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常见易混近义词

文言文常见易混近义词

文言文常见易混近义词
文言文常见易混近义词

文言文常见易混近义词

古汉语中的一些常见近义字,由于字义颇为相近,因此极易混淆,给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下面略作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讽、谏、谤、讥、说”

“讽”: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应指出的是在古汉语中,“讽”字大多不含贬义。

“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用言语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如《召公谏历王弭谤》。又如《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强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历王弭谤》中“历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讥”:也是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谤”的意义稍有差别。“谤”是公开指责。而“讥”是微言讽刺。例如《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称郑伯,讥失教也。”

“说”:音shuì,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

二、“军、师、士、卒、兵”

“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同时,“军”和“师”又可用作军队的编制。“军”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师”是西周以前军队最大的编制。据《司马法》载,一万二千五百人是一军。而《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一师是二千五百人。所以,一般说来,“师”比“军”小。

“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战车的时代,“士”是指战车上的披甲之士。

“卒”是指步兵。如《史记·陈涉起义》中“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同时“卒”也可以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指一百人以内。如《孙子·谋攻》中“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兵”指兵器。上古时代,“兵”一般不当兵卒讲。战国以后,“兵”也可以当军队讲。如《触龙说赵太后》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汉代以后,“兵”逐渐与“卒”同义,可以用来指士兵。

三、“征、伐、侵、袭、攻”

“征”的词义是褒义词,最初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攻“无道”。

“伐”是中性词,指公开宣战的正式战争,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在这里,齐与鲁都是诸侯国,也不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不过后来,因“征”“伐”经常连用,“伐”也逐渐用于褒义。

“侵”是不宣而战,不要借口,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人的国土,与“袭”一样是贬义。《左传·齐桓公伐楚》:“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袭”是袭击,偷袭,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质,是乘人不备而偷偷地突然进攻。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这就是说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准备偷袭郑国的国都。

“攻”是进攻、攻打。如《左转·齐桓公伐楚》:“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但“攻”往往偏重在军事上的攻打,是军事上进攻的泛称,不像“征”、“伐”、“侵”、“袭”各有明显的特点。

四、“青、苍、碧、绿、蓝”

“青”在上古主要是指蓝色,不作黑色讲,如,《庄子·逍遥游》:“负青天,然后图南。”中古以后,“青”就有黑色的意思了。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苍”指深蓝色。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碧”本指玉名,《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后来指浅蓝色(即清白色)。

“绿”指绿颜色,与今义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古时的绿草指嫩草。

“蓝”字在古代不表示颜色,而是指一种染色的植物(即蓼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这里要提出的是,人们对颜色的分辨,有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青”、“苍”、“碧”三个词虽然表示蓝色深浅有别,但人们有时通用。如“青天”也叫“苍天”,“青草”又叫“碧草”,“青苔”又叫“苍苔”。

易混近义词辨析歌(一)

易混近义词辨析歌(一) 1.安闲散步用________心中犹豫用________ 2.独占独揽用________ 幕后操纵用________ 3.报告来到用________ 新闻宣传用________ 4.意外突发用________ 力量突变用________ 5.粗暴凶残用________ 武力强制用________ 6.原来这样用________ 一直这样用________ 7.判断无误用________ 客观趋势用________ 8.由此变换用________ 无序改变用________ 9.意志不坚用________ 感情不强用________ 10.不以为耻用________ 不愿提及用________ 11.控制不了用________ 忍受不了用________ 12.部下属下用________ 安排布置用________ 13.调查案情用________ 观察访问用________ 14.发怒瞪眼用________ 受窘惊呆用________ 15.言辞指责用________ 大声呵斥用________ 16.传播美名用________ 传播事迹用________ 17.师长询问用________ 征求意见用________ 18.作伪改动用________ 进行改动用________ 19.基本估价用________ 比例很大用________ 20.情况突变用________ 坚决果断用________ 21.时间推移用________ 水道难关用________

