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

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

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
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

第22卷第4期2010年8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 GEOGRAPHIC ENV I RONMEN T RES EAR C H Vol 22,No 4

Aug ,2010

收稿日期:2010-06-20;修订日期:2010-07-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7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 a790060) 作者简介:晋培育(1986-),男,山西省晋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人居环境 *通讯作者

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晋培育,李雪铭

*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普及,人类生存的地理空间环境也受到了网络化影响,形成一种虚拟空间环境。论文基于问卷调查法,以大连市为例,借助SPSS 统计软件对不同调查区虚拟空间环境下的城市人居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空间环境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日益突出,并与现实地理空间下人居活动存在一定的补充与替代性;在各区层面上,居民的网购频率、网购花费、远程工作和学习频率、以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联系等人居活动的空间差异明显。关键词:互联网;人居活动;大连

中图分类号:K 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7852(2010)04-0020-07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扩张,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处于不断变化中,网络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入网络社会,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了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人作为网络社会下的主体和城市的主人,其地理空间环境也必然

受到网络化影响,形成一种虚拟空间环境[1]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空间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

实体世界转化

为信息网络世界,现实世界变成了虚拟世界,物理

空间走向了赛博空间,实体空间进入了概念空间

[3]

目前,国外关于信息技术对地理空间影响的研究,存在3种观点:(1)地理空间替代论。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会使地理空间消失,虚拟空间取代地理空间

[4]

。(2)地理空间补充论。该理论认为信息

技术并未意味着地理空间的消亡,而是相反,虚拟

空间是对地理空间的补充[5]

。(3)地理空间影响论。该理论认为信息时代地理空间不会被虚拟空间简单的替代或者只是两者的机械互补,而是相互影响,产生新的空间特征[6]

随着信息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城市居民的购物、出行、人际交往等人居活动的时空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主要侧重于空间行为特征的研究。孙智群等研究了深圳市民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阐明了虚拟空间环境下人们购物方式的一般特征以及对现实地理空间环境下人们购物方式产生的影响[7]

。甄峰、裴玉龙等采用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和社会空间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信息网络对居民日常出行的引导作用日益突出,并出现了虚拟空间对地理

空间的部分替代等[8-10]

。魏宗财等分析得出了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和个人联系网络演变的一些结论,对虚拟空间环境下人们的联系方式与现

第22卷晋培育等: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实地理空间环境的传统联系方式进行了比较[11,12]

。在地理学领域,国内对网络影响地理空间环境的研究虽然涉及多个内容,但对目前虚拟空间环境和地理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

1 研究地区、调查方法、数据处理

1 1 研究地区

大连作为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及I T 产业新领军者城市,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近些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收入稳步提升,大连市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已把信息化战略列为城市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2005年,大连全市的互联网宽带用户为35 16万户,而到2007年,已增长到71万户,翻了一番。2008年底,大连市互联网宽带用户已达85 8万户,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络普及率逐年上升。网络技术在社区、城市建设、交通、教育、文化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见图1)

图1 大连市各城区空间分布F i g 1

space distributi on i n D a lian

1 2 调查方法

论文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研究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大连市内4区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人居活动受网络影响的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将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4城区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地区进行问卷的随机发放,各地区调查样本的具体数量见表1。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和网络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两个部分。其中个人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城区、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问题。

而网络对城市人居活动影响部分主要涉及网络对大连市居民工作学习方式、交流方式、购物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等的影响

[13]

表1 大连市各城区问卷发放数量

T ab 1 The nu m be r o f questionna ire d issem ina ted

in eve ry distr i ct of D a lian 序号城区调查样本数量(208份)

1中山区432西岗区433沙河口区734

甘井子区

49

注:前期发放问卷过程中,发现调查结果大多接近,因此共发放220份问卷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1 3 数据处理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录入、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运用SPSS13 0、Excel 等统计分析软件的方法对该数据库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3份,其中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度93 27%。根据调查样本分析,调查以20~39岁的居民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近85%,其他年龄段的居民虽然存在,但所占的比重较低,这是因为20岁以下的居民大多为中小学生,正处在学习阶段,受家庭、学校、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较少,而40岁以上的人大多数不经常使用网络,因此网络对二者的影响程度较小。从调查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来看,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达到79%,说明学历较高的居民生活受网络影响大。就样本的职业分布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级:学生和从事其他职业两类人群的数量居多,皆在15%以上;教师、服务业工作人员、信息或通讯业人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处于第二层次,在8%~15%;金融保险业人员、制造业人员、广告传媒业工作人员、公务员处于第三层次,比重不足8%。从样本的人均月收入而言,1000~3000元、3000~5000元两个区间上的比重均超过25%,分别为43 3%和26 9%,而无收入和5000~10000元的比重也较高,分别为15 40%和7 21%,人均月收入<1000元和>10000元的比重较低,分别为4 33%和2 86%(表2)。

21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22卷

表2 样本分布基本情况

T ab 2 Basic stat us of sa m ple d istri buti on

项目

选项百分比/%累计百分比/%20岁以下

3 80

3 8020~29岁55 8059 60年龄

30~39岁29 3088 9040~49岁9 1398 0350岁以上1 97100 00小学或小学以下

0 490 49初中2 913 40文化程度

高中或中专

8 6512 05大专24 5036 55大学本科54 8091 35硕士及以上8 65100 00学生17 7017 70教师13 4031 10公务员3 9035 0金融保险业5 8040 80职

制造业5 8046 60业

服务业12 4059 0广告传媒业5 3064 30信息或通讯业8 7073 0个体户、自由职业者

8 7091 70其他

18 30100 00无收入15 4015 40<10004 3319 73人均月收入

1000~300043 3063 033000~500026 9089 935000~100007 2197 14>10000

2 86

100 00

2 互联网对大连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

研究

2 1 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

随着消费品大量网上销售,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网上购物作为一种虚拟的购物方式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简单地说,网上购物是消费者借助网络进入购物站点进行消费的行为。通过对4城区居民购物频率、购物花费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2 1 1 网上购物的频率依离商业区的远近而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68 3%的居民每个月的网上购物频率不到一次,这说明大连市内4区大部分居民网上购物的频率是偏低的。地处商业区的中山区和离商业区较远的甘井子区的居民网上购物频率相对较高,而处于过渡带上的西岗区和沙河口区网上购

