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解读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解读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解读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解读: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将“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放在《方案》之首,正是抓住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以“全域成都”的理念优化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促进城乡服务业均衡发展……24日,成都日报记者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他们解读了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指导下,成都市如何围绕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等任务,推动试验区加快发展的举措。

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

以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按照“一区一主业”的要求,培育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约集群发展。

【部门解读】

尽快形成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根据《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工业要实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市经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礼接受采访时称:“对于成都的具体情况来说,就是要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培育企业,延伸产业链!”下一步,市经委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在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方面进行全面的先行先试——

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新突破。力争年内实现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投产达产107个,加快建设143个,促进开工114个,确保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10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完成888亿元以上。

全力推动企业培育新突破。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支持企业用好用足各级扶持政策,着力帮助龙头企业化“危”为“机”,通过实施重大技改、自主创新和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年内新培育百亿企业、50—100亿企业各1户。

全力推动产业集群新突破。对我市已出台的11大重点产业集群规划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的跟踪研究,选择培育一批适合成都发展的新兴产业。当前,集中力量培育新能源产业,尽快在太阳能、核能、风能、新能源开发及应用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全力推动工业园区新突破。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完成“一区一主业”深化的方案。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着力推进129个重大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年内51个项目尽快开工,12个项目加快建设,66个项目竣工投运;加快成都—简阳、新津—彭山、成都—阿坝等共建园区和新都—青白江连片园区建设。

促进服务业均衡发展。联动推进服务业发展与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形成城乡一体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部门解读】

提升服务业集约化水平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均衡发展,首先是加快实施“中调”战略,提升服务业集约化水平。目前我市已积极启动推动中心城区批发市场调迁的工作,将加快推进全市四个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和五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引导绕城高速以内1个批发市场含批零兼营按照规划集聚发展。

然后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民生工程保障水平。全市将推进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引导有条件的远郊县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菜市场标准化建设,鼓励引导农产品品牌企业进场设点直销,以国有菜市场为承载点,逐步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打造菜市场品牌。

最后是要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提升城乡消费水平。围绕“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这两个主题,引导大型商场和超市开设本地名优产品销售专店、专区和专柜,优先采购本地农产品。着力启动农村消费,继续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开展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工作。

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功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形态。

【部门解读】

现代化的农村无区域的城市

方案中提出,要“构建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形态”,比如,要“逐步形成由主城区、区(市)县和区域中心城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要“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等。城乡统筹,规划是龙头。在加快城乡统筹、先行先试的过程中,规划会迈出怎样的步伐呢?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

灾后重建中的“四性”原则(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已经为很多人所熟悉,王松涛说,“四性”不仅仅是灾后重建的科学指导,也是我市统筹城乡思路和方式延伸出来的经验、体会、亮点,在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也将以“四性”为指导,因地制宜,根据村庄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地貌、传统文化等确定建筑风貌及建筑群组合方式,确定当地的主打产业。而在农村的规划管理中,市规划局也在酝酿改革,打算在现有61个中心镇的基础上,突破部门限制,尝试综合管理,把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管住、管好。

“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地,在今后的规划中,我们会更注重城市的功能建设和辐射作用。”王松涛说,比如在编制上,以前主要体现在城乡的统筹,今后将有意识地完善区域统筹,重点是区与区之间、县与县之间的统筹;除了“全域成都”外,还将打破行政的区域间隔,拉动成都与重庆、资阳、眉山、德阳、绵阳等其他市州的合作。据悉,目前,市规划局正在着手一、二圈层整体发展、引导的规划,规划面正从中心城区的600平方公里扩展到3600平方公里。

优化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加强成都外出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三轨九路”建设为重点,形成抗灾能力强、应急交通网络完善、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市域路网系统。

【部门解读】

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全域成都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按照打造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加快构建一个覆盖全域成都的立体交通网络。未来,中心城与外围8个城市之间,将形成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个小城市及60个新市镇与所在区域的中等城市实现以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连接,600个中心村对外通道实现双向2车道连接。这意味着今后,就算从三圈层一些边远的乡镇出发,通过农村公交到最近的轻轨站或是城际铁路站换乘,再通过最快捷的轨道交通进城,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市域内将实现1小时交通圈。

