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佛山一模文综历史部分三水区试卷分析

2012年佛山一模文综历史部分三水区试卷分析

2012年佛山一模文综历史部分三水区试卷分析
2012年佛山一模文综历史部分三水区试卷分析

2012年佛山一模文综历史部分三水区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落实“双基”,突出主干,有较好的知识覆盖面和综合性。

本次佛山一模试卷体现了一贯的命题指导思想。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课程标准中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知识之间的综合,学生答题时既要能从教材上找到相关知识落脚点,又要具有较强的历史时空感和归纳分析能力。如选择题第12、15、16、21题分别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近代民主革命探索道路;第38题涉及到中国从古代自然经济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第18、21题涉及到西方民主政治古今嬗变;第13、14、20、21、22题涉及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升迎考的能力很有帮助。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在考试内容上,三个模块的考察比例相当,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分期来看,近代史所考内容比重最高,尤其重视社会史和文明史的考查。从本次试题三部分分数比值来看,既保持了与考纲的基本统一。

2、体现新课程理念,创设全新情境,重视考查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

试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材料,形式新颖。主要有文字(除了占主体的现代白话文,还有如第14题竹枝词、如第12题图表和18题曲线图的等材料形式。材料来源广泛,有政府政策和文献中外史学著作,民俗和文艺作品,历史人物和研究者的观点、各时期的时政大事等。这种以情景材料或者原始史料为切入点的命题方式,有助于灵活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史料研习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完全符合新课程背景下考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定位。

3、考查热点,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史学的现实功能。

俗话说,以史为鉴、习史明智、古为今用,这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的历史教学不能人为地将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教学应具有时代性。近年来高考文综卷从不回避对社会热点的考查,既有隐性介入,又有直接热点。这在此次历史试题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卷中所考查知识点涉及当今社会的重大热点和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功能。如:第16题通过分析20世纪历代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考查社会阶段特征;38题通过GDP变化考查了中国晚清经济史、欧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改革开放,非常好的体现了广东高考小切口大跨度的特征,对后期备考有较大帮助;39题以婚姻家庭的变化考查了学生的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4、遵循历史认知规律、把握历史脉络、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选择题部分由古代到近代的大体顺序,符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及教与学的思维认知习惯,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通史”的整体时空观。此次试卷也体现这一特征。这种命题特点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侧重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二:学校情况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38(1)

本题考查1820-1900年中,美英日四国GDP的变化。答案要求较为简单,只需要学生概括材

料作答即可。学生平均分为3分,难度系数为0.76.学生基本可以答到中国GDP下降趋势(纵比),但没有进行横比(美英日中国)的横向对比。备考策略:学生对基础知识:19-20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掌握还有欠缺,后期应该加强对双基的巩固。

38(2)

该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原分值10分,平均分5.4分。存在问题:审题不清:如时间条件“20世纪初”;“英美”原因;层次不清:不能按照政治、经济、思想、市场、科技等角度作答语言拖沓,逻辑性不强。

38(3)

该试题难度适中,较为基础,考察学生识图标能力,答案区分度不够。答题分析:存在问题:条理不清,不规范;错位;知识性错误,如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备考建议:强化接替条理,规范性训练;知识点记忆准确

39(1)

难度:0.61. 平均分:6.088.没有弄清本小题的问题,本小题共三问,不少考生漏掉第一问。答题:语言不规范,口语多,没有条理性,不会从政、经、思方面分析。且往往回答理由与作出的判断相互矛盾。策略:加强审题训练,如做到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的要求。加强对教材结论的记忆,使答题语言规范化。

39(2)

该试题考查方向较有新意,提供多个点展开思考的可能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答题分析:学生基本能从经济、思想等角度展开回答,社会角色较多的从具体角色展开,有部分同学审题不严,从中国的角度回答,出现方向性错误。备考策略:注意审题,抓关键词及时间、地域的限制,尽可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回答,力求全面、完整。

39(3)

