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6年4月

根据模拟考试题,主要考试内容分成这样几个模块:

理论热身 2题单选

第一部分教学规划 5题单选 1 题操作

第二部分资源准备 1题填空 4题单选 1题多选 1题匹配 1题操作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 3题单选 1题操作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2题单选 1题操作

操作题考四个内容:

IE浏览器上网,outlook收发邮件,地址簿等;

Office三大件,即Word、Excel、PowerPoint。

【目录】

【简介】

【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

〖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及理论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流程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资源准备〗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三、教

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教学实施〗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二、教学设施的使用三、教学中的交流

〖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附录1:题型示例

附录2:考试大纲与能力标准双向对应细目表

附录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简介】

一、考试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NTET,以下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 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

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及评分均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中列举的教学案例和选用的素材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并由此形成考试科目。应试教师可在报名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类见表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软件种类及版本见考试要求中的相关部分。

表 1 考试素材分类与考试对象

五、考试日期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时间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具体考试日期由考试中心在考试前6个月向社会公布。开始报名时间为考试前40天。

六、考点

考点资格由省级考试行政部门按标准认定,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各省在考试报名前1个月,向社会公布考点信息。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七、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八、其他

关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详细考务信息,请咨询教育部考试中心,或省级考试承办机构和考点。

【总体要求】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

3. 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

4.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2. 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

3.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4. 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 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内容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求

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

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2.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要求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3. 学习理论

内容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内容

(1)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求

了解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

内容

(1)学习者分析

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

(2)教学的环境条件分析

硬件设施(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

教学软件平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2)正确使用所处环境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

3)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软件平台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

2. 教学目标分析

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描述

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教学重、难点的提炼

教学序列的组织

要求

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

3. 教学策略初步选择

内容

(1)教学活动的排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3)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在提供的教学策略中进行恰当选择 4. 教学媒体选择

内容

(1)依据学习目标

(2)依据学习内容

(3)依据学习者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 教学评价方案制定

内容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要求

制定初步的教学评价方案

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1. 电子教案的特点、结构及制作工具

内容

电子教案的特点

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要求

了解电子教案的特点

理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了解电子教案的常用制作工具

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内容

新建、输入并保存电子教案

编辑电子教案

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

图像和页码的插入

公式与特殊符号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查找与替换

要求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在给定的模板中完成电子教案

〖资源准备〗

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1.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

内容

(1)教学资源的定义

(2)常用教学媒体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教科书、文献资料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

光盘(CD-ROM、VCD、DVD)、硬盘

网络

教学媒体的选择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的含义

了解教学媒体的类型及来源

了解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和优势

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2.常见数字教学资源格式

内容

可执行文件格式( *.exe)

文档格式(*.doc *.ppt *.xls)

音频格式(*.wav *.mp3)

视频格式(*.mpg)

图像格式(*.jpg )

要求

区别常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格式

掌握常见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

内容

数字教学资源获取方法

①截取计算机屏幕上所需的教学图像

②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

③查询、收集网络上的数字教学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的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

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

④下载与保存数字教学资源

下载与保存链接的文件

下载与保存需要的网页、文字、图像

树立教学资源的版权意识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可用的获取方法

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获取数字教学资源时记录出处,引用时自觉注明

2.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管理

内容

⑴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

⑵数字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要求

掌握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1.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

WPS Office

要求

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

(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

要求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或WPS Office),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1.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内容

(1)教学准备

(2)在实施中感受、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3)评价反思

要求

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相关内容

2. 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内容

(1)集中讲授

(2)自主学习

(3)协作学习

要求

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3.教学信息呈现

内容

把握教学信息的呈现时机与方式

合理借助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要求

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

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

二、教学设施的使用

1. 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内容

(1) 教具或仪器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2) DVD播放机和电视机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3) 计算机、网络和显示设备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要求

了解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掌握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常用软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内容