22.引出对象用________ 引出范围用________ 23.陈述意愿用________ 相应结果用________ 24.言行荒诞用________ 行为放纵用________ 25.停止法令用________ 搁置不用用________ 26.学识浅薄用________ 思想浅薄用________ 27.心里舒服用________ 顺从稳妥用________ 28.爱护培养用________ 精心喂养用________ 29.附和提议用________ 重新讨论用________ 30.国家内政用________ 别人事情用________ 31.主动停止用________被迫停止用________ 32.双方通连用________ 暗中勾结用________ 33.注意照顾用________有搜顾虑用________ 34.注意照顾用________ 有所顾忌用________ 35.大政方针用________ 具体大事用________ 36.合到一起用________ 堤坝桥梁用________ 37.核算计算用________ 盘算商量用________ 38.疑虑消逝用________ 光彩一新用________ 39.生命个体用________ 身体组织用________

常见易错近义词辨析

常见易错近义词辨析1000个 说明:1、此表按近义词组中相同语素的音序编排; 2、若无相同语素,则按照近义词组中相同的音素编排。 3、若无相同音素,则按照近义词组中相近的音素编排。 A 1、安置安顿 安置: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顿: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B 1、包含包涵 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2.不齿不耻 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3、本义本意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4、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后跟动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①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②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后跟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5、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编纂、编写。 编纂: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6、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变幻: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7、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8、申辩声辩 申辩:申诉理由,加以辩解; 声辩:公开辩解。

9、个别各别 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10、甄别鉴别 甄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别。 鉴别:通过仔细观察加以辨别。 11、鉴别辨别 鉴别:侧重于从实际上审定真伪与好坏,使用范围较小,多指具体事物。 辨别:则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 12、不力不利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13、不止不只 不止: 表示数量茫围超出。 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14、不至[不至于] 不致[不致于]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C 1、苍茫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2、善于擅长 都指某方面有特长。 “善于”的宾语通常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擅长”则可以,如“擅长水墨、丹青”。 3、成绩成就 成绩:指工作或学习的收获; 成就:指事业上的成绩。后者词义比前者重,往往指重大的收获,适用范围较窄。 4、出身出生 出身: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生下来,側重于自然属性,如“~ ~ 于20世纪初”。 5、处世处事 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和人际交往,“~ ~稳健”、“为人~ ~”; 处事:指处理事务。如“~ ~ 认真,从不马虎”。 6、创建创见

基础词汇四级易混淆近义词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历史、地理、政治、英语、建议、设想、条件、成就、成绩、空间、会议、行动、问题、矛盾、尽力、自觉、充分、整体、现代、公开、健康、持续、研究、规律、特点、位置、突出、本领、关键、稳定、意识、信心、信念、思想、力量、地位、根本、精神、要素、基础、需要、环境、能力、制度、作用、标准、规模、结构、速度、吸引、主张、包容、说服、把握、调节、纠正、坚持、帮助、支持、教育、调整、适应、提高、转变、关心 [基础词汇] 英语四级考试常见易混淆近义词(5) 1. ability n. 能力,本领,技巧~to do sth. capability n. 才能,可能性,性能~ to do/of doing sth. capacity n. 容量,潜能,智能~to do/for doing sth. 2. able adj. 能干的,有能力的~to do sth. capable adj. 能胜任的,有可能的~of doing sth. competent adj. 能胜任的,(知识技术)过硬的~ to do/for sth. qualified adj. 符合资格/条件的~for sth./in doing sth. 3. absence n. 缺席,不在,缺乏(证据,理由) lack n. 缺少,没有(信心,经验) want n. 需要,缺乏(知识,关心) 4. accept vt. 接受(可拒绝) receive vt. (无法拒绝地)收到 5. accident n. 意外事故,灾祸 incident n. 事件,事变,(政治)事端 event n. 大事,重大事件 occurrence n. 偶然发生之事 6. accomplish vt. 完成 achieve vt. 获得(成就) attain vt. 达到(目标) 7. accordingly adv. (自然而平常的因果)于是,据此 consequently adv. (未必必然之)结果,因此(=as a result) hence adv. (为强调前因之)因而,所以,这样(thus) therefore adv. (作为必然结果/结论)因此(because of this) 8. accurate adj. (话、计算等)准确,精确的 exact adj. (数字、细节)与事实/标准相符的,确切的 precise adj. 精确严密的,严谨无误的 9. accuse v. 控告(~sb. of…) charge v. 控告(~sb . with…) scold v. 责备(~sb. for…) sentence v. 判处徒刑(~sb. for…) 10. acknowledge v. 公开承认(本来否认之事)~ a secret admit v. 不情愿、被迫承认(真实性)~ a statement confess v. 认错,招供~ (to); ~ a crime 11. adapt vt. 使(有能力)适应(新环境、条件) adjust vt. (调整以)适应,调节(机器、仪器) regulate vi. 校正,调节(温度、速度);控制 12. adequate adj. (相对于某一标准的)足够的,适当的