该试题考查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亮点:①从答题看,学生都能从材料中总结择偶观念的变化趋势,并且能写出2-3个变化趋势。得分率较高。问题:②答题语言不够规范。“趋势”讲的是走向、变化。不少同学分阶段叙述择偶观,不符合要求③答案设置要求比较高,学生答案很难符合要求。对策:①加强审题。根据材料三答题,一定从材料三的材料中得出结论。②基本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如“基本趋势”应该怎样归纳,要规范答题语言。

39(4)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答题分析:本题平均分为1.8分,得分率较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空白卷或卷面不整洁。备考策略:这类开放性的试题,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作答,并言之成理。

三、高考启示及备考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一模卷总体难度不大,而且从考查内容来看,近代史和现代史考查的内容所占比例最重,从模块来看,经济史和文化尤其重要,特别是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的内容,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012年广东高考,将会继续朝着高考改革的新方向,运用新材料、创造新情景,注重历史能力、历史方法方面的考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在一模卷面中暴露的缺陷,结合实际,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备考策略。对应上文提到的考点、题型特征及点评,制定出下一阶段需要攻克的难点。下面只提几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重视教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文综的卷子不太难,但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相对较难,难在哪里?题目中可以答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偏偏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内容,这是学生觉得难之所在。要学生离开课本的内容去作答,比较困难。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训练学生用新观点,新角度去回答问题,不如回归教材,用课文的知识去回答新材料、新问题。吃通、吃透课本才是关键。教材上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一定要很好地落实。要继续加强基础,狠抓基础。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第二,重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梳理。在近几年的高考和模拟考中,从卷面的答案来看,形象地说,就是要把学生训练成一把“梳子”,把相关的内容从课本里梳理出来而已。下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出这些书本的主干知识,并通过典型题加以体现,增加知识的敏感度,在看到诸如“原因”、“过程”等词时就能很快梳理出相对应的主干知识,这也能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并节省答题过程中的时间消耗。

第三,重视对主观题的解题指导。学生在主观题目中的得分比较低的,对典型的题目,要重点分析,特别是在如何审问、审材料,如何根据设问找准考点,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等方式方法上花大力气。

第四,重视对答题技巧的积累。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有效的分配答题时间,如何根据题分来采点。如何使用一些历史的术语,如何规范的组织答案等。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2013年大纲卷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大纲卷)

2013年高考文综 (大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1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 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体相等。2009年雨季912万立方米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自20世纪90年代初 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 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 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 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 的地区是 A.Q、R之间 B.N、M之间

一模试卷分析及高三英语复习策略

练中求变,能力至上 ——2010 年市一模试卷分析及高三英语复习策略 泰顺中学刘海宇 一.2010 年市一模试卷分析 1.2010 年市一模试卷评析 2010 年市一模试卷的难度适中,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也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内涵,整卷突出语篇,强调语境,注重交际,重视运用。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基础好的 学生还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确保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以真实的反映。因此,一模试卷对我市的高中英 语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 成绩分析 以泰顺中学高三段参加考试的584 人做样本进行数据统计,段平均分为88.9, 最高分为133.5,最低分为23,试卷难度值为0.59,符合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 需要适当的难度,整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0 ±0.05 之间的标准。从下图的分数分布看,120分以上的高分偏少,只有22人,而70分以下有97人,因此,当务之急, 一模之后要面向全体, 培优补差,才能提高总体实力。 130 以上120 129.5 110 119.5 100 109.5 90-99.580-89.570-79.560-69.560 以下