物频率却相对较低。大连市最大的市级商业区 青泥洼桥 胜利广场 天津街商业步行街 菜市街 俄罗斯风情街!位于中山区,因此该区居民传统购物最为方便,但调查数据表明该区每月网上购物频率大于一次的居民比例是32 56%,在4个区中网购频率较高,体现了网上购物和传统购物之间补充性关系,即更多的传统购物机会导致了更多的网上购物行为;并且,这种补充性关系与购买商品种类、价格等因素有关

[7]

。而距离市级商业区较远的

甘井子区每月网上购物频率大于一次的居民比例34 69%,在4个区中网购频率最高,这主要是该区缺乏规模较大的商业区,传统购物便利性差,是网上购物和传统购物之间替代性关系的体现,即较少的传统购物机会导致了较多的网上购物行为;并且,这种替代性关系与商品种类、购物便利程度等因素相关

[7]

。西岗区地处两大市级商业区(青泥洼

桥和西安路)之间,有更多传统购物的机会,因此每月网上购物频率大于一次的居民比例较低。沙河口区拥有大连市级商业区(西安路),而且伴随着大连城市 西拓北进 的城市发展战略,西部的马栏广场作为次一级商业区正在不断崛起,因此每月网上购物频率大于一次的居民比例仅为30 12%(表3)。

表3 网上购物频率的空间分布

T ab 3 The frequency o f shopp i ng On line space distributi on %

城区大于10次/月5~10次/月1~5次/月小于1次/月中山区09 3023 2667 44西岗区4 654 6520 9369 77沙河口区04 1026 0269 88甘井子区

2 04

4 08

28 57

65 31

2 1 2 网上购物花费的空间差异

从本次调查来看(见图2),各区居民平均每个月在网上购物花费的金额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少的为100元以下,最多的则在1000元以上,500元以下最为集中。其中甘井子区(63 39%)、沙河口区(57 53%)居民平均每个月在网上购物花费在5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中山区(48 83%)和西岗区(55 81%)的居民。平均每个月居民在网上购物花费金额在500元以上的,中山区为16 28%,甘井子区为12 24%,比重明显高于其余

22

第22卷晋培育等: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两个区。这是因为中山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较强。而甘井子区由于网上购物的居民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因此存在

较高比例的高消费人群。

图2 大连市各区居民网上购物花费比较F i g 2 Com par ison on resi dential onli ne shoppi ng

spen t at d ifferent d istrict i n D a lian

2 2 网络工作学习方式的普及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作和学习方式呈现出多元化、高灵活性的特征。网络工作和学习将城市的居住和工作功能融为一体,一部分人可以由原来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在家上班,不仅能够节省居民上下班(学习)的通勤时间和交通成本,还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为单位节约办公面积,为社会减轻交通拥挤,具有可观的潜在经济与社会效益

[8]

从调查结果来看(见图3),92 3%的被调查居民家里有联网的电脑,85 6%的工作地有联网的公共电脑,说明大连城市网络普及率较高。在回答 我在工作和学习中离不开电脑及网络的帮助!问题时,46 15%的样本选择 完全同意!,41 35%选择 同意!,

6 73%选择 不确定!,只有

5 77%的样本选择 不同意!和 完全不同意!,同样在回答 网络提高了我完成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问题时,

44 23%的样本选择 完全同意!,

41 83%选择 同意!,8 65%选择 不确定!,只有5 29%的样本选择 不同意!和 完全不同意!,可以看出,电脑已成为多数居民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表明网络工作和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办公和学习方式,它的优点已经得到社会和居民的认可,对居民原有的传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形成了冲击。居民主要在家中和办公地点使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从图2可以看出,大连市居民在家使用电脑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要高于在办公地点。

具体来看,居民在家使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的时

间主要集中在1~3时和3~5时的区间上,且二者比重均超过20%,而在办公室使用电脑的时间则主要集中在大于5小时的区间上,比重达51%,这表明,在家里使用电脑进行工作虽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办公室作为传统的办公地点,其地位是不容动摇的。

图3 大连市居民使用电脑比较

F i g 3 Compar i son on co mput er use o f urban residents i n D ali an

在各区层面上,网络工作和学习频率的差异较为显著。从大连市城市居民每周平均从事 网络办公!和 网络学习!的次数(图5),可以看出,大连市有高达66 83%的居民有过网络工作和网络学习的经历,其中超过48 92%的网络工作和网络学习居民每周有1~3次的机会,在3~5次区间上的比重占17 99%,而大于5次以上的比重占到了33 09%。但是各区网络工作和学习频率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甘井子区每周平均从事 网络办公!和 网络学习!在1~3次频率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中山区在>3次比率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这可能与

图4 大连市各城区居民远程工作和网上学习次数比较F i g 4 Co m par ison on the te l ewo rk i ng and on li ne l ea rning

pe rcen tage o f urban resi denti a l per week i n D ali an

23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22卷

各区网络的接入能力有一定的关系。总之,网络工

作和网络学习的方式已被大多数居民所接受,网络

对居民工作和学习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2 3 大连城市居民个人联系方式特征分析

随着远程通讯方式的不断发展及其使用成本的

持续降低,使用此联系方式的人数比重越来越高,

网络技术对传统地理空间概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对空间、场所和时间的理解,形成了空间事物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信息网络技术正在创造一个赛博空间或虚拟空间[11]。

2 3 1 个人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信息获取方式,正日益改变着居民传统的日常交流方式,它所构建的更便捷、性价比更高的网络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必考虑出行。电视、报纸、广告、广播、杂志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比重降低,而互联网等新型信息获取方式比重迅速上升。

在大连市居民个人的重要信息获取方式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和广播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比重仅占25 97%,而通过因特网等新型信息获取方式比重达74 03%,两者比例约为1?3,这表明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广泛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在回答问卷中的我通过网络来获得关于学习、工作、旅游和健康等个人生活方面的信息!一题时,只有3 37%的调查样本选择完全不同意!,2 4%是不同意!, 13 46%的不确定!,51 92%的同意!, 28 85%的样本选择了完全同意!。

2 3 2 在各区层面上,获取信息方式的差异较为

显著

大连市各城区居民在获取信息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问卷统计数据(见表4),将依靠传统媒体来源获取信息的居民比重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居民的比重的比值作为变量,将其划分为3个层次(见图5)。从统计结果来看,大连市4城区居民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比重均较高,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方式的地位已经受到影响。其中,沙河口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比重最高,达76 71%。按照大连城市居民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比重的比值,大连市4城区可分为3个层次:处于0 30~0 35的有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比值在0 35 ~

