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及国际对比-2015

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及国际对比-2015

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及国际对比-2015
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及国际对比-2015

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与国际对比

摘要

本文详细论述了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并由此说明了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分析中可以获知,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了后期攻坚阶段,但仍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对比和总结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和经验,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

Abstract

Through describ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firms evolution of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t for China. From the status quo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we can learn that the liberation has been to the later stages, and there is still some challenges in front. Compared the experiences of some countries’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we conclude some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Keywords: interest rate liberati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一、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二)利率市场化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威胁 (2)

(三)利率市场化将会对相关市场主体产生不同影响 (5)

二、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比较和分析 (9)

(一)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9)

(二)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 (10)

(三)中国台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11)

(四)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11)

(五)智利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12)

(六)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总结 (13)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及其现状 (14)

(一)中国平稳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14)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15)

四、政策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的利率由市场上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决定和控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针对存在的利率管制而言的,政府相关机构通过放松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转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货币的价格,即利率,最终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能够让价格发挥对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货币从供应方手中流转至能够创造最大收益率的需求方手中,从而实现货币的最大价值。

一、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作为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和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利率市场化能够实现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而调整,导致市场上货币价格的扭曲,价格机制的引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存款利率受到管制之后,居民在与吸收存款的银行机构交易的过程中基本不具备谈判的筹码,居民存款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最终损失了一部分的资本收益或者只能够转向风险更大的项目;二是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及个人在与提供借贷的中间机构也同样缺乏议价的能力,贷款利率的管制往往会推高货币供不应求的严重程度,也经常会导致提供货币借贷的机构具备较大的垄断权力。而由于大中小企业及个人的经济能力及规模的差异,提供借贷的银行等机构往往会趋向于给大型企业提供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借贷服务,因为管制的利率浮动无法拟补给中小企业提供借贷时所增加的交易成本以及违约风险。

由此,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货币无法实现有效的配置。而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市场将会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使得能够最有效地使用货币的企业和个人获得足够的资金,而且使得货币提供方能够选择能够提供最大收益的储蓄机构,最终达到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作为市场上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对于经济的持续运行以及各经济主体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有效的配置将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金融市场是资本资源配置的市场,

其是否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经济主体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不仅仅能够使得企业从银行上获得有效的贷款,同时也会促进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股票、债券及其它证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证劵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无论是债券或者股票,其价格都与市场利率存在非常显著而重要的相关关系,这是由于资金能够轻易地在资本市场和储蓄机构中流转。另外,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是相辅相成的,但这两者都实现以后,国内与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渠道才能够畅通,从而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这将有利于金融市场规模的壮大以及规范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只有具备合理的市场利率才能够保证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而利率市场化即是促使利率真实反应货币价值的最重要条件。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资本流动方面,当国内利率过高时,国际资金将会流入国内资本市场,而但国内利率过低时,将会导致国内资金外流。合理的利率水平是保证资金在国内外市场流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商品贸易方面,汇率是商品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汇率降低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汇率升高则相反。汇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对本币的需求大小所影响,而国内外资金的流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市场相对国际市场的利率高低所决定的。因此,通过利率市场化能够有利于形成真实反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利率,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市场上货币在消费与投资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流转,从而推动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当经济不景气时,市场投资机会减少,投资层面对货币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市场利率降低。但居民发现市场利率比较低时,会更趋向于将储蓄资金用于当前的消费,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而消费需求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投资需求的增加,最终使得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利率的自我调节和归位,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威胁

利率市场化会增强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实现市场化之后,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将会解除,由此可能导致利率波动更趋剧烈。即使政府有时候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而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对市场利率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但市场利率主要是有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

深,国内外经济波动都将会对市场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市场利率会不断回归到其合理的水平,但是放开管制后的市场利率的波动频率将会大大增加,而如果政府一直不进行干预的话,其波动幅度可能会非常大,这将会给对价格极度敏感的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据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大部分国家的利率都出现了上涨。其中在数据相对完整的20个国家中,15个国家的名义利率出现了上涨,只有5个国家出现了下跌。而实际利率方面,在18个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17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只有波兰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实际利率出现了下降。[1]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利率管制不断放开,政府的调控政策会不断变化,市场上的企业和个人将难于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容易造成混乱局面,甚至导致极端的经济危机。此时,市场利率可能受到更大程度的扭曲,其波动程度也会更加严重,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利率市场化会对政府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政府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而为了达到最终目标,相关政府机构一般会寻求一些中间目标,为其经济调节提供更加精确的衡量标准。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之和等于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因此,在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维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率就能够实现稳定物价水平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正是基于此,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这对于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但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完成后,货币供应量这一调控中间目标将可能会被利率水平所替代。在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货币供应量所能够实现调控作用越发微弱,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其随着经济发展周期而发生变化,同时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互联网的兴起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货币流通速率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货币流通速率非常难于得到精确的计算,而其变化则更加难于预测。因此货币供应量在利率市场化后的货币市场越来越不适于作为调控指标。利率能够抑制或者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当经济过度繁荣时,资金需求比较旺盛,利率将会被抬高,利率的升高可以遏制过度的投资和消费,进而遏制货币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对经济过度繁荣产生抑制一定的作用。而但经济处于衰退时,资金需求量降低,利率会降低,而利率的降低将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对经济复苏产生刺激作用。

将利率水平作为调控中介目标对政府部门是一个挑战。由于政府已经长期习惯于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对货币市场进行干预,转向利用利率水平进行调控,将会给调控当局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同时,由于货币供应量完全是由政府部门所掌握,容易进行所需要的调控,但是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将受到多方面的共同影响,这给调控当局增加了控制难度。还有,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市场利率波动频率,政府对市场的观察和监督也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利率水平作为调控目标将会给相关政府部门带来严重的挑战。一些专家认为,银行间市场7天期拆借利率变动趋势比较平稳,而且7天期同业拆借和回购占拆借资金的比重相对较高,即其需求较大,而1天期同业拆借利率等其它交易品种利率的波动较大,市场需求更不稳定。由此建议选用7天期银行间拆借利率或者7天期银行间回购利率作为目标利率。[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利率市场化将会对相关市场主体产生不同影响

