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apter_06Som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Rules(公司理财-四川大学,战松)

Chapter_06Som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Rules(公司理财-四川大学,战松)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强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在分析邹城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邹城旅游客源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二)旅游活动边界的泛化,游客的足迹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内,景区边界逐渐向外延伸,旅游竞争由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游客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性、舒适性和全程的整体品质。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 二、邹城市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邹城农业基础较好,枣林、桃树、山楂、苹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在峄山及城市近郊区大面积分布,特别是百里枣林、千亩桃园花红叶绿,果实甘甜,是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二)文化底蕴深厚 邹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交辉映。其中,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老城区历史建筑17处。 (三)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邹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旅游格局。 三、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 邹城市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以及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善,旅游信息散布于济宁旅游政务网、邹城外宣网、微信和微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成,内容同质性高,利用率低。截止目前,邹城共建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家,位于香城镇和看庄镇,数量不足且功能不全。 (二)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作为邹城市两个核心旅游资源区,孟府孟庙景区和曲阜的三孔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两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峄山景区大力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了“邹城深呼吸”生态旅游品牌,但大多还停留在“采摘”和“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难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分别开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尽管邹城完成了首批4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为市内5个A级景区景点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指引,提高旅游者的出游效率。但是,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间道路不够通畅,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标识,景区支线路网标准低,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人文景观著称,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一级文物481 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6处,3A 级景区处19处。我们所调查的7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陇海、宝(鸡)-成(都)、宝(鸡)-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乌镇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乌镇的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B14020831 靳禹熙

目录 一、绪论1.乌镇历史源流 2.气候特点 3.乌镇旅游开发前景的概述 4. 旅游开发前景预测的意义 二、调查的结果 三、乌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完整意见 1.已有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 2.已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及完善建议 3.已有乌镇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 4.部分景点开发需要改进的建议 四、乌镇旅游开发之路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1.乌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2.乌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附录:乌镇旅游建议

【内容摘要】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关键词】江南水乡城镇旅游开发乌镇 一、绪论 1.乌镇历史源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3]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2.气候特点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分析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建议设想,为高新区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旅游资源;特色;高新区 旅游资源的本质在于吸引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当前对于高新区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高新区旅游开发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初步研究,以期为高新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所谓“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为当地旅游业利用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体现地方独特风格和色彩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苏州高新区地处苏州古城西侧,沪宁旅游带黄金分割点上,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目标,使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高新区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阳山)”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河)”而展开,其他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错点缀其间,构成高新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特色自然旅游资源 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以阳山、大石山等山地景观为代表的山地自然旅游资源; 珍稀生物旅游资源——以白马涧桃花水母为代表的珍稀生物旅游资源; 湖岛生态旅游资源——以太湖、大小贡山岛等湖岛资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 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真山真水园中城”已成为描述高新区的经典话语,阳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资源如同明珠镶嵌于苏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太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白马涧桃花