(1)Word、WPS Office

(2) PowerPoint

(3)Windows Media Player

(4)IE

要求

根据数字教学资源类型选择相应的软件

三、教学中的交流

1. 对教学交流的认识

内容

(1)交流及互动的重要性

(2)交流的内容

日常教学信息

要求

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2. 交流工具的使用

内容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批注和修订文档

会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包括附件)

要求

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内容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要求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2.教学评价的内容

内容

(1)教学资源

(2)教学效果

要求

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内容

数据的收集

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

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

调查问卷

数据的处理

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

Excel

WPS Office

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

内容

评价数据的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评价结果的表达

评语

表格

统计图表

要求

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

要求

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反思

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与效率

教学反思的方法

撰写教学日志

观看教学录像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要求

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

附录1:题型示例

说明:试卷按一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来组织。每套试卷的前面,有一段关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所处环境等的说明文字,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考生可反复翻看这段内容。

本部分只给出可能出现的题型,并非完整的试卷。

以下是试卷前面的说明:

【教学内容】

杜甫律诗“登高”(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文内容详见文档“课文之登高.doc”)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

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台,DVD播放机、视频投影机、计算机(只有一台计算机,并已连入Internet可供教师使用)

【教学要求】

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以下是试卷中可能出现的题型:

第1题(单选题)相对而言,讲授本段内容前,在分析学生知识起点水平时,可以不需要考虑的内容是()。(3分)

A.学生是否学过杜甫的诗

B.学生是否具备律诗的知识

C.学生对杜甫生平的了解程度

D.学生对古代诗歌的了解程度

第2—5题(单选题)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登高

科目语文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第2题(单选题)以下不适于作为本课目标的一项是()。(3分)

A.了解近体诗知识及诗歌写作背景

B.详细了解杜甫一生的经历

C.学会从近体诗特点入手,鉴赏诗歌

D.适当进行相关拓展

二、过程与方法

ü1 运用多媒体手段,ü2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ü3 营造意境,ü4 带领学生走进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ü5 理解诗人的爱国忧国之情

ü6 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⒈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及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

⒉赏析景,领会诗歌情景相生的写作手法

⒊赏析情,理解诗人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难点⒈体会颔联两诗句的深刻内涵

⒉深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根源

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讲课的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介绍杜甫生平的视频短片、课文朗读音频文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初读课文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电脑展示诗人杜甫像,引起学生的关注,并简介杜甫生平

⒉了解课文大意

第3题(单选题)在呈现课文内容时,为加强阅读感染力,不适于选择的教学方法是()。(3分)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B.利用软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C.让一位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随机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⒊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梳理诗歌的思路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教学活动2

赏读课文⒈赏析“景”

第4题(单选题)在引导学生赏析“景”时,你排除的教学方法是()。(3分)

A.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如何

B.教师逐句讲解都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C.教师适当补充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D.请学生想象描述景象

⒉赏析“情”

⒊揭示诗歌“情”与“景”的关系

景为情设,情随景生。

⒋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3

加深并拓展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了解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你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杜诗、赏杜诗”的活动,活动采用“协作学习”方式,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是协作学习的交流活动过程,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序号

活动步骤

教学策略

1

学生分组

将全班40个学生(男生24人,女生16人)。

分成8组,每组5位成员(其中男生3个,女生2个)

2

明确学习任务

给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读杜诗、赏杜诗”的准备。

3

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成果的展示

第5题(单选题)在各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时,你倾向采取的策略是()。(3分)

A.教师指定各小组的汇报人

B.各小组推荐汇报人

C.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

D.小组成员各自汇报个人完成的工作

4

评价

教师点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相结合

第6题(填空题)你准备在网上查询《登高》的相关教学课件,你认为恰当的关键词是_______。(3分)

第7题(单选题)将介绍杜甫的相关文字以纯文本形式插入Word文档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2分)

A.在浏览器中选中整个网页,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中执行“粘贴”命令

B.在浏览器中选中相关文字,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中执行“粘贴”命令

C.在浏览器中选中相关文字,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中执行“选择性粘贴”命令,选用“无格式文本”

