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进度统计表(4月)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进度统计表(4月)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进度统计表(4月)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进度统计表(4月)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进度统计表(4月)

注:1.绿道建设里程中含原有(直接利用原有设施)、新建两部分,各市的情况分别为:广州原有81公里,新建185.1公里;深圳原有66.4公里,新建30.4公里;珠海新建12公里;佛山原有27.3公里,新建70.6公里;惠州原有14.8公里,新建38公里;东莞原有39公里,新建33.5公里;中山原有20.1公里,新建4.2公里;江门原有138.4公里,新建40公里;肇庆原有5.6公里,新建39.4公里。

2.一些城市尚无法计算完成投资额,暂以到位资金代替,如深圳市已到位资金1000万,东莞市已到位资金17655.8万。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建设进度图(4月)

注:年度计划是指各市调整后确认的年度建设里程,均大于《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下达的年度任务指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鹤山广播电视大学凌仕康 前言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由于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航运、金融和物流中心的功能,湖南、广西等地的进出口货物主要经珠三角和香港,又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 泛珠三角地区拟订了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作为合作的主要领域。 合作的发展历程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背景 1、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新技术革命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际投资不断扩大,推动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条件与水平差异巨大,对全球化有不同的理解,利益各有所求,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WTO多哈回合谈判屡遭挫折,就是一个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成为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时代潮流。近年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区域合作的广阔前景。最近欧盟实现了新一轮扩大,已经成为拥有25个国家,4.5亿人口,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10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更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国内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至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140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9.4%,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512亿美元,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四位。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国内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巨大的推动力量。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3、粤港澳合作生机勃勃 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开展区域合作起步较早。目前,广东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已发展成为由三地组成的大珠三角区域合作,并为三地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实实在在的利益。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345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3.4%,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2836亿美元,生产总值、税收、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七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广东已确定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超过3450美元;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超过70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广东的发展离不开港澳。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与港澳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互动关系。广东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65亿美元,港澳资金占了七成多,引进了近8万家港澳企业;进出口贸易大部分是对香港和经香港转口;广东的入境游客八成来自港澳;广东很多企业通过港澳走向世界;港澳还为广东带来大量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港澳同胞为广东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作了大量捐助。可以说,没有与港澳的合作,就没有广东今天的发展。 港澳的发展也离不开广东。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3560亿港元增加

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规划构建实践

066 发现有两个重要的深入方向:首先要保障“绿”的实现,即划定足够面积的绿道缓冲区,为珠三角的健康发展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维护珠三角地区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体系;然后在满足生态容量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绿道网和社区绿道网,实现珠三角绿道的“三级”网络构建。 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珠三角绿道网生态容量计算 哈丁(Hardin)在1991年进一步明确定义生态容量,即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实现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生态足迹研究者接受了哈丁的思想,并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以表征该地区生态容量。因此,珠三角绿道网的生态容量是指满足珠三角绿道缓冲区的正常功能使用,但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最大人口容量[3-4]。 2.1 计算方法 生态承载力则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其计算方法为:将生态缓冲区内的现有耕地、草地、林地、建 土地利用类型均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耕地 2.82 1.66林地(园地) 1.140.91草地0.540.19水域0.22 1.00化石燃料 1.140建筑用地 2.82 1.66 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规划构建实践 The Planning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Network 何昉 高阳 锁秀 叶枫 HE Fang, GAO Yang, SUO Xiu, YE Feng 中图分类号:TU98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1)01-0066-06收稿日期:2010-12-25修回日期:2011-01-10 摘要:目前作为景观都市主义集大成者的珠三角绿道网已经实现全面贯通,初步完成了预期的首年任务。而在珠三角绿道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珠三角绿道网生态容量的计算,发现只有进行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构建,实现城市和社区绿道网的合理规划布局、棕地再利用、不同功能组团转换,才能将珠三角绿道网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a practice of landscape urbanism, has almost realized. The goal for the first yea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was achieved. In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Network,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e eco-capacity of the Greenway Network and found out that the reasonable layout, brownfield re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can achieve the maximum of the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表01 各类土地类型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Table 01 Equivalence Factor and field fact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 1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开发建设强度最大的城镇密集区域之一。特别是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加之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对城市中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导致城市绿色空间被大量挤占,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健康危机。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尤其是珠三角都市群的规划设计需要从更生态的角度和理论去摸索。代表景观都市主义的“珠三角绿道网”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走到我们这些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面前[1-2]。 珠三角绿道网是在珠三角自然生态格局、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发展状况等资源本底的基础上,对具有休闲娱乐价值的生态和人文要素进行识别,通过自行车道、步行道等人工走廊进行串联,同时配置完善的设施和多元化的功能,形成供城乡居民休闲游憩的开敞空间,是珠三角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途径。经过2010年一年的规划建设工作,珠三角九市已经累计完成2 372km的区域绿道建设工作,珠三角区域绿道网骨架已基本成型。但如何最大化实现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我们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试行)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 1 总则 (1) 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 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 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 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 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 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5) 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6) 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8) 附图 (20) 附表 (23)