在今后的公交发展进程中,我市交通部门将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积极利用覆盖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的逐渐形成和建立起全市范围内的快速公交体系,让城乡居民出行走到任何地方不仅能够坐到公交车,还能坐到很快的公交车。未来,我市中心城区与二圈层各组团之间将以快速公交为主,辅以普通公交,中心城区与周边二圈层组团之间都将开通快速公交;三圈层区(市)县的与中心城区之间也将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互通。这样,从市区坐公交车到达二圈层各地的时间都将被缩短到30分钟以内,到三圈层区(市)县的耗时也将不超过50分钟,形成让人期待的“全域成都1小时公交网”。

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深化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继续完善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的事权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依法探索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权限向乡镇延伸,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部门解读】

“五项改革”整体推进

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

“只有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构建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说到《方案》中提出的“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这一任务,市编办政编处负责人曾珂表示,我市正立足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均衡发展。

曾珂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市在温江、郫县、锦江、武侯、大邑等地分别开展了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推进与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五项改革”试点。目前,市编办正在对逐项试点的经验进行统筹,下一步将在全市整体推进。

“我们正在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专项方案,核心内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其中推进基层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是切入点。”曾珂表示,此次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真正强化政府部门尤其是与老百姓面对面的基层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

县级行政管理权限

探索向重点镇延伸

《方案》中专门提到,“依法探索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权限向乡镇延伸,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对此,曾珂透露,产业集中、人口聚集、辐射作用大的优先发展重点镇,在统筹城乡中起到了很多的示范带动作用。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重点镇的产业规模、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逐步形成了小城市的规模。为了使管理体制与发展相适应,下一步,我市将推进优先发展重点镇的体制机制创新,赋予其城市规划、管理、环保、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权限,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在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成都试验区),是国家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全局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赋予成都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机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要求,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 —1 —

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震前有明显提高。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73%,城市化率达到6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4∶1,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力争到2020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三个集中”达到较高水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80%,城市化率达到7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三)基本思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2 —

成都市城乡统筹的经验和办法

成都市城乡统筹的经验和办法 ——参加山西省城乡规划成都培训会的交流情况摘录 成都市从改变城乡外在形态的“三个集中”,到创新城乡关系内在机制的“六个一体化”,最后深入到以农村产权制度 为核心的“四大基础工程”,取得了许多引起广泛关注的经验 和创新。如统筹城乡规划、开展农村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颁证、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一体化机制、加强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建设等,已“初步具备了转化为政策和制度的条件,可在适当的范围内试验推广”(国家发改委领导语),是成都向全国提供的六大经验。 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 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成都的“三个集中”不仅适应人多地少的客观市情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避免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弊端,而且符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联系的规律,有效推进了“三化”联动,促进了城乡同发 展共繁荣。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以工业化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促进农

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通过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工业集中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会审管理办法,禁止镇、村与企业擅自签订招商引资协议,从源头上确保了工业集中发展;实施项目会审制度、“六不”调控措施(即规划不审批、立项不审批、报建不审批、土地不提供、电力不保证、资金不支持),并出台招商引资“全分一奖”政策(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税收、工业增加值全部计入引荐镇,并对达到投资强度的项目按占地实行5000元/亩奖励),鼓励镇(街道)向工业集中发展区引荐项目,强力推动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同时,对整合后工业集中发展区之外的老工业企业,按照“承认现状、控制规模、限制发展、逐步调整”的思路,制定出台规划区外工业企业搬迁办法,通过规划调整、政策激励,推动了规划区外的工业企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按照集中居住的要求,在新型社区建设前,按照“大统筹、大集中”要求,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村新型社区布点,要求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选址要与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和最大限度发挥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效益。在新型社区建设中,规定凡新建城镇新型社区,一律按照城市居住小区标准进行配套;农村新型社区一律按照《成都市

城乡统筹成都生态廊道

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 摘要: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将其有机联结,提高城乡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由此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功能、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并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对其客观背景、建设原则和目标、远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功能和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提出若干具体意见。以期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植物配置;成都市;城乡统筹 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就一定市域范围内,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引玉之 砖。 1 城市绿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称“绿廊”(T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扬府办发〔2010〕152号--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扬府办发〔2010〕152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八月十六日