GCT语文之最易混近义词辨析练习

GCT语文之最易混近义词辨析练习 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胡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人们还是觉得他很,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经心乱用 B、年青经心滥用 C、年轻精心滥用 D、年青精心乱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筑工地上,建设者们正热火朝天地加速工程的进度,工地上号子声和机器的轰鸣声相,好不热闹。 ⑦一阵阵急雨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雨点打在茂密的梧桐树上,树叶儿就像调皮的儿童之小手不停地在,恰是有趣。 ①在拜师求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虚心,只有这祥.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A、搀和颤抖诚恳 B、搀和颤动诚挚 C、搀杂颤动诚恳 D、搀杂颤抖诚挚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过道上默默地踯躅,艰难地挪动,直到叛徒的目光对准了他时,许云蜂才不慌不忙地高声招呼。 ②十分钟的特大暴雨后,房顶上的积水犹如山洪而下,势不可挡。 ③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人民在社会主义,才能过上真正自由、民主、幸福的生活。 A、卑鄙爆发倾泻时期 B、卑劣暴发倾泻时代 C、卑鄙暴发倾泄时期 D、卑劣爆发倾泄时代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钱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国人民始终,要发展壮大自己,只能依痹自己的力量,任何一个国家

或个人的帮助都是次要的。 ⑦他走来走去,滔滔不绝地说东说西,无非是想在女朋友面前自己的所谓的才能。 ③站在举世闻名的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也会心潮澎湃。 A、认为表现雄伟 B、以为表现宏伟 C、认为体现宏伟 D、以为体现雄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有这么一个规律,在所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②你别看他穿得挺龌龊的,和他交往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个蛮有的人。 ①过年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到“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家里去,真是快乐得很。 A、依赖品味作客 B、依赖品位做客 C、依靠品位作客 D.依靠品味做客 6、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王校长一场加油鼓劲的2007年高考动员报告,引起了毕业班学生的强 烈,使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②在的社会现实面前,他的高傲和自信都被磨掉了,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 ③印尼政府和各国救灾援助队的人们动手,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消除了海啸给亚奇重灾区人民带来的灾难,恢复了昔日家园的面貌。 A、反映严酷一起 B、反应严酷一齐 C、反应严峻一齐 D、反映严峻一起 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作文构思的方法,力戒那种马马乎乎、随随便便为应付而作文的陋习。 ②当列车迎面呼啸驶来的时候,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可当火车的隆隆声慢慢地时,我就像经霜的茄子,因为我没有接到她。