0 40的为中山区,比值在0 40以上的为西岗区。

表4 大连市各区居民信息来源比较

T ab 4 Compar i son on t he i n f o r m ati on sources

o f urban resi denti a l i n eve ry d i str i c t of D a lian

信息来源全部样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传统媒体25 96%27 91%30 23%23 29%24 49%网络74 04%72 09%69 77%76 71%75 51%

图5 大连市各区居民信息来源比较

F i g 5 Com par ison on the infor m ati on sources of

urban residenti a l i n every d i str ict of D a li an

2 3 3 城市居民个人联系方式变化

随着E-m a il、QQ、M SN聊天工具等远程联系方式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普通信件、登门拜访等是地理空间环境下的传统交流方式,而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不仅是虚拟空间环境下的联系方式,而且传递的信息流是生成虚拟网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的分析显示,被调查者中87 5%的大连居民经常使用E-m ail、QQ、M SN 聊天室中的一种和亲戚朋友进行联系,这说明地理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网络虚拟空间的联系方式比上升,尤其青年人群对使用网络虚拟空间的联系方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2 3 4 在各区层面上,个人联系方式存在一定

差异

在各个区层面,基于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按照通过传统方式进行联系与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流的比值的高低将其分为3类(见图6)。可以看出,甘井子区比值最低为0 81,说明该区居民个人联系方式受网络影响较大,这可能与该区面积较大,远离市中心区域,人们通过传统的登门拜访和邮寄信

24

第22卷晋培育等:互联网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图6 大连市各区居民联系方式比较

F ig 6 Co m parison on t he co mmun icati on m anners of

urban resi denti a l i n eve ry d i str i c t of D a lian

件进行交往所需求的空间距和时间较多,因此大多数人选择网络进行交往。西岗区比值最大,为1 26。说明通过传统交流方式的居民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西岗区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区域,恰好处于沙河口和中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因此通过面对面、邮寄信件和亲戚朋友进行交流的人数在4区中比重较大。当然,通过网络进行联系仍是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沙河口区和中山区的比值介于西岗区和甘井子区之间,分别为0 92和0 95。传统方式和网络进行个人联系相抗衡,几乎各占总量的一半。可以看出,各区在个人联系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见表5)。在回答问卷中的我认为网络交流能够取代面对面交流,并促进人际交流!问题时,13 46%的调查样本选择完全不同意!,25 96%是不同意!,24 04%的不确定!,22 59%的同意!,只有13 94%的样本选择了完全同意!,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交流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交流,两者是互补的,即地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者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流越来越接近于面对面交 流,但虚拟空间环境下的交流是一种纯符号形式的交往,缺少地理空间环境中多种形式的表达,致使人际交往缺乏充分的感情交流,所以网络虚拟空间环境不能替代现实地理空间环境。

表5 大连市各区居民个人联系方式比较

T ab 5 Compar i son on t he communicati on m anners o f

urban residenti a l i n every d i str ict of D a li an

联系方式全部样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传统49 04%48 84%55 81%47 95%44 9%

网络50 96%51 16%44 19%52 05%55 1%

3 结论

虚拟空间环境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日益突出,并与现实地理空间下城市人居活动存在一定的补充与替代性。网上购物虽然方便,但在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购物方式,但作为传统购物方式的一种补充,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飞跃;网络对居民的工作和学习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其作为一种新的办公和学习方式,已被大多数居民所接受。远程工作虽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办公室作为传统的办公地点,其地位是不容动摇的;传统媒体获取信息方式的地位已经受到影响。电视、报纸、广告、广播、杂志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比重降低,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获取方式,其比重迅速上升。在各区层面上,居民的网购频率、网购花费、远程工作和学习频率、以及信息来源和个人联系方式等人居活动的比重空间差异明显。这与大连市各区商业中心的布局、网络接入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慧,甄峰 信息化影响下居民活动特征探讨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河南科学,2007,25(1):169-172

[2]张之沧 虚拟空间地理学论纲[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1):97-112

[3]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CA S T ELLS M T he Informa ti ona l C ity:Infor m ati on T echno laogy,E cono m ic R estruc t ure,and the U rban-R eg iona l prog ress[M].

Ox ford:B l ack w el,l1989:390-395

[5]FR IEDMAN J G W OLFF W o rld C it y for m ation:an A genda f o r R esea rchand A cti on[J].Inte rnati onal Journa l o fU rban and R e

g i ona l R esearch,1982(6):309-343

[6]GRAHAM,MARV INS T elecomm un i cations and the C it y:E l ectron i c Spaces,U rban P laces[M].L ondon:R ou tledge,1996

[7]孙智群,柴彦威,王冬根 深圳市民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106-111

25

26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22卷

[8]甄峰,魏宗财,杨山,等 信息技术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9,28(5):1307-1317

[9]裴玉龙,马骥 信息对城市居民出行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2):226-230

[10]Z H EN F eng,W E I Zongca il Infl uence of Informa ti on T echno l ogy on Soc i a l Spatial Behav i o rs o f U rban R esident s Chi nese G eo

graph i ca l Sc i ence,2008,18(4):316-322

[11]魏宗财,甄峰,张年国 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联系网络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4):82

-88

[12]魏宗财,甄峰,姜煜华,等 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城市居民家庭联系网络演变[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3)

50-57

[13]刘卫东 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J].地理研究,2002,21(3):347-356

[14]甄峰 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8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URBAN HU MAN AVTI VI T I ES

A CASE STUDY OF DALI AN

JIN Pei yu,L I X ue m ing

(Co lleg e o f U rban and Enviro n m enta l Science,L i a oni ng No rm a l U niversity,D a lian116029,L iaon i ng,China)

Abst ract:w ith the rapid deve l o pm ent of I nternet and the po pulariza ti o n o f hu m an ex istence,the geographical spatia l env ironm ent has been fo r m ed a net w o rk fictiti o us space env iron m ent B ased on the questi o nna ire,the t h esis i n D a lian as an ex a m ple,usi n g SPSS radioactive po ll uted area to different v irtual spatial env ir onm ent of urban resi d entia l ac ti v ities are ana lyzed,and t h e spatia 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results show t h a:t t h e v irtua l spatia l en v ironm en t o f urban re si d entia l acti v ities have becom e increasi n g ly pro m i n en,t and the i n fluence of g eog raph ic space and rea lity o f hum an acti v ities supp le m en t and a lterna tive A t the district l e ve,l residen ts of e comm erce fre quency,costs,re m o te buys w ork and study,and through the Inter net access frequency o f such i n fo r m ation and contact the d ifference s of hum an acti v ity space

