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吴秋仲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比如画《千变万化的帽子》,我先播放《小黄帽》,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帽子并说出生活中有的一些帽子,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和了解的帽子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

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

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

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

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

充实。

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歌、音乐诱导法的实验研究

陈平

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歌、音乐诱导法”是以美术教学内容、目标为主线,以诗歌、音乐诱发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把诗歌与美术、音乐与美术以及三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该研究始于2002年9月,并在2002年10月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后,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开展了现状调查、教师培训、赛课、方案评比等内容丰富的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完成了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儿童绘画创作的引发方式

1、根据台湾李静芳等专家的理论,常用的儿童绘画引发方式有以下几种:观察式、记忆式、想象式、自口语到视觉的转化、绘画对话式。以上所谈的这些儿童绘画引发方式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常常同时使用多种引发方式。我们所探索的音乐、诗歌诱导法其实是以上几种启发方式的延伸与拓展。

2、世界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综合性加强的趋势。

目前,各国美术教育界都在努力逐渐克服早期美术教育的单一性,丰富和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使美术教育的内容具有一种多样性的组合,并且在考虑课程内容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3、从同构的原理探讨“音乐诱导法”与“诗歌诱导法”。

同构即构造相同,社会和自然的一些事物在某一层次上具有某种同构性,艺术门类之间以及艺术与人的心理情感之间也具有这种同构性,不同的事物具有同构关系,就可以互相转化,一个系统就可用另一系统表示出来。

4、审美理解的多义性和丰富性: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均会得到不同的审美意味的理解。儿童美术教学中利用音乐诱导、

诗歌诱导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有益思维模式。

5、中华民族的审美教育传统

中国艺术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算)以及“琴、棋、书、画是一家”的高度概括,就是我国最早、最朴实的综合艺术教育的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教育传统,并发扬光大。

6.儿童具有探索和发现的潜能。

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和荣格对集体无意识的发现,引发了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改革。他们在艺术方面主张尽量鼓励儿童的自发艺术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发掘他们与生俱有的潜能,主张儿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音乐诱导法、诗歌诱导法均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诱导个体思维的似梦非梦、美妙无比的客观氛围,让他们在这无限广阔的美好境界中作画,可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使学生勤思、善思、敢于标新立异。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社会提供给少年儿童的大环境并不理想,缺少丰富、多元的样本,尤其在我们南方这个小城市,震耳欲聋的迪士高歌舞厅、盲目的“追星族”比比皆是。艺术他们找不到,也无从挑选自己所想要的。无疑,青少年的心灵需要音乐,流行歌曲也许也唱出他们的心声,但是作为艺术教师,我们若能提供给学生享受艺术盛宴的机会,那么,浩浩的艺术翰海里,他们一定还能找到一种可以感动人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东西。“艺术可以改变人生”,这应是我们深信不疑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未来人才的要求标准,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探索儿童美术与音乐、文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诗歌诱导法、音乐诱导法架起三者之间的桥梁,旨在开拓儿童的思维空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加深儿童对美术、音乐、文学的深刻理解,培养儿童对艺术深厚的自信、独特的见解,大大提高其审美素养,使其具有更开阔的艺术视野,增加其爱好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使我们的艺术教育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更高要求。构建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美术教育综合化模式。以促进儿童在全面综合的艺术课程中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

1、理论上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歌、音乐诱导法”之基本要素、具体措施;

2、实践上形成美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全面综合的跨学科美术教育活动体系;

3、绩效上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并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验的基本思路

1、以更新观念为先导

实施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教师的人文意识以及美术、文学、音乐之间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能力。本研究必须有高度的主体性的教师,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树立起“大美术”教育观是实验的先导。

2、以案例启发为突破口

根据部分教师缺少参与教改实验经验的实际,以教学实验的案例分析为突破口,引导教师逐渐从独立的、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技巧教学走向开阔的多种艺术门类相融合的美术教育新天地。

3、以专题研究为依托

“诗歌、音乐诱导法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现代教育的思想,每一个研究者、实施者都必须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让儿童学习美术,并不以单纯的绘画技能为目的,而是通过美术教育使儿童从气质、涵养和情感上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是启迪思想、促进理解的一道桥梁,必须拥有开放的心态,选用适合学生对课程内容整体感觉理解的材料。这需要进行试验和调整。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更加了解艺术本身,因此,为了深入、系统的开展研究,我们围绕“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歌、音乐诱导法”这个课题构建了若干个子课题,例如“如何引导儿童对诗意的表达”、“诗歌、音乐诱导法美术教学的素材选择”、“乡土诗词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深远影响”、“音乐感在绘画中的体现”、“绘画中节奏与力度”、“在音乐中的儿童潜意识绘画”等等。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能力倾向挑选其中1--2个进行专题研究。通过一系列子课题、微课题的研究,不断地把“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歌、音乐诱导法的试验与研究”推向前进。