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

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 1.暴发·爆发 暴发:强调突然性,适用范围较窄,经常与大水、洪水、山洪等同水有关的词语搭配。若用于人,则多指以不正当的手段突然发财或得势。 爆发:强调爆炸性,使用范围较广,经常与革命、战争、运动、起义、危机、掌声、欢呼声等词语搭配;用于自然物,则多与火光、火山等同火有关的词语搭配。 2.抱负·报复 两词意思相去甚远,前者指远大志向,后者指对别人反击。例如:“有抱负”、“打击报复”。 3.变幻·变换 如果变的内容或方式等不固定、不规则,则用前者,后者指事物由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例如:“风云变幻”、“变换手法”。 4.窜改·篡改 前者指文字上的改动;后者不限于文字,且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窜改成语”、“篡改马列主义”。 5.处世·处事 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例如:“处世经验”、“待人处事”。 6.世故·事故 前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后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例如:“人情世故”、“发生事故”。 7.度过·渡过 前者用于时间;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例如:“度过假期”、“渡过长江”。 8.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例如:“劳累过度”、“过渡句”。 9.法治·法制 前者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后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例如:“实行法治”、“健全法制”。 10.反映·反应 前者指反照,或把有关情况、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后者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例如:“反映情况”、“反应迅速”。 11.功夫·工夫 前者一般指本领、造诣;后者也可用于前者的意思,但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例如:“功夫很深”、“闲工夫”。 12.截止·截至 两个词意思相近,前者强调(到一定期限)停止、完了;后者指到某个时候。例如:“报名到今天截止”、“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13.界限·界线 两者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就只能用“界线”。例如:“是非界限(界线)”、“房基地界线”。 14.权利·权力 前者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后者则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例如:“选举权是公民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5.启示·启事 前者是启发的意思;后者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例如:“生活给我的启示”、“征文启事”等。 16.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①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 ②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此意与“融化”相同。 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熔化”不能写成“融化”。 融化,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例如:“砂糖放在水中会溶化”,“铁加热到1530度就会熔化成铁水”,“冰雪融化”。 17.事务·事物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 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三、求真求易与一手二手 本来,洋务运动是要向西方学习,懂得西方,翻译西方著作便显得很必要。但一转向以日本为师,人们学习西文的势头也就顿减。向日本学习,无非是希望通过学习日本间接地学习西方。那时朝野普遍认为,这样做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对这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中国近代第一译家严复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在发表于《外交报》上的《与(外交报)主人书》中,他写道: 吾闻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奋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必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之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今夫科学术艺,吾国之所尝译者,至寥寥已。即日本之所勤苦而仅得者,亦非其所故有,此不必为吾邻讳也。彼之去故就新,为时仅三十年耳。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于三十年勤苦仅得之日本,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订可卜其未密也。乃徒以近我之故,沛然率天下学者群而趋之,世有无志而不好学如此者乎?侏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以其愈己而遂信之。分之所为,何以异此。 严复强调要深切了解西方思想学术,须直接读原著。借助翻译已是万不得已,借助翻译的翻译,就隔尘更多,去真更远他认为日本对西方概念的翻译,多不准确,因此也不能无条件地借用。例如,他反对“经济”这个日本译语,而代之以“计学”,并在《原富》卷首的“译事例言”中说明了理由:“计学,西名叶科诺密,本希腊语。叶科,此言家。诺密,为聂摩之转,此言治。言计,则其义始于治家。引而申之,为凡料量经纪撙节出纳之事,扩而充之,为邦国天下生食为用之经。盖其训之所苞至众,放日本译之以经济,中国译之以理财。顾求必吻合,则经济既嫌太廓,而理财又为过惬,自我作故,乃以计学当之。” 他认为“经济”一语,原意比西文“economy”宽泛,因此不宜作译语。再例如,他拒绝借用日文译语“社会”,而坚持把西文的“society”译作“群”,将“社会学”译作“群学”。此外,“capital”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日译“进化” ,严译“天演”;“philosophy”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一、偏义复词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 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婆婆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劳作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哥哥 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父兄”偏用“兄”义,“父”是衬字,哥哥 9.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牛马”偏用“马”义,“牛”是衬字,马 10.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女子”偏用“女”义,“子”是衬字 11.契阔谈?,心念旧恩。(《短歌行》)“契阔”偏用“契(投合)”义,“阔(疏远)”是衬字 1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偏用“去”义,“来”是衬字,离去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偏用“国”义,“家”是衬 二、同义复合词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乏困:贫乏,贫困,缺少的东西 2.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乃遂:于是,就 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辞决:辞别,告别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宾客:宾客:贵客叫宾,门客、食客叫客,合用指随从人员。