K ey w ords:i n terne;t hu m an activ ities;D a li a n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城市形象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话题。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寻求城市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对大连市西岗区的调研分析,从历史街区的历史传统、地域特色、商业业态以及西岗区整体形象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这对历史特色街区的振兴、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城区特色形象的传播、以及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俄罗斯风情街;市集;西岗区;大连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对提高城市形象的作用日益增加。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印象里总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但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大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大连是一个殖民文化的城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物质薄弱,虽然高楼大厦迭起,表面上看来日益繁荣,但是掩饰不住历史文化的空虚,甚至我们开始怀念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对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关注,因此对历史街区文化的营造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大连市西岗区位于大连市中心,是市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大连的行政中心。通过不断的调研,发现西岗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街道格局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活动、不同宗教聚居的特点、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形象的聚焦点,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我们要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改善、强化和发扬。 西岗区有一条特别有特色的街区——俄罗斯风情街,这条街的建筑可追溯到1898年,2000年大连市政府为展现历史原貌,再现异国风情,决定在对街区进行了修缮和重建,街区原有建筑皆保持原貌,新建筑也一律按照俄罗斯风格建设。翻修后的俄罗斯风情街全长430米,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20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绿化率达34%,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它保留了38栋距今已百年历史的原远东白俄罗斯时的建筑,整个街区都是俄罗斯的洋葱头式的尖顶建筑、欧洲风格的小亭子、沙俄时期贵族马车的形状的商厅、街边伫立的铁艺路灯……无论是一个世纪前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还是大连市政府后来陆续兴建的新建筑,都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世纪欧式风格的气息。俄罗斯风情街以欧式风格建筑为主,经营俄罗斯餐厅、夜总会、酒吧、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店等,漫步街中,使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充分感受到古典欧洲的浪漫情怀。 但是,随着大连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其他旅游景区的不断建成,俄罗斯风情街的吸引力降低,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通过调研了解了它现存状况和各项功能的缺失后,对充分开发它的现有特色的产品的潜质,整合产品组合,完善整个街区的功能性服务;适度发挥基本功能,提高接待能力,重点突出俄罗斯风情和俄罗

城市景观赏析

一、名词解释 1、和玺彩画:清式彩画的一种,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 最高。 2、地标是指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风貌及发展建设的 区域。 3、城市景观: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可使城市 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4、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化、 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5、景点:由若干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 本境域单元。 6、有机建筑: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做有机的建筑,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 的目标是整体性,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有机结合,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 7、热岛效应: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城市中辐射状况的改变,工业余热和生活 余热的存在,蒸发耗热的减少,而形成的城市市区温度高于郊区温度的一种小气候现象。 8、Loft是指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9、景点:由若干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 本境域单元。 二、填空、判断、选择 1、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提出: 小城市: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中等城市:市区常住人口50万—100万; 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 特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300万—1000万; 巨型城市:市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 3、时态空间是一个新兴、前卫、时尚可容纳千人的文化、艺术及商业综合空间,它拥有1200m2高架构活动空间,300m2休闲、餐饮空间,当代文化艺术书屋和影像展映空间。 4、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5、国家图书馆的四种类型: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 6、城市景观要素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 7、文化一词多义,大致有三: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二是作为一种考古

大连2020年城市规划---文本资料

大连2020年城市规划 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修编后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4105平方公里陆域被纳入城市规划区大连城市规模向北扩大了 国务院不久前已对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作出批复,原则上同意修编后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按照这个规划,全市陆域面积13538平方公里中的4105平方公里,被纳入城市规划区。 大连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城市规划区在金州以南为26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长海县、冰峪沟地区和碧流河库区等地。在城乡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山体等自然分隔,形成由中心城区、新城区、金州城区和旅顺口城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布局。我市为此将控制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发展规模,到2020年,市内4区加上旅顺口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5万人以内,同时有序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周围各组团转移。到2010年,这5个区的实际居住人口将被控制在31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62万平方公里以内。 大连城市规划特点 大连早期采用了欧洲古典及日式建筑风格,以广场、林荫大道、放射型道路为主要特征,街巷规模较小。建国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城市功能布局进行了调整,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构成“蓝天、碧海、青山”的特色风貌和景观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在林中”的滨海园林旅游城市。 《发展规划》在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大连实际出发,本着科学性、超前性和导向性的