1 总则 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1.0.4区域绿道(省立)是区域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区域绿地统一规划布局。 1.0.5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1.0.6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0.7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指引。 1.0.8本指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区域绿道(省立)的义务;有权监督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检举违反区域绿道(省立)规划的行为。

绿道网“兴奋点”开发策略研究——以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为例

绿道网“兴奋点”开发策略研究 ——以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为例 孔婷婷雷志强 【摘要】2010年广东省在国内率先全面启动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2012年6月19日,汪洋副总理在绿道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绿道兴奋点的建设为抓手,完善绿道功能,完善绿道服务”。2012年7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编制《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截止到目前,广东省已建成2000多千米省立绿道贯穿珠三角9市的200多处森林公园、海岸河堤、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等,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文基于广东省绿道及“兴奋点”建设的领先性及在宜居城市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结合《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及广东省绿道网实施现状,总结提出绿道网“兴奋点”综合开发的策略,为今后的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绿道网“兴奋点”;领先性;宜居;策略 1.广东省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领先性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绿道网的规划建设,其规划理念、建设方式、实施管理条例等在全国具有领先性,可为其他城市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广东省于2009年首次提出建设全省统筹的绿道网络。2010年,率先全面启动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2012年6月19日,汪洋副总理在绿道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绿道“兴奋点”的建设为抓手,完善绿道功能,完善绿道服务”,自此“兴奋点”的规划建设成为完善绿道网体系的重要举措。 2012年7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编制《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指导与规范“兴奋点”的开发建设。 2.广东省绿道网规划概况 广东省将绿道分成省立绿道和市立绿道两个层级。前者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绿道,后者为城市内部的绿道。 截止到目前,广东省已建成2372千米省立绿道,市与市之间的18个城际交界面全部实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书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书》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为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决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服务。现经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水平,打破地区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产业及技术转移,增进地区间投资增长,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合作,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合作项目。 (二)开放公平。各方在合作框架中享有发展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 (三)互动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优势集成与互补。

(四)依法行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依法行政原则,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第三条合作要求 (一)各方应主动创造合作条件,落实合作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 (二)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优势互补,协商解决相互关联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提升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第四条合作内容 (一)政策研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强调研及学术交流与合作,实时研究政府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战略性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渠道和措施,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二)宣传与培训。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等方面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培养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的知识产权人才,提高区域知识产权意识。 (三)中介与信息服务。消除地区障碍,加强规范和管理,统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标准和从业纪律,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及服务质量;加强中介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中介市场规范和繁荣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众服务领域的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切实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 ——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绿道是一种沿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人工系统由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的发展节点、慢行道、 2010年初,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 在珠三角率先开展绿道建设,先行构建起2000多km的珠三角绿道网骨架。半年多来,珠三角绿道网建成量已经过半,部分路段已逐步投入使用。绿道作为公共产品,是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绿道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为了保障绿道功能的发挥,解决多级政府、多个城市、多个部门单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绿道 绿道网由区域、城市、社区三级构成, 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a 区域绿道 b 城市绿道 c 社区绿道