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2009〕574号)和?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扬办发〔2010〕11号),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列市委机构序列,既是市委工作机构,又是市政府工作机构,正处级建制。 一、职责调整 (一)开展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措施。 (二)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管理等综合约束机制。 (四)加强全市行政和事业编制的动态管理,实行用编计划管理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五)参与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实施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责联审”,具体负责机构编

制责任审核工作。 (六)负责受理12310投诉电话事项,根据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按管理权限查处有关机构编制违规违纪案件。 (七)管理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专用中文域名和网上名称,负责全市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的注册审核工作。 (八)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管理,促进临时聘用人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拟订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 (二)开展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措施。 (三)统一管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机关、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市级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机关(简称行政机关,下同)的机构编制工作。 (四)研究拟订全市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核市级行政机关各部门和市辖各县(市、区)的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战略 (2) 第三章城乡统筹主体功能分区 (4)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5) 第五章市域城乡居民点规划 (7) 第六章土地资源与建设用地控制 (7) 第七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规划 (8) 第一节教育保障体系规划 (8) 第二节医疗保障体系规划 (11) 第三节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养老、失业保障体系规划 (14) 第八章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 (15) 第二节给水规划 (18) 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 (20) 第四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22)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23) 第六节邮政工程规划 (24) 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25) 第八节能源设施规划 (26) 第九节电力规划 (26) 第一零节热力规划 (27) 第一一节燃气规划 (28) 第一二节新能源规划 (29) 第一三节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30) 第九章区域重点资源保护规划 (32)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8)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0) 第十二章政策保障及措施 (4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石家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有序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 2、中共中央十七届三种全会会议精神。 3、河北省省委七届四次会议精神。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5、《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 7、《石家庄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8、卫生、文体部门提供的部门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认识现状存在的城乡差距,分区、分阶段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2、坚持把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三者并重。 4、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严格保护区域内重点资源及生态环境。

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拟订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 (二)开展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措施。 (三)拟订全市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统一管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机关、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人民团体机关(简称行政机关,下同)的机构编制工作。 (五)协调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职责配置及有关调整事项,协调市委、市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市级各部门与县级市、区之间的职责分工。 (六)审核市级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责配置和人员编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调整事宜。 (七)按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审核各县级市、区和副处级建制以上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审核全市

各级行政编制总额和市县(区)镇行政编制层级调整方案;受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设在我市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 (八)拟订全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及有关配套政策、规定,指导、协调市有关部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按审批权限负责对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配置、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等事项进行调整。指导各县级市、区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 (九)参与“三责联审”,负责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工作;开展机构编制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 (十)监督检查全市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负责12310投诉举报电话的日常管理,根据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按管理权限查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案件。 (十一)指导全市各级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十二)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2014年新增职能: (一)承担市行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拟定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市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指导督促各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拟定规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行政机关绩效管理工作,承担市行政机关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 划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简要说明 一、规划目的 指导静宁县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解决多个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静宁县域城乡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30年,其中2020年为近期,2030年 为远期。 三、空间层次 1)县域 总面积2187.65平方公里,包括城关镇、八里镇、威戎镇、李店镇、界石铺镇、古城镇、甘沟镇、仁大镇、城川镇、司桥乡、三合乡、深沟乡、治平乡、曹务镇、双岘乡、余湾乡、雷大镇、贾河乡、新店乡、四河镇、红寺乡、细巷镇、灵芝乡、原安乡,共13镇11乡。重点明确发展与保护边界,确定城乡空间格局,引导城 乡协同发展。 2)集中建设区(县城及其它乡镇驻地) 县城集中建设区包括城关镇和八里镇的部分用地,具体为西 至规划静张高速,北至规划兰平铁路,东至店子山,南至金果商贸城附近,面积约18.7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建设用地布局。 四、地位和作用 规划期内,本规划对静宁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各 规划在修编时其相关内容应与本规划的具体规定衔接。

五、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华夏伏羲故里,中国苹果基地,甘肃教育名县,生态宜居城市。 六、主要职能 1)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 2)甘肃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 3)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4)甘肃东部文化教育基地 七、村庄体系规划 农村居民点分为“建制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全县共划定72个中心村,261个基层村。 八、用地规模与布局结构 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约1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7.06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113.8平方米。 九、开发边界控制 规划划定县城开发边界为北至规划兰平铁路,南至城川镇以北(包含城川镇的甘河村和红旗村),西至规划静庄高速,东至店子山,总控制用地面积约为25.3平方公里,其中弹性建设控制线范围约620公顷。

