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

编号: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项目

项目名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申报科室:骨一科

申报日期:2011-2-28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

关于骨二科开展椎间孔镜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治疗原理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入路位臵A:单纯椎间盘突出和部分脱垂型病例,首选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 B:远外侧水平入路适用于中央巨大型突出。 C:后路或椎板间入路适用游离或钙化型患者 D: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及部分骨性狭窄病例 适应人群椎间孔镜下或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与椎板切开、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选择行微创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表现出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并须满足以下条件: 1.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 2.根性疼痛重于腰痛。如腰痛症状大于腿痛的中度以下膨出的患者可先做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3.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或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理疗、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 4.没有药物滥用及心理疾病史;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弯腰困难; 6.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的位臵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臵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技术特点椎间孔镜临床优势在上海引进椎间孔镜技术后,上海沐阳医院疼痛科卢振和教授组建了椎间孔镜临床-研究队伍,2010年公布了椎间孔镜的临床报告,其报告结论为joimax经皮椎间孔镜(非椎间盘镜)结合Tessys技术独立操作,成功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了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均为腰痛和单侧下肢放射疼痛,经过药物、卧床等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充分准备后,在局麻下经腰椎侧路途径,完成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即刻解除了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8 月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TESSYS椎间孔镜手术,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 AS评分低于术前的V AS评分(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ODI指数均低于术前的ODI 指数(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44/50)。有3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拇指麻木,肌力4级,经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于2周内恢复。结论:应用PELD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标签: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类常见的疾病,常因腰痛及伴随的下肢疼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现在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进步,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初开始开展TESSYS椎间孔镜手术,至2012年8月份,已完成并随访经皮椎间孔镜手术50例,随访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最长随访时间10个月。观察其术后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于2012年1-8月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36.4±11.3)岁。其中单节段45例,包括L4~5椎间盘29例,L5~S1椎间盘14例,L3~4椎间盘2例;双节段5例,均为L4~5及L5~S1椎间盘。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资料及体征确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及骨性椎管狭窄,经正规保守治疗2个月以上无效。 1.2 方法 手术器械为TESSYS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德国Joimax公司)及双极射频机(美国Ellman公司)。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下垫枕,标记好棘突正中线、椎间盘平行线、髂骨轮廓线;侧位透视下标定经关节突上缘的安全线及后外方斜行标志线通过手术间盘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与终板成角约60°。静脉给予镇静及止痛剂,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常规消毒铺巾后,取脊柱后正中线旁开12~14 cm 为进针点,用1%利多卡因做穿刺部位皮肤麻醉,并接上22 G穿刺针逐层穿刺到

椎间孔镜的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目前是临床护士和临床医生必须熟悉的基本护理,椎间孔镜手术不属于开放性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1、术后平卧位4~6h,监测生命体征平稳,翻身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取轴线450,防止脊柱扭转,可采取左450~平卧~右450的方法,2h翻第一次,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有无异常。 2、第1~3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初次由30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次,注意观察针孔辅料,有无疼痛、红肿,每日消毒并更换敷贴。饮食以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忌油腻,煎炸食物。 3、第3~5天,加强以上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巩固锻炼的效果,增加康复信心,应注意敷料情况,脱落及时更换。饮食以清补为主,多食蛋白质含量高及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乳制品。 4、第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2周后可改为飞燕式,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其实在大家关注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的同时椎间孔镜术前护理也是要注意的,在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中我们要注意手术前的和患者沟通技巧,这就是在选择好患者的适应症的前提下让患者了解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好告诉他这是微创治疗骨科疾病

