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十二五_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_问题及未来展望

_十二五_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_问题及未来展望

33

教育现代化·2015年9月(上半月)思

想纵横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引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民生建设中的亮点。“十三五”期间,必须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 “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

“十二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2010年,国家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在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明显加速,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未来展望

单大圣

摘 要:“十二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比例4%的目标,初步建立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还比较薄弱,教育质量总体上还不高,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机制不完善,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建立建立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公平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服务;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

新世纪以来“入园难”、“入园贵”逐渐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学前教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等。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国家启动实施了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加快公办园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各地加快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多种形式扩大幼儿教师队伍。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283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人,增长了53%。[1]二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从2011年起,财政部、教育部安排专项资金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西部12个省份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50亿元,地方也投入大量财力,实施示范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基础能力建设,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学校、重点专业等,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

作者简介: 单大圣,工作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34投稿邮箱:chinajyxdh@https://www.doczj.com/doc/7a11796940.html,

想纵横

《教育现代化》杂志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国家重视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和入学机会公平,确保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增量部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2011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

二是全面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比例4%的目标,教育公平性明显增强。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拓宽财政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具体政策包括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拓宽财政教育经费渠道(包括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等)。为推动各地切实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加快实现4%的目标,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从财政教育支出比例、财政教育支出增幅、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4个方面对各地区财政教育投入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中央财政还设立奖励资金,对表现优异的省区给予奖励。[2]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成立了4%办公室,督促指导各地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经过各级政府不懈努力,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 比例为4.28%,[3]4%目标的实现,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三是加强教育福利保障,基本实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0年、2011年,国家先后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设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1年,国家第一次提出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以及残疾

儿童入园给予资助。同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2014年11月,补助标准提

高到4元。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各个学段的完整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为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农村学生配发免费的正版学生字典,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普通高中阶段,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的资助体系。2013年,各级政府共资助幼儿330.84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9.37%;约1.26亿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政策,覆盖率为85.58%, 7955.54万学生享受地方免费教科书政策,覆盖率约54.17% ,1553.09万学生享受到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占寄宿生总数的51.50%;共资助普通高中学生788.53万人次。[4]

四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取得积极进展。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和2012年,教育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校舍、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达标。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并提出2015年和2020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同年,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明确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标准,标志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明确的工作目标,截至2014年12月,已有538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为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4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重点解决19个大中城市择校问题,各地出了很多真招实招狠招,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落到实处。其中,择校问题最为集中的北京市出台15 条禁令,建立“电子学

35

教育现代化·2015年9月(上半月)思

想纵横

籍”与“统一入学服务系统”,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各地还积极落实“两为主”政策,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解决较好地区实行奖补的机制,2012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已超过80%。[5]2013年以来,各地还通过降低门槛、缓冲落地、分步实施等多种措施,破解异地高考难题。2014年,全国28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涉及考生5.6万名。[6]此外,各地还通过建立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监护联系联络等制度,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奠定基础。“十二五”期间,还实施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通过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试点、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地位待遇。特别是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在一些地方,仅生活补助一项,农村教师每年就增加收入数万元,极大增强了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甚至出现了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局面。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引导和支持地方设立一批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岗位。在“本科教学工程”中,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校公共基础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六是积极教育体制改革,学校教育活力不断增强。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各地在民办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积极创新,取

得了一些好的经验。2015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推动有条件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高等学校积极开展章程制定工作,制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在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建立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涉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又称绿色评价。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考试招生制度的总体思路与基本框架,并出台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个配套文件,标志着教育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迈出了重大步伐。

总的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不懈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201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1%,其中女童净入学率为99.7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4.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7]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继2009年后,在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中,上海再次排在第一位,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这一测试不一定全面,但反映出我国教育服务在提高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高等学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全国138所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180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54项的70.9%。[8]2013年,发表在世界各学科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超过80%来自高校。[9]

二 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肯定“十二五”时期巨大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还比较薄弱,教育质量总体上还不高,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机制不完善,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