对于提供存款的居民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其获得更多资本收入。中国为了推动工业化及城镇化的进程,长期以来对存款利率都实行了严格的管制,限制了存款利率的上限。居民在银行存款所能够获得的利息收入是比较稳定的,同时也是相对很少的。而且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起时间很晚,导致长期以来居民都无法找到替代银行定期存款的其它合适选择,因此,居民只能够从银行存款中获取少量的利息收入。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市场存款利率整体上是不断得到提高的,与此同时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民有了更多的选择。最终使得居民有了更大的议价能力,提高了其从闲置资金中获得的收益,同时也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对于需求贷款的企业来说,利率市场化给企业提供了更加畅通的融资渠道,但也会给融资成本带来更大波动。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由于市场贷款利率受到限制,银行无法充分地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及还贷能力对放贷资金制定利率溢价。在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银行等部门会更加愿意给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提高贷款,因为大型企业的还贷能力更高,同时借贷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平均

交易成本更低,从而银行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而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

还贷能力较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面比较不规范,会增加借贷交易的交易成本和具有更大的违约风险。而由于受到贷款利率管制的限制,银行能够收取的借贷利息无法拟补交易成本及违约风险增加所形成的溢价,因此银行会更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其融资渠道变化不大,但是其借贷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论是否放开利率管制,由于大型企业具有较大规模以及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使得其还贷能力以及平均交易成本都具有优势,大型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借贷时都比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因此其借贷渠道始终都比较畅通。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水平容易产生波动,这会给大型企业借贷资金时的成本发生变化,而与利率管制时借贷成本相对稳定相比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根据现有的国际发展经验,超过70%的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都会使得市场利率上升,大部分国家的实际利率都会上升。因此,相对于利率管制时期而言,利率市场化之后很大可能会提高大型企业的借贷资金的成本。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根据工信部2011年的测算,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99%,其对中国GDP 贡献率超过了60%,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了50%,并且为社会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但在现阶段,

中小企业却仍然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偏高等方面的问题。由于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民间融资等渠道还没有获得行政和法律许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向银行等机构申请借贷。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借贷利率还处于较严格的管制之中,银行等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借贷。尽管政府部门一直在强调相关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是由于审核要求严格以及手续繁琐,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借贷难于得到满足,特别是中小企业急需的短期周转资金,更是难于通过银行借贷渠道得到满足。

利率市场化将会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畅通的融资渠道。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机构将会为追求更高的借贷利率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改变以前的矛盾局面。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业进入门槛降低,从而催生更多的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机构,给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借贷服务。因此,利率市场化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非常重要手段。

利率市场化会增大银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银行机构改革和创新。利率市场化将会减少存贷利差,迫使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升级。利率市场化之后,以前由政府管制的低存款利率、高贷款利率结构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银行机构奉行“存款立行”的宗旨,将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纳更多的存款,而同时由于市场竞争,贷款利率也将难于得到提高。银行通过存贷利差获取的收入比重将不断降低。据统计,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超过80%,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达到70%。而国际上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大部分国家中,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一般不超过60%,其中美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只占总营业收入的50%左右。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必定会面临着借贷利差不断降低的局面,加强其它产品的开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将是必经的途径。

利率市场化将会增加银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一些银行结构将会面临破产和转型。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在1980年至1991年期间,一共有超过20%的储蓄贷款机构破产倒闭。在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时,全国商业银行机构的总数超过14000家,在随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银行的兼并收购的不断增加,银行业行业集中度不断增加,每年都会有超过100家银行机构被迫申请破

产或者被兼并收购。到2009年末,美国全国商业银行机构的数量剩下不到7000家,有超过一半的银行机构倒闭或者被兼并收购。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市场利率变动风险,同时国内银行业也将会受到来自国际其它银行机构的冲击,国内市场将可能迎来新的一轮的市场重新分配的激烈抗争。

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利率市场化的市场中更加艰难。在中国,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城商行、农商行、农合机构以及村镇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自身规模很小,据统计,中国中小银行的资产份额占全部银行资产份额总数的比重大约为20%,而其机构数量则比大型商业银行的数量多得多。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资产规模较小,一般以中小企业作为其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率很高,据一些年报数据可以发现,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率大多高于90%,其抵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而更加重要的是,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非常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利息收入,其依赖程度高于大型商业银行,有些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与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甚至超过了95%。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业赖于生存的存贷利差降低,以及国际银行业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将可能会给本来就脆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带来致命的打击。

但是,中小金融机构在一些方面相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存在一定的优势,这或许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一般具有本土化的特点,其与当地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部门拥有长期较好的互动关系,由此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与当地机构和企业达成交易的机会,同时也会由于相互之间的信任而在一定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另外,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规模较小,转型及决策都比较灵活,能够快速地对当地中小企业的需求做出反应,并且提供一些特色的创新服务。这些独特的优势是大型商业银行难于做到的,这可能是中小金融机构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

总结来看,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是利弊共存,但是利远大于弊。利率市场化是实现经济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经之路,而中国早已经处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利率市场化也在不断的同步推进。

二、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比较和分析

国际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包括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尝试(比如说阿根廷、智利)或者正在尝试中(如中国)。通过比较和分析国际各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以及教训,能够对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借鉴。下面,将会对一些重要和典型的国家或地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从中找到其重要的规律和有效的经验。

(一)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资金“脱媒”现象严重,迫使美国进行改革。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实行了以“Q 条例”为象征的利率管制制度,该规则规定,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对于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将设定最高限度。到60年代,美国市场上资金“脱媒”现象大量存在,由于利率上限调整的滞后作用,资金大量从银行流向货币市场,银行的流出资金大于流入资金,盈利状况恶化,其中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Q条例不断解除的过程。1970 年6 月,由于佩思铁路中拖欠8200 万美元商业票据事件暴发,为防止出现流转危机,美联储准许银行发行的偿还期在90天之内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不受Q项规则利率上限限制。在1973 年年中,规定所有大额CD不受Q项规则利率上限限制。到1978年,允许资金市场利率浮动,并实行小面额存单利率市场化,同时推出了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1980年,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对“Q 项规则”不断突破,最终迫使国会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计划到1986年3月31日前,分阶段取消Q项条例对于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利率限制。1982年10月,美国又制订《1982 年存款机构法》,即《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该法案准许存款金融机构开办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及超级可转让支付账户(Super Now)两种类型的存款。在1983年10月,“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取消了31天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额为2500美元以上的极短期存款利率上限。1986年,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额的要求,同时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紧接着同年4月,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

对于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数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

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但造成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倒闭。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迅速,时间较短,很多中小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利率市场化作出合理的反应。而且美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国内市场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快速完成之后,国内外许多银行机构为了抢夺市场,实施了兼并收购战略,造成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几年间被迫倒闭或者被并购。在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时,美国商业银行机构的总数超过14000家,但随后的几年中,每年有超过100家金融机构消失,截止到2009年年末,美国银行机构的数量还剩下不到7000家。