的最新的技术,当然这是真的,不是我们乱说的,同时还要告诉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多少钱,解除患者的顾虑,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椎间孔镜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比较重要的地方还有几点就是要和患者好好沟通,消除患者焦虑或者是心理焦急的因素,术后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最基本的椎间孔镜手术前要清淡饮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手术做好准备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分析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21T09:45:05.18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作者:易碧龙 [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缓解功能障碍和疼痛感,还能缩短恢复时长,是临床中值推广的技术。 常德市安乡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6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双盲法,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方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尺寸、术后卧床时长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优良率观察组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缓解功能障碍和疼痛感,还能缩短恢复时长,是临床中值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仅会有腰背疼痛,严重者无法行走、瘫痪在床,临床中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能恢复健康,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才能解除病痛[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2]。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双盲法,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8:21,年龄分布34-63岁,平均(47.2±4.8)岁,病程6-27个月,平均(15.3±3.5)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17:22,年龄分布35-65岁,平均(47.7±4.4)岁,病程7-28个月,平均(15.9±3.7)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采取俯卧体位,软垫置于腹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切口起点为腰椎棘突间,向患侧做切口,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让锥板充分暴露出来,用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病变位置,之后行小开窗扩大,让神经根和硬膜囊充分显露,使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拉起,让病变的椎间盘露出,将病变的髓核组织摘除,无残留的髓核和椎间盘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逐层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首先使用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病变位置,确定进针入路,患者呈侧卧体位,患侧在上,行局部麻醉,将穿刺针刺入,并在C型臂X线透视机辅助下,确定已进入椎间盘,再经由穿刺针将1mL亚甲蓝注入椎间盘进行造影,顺着穿刺针将导丝置入,之后在腰背部做0.8cm长切口,插入工作套管,用C型臂X线查看套管位置是否准确,无误后连接椎间孔镜,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在椎间孔镜辅助下定位黄韧带,在显示器引导下从工作通道将黄韧带切除,再扩大并修整椎管让工作套管进入,使神经根显露出来,将粘连的神经根后硬膜囊进行松解和分离,在染色的引导下将病变的髓核组织摘除,神经根完全降压后,撤除所有仪器,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尺寸、术后卧床时长;同时,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包括优、良、可、差三个等级,优:基本没有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生活不受影响,腰腿活动不受限;良: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轻微,生活基本不受影响,腰腿活动偶尔受限;可:症状有所缓解,腰腿能够适当活动,疼痛较轻;差:达不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记录和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切口尺寸、术后卧床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x±s)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达92.31%,远高于对照组的74.3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与机械性压迫、炎症刺激等有关,通过手术能够消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但是在常规手术中,如果肌肉牵拉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能够达到治愈效果。经过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无效可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具有术后恢复速度慢和费用较高以及创伤较大等缺陷。随着微创手术的逐渐发展和进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得到相应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并发症少和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因此受到广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青睐。本文将主要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标签: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进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方法有:(1)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腰腿疼痛,好发于青壮年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劳动强度和外伤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人类在20岁以上者就出现椎间盘退变和抗负荷能力降低等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展而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节段是:L 4/5 及L 5 /S 1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传统开放手术;(2)微创手术。随着脊椎外科内镜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在直视下切除游离髓核组织,降低减压效果,最终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应证 现阶段来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证正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从简单的治疗单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渐发展到治疗经椎间孔进入到椎管之内直接摘除髓核,一方面能够解决腰椎间盘突出问题,还能够解决骨性狭窄问题。相关资料研究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被适用在大多数椎间盘病变中,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型术。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具体突出部位来选择YESS(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或者TESS(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技术。一般情况下爱,对椎间孔外突出型患者采用YESS技术,对椎间孔内侧患者采用TESS技术。对于椎间孔内侧突出者,由于侧后方入路比较困难,因此应该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方式。 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技术操作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体位:(1)侧卧位;(2)俯卧位。我国医生更为习惯传统手术体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采取俯卧位。据研究资料显示,侧卧位的手术安全性非常高,为患者垫枕,继而开放患者的侧椎间孔,便于手术顺利进行。侧卧位舒适度显著高于俯卧位,但是侧卧位具有显著缺陷,无法进行双侧病变操作。基于此,临床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取患者俯卧位时,局部麻醉是大部分手术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部分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或者全麻方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 椎间孔镜手术是被行业专家公认的“脊柱微创手术”,手术在不开刀不破坏椎管稳定的情况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解除压迫,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摆脱疼痛不再是梦。对于椎间孔镜手术的优势,椎间孔镜技术新技术培训基地临床专家团队整理如下。下面将详细介绍椎间孔镜手术优势--让腰突患者不开刀摆脱疼痛不再是梦。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一: 镜下准确摘除突出髓核;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二: 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在低温下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三: 术后通过特制耐臭氧通道进行臭氧注射瞬间解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并有效预防了术后椎间盘感染;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四:目标直接,目前椎间孔镜手术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黄金标准。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五: 患者创伤痛苦小、适应症广、远期疗效好、操作灵活.易学易用。能处理儿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区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六: 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局麻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失误操作的风险;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七: 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八: 病人满意度高,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可行门诊手术;皮肤切口仅7mm,符合美学观点;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九: 扩展范围广,结合经皮固定技术,可微创方式完成脊柱滑脱与不稳的融合及固定。 椎间孔镜手术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让目前很多的业界同行争相开展学习,在为更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能大大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一、设备名称:椎间孔镜手术系统。 二、数量:一套。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内窥镜与手术器械为同一品牌,适用于椎间病变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椎间孔镜参数要求: 1.1 视向角30°。 1.2 视场角≥75°。 1.3 工作通道直径3.5mm — 3.9mm。 1.4 外径6.0 mm — 6.5mm。 1.5 工作长度 170mm — 175mm。 2.摄像/冷光源系统: 2.1 数字化高清摄像,视频输出≥720P。 2.2 氙灯冷光源,功率≥100W。 2.3 自动白平衡,自动电子快门。 2.4能随意控制图像采集和存储。 2.5 输出方式包括SDI、DVI、S-Video、数字视频、混合视频和USB等。 2.6 ≥24英寸高分辨率医用显示器,像素≥1920×1080。 3、高频/射频主机及配套器械: 3.1工作频率≥1.2MHz,双极功率≥60W。 3.2射频电极必须为河南省医用耗材采购交易系统内品种。 4、手术器械参数及配置要求: 4.1 ≥四种尺寸锯齿型骨质扩孔器及配套的快速卡口式手柄,扩孔器直径4.0mm —7.5mm,扩孔器用不同颜色标记,便于与扩张器械配合使用。 4.2 内窥镜下使用的骨质扩孔器及配套的掌型手柄各1个,扩孔器直径≥3.5mm。 4.3 配合扩孔器使用的2种直径推进-取出器,并有相应的颜色标记,直径3.8mm~ 5.0mm。