D.在浏览器中执行“另存为”命令,保存为Word文档

第8题(单选题)在资源准备时,你已经完成课件“登高.ppt”。到教室中要使用这个课件时,遇到了问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双击“登高.ppt”课件的图标后,系统提示“不能打开此文件……”(给出提示框)。可能原因是_______。(3分)

A.没有将有关的音频文件复制到讲课用的电脑中

B.电脑死机

C.没有安装Office等办公软件

D.电脑显示器出现故障

(2)可供解决的方案是_______。(3 分)

A.安装Office软件

B.重新启动计算机

C.更换电源插座

D.将音频文件复制到教室机器中,并正确设置链接

第9题(操作题)打开当前文件夹下的t06.doc文件,按照题干中给出的修改意见,使用Word的修订和批注功能批改这份作业,并保存。

修改要求:

(1)为第②句添加“引用诗评好!”的批注;(2分)

(2)在第③句下,添加格式为“红色,划波浪线”的下划线;(2分)

(3)使用修订方式,将第③句末尾句号改成问号;(2分)

以下是t06.doc的内容(即学生的作业内容):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①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②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③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

2012年(上)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水平证书(C语言)考试试卷

考号:028姓名:028剩余时间: 01:51:10 IP:192.168.12.98 网络连接:● 2012年(上)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水平证书(C语言)考试 试卷 第一大题:单选题(30 分) 1. (1分) 设有说明语句char *a="\123xyz";则变量a()。(A) 包含7个字符(B) 包含6个字符(C) 包含5个字符(D) 包含4个字符 2. (1分) 下列定义语句中错误的是()。 (A) int a[]={1,2}; (B) char *a[3]; (C) char s[10]="test"; (D) int n=5,a[n]; 3. (1分)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define SU(X,Y) (X)*Y void main( ) { int a=3,b=4; printf("%d\n",SU(a++,b++));} (A) 12 (B) 15 (C) 16 (D) 20 4. (1分) 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void main( ) { char b[30],*chp; strcpy(&b[0],"CH"); strcpy(&b[1],"DEF"); strcpy(&b[2],"ABC"); printf("%s \n",b); } (A) CDABC (B) DEFABC (C) ABCDE (D) ABCDEF 5. (1分)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include int gcd(int m, int n)

{ if(m==n) return m; else if(m>n) return gcd(m-n, n); else return gcd(m, n-m); } void main( ) { printf(″Gcd = %d\n″, gcd(24, 36)); } (A) Gcd=60 (B) Gcd=24 (C) Gcd=12 (D) Gcd=36 6. (1分) 已知int a=20; a*=2; 则a的值为()。 (A) 40 (B) 22 (C) 18 (D) 20 7. (1分) 已知:char str1[10], str2; 则下列输入语句中正确的是()。 (A) scanf ("%s%c", str1, &str2); (B) scanf ("%s%s", &str1,str2); (C) scanf ("%c%c", &str1,str2); (D) scanf ("%c%s", &str1,str2); 8. (1分) 为了向二进制文件尾部增加数据,打开文件的方式应采用()。 (A) "ab"(B) "rb+"(C) "wb"(D) "wb+" 9. (1分) 下列各函数的首部中正确的是()。 (A) void fun1(var x:integer,var y:integer) (B) void fun1 (int x,y) (C) void fun1 (int x, int y) (D) Sub fun1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10. (1分) 在C语言中,紧跟在关键字if后一对圆括号里的表达式()。 (A) 只能用逻辑表达式 (B) 只能用关系表达式 (C) 只能用逻辑表达式或关系表达式 (D) 可以是任意表达式 11. (1分) 在位运算中,操作数每右移一位,其结果相当于()。(A) 操作数乘以2 (B) 操作数除以2 (C) 操作数除以4 (D) 操作数乘以4 12. (1分) 若执行fopen函数时发生错误,则函数的返回值是()。 (A) 地址值(B) 0 (C) 1 (D) EOF