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61《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月(下旬刊)总第567期 购物区通过精美的栏目制作呈现给亿万观众,让观众在记住美景的同时也记住了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类似的宣传理念可以引申出很多的启发,例如制作以北京旅游纪念品为主题的专题栏目,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介绍其精湛工艺的同时运用商业手段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节目,可以让观众更深的了解这些旅游纪念品的内涵,并对购买的渠道和地点能够事先熟悉,建立目的游客群。在介绍景点时适当增加旅游购物宣传的比重,使游客建立对景点和购物的相关性认知,也可以纠正人们对于跟团旅游“只购物、不观景”的错误认识,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旅游购物。 (3)抓住国外游客购物偏好进行宣传。针对国外游客群,通过英文媒体渠道向国外游客宣传北京的古文化以及传统的工艺纪念品,外国游客对于北京的悠久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应当抓住游客偏好来进行宣传打造,在广告和产品设计上突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定期举办北京外国友人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国外游客,并借助契机宣传旅游购物。 (4)加强日常信息的宣传渗透。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旅游城市的车站、街道设立旅游纪念品宣传广告,公交车的车身、移动电视等渠道可以加深初来的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印象。 2.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作用,强化北京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上有奖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游客群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类型,为旅游纪念品产品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并搜集购买者对北京旅游纪念品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与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合作制作北京旅游纪念品的搜索引擎及网页,让游客在搜索北京特色旅游纪念品时能够快速、便捷、全面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每一种旅游纪念品赋予特定的寓意,界定更多地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产品价格、类目、特色以及图片公布在网络上,通过网络营销将产品推广到国外。设立不同功能的分页,如北京旅游纪念品调查网页、纪念品宣传网页、纪念品价格网页等,让消费者可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五、加强北京旅传统游纪念品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纪念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传统的纪念品与现代元素进行结合,开发出满足人们越来越个性化审美观念的纪念品,也是北京旅游纪念品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多是私人或中小企业的家族作坊式经营为主,很多从业人员对于传统手艺和工艺都是一知半解,而传统工艺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在一点一点地流失,加之缺乏创新,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产品跟几年前的比起来并没多少改变。 建议有关院校充分利用北京的环境优势,设立相关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专业,培养旅游纪念品研发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学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审美元素、工艺流程等,开展职业素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工作,使他们在旅游文化、产品文化内涵、生产与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与包装、国内与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得到培养与训练,全面提升旅游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宋 强 高喜银 郑泽锋:体验设计指导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商场现代化 [J].2008(13) [2]徐世忠:主题纪念品的产生和定义.上海百货[J].2008(14)[3]吕 锋 廉 毅:基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思考.包装工程[J].2005(05) 大学城是若干大学的集合体,在空间上首先表现为大学的集聚。大学的集聚带来了大学校园的集中、各类学生的集中以及多学科的聚集、多种知识结构人才的聚集、科学研究的聚集、教学资源的聚集和教授专家的思想聚集。这种集聚带来了高等教育不同资源间的重组、优化和配置,形成了区域特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各类资源的集聚必然导致某些经济活动在其周边的发展和伴生,必将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重庆大学城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优美的人文环境和产业拓展的巨大空间,同时也具备了发展大学城旅游的客观条件。文章将简介重庆大学城概况,分析大学城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大学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具体对策。 一、重庆大学城概况 重庆大学城是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而确定的重点工程,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建设总投资约300亿元,汇聚了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14所高校。截止目前,重庆大学城已有8所大学投入使用,入驻学生已经达到8万余人。预计到2015年,14所高校将全部建成,师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重庆大学城正着力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理念,按照校园基础设施一体化、教学设施及科研设施一体化、文化娱乐设施一体化、后勤服务设施一体化、师生资源一体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打造,其发展目标是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明城和生态城。 二、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概况1.秀美的自然景观资源 重庆大学城位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地势平坦,依山傍水,背倚缙云秀峰,可远眺歌乐美景,林木葱笼,自然风光十分秀美。依托周边美丽的自然环境,重庆大学城各高校校内景观有机融合了校园周边的自然风景,特色各异。如重庆大学的缙湖、云湖、松林公园,重庆师范大学的桃山、李山,重庆科技学院的灵湖、青杠岭等。重庆大学城美丽的自然景观,使其不仅是绿树掩映、繁花媲美、书生朗朗的美丽校园,更是景观别致、品位高雅、绿荫遍地、令人陶醉 江燕玲 宋 军 刘星星 重庆科技学院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重庆大学城及其旅游资源的概况,提出了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大学城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开题报告 文档

武汉体育学院 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分析 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双学位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焦秋楠 学号 0905140018 指导教师职称 2012年 05 月