原则,重点对城市功能、发展目标、城市规划范围、城市发展方向、城镇体系、航运中心和产业基地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和调整。《发展规划》将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还提出,要深入实施国际化、信息化、科教强市、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奋斗目标,2005年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奠定基础,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还对中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控制,引导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新市区、次中心城市疏解。规划到2020年,大连市总人口数达8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85%。发展规划中对原规划区范围内未做调整,重点调整了城区范围。将城区范围扩大到金州以南的2567平方公里用地内,比原总体规划增加了2000平方公里。通过构筑“一个中心”,建成“四个基地”,全面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两区三带”(主城区、新市区;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大丹高速公路经济带、长山列岛及周边的海洋经济带)的产业体系总体布局。 1.城市功能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功能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2.城镇体系布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主,合理发展卫星城,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群。 规划大连市将形成由一个中心城市、三个次中心城市、七个小城市、十一个重点镇、二十八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网络,构成沿两条轴线(一条为渤海沿岸的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一条为黄海沿岸的大丹高速公路)呈“V”形放射状组团式空间格局。 大连中心城市按照“西拓北进”的思路,西拓至旅顺、北进至金州,构筑“两城”的空间格局,“两城”即主城区与新市区。 3.港口规划空间布局 以“一岛三湾”港口为核心,以双岛湾、长兴岛深水港为重点,以瓦房店、普兰店、旅顺港口以及庄河、长海港口为支撑,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为环绕的港口集群,发挥区域性港口的集聚优势,带动渤海、黄海港口集群参与国际港口间的竞争。 大孤山半岛、大窑湾、大连湾、鲇鱼湾即“一岛三湾”是大连港口空间布局的核心港区。 4.交通规划 规划到2020年,大连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公路网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第11卷 第3期 中 国 水 运 Vol.11 No.3 2011年 3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rch 2011 收稿日期:2011-02-18 作者简介:刘 全(1978-),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工程师,硕士,从事港航工程专业 设计工作。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刘 全,黄炳星,王红湘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分院,上海 200439) 摘 要:随着陆地资源日趋枯竭,人类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大规模、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发展海洋经济已列入各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其中,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最为引人注目,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蓬勃兴起。文中主要介绍和分析了世界和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工装备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3-0037-03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和未来陆上油气储量的逐渐枯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最为引人注目,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海洋二十一世纪议程》、《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等均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使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出加快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率、关键技术的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国外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全球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3880亿吨,天然气储量266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占45%左右。随着陆上油气资源逐渐减少,海洋石油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追逐的主要战略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1600多个,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开发油气,有200多个油气田投产。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蓬勃兴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持续大幅增长,据Douglas-Westwood 统计,08年全球海工装备资本性投资为1570亿美元,09年约1520亿美元,占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60%左右。 当前,全球共有各类海洋钻井装备650多座,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超过430座,占有总规模的2/3;半潜式钻井平台180多座,钻井船近50艘,合计占1/3。截止2010年7月,全球超深水钻井平台、钻井船订单情况如表1。 表1 全球海工装备订单情况(2010.7) 类别 当前在建 订单总额(百万美元) 钻井船 37 24265 半潜平台 41 14998 自升式平台 59 6901 合计 137 46164 资料来源: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 2010年7月21日 《海洋工程装备》数据整理。 FPSO 目前的保有量接近120艘。此外,全球首艘兼具钻井功能的FPSO (称作FDPSO)已交付,将开启FPSO 市场的崭新一页。FLNG 和FSRU 等专门针对天然气的新船 种也将加入浮式生产装备行列,成为海上一道新景观,FPSO 新项目需求如图1 所示。 图1 FPSO 新项目需求预测(2011-2017)(单位:艘) 保守估计,按未来5年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年均投资3,200亿美元测算,则2011至2015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年均容量700亿美元以上,期间海洋工程装备投资总额至少为3,500亿美元。 二、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海岸线18,400km,综合评估我国海域共有油气资源量350~400亿吨石油当量。但开采程度和平均探明率相对较低,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缺少必要的深海油气资源钻探、开采和生产装备。未来10年我国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和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南海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并首次将南海权益列为中国核心利益。据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资源总量的1/3。国家发改委已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同研究深海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据悉中石油已获批准在南海1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勘探,中海油也已获准在南海7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勘探开发。中石化则主要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预期中国万里海疆将出现海洋油气开发的高潮。 截至2009年底,国内在生产油气田77个,平台150座,在建10座,海外油田管理140余座,海管4,813km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是京津的门户,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贸易口岸,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部门齐全,农渔产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活跃,使这座海滨名城享有“服装城”、“足球城”和“旅游城”等诸多美誉。本文从大连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对大连市进行了调查。 一、大连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也随之对大连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连”之名源自于1898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地区之后,曾取名“达列尼”(俄文意为遥远的,其读音与“大连”谐音)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大连,于1905年2月11日起正式称为大连市。到上个世纪40年代,大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人口由本世纪初的4万多增加到近70万。 1934年,大连都市规划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具体范围为:以作为城市都心的常磐桥(现青泥洼桥)为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的大连市、老虎滩会、岭前会、小平岛会、周水子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大连湾会等共一市十一会为城市规划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22万人,规划年限至1976年。这是大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很多设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战爆发,日本忙于战争,这部了规划没有得到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国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从1957年起开始了对大连的规划建设。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后来的发展证明,港口仍旧是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在当时规划中没有认识到。大连市在1990年编制了《大连市城市规划调整》,对城市性质未作调整,但提出了远景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规划区界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等,第一次将大连城市的概念确定下来,提出大连城市的结构是组团式结构的带状城市,并将各组团的功能明确下来,便于各城区的规划和发展。规划增加了新市区的构想,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湾里、董家沟建设新市区。第一次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规划文本中,使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前实施。 二、大连市的发展现状 1、大连的交通 大连交通通信便捷,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具有较强运输能力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连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是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现有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和石油转运港口,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200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标箱。海上运输网络密集,不仅有通往上海、天津、烟台、威海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客运航线,还有通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大连至烟台的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大大缩短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货物运输距离。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与华北、东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连至丹东的高等级公路“黄海大道”、大连至旅顺的“旅顺南路”等成为活跃大连经济的交通动脉;市区内公交便利,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公共汽车路线密布,并具有世界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大连空港——周水子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开通了上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中国东北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4.1.1结构布局 在大连的早期城市规划中,结构布局采用巴洛克的手法,强化形式构图,用城市规划的物质形式来表达殖民者的统治意志和政治理想。巴洛克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法是布置放射形道路系统,连接城市的广场及其它重要节点。 1899年沙俄进行的大连规划中将大连分为三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行政区在今胜利桥以北,是沙俄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欧罗巴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铁路以南,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两个部分;中国人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 1899年大连规划对巴黎进行了借鉴,或者说是对巴黎规划进行片段式地模仿。这种借鉴并不仅限于对明星广场本身的模仿。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也与巴黎改造有诸多类似之处。大连以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为城市主轴线,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核心,在从欧洲市场(今胜利广场附近)到大连港前的半圆形广场(今港湾桥广场)这一主轴线上串联四个主要广场,共同构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在主轴线以北,从大连站前广场放射出四条道路分别与主轴线上的四个广场相连。此外,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起点,隔海以大和尚山为对景,向东北方向规划出一条景观林荫道。 4.1.2路网组织 1899年沙俄时代大连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指的是行政区和欧罗巴区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的道路骨架形如蛛网,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之间,以直线干道相联系。每个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干道,有多层环形道路将辐射路相连。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战胜占领大连,日本殖民者除了坚持完成1899年沙俄大连规划以外,还对大连进行大规模的新区规划建设。日本殖民者曾分别在1910年、1911年、1913年多次追加市区面积。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城市人口“急速膨胀”的实际需求,1919年开始了市区规划和地域规划的编制,与沙俄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美学秩序有所不同,日踞时期的大连规划采用了方格网规划。这种规划更易于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可以更好地帮助殖民者建立有条理的聚居区,同时也可以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仅加入少量放射线和相对独立的广场,以部分延续东部沙俄规划区的空间特征,保持适当的呼应关系。 不同网格交界处的变化—即是城市形态上发生在突变的、可见的网格方向变化,或是城市设计中网格图形的斜向扭转。大连主城区形态独特,东西两个部分先后由俄日规划者设计,东侧为沙俄规划,采用放射同心圆的路网结构,西侧为日本规划,采用方格网结构,两部分并置,形成双心双结构,规模都较