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答案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1.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答案:系统方法 2. 下面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教育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3. 对于教育技术相关术语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教育技术就是媒体技术 二教学设计过程 1. “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最优化即是( )答案:给定条件下努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 下面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3.下面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 1. 可以使用()下拉菜单中的“背景”命令改变幻灯片的背景答案: 格式 2. PowerPoint中,应用设计模板时,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答案:模板的内容要到导入之后才能看见 3. 幻灯片间的动画效果,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的()命令设置. 答案:幻灯片切换 模块2后测 1. 美国AECT’94定义明确指出了教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 ) 答案: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 2. 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 3.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不恰当的说法是()答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二教学设计过程 1.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的分析通常称为() 答案:学习需要分析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 答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科拉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五个环节是() 答案: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 1. 在PowerPoint中, 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需要用哪个菜单中的命令?( ) 答案:“幻灯片放映”菜单 2. 在P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答案: 幻灯片浏览视图 3. 如果要在当前的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应该使用菜单中的( )命令 答案:【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模块3前测 1. 对于媒体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教学媒体又可称为教学资源 2. 对于教学媒体,一般不需具备下列哪个要素() 3. 教学游戏机属于( ) 答案:交互媒体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1. 对图像进行处理时,经常使用的工具软件是( ) 答案:PHOTOSHOP 2. 关于矢量图与位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不会引起失真 3. 下列图像文件格式中,可能有动画效果的图像格式是()答案:.gif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1. 你在网上查询《锄禾》的相关教学资源后,想将名为“锄禾”的网页保存,以便再次浏览,下面哪一种做法行不通?() 答案: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把它以txt格式存在在硬盘中 2. Yahoo网站属于()答案:目录搜索引擎 3. 在搜索文件时,你需要将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到电脑,下面的下载方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利用Google输入关键字 四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及合理利用 1. 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答案:评价教学资源是否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2. 教学时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答案:网上发表的文章不属于文献资料,可以做一定的修改,为自己所使用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信息资源() 答案:电子邮件系统 模块3后测 1. 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 答案:呈现力 2. 下面的教学媒体中,( )常用于个别指导教学 答案:计算机教学系统 3. 下列有关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概念有交叉,有时候可以互换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1. 关于媒体使用与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挂图、实物、实验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了用处 2. 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不属于音频的是( ) 答案:教育技术.bmp 3. HyperSnap-DX软件中,捕捉选定矩形区域的命令是() 答案:Region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1. 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哪一个文件既可呈现音频也可呈现视频( ) 答案:.avi 2. 搜集教学资源应遵循一些原则,你认为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答案:教学资源需要是数字格式 3. 在将某视频材料下载到硬盘后,发现所下载的材料无法播放,下面哪个选项不可能是原因( ) 答案:可能网络断开,可以检查网络连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汇总(含答案)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D)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A)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5、(B)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D)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B、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 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C)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 B )的特征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D)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全国通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要点

全国通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要点(一) 一、信息技术基础(书本第一章和第七章内容) 1、能够判断哪些是信息 判断信息的方法: (1)消息 (2)载体且载体中有实际的内容意义(必须先有载体,再有内容意义) 2、信息的4大特征,并能够进行判断 ①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可以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3、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进制之间的加、减、乘、除) ①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 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0,1,2,3,4,5,6,7,8,9,A,B,C,D,E,F) 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③进位制的标识 二进制 B 如:(110)2 110B 十进制 D 如:(110)10 110D 十六进制 H 如:(110)16 110H 4、信息的编码 ①字符编码 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来表示,国际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即

