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作者:weidongwin

阅读:2598次

上传时间:2005-10-19

推荐人:weidongwin (已传论文17套)

简介:介绍了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关键字: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相关站中站:水处理工艺调试要点

1.活性污泥的培养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接种最好利用ADC废水排放口的底泥或者利用同类NH3-N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由于ADC生产厂废水排放口取泥相当困难,所以采用自行培养驯化活性污泥。污泥取自玉带河的底泥,呈黑色,有臭味,含有大量泥沙等无机物,镜检观察不到微型动物,污泥活性极差,

镜检结果见图4.1。

图4.1 培养前的污泥

Figure 4.1 sludge before cultivate

图4.2 污泥培养后期

Figure 4.2 sludge after cultivate

本阶段从2004年3月13日开始,由于A/DAT-IAT反应器没有做好,污泥培养在一个有效容积为8L 的SBR池进行。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得MLSS为1500mg/L,SV为6%,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测得污泥MLSS为2200mg/L,SV为11%,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夜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如图4.2所示)。测得污泥MLSS为4100mg/L,SV为21%,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异养菌,而硝化菌是自养菌,污泥中含量非常少,需要进一步进行驯化,使之占优。与硝化菌相比,反硝化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和繁殖快,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反硝化菌受到废水物质的抑制程度要比硝化菌小。本试验中同时进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驯化。

初步确定IAT池运行周期为5h,其中曝气3h、沉淀1h、排水1h,回流比R1为250%,回流比R2为300%。在驯化过程中每隔两天增加废水中的NH3-N和COD浓度,使污泥稳定运行两天,驯化结束时的NH3-N的浓度从51.7mg/L加大到123.4mg/L。此阶段从2004年4月13日开始到2004年5月26日结束。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每隔两天提高一次进水COD和NH3-N浓度。污泥驯化初期,进水COD浓度251.3mg/L,NH3-N浓度51.7mg/L,COD去除率为85.59%,而NH3-N去除率仅为23.21%。这是因为异养菌占优势,生长速率快,硝化菌世代时间长,生长速率慢,含量较少,与异养菌竞争处于不利地位,硝化反应速率低。4天后,NH3-N去除率明显升高,达到了46.70%,这说明系统中的硝化菌逐渐占优势,但NH3-N 处理效果还不很理想,还需要继续驯化。44天后,进水NH3-N浓度为123.4mg/L,出水NH3-N浓度稳定在10mg/L以下,去除率在90%以上,此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

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 COD 、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

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调试技巧是每一位从事污水处理人员必修之课,接下来就于各位污师水友聊聊调试那点事,一起交流探讨。活性污泥的调试说白了通过人工强化,控制参数为微生物创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一般活性污泥的调试包括:直接培养,间接培养。 首先来说说活性污泥的控制参数生存条件: 一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 二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 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培养期间,定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SV:30 ,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BOD5、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达到15%~20%。 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低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气池形成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高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3.接种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投入大量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正常污泥(最好是没有经过消化的新鲜脱水剩余污泥),再按高负荷连续培养法培养。接种培养能大大缩短污泥培养时间,但大型处理场需要的接种量非常大,运输大量污泥往往不太现实,所以此法一般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污水处理厂。当污水处理厂改建或扩建时,利用旧曝气池污泥为新曝气池提供接种污泥,是经常见到的做法。当新建污水处理厂有多个系列的曝气池、附近又没有污水处理厂可以提供接种污泥时,可以先在一个系列利用上述方法成功培养污泥后,再向其他系列曝气池提供接种污泥,从而缩短全场的培养时间和降低培养的能耗。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一、步骤 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 2.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直到形成絮状体。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

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的挂膜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的挂膜 徐亚同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要 废水生物处理的处理工艺经确定,并设计建造投入运行时,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并经驯化后使之能适应不同的工业废水。对膜法处理系统须进行活性污泥挂膜。本文介绍了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挂膜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培养驯化挂膜 Cultivation and Acclim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olonization XU Ya-to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first thing we must do is to culture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acclimate it to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Biofilm colonization must be done if the process is the biological film process. The general methods of cultivation and acclim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olon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ctivated sludge cultivation; acclimation; colonization 1 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成废水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须作下述工作才能投产: (1)阅读设计单位及建造厂商的说明书、管理手册等; (2)检查整个系统的装备;熟悉管线、各装置功用、泵及设备的位置; (3)在管线上标明流动方向; (4)检查灯光、仪表、指示器、记录仪等; (5)清除施工时遗留在池内的碎石、电焊条、水泥等杂物; (6)池子渗漏性检验,加注清水后观察有无渗漏;为节省清水可用泵抽取河水等代替,有渗漏应立即修补; (7)调试及联动试车,在无渗漏后可将各装置在清水中试运行,例如检查阀门、曝气系统、管道等,沉淀池出水堰水平调节。 2 培菌方法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上一章提到的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细菌和产酸菌,当两种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换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一)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厌氧消化的启动,就是完成厌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或甲烷菌的培养。当厌氧消化池经过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后,便可开始甲烷菌的培养。 (二)培菌方法 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细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和。 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机底泥,或以认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的10%~30%的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如污泥呈酸性,可人工加碱调整pH至~。维持消化温度,稳定一段时间(3-5d)后,污泥即可成熟。再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此法适用于小型消化池,因为对于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温速度为1℃ /h,需热量较大,锅炉供应不上。