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与旧城区景观环境更新

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与旧城区景观环境更新 简介:厦门市旧城区绿地系统绿线控制规划运用专家法分析旧 城景观更新与周边区域的关联发展,以经验模式探讨旧城景观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为研究规划的公众视觉认知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比较,进行方案优选。 关键字:视觉分析;旧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原理 1.1 城市景观视觉分析 1.1.1 研究内容 在有关人们对环境的知觉的记录与分析中,“自然的城市” 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在“自然的城市”中,建筑组成(如整体规划、 基础结构、建筑物或街道空间)与自然(如地理位置、地形、水体、植物)之间的界面及相互作用充满了复杂性,它们为环境规划与设计者 在执行工作时提供了丰富、多样、多层次的研究内容。 (1)对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城市活动进行讨论。在最大的尺度中,城市环境活动由区域城市化或增加发展密度的适合性来决定。也就是说,视觉分析可以帮助环境规划与设计者决定哪些地理区域适合作为城市发展区。 (2)在城市新交通干线的配置与设计中,或是在对现有交通干线的分析中进行城市景观分析。因为人们是在高速公路及交通干线上对

城市环境产生知觉的,所以大部分城市景观分析都是在交通规划和研究中进行。 (3)提升地区及邻里的视觉品质,保存历史街区,或是对已经失去景观品质的市镇或河岸进行复兴。此类分析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作业过程中考虑群众的价值与态度。 (4)控制使用会产生环境视觉问题的土地。最典型的土地混合使用的例子就是产生交通安全问题及使视觉杂乱无秩序的商业区。 (5)针对城市中某些特殊结构的配置与设计,减少不同建筑物在尺度与材质上的不同,以避免设计主题的对比过于鲜明,并避免如视觉障碍、阴影、炫光、风洞等实质影响的产生。 1.1.2 分析方法 (1)专家法。专家法是一种以绘图方式对城市景观进行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由此可以发现城市景观的连续关系、排列位置及顺序。专家法的视觉调查与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决定工作人员在城市景观环境调查中的观察位置、描述视觉景观、展示城市视觉环境及评估视觉品质。 (2)社会科学法。社会科学法力求在环境的实质属性与群众反应间找到联系。可用此法研究城市环境中的一些特殊状况,如高层建筑与住户的关系、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在社会科学法中,更为直接、有用的研究方法就是要对用于展示的媒体、观察者、环境的展示、问卷格式4项因素进行详细考虑。 (3)专家法与社会科学法的结合。这种方法是将对专家与对群众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博雅景观 核心提示:辽宁省是全国重要沿海省市之一,横跨黄海、渤海两个海域,大陆海岸线长约 2100km,占全国海岸长的12%。辽宁省海域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沿海城市发达,具有宝贵的地源优势。 近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辽宁省由于大力实施“海上辽宁,科技兴海”战 略,发展海洋经济,其海洋经济已经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技术产业等多层次推进的可喜格局。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 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 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及开发利用现状 1、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 全省拥有海岸线2878.5km ,其中,大陆岸线2178.3km ,岛屿岸线700.2km ;全省滩涂

总面积约1696km2 ,约占全国的9.7%,居全国第六位,其中辽东湾沿岸滩涂面积1020km2 约占全省的60%,黄海北部沿岸滩涂约676km2,约占全省的40% ;全省有岛、坨、礁506 个,其中面积0.01km2 以上的岛屿205个,总面积189.21km2 ;全省湿地面积共约2132km2 (2)港口资源 辽宁省海岸线漫长,有着建港的良好条件,全省已形成以大连、营口港为中心,丹东、锦州、 葫芦岛港为两翼,连结沿海地方中小港的海上交通运输体系以及40余条海上通道,大连港、营 口港、锦州港已分别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海上贸易网络。 (3)海洋生物资源 280种,游泳生物包括头足类和哺乳动物约有137种。现已为渔业开发利用的经济种类80余种 包括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经济生物资源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岛屿珍稀生物物种,毛虾、对虾、海蜇是全国三大地方捕捞品种[1]。

大连城市精神

浪漫优雅豁达热情传承开拓 大连一中王富辉 城市精神实际上是这座城市“人”的精神。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人”的精神还得先看“人”所生活的环境。 大连地处辽南,依山临海,风暖天蓝,风光独好。旖旎优美的半岛小城注定让大连人那份浪漫优雅的情怀与生俱来。 这份浪漫与优雅的情怀第一个表现便是“爱美”。大连人爱美,爱穿,讲究衣着,在衣服上花多少钱都不心疼计较,所以服装生意在大连很好,大连有自己的服装节。 第二种表现是洁净。大连人似乎比其他城市人更爱干净,家里要讲究窗明几净,外面要看重卫生环境。大连的城市居住环境的整洁明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那些“魅力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奖都蒙了这洁净环境的惠,大连的路面真的很难找到纸屑和树叶的,大连的环卫工人有自己的奖励基金。 如果说蜿蜒有致的秀山赋予了大连人浪漫与优雅的情怀,那么辽阔激越的大海则赋予了大连人豁达热情的性格。 大连人的豁达从那一口海蛎子味的方言就能听出来:“盛碗三(酸)菜!”“败(别)泡了!”“撒么(四下观望)什么呀?”“轻点得瑟(不安分,活跃)!”…… 陌生人在大连问路,尽可放心,不用交问路费,也不会遭白眼;买东西也不会因为谈完价不买而被追出二里地;市场上白菜什么的差个毛八分的,没关系,拿走;那东西都不是一斤一斤向外卖的,都直接10块钱8斤…… 大连人的豁达与热情都带着点北方人的豪气。 大连人有自己的习俗与文化,他们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进取开拓,故而他们的生活总是充实而常新的。 大连人喜欢穿,喜欢足球,喜欢象棋,喜欢广场,喜欢徒步走,喜欢大秧歌,喜欢玩滚子,文艺台的“步步为赢”就是大连市民每天守着盼着的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大连人喜欢吃焖子,吃酸菜,吃地雷(一种咸菜),吃海鲜。大连的餐馆,没有海鲜是开不起来的。当然,其他的吃的、用的,广州的、新疆的;美国的、非洲的,大连也全有,因为豁达,所以包容,所以兼蓄,在这里,应有尽有。 大连人的开拓精神常伴着一种时尚。 大连人不骑自行车,都打的,开私家车,坐快轨,坐轻轨,坐快速公交BRT,它们基本都有自己专用通道。大连人正在努力的新目标是建成接通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热情好客的习惯传统使得大连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勇于开拓的大连人构想了领跑国内的主题旅游,发掘与培育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大连的旅游业正魅力无限。 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了大连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大连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软件园,汽车厂,核电站,英特尔,STX,达沃斯,……大连正在以一种永不停息的步伐向世界迈进! 浪漫优雅,豁达热情,传承开拓,这是大连人的精神,也是大连的城市精神!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厦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厦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本文在研究厦门城市规划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前人造园的的思想而建造一座具有城市特色的自然开放空间系统的园林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关键字:造园思想碧翠镶金自然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一.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我们现在能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去感知和认识自然,也能利用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大干世界又是景象万千,日月光影,山形水貌,花草树木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地存在着,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到那时必定百花齐放,精品不断。 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我认为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比如说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点就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二.碧翠镶金——发展开放的自然空间系统。 在区域化,城市化的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绿色空间的重视可以说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因此,作为自然的再现引入到人为环境中的城市园林,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园林的概念,它应走向宏观尺度,从“咫尺园林”走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的发展,从“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秒造自然”到“返回自然”,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文本预览: 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设计要求: 1、各类建筑物从道路红线退缩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性质、功能以及所处地段道路的级别确定,建筑退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其退线距离不得小于(表1.1)所列值,并同时符合满足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城市高压线规划走廊宽度(见表1.2)日照、消防、环保、防空、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表1.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标表 表1.2 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2、依据建筑设计有关规定,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群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除已审定的方案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3、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如下:(1)隧道外边线外测50米;(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及线路轨道边线外侧30米内;(3)出入口、变电站等构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30米内。如在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内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必须征得轨道交通运营 单位的同意,并报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4、住宅项目总图涉及挡光影响的用地周边现状建筑物檐口及±0.00绝对标高需由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测后标注于总图上,并经该勘测单位盖章确认。 5、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应按《大连开发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报批办理导则》执行(应同时满足国家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6、居住区配套公建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关要求配置。 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应按《大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执行。 8、居住项目要求在用地内规划出垃圾处理点及相应场地(在总图中注明)。 9、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住宅部分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提供户型比例测算报告)。 10、总图应标注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表、建筑一览表及简要说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具体表格格式见表1.3、1.4、1.5、1.6 表1.3 用地平衡表 4.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参见表1.8 表1.4 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1.5 建筑一览表