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A:65 a:97 大小写相差:32 ASCII码在计算机中存储时只占1个字节,即存储一个(英文)字符需要1个字节②汉字编码 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编码方案有GB2312、GBK、GBl8030 汉字编码GB2312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使用2个字节编码,即存储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 GBl8030对收录的字符分别以单字节、双字节和四字节进行编码。 ③多媒体信息编码 a、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大。 b、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pixel)。表示颜色种类越多,色彩越逼真,所需的储存空间也越大。 要求:能计算黑白图像、256级灰度图像、16色图像、256色图像、16位图像,24位图像的容量。 5、信息技术与社会 ①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政务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 ②保护知识产权 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8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八天的紧张学习,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协助。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学典礼上,教育局刘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生动地论述了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因而刘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特别强调:“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干有资格为人师表,才干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教师要想给予学生知识,那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发明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保守的授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刘局长说的“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假如不和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所以,教师有着重任,要肩负起这些重任,必需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负责,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发明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刘局长在会上还特别表彰了以余阳老师为代表的市骨干教师,使我深受感触。我以后将以这些老师为典范,向他们学习,兢兢业业,尊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听了何子山教研员«有效,教学有永恒追求»精辟的讲座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真正体会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实质。何教研员在讲座中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新鲜、愉悦、充溢激情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有效的”。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 此外,在这短短的8天,我还有幸听了聂世旺、彭飞等几位老师对五、六年级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将结束了,我将把此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不懈的进取中实现自身的专业生长。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题

高三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2、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好说明信息具有( )。 A.价值性B.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3、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显示B.识别C.变换D.交流 4、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信息来源中哪一种获得的信息最可靠?( )。 A.报刊杂志B.朋友、同学C.亲自进行科学实验 D.因特网5、收集来的信息是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就是信息( )。 A.获取B.收集C.加工D.发布 6、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 )。 A.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B.提高电脑技术水平 C.会考的需要D.学会用电脑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7、在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 )次信息技术革命。 A.3 B.4 C 5 D.6 8、下面( )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D.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 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所以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 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 10、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 ),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B.指南针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应用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11.( )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语言合成技术。 A.虚拟技术B.语音技术 C.汉字识别技术D.桌面系统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题题库及答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题题库及答案(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题库(A为正确,B为错误) 1.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复习与总结时,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与分析 答案:A 2.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答案:A 3.FLV格式的视频在PPT中播放时需要插入控件,并且只能在本台电脑上使用。 答案:A 4.英语老师可以选用.ram,.mp3 ,.mid ,.wmv等这些音频格式的媒体教学 答案:B 5.在灵活性面,交互白板比PPT强大 答案:A 6.在Photoshop 中,要保存一幅以前从未保存过的新图像的快捷键是Ctrl+V 答案:B 7.教学评价总是可以调动老师工作茧自缚的积极性,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B 8.网络学习空间只属于技术领域畴的概念 答案:B 9.学生使用LAMS进行学习时,容易产生“迷航”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 答案:A 10.在ipad的APP store中只可购买应用程序 答案:B 11.教师应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式,将课堂教学由“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答案:A 12.合作学习的问题要适合合作研究,要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答案:A 13.防护罩也是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答案:A 14.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 答案:A 1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应充分考虑培训主体庞大,充分考虑教师群体间的差异性 答案:A 16.学科教学工作坊不是聚焦一个学科的主题。 答案:B 17.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答案:A 18.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中心,还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答案:B 19.一项明确的任务需要通过定义目的、阐明目标、展示例来确立。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笔记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 笔记整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1、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四川省历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库