本次的听力试题,语速适中,语音清晰,设问有梯度。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3、5、8、10、19 题失 分较多,其中1 到5小题只有念一次,许多学生在听力开始时,思想过度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再加上追 求完美的心理,不舍得放弃,以至于一旦第一题没有听清楚后,还一直在琢磨究竟哪个是正确答案,结果就 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失分连连。第七段对话语速较快,很多学生没听清楚,因此第8、10 小题 基本就去蒙了,其中第8 题有47% 的学生选了 A.Atamusicparty 选项,只是因为在对话中听到了music 这个词. ②单项填空―― 基础知识是重点,强调语言实用性 a. 单选重双基,语境中活现 本卷单项选择部分考查要点突出,覆盖面广,没有刻意追求语言形式与结构的繁杂,而是强调考生在 各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将语法、词汇、习惯用语等语言项目的测试融入真 实的情景之中,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如第 3 题,把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的考查放在机场的登机广播 中 b. 动词是重点 动词始终是单项填空的主旋律、重头戏。本卷题型中考查动词的有7题,与08、09 年高考一样占35%的分值。主要考查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动词时态、语态、动词词义及词组的区别等。该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 1. 基础语法知识 2. 对词义的正确理解 3. 相近词的辨析 4. 固定词组的搭配 5. 交际用语的灵活运用 各考查项目的分布情况如下: 第1题冠词;第2题名词辨析;第3题动词时态;第4题介词短语辨析;第5题副词辨析;第6题therebe 句型;第7题动词短语辨析;第8题疑问代词;第9题非谓语动词;第10题形容词辨析;第11 题情态动词;第12题定语从句;第13题动词短语辨析;第14题连词辨析;第15题代词;第16题情景交际;第17题非谓语动词;第18题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期末统考是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全册内容,分值50分,试卷由判断题、单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构成。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结构合理,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足学生实际,紧扣时代热点。试卷中很多题目都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如第10题中学生报名培训班被侵权;第12题和13题子女与父母的交往;18题(2)学生在网络空间转发分享信息时,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同时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人脸识别技术、全国交通安全日、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全国首个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等。 2.重视能力立意,兼顾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核理解,既紧扣教材重点,又不照搬教材。如第2题未成年人的含义;第11题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20(1)四大保护的辨别等。但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如20(2)结合情境二,分析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 3.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德育功能。试题中利用文字、漫画、图片、故事等内容,创设情境,如13、16题的漫画;19(1)的图片;20题围绕七年级学生李强“上学的一天”创设连续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4.开放试题形式,弘扬传统文化。试题形式别出心裁,具有开放性,如19(2)让学生从三则故事或者名言中选择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谈理解和思考,展示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更大的答题空间。19(1)选取传统哲理故事以及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话,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品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卷解析 [试卷总评] 今年是新课标全国卷第一次分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沿袭了大纲版全国卷的命题特点,照顾到不同省市地区的教育差异,也是从大纲版试卷全面过渡到全国新课标试卷的一个分水岭。总的来说,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难度不小,明显比全国圈Ⅱ要难。命题思路有延续,也有创新,具体说明如下: (1)选择题难度加大。表现在经济生活试题开始选用比较难的函数图表,如12题,让好多考生头疼;间隔一年(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政治没有经济学计算题),经济学计算题又开始出山,并且考了利润率这个好多考生在小学都学过却在高中阶段忽视了的一个知识点,也和好多高三老开个不大不小的捉迷藏的玩笑。另外,15、18、22题好多考生做错,好多政治老师反映这些试题比较难,易错 (2)热点问题冷处理。比如我们在备考2013年高考的时候应该都做了很多时政的功课,比如十八大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城镇化,钓鱼岛,朝鲜半岛局势等几乎都没有考,隐约涉及到一些的就是十八大的知识点,是选择题17题对水资源的强化管理,38题十八大文化强国等,这启示我们,猜题押题是没有出路的,高考没有“应该考什么,不应该考什么之说”。材料只是载体,时政只是背景,能力和知识才是我们要考查主题和主体。 (3)命题风格稳中有变。不变的是,经济生活选择题都比较难,并且难度有加大趋势,要提醒我们重视。39题和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命题风格极其相似,参考答案设置方式也相同。变化的是:选择题漫画题淡出,经济学函数图表题崭露头角,39题观点评析题是个新方向,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38题材料题依然是“常规的设问,突破常规的答案”,“注重答案的生成,而不是平时老师的归纳和总结”。突出考生思维能力的检验,而不是记忆能力的简单再现。这些,都是这份试题留给我们沉甸甸的思考和启迪。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高三一模政治试卷分析