36投稿邮箱:chinajyxdh@https://www.doczj.com/doc/7a11796940.html,

想纵横

《教育现代化》杂志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一) 普及巩固任务艰巨

各级各类教育仍然十分薄弱。学前教育加快普及,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以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中西部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口分散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入园率较低,留守幼儿等困难群体“入园难”还比较突出,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但成果很不稳固,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需求弱,加上厌学、上学路途遥远等因素,不少地方中小学生流失严重,令人担忧,如2013年,云南省怒江州初中辍学率12.4%。有的虽然完成义务教育学业,但质量很低,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有的县六年级学生的学业考核及格人数不足一半,九年级学生及格人数不到五分之一 。[10]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但一些地区仍然十分滞后,从毛入学率看,2013年,除内蒙古(96.6%)、宁夏(88.4%)基础较好外,新疆(79.0%)、西藏(72.2%)、广西(78.0%)以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74.0%)、云南(72.1%)、贵州(68.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等教育方面,目前的普及水平还不能适应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要求,而且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还有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乡村迄今没有一名大学生。在特殊教育方面,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较低,辍学率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残疾孩子不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二) 办学基础薄弱

一是历史欠账多。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不少地区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有的出现了新的负债。普通高中债务严重,1999年以来,为满足社会对高中教育的强烈需求,加上盲目大规模持续性建设示范性高中,许多地方在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以举债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留下了巨额债务,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普通高中

债务总额达到1600亿元。各地高中资源普遍紧缺,据测算,2012年广西普高和中职校舍仅能支撑47.2%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却容纳了76.0%的学龄人口。学前教育欠账多,尽管

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但是前一个时期历史欠账太多,中西部农村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依然严重不足,一些农村民办园大多数为缺乏资质的“小作坊式”,管理不规范、幼儿教师“无证上岗”等现象突出,园舍与设施、食品卫生与疾病预防、幼儿交通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安全事故频发。二是保障水平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经确立,但是水平仍然较低,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偏低。虽然国家每年都在提高标准,2013年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560元/年,初中为760元/年,但由于物价上涨、办学成本提高、支出项目增多等原因,许多学校仍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办学需求。一些地方反映,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运行成本高,公用经费入不敷出。[11]高中和幼儿园还没有建立经费投入分担机制。大多数地方没有出台普高生均拨款标准,许多地方预算内投入比例低于70%,随着普通高中招收“三限生”(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的逐步淡出,普通高中经费短缺情况将进一步加剧。许多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和日常运行主要依靠保教费收费,没有资金用于改善园所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及待遇,有的发生克扣幼儿伙食费、降低教职工工资等问题。三是统筹力度弱。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体制变成事实上的“以县投入为主”体制,由于各地财力不同,省级政府统筹力度不足,越是财力薄弱的县,教育事业往往更加薄弱。学前教育管理重心偏低,在一些地方,乡镇成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直接责任主体,统筹协调和财政保障能力十分有限。普通高中市级统筹、省级统筹弱,一部分高中发展不足,一部分优质高中热衷于抢夺优质生源,盲目扩张,学校规模不断膨胀,“超级中学”与“超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三) 教育发展不平衡

一是区域差距大。在属地投入的财政教育体制下,经济越落后,财政教育投入反而越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财政自给率低,基本上是吃饭财政,难以形成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办学基本条件很难得到保障。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地区,群众居住分散,贫困发生率高,信息相对闭塞,

37

教育现代化·2015年9月(上半月)

想纵横

传统习俗观念深厚,群众受教育观念落后,普及教育的难度很大。[12]二是城乡差距大。目前,城乡之间生均拨款水平、办学基本条件、师资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造成农村学龄人口减少以及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农村生源逐步减少,加上布局调整过快,一些农村学校日渐凋敝,农村教育生态进一步恶化。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还出现了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上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到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等新问题。

[13]