信息技术水平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信息、信息技术部分》 1、下列选项中, B 是信息论的奠基人。 A、牛顿 B、香农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2、信息获取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小明在“获取有关雅西高速通车的各种信息”的过程中,采用通过上网查找有关雅西高速信息的方式,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 C A、确定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D、评价信息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哪一项。 B A、十字路口红绿灯发出的信号 B、电视机 C、电视里报道的新闻 D、股票操作软件中的K线表明的情况 4、“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增兵减灶”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B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载体依附性 5、某人手机收到一条信息:你的某银行卡被扣款若干元,你应该咨询的机构是 A A、发卡银行 B、本人工作单位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 6、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7、信息在遣词造句中是中性词居多,这遵循了信息的 D 。 A、价值性 B、共享性 C、适用性 D、客观性 8、赵军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为了使自己成为那款游戏中的“霸主”,窃取其他网友的“游戏装备”,赵军的行为属于 C 。 A、信息污染 B、信息泛滥 C、信息犯罪 D、信息共享。 9、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信息,此时语言是信息的 A 。 A、载体 B、价值 C、传递 D、时效 10、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信息是用来消除确定性的东西 B、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C、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D、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 B、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要让青少年随意上网。 C、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D、信息技术对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是电磁辐射。 12、在计算机系统中,符号、图形、电影等信息以 B 形式保存。 A、数据 B、文件 C、代码 D、符号 13、以下不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的是(C )。 A、财务管理系统 B、火车售票系统 C、操作系统(Windows, DOS) D、购物网 14、人与现代电子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计算机具有记忆力 B、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C、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 D、人具有创造力 15、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 A A、技术和方法 B、手段和目的 C、数据和运用 D、开发和处理 16、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不属于信息技术 D A、计算机技术 B、微电子技术 C、传感技术 D、纳米技术 17、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B A、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B、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 C、文字的发明与使用 D、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18、我们常说的“IT”是 A 的简称。 A、信息技术 B、因特网 C、输入设备 D、手写板 19、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C A、现代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 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 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20、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 。 A、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B、提高电脑技术水平 C、学业水平考试的需要 D、学会用电脑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21、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这说明,信息技术给个人带来了 A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全国电子信息应用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全国统一考试。该考试是对从事或即将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为企业合理选拔聘用信息化技术人才提供有效凭证。 信息技术模拟考试题库 1、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D )。 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B.不要把U盘和有病毒的U盘放在一起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防病毒的软件,并常更新 2、一个512MB的U盘能存储 B 字节(Byte)的数据量。 ×8 ×1024×1024 ×1024 ×1024×8 3、计算机病毒是 B 。 A.计算机系统自生的 B.一种人为特制的计算机程序 C.主机发生故障时产生的 D.可传染疾病给人体的 4、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 A 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A.二进制码 B.八进制码 C.十进制码 D.十六进制码 5、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断电后正在处理的信息会丢失的存储器是 A 。 6、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 C 。 A.生物技术 B.媒体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播技术 7、内存和外存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C 。 A.能存储大量信息 B.能长期保存信息 C.存取速度快 D.能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8、二十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 ( C )。

A. 电子时代 B. 农业时代 C. 信息时代 D. 工业时代 9、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 B. 一本书就是信息 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 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10、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的举办商品展销会的消息 B.电视中的计算机产品广告 C.计算机 D.各班各科成绩 11、多媒体信息不包括( )。 A.影像、动画 B.文字、图形 C.音频、视频 D.硬盘、网卡 1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 )。 A.编码技术 B.电子技术 C.通信技术 D.显示技术 13、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 )。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14、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 A.主机和外部设备 B.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C.主机和软件系统 D.操作系统和硬件系统 15、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 )。 A.程序和数据 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C.操作系统与语言处理程序 D.程序、数据与文档 16、微型计算机中,I/O设备的含义是( )。 A .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输入输出设备 D.控制设备 17、在以下所列设备中,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 )。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教学人员初级(小学语文)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基本知识 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信息化教育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 )。 A.信息化教育中对教学资源的搜集只通过网络来实现 B.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具有相同的内涵 C.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D.信息化教育中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模式为讲授/辅导型 答案:C 第2题(单选题)学习需要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学习需要”指的是( )。 A.教师的差距与需要 B.学生的学习需要 C.教学过程的需要 D.教学手段的需要 答案:B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然后由你来补充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前端分析] 第3题(单选题)学习者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有关学习者分析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 )。 A.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 B.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具有相同的学习者一般特征 C.学习者分析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没有任何影响 D.分析学习着急初始能力之后将学习起点确定为高端的水平 答案:A 第4题(单选题)在前端分析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尚未达到本课时学习的基本要求时,从教育技术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 )。 A.跳过知识点和技能学习,直接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B.先强化知识点和技能学习,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C.在黑板上列出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对照着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D.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上课期间展示,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答案:B 第5题(单选题)确定学习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科目 语文 年级 小学三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秋天的美好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带有艺术化的语言 2.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对课文语言理解的意境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转眼之间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