江苏乡镇机构改革

江苏乡镇机构改革:管理为大众服务职能与发展同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812317701.html, 2010年07月06日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7月6日电(记者陈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深层推进,江苏省乡镇机构与经济社会发 展显示出明显差距。从2005年5县91个乡镇进行第 一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开始,江苏省把转变乡镇职能、强 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抓好经济发展 的同时,普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改善民 生,加强民主法治,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前到镇里办件事要跑好几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出证明、那个办公室盖章,还要找领导签字等等。遇到有 人不在,镇里这一关就得跑好几趟。现在好了,只进一个 门啥都办齐了。”泰兴市姚王镇个体老板梅跃说。 泰兴市委书记张兆江介绍,这个市5年前开始的改革就是从职能转变这个“最难啃的骨头”入手,精简规范乡 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优化组合乡镇事业单位。 在2005年第一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后,2007

年4月,江苏省又选择23个县(市、区)303个乡镇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扩大试点。2009年10月,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全省推开。江苏省以建立高效运行制度为目标,通过干部公推直选制、领导交叉任职制、机构设置“大办制”等管理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等运行机制,为乡镇日常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现了扁平管理、减少层次、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的新要求。以探索乡镇党政机构实行“大办制”为例,按职能归口设置5个左右综合办公室,或者设置有限的职位,实行“一室多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乡镇事业单位也优化整合为5个-7个公益性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行政资源,增强了行政效能。 乡镇机构职能还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在苏州吴江的盛泽镇,户籍人口为13.22万,外来常住人口超过17万,为了应对外来人口急剧增多的局面,这个镇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管理,专门设立政法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司法所与其合署办公,由政法委员统一领导,避免了分管交叉的问题;在民政和劳动保障办公室增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也都普遍强化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进行监管的职能。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溧水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溧水县人民政府 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宁委[2010]176号 【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5.20 【实施日期】2010.05.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溧水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宁委〔2010〕176号) 中共溧水县委、溧水县人民政府: 《溧水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审核,现予印发,请抓紧组织实施。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0年5月20日 溧水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苏委〔2009〕407 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溧水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溧水县实际出发,突出建设责任政府的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逐步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推动溧水县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以建设责任政府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明确县政府的职责重点,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上下衔接。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职能调整和机构设置与市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 3、平稳推进。把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长远目标,与建设责任政府的当前任务有机结合,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稳妥实施。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 结合溧水县实际,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

城乡统筹规划的做法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城乡统筹规划,但是很多人,包括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局、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师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城乡统筹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属于什么规划层面,是等同于城镇体系规划,还是属于一种专项规划?城镇统筹规划研究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城乡统筹规划的提法出自哪里?国家有没有明确的文件或是技术规范或是编制办法?最最实际是2个方面的问题,编制城乡统筹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来讲,编制这个城乡统筹规划到底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实施? 我搜索了一下材料,供大家共享。 城乡统筹规划是在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规划缺乏对城乡空间的协调安排和快速城镇化造成城乡建设无序等问题,出现的新的规划类型,由于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统一认同的标准,各地规划在编制理念、方法、研究深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乡统筹规划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明确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内涵、地位与作用。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归纳出指导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依据, 分析了影响规划的主要因素,系统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与调控机制。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城乡统筹规划相关案例,得到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理念。本文选择十堰市作为案例进行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证研究。 全文的主要结论有: (1)城乡统筹规划属于区域规划范畴,是典型的空间规划。 (2)对城乡统筹规划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包括城乡一体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城乡融合理论、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等。 (3)规划应重点研究中心镇、农业产业化、城乡联系、城镇体系、城镇化道路、城乡发展模式、空间管制、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农村建设等九大影响因素。城乡联系是城乡统筹规划的主线,中心镇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着力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产业联系的途径。不同经济水平下城乡互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城乡统筹规划必须从城乡发展所处阶段着手;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制定发展对策。 (4)规划编制应侧重于城乡空间发展等宏观指引性内容,不涉及具体用地规划布局。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乡统筹空间发展规划(空间管制、空间结构、产业统筹、综合交通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和城乡发展制度统筹。(5)一般地区都处于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应选择极化发展的城乡发展模式,走生态型、资源型、文化型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6)实证研究通过选择中心镇,以中心镇为基础划分城镇经济区作为城乡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基本单元的编制思路,便于城乡统筹规划中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规划编制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说明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着力点是可行的。本文提出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城乡统筹规划的方法和途径科学的规划体系本身就是由各种规划相互补充而成。有的从上而下编制,有的从下而上编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来编制,然后整合成一个合理的规划体系,从整体上来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这样城乡统筹规划就应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而论,应有以下几类。 (1)扩大管制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有的地方就提出要扩大规划区的范围,如江苏省的昆山市、张家港市把城市总体规划扩大到整个市域,因为昆山市地域本来就很小;张家港市面积也才1000多平方公里,把总体规划范围一扩散,就可以对这个范围之内的所有空间资源