根据2011年审计署对农村中小

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西部地区270个县的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47%、59%,平均达到14.35公里和6.09公里,学生上学耗时长,体力消耗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许多学校还存在“大通铺”或两人一床等现象,相当数量的一至三年级低龄学生寄宿,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由于就学距离远,增加了走读生交通费负担、寄宿生食宿费负担、校外租房陪读家长负担,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辍学现象。[14]农村生源向县镇学校集中,还形成了普遍的大班额问题,2013年全国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为13.3%,全国初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为24.6%。三是学校间发展差距大。尽管《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免试、就近入等管理规定,各地也在积极落实,但由于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历史上形成的重点校名牌效应不断累积并强化,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大中城市,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优择校的现象广泛存在,符合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电脑派位方式呈现萎缩趋势,越来越多的“好”学生进入所谓优质学校,反过来进一步固化了学校间的发展差距,成为一个政策难点。这一现象并非大中城市独有,根据调研,目前择校现象正在向小城市和县镇蔓延,形成非常严重的民生问题。择校牺牲了学生身心健康,强化了寻租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是一个必须要花大力气解决的突出问题。(四)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结构不合理。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结

构性矛盾突出,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师依然紧缺,一些地方多年没有补充新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缺乏,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优秀教师不愿去农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去了也留不住,留住的干不好,干的好的马上就要向城镇、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逆向流动。二是素质不高。各级各类教师学历已基本合格,但学历整体水平还偏低。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地位、荣誉光环和吸引力不断走弱,尽管实施了免费师范生计划,但是本科重点院校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不多,根据调研,大多数地方中小学校新招聘教师以高等师范专科学生和二、三本院校学生为主,以本省市师范类学校毕业生回乡任教为主。[15]三是活力不足。由于教师评价比较粗放,主要集中在学生分数和升学率上,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结果只是简单的使用于绩效甄别,导致教师行为异化。加上学校内部对教师主要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教师难以平等参与学校治理,觉得不受尊重,加上学校资源分配不科学、不合理,甚至造成教师关系不和谐。根据调研,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成就感低,工作热情消退,提高与创新愿望弱化,普遍出现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由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低,一些教师不安心从教,有的忙于教育以外的活动,有的离开了教育岗位。有的农村教师长期借调到行政机关,在编不在岗,有的热衷于参加领导干部公选或者公务员招考。四是师德不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近年来教师师德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教师不钻研业务,不重视学习,不热爱教育事业;有的对学生不负责任,在教育教学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敷衍塞责。现实中,极少数教师行为不端,有的热衷于搞有偿补课、有偿家教,有的搞庸俗的社会关系,收受学生及家长贿赂以教谋私。(五) 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在观念上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导向,应试教育仍然扎扎实实,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造成幼儿教育小学

38投稿邮箱:chinajyxdh@https://www.doczj.com/doc/7a11796940.html,

想纵横

《教育现代化》杂志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化、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教育行为的扭曲。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 由于场地、设备缺乏和师资短缺等原因,农村学校往往难以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相比较而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2013年,教育部两次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十条意见虽然十分严格,也很有针对性,但难以落实到位,根据当年9月份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10361人进行的调查,93.9%的受访者确认,开学后的新学期里,身边上补习班的小学生仍然很多。71.3%的被访者反映,现在学校老师向学生、家长推荐或要求上补习班的情况已然很普遍。2012年上海虽然在PISA 测试中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优势,但是上海学生每周平均作业时间为13.8小时,远高于OECD 平均的7小时左右,列第1位,每周校外平均学习时间为17小时左右,远高于OECD 平均的7.8小时

[16]

。课业负担过重,导致

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2014年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与市教委、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合作对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初一学生的肥胖检出率比小学一年级多了11.79个百分点;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其中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达88.79%;目前的一些常见慢性病呈现低龄化趋势,部分初一、高一学生的高血压检出率竟有30.7%。[17](六) 旧的体制弊端仍然深刻存在