(二)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

改革前金融市场封闭,对外商投资的抑制严重。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各国积极放松金融管制,此时日本金融市场严格的利率管制时期国内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同时日本封闭的金融市场严重抑制了外国投对日本国内的投资,最终形成了日元低汇率及美国对日本的巨额逆差。作为对日本影响力最大的重要同盟国,美国更是强烈要求日本放开利率管制。

日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1978年,日本政府开始允许银行间拆借利率弹性化及票据买卖的市场化,并第一次运用招标方式发行中期国债。1979年,日本首次发布了自由利率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其利率不受《临时利率调整法》的限制,发行利率由发行金融机构和购买者自由决定。1981年,日本银行把政府短期债券由过去的银行认购转到金融市场上进行销售,使得政府债券可以在市场上流通。1983年,日本实现了短期货币市场拆借利率、票据利率的完全自由化。1984年,日本大臧省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通令,其主要内容为废除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单位、允许市场利率联动性存款业务以及废除巨额存款利率管制。1986年2月,成功引入短期国债,并于1987年11月,创设国内的CP市场。1987年,取消对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超大额定期存单和浮动利率存款的利率限制,完全实现市场化。1993年6月,定期存款利率开始市场化。到1994年10月,流动性存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完成。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大小额利率放开时间差过大,造成市场严重扭曲。由于日本缓慢推进“先大额存款后小额存款”的步骤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大额存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但是小额存款利率却一直处于管制中,这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以低利率承购商业票据,并给大额存款支付较高的利息,因此导致许多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集资,另一方面却投资于大额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行为。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最终形成了“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三)中国台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台湾利率管制严重抑制金融业发展和经济繁荣。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但其金融业发展却已经相对滞后,主要由于严格的利率管制使银行体系丧失了公平和效率,也削弱了银行业之间应有的竞争,经济的繁荣与金融业的落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国际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也推动了当局的决策。

通过逐渐放宽利率浮动范围,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1975年,台湾开始逐渐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允许存款利率在旧《银行法》制定的最高限范围内自由浮动。在1976年,台湾成立票券金融公司,建立货币市场,在建立时,货币市场利率便实行市场化定价,由市场上短期资金的供需关系决定。1980年,实施了《银行利率调整要点》,核定的贷款利率上、下限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在1985年,台湾开始建立“基本放款制度”,贷款利率基础由原来限定的上、下限改变为对信用最佳客户所设定的短期贷款利率。1987年,台湾“中央银行”进一步扩大银行利率贷款浮动幅度,将短期贷款上、下限幅度扩大为4%,中长期贷款上、下限幅度扩大为4.25%。于1989年,新《银行法》出台,彻底废除了台湾地区“中央银行”核定利率上、下限的规定,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平缓顺利,没有出现重大的经济危机。

(四)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恶性通货膨胀状况蔓延,迫使阿根廷进行金融改革。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威胁到阿根廷国内的经济发展,受发达国家经典经

济学理论的熏陶和影响,阿根廷政府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

激进式改革,快速达到利率市场化。1971年阿根廷政府宣布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改革被中止。在1975年,阿根廷重启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是取消了储蓄存款以外的其他利率限制。1976年9月,政府进一步放宽储蓄存款利率的限制。1977年6月则取消了所有利率的管制,实现了利率的全面自由化。

最终改革失败,并引发债务危机,重新回到利率管制。阿根廷是第一个率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利率市场化正式改革时间最短的国家之一,但是其激进的改革历程使其难逃失败的后果。阿根廷从1975年实际改革开始,阿从利率管制到全面市场化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利率市场化以及其他改革措施的迅速推进忽视了经济金融体系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市场秩序出现混乱。名义利率与通胀率一起攀升,高利率吸引巨额外资流入,汇率出现严重高估情况,随后汇率大幅贬值,最终引发了20 世纪80 年代著名的拉美债务危机。阿根廷的利率重回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五)智利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金融抑制明显,通货膨胀严重。20世纪70年代,由于智利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国家经济产生“金融抑制”等明显特征,同时通货膨胀变得越发严重。同样受到发达国家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影响,智利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步骤简单、激进快速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973年至1975年,政府放松了对价格以及金融市场的控制,允许私人设立金融公司,并不断提高利率管制的上限。1975年至1976年,实行银行私有化,全部取消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并实行大幅度的货币贬值。1976年至1979年,继续实行货币贬值,并逐步放宽对外资流动的管制,最终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改革失败,导致银行系统“破产”,利率最终回归管制。由于利率开放后金融监管机制建设不力,智利出现超高利率时期。与此同时,改革导致外资过度流入和比索升值,出现了出口严重衰退等问题。1982年6月,智利政府不得不宣布比索大幅贬值,最终导致智利银行体系处于“实际破产”状态。政府不得不重新对银行国有化,利率回归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六)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总结

不同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所需的时间不同。改革所需的时间与其背景及经济状况有关,一方面,经济越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所需时间也越短。美国从1980年开始改革至1986年结束,花了6年的时间,这得益于其发达的市场经济;而经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日本,其利率市场化改革则花了10年时间(1984年至1994年);市场经济发达稳定的德国也只用了5年的时间(1962年至1967年)就完成了改革。另一方面,改革的前期准备越充分,其改革所需时间也相对更短,美国从1970年开始不断探索放开利率管制,至改革开始时已经实现了部分利率市场化;德国在改革之前也已经放开了对债券市场所有利率和资本市场的部分利率管制。

存、贷款利率分步放开,本、外币市场分步放开,以及长、短期利率分步放开是成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经验。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先贷款、后存款”的顺序逐步放开利率的管制,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说中国台湾,则采用“先存款、后贷款”的顺序,两种顺序都能够获得改革成功,重要的是需要分步放开,阿根廷在放开贷款利率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放开了存款利率的管制,造成市场剧烈波动;智利更是同时放开了存贷款的利率管制,二者最终都改革失败。本、外币也是类似,大部分国家都会采用逐步放开国内本、外币的利率管制。而对于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而言,由于短期利率波动更大,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先长期、后短期”的顺序进行。

注意保护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资产管理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及其完成之后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金融机构难于适应改革,容易造成大规模破产。在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几年内,美国平均每年有大约140家金融机构消失,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破产或者被兼并。而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问题,在改革过程中给予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并且采取了一些适当政策措施来保护中小金融机构。