四、我们从课题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与体会:

(一)、诗歌诱导法运用于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1、关于诗歌的选择

古今中外的诗歌多如天上的繁星,但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运用于儿童画教学。通过对诗歌的筛选、整理以及分析它们运用于教学上的效果,我们认为诗歌的选择有以下要点:

a、从思想内容到文字、结构的组织均富有美感并适合儿童阅读、欣赏。

富有美感的思想内容并适合儿童欣赏是选择诗歌的首要条件。同时,它必须具备精炼、优美的文字、巧妙的组合。也就是说,选择的诗歌应从里(内涵)到外(形式)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b、选诗应简洁明了。

教师在教学中应选取诗意、内涵、意境均较明了的诗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儿童就较为容易掌握、理解而保持对诗词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c、结合乡土诗词,激发情感。

应适当选择那些本地区诗人或表现家乡景致的诗词,让学生走入生活、走入自然,做到诗与景致一一对应,言而有物。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d、让学生接触内容、风格不同的诗歌

诗歌具有不同的内容与风格,使诗歌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例如喜悦、忧伤、滑稽、优美等等。让儿童从小学会体会不同的情感意义深远,这将使儿童学会体谅、学会理解、懂得珍惜、懂得爱。

2、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诗歌

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诗歌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是顺利进行诗歌诱导法的前提。

a、品味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文字,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多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并把个人的理解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c、诵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投入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脑海中产生生动的形象。

d、引入情境,联想体验

为了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入情景,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理解在亲身体会中加强。

3、引导儿童对诗意的大胆表达与描绘

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主题,同一主题可有不同的表现角度。应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理解的意念画出来。尤其是小孩,他们往往都有自己所理

解的独特视角。我们要允许学生有创新的见解,不要以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是不可逾越的标准。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让学生画全盛镐的《假如我是一束鲜花》,吴诗昊和龙韵彦就分别用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同一个主题,吴诗昊同学用的是较为含蓄、写实的手法,表现小朋友们默默地看着老师备课,感慨万千并向老师献上鲜花的情景,而龙韵彦同学用的却是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手法,把自己与伙伴们表现成花的精灵,在老师窗前散发着清香。面对这两幅同样是发自儿童内心的绘画,我们怎能惘断对与错。性格不同、气质不同、爱好不同、认识不同,会造成孩子们千差万别的绘画表现。

(二)、儿童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诱导法的探索

1、音乐的选择

a、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

尤其是儿童初次接触音乐绘画的阶段,我们一定要选取那些容易被儿童理解、接受,并且又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抓住作品的构思,反复地思考和体味,并努力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因为生活里本来是一般现象,只有透过童心的折光,才能发现美丽的幻想世界--童心中的"海市蜃楼"。

b、让孩子接触、比较不同类型的音乐。

音乐如绘画一样有古典、印象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创作手法。教学中应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不同旋律给人带来的感受和冲击。

2、教会学生听音乐的方法

会听并且能理解音乐,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可以说每一个小孩都天生具有听音乐并理解音乐的能力,区别只在于认识水平的差异。通过以下一些措施,学生的欣赏能力获得很显著的提高。

a、用语言描绘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翅膀。

教师在启发学生欣赏音乐时,可用优美动听的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乐曲中的情景,使学生展开联想翅膀,感受美、感受情,进入情景之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象,让他们的创造力“辐射”整个课堂。

b、到大自然中感悟音乐。

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如:汽车喇叭声,火车、飞机的隆隆声,虫鸟的叫声,雨的嘀嗒声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也是对他们乐感的培养,亦可使他们将声音和自然美联系起来。

3、启发视觉表现。

a、丰富学生的表象认识

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表现还建立于丰富的表象认识之上。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通过多看、多经历、多感受才能使儿童的“表象库”逐渐积累,为想象提供无穷的“激发点”。在日常生活中,要启发孩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观各种公益活动,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通过写生、语言描述(家长可以与孩子相互描述)、写日记等方法,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c、师生共同收集教学资源。