高考常见易混近义词辨析

高考常见易混近义词辨析 爱护爱惜 爱护:侧重“护”,使不受损害。如:爱护树木。爱惜:侧重“惜”,珍惜,不浪费。如:对象多指群体。如:安抚伤员。 安详慈祥慈爱 安详:侧重外表平静,动作从容不迫,不受年龄限制。慈祥:侧重外表的神态,指老人。慈爱:指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怜爱。 按照依照遵照 按照:指根据、依照。依照:强调依原样照办,不得走样;多用于法律条文。遵照:侧重遵从,表示尊敬。

懊悔懊恼 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翱翔飞翔盘旋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有赞美意味。飞翔:泛指飞。盘旋:环绕着飞,还指徘徊、逗留。 把持操纵 把持:指独占、独揽,往往是公开的。如:把持朝政。操纵:指支配、控制,多是幕后行为。如:操纵市场。 败坏破坏损坏 “败坏”的对象多是风俗、传统、名誉、法纪等抽象事物。“破坏”的对象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名誉、友谊、团结、秩序、条约等抽象事物。“败坏”还作形容词。如:道德败坏。“损坏”的对象一般是古迹、建筑、公物等实物。 拜会拜见拜谒 “拜会”一般用于外交场合。“拜见”指拜访会见上级、长辈或有威望的人。“拜谒”只用于拜访高级首长和著名人士;书面语。如:拜谒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拜谒”还用于瞻仰陵墓、碑碣。 包括包罗囊括 包括:指包含,其范围小于“包罗”。包罗:包括(指大范围事物)。如:包罗万象。囊括:指全部包罗。如:囊括全部金牌。 包含包涵

包含:指里边含有。包涵:指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保障保证 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 保护庇护袒护维护 保护:侧重“保”,保卫,护卫,使免受损害。庇护:重在“庇”,包庇不好的。如:庇护罪犯。袒护:重在“袒”,偏袒有错的一方,处事不公正。如: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决不能袒护。维护:重在“维”,维持原样而不受损害。如:维护合法权益;维护线路。 抱负理想志向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理想: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切合实际的)。志向:指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人的意愿和决心。“抱负”、“志向”只用于个人,“理想”还用于整体和组织。“理想”还可作形容词。 抱怨埋怨 抱怨:表示怨恨,语义较重。埋怨:表示责怪,语义较轻。“埋怨”的对象可以是自己;“抱怨”无此用法。 暴戾暴力 暴戾:指粗暴乖张,残酷凶狠;形容词。如:暴戾成性。暴力:指强制的力量,武力;名词。如:使用暴力。 暴露揭露显露 暴露:指有意无意地让隐蔽的显出来。揭露:指有目的地公开,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 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 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 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 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 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 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 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 “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 “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16、反映/反应: 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一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二把情况告诉有关的人或部门; 反应的用法也有两种,一指人或物针对某种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活动,二指化学反应。 17、分辨/分辩:前者是辨别、区分,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上区别; 后者是辩白、辩解,指用言辞论证以说服别人。 18、工夫/功夫: 前者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时间,如“学雕刻很费工夫”,二指在某些方言里; 后者也具备这两种用法,此外后者还可以指本领、造诣,还可指武功,后两种用法时不可互换。 19、国是/国事: 前者指国家大事、国策,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书面语中; 后者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它的使用范围要广一些,