成都市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

成都市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2003-2009) 赵刚 内容:工作概述,探索,思考 宣传口号: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定位: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 两枢纽:西南交通枢纽,通信枢纽 三中心:西南科技中心,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四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 文化介绍 金沙文明,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三国文化,茶文化,川剧和美食,林盘与农家乐,传统与时尚并存。 第一部分:城乡统筹工作概述 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二元分割严重,城乡一体化——成为战略选择 一、城乡统筹发展历程 工作已走过7年 2003年,确定“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央提出五个统筹,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规划龙头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 同年,成都市双流县创造性的提出并大力实施“三个集中”,标致着成都城乡统筹工作的开端。 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 2004年,以红砂村委代表的五朵金花成为成都城乡一体化战略成果的亮点 05-06:全域成都,全面推进 07:国家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08:灾后重建,成为契机,将城乡统筹充分运用到灾后的建设上来。

09: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还权于民,促进土地流转,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资源变资本。 1城乡实质是统筹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各类要素,打破城镇村的格局,通过公共服务设施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由城市向农村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个集中为核心,市场化为动力,政府政策为保障,推荐城乡一体化。推进三个集中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 2三个集中——城乡统筹核心 既是: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统筹三个集中就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16到21个集中发展区和6个工业集中发展点,引导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农民向城镇集中:梯度引导新型城镇化 先发展大城市,培养中心镇。分层次推进,主要向大城市中去,其次向中小城镇。构建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为支撑、中心村、聚居点为基础的新型城乡体系,并配套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稳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搭建农用地流转平台、创新流转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兴标准、高质量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08年,全市农用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03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7%。规模集中,带来了市场。 3、工作成效 最佳人居奖,园林城市,GDP增加等! 第二部分:实践探索 1、规划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 成都市委:科学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龙头,规划为龙头,才能明确城乡统筹工作的执行导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统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统计局主要职责内设 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09]157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12.15 【实施日期】2009.1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统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9〕15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统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江苏省统计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委〔2009〕252号),设立省统计局,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一、职责调整 (一)增加服务业统计、能源统计和社会发展统计方面的有关职责。 (二)增加全面小康监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监测统计方面的有关职责。 (三)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数据发布的管理。 二、主要职责 (一)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省统计工作的责任。制定统计政策、规划,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拟订全省基本统计制度,指导全省统计工作。 (二)贯彻执行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拟订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组织实施全省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全省投入产出调查,核算全省及省辖市地区生产总值,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监督管理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三)起草统计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实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指导和规范全省统计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组织实施对省辖市政府以及省级部门和单位的统计巡查、对县(市、区)统计工作的统计督查和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监审,依法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 (四)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大省情省力普查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全省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普查,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省情省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 1. 城乡要素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A) 政策 B) 人力 C) 资本 D) 资源 2. 下列对城乡统筹的理解,不正确有哪些? A) 城乡统筹就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和谋划。 B) 城乡统筹要去除城乡差异。 C) 城乡统筹要实现城乡间的发展机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与公平。 D) 城乡统筹要实现乡村城市化、城市乡村化。 3.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是由()推动的。 A) 发改委 B) 国土部 C) 城建部 D) 工信部 4. ()年起,我国正式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A) 2000 B) 2002 C) 2006 D) 2008 5.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城乡要素主要是指()。 A) 劳动力 B) 人力资本