不少学生手中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磁带或CD 、VCD。这是教学中进行音乐作品交流的一个有利条件。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可事先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例如上网、到图书馆、摄影等方法收集教学资源。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例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音乐作品带回来,并且寻找能反映本音乐涵义的摄影或者图画。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而延伸到课外了,其实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反复咀嚼音乐、进行视觉与听觉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教会孩子学会自己学习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d、让学生欣赏精心制作的音乐影片

这一教学活动,一般进行于学生刚刚接触音乐绘画的阶段。

音乐配上美丽的画面展现于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产生听觉与视觉的联系。例如: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配上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情景。再顽皮的孩子也会静下来,被深深地陶醉。再恰当、再优美的语言也代替不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当学生的欣赏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只要听到音乐,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相应的情景或符号、色彩。

4、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化

到底如何画音乐?除了鼓励学生直接描绘出所想象的情景,还可通过以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另一方式进行音乐的绘画表达。

a、如果把感觉用线来表示,那些线感觉温柔?那些线感觉刚强?怎样的线表现欢乐?怎样的线表现悲伤?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赋予点、几何形体、色彩以个性。

绘画中,各种“性格”的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可通过份量的变化、位臵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便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以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不同感觉。

以上内容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补充表达的方式,或者反过来,画出抽象符号,让学生说出感觉。通过这样的游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绘画语言。

b、听音乐,做潜意识绘画的游戏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学生自由表现的欲望比低年级稍弱,为了克服孩子们的畏难情绪,我们在他们最初接触音乐绘画的时候让他们进行潜意识绘画的游戏。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当学生对绘画语言达

到一定程度的认识,就让他们跟着感觉走吧,在他们面前摆上油彩和画笔,然后播放音乐,让他们的心控制手中的彩笔,对他们说:“不要考虑你画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意识,只要随你意识的流动移动画笔。”由于人的差异,性格气质的差异,每张画面会出现各不相同的图形,乐音停止,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张张抽象的绘画作品。我们还可以让他们仔细欣赏自己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面,凭想象看画面的主要图形象什么,然后再根据每个同学对自己通过听音乐潜意识绘画创造的图形的发现,加以启发引导。先根据画面中最主要图形展开联想,并进行添加与调整,使画面围绕主题充实完善。通过这样的绘画活动,儿童具有令人难以估量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就美术与文学、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同构”的原理出发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累积了一系列可操作性极强的案例,为美术与音乐、文学三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渗透和融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使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提升一个更高的层次,提高了他们的涵养,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灵感,种种获益体现在他们流淌丰富情感的画面之中,体现在他们日益丰富、生动的语言,也体现在他们更高尚的的气质与情操之中。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试验与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15个班,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教学实验中,我们对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测试,主要以看图写作文的形式进行,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的流畅、优美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班。其他任课老师说:“实验班的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十分明显,而且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有利于其今后创造能力的发展。语文学习,如朗读、作文、记笔记、书写的习惯要好于非实验班,尤其是,他们所运用的词语十分丰富、思路广阔,使他们的作文非常生动。”可见,本实验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已渗透到美术科以外的其他学科。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自己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观察、表达等能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勇于辩论,培养自己的参与竞争意识和发散性思维;懂得资料的收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谈出独到的体会,扩大了视野与知识面。扎扎实实地提高了整体素养,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验的开展使学生的美术素养、绘画水平获得长足的提高,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近两年来,学生作品在各级刊物发表、获奖达206人次。

本课题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未来人才的要求标准,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探索儿童美术跨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它促进了儿童在全面综合的艺术课程中全面发展。通过实验的开展,不仅使全体美术老师视野进一步开阔,对本地区音乐、语文教学在跨学科教学方面的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书目:

尹少淳著《走进美术》

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

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老师,我最喜欢一边画画,一边听音乐,我的手好象更灵活了。心里也觉得美滋滋的。”也就是说,

学生喜欢在美术课上听到优美健康的音乐。

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写这个题目也是很偶然的事。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次,我在教研组做美术课。在课上学生作业练习环节我放了一段音乐。课后评议时,就播放的音乐问题瞳生了两种相反的见解。一是认为音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完成练习。另一种是认为音乐会促进学生完成作业。

事后,我琢磨在美术课上有无必要播放音乐,如果播放音乐,哪些环节适合播放?

又有哪些音乐适宜用来播放?

我翻阅了一些优秀教案,在美术课上播放音乐不是个别的例子。

我认为,在美术课上播放音乐是切实可行的。音乐与美术是相互联系的。视和听是密不可分的,套用一句话,艺术是相通的。因为优美的乐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调节学生的情绪。音乐具有这样的功能:A、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因为音乐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具有和谐美感。学生在参予当中,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心理过程可以在和谐自由状态中发展。B、发展多项

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有助于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调节大脑兴奋抑制功能的平衡。它可以提高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所以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把音乐比作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

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所以说在美术教学

中播放音乐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样的音乐最能调动学生内心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呢?