山东省2018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完整版

2015年7月山东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正式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是一种资源,使用后会产生损耗 B、两个人聊天,也是在相互传递信息 C、传递信息的途径只有一种,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多种 D、信息被一个人使用时其他人就不能使用 2、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 ) A、时效性 B、可加工性 C、载体依附性 D、真伪性 3、下列不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 A、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 D、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4、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人是通过电视来看直播,有人是通过收音机来听直播,这说明了( ) A、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唯一的,获取信息的方法也是唯一的 B、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唯一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 C、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唯一的 D、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5、关于信息表达与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表达是在因特网出现后产生的 B、电子公告板是网上唯一的信息交流方式 C、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不需要遵守任何规范 D、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6、下列哪一选项,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 A、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B、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 C、电报电话的发明和应用 D、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7、下列哪一选项,使得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A、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B、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C、电报电话的发明和应用 D、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8、计算机网络是( )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与电话技术 B、信息技术与传输技术 C、无线技术与有线技术 D、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 9、到超市购物结账时,收银员要对商品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该扫描过程属于( ) A、信息的编码 B、信息的表达 C、信息的发布 D、信息的采集 10、小明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他的手机号码在一次抽奖活动中中了一等奖,奖品为价值8999元的高档联想笔记本一台,要求小明在两天之内,向一制定账号汇款300元,以办理奖品邮寄手续,你认为这条信息属于( ) A、低可信度信息 B、有效信息 C、高准确度信息 D、高可信度信息 11、利用卫星采集地球相关信息的属于( )。 A、信息发布 B、信息获取 C、信息交流 D、信息集成 12、小强在百度网站搜索“PM2.5”的有关资料时,他输入的“PM2.5”这几个字符一般被称为(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 信息技术试卷(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 信息技术试卷 第1题(单选题)根据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结合您的教学实践,以下关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 A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中并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我们发展中国家开展信息技术课成本太大,可以考虑取消 B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中,比如文字处理可以和语文课结合,电脑绘画也可以和美术课整合,因此没有必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单独开信息技术课 C 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整合其实是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前者是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主,后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来学习其他的课程 D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是帮助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以便于其他学科开展信息技术整合 第2题(多选题)经过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之后,您准备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您认为下面这些建议中可以采纳的是()(3分) A 可以考虑如何将图像、视频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B 可以考虑如何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C 可以考虑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管理,使得课堂活动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 D 可以考虑如何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尽量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公平性 E 可以考虑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1分) 在进行“插入表格“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单选题)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学习理论,目前学习理论中对于教学设计影响很大的理论体系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根据您对于这三种学习理论的理解,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分) A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近期提出的,有许多学者都支持这种理论学说,因此在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课程网络培训测验考试及全部答案

模块一 Question 1 分数: 8 (多选题)根据AECT 的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b ),(d)和评价五大部分。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实施 b. 利用 c. 培训 d. 管理 Question 2 分数: 8 (多选题)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a、c)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教学过程 b. 学生 c. 教学资源 d. 教师 Question 3 分数: 8 (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选择一个答案 a.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c.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d. 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Question 4 分数: 8 (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d )。 选择一个答案 a.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b.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c.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技术影响并促进学习 d.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Question 5 分数: 8 (多选题)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B)、(D )、传输与呈现。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分析 b. 加工 c. 研究 d. 存储 [attachment=117] 模块2: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 阅读测验 Question 1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师了解到本班同学都很喜欢音乐, 因此, 打算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分析过程主要考虑了学习者特征中的(a )。 选择一个答案 a. 兴趣偏好 b. 学习习惯 c. 学习风格 d. 知识基础 e. 学习动机 Question 2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学目标描述:“ 初中二年级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标出主要煤炭产地。” 这里的“行政区划图上”属于教学目标描述中的(c )。 选择一个答案 a. 学习情境b. 范围c. 行为条件d. 知识基础 Question 3 分数: 2 ( 多选题)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下面选项中哪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b.d )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抛锚式 b. 讲授法 c. 支架式 d. 操练—反馈式 e. 探究式 Question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