2017年高三“一模”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概况 1、试卷结构 本试卷依据2017年考试说明要求,由33道选择题和4道主观题构成,分值120分,考查四个必修模块及选修的知识点。与高考不同的是本次考试未把时政纳入考试要求。 2、难度、区分度情况 本次试卷相对于去年一模试卷和高考卷难度要大一些,但有一定区分度,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难度偏大。试题版面呈现方式灵活多样,除文字材料外,还有图表、漫画等,试题选择的背景材料有时事热点、生活化的事例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试题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设问指向明确科学,试题设计灵活多样;重视能力考查。 二.试卷问题分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总分66分的选择题全区仅为40.2分,偏低,各校在选择题上都有上升的空间。一中达B率与期末考试相比有明显进步,但与四中相比差距不大。华中主观题均分为31.7分,明显超过其它三个学校,发挥了上位学校应有的水平,但在选择题上与其它各校还没有拉开应有的差距,尚需努力。 2、板块分析 (1)选择题各题均分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有第2、3、7、8、12、24、25、26、29、31、32、

33题,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具体错误如下:第2题考查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图表。政策发生变化,应该是用两条线来表示变化。因此应该选C。 第3题参考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抑制“过热现象”,答案应该选择D。 第7题图表题,通过数字比较,答案应该选A。 第8题考查的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题意表述的是我国资本走出去,而不是引进外资,所以不该选④。 第12题考查的是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的工作,而不是组织体系的完善,所以答案选D。 第24题题意围绕“文化活动”展开,②强调的是“文化市场”与题意无关,所以答案选A。 第25题考查的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解。这道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到正确答案:①哲学是对现实的概括和总结,属于理性反映;③沟通人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是实践。 第26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理解。答案应该选A。 第29题这句古语,表达的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所以选A;未看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所以不选D。 第31题考查的是意识和实践的特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客观物质性。所以答案选B。 第32题漫画题考查因果联系,但是C选项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所以是错误的。 第33题题考查的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运动,“登记制度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生产中的主体作用。所以答案选C。 (2)主观题 从阅卷情况来看,主观题问题很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各模块内容混乱等。各题平均分如下: 从数据统计来看,主观题普遍得分较低,其中突出的有35题第一问、36题第二问、37题第一问,37题第二问,涉《经济生活》《哲学》《国家与国际组织》模块知识。主观题全区平均分26.78分。 第34题第一问围绕文化自信,均分3分,主要错误是在整合答案时有一部分学生答案回不到题目要求上来。建议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多加强学生审题训练,必要时印发一些主观题答案,和学生一起研究答案。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20200426194822)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013年全国高考2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试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盘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翰、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帐、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历史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从总体上说试卷难易适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为中考打下基础。题目基本上包含了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基本知识的基础有所提高。在试卷题目中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达到了测试目的。同时结合热点,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思考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最高分45分,最低分12分;成绩一般,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8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失分最多的是第13、14、15题,涉及到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题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不理想。 2、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4题读图明史,由于学生没有仔细的审阅材料中的图片,以致把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混淆,出现了丢分现象。第25题的中日关系永远是命题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记忆上的欠缺从而出现了不少的丢分。第25题的材料虽然没有见过,但是答案就在材料中,学生们往往不仔细看材料,使得本题总体得分不高。 从试卷中还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三、改进措施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八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及历史素养。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中招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考中处处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八年级的学生应该早做准备。 4、另外今后教学中大家要格外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切记不要“眼高手低”,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严要求等。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 思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3)的教学,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训练。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学习和专题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试卷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突出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突出考查历史基本技能,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根据本人今年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在我校王卫东主任和严宴云,李德坤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分析探讨下,现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 一、试卷特点: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目标要求: 年的高二期末考试试卷,以08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试卷突出了考核目标中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能力的考核,是新课程下试卷命题模式和题型的较好范例。 (二)测试范围及分数分配: 本次的考试范围为必修(3)的全册。试卷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部分的50%;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