因为不同的旋律可以唤起同学头脑中不同的表象。所以选择恰当的音乐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上国画课一般应选择舒缓、宁静的乐曲。如:《多瑙河之波》、《天鹅》、《春江花月夜》等。

上工艺制作课,如剪纸,布帖画等?可选择比较欢快、活泼的乐曲,使学生进入到制作的气氛当中。

如《士耳其进行曲》、《四小天鹅舞曲》等……

选择好适宜的乐曲,还要选择播放的授课环节?一般有如下几种安排:

一、导入新课环节

在上课一开始,用儿歌.用配乐朗诵等形式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比如上《我的太阳》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们欣赏歌曲《种太阳》。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兴趣是能量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

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二、讲授新课环节

在讲授新课环节播放音乐除了可以继续激发兴趣以外,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美。会使学生在愉

悦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新知。

三、学生作业练习环节

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最高。通常情况是学生开始作业,动听优美的乐曲开始响起。伴随学生的作业

过程。有的学生课下告诉我:“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宜播放音乐,要因课而异。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

体现。

诱导法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小学美术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后有感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李恒

作者:ZL来源:本站时间:2009-9-17 14:35:00 点击:

现代美术教育的内容日益分化,分门别类地对美术文化的局部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美术文化在向精微发展,形成美术教育内容及门类的多样性。

同时,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还必须渗入一些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并与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环境相适应的意识,这些意识主要是审美意识、人文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多元意识和技术意识。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教育特有的精彩之处。虽然一些知识可能并不系统,但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更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激发绘画创作灵感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成人的绘画创作常常从音乐中获取无限灵感。例如被称为抽象艺术之夫的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中便运用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他明确提出:“艺术间相互比较使它们更加密切地关注它们的内在追求。”儿童可否也如成人一般,通过音乐产生绘画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假如能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架起音乐与美术之间的桥梁,不仅能开拓儿童的思维,而且能加深儿童对美术、音乐的深刻理解,大大提高其审美素养,使其具有更开阔的艺术视野,使我们的艺术教育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更高要求。

音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是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和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音乐诱导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

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以及艺术敏锐的感受力。黑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想象力是创造显著的特征。想象力越丰富,艺术创造力就越强。

创造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并不按照常规习俗的老路而采取不同解决的思维形式。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比如,我们读古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我们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非常壮美的图画,而且每个人脑子里的图画都各不相同。这就是每个人想象的结果。儿童绘画教学中利用音乐诱导形式提供给学生自由驰骋的思考空间,使儿童扩充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并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有益思维模式。

小学生处在儿童时代,富于天真的想象与幻想。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包含任意驰骋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幻想。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与幻想的天性,自圆美梦。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我曾在一年级做过试验,在甲班,讲授岭南版美术教材《可爱的鸟》一课采用一般的教授法,利用大量图片丰富学生的表象认识,结果学生都能凭记忆画出他们所观察的各种形态的鸟,而在环境的描绘上很少注重;在乙班,我在甲班所用的方法的基础上,加上了音乐诱导法。利用混合鸟类悦耳歌声的肖邦《幻想即兴曲》引入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闭目欣赏着美妙的乐音,再重复以上甲班所采用的教学法,并在创作的过程中配以音乐。结果

学生不但能画出鸟的各种形态,其想象的丰富大大超越前者,有的画面出现了幻想中的鸟类,更有不少画面注意了表达鸟类生活的各种环境。甚至有趣的是,个别作业增加了戏剧性、情节性的表现。题材内容大大得到扩展、丰富,更突出了鸟的“可爱”。另外,从创作的速度以及所流露的喜悦之情看,也明显优于前者。

让音乐在美术教学中和谐渗透

摘要:

绘画、音乐同属艺术范畴,二者在形象感知、抒发情感上各有特色。美术注重视觉的欣赏,音乐则着眼于听觉上的享受。而音乐渗透的领域比美术更广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另外,音乐种类丰富,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歌曲又日益流行,更直接地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这条感知渠道,对美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感受美术,达到相互渗透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音乐、渗透、

“我们要上乐趣结合、美音结合、演创结合、师生和谐共处、具有高尚美感的艺术课。”

