统地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具体税种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章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是税收要素的概念及辨析;难点是税制要素中累进税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时间安排 本章教学共需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理解本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体:国家; 2、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3、依据:政治权力; 4、本质:体现特定的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1、强制性: 含义:任何单位和个人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体现; 举例:(1)刘晓庆涉嫌偷税被捕案; 解释:刘晓庆身为纳税人,违反国家关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不主动进行纳税,因此受到国家的制裁。 (2)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被捕案; 解释:李真作为国家税收征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税收法律,循私舞弊,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因此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 含义:非直接偿还或称非一一对应偿还; 详细解释:国家征税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等价物,不同于市场经济下的等价交换。但税收的无偿性并教学方法提示栏: 初次上课,应注意引导和启发方法的引用。可借用一些社会现象、身边的事例为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税收概念,逐步培养学生对税收学科的兴趣。 教学方法提示栏:提示:这是重点内容。学生重点记忆,在理解中掌握。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

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税收学原理教案上课讲义

《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 课程号:0030578 编写日期:2007年4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 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二、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 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 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五、教学难点 1.税收概念的解析 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 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 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 了解税收的产生的原因;了解中国税收的发展历程;了解西方国家税收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E、课税范围 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税收学原理教案

税收学原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 课程号:0030578 编写日期:2007年4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 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二、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 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 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五、教学难点 1.税收概念的解析 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 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 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环节 A 生产 B 消费 C 分配 D 交换 2、税收是一种以()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A 国家 B 财政机关 C 纳税人 D 税务机关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 财产所有权 B 国家行政权 C 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 D 以上都不是 4、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 利润 B 规费 C 税收 D 公债 5、“公需义务说”认为,税收是() A 政府用于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 B 国家向人民征收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收入来源和财力基础 C 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支出需要 D个人在向社会领取收入时所作出的扣除 6、关于税收的本质,()是从50年代起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学说A 公需义务说 B 国家需要说 C 公共品补偿说 D 社会扣除说 7、下列财政分配方式中,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的是() A 税收 B 公债 C 规费收入 D 国有资产收入 8、()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 A初税亩 B 贡、助、彻 C 一条鞭法 D 租、庸、调 9、()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从雏形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标志。 A 贡、助、彻 B 初税亩 C 一条鞭法 D 租、庸、调 10、推动税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职能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经济体制的发展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 11、()是税收由不成熟形态发展为成熟形态的标志。 A 贡 B 助 C 彻 D 初税亩 12、当代中国税收确立方式属于() A 自由贡献时期 B 专制课征时期 C 立宪协赞时期 D 请求援助时期 13、构成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揭示税收本质的学说是() A 公需义务说 B 公共品补偿说 C 国家需要说 D 社会扣除说 14、税收起源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