2 省市联动的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管理架构

四、结语 绿道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绿道网建设 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的重 要内容。珠三角绿道网不仅能满足居民日益增 长的亲近自然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和吸引力,还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创新手 段。通过研究和探索可行的绿道管理机制,可 有力保障珠三角绿道网真正建成惠及广大百姓 的标志性工程,确保绿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建设厅. 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S]. 2003-10. [2]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绿道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0 (01). [3] 年兴等.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 (9):3108-3116. [4] (01). [5] 2006,30(11):46-50. [6] 深圳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 实施意见(代拟稿).2007-03. [7]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2010(04). 3 动态检测系统

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法律对策

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法律对策 [摘要]泛珠区域合作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对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泛珠区域合作存在以下法律问题:合作协议效力存在不确定性、存在区际法律冲突、执法和司法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为推进泛珠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应为泛珠区域合作提供以下法律保障:设立区域协调专门行政机构,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消除区际立法冲突,逐步统一区域立法;稳步推进政府间执法信息共享。 [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区际冲突;法律保障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下称泛珠合作),是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九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海南)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域合作(简称“9+2”)。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9+2”政府领导人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泛珠合作的全面启动。泛珠合作,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泛珠区域,总面积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GDP更是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二强[1]。泛珠合作与长三角、京津唐、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连成了一体,将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 泛珠合作的两大平台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根据《框架协议》,论坛和洽谈会每年举办一次,按照“共同主办、轮流承办”的原则由“9+2”政府轮流承办。 自开展泛珠合作以来,为落实《框架协议》,共签署了一系列的区域合作协议,内容广泛涉及能源、交通、贸易、投资、旅游、知识产权、药品监管检验、出版业合作、教育合作、就业服务等等领域。 为落实已签署的合作协议的执行,促进区域合作的有效开展,泛珠合作建立以下合作协调机制:一是,行政首长联席会议。“9+2”行政首长每年举行一次首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区域合作重大事宜,协调推进区域合作。二是,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工作制度。该秘书处设在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下,负责执行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的决定,协调各成员方日常工作办公室和部门衔接的落实和制度运作,起草、报送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很强,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文首先对泛珠三角区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从业人员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从全国和泛珠内部两个视角看泛珠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发展水平;再详细分析泛珠三角内地9省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9省”均指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个省区,即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区位优势、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的增长率、产业集中度和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就业人员、总资产和人均业务收入等指标,从而全面透视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 在全国的地位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构想。它的启动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区域陆地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0%。泛珠人口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其中内地9省人口4.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9省2004年共创造地区生产总值4.6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可见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很强,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通过分析泛珠9省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在全国的比重,以及比较9省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与全国的差异,看泛珠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 (一)近几年9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相对稳定;第二产业绝对值最大,

城市绿道介绍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如今的人们更多地渴望到山林海边寻求惬意,踏上没有噪音尾气的城市绿道。而这份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在我们身边实现,贯穿整个城市的绿道网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今后,市民朋友或许只要出门走上几步路,就能踏上精心设计、设备齐全的绿道,尽享自然惬意。 什么是绿道? 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上应有自行车专用道,还有驿站 “绿道,简单地说就是绿色生态之道。”绿道是提供给行人、骑车者休闲健身的道路,也被认为是慢行之道。 绿道到底是什么样子? 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里面有自行车道,有步行道路,有绿色的环境,有标识系统,还有停下来休息的地方,类似于古代的驿站。 绿道特征 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

体。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绿道与人行道的区别? 人行道:上班绿道:休闲 绿道与人行道有何区别?绿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分开的,非机动车道从城市功能来说是供日常生活,包括上班行走的一条道路。绿道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当绿道由于很多原因不能连贯时,可能借用非机动车道使绿道连接起来。 绿道六大组成要素: 一、绿廊,由现行的带状空间两侧来控制一定的绿化控制带,这个绿化控制带通过景观修复来打造绿廊。 二、游径,在绿道里面设计一定的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游径系统。 三、标识,通过标识牌、标识信息的设计,让大家在绿道里安全行驶。 四、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系统。 五、服务,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计驿站,保证市民享受到服务设施。 六、发展节点,绿道不单单是一条线,在绿道网络上依托森林公园、市域公园发展为绿道的重要节点。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书(标准版).docx