总体上看,教育的旧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被触动。从人才培养体制看,一些教师教育理念方法陈旧,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有学者分析总结的现实中普遍存在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用暴力对待“后进生”、在学习中提倡竞争、用非人性的标语口号来督促学生拼命学习、对学生实施过度的教育等五种“反教育行为”,[18]就大量的发生在中小学校和教师日常行为中。从管理体

制看,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学校办学自主权没有充分落实,内部现代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许多学校行政化倾向严重。省级政府对区域内教育统筹

不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育事业的力度不足。从办学体制看,社会各方面对民办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统一,民办学校发展不够充分,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属性、学校治理、教师权益、举办者合理回报、优惠政策、市场监管、政府服务特别是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19]许多民办学校发展还处于低成本扩张的初级阶段,有的理(董)事会治理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规范,举办者过多干预学校的招生和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家族化色彩浓厚,内部约束制衡和外部社会参与机制不完善。考试招生是最关键的教育体制改革,现行统一招生录取制度尽管具有管理效率高、整齐划一、公信度高、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20]但也存在较多弊端,主要是在评价方式上,偏重于用单一标准评价和选拔考生,在评价内容上,侧重考察学科知识,未涵盖能力、品质等多重因素,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潜能发挥,在评价体制上,没有充分体现学校招生权和学生选择权,缺少对多种形式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的认定,难以适应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事实上,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重、素质教育难以实施、高校同质化发展等问题都与之密切相关。

三 “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展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规划纲要》确立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两基本一进入”),并进一步细化为5个方面的政策目标: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要落实。

39

教育现代化·2015年9月(上半月)思

想纵横

解决好“有学上”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仍然是“十三五”期间重要任务,必须继续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大教育投入,按照“缩小差距、抬高底部、补齐短板”的原则,合理选择财政教育投入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建立满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分配方式。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着力增强教育的公平性,让入学机会在区域、城乡、阶层之间分配更加公平,特别是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要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环节,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开发水平,增强社会成员获取就业和收入的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应当重点抓好考试招生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政绩考核机制三个关键环节。我们相信,只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中国一定能够在“十三五”时期形成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办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介绍材料,http://

w w w.m o e.e d u.c n /p u b l i c f i l e s /b u s i n e s s /h t m l f i l e s /m o e /s7881/201402/164609.html.

[2] “4%的前世今生—写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

目标实现之际(上)”,《中国教育报》, 2013(3).

[3] 《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

[2013]7号).

[4]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7a11796940.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80/201408/174178.html.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https://www.doczj.com/doc/7a11796940.html,/npc/xinwen/2013-12/24/content_1819968.htm.

[6] “2014全国5.6万考生异地高考”,《中国教育报》, 2014 .6. 4.[7] 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

w w w.m o e.e d u.c n /p u b l i c f i l e s /b u s i n e s s /h t m l f i l e s /m o e /moe_633/201407/171144.html.

[8] 高校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http://

w w w.m o e.e d u.c n /p u b l i c f i l e s /b u s i n e s s /h t m l f i l e s /m o e /s5987/201501/182919.html.

[9] “2013中国科技论文含金量几何”,《中国教育报》,

[J]2014(10).

[10] h t t p ://w w w.n p c.g o v.c n /n p c /x i n w e n /2013-12/24/

content_1819968.htm.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https://www.doczj.com/doc/7a11796940.html,/npc/xinwen/2013-12/24/content_1819968.htm.[12] 单大圣:“中国教育公平的进展、问题与建议”,《延安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13] 刘利民:“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求是》

2012(23).

[14] 《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报》2013(2)(总第144期).

[15] 张力、单大圣:“应鼓励优秀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中国

经济时报》,2014.8.25.

[16] 杨东平主编:《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4.P3-4.

[17] “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中

国教育报》2014.4.9.

[18] 顾明远:“要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中国教育学刊》,

2011(9).

[19] 单大圣:“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困境及出路”,《现代教育管

理》,2013(12).

[20] 王烽:“高校招生‘综合评价’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建构”,《北

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