大连滨海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大连滨海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滨海旅游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种以海洋资源为主体,休闲旅游与观光游览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产品。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滨海旅游热潮。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滨海城市,大连凭借自身良好的资源优势,便捷的区位条件和强大的区域经济支撑,滨海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经济开发区(金石滩)-大连市区-旅顺口区域为基础,围绕渤海和黄海2条滨海带进行带状铺张式开发的形势。据统计,2007年大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4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接待海外游客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市GDP的10.38%;旅游创汇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截至2007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06家,增加16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66家,增加7家;旅行社378家,增加5家。滨海旅游正在成为大连旅游业的支柱,滨海旅游业正成为大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滨海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优越的区位和气候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北位于38°43′N-40°10′N之间,东西位于120°58′E-123°31′E之间,属受海洋性影响的温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另外,大连是扼守渤海通往太平洋狭窄出口的门卫,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通往华北、华东、华南和海外各地的主要出海口,自古以来,大连一直是我国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和海防战略要地,素

有“东北前哨”和“京津门户”之称。同时,大连又是东北亚的中心,处于亚欧大陆桥东端,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最好的港口,在东北区域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大连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点鲜明,可以概括为水、滩、景、特。(1)“水”指以海景为主的旅游景点。在2005年完成的大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中,大连市共普查到“观光游憩海域”类旅游资源73个,其中48个已开发、25个未开发。这些旅游资源中不乏棒棰岛海滨浴场、星海湾、金石滩十里黄金海岸等五级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成了大连市海滨旅游发展的领先带头形势。(2)“滩”即海滩,是指海洋沿岸沙质地面,它与水共同构成了浴场的主体。这是大连滨海旅游的最大特色之一。海滩是游人享受阳光和海水的主要场所,同时适合开展沙雕、沙滩排球等具有现代文明特点的艺术、体育类活动。大连滨海沿岸分布着众多沙质柔软细腻、滩涂广阔平坦的优质沙滩,仙浴湾海滨浴场、棒棰岛海滨浴场、傅家庄浴场等皆久负盛名。(3)“景”是由沿海地区特有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构成。大连属基岩海岸,这里岸线曲折,岬湾间布,山丘临海,基岩裸露。在海浪的磨蚀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如老虎滩的海蚀柱“老虎牙”,海蚀崖“虎头崖”,海蚀洞“老虎洞”;金石滩千姿百态的海蚀礁石:百兽登岸、玫瑰石、海豹背天、蟹螯石、鲲鹏展翅、达摩面壁、八仙过海等,还有被称为“海上小桂林”的长海银窝石林。除自然“景”外,近代战争遗迹是大连的重要人文景观。旅顺是我国日、俄战争遗迹最集中的地区。帝国主义在旅顺厮杀而留下的战壕、工 事、“纪念物”触目皆是。整个旅顺实际上就是一座庞大的露天战争遗址。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址博物馆、人文景观不仅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4)“特”是指海岸地质、海洋水文、动植物等独特景观以及丰富的海珍产品。大连有我国罕见而完整的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地貌、沉积岩石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化石;有典型独特的地学旅游资源:白云山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大连城市定位