LOGO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 议书 WORD模板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 ××××有限公司

编号:_____________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为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决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服务。现经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水平,打破地区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产业及技术转移,增进地区间投资增长,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合作,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合作项目。 (二)开放公平。各方在合作框架中享有发展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

(三)互动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优势集成与互补。 (四)依法行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依法行政原则,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第三条合作要求 (一)各方应主动创造合作条件,落实合作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 (二)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优势互补,协商解决相互关联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提升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第四条合作内容 (一)政策研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强调研及学术交流与合作,实时研究政府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战略性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渠道和措施,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

广州绿道、广东绿道

广州绿道、广东绿道 我们车友有福啦!快看看自己附近有何绿道规划,有空就与大自然交流交流! 熊人自认是懒熊一只,没魄力,跟哪些动不动就骑车到西.藏、青海、北京的牛人、猛人没的比。心里就只能意淫:自己骑着公爵700(不是驾着五彩云霞),从珠穆朗玛峰飞驰下来,酷毙了!现实版的熊人是看看周边有什么好的地方,有空就去撒撒野而已!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省ZF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 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乡的绿道网络系统。

其中,涉及广州市域范围的绿道共有四条,长约340公里,而实际上,广州计划在今年亚运前完成的绿道总长大约480公里。 广州绿道网按照广东省的总体规划部署,在广州市规划局的绿道建设规划基础上完成。重点依托青山绿地、河涌整治等工程建成的路网、水网和绿化带展开,串联沿线的人文、地理、生态景观。广州绿道网建设在时间安排上分期推进,2010年计划完成6条绿道主干线,全长约480公里,形成基本绿道骨架网,2011年至2012年继续完善优化。

6条绿道主干线分别为流溪河绿道、芙蓉嶂绿道、增江绿道、天麓湖绿道、莲花山绿道、滨江绿道。6条绿道主干线纵横广州12区(市),其中流溪河绿道主线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沿流溪河沿线经从化市、花都区、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进入广州市区,支线从广从路、白云山、麓湖路进入广州市区,横跨长度最长。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正式版)

YOUR LOGO 如有logo可在此插入合同书—CONTRACT TEMPLATE— 精诚合作携手共赢 Sincer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正 式版) 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 o Clarify The Civi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Or Both Parties.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rough Mutual Consultation, This Document Is Hereby Prepared 注意事项:此协议书文件主要为明确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的民事关系,同时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特此编制,文件下载即可修改,可根据实际情况套用。 为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决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服务。现经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水平,打破地区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产业

及技术转移,增进地区间投资增长,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合作,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合作项目。 (二)开放公平。各方在合作框架中享有发展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 (三)互动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优势集成与互补。 (四)依法行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依法行政原则,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第三条合作要求 (一)各方应主动创造合作条件,落实合作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 (二)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优势互补,协商解决相互关联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

传承与创新: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探索

传承与创新:
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探索
李建平 副总规划师 2011.9 709142822@https://www.doczj.com/doc/7b11889973.html,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GUANGDONG?URBAN?&?RURAL 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

目录
1. 国外绿道发展的基本过程
2. 绿道思想在广东的起源与演变
3. 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4. 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效果 5. 总结与思考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GUANGDONG?URBAN?&?RURAL 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

Part 1
国外绿道发展的基本过程
国外绿道发展历史较悠久,在一个多世纪以 前就已经成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 大致经历了5 个主要阶段。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GUANGDONG?URBAN?&?RURAL 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