4.4≥六种尺寸和形状的扩张导杆有不同的颜色标记。前端为钝形的导杆3支,圆锥形导杆3支,内径1.0mm—2.0mm,外径2.5mm— 5.0mm,与对应颜色标记的扩孔器和扩张导管配合使用。 4.5固定扩张导杆的夹持钳1把,夹持孔尺寸2.5mm—4.0mm。 4.6≥三种尺寸的扩张导管,前端为圆锥形,有不同的颜色标记。能与对应颜色标记的扩孔器和扩张导杆配合使用。内径2.8mm~ 5.2mm,外径4.0mm~ 6.0mm,长度155mm — 180mm。 4.7双通道扩张导杆1支,含2个1.5mm通道,外径≤6.3mm,长度≥220mm。 4.8工作套管1支,前端为斜面,内径≥6.5mm,外径≤7.5mm,长度≤171mm。 4.9内窥镜下使用的神经剥离器1支,前端弧形,直径≥3.5mm,长度≥320mm。 4.10可曲性窥镜探棒及手柄各1支,能手动控制弯曲角度和伸缩长度,直径≥2.0mm 。 4.11内窥镜下使用的尖圆型活检钳1把,直径≥3.5mm,咬合口长度≥6.0mm,长度≤320mm。 4.12内窥镜下使用的小尺寸勺型活检钳1把,直径≤2.5mm, 钳口长度≤4.0mm,长度≤320mm。 4.13内窥镜下使用的活检钳1把,直径≥3.5mm, 钳口长度≤4.0mm,长度≤320mm。 4.14内窥镜下使用的勺型抓钳1把, 直径≥3.5mm, 钳口长度≥4.0mm,长度≤320mm。 4.15内窥镜下使用的带角度勺型活检钳1把,直径≥2.0mm,钳口弯曲角度≥45°,长度≤320mm。 4.16内窥镜下使用的可随意控制弯曲弧度的半柔性抓钳1把,直径≥2.5mm,钳口上翘角度≥45°螺旋弹簧活动关节长度≥25mm,长度≤320mm。 4.17内窥镜下使用的咬骨鞘管1把,直径≥3.5mm,钳口为40°,前端楔形,宽度≤1.5mm。 4.18可拆卸式咬骨鞘管手柄1把,手柄内孔道≥ 5.5mm。 4.19内窥镜下使用的打孔钳1把,头端上翘≥12°,直径≥2.5mm,钳口长度≥4.5mm,长度≤320mm。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01T15:48:20.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戴伟华徐兆万刘振 [导读] 潍坊医学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2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2500; 3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 262500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引入为研究目的,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评定及术后疗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守治疗无效的腰间盘突出症开始逐步引入,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PTED),且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技术临床价值较高。潍坊市人民医院为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积极采用此技术,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12月到2014年9月本院治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70例,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为(48.3±5.4)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1.9±2.5)个月。突出节段:单节段63例,其中L3~49例子,L4~537例,L5~S117例;双节段7例,均为L4~5和L5~S1。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在年龄、性别、突出节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有患处放射性腰疼,检查时患侧下肢感觉减退,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经MRI、CT检查,显示腰间盘突出或脱出,无骨性椎管狭窄,无腰椎不稳。 1.3治疗方法 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方式,对照组中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术前进行局部麻醉,采用德国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和美国低温消融射频机,准备好亚甲蓝、3000ml生理盐水灌洗液后展开手术。(1)体位与穿刺点选择:选择取患者俯卧折刀位,腹部悬空,以扩张穿刺区面积、促使椎间隙后侧张开;标记棘突正中线、髂骨轮廓线及椎间盘平行线。(2)穿刺:X线透视下确定并标记出病变椎间隙体表投影;取椎间盘水平线及脊柱后正中线位置,在其侧12~13cm处进针,在进针点延伸向病变椎间孔纤维环外缘位置,以1%多卡因进行逐层浸润麻醉。与躯干矢状面呈10~20°角插入穿刺针,穿刺针经侧口放肌肉群刺入至病变间隙纤维环位置;透视下显示,18号针正位处于同侧椎间隙上关节突外侧边缘,穿刺针的侧位在椎间隙后1/6处。(3)置入导丝、扩张器及工作套管:待穿刺到位后,将穿刺针针芯取出,经穿刺针将导丝植入;退出穿刺针,在导丝与皮肤结合处以刀片做约为6-8mm的切口,沿导丝按照由细到粗顺序将扩张器逐级置入工作套管中;并在C型臂x先透视下更加明确套管进入长度,在扩张器植入过程中,若受关节突阻挡,则要用环钻环切在病变椎间隙处、患侧下位椎体上关节突肩部位进行椎间孔成型操作,但要注意,在进行环钻时要逆时针旋转,避免产生组织损伤,环切深度要控制在椎间孔内口,避免进入椎管,造成神经根、硬膜囊损伤。(4)染色:待工作套管到位后,插入椎间孔镜,并以0.9%氯化钠溶液清洗,观察髓核与纤维环,再次将穿刺针置入髓核内,注射亚甲蓝进行髓核染色。(5)摘除髓核:在椎间孔镜观察下,确定神经根、髓核及硬膜囊的位置,用髓核钳将髓核分次取出。在摘除髓核后,将椎间孔镜缓慢退出,仔细寻找行走神经、出口神经根,将神经根周围染色突出组织彻底切除。冲洗残留的髓核组织,采用射频技术进行止血,在纤维环成形后将外套管拔出,修复纤维环,并缝合皮肤。