处理好利率市场化与汇率管控之间的关系。阿根廷和智利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放开了汇率市场和资本账户的管控,允许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这种做法使得本来还不成熟的金融市场面临着国外大量资本的冲

击,引发国内市场剧烈波动,从而造成重大经济危机。而其它很多国家和地区则会采取缓慢放开汇率市场和资本账户的管制,保证国内市场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同时保证了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利率、制度等方面差异在完全放开汇率市场时已经比较小。

避免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尖锐矛盾长期存在。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大额存款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但是小额存款的利率管制却一直迟迟不放开,造成了市场上大额存款利率和小额存款利率之间的巨大差异,矛盾不断加强。最终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不得不以低利率承购商业票据,并给大额存款支付较高的利息,而许多企业也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集资,同时却投资于大额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行为,引发了“投资热潮”。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及其现状

(一)中国平稳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逐步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实现了宏观调控由直接方式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的转变。金融资源的稀缺性要求通过市场机制来提高配置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不断地迫使中国提高其金融市场化水平。

逐步、缓慢和平稳是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最重要特点。1993年,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6月,取消拆借利率上限管理, 实现了拆借利率完全市场化。1997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开办债券回购业务,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同步实现了市场化。1998年9月,两家政策性银行首次通过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市场化发行了金融债券。1999年,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1999年,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再度扩大,县以下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到30%,但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仍为10%。2000年9月,外币贷款利率和30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2003年7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制币种由7种外币减少为4种。2003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2004年1月,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2004年10月,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2.3倍的上限管理,人民币贷款利率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同步实行了存款利率上限管理,放开存款利率下限管理。2004年11 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2007年1月4 日,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2012年,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提高为1.1倍。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等。2013年,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来到了后期阶段,大部分改革都已经顺利完成。现阶段中国已经完全放开了外币的存贷款利率、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同时,中国也已经于2009年基本完成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随着2007年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的上市运行,以及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开始正式运行,至此,中国市场基准利率制度也基本确立。现在还剩下人民币存款利率的管制,中国现在已经完全放开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对人民币存款上限也放开到允许1.1倍的浮动区间,存款利率的管制也在逐渐放开。因此,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了后期攻坚阶段。但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现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难题。

中国经济到达转型升级的改革期,经济发展及市场改革面临的风险较大。由于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已经来到了所谓“中等发展陷阱”的关口,加上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已经难于继续维持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国人口红利以及原来改革开放的红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而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及制度滞后等问题也在不断地凸显。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启动深化体制改革,对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从而更快地推动经济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部分,这轮改革浪潮可能会是一个快速推进的机遇,但是改革中所带来的更大不确定性,也可能会给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一些阻碍作

用。

主要商业银行的国有控股性质与利率市场化存在一定的矛盾。中国工、农、建、中、交五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总资产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5%,吸收的存款以及发放的贷款金额占整个中国银行业的80%以上,它们占据了中国存贷款市场的绝大部分。但与此同时,这几个主要的银行基本都是由中国政府独资发起创立的,尽管已经通过股份制改革,这些银行都已经上市并采用了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中国政府仍然占据着优势数量的股份,能够对这些银行实行非常有力的控制。这种现象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作为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政府,同时也是利率市场的最重要参与者,这对于市场规则的制定、实行以及后面的监管来说都可能会产生一些干扰。总体来说,主要商业银行的国有控股性质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不利于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市场的有效运行。

最可能成为市场基础利率的SHIBOR的影响力及报价机制还不够成熟。上海作为中国大陆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运用其银行业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反映中国利率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利率,这在理论是可靠的。而从2007年开始运行至今来看,SHIBOR对市场反映的准确度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开始以SHIBOR作为定价和交易基准,这表明了SHIBOR的准确性及影响力都在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还比较大,包括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银行业等方面的影响还比较明显,SHIBOR反映出的市场利率还无法完全被市场所接受。而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这也反向地影响了SHIBOR的准确性。SHIBOR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力还需要不断地提高。

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将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关联改革能否有序协调的推进将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汇率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以及利率市场化都是推动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力量。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都是促使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本自由流动,最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实现国内市场资本的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但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基于资源禀赋优势的国际贸易也是推动每个经济主体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中国,通过出口经济快速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对于现在面临着一些产能过剩严重,更需要大力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都是推动资本在国际其它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之间进行自由流动,从而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只有汇率、利率都实现了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基本完全放开,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本自由流动。

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将会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阿根廷、智利这两个国家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随着快速放开了汇率市场以及资本账户,在其国内利率发生波动时,引起了巨量的资本流入或流出,从而引起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最终由于国家经济无法消化如此剧烈的波动而导致市场化改革失败。中国对汇率市场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在资本账户方面,总共30多项交易项目中,超过50%的项目已经允许自由兑换,但是对于证劵投资、对外借债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严格的管制。汇率市场以及资本账户放开的进程在近些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推进的比较慢。这给利率市场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汇率市场改革、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难题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后期阶段,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以及原有体制的约束,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平稳、相对缓慢的历程,并且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改革任务。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旧有经济体制的约束,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通过对国际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的比较,总结其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完善产权制度,推动银行业自由竞争和退出机制的形成。产权保护是实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只有私有产权得到充分保护,才能够保证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各主体的能动性;竞争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自由竞争,才能够实现优胜劣汰,形成有效的市场运作。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到现在,政府部门对中国市场上的主要银行机构具备着优势控股地位,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者,这对于维护银行业自由竞争很不利,并且对于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公平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现和有效运行,有必要不断地降低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控股比重,并不断完善银行业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有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与汇率、资本账户制度改革协调发展。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国内外市场的利率波动都会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动,这会进一步加大本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容易因利率的剧烈波动而形成一些经济问题。

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刚完成初期,由于市场预期不明确,相关经济主体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调整,金融市场波动比较剧烈。如果此时国内外资本已经实现自由流动,将会引发金融市场遭受重大冲击,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其中阿根廷和智利即是典型的案例。因此,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该逐步平稳地推动汇率市场改革和放开相关资本账户项目,从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加深,降低爆发重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做好充分准备,缩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关联改革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分步推进关联改革和逐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机制还来不及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还不够严密,容易形成一些制度上和法律上的漏洞,在市场上出现一些套利的机会。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国内外货币、存贷款利率及不同额度产品的利率等不同方面的调整一般都是分步进行的,在这中间,往往难以避免会形成一些套利机会,从而吸引大量的市场机构为了逐利而进行大量套利,日本就曾出现过这种严重情况。为了减少套利热潮引起更大波动的影响,有必要在前期做足充分准备,进而缩减关联改革之间的时间间隔。