一、国外绿道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1阶段(1867~1900年):城市公园运动催生绿道规划
绿道规划溯源于19世纪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美国形成了大批的城市公 园和保护区。然而,这些绿地之间相互独立、分散,缺少系统性的连接和更为宏观 的有机规划。 为实现公园系统的连接,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Olmsted)开展了一项尝试, 说服马萨诸塞州的决策者,开展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规划建设——沿着淤积河泥排 放区域建造16km长的公园系统,将波士顿公园和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 长的公园系统 将波士顿公园和富兰克林公园 阿诺德公园 牙 买加公园、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以减缓河流污染,同时形成连续的开敞空 间。这就是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的翡翠项链 。 这也是美国第一条绿道。
在此基础上,奥姆斯特德的学生查尔斯 (Charles Eliot)于19世纪末在波士顿 650Km2的市域范围内,创建了绿道和 开放空间的框架 把三条主要河流和六 开放空间的框架,把三条主要河流和六 个基本连通的大型开放空间有机地融入 到该地区的外围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 见 【标 签】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颁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文 号】川府函﹝2005﹞140号 【发文日期】2005-09-02 【实施时间】2005-09-02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征收管理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以来,“9+2”各方优势互补,促进了更大领域、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为更大程度地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在资本、服务、资源、市场、产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9+2”各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水电能源、机械冶金、电子、食品、医药及旅游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福建、香港等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我省转移。这些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入川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实现了互惠双赢。我省大批重点企业借助珠三角的资本、管理和区位等优势加快外向型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珠三角相关产业的活力和实力。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福建等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在川投资持续增长。香港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约2/3的港资集中投向制造业领域。澳门与欧盟及葡语国家有着传统的紧密关系,是我省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进入欧盟的重要渠道。 随着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推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为主逐渐演变成以民营资本、外资为主;投资领域正逐步由电站、矿产、皮革、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电子、物流、旅游、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扩展。充分利用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正在逐步形成的良好构架和平台,加强与“9+2”各

中山绿道建设的特点和亮点

中山绿道建设的特点和亮点 省委提出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发展休闲经济等多种功能。根据省绿道网规划,经过中山境内的区域绿道(省立)分别是珠三角绿道网1号线和4号线,总长为182.7公里。其中,珠三角绿道1号线以沙田水乡、红树林湿地为生态背景,自北向南贯穿中山东部,4号线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生态背景,自西北向西南经过中山中部。我市境内的区域绿道串联了鸡鸦水道沿岸特色景点、中心城区公园、古香林景区、秀丽湖景区、职教园区、五桂山山景、小琅环自行车公园、磨刀岛、温泉度假村、红树林、岭南水乡等我市主要风景旅游点,荟萃了中山最有特色的历史、人文和绿色资源。 一是区域绿道着重体现中山地方特色,围绕“村(翠亨)”、“城(主城区)”、“山(五桂山)”、“水(民众水乡)”四个旅游精品系列,对各类旅游资源和分散的旅游区(点)进行有机整合,做“活”翠亨的中山文化,做“丰”中山城区的休闲内容,做“秀”五桂山的风景旅游,做“特”民众水乡的水上项目。 二是区域绿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绿道1号线以沙田水乡、红树林湿地为生态背景,区域绿道4号线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生态背景。通过区域绿道的建设,有利于保护中山市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公益林体系、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工程

的建设。 三是把区域绿道建设与创建宜居城乡相结合。把城区的绿道规划为绿道建设的示范段,做出中山园林绿化的特点,并与中山现有的城区公园、街头绿景相结合,丰富城区绿化的层次。在镇区,则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风景特征、独具风韵的岭南农村特色,打造村镇休闲绿道特色,使绿道成为联结城市和村镇的绿色走廊,城里人可以沿绿道去欣赏田园风光、水乡特色、山林野趣和滨海风光,村镇人也可以沿绿道到城区来体验城市绿化造就的园林现代都市。 四是区域绿道注重体现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绿道规划时注重体现“人文中山”,区域绿道的规划,将其沿线的孙中山故居、孙文纪念公园、博爱医院、紫马岭公园等人文历史景观串联在一起,使游人一进入中山就感受到中山精神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标准范本)》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 合作协议》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the following terms are reached on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ines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本协议书下载后可随意修改

协议编号:YH-FS-478838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说明:本服务协议书根据有关规定,及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约束,本着自愿及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以下条款。文档格式为docx可任意编辑使用时请仔细阅读。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为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决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服务。现经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水平,打破地区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产业及技术转移,增进地区间投资增长,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合作,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2_3地铁引导下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