C) 生产要素 D) 资金 6. 狭义的效率,要求统一安排资源,社会的、经济的、自然方面的资源,注重的是()。 A) 效率 B) 公平 C) 民主 D) 稳定 7.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的均等化,不是平等化。 A) 收入 B) 机会 C) 规模 D) 结果 8. 按照行政隶属划分,我们全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有()。 A) 六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9. 真正的统筹实际上还是在()上。 A) 管理制度 B) 建设规划 C) 产业发展 D) 收入分配 10.()主张不同地域生产专有的产品,只有分工才能够提供社会效率。 A) 产业集聚理论 B) 地域分工理论 C) 增长极理论

D) 首位度理论 1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 正确 错误 12.国家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 正确 错误 1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首先解决的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然后促进农民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正确 错误 14.城乡二元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对我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15.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正确 错误 16.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具有任何合理性。 正确 错误 17.城乡规划里除了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用地的问题。 正确 错误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总体方案 在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成都试验区) ,是国家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全局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赋予成都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机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 号)要求,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二) 主要目标. 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

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 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力争到 2012 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震前有明显提高.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 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 73%,城市化率达到 60%(按户籍人口计)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4:1,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 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力争到 2020 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 "三个集中"达到较高水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 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 80%, 城市化率达到 70%(按户籍人口计)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1,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三)基本思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坚定不移地推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简要说明 一、规划目的 指导静宁县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解决多个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静宁县域城乡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30年,其中2020年为近期,2030年 为远期。 三、空间层次 1)县域 总面积2187.65平方公里,包括城关镇、八里镇、威戎镇、李店镇、界石铺镇、古城镇、甘沟镇、仁大镇、城川镇、司桥乡、三合乡、深沟乡、治平乡、曹务镇、双岘乡、余湾乡、雷大镇、贾河乡、新店乡、四河镇、红寺乡、细巷镇、灵芝乡、原安乡,共13镇11乡。重点明确发展与保护边界,确定城乡空间格局,引导城 乡协同发展。 2)集中建设区(县城及其它乡镇驻地) 县城集中建设区包括城关镇和八里镇的部分用地,具体为西 至规划静张高速,北至规划兰平铁路,东至店子山,南至金果商贸城附近,面积约18.7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建设用地布局。 四、地位和作用 规划期内,本规划对静宁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各 规划在修编时其相关内容应与本规划的具体规定衔接。 五、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华夏伏羲故里,中国苹果基地,甘肃教育名县,生态宜居城市。 六、主要职能 1)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 2)甘肃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 3)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4)甘肃东部文化教育基地 七、村庄体系规划 农村居民点分为“建制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全县共划定72个中心村,261个基层村。 八、用地规模与布局结构 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约1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7.06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113.8平方米。 九、开发边界控制 规划划定县城开发边界为北至规划兰平铁路,南至城川镇以北(包含城川镇的甘河村和红旗村),西至规划静庄高速,东至店子山,总控制用地面积约为25.3平方公里,其中弹性建设控制线范围约620公顷。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日期:2011年04月18日 近年来,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国务院把成都市确定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后,成都市先行先试,建立了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改革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深入考察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探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推进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体改司与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一行6人在连启华副司长带领下于今年9月赴成都市及其所属崇州、温江等地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现状评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如何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在开展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去保护耕地?成都市的做法值得借鉴。2003年以来,成都市紧紧抓住大都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着力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探索成都科学发展之路。经过6年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成都的做法不单是将财政性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而且启动了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通过重新界定权利,使经济资源的积聚和集中所带来的土地级差收益,在分配上更好地兼顾城乡人民的利益。几年来,成都在城乡一体化实践中,大规模开展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集中居住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既回答了城市发展“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可谓农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农村的多赢之举。成都的经验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目前,成都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发展走向和谐,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81元,比2003年增长了77.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3年的2.64:1缩小至2.61:1。 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还权赋能,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化 1.土地、房屋发证确权 农村产权改革,首要内容是“确权”。2008年,成都市发布“一号文件”,即《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正式启动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其核心就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流转,明确界定所有农村耕地、山林、建设用地与宅基地的农户使用权或经营权,以及住宅的农户所有权,以此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目前成都市已完成确权颁证37.8万户。成都的确权先行,消除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系统性风险,为改革加上了一道保险阀。经过“确权”,农村两大类、