高中语文辨析近义词的八个切入点

辩析近义词的八个切入点 正确使用实词,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主要指正确理解和使用实词中的双音近义词。从试题的类型来看,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是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除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使文意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外,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切入: 一。词义范围 很多近义词词义所指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分析,确定词义的适用范围,进而推断出正确的选项。如“战争”“战役”“战斗”,这组近义词所表示的范围是逐步缩小的,只能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枣庄战斗;又如“囊括”的范围比“包括”大,“时代”的范围比“时期”大,等等。 例1.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保卫——,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边疆、边境)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如我们可以说,阿拉山口位于我国西北边境上。例句所说的应是一个较大范围的靠近国界的领土,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所以要用“边疆”。 二。程度轻重 一组近义词,词义所表现的程度往往有轻重之分,如“希望”“盼望”“渴望”,“伤害”“损害”“危害”,这两组近义词的语意都由轻到重,需要看具体的语境选择拿一个。 例2.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制约) “约束”往往是道德范围,程度较轻,“制约”则往往是法律范畴,程度较重。此处当然应选“约束”。 三。搭配对象 一组近义词,往往都有各自不同的搭配对象,这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突破口。如“扶养”“抚养”“赡养”,都有“供给生活用品或费用,使能生活”的意思,但它们的搭配对象是不同的。“扶养”的对象是小孩,也可以是平辈;“抚养”的对象是晚辈;“赡养”的对象是长辈。 例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赞扬、赞叹) “赞扬”既有“称赞”又有“表扬”的意思,而“赞叹”只有“称赞”的之意。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张旭的草书和颜真卿的楷书都是古代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从词语间的搭配上看,我们只能“称赞”,而不能“表扬”。所以要选用“赞叹”。 四。色彩意义 词语的色彩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熟悉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助于准确地辨析词语。如“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 例4.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的基本手段。(勾通、沟通) 例5.伊拉克危机中,俄国特使奔波于伊拉克和美英之间,从中——,以求和平解决危机。(调停、斡旋) “沟通”是中性词,“勾通”是贬义词;“调停”多用于口头语,“斡旋”多用于书面语。显然应分别选用“沟通”和“斡旋”。 五。语法功能 有的近义词虽然意义相近,但词性却相异。根据词性可以判断词语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这也有助于辨析近义词。如“反应”与“反映”,“反应”是名词,其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反映”是动词,其语法功能是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 (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还有一些常用词汇,都来源于日本汉语,比如: 健康、卫生、衬衣、宠儿、乘客、储蓄、反感、化妆品、接吻、紧张、批评、企业、气氛、人格、肉弹、升华、生产、体育、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白血病、鼻翼、剥离、大气污染、关节炎、抗体、麻醉药、牵引、弱视、色盲、糖尿病、听力、血压、…… 除了词汇之外,还有一些用法,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表达,比如 1.超……

常用文言文常识总结剖析

常用文言文常识总结(节录) 作者:陕西王亚其 编审:赵怀兵 发布:公众号yuwenyuekan 字: 1.古今字 2.通假字 3.异体字 词: 1.实词 2.虚词 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3.古今异义词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4.一词多义 5.固定搭配 所以…者、所+动词(…的原因) 动词+者(…的人) 6.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 意动 作状语 (2)动词活用为名词 使动 意动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 使动 意动 (4)数词活用为动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基数词临时可活用为动词)

例:六王毕,四海一;统礼仪,一制度; 句: 1.判断句:“…者,…也”、“…,…也”、“…者,…”、“…,…”、 2.否定句:“非” 3.省略句: 4.被动句:“为…所…”、“为…”、“所…”、“见…于…”、“见…”、“于…”、“被” 5.倒装句: (1)主谓倒装 (2)状语后置“于” (3)定语后置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宾语要前置;例:大王来何操。B: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宾语要前置;例:未之有也。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宾语要前置 6.固定句式 “如……何?“不亦……乎”“何其……””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与其……孰若……” “宁……无”。 一、古字通假 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 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