(6)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绝对卧床2d,在8~10d拆线,患者在1个月内要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腰部运动,要求患者必须佩戴腰围,待3个月后进行适量运动,并进行循序渐进训练,步入正常工作与生活。 1.4疗效评价 随访观察3个月,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定与优良率(参照Macnab标准,分为优、良、可与差4个等级。优: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缓解;良:患者术前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可:患者部分术前症状改善;差: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时间为42~98分,平均(60.5±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11.6)分;术中出血量12~25mL,平均(20.5±2.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8.7)mL;术后5~23h可下床,平均(18.6±4.2)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5.0)h;住院时间5~7d,平均(5.8±0.5)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1.5)d;切口长度为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的1.8cm;无血管损伤、椎间盘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或CT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被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 2.2VAS评分、ODI指数评定 2组患者经治疗VAS评分、ODI指数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治疗优良率 观察组:优27例(77.14%),良4例(11.43%),可2例(5.71%),差2例(5.71%),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优15例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配置参数表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配置参数表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 带★部分为重点技术参数 一、总体要求: ★1.1、为确保产品的稳定、兼容和耐久性,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操作方便性,以及售后服务的一致性,本标段的全部产品(包括内窥镜、手术器械、高频/射频主机与配套电极等) 必须为同一品牌。 ★1.2、内窥镜的注册证名称必须为“椎间孔镜” 二、电子设备及配件参数要求: 2.1、高频/射频主机及配套器械: 2.1.1主机应具有脊柱内窥镜手术专用模式,包括消融切割-Rhizotomy、脊柱消融-Spine Vap和脊柱凝血-Spine Coag模式 2.1.2主机必须具有ARC功率自动调节功能,可根据组织类别和消融或凝血程度,自动 调整输出功率,避免对临近组织和深层组织的损伤。 2.1.3主机具有自动双极凝血功能,消融电极或双极钳与组织接触时自动工作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 2.1.4主机具有不少于23种工作模式,能适用于所有外科手术。单极模式应具有1-9档 效果,可根据组织类型选择不同效果。最大输出功率不低于350W。 2.1.5主机具有4路独立输出,包括2路单极和2路双极,应能同时工作。 2.1.6主机具有电外科工作站功能,触摸屏按键,实时程序和工作状态显示,可根据手 术情况和医生习惯对各种参数(如电流、电压、模式等)进行修改和存储,并可 通过异步通信接口外接显示器或电脑进行显示或调整。 2.1.7主机应具有USB接口及网络接口,支持远程故障诊断与修复。并具有光纤输入/ 输出接口,能与氩气发生器连接。 2.1.8射频消融电极可独立拆装,电极外覆不可分离的不锈钢护套;工作头端长度≥23mm 2.1.9与射频消融电极配套使用的手柄、鞘管、电缆均可独立拆装,能高温消毒 三、椎间孔镜参数要求: 3.1、视向角30° 3.2、视场角≥75° 3.3、工作通道直径3.5mm~3.9mm 3.4、外径6.0mm~6.5mm ★ 3.5、工作长度≥205mm 3.6、必须能与高频手术设备配合使用 四、手术器械参数及配置要求: 4.1、7种尺寸和形状的逐级扩张导杆/导管各1支,具有不同的颜色标记,前端为圆锥形。 内径1.0mm~7.5mm,外径 2.5mm~9.0mm,长度165mm~240mm ★4.2、扩张导杆1支,外径≥7.3mm;边缘具有一个贯通的偏心内切圆,内切圆直径≥4.1mm 4.3、扩张导杆调整手柄1支,含2个调整孔道,孔道直径≥7.0mm ★4.4、工作套管1支,前端为半齿冠状,内径≥7.5mm,外径≥8.5mm,长度≤175mm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原理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使用椎间孔髓核切除术可以精确的对椎间盘进行手术而不触及健康组织。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在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记住微创手术概念。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在将来会和发展完善的关节镜一样成为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优越性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着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Hoogland(汤姆.胡兰德)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