(四)相关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及拓宽其盈利渠道。利率市场化实现之后,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的改变以及国际方面产生的压力,市场竞争及市场波动都会变得更加剧烈,相关市场主体将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

中国风力发电调研报告

—1— 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风电发展情况调研组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党中央、国务院对其开发利用非常重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增加我国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华北、西北、东北三个地区是我国陆上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江苏是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这四个地区风电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深入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制定完善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范,电监会组织并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对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等七省(区)的风电场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电网公司、风电企业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相关电力调度中心和部分风电场。 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供参考。一、风电建设与运行情况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最新成果统计,初步探明陆域离地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43.5亿千瓦, 其 https://www.doczj.com/doc/7a11580672.html,

—2— 中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如果推算到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的技术可开发量约为6亿千瓦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腹地以及沿海地区(见图1) 。 图1全国风能资源区划图(高度为50米) (一)风电装机容量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我国风电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894万千瓦2,占全国 1引自国家能源局《2008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 2引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8年)。该数据和有关部门统计的2008年底风电吊装容量1217万千瓦存在差别,主要因为部分风电场机组未通过240小时试运行或接入工程滞后尚未进入商业化运行。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2015) 编写提纲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是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的年度报告,紧密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分主题每年正式出版。每个主题下,设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区报告三部分。总报告是把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题报告是把年度主题分解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地区报告根据年度主题的不同,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年度主题在地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最后,是对前一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国及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基本运行情况,经济运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5年的编写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框架结构是: 总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地区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宁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报告 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自贸区建设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城镇化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研究 …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发布 4月15日,在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汉能控股集团和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联合发布《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报告指出,全球能源体系向分布式移动能源演进。报告预测,到2020年,移动能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元。 移动能源是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和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指出,移动能源包括可移动、可穿戴的太阳能发电,它将像移动通讯和移动互联网一样,改变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集中供电将变成一个个发电主体,能源利用将无处不在。”发展移动能源是太阳能产业的一个重大机会。报告还指出,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延续了高速增长的趋势,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吉瓦,年发电量同比增速达19%。预测中指出,2015~2020年太阳能发电增速超过风电增速。 “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促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主要力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论坛上表示。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三分之二将来自新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经济新常态,将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将提供动力和重大机遇。 附:报告摘要 一、发展现状: 1.新能源占比持续增加 (1)化石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持续下降,由2013年66.1%降至65.1%。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持续上涨,由2013年9.5%上涨至10.9%

(2)由于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14年新能源发电项目融资同比增幅15.4%。 2.中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全球第一

20090925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 重庆走向新的辉煌 ——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六十年改天换地。1949年11月30日,随着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这座西南重镇从此焕发青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阶段。建国60年来,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改天换地,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光辉诗篇。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国民经济焕然一新,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教体卫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重庆已站上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努力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勾画的“314”1宏伟蓝图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富饶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 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 重庆地下、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重庆是全国大中城市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发现矿产75种,初步探明的矿产40多种, 1“314”总体部署具体含义参见“奋进的历程”第五部分。

探明矿藏产地353处,储量矿产潜在价值3882亿元。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目前我国风能产业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风能产业分析报告 ?观CWEE2010展会暨研讨会心得 题记:2010年4月27 0-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了CWEE2010上海 国际风能产业展会暨研讨会,我有幸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对U前我国的风电及风能产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参会的心得总结如下,以雍读者。 本届上海风能产业研讨会作为“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秉承“主题突出、注重实效、效果明显”之特色,搭建探讨风电行业热门话题的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协会、电力集团、风电运营商、整机商、零部件商等行业专家为行业带来最新资讯与观点。山于大会日程安排的时间关系及针对我们公司U前需求进行取舍,我此次着重参加并听取了开幕式、风电场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专题,中国(上海)国际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论坛,以及近海风电与潮间带风电的专题。 开幕式 开幕式集合了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可再生能源学会、国电龙源及上海跨国采购中心诸位领导进行致辞。各位嘉宾领导发言的主旨思想可总结为,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紧抓能源格局的转换,达到非化石能源使用率为总体能源使用量15%的总体U标,而风能产业的发展便是实现此U标的?中之重。为此, 国家能源局正逐步完善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正式),以期尽快颁布。在新能源产业振兴的各子行业中,风电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能源局还积极主持国内首批海上风电项U的招标准备工作。近年来,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工信部登记在册的整机制造商有87家,叶片制造商超过50家,但是在大功率机型 的整机设计,异型风机叶片设计、风机镇流器、整流器、大型整体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方面,其核心技术仍需依鼎国外技术。针对这个情况,科技部高新司组织成立了全国各地区的风电技术创新联盟,旨在提高我国风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及科技创新实力。同时,在输配电网科技创新工作中,山科技部、国家电网牵头在河北省张北地区建设了国家风光储输智能电网示范基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科研力量,这也将大大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领域的发展速度。 二.风电场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专题 本专题是此次参会的重点,演讲的嘉宾包括:国内及亚洲最大的风电开发、运营商一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的杨校生总工;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连兵主任;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张世惠副总工;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公司(金风全资子公司)及英国风能公司中国区的相关业务代表。嘉宾们就各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针对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及探讨。其中风电场建设中的风险控制这一议题,对我们现行工作提供了不少建设性的经验及参考。嘉宾指出,风电场建设过程应分为规划阶段、勘察设 计额阶段、初设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收尾阶段分阶进行风险控制。 具体内容我总结成如下表格:

2014-2015农村电商发展报告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近日,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发布并重点解读《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总结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指出2015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 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得到飞跃发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 农产品电商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 农产品特色电商形成“两超-多强-小众”格局我国农产品电商目前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格局,所谓“两超”就是阿里系、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多强”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电商;“小众”是指具有成长性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据统计,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农产品销售额2010年达37亿元左右,2014年预计突破800亿元。2013年,淘宝网生鲜产品(包括水产、肉类和水果)的增速高达194.58%,居所有品类排名首位。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4年全国将达到260亿元,增长100%。 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商特点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13年。 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融资高峰期据统计,本来生活、美味七七、京东、我买网、宅急送、阿里巴巴、收货宝、青年菜君等先后获得了大量PE/VC融资,这些融资大都注入农产品电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发展社会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安排。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同年,民政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对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简称“1+7”文件),明确的制度安排为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确定深圳市为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2014年9月,民政部、深圳市政府共同召开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会议,深圳被授予“创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称号。深圳初步建立了现代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发展之路。 一、制度先行、系统建构,引领示范的社会工作十年 (一)高起点、高规格,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深圳社会工作“1+7”文件是全国第一个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出台的综合性地方文