最易混近义词辨析练习

易混近义词辨析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胡锦涛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人们还是觉得他很,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经心乱用 B、年青经心滥用 C、年轻精心滥用 D、年青精心乱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筑工地上,建设者们正热火朝天地加速工程的进度,工地上号子声和机器的轰鸣声相,好不热闹。 ⑦一阵阵急雨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雨点打在茂密的梧桐树上,树叶儿就像调皮的儿童之小手不停地在,恰是有趣。 ①在拜师求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虚心,只有这祥.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A、搀和颤抖诚恳 B、搀和颤动诚挚 C、搀杂颤动诚恳 D、搀杂颤抖诚挚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过道上默默地踯躅,艰难地挪动,直到叛徒的目光对准了他时,许云蜂才不慌不忙地高声招呼。 ②十分钟的特大暴雨过后,房顶上的积水犹如山洪而下,势不可挡。 ①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人民在社会主义,才能过上真正自由、民主、幸福的生活。 A、卑鄙爆发倾泻时期 B、卑劣暴发倾泻时代 C、卑鄙暴发倾泄时期 D、卑劣爆发倾泄时代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钱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人民始终,要发展壮大自己,只能依痹自己的力量,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的帮助都是次要的。 ⑦他走来走去,滔滔不绝地说东说西,无非是想在女朋友面前自己的所谓的才能。 ③站在举世闻名的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也会心潮澎湃。 A、认为表现雄伟 B、以为表现宏伟 C、认为体现宏伟 D、以为体现雄伟S.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这么一个规律,在所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文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②你别看他穿得挺遣遏的,和他交往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个蛮有的人。 ①过年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到“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家里去,真是快乐得很。 A、依赖品味作客 B、依赖品位做客 C、依靠品位作客 D.依靠品味做客 6、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校长一场加油鼓劲的2007年高考动员报告,引起了毕业班学生的强烈,使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②在的社会现实面前,他的高傲和自信都被磨掉了,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

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大全

三个一组: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5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7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

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15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17.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19.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 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附解析+答案)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取的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文 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既体现文学史的标准 ,又体现教材的 (2) 诗人朱湘认为 :" 本来在诗 里用形容词就是一种最笨最乏的方法 ,有想象力的人是决不肯 ____ 他们的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想象死后自己与战友的鲜血将随着雪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淌在五月的河里 , 滋润着大地 . A. 品味 乱用 融化 B. 品位 乱用 溶化 C.品味滥用溶化 D ?品位滥用融化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学习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中国文化经典的深沉哲思 ,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 , ___ 这 些思想家的风采 . (2) 这首诗采用象征的写法 ,名义上写井 ,实则写人 .但通篇没有出现人的影子 ,只是 ____ 地 写井. (3)这是一 首名诗 ,篇幅不长 ,但意境深远 ,远到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发挥尽了 ,还不能 __ 宀 ___ 它的余味 A. 领会 关注 发掘 B. 领会 专注 挖掘 C. 领略 专注 挖掘 D. 领略 关注 发掘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法国时曾经给他所 的 艺术家罗丹当过秘书 . (2) 里尔克诗中的这只豹不再是巴黎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简单写照 , 它渗透着诗人里尔克 主观的情绪 ,开掘的是悲剧中的英雄的心灵 .尽管如此 ,诗人创作的 仍然在巴黎植物园 .离 开了对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仔细观察 ,也就不会有渗透里尔克主观情感的不朽豹 . (3) 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感情 ,正源于他与大地经常直接的 _______交融 . A. 敬爱 契机 勾通 C. 敬爱 时机 沟通 B 敬仰契机 D 敬仰时机 沟通 勾通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马厩附近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牧场 ,童年的济慈喜欢在牧场上 ___,观看大自然用它那绚 丽多彩的画笔给大地万物绘出的种种颜色 ,聆听百鸟悠扬悦耳的啼鸣 . (2) 象征意蕴是指诗人在象征意象中 ____ 的精神内容 ,是作品内在灵魂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1) 小孩子 ,特别是没有沾染上 "大人气 "的孩子 角度去看事物 ,而是喜欢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 西上发现美 . (2) 人们不珍惜生命 ,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 _ 去. A.阅历 忽视 藐视 B.经历无视 C. 阅历 无视 藐视 D.经历忽视 ,由于 __ 浅,不谙世事 ,他们不是从实用的 ,这样就往往能在为成年人所 _______ 的东 __时间 ,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 蔑视 蔑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