大连城市定位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与其城市定位是否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定位决定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的各项举措;决定城市把有限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用到什么地方,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而大连,就走在了城市定位的前面。 大连人对城市定位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是大连人对城市最早的认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把大连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并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992年中国共产党大连市七届七次全会提出把大连建设成社会主义“北方 香港”。 2006年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把城市定位为“东北亚重要的国 际城市”,并把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其主要内涵就是立足辽宁,依托东北,辐射东北亚,使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先进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基地及商贸、金融、旅游、生态宜居名城。 现在好多同学提起旅游城市的选择时,很多人都选择了大连。因为那里干净,时尚,浪漫。大连,似乎摆脱了作为一个东北城市的形象(豪放的重工业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了以软件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国际化的浪漫之都。 而定位要想成功,必须拥有有杀伤力的特色。并且,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基础上。所谓特色,就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了。大连港濒临渤海,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对,共扼渤海湾,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东北地区同东北亚各国进行经贸往来的主要窗口与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承担着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基于这样的区位优势,大连的一个目标就是,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就是老工业基地。而工业,就代表着污染,资源消耗。而毫无疑问,现在的城市,都在努力转变产业结构,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格局。但是,在工业社会里,制造业还是必不可少并且举足轻重的。况且,大连有制造业基础。。大连在制造业和其他产业上兼顾得也很好,并不因为制造业就把个城市弄得乌烟瘴气了,反而,大连在全国人民眼中塑造的形象确实干净的,绿色的。 而制造业并不具有明显的特色。于是,大连选择了软件和服务外包。软件产业低投入、高产出、能耗低、占地少,软件产业的发展还会为大连聚集一大批优秀人才,改善大连人的智力结构,改变大连人的文化层次,发展软件产业会带来多方面的效应。大连近年来在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方面成绩显著,该定位是2007年大连市政府首次提出的。同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后指出,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要争做中国的第一、世界的第一。软件和服务外包需要的政策支持有了,国家支持,政府推广。大连优美的环境、与日本地理上接近的地缘优势、集中的日语人才以及与日本文化较高的融合度、较高的国际化程度等,都有利于发展对日软件和服务外包。 毫无疑问,大连是具有国际眼光的。在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同时,也

近10年来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近10年来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林巧莺,林广发,杨陈照,游丽平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7) 摘要:通过对厦门市1993年TM遥感影像和2003年ETM+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统计,有效地提取了1993年、2003年厦门市各湿地类型的面积统计数据、以及1993年~2003年各湿地类型的转移矩阵,并进行了主要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2003年近10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驱动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厦门市养殖区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3990.17公顷,主要通过占用非湿地地类、滩涂、盐田和水库水塘来增加的;红树林的大幅度减少,则主要是由于非湿地地类、养殖区的侵占、以及遭受破坏变为滩涂;养殖区、水库水塘、滩涂、盐田等许多湿地类型也大量被非湿地地类侵占。 关键词:湿地;转移矩阵;厦门市 1 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2],具有保持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于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沿海花园式城市的厦门市来说,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不仅是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厦门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湾型园林城市的需要。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厦门市湿地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厦门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3]-[12]。本研究综合运用“3S”技术对厦门市1993年的TM影像和2003年的ETM+影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近10年来厦门市湿地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此进行主要驱动力分析。 2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厦门市位于117o53′~118o25′E,24o23′~24o55′N之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是一座环境优良的滨海城市,享有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与“国际花园城市”等盛誉,也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土地面积1569.3km2(不含滩涂面积),海域面积约300多km2(图1)。 作者简介:林巧莺(1980—),女,福建福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GIS与遥感应用 E-mail:mylqy_2000@https://www.doczj.com/doc/7e11780160.html,

大连轨道交通规划(附图)

一、大连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概要 大连市城轨交通规划研究始于1982年。2005年,市规划部门会同相关专业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在OD调查与综合交通规划得基础上,编制完成大连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262、9公里,包括总长71、3公里中心城区地铁线与总长191、6公里组团间快轨线,并预留发展线。 (一)中心城区地铁线3条,总长71、3公里,分别就是: 1号线:南关岭-河口(旅顺南路-黄浦路-中山路-富国街-西安路-华北路-促进路-山东路-南关岭),为贯穿城市南北方向得地铁线,全长27、4公里。 2号线:东海公园-辛寨子-南关岭(南关岭-后革-张前路-红旗路-黄河路-五一路-中山路-人民路-东港),为贯穿西部南北与南部东西方向得地铁线,全长35、4公里。 5号线:站北广场-虎滩新区,为贯穿城市东南部得地铁线,全长8、5公里。 (二)中心区城区快轨线3条,总长147、8公里,分别就是: 3号线:大连站-金石滩,就是连接了中心城区与金港区方向得快轨线,全长49、1公里 4号线及旅顺北线:南关岭-旅顺,就是连接了中心城区与旅顺北线方向得快轨线,全长58、4公里。 旅顺南线:由河口-旅顺开发区,全长40、3公里。 (三)其它快轨线(金州区及机场联络线)3条,全长43、8公里,分别就是: 金州东线:3号线开发区站-金州区九里,线路长14、3公里。 金州西线:地铁2号线姚家站-金州区金渤海岸,线路长19、5公里(其中新机场支线长6、5公里)。 金州机场联络线:联接金州东线、金州西线至新机场,线路长10公里。

地铁1号线:

地铁二号线沿途路线: 工程拟建地铁正线长度21、174km,其中主线长18、104km,支线长3、070km,全部为地下线路。线路与南关岭车辆段连接线长度1、551km,其中地上地下过渡段长度1、013km,高架线长度0、390km,地面线长度0、148km。 共设置车站17座(含支线车站1座),分别为:姚家、南关岭、后盐(支线)、华北路、泉水路、中华广场、千山路、松江路、东纬路、促进路、春光街、香工街、沙河口火车站、兴工街、西安路、功成街、会展中心,平均站间距离1、264km,全部为地下站。车辆段及综合基地设在南关岭。 4座换乘站个别层有双岛式设计 地铁有换乘站4座,南关岭换乘站:南关岭火车站位于华北路与东北路交口西侧,与国铁新大连站车站地铁2号线及规划4号线换乘,车站与哈大客运专线站房合建,采用地下一层双岛式站台形式。 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上一层为综合换乘大厅,其功能一方面就是地铁客流出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铁与地铁及各地铁线之间得客流换乘。 东纬路换乘站:东纬路站换乘方案考虑本线车站为地下二层,规划4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两线车站进行十字交叉站台换乘。 西安路换乘站:车站与地铁2号线车站岛一侧十字换乘,地下一层为公共站厅层及2号线站台层(侧式),地下二层为地铁1号线站台层。 后盐换乘站:本站为双层岛式车站,与既有3号线车站形成换乘,地上为站厅层,地下为本项目支线站台层。 80公里时速全天运行16小时 列车编组采用6辆编组。根据大连市居民乘车规律,考虑到中心地区地铁线路,确定运营时间为6:00~22:00,全日运行16小时,其余时间全线停运,进行设备检修与线路维护。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额定载客量为230~250人。全线设主变电站两座,分别位于松江路南400m山东路西侧与西南路与马栏河相交处东北角。项目共占地742亩,其中永久占地584、5亩,临时占地157、5亩;控制中心及主变电所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约为45亩。由于起终点穿越市区,拆迁主要为房屋以及道路、电力、通信线路、给排水管线等改移。工程总投资979509、8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