件,体系完整、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深圳市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完善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明确了培育和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等配套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通过近十年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先后出台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试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守则》、《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登记和注册管理办法》、《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中级督导选拔考核管理办法》等20余个配套制度和行业规范性文件,在横向方面涵盖了社会工作者注册、继续教育、督导选拔与管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与评估,项目运作及评估,行业规范与监管等5大方面,在纵向方面对社会工作者从准入、到培育、到晋升、到监督、到评估,再到退出等一系列程序进行了完整的规范。系统性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和社工行业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初步构建起了深圳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借鉴。 (二)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形成具有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模式一是实现社工购买与资助方式社会化。2008年,深圳率先按照“政社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招标、竞标方式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并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及合理分配,推动政府从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向购买公益性民间组织服务转变。同时,在政府1:1配比的资助下,企业进行社工服务自主购买,形成了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有效补充。

中国首份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共10页

中国首份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 见证行业风雨历程探索品牌发展之路 深度市场研究工具未来竞争决胜法宝 《2009-2010浙江省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 全景解度 解读人:《连锁经营》主编孟祖平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2009-2010浙江省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项目全体同仁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进行《报告》解读本。首先,我代表项目组全体人员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大家! 好,现在我先讲我们为什么要启动《2009-2010浙江省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项目,并花八个多月时间来做完成这份《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目的 2009年,我国餐饮业需求增量有所减弱,增长速度放缓,而浙江省餐饮业在危机中善抓商机取得稳步发展,令业内刮目相看。餐饮业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发展的朝阳产业,浙江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餐饮消费能力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要求加快促进传统餐饮业向现代餐饮业的转变,把发展餐饮业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随着政府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经济政策的加快实施,居民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可以预见,未来浙江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全省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品牌经营已成为全省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连锁经营已成为浙江省餐饮业规模经营和战略扩张的重要方式。深入研究浙江连锁

餐饮行业品牌发展状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背景 为深入研究浙江省连锁餐饮业品牌发展状况,充分展示企业创新成果,提升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浙江省餐饮协会发起,并联合商界、传媒数十余名知名专家倾力打造的《2009-2010浙江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项目计划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 本次调研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该项目特别邀请了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担任总顾问,调研历时半年多时间,深入浙江全省十余个大中城市,涉及三百余家各式餐饮企业,涵盖中式、西式、休闲、自助等餐饮业态。 该《报告》计划16开本,全彩色印刷,12万字,总发行量达20000册。涵盖全省各地连锁、餐饮协会近120家,餐饮、连锁企业13000家,知名金融投行、品牌酒水饮料及相关材料、设备制造及软件商、装饰、等行业资源客户合计5500家等。 作为中国首份连锁餐饮业品牌发展报告,《报告》总结浙江省连锁餐饮业品牌发展创新成果,探索品牌发展之路,是行业深度市场研究的工具,是企业未来竞争决胜的法宝。 第二部分项目要点 (一)出版规划 1、出版宗旨 提供行业深度调研资讯,展示浙江省餐饮连锁品牌企业创新成果;提升连锁餐饮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推动浙江连锁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2、发行定位 《报告》餐饮连锁行业最新的权威调研报告。发行对象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其读者对象上主要是业内企业及关注行业发展的政府部门和媒体相关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士。在内容上,专业性强,有深度。 (二)调研规划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2015年,电力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践行能源转型升级,持续节能减排,推进电力改革试点,加大国际合作和“走出去”步伐,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能源利用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投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全国安排城网建设改造专项建设基金130亿元,带动新增投资1140亿元;安排农网改造资金162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亿元。 电力工程建设平均造价同比总体回落。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燃煤发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分布在1.5—5%区间内。风电工程单位造价小幅上涨1.57%。 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年新高。2015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84万千瓦,是历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电新增1375万千瓦,新增规模比上年减少805万千瓦,新投产大型水电站项目主要有四川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4台机组合计260万千瓦、云南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3台机组合计180万千瓦和云南金沙江梨园水电站1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广东清远3台机组合计92万千瓦;火电新增6678万千瓦(其中燃气695万千瓦、常规煤电5402万千瓦),新增规模较上年增加1887万千瓦,全年新投产百万千瓦级机组16台;核电新投产6台机组合计612万千瓦,分别为辽宁红沿河一期、浙江秦山一期、福建宁德一期、福建福清一期、海南昌江一期以及广东阳江各1台机组;新增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为3139万千瓦和1380万千瓦,均创年度新增新高。在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49.73%。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建电源规模1.82亿千瓦,同比增长25.35%。 电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52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2%,增速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1954万千瓦(其中抽水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从1998年开始,品牌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舞台。初期。国产品牌与、等强势品牌相比,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也比较微弱。国产品牌集体发力是在2000年,而国产手机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则是在2002年,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时,国产品牌手机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与洋品牌抗衡的形势。到现在,国产品牌又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的阶段,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品牌影响力逐步减弱。 至今通过信息产业部或发改委颁发或核准的已经达到78个,特别是在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放松了手机生产准入制度,许多新兴的力量参与了手机市场的竞争,并大力开拓细分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具备通信、家电、IT、电子原子件相关经验背景,为国产手机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当然在短时间内,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忠诚度和品牌黏性方面,国产手机还无法与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相抗衡,国内品牌的手机厂商还没有形成对抗国外品牌的集团实力。 国内手机市场三个主要阶段发展竞争状况 2003年之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三个阶段: 1994、1995年,摩托罗拉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信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摩托罗拉在当时主要以“专业、高科技”形象出现,其推广诉求点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性。此举旨在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行