地铁地铁引导下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引导下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 规划探索 ——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 A STUDY ON TRANSFORMATION OF METROPOLIS SUBU R B INDUSTRIAL AREAS UNDER METRO GUIDES——CAS E STUDY OF GUANGZHOU HUANGPU DISTRIC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2008年4月

目录Catalogue 一引言——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 Introduction——Transformation of metropolis suburb industrial areas 二黄埔区转型背景与地铁建设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of Huangpu district and the metro conduction 三TOD模式及其在黄埔区的适应性 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 四地铁引导下的黄埔区转型规划策略 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 of Huangpu district under guide of metro

一、引言 ——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Introduction——Transformation of metropolis suburb industrial areas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都市的外延式扩张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区土地区位效益大幅度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近郊区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顾爱怡,沈健,2007)。郊区城市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化的一种主导模式(方辉振,2007)。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

珠三角綠道網建設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區域生態 環境保護,實現生活休閒一體化,促進 宜居城鄉建設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結借鑒了霍 華德“花園城市”、大倫敦“環城綠 帶”、蘭斯塔德“綠心”、美國“三級 綠道網絡”等經典理論和成熟案例,在 珠三角區域綠地的框架下,沿著河濱、 溪穀、山脊等自然走廊,或者鐵路線、 溝渠(排水道)、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建立線型開敞空間,把公園、自然保護地、 名勝區、歷史古跡以及其他高密度住區內的開敞空間聯繫起來,構建珠三角綠道網。綠道網建設的核心是一項生態工程,以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形成一個串聯零散的區域綠地的綠地網絡,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充足空間,更好地推動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 廣東規劃從2010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總長約1905公里的6條區域綠道,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 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發展節點,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綠道晨曲 珠三角綠道網總體佈局圖

珠中江等三大都市區,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規劃到2012年底,以區域綠道為主體框架,合理佈局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配套完善各項設施,形成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有效銜接、相互協調的三級綠道網絡(資料來源:《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 珠三角綠道網充分結合城鄉空間佈局、地域景觀特色、自然生態與人文資源的特點,根據綠道所處位置和目標功能 的不同,分為生態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三種類型。其中,生態型區域綠道主要 沿城鎮週邊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 山脊線設立,綠道控制範圍寬度一般不 小於200m。郊野型區域綠道主要依託城 鎮建成區周邊的開敞綠地,水體,海岸 和田野設立,綠道控制範圍寬度一般不 小於100m。都市型區域綠道主要集中在 城鎮建成區,依託人文景區,公園廣場 和城鎮道路兩側的綠地設立,綠道控制 範圍寬度一般不小於20m。 在綠道建設上,廣東按照“統一規 劃、設定標準、分市建設、以人為本、 各顯其能”的原則,確保實現珠三角綠 道網“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 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標,通過“省市聯 動”和“上下協同”的方式推進綠道規 劃建設。規劃要求綠道建設必須遵循生態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態自然條件和 要素,如現有的河岸堤壩、田間機耕路、 鄉村小道等,讓綠道充滿鄉野氣息,避 免大填大挖和人工化痕跡過重的建設。 此外,規劃還要求綠道建設要形式多 樣,並配備完善的各類服務設施,包括 規範清晰的標識系統、保障及時的應急 安全救助系統、方便快捷的公交轉換及 停車系統,滿足多種需求的商業服務系 統等。 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內,珠三角的 區域綠道網絡建設已基本完成。截止2010年12月底,累計完成區域綠道2372公里,超出原定計劃里程(1905公里)的24.5%(資料來源:廣東建設資訊網),近2000公里的省級綠道,在各個城市之間浮現出來。在蒼翠的亞熱帶園林中,碧波蕩漾的嶺南河湧旁,由“綠化+步行道+自行車道+服務站”四要素組成的6條各具特色的景觀大道,已成為了珠三角市民和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休閒遊玩的好去處,而當地農村居民也從中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郊野型綠道 生態型綠道 城市型綠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