指向厌氧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泥,使生污泥自行逐渐转化为厌氧活性污泥的过程。该方法要使活性污泥经历一个由好氧向厌氧的转变过程,加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因此培养过程很慢,一般需历时6~1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甲烷菌的培养。 或者通过加热的方法加速污泥的成熟:将每日产生的新鲜污泥投入消化池,待池内的污泥量为一定数量时,通入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1℃/h。当池内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可减少蒸汽量,保持温度不变,并逐日投加一定数量的新鲜污泥,直至达到设计液面时停止加泥。整个成熟过程一直维持恒温,成熟时间约需30~40d。污泥成熟后,即可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 (三)培菌注意事项 厌氧消化系统的处理主要对象是活性污泥,不存在毒性问题。但是厌氧消化菌繁殖速度太慢,为加快培养启动过程,除投入接种污泥以外,还应做好厌氧污泥的加热。 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初期生污泥投加量与接种污泥的数量及培养时间有关,早期可按设计污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养经历了60d 左右,可逐渐增加投加量。若从监测结果发现消化不正常时,应减少投泥量。 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中碳、氮、磷等营养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因此,即使在厌氧消化污泥培养的初期也不需要和处理工业废水那样,加入营养物质。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

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 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c、保持污泥龄不变 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 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 d、污泥膨胀严重时投加铁盐絮凝剂或有机阳离子凝聚剂。 (2)非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原因是污泥含有大量表面附着水,水质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而含N量低,当这些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降解时形成多糖类物质,使代谢产物表面吸附表面水,说明C/N比失调或水温过低。 解决办法:增加N的比例,引进生活污水以增加蛋白质的成分,调节水温不低于5度。 2、污泥上浮 (1)污泥脱氮上浮 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造成缺氧(DO在/L以下),则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针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在首次调试启动时,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要尽量理想化。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二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合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培养期间,每隔8h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COD及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1. 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30)达到15-20%。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低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高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按设计流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的培养

一、活性污泥投加 1、接种前准备: 菌种培养构筑物的选择:方便操作,有曝气装置,有搅拌,利于加菌种、进原水或营养液的构筑物。菌种在投加时,方案设定应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如场地、施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2、接种量的多少: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3、污泥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1、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2、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3、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4、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5、粪便污泥上清液。 二、活性污泥启动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三、污泥驯化 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这个时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_New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活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菌和产酸菌,当两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化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机理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完成整个消化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目前公认的),即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各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特色微生物群体。 水解酸化阶段 一般水解过程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初始阶段,污泥中的非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的物质。水解后的物质在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还有乙醇、二氧化碳。 乙酸化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乙酸菌将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物、乙醇等转变为乙酸。该过程中乙酸菌和甲烷菌是共生的。

甲烷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后期,在这一过程中,甲烷菌将乙酸(CH3COOH)和H2、CO2分别转化为甲烷,如下: 2CH3COOH→2CH4↑+ 2CO2↑ 4H2+CO2→CH4+ 2H2O 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产生的甲烷约占总量的2/3,由CO2和H2转化的甲烷约占总量的1/3。 一.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 1.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 (1)接种培养法(2)逐级培养法 2.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方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腐化的有机地泥,或人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接种污泥培养法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10%-30%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C/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可将污泥厌氧消化分为中温(一般30~36℃)厌氧消化和高温(一般50~55℃)厌氧消化。研究表明,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发生±3℃变化时,就会抑制污泥消化速度;温度

活性污泥的培养技术和方法

活性污泥的培养技术和方法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 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 前期准备阶段 .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

×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 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 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 骤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一、步骤 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 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直到形成絮状体。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 已形成,可 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污泥接种驯化方案

榆林能化污水处理站SBR池污泥接种、驯化方案 一、培养、驯化调试方案的制定 SBR 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 和BOD 5 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 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2.5小时;本工艺处理的氨氮废水运行方式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交替运行。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本工艺主要处理气化等生产、清洁废水和全厂生活污水等,特制定适合本工艺的调试方案。 1、接种: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1—2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 SBR 池有效池容为:3600m3。 2、培养、驯化: a、配料:配料本应该在调节池中进行,但是目前调节池氨氮浓度超标,COD也非常高。因此直接在SBR池中进行营养物质的添加。外加营养物质进行调配,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甲醇、磷肥)(刚开始时一般要求其CODCr=600—800mg/l,PH=6—9 ,温度:15--35℃),碳源由甲醇提供,氮源由调节池提供,磷源由磷酸二氢钾提供。由于开始培养、驯化时候需要较多低浓度的污水(氨氮小于20mg/l,COD小于200mg/l),才能有进有出,而调节池超标严重,因此需要引进其它浓度较低的水进行培养,以保证培养时候及时换水。 b、进料运行:料配好后即可直接在SBR 反应器中曝气,每个SBR 池需要进低浓度水150m3,然开始连续曝气约1—3 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2.5 小时。放出上清液,约150m3。 d、重复上述a、b、c 步骤。换料间隙为1 天1 次或2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培养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1 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2—4mg/l PH=6---9 SV=15---30% 。上述过程大致需要20天。 g、当污泥SV=20%后,进入驯化阶段,大约需时20—30 天。 在保障来水水质稳定即,NH3-N≤200mg/L,CO D≤800mg/L的情况下,采用逐步增加进水水量的方法。每7天增加一级进水量,每一级进水量采用时间控制的方法实施,每一级提高约为现有进水量的25%。在一个月内分四次把SBR池进水时间由目前的每周期进水1小时提高到每周期进水2小时,使污水中的微生物逐步适应进水的水质。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a)第一周,水量控制在150m3/h,进水时间控制在75min。 b)第二周,水量控制在150m3/h,进水时间控制在90min。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

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c、保持污泥龄不变 ? 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 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