业标准,以及将自身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1996年至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表现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个品牌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三者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其他如、、阿尔卡特、索尼等多个品牌只能瓜分不到20%的市场份额。 2001年,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开始全力向市场发起冲击。而对洋品牌多年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了相应市场策略,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的宝石手机策略,的精品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它们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5.28%,首次超过了洋手机,国产手机登上了辉煌的颠峰。 2004-2005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两大特点: 面对国产手机可观的战绩,洋品牌开始集中发力,产品线从高端、中端、低端全面覆盖,其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轻视到引起重视进而敌视到最后学习。国产手机在2003年取得的不错成绩大多是建立在营销手段和营销创新上,虽然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多数的国产手机所面临的问题并没得到真正的解决(品牌劣势、技术不足等等),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变数。从品牌忠诚和品牌预购情况来看,国产手机仍然没有形成对抗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当洋品牌集中发力时,国产手机显得力不从心,市场份额很快下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黑手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

风电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2015届本科) 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2班 姓名:张越 学号:1127226 指导教师:谢嘉 2015年 6 月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前言: 随着近年来地球温室效应加重,传统化石燃料供应愈发紧张,人们开始进行新能源的寻找和开发。而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利用简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使其在新能源领域脱颖而出。据研究,如果全球风能总量的1%被利用,那么世界3%的能源就可以被节省下来。风能的利用在未来也许会取代传统化石燃料以及核能等能源方式。世界各国均把风力发电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大气污染、节能减排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而小型发电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风力发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风力发电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清洁、高效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流,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发展多样化的步伐。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电力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已经不再是石油、煤和天然气,而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地都在通过立法或不同的优惠政策积极激励、扶持发展风电技术,而中国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更需要开发利用风电技术。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在发达国家风电的年装机容量以 35.7%高速度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积极以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单机容量 50kW、600kW、750kW 的风电机组已达到批量商业化生产的水平,并成为当前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兆瓦级的机组也已经开发出来,并投入生产试运行。同时,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风电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风力发电总体设计能力和水平,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于增强风电设备的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也有重大作用。技术进步使风电成本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以风电电价高于火电电价为由,一直忽视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对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忽视了风电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而将带来的巨大前景。近 10 年来,风电的电价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并且日趋接近常规发电的成本。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 15%。按照这一规律计算,近几年的风电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3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隔 30 个月左右,成本就会下降 15%。风力发电将能迅速缓解我国能源急需和电力短缺的局面,近两年中国出现大面积的缺电,风能发电对于缓解缺电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风电的诸多优势中,一个重要特点是风电上马快,不像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报告摘要 (1) 前言 (3) 一、认识分享经济 (5) (一)定义内涵 (5) (二)基本特征 (7) (三)主要类型 (8) (四)驱动力量 (10) (五)影响作用 (13) (六)认识误区 (17) 二、全球态势 (18) (一)分享经济成为热点 (19) (二)分享领域不断拓展 (19) (三)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20) (四)竞争格局尚不稳定 (20) (五)政策导向趋于明朗 (21) 三、中国概览 (22) (一)特殊意义 (22) (二)有利条件 (24) (三)发展历程 (26) (四)发展态势 (28) (五)问题与挑战 (33) 四、趋势展望 (36) (一)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 (36) (二)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企业胜出 (37) (三)传统企业转型,积极拥抱分享 (38) (四)监管体系重构,社会协同治理 (39) (五)倡导开放包容,走向信息社会 (40) 附:分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41) 一、交通出行 (41) 二、房屋住宿 (46) 三、金融 (50) 四、知识技能 (54) 五、生活服务 (57) 六、生产能力 (59) 致谢 (65)

报告摘要 (一)基础数据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 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二)主要论点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技术特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主体特征是大众参与、客体特征是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行为特征是权属关系的新变化、效果特征是用户体验最佳、文化特征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分享经济的六大驱动力:用户需求的提升、提高收入的意愿、信息技术的推动、消费理念的转变、灵活就业的追求、资本市场的热捧。

2020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调研报告

2020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各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分析总结我国各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现状,编制和发布我国自主品牌年度发展调研报告,宣传知名品牌和优秀品牌企业。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2020年、2020年各行业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构建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也称“中国自主品牌5力模型”),由企业基础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影响力五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构成,满分共100分。前四个一级指标合计80分,根据企业有效数据信息得出;品牌影响力为20分,由专家评价和网友网络投票得出。 (一)企业基础能力。企业基础能力由职工总数、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银行评定的信用登记、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税收总额等指标构成。(二)品牌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由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快速反应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广告费用投入额等指标构成。(三)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创新能力由科研人员数量、企业自由研发机构和等级、合作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新品销售收入、专利数量、参与国家/行业标准情况等指标构成。 (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市场能力由销售网点数量、销售网络覆盖省份数、销售网络覆盖国家数、网络销售情况、客户服务方案等指标构成。(五)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左右顾客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是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综合体现,由专家评价和网友网络投票综合得出。 调查方法 (1)各行业企业通过人民论坛网填报系统填报企业基本情况; (2)课题组通过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取企业基本情况; (3)课题组通过上市公司年报获取企业基本情况; (4)课题组派研究人员前往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实践报告

信息存储与检索论文 (实验九) (题目: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 姓名:谢云辉 学号:1342152139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5年12 月6号

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 摘要 近两年来,一系列网络安全相关事件不断发酵,如中央机关禁用Win8、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将出台、银行或弃用IBM服务器等,网络信息安全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本文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分析当前信息安全发展现状,从信息安全技术层面提出信息安全问题防范策略,旨在构建信息安全防护机制,确保网络信息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安全;发展现状;防范策略;

Information security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This descriptive chapter aims to impress the readers on various latest technologies that relate to critic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t is based on my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whilst dealing with this. The demanding technology’s offerings, deployment and its usage have had pushed Internet users like us to be more cautious and considerable whilst managing personal data. Each section of this chapter highlights som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eaders and proffers useful explanations that could be potentially considered in our daily life and business. The concern is over what will happen as strong encryption becomes commonplace with all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stored data. Right now the use of encryption isn’t all that widespread, but that state of affairs is expected to change rapidly (Dorothy E. Denni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alysis,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 Fellow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Key Words:information security;Computing Machinery;

全球及中国风电行业研究报告-20200619

全球及中国风电行业研究报告

1、全球风电行业概况 世界风能协会(WWEA)发布数据显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由2013年318,919MW增长到2019年的650,758MW,年复合增长率为13%。全球风电装机累计容量TOP10如下表所示: 图表2:2014-2019年全球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世界风能协会(WWEA)