1、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 1论文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制定和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制定,以及京津冀经济圈的快速发展,特别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后,为河北省体育旅游带来千载难逢机会。体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分支或作为一种专业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各类竞赛和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近几年来河北省在体育旅游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上与其他省的体育旅游发展比较滞后,缺乏发展后劲。为此对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河北省体育旅游业的健康、规范和快速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体育旅游资源是发展现代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基本条件,只有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才能使得体育旅游业健康的发展。河北省的体育旅游资源构成较为全面、分布点广,通过对河北省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挥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可以使河北省体育旅游更好的的带动河北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2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业的现状及开发 2.1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业的现状 2.1.1河北省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南边有永年的太极和战国时期的燕国国都邯郸;中部有被誉国球的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和华北明珠白洋淀;东边有沧州吴桥杂技和武术;北边环渤海湾秦皇是岛游泳、潜水等理想的体育旅游场所;西北有成的皇家狩猎场和坝上春天草原、冬季滑雪旅游的胜地;同时,贯穿我省的太行山脉为登山、攀岩等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1.2.近几年来河北省在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上加大了投入在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下,交运、通讯、宾馆、饭店等设施有了极大改观,为人们的出行、吃住提供了方便。特别是打造以石家庄为中心一小时交通网络,为体育旅游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1. 3.河北省体育旅游市场国内面临其他省的激烈竞争,例如:山东的潍坊风筝节、青岛的游泳和潜水;东北滑雪旅游;湖北端午龙舟竞渡;藏族的赛马大会等。在国外,在1857年的时候,英国人就成立了登山俱乐部;1883年,在挪威、瑞士等国成立了滑雪俱乐部;1890年法国、德国成立了休闲观光俱乐部,向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到上世纪20年代末各类体育旅游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如1994年冬季在法国滑雪者人数540万,其中外国人180万,占法国滑雪营业额的78%。在亚洲,体育旅游开发也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如日本的休闲游,韩国的冬季滑雪,新加坡、香港的高尔夫运动和水上运动都做了大量宣传,吸引各国游客前往。这样使河北省很难吸引国内外旅游客来参加体育旅游,该省应该考虑体育旅游业如何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时候了,并应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2.2河北省旅游资源开发 2.2.1开发传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突出区域性和文化性 (1)传统民族体育概念传统民族体育是指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它的体育形态,成长、成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B14020229 蔡宇轩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中部省份河南打地理情况以及开发的方式还有开发中需要注意的三点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几条旅游路线的开发利用,豫皖苏开发的必要性和方式。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等,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联合与协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旅游设施,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树立区域统一的品牌形象,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以达到合作各方的“多赢”和“共荣”。 一、河南旅游开发优势 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不可分的产业关联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苍白的,缺乏持续动力。旅游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和消费能力;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激发出强烈的旅游动机,创造巨大的增值服务空间。处理好旅游与文化协调发展关系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 1.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河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文化旅游潜力巨大。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文化资源,对于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河南是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居全国前列。全省现已查明的各类文物点约3万处,其中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40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八大古都,我省居其四,全省有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各类文物藏品约130万件,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 2.河南是文学大省,李准、姚雪垠等老一辈文学家早已蜚声中外,以二月河、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文学作家群,具有较强的创作实力,在全国被誉为“文学豫军”。 3.河南是戏剧大省,豫剧、曲剧、越调等20多个剧种仍然活跃在城乡舞台上。这些剧种带

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成绩: 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目录 1.引言 (1) 2.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2) 3.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 3.1 三清山景区的交通仍不发达 (3) 3.2 三清山旅游接待设施不够完善 (3) 3.3 三清山旅游接待受季节性影响仍然严重 (3) 4.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4) 4.1三清山的发展前景良好 (4) 4.2三清山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 (5) 4.3三清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 (5)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不断的开发与发展,三清山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三清山旅游资源在景区开发中处于什么样的现状,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研究解决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 就景区开发中旅游资源的一些问题、现状,解决办法等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三清山;旅游资源;问题;看法 1.引言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与玉山县的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取道教典籍之意将三清山的三位最高尊神玉清、上清、太清命名,得名三清。1998 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2008年7月8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清山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景区的面积达398平方公里,素有“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之美誉。它“东险西奇,南绝北秀”,是大自然献给世界的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三清归来不看黄”,近年来三清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三清山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山僻壤到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并且在世界自然旅游资源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2.三清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怀玉山脉中段,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伟,种类齐全,景点众多。1988年8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9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现为国家AAAAA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乡村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所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蓬勃兴起。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国外、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备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以农家乐、田园风光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乡村休闲旅游,是“十一五”期间不少地方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现代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做了许多调查和研究,他们多以地区个案为调查切入点,以具体景区为例,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其旅游结构单一、开发程度落后、总体水平薄弱等问题。提出只有从产业角度培育秦东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才能合理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塑造陕西东大门的新形象。 二、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都主要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但应大于公顷。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