全部步骤(椎间孔镜)手术教学文案

STORZ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步骤 概念 德国STORZ 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技术。使用由德国STORZ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STORZ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ellman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病人在手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手术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STORZ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原理图示 安全三角区用椎间孔镜和相应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髓核 手术入路侧面观手术入路背面观手术入路轴向观 手术前L5-S1左侧尾端突出髓核随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L5-S1左侧尾端

手术前L3-L4外侧向椎间盘突 突出的髓核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出 标准配置器械和设备 椎间孔镜 STORZ提供两个系列的椎间孔镜。一个是独特设计的专门配 合其光电一体机的椎间孔镜,另一个是可以与其它光源和摄 像系统兼容的椎间孔镜。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最大可以达到 3.7 mm。 手术器械 STORZ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手术器械。既可以实施椎间孔镜下手术,也 可以实施经皮穿刺手术。 环钻 STORZ专门为扩大椎间孔设计的环钻可以安全有效地扩大椎间孔,不 会损伤到神经和其它软组织。 射频机: 脊柱外科专用的Ellman(Elliquence) 4.0/1.7 MHz双频射频机。专门 为髓核消融和纤维环收缩设计的两档双极功能(双极消融和加力双 极消融)。专利的独特设计的可伸缩、可弯曲双极射频电极可以通 过椎间孔镜的工作腔达到工作部位,根据手术的需要任意改变工作 方向。 选配件 治疗椎管狭窄器械 STORZ专门为治疗椎管狭窄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手术器械可以通过 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治疗椎管狭窄。 光源摄像一体机 STORZ专门为脊柱微创手术独特设计的光源摄像一体机。