图表3:2019年全球风电装机累计容量市场份额分布 图表4:2019年全球风电装机新增容量市场份额分布 数据来源:世界风能协会(WWEA) 2、中国风电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风电叶片步入稳定增长阶段,2019年中国新增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6%,风电领域玻璃纤维需求存在较大空间。风能成为我国能源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在风电领域已经逐步加大力度投资。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改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 中国风能协会(CWEA)预计,到2020年国内在风力发电领域将投资3,500亿元,其中,20%(即700亿元)左右的领域需要使用玻璃纤维(如风机叶片),这对中国玻璃纤维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玻纤织物约占叶片总成本的20%;而叶片是风电机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约占其总成本的25%。 世界风能协会(WWEA)发布数据显示,中国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由2013年91,412MW增长到2019年的237,029MW,年复合增长率为17%。 图表5:2014-2019年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及新增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世界风能协会(WWEA) 根据2019年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随着2021年陆上风电平价上网时间节点的临近,政策节点临近驱动产业大规模抢装。因此,2020年风机设备抢装仍将进行,并且2020年将成为抢装高峰,根据国盛证券研究中心预测,2019

2019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调研报告

2019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调研报告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各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分析总结我国各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现状,编制和发布我国自主品牌年度发展调研报告,宣传知名品牌和优秀品牌企业。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XX年、XX年各行业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构建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也称“中国自主品牌5力模型”),由企业基础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影响力五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构成,满分共100分。前四个一级指标合计80分,根据企业有效数据信息得出;品牌影响力为20分,由专家评价和网友网络投票得出。 (一)企业基础能力。企业基础能力由职工总数、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银行评定的信用登记、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税收总额等指标构成。(二)品牌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由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快速反应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广告费用投入额等指标构成。(三)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创新能力由科研人员数量、企业自由研发机构和等级、合作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新品销售收入、

专利数量、参与国家/行业标准情况等指标构成。(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市场能力由销售网点数量、销售网络覆盖省份数、销售网络覆盖国家数、网络销售情况、客户服务方案等指标构成。 (五)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左右顾客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是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综合体现,由专家评价和网友网络投票综合得出。 调查方法 (1)各行业企业通过人民论坛网填报系统填报企业基本情况; (2)课题组通过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取企业基本情况; (3)课题组通过上市公司年报获取企业基本情况; (4)课题组派研究人员前往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调查过程 XX年8月28日,首届中国自主品牌调查启动; XX年9月1日~XX年12月31日,构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联系推荐候选案例,获取企业数据信息; XX年1月1日~XX年1月15日,自主品牌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数据分析+专家评价+网友网络投票; XX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搭建中国自主品牌经验交流第一平台。

2017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简报

2017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2018年4月3日

特别声明 1.本报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会员、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和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发布。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减和修改。 2.本统计数据依据企业填报的项目清单和数据进行多方核定,企业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完整性负有责任。 3.发布单位已力求数据准确、完整,但对于本统计数据的绝对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 证,不承担使用本文件以及文件内容引起的任何责任。 4.报告中的信息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事项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决策依据,发布 单位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5.未经发布单位事先书面同意,本文件的任何信息部分不可被复制、扫描、公开展示等用 于其他用途进行传播。 统计说明 1.本统计是国家统计调研的一部分,由风能专委会遵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 发电利用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能规划[2016]115号)》和《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统计报表制度的函(国海函[2017]96号)》的要求组织实施。 2.本统计中的“风电装机容量”是指“吊装容量”,指统计期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发货到 风电场现场,施工单位完成风电机组所有部件吊装完毕、且完成安装验收或静态调试后的装机容量。 3.数据统计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即此数据包含2017年1月1日 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及上一年度未纳入当年吊装统计的项目容量。 4.本统计数据基于发布单位风力发电项目数据库以及企业填报的项目清单核定。核定过程 具体如下: a)依据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年度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方案文件和各省能源局下发的年度

2016年黑龙江省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2016年黑龙江省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一、黑龙江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 2016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进行信息社会指标测算,黑龙江省信息社会发展指数(ISI)为0.4109,比全国平均水平0.4523低10.1%,全国排名第16位,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 (一)总体概况 从发展速度看,2007年~2016年黑龙江省ISI指数年均增长5.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差距明显,发展比较缓慢。 从排名情况看,2012年~2015年黑龙江省ISI指数全国排名保持在第17位,2016年全国排名上升一位,落后于东三省的辽宁(全国排名第8位)、吉林(全国排名第14位);在中部八省中排名第三位,排名在湖北(全国排名第11位)、吉林(全国排名第14位)之后,在山西(全国排名第17位)、湖南(全国排名第18位)、安徽(全国排名第22位)、河南(全国排名第26位)、江西(全国排名第27位)之前。 图1 2007年~2016年黑龙江省信息社会发展指数与全国比较图 (二)重点领域发展概况 1、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以及人力资源情况,反映了信息社会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2007年~2014年,黑龙江省信息经济指数从0.2366增长到0.3256,保持逐年上升趋势,但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信息经济指数首次超过0.3,进入发展的转型期。2016年黑龙江省的信息经济指数为0.3320,全国排名第17位,比去

年上升两位。 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指数为0.2477,仍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全国排名第20位,较去年下降三位。2015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83.7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比重为17.5:31.8:50.7。 2016年,黑龙江省人力资源指数为0.5745,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全国排名第14位,较去年上升一位。在衡量人力资源水平的3个三级指数中,成人识字指数和大学生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4位、10位,教育投入指数0.48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17位。黑龙江省的教育投入少拉低了人力资源指数。 2016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指数为0.3342,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全国排名第14位,较去年上升四位。在衡量产业结构指数的2个三级指数中,产值结构指数和就业结构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28位。黑龙江省近年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角度多领域推动服务业发展,努力改善就业环境,产业结构指数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2016年,黑龙江省发展方式指数为0.1717,仍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全国排名第18位,较去年下降一位。在衡量发展方式指数的3个三级指数中,研发投入指数、创新指数和能效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9、15、22位。黑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动科技人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指数是从社会的视角考察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2007年~2016年,黑龙江省网络社会指数从0.3586增长到0.4001,波动中逐步增长,但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黑龙江省网络社会指数为0.4001,处于网络社会转型期,全国排名第15位,比去年下降两位。 2016年,黑龙江省支付能力指数为0.2454,仍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全国排名第22位,较去年下降一位。在衡量支付能力指数的2个三级指数中,固定宽带支付能力指数和移动电话支付能力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9、23位。2014年,黑龙江省网民规模达1599万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8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1.7%,比上年增长2.2%。固定互联网络用户492.5万户,增长4.9%,其中宽带接入用户484.6万户,增长5.4%,移动互联网用户2015.8万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