——音乐教育家梁得灵

绘画、音乐同属艺术范畴,二者在形象感知、抒发情感上各有特色。美术注重视觉的欣赏,音乐则着眼于听觉上的享受。而音乐渗透的领域比美术更广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另外,音乐种类丰富,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歌曲又日益流行,更直接地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

音乐这条感知渠道,对美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感受美术,达到相互渗透的艺术效果。

一、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视中,关于音乐的节目日益增多,晚会、演唱会、娱乐新闻,都围绕着音乐来展开,学生有时虽然不知歌曲的内容,但耳濡目染,总能对当今流行的歌曲哼上几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美术《画脸谱》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听了歌曲《唱脸谱》:“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白黄绿蓝栗子油的脸……”学生听着那京韵,仿佛在看一剧京剧大戏,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浓了,再细听歌词:“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学生想象着那绘满着油彩的花脸,手就开始痒痒了。这时,学生动手的心情已经急不可待,而知识已在不知不觉中生成。

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在学生中颇为流行,在四年级美术《十二生肖拼贴画》的授课时,我先放了这首人人熟知的歌曲:“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对于那可爱的老鼠,学生的喜爱之情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就提议,那就用咱们的手,拼贴那位可爱的大明星吧!

学生兴趣的高涨,直接影响美术教学的结果,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此提高学生创作的激情。

二、利用音乐优美的旋律,创设绘画的轻松氛围

早在1970年,美国音乐教育家乔治•罗曼诺夫就提倡一种音乐背景记忆法,即在乐声中进行学习、创作或记忆。实践表明,教师在优美的古典音乐旋律中朗诵英语课文,能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10倍,可以在72小时之内掌握2000多个单词。经过反复实验,乔治•罗曼诺夫得出结论:不管在任何时候,音乐都能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引起兴奋,并由此产生创造灵感。

1983年召开中日教育交流恳谈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在考察日本幼儿园时看到,幼儿在学画乌龟之前,教师先引导他们听一段表现乌龟律动的音乐,并要求他们按音乐节奏模范乌龟爬行的动作,然后再让他们进行绘画创作。这种教法,旨在通过音乐刺激,使幼儿更好地激发起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己的创作过程,当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映像以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时,可以适当地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来创设绘画的轻松氛围。

如六年级美术中有一课是《给古诗配画》,这时,放上一段古筝曲,学生听着那优美的琴声,仿佛置身于那遥远却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年代,把自己设想成身穿长袍,手执毛笔的古代学士,古诗中的意境油然而生,

创作的灵感如泉涌般出现。这时,你再去欣赏他们的作品,确实有了诗中那特有的神韵。

对待不同的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背景烘托。如第十册中的《剪“喜”字》,当学生拿起剪刀,准备一展身手时,放上一段嘹亮高亢的唢呐曲,那曲中展现的正是陕西那种民土风情,那窑洞上精美的窗花,如放电影一般一一展现,学生和着那节拍,迎着那喜气,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抒发着心中的情感。

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不仅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三、播放情景优美的歌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画是儿童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美术作业时,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有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词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绘画。如云南撒尼族民歌《转圆圈》,展现的是一幅优美的画面:一轮明月由东升起,宁静的山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梢;远处群山朦胧,近处小溪潺潺流着……我在一堂美术课中,放了这段美妙的音乐,学生听着听着,有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月亮出来了!”于是,全体同学情不自禁地和着:“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有位学生自高奋勇地要到黑板上作画。果然,他的想象力丰富多了:竹楼、群山、月亮、小溪、泉水、草坪,还有一群小朋友和站在竹楼窗台上呼喊着“月亮出来了”的小妹妹。画中情景交融,歌入画境,令人神往。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想象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课中,我常常给他们放上一些有趣、新奇的歌曲,让学生进行想象画。

四、结合音乐游戏,进行美术课的成果展示。

评价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手工课,学生的作品展示尤其重要。这时,结合有趣的音乐游戏,创设学生展示作品德机会。

五年级美术《手拉手的小动物》是一堂手工课,学生完成作品以后,放上一段《找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呀,你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围成一圈,把自己的手工制作和别人的作品结合起来,真正变成了“手拉手的小动物”,而作品的好坏也一目了然。

《贺卡制作》是一节很实用的美术手工课,在制作贺卡之前,我先布置了任务: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制作贺卡互相赠送。等到学生完成制作以后,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贺卡,在《铃儿响叮当》的乐曲中,把贺卡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这样,让好友来评价自己的成果。也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把音乐和谐地渗透到美术教学中,使音美两者相互渗透,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达到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合理地综合运用这两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美术,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朱珍《浅谈绘画在音乐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