骨伤科申请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批复的通知

骨伤科申请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批复的通知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骨伤科申请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准入 批复的通知 各相关科室: 根据《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医院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于2016年11月9日对我院骨伤科申报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间孔镜技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3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认为各技术项目申请负责人及参与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所申请的项目符合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实力及保障患者的权益。后报院长办公会一致同意骨伤科开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间孔镜技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3项新技术、新项目。同时,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1、新技术开展的周期为两年,两年时间内均属临床试用期,从新技术准入批复下达之日计算,若在该授权批复之日起半年内未实施临床试用以及未按规定要求按时提交阶段总结者,均视为该项目虽经授权批准但未开展,该授权自动废止,当事科室及技术项目的负责人不得擅自继续开展,因擅自开展而产生的任何责任后果医院概不承担。 2、在技术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参与者应严格把握入选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进入技术项目的患者要充分告知技术项目的优势和风险以及享有的权益,在患者理解并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完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并妥善保存。

3、在技术项目实施时,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规定及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技术应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注意病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及时总结临床经验。 4、若临床试用期间发生医疗不良事件,要按照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及处理程序立即处理,积极救治患者并及时上报医务科。 5、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实施后,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妥善保存好,交医务科存档备案。 6、在技术项目开展的第一年内,每半年向医务科提交一次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阶段总结,项目周期结束时提交一次阶段总结和报告,医院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将根据科室提供的总结报告对技术项目进行审查,以决定该技术项目是否转为常规医疗技术或继续进行临床试用等。 2016年11月17日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8T17:11:54.82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作者:贺竞之 [导读]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 湘乡市中医院湖南湘潭 411400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两组,开放组采用传统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和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组,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切口小,出血少,可减少神经损伤等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疾病,可引起慢性腰腿疼痛,经保守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创伤大且出血多,术后可合并严重疼痛,且可对腰背部软组织和肌肉造成广泛剥离损伤,导致患者疼痛。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且疼痛轻,术后可快速恢复[1-2]。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为常见代表性手术,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可经侧方入路进行髓核摘除,创伤小,安全性高,本研究探讨了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两组,开放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3岁-80岁,平均年龄为45.92±2.47岁。左侧和右侧各有26例和24例。经皮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2岁-79岁,平均年龄为45.01±2.52岁。左侧和右侧各有27例和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开放组采用传统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局部麻醉,用22号穿刺针向椎间盘,将1毫升亚甲蓝以及5毫升碘海醇造影剂混合注射,造影后取出穿刺针,之后将18号穿刺针插入,再拔出穿刺针,用尖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0.7厘米左右,将套筒逐级扩张至椎间盘后缘,最后将工作套管植入,不能改植入椎间孔镜,后将椎间孔镜相关器械连接。给予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在镜下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将工作通道转动,磨削关节突,并进行椎管扩大和成形,通道缺口壁将硬膜囊和神经根挡在后内侧。通过不同型号髓核钳交替,彻底清除游离和突出的髓核组织,对残余纤维环和髓核用高频等离子刀头消融。镜下观察有无神经根松弛、活动性出血,若无,可退出工作通道,并对切口缝合一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和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优:症状、体征改善,疼痛评分0-3分;良:症状体征减轻,疼痛评分4-6分;差:达不到上述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采用χ2检验、t检验, P值低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如表1.

椎间孔镜的操作要点

对于椎间孔镜初学者的操作技巧及要点:(仅供参考) 一.首先了解器械的构成,一套完整的椎间孔镜系统,由椎间孔镜主镜、医用监视器、摄像机、冷光源,双极射频,光学接口及镜头和专业器械组成。(另外还可选配臭氧治疗仪、低温等离子、X光机)。 现主要介绍一下:(使用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手术的图像质量与治疗速度) 1.*摄像机的使用,摄像机上都有白平衡按钮,用于调节图像的色彩饱和度的,不同的摄像机色彩饱和度不同。对于手术区域组织的辨别有很大的作用,还有亮度增益按钮,主要对手术中图像出现反光的亮度增减调节。 2.*冷光源的使用,冷光源分为疝气光源及LED光源之分。主要是给手术视野提供足够的光亮,使手术视野更清晰,有亮度调节按钮(旋钮),可以根据情况调节使用。 3.*光学接口及镜头,主要用于连接主镜,并有调节图像大小及清晰度的作用。 4.*双极射频主要用于术中止血及消融用。 5.*臭氧在手术中的作用,利用臭氧的强氧化作用盘内固锁液状髓核、盘外消除N根水肿、粘连及无菌性炎症,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6.*x光机主要应用在术前、术中,起到引导、定位的作用。在手术引导时,假如出现正侧位不在同一平面或椎间盘时,(正位