小题,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与新课程下高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完全一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单元:选择题1、2、3、4题,非选择题26题,共计23分;第二单元:选择题5、6题,非选择题27题,共计19分;第三单元:选择题7、8题,非选择题28题,共计14分;第四单元:选择题9、10题,共计4分;第五单元:选择题11、12题,非选择题29题,共计14分;第六单元:选择题13、14、15、16题,共计8分;第七单元:选择题17、18、19、20、21题,共计10分;第八单元:选择题22、23、24、25题,共计8分。 总体上说,考察的知识点涵盖了教材的每个单元,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合理。 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与分析: 抽取试卷样本80份,最高分89,最低分41,不及格15人,平均分65.48。各题得分率如下表: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三)典型错题失分原因分析: 第4题得分率为32.2,准确答案为A,学生的选择情况是,ABCD项均有选择,本题考察学生理解传统儒学、君主专制思想、道学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区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 第10题得分率59.4%,准确答案为B,本题考察学生从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的能力,错选的主要原因在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大纲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 分布。读图1,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 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 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 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 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 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 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 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

12分钟以内。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 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C。 【错误项分析】AB项与题意无关;D项过于绝对。 26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唐朝具有尚武精神,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班和309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884 人,平均分:最高分:50 最低分: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2013年全国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使 A ..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 .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到美国旅游 C .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 .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25.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这表明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了贯彻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③市场规律进一步得到了尊重 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扫清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②④ 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回答26-27题。 26.漫画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④消费形式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问候语的变化,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居民的收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 故选①③ ;②④虽然本身正确,但漫画不反映。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结构 27.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问候语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①;不同时代人们的问候语不同,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②;③说法错误,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故④错误。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矛盾的特殊性 28. 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问候的变化

高三全省一模考试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市一模考试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泾川县高平中学周方权 本次全市一模物理试卷突出了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能体现学生的物理素质和能力,对中学物理高考之前复习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同时也使得我们一线教师发现了一些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整卷比较平稳,有灵活性比较强,有一定的梯度和区分度。试卷的主要特点有: 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 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试卷考察了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并着重考查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有利于检测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和灵活地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转为重视对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掌握,从而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对各学校在今后仅剩80多天的高三复习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试题注重了对中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如选择题题,实验题;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考察了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规律;17题考察了受力分析、万有引力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了很好的检验。20题突出了图像与理论相结合,充分考察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以及自由落体知识;21题电磁感应现象与电路相结合具有很好的综合性,同时也是一个易错题。25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题目涉及了物理模型的建立、运动过程的分段分析、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等规律的考察,但该题全级能够做全的

凤毛麟角。该试卷不仅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还考察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和盲点。对我们高三复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警示作用——永远不要丢掉教材。要立足于教材,对知识要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整合,并把它变成最终的能力。 3、试卷注重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考查。 试卷中对实验的考查是比较成功的,难易控制较好,既对基本物理实验技能进行考查,也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覆盖面比较全。 典型错误分析 1.选择题部分:从抽样试卷来看,选择题失分很严重。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是以下几题: 14、17、19、20、21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对教材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判断选项本身的正误,从而无法排除错误,将错误答案入选,或正确答案漏选。(2)复习过程中缺乏系统复习只注重本单元或本块知识的复习,对前面复习过的知识没有进行认真回顾和梳理,未复习到的知识点基本遗忘,就像14题C选项速度不相等问题,17题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文字表述转化为符号表述;19题变压器中匝数与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20题中三次应用平抛运动知识,无从下手;21题根本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 2.主观题部分:从本次考试来看,主观题部分做的最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1)基本题型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缺乏。 (2)审题意识不强,审题能力差,缺乏基本的物理思维品质。 (3)基本知识掌握不牢。以前的错误重复性出现。基本公式记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