浅析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12317701.html, 浅析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规划 作者:彭永波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作者对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乡村住区规划是规划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浙江省部分地区规划的体会,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规划推进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此外,从规划过程的角度探索规划原理与乡村现实的协调,通过规划实践中的难点反馈及时转变规划思维,对于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及相应的实施策略、最终提高规划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从规划原理和现实看乡村规划的程序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已经形成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层次递进的规划系统。根据规划原理,乡村规划的程序同样需要坚持体系化的基本原理,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系统和程序。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建设现状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规划,从而导致农居点布局零散、道路不成系统、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建筑形式杂乱多样、土地利用率低下等。基于这样的现实,从规划原理出发,首先需要开展以村庄布局调整为核心的乡村住区规划,通过乡村住区的空间合理布局,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改善住区的交通条件、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2 政府规划与主旨的新转变 首先乡村社会作为比较独特的群体,拥有较大封闭性,稳定性以及传统的承继性,因此乡村规划的理念应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也有别于现代城市的规划,充分尊重村庄的“主导”性作用。 2.1 规划主旨的改变 现在各个学科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与升华,同时伴随着乡村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乡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基于乡村规划与乡村研究,乡村规划的主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植入式的工程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村规划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方向。新时期的“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的乡村建设表明“工业反哺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空口号,而是利用更多的

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建设部仇保兴: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选择湖州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非常恰当。因为湖州在城乡统筹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工作已经先行一步而且富有成效。在中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刻,我们汇聚在这里,来讨论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等问题自然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怎么样地规划,并通过规划统筹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次研讨会邀请的也不局限于规划方面的专家,还有地方、省和中央农村、民政、土地管理等部门的专家,大家平心静气地来讨论这个问题。 对于城乡统筹这一课题,我做的研究也是不够的。但是我在农村工作时间较长,当过县委书记、地市委书记,也当过市长,湖州还是我的出生地,对湖州的情况我也有些了解。今天,我就城乡统筹规划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从规划史的角度来看城乡统筹规划 从城市规划史上来看,在城市规划学科的自身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三大学术派别:一是理想主义。许多社会学家、规划学家,或者其有志于改造社会的人士,不断抛出许多理想主义的方案,希望引导整个社会和城市以及城乡的发展。就像著名规划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的那样:人类五千年文明史可以用人们对乌托邦不断追求的思想史来进行剖析;二是理性主义。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说法,西方的资本主义对人类的贡献就在于用理性主义取代“上帝创造一切”的神学思想。实际上理性主义直接发源于文艺复兴之后的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也正是理性主义的兴起,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第一块里程碑——《雅典宪章》

(1933);三是实用主义,即崇尚解决实际问题,不纠缠于形而上学的学术体系。我们把城乡统筹规划放在这三大主义的历程中分析,任何历史实际上就是思想史,历史的沉淀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 那么,我们的城乡统筹规划可以从这一思想发展历程中获得什么东西? 从理想主义来看,我们每一次针对城乡关系的调整,或者说对农村的一些改造,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实现城里人的梦想,怎样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没有理想,当然也就可能没有前进的方向,理想代表着方向。有人说,我们的城乡规划像一只船,理想主义始终是掌舵的,掌握前进的方向,而理性和实用主义呢,是两把桨,缺一不可。既有方向,又有均衡的动力,这样船就可以平稳地行驶。 理想主义会给城乡发展带来什么?现在,一些理想主义者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应该均等;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之间的社会服务水平应该趋同。这都是理想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解放初期,我们也曾提出农村的发展前景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办按需分配性质的公社食堂,这些都是理想主义的表现。我国每一次农村运动都充满着理想。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反面的教训,就是说我们经常会超越现实,空想的乌托邦的成分多于实践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运动超越了农村实际的承受能力和农民的真正需要。这些运动的设计方——城市中的文人的思想取代了农民的实际需求,这些超现实的苦果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从理性主义来看,就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而言,现在我国发达的省份已经到了工业支撑和带动农业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时期。以前我们讲农业产业化,但是由于没有成熟的工业来支撑,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