进入椎间盘、侧位在盘外)有可能是进针角度过小所造成的(以矢状线为基准线)反之则角度过大引起。临床要仔细观察处理。 7.*低温等离子作用与双极射频作用大致相同。 二.要强调的是镜感,就是对镜子的感觉,对手术视野方向的分辨起到定位性作用,直接影响治疗的时间及疗效。(重点) 1.*光学接口及镜头的使用方向及技巧,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调整或旋转镜头,调整后要注意一下镜头的方向,否则手术视野反应在监视器上会出现倒置、翻转、镜像等假象,造成视觉上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哦。 2.*主镜的选择及使用技巧 一般主镜有0°和30°的。在做治疗之前,一定要先看一下主镜的角度。这样可以在术中能准确地找到治疗部位。0°的主镜看到的图像是工作套管正前方的手术图像,比较直观。30°的主镜看到的图像是工作套管倾角面及前方的图像。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明明看到了突出,但是用钳子怎么也取不到,这就是原因。 3.*工作套管的旋转及使用技巧, ①工作套管的方向性,在工作套管上与旋转手柄相对应的一面,为带有倾角的视野面,此面就是我们在监视器上看到的图像区域。 ②操作及旋转,在后路穿刺的过程中,工作套管倾角的最前端应紧贴着关节突的内侧缘,缓慢进入椎管,进入椎管后应逆时针旋转工作套管,使之倾角面对着外侧的关节突,这样可以安全的保

(精编)椎间孔镜新技术审批申请表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表 新技术名称:新技术编号:申请科室:技术负责人:申请时间: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 吴一雄 2015-11-25 常州市肿瘤医院制

填表说明 一、院内凡申请新技术临床试用的科室,均应填报本表。 二、本表分为“技术的基本情况”、“申请科室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申请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承诺” 、“审批意见”及“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等 6个部分。 三、申请科室应如实填写,不够可另附页。 四、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医务处留存,一份由申请科室留存。 1

本word 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新技术 名称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临床应用 新技术 分类 □I 类(国家级) □III 类(市级) □II 类(省级) □IV 类(院级) 专业 技术 职称 出生 技术 负责人 1964-06 主任医师 吴一雄 性别 男 年月 毕业 学校 学历 本科 学位学士 苏州医学院 拟开展 该项目 时间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 承担 的主要任务 性 年专业技术 别 龄 职称 姓名 签名 及技术培训情况 胡辉东 男 主任医师 参 及 加 相 该 关 项 技 目 术 的 培 主 训 要 情 成 况 员 陆佳俊 文会龙 许海云 裴琰慧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 张 磊 高立波 封晓光 方晓辉

一、技术的基本情况 1.技术原理: (包括技术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等) “椎间孔镜技术”的出现,较好地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它通 过椎间孔途径进入,内窥镜下直视操作,各相关解剖结构如椎间 盘、纤维环、后纵韧带、硬膜囊,神经根等均层次清楚地呈现于 屏幕上,安全性高,手术彻底,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 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中,目前已大量扩展应用 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孔镜下的融合并配合经皮技 术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以及颈椎椎间孔镜微创治疗 等新领域,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 于该技术的拓展。椎间孔镜技术的优势在于:适应症广,能处理 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病例;手术效 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 ---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相一致;创伤小,无需破坏椎旁肌、韧带、无需咬除椎板,不影响脊柱稳定 性;最为广大骨科大夫所认可的是该技术能清楚观察到椎管和神 经,但不会对其造成干扰。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形成瘢痕,完 全不影响失败后的补救手术;手术创口仅0.7cm,符合美学观点。安全性高,局麻下完成手术,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 术中出血极少,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术后护理简 单,仅需口服抗生素即可,恢复时间短;易于扩展至微创方式处 理骨性病变及融合手术;运用成本低,无需内置物。提高手术含 金量的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该技术平台可扩展至颈椎内窥镜 下处理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颈椎常见疾病,使 科室学术地位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于 90年代后期已经在国内开展,目前市内只有常州一院、二院开展 此业务,因此我院开展此项工作在市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