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四-苔藓植物-改革型教案2010

实验十四-苔藓植物-改革型教案2010

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09园艺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农业、林业、园艺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从不同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微观上要认识植物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宏观上要认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规律,并以此来解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所教班级的情况分析: 09级旅游管理(2)班级总人数51人,本班级共开设专业三个,包括旅游管理、烹饪、园林艺术。园艺专业的学生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但学习兴趣有望可以大大提高。 教法设想和措施: 1、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 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一) 一、目的:通过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弄清一系列名词术语和识别方法,为学习分类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校园植物(野外观察) 三、内容和方法 1、根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2、茎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3、叶基本形态及甩见类型观察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 五、作业 压制各类复叶的木标本,装订在小本子上,在标本的下方写上复叶类型、植物的中文名、科名。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课前先弄清校园观察的路线和要观察的植物器官形态,可采取依次对所见植物的器官形态进行讲解观察和以根、茎、叶、花的形态分别逐项进行而不考虑植物种类。 2、教师讲解时声音要大些,学生紧随教师周围。 3、爱护树木和花草。 实验二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二) 一、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花各部分的形态,掌握观察一朵花的开放持征的方法及各种类型花序的识别。 二、材料、用具 1、材料:(1)单花:大红花,小白菜,猪屎豆,番薯,白玉兰,马齿苋,香蕉,木瓜(或龙珠果)等的花。(2)花序:猪屎豆,土牛藤,玉米(雌花序),红桑,巴西橡胶树,羊蹄藤,鸟不企,新银合欢,胜红蓟,对叶榕,大青。 2、用具:解剖镜,镊子。 三、内容和方法 1、离瓣花的形态及结果 2、合瓣花的形态及结构 3、子房的位置 4、胎座类型 1、5、花序类型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单花的基本特征及花序的识别方法。 五、作业 绘侧膜胎座、边缘胎座、中轴胎座和特立中央胎座示意图各一个,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 六、注意事项 观察单花组成时,应从外至内逐渐进行,并将每一部分用镊子取下,按顺序放好,切勿边看边剥边丢弃。 实验三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三) 一、目的:掌握果实基本形态类型和种子的基本内外形态;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 1、材料:各类型果实标本或再用新鲜的梨果(或苹果)、柑果、瓠果和辣椒果等;橡胶(或蓖麻)种子、花生(或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橡胶树、红豆和玉米幼苗。 2、药品:碘液 3、用具:镊子、切片、吸水纸、放大镜 三、内容和方法 1、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复果)的观察以及真果假果的观察(教师先演示几种果实的内外部形态,介绍划分果实类型的依据,然后学生观察新鲜的材料和标本)。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5、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 1、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

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三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案.doc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生物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树立热爱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教学方法】1.教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归纳法等2.学法:实物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熟知教材学生熟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自学检测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三、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小组讨论完成讨论题,教师巡视指导。四、师生互动,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师生互动交流。五、知识竞答,感悟提升知识竞答——三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导学内容】一、自主学习熟知教材(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72—77页本节内容,边看边做好记录,尤其要注意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分钟)(一)熟读一下教材内容(二)自学检测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 中或 ________环境中。它们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的分化,能靠全身进行________作用。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___的陆地

环境中,一般具有_______和___________。但是,茎中没有__________,叶中没有_________,根非常简单,被称为_________。植株一般都很 _________。3.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_________环境中,蕨类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化。它的根、茎、叶中有专门的_________。二、问题引导合作探究(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对比观察三类植物,分析讨论,先组内交流,后组间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藻类植物观察藻类植物,小组讨论:藻类植物和你平时见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这些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学习任务二:探究苔藓植物观察苔藓植物,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学习任务三:探究蕨类植物观察蕨类植物,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蕨类植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相似,可为什么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知识链接】赤潮和水华大量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就会造成遗体在水中堆积。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苔藓植物矮小的原因苔藓植物之所以矮小,主要是没有疏导组织的原因。苔藓植物没有真根,只有假根,不能很好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这就决定了它要生活在潮湿背阴处。这样才能满足水和无机盐。因为没有疏导组织的缘故,叶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根运输。正是由于没有疏导组织的原因,所以它们都长的很矮小。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思考题(15)(答案)

植物化学保护思考题(2015)(答案)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一门研究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 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2、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 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 源化学物。3、毒性(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敏感部 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4、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有损害作用,而 对其他生物无害;或一种外源化学物只 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 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5、靶生物和靶器官: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生物 称为靶生物;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组 织器官称为靶器官。6、毒性作用(toxic action):学毒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 靶组织或靶器官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生物

大分子相互作用后引起的动物机体不良 或有害生物学效应,又称毒作用或毒效应。7、一般毒性:化学物在一定 剂量范围内经过一定接触时间,按照一 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生的某些毒性作用。又称基础毒性作用。8、特殊毒性:指接触化学物后引起的不同于一 般毒性作用规律的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 的毒性作用。9、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 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 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 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10、毒力化学药剂对防治对象直接作用的性质 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 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 个量度,作为评价和比较标准。11、药效:也称防治效果,指药剂本身和多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药效多是在田 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

生理学教案

第四部分教案 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方法设计: 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 2.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1、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 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 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 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的发展,应用这些科学成果,研究生理功能活动,发展出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如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等。相信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对生理学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 物》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5、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 1、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三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导学案(含答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的知识点有:一: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环境,二:了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于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可通过观察三类植物的标本并与常见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他们在根、茎、叶方面的不同,总结出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多联系实际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本节课的重点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合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说出自己认识的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归纳植物的四个类群。 二、合作探究 1、欣赏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请分析: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课本P78第二段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上述现象吗? 2、读P78-79图Ⅲ―1和图Ш―2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1)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吗? (2)根据课前的观察,阅读课本P78—79回答: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3)藻类植物和你平时见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4)阅读课本P80图Ш―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各小组观察课前采集到的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并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苔藓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 (3)如果你生活的地方看不到苔藓植物,你能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三、拓展创新 1、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就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教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 每组一盆肾蕨和一个放大镜、葫芦藓或者其它藓类、用于海报展示的A3纸(比较三种孢子植物的异同点)记号笔、 PPT课件(含视频)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播放苔藓植物的视频,引入本课。 (二)PPT展示葫芦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2.它长的高还是矮?(矮) 3.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又薄(所以可作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大凡都长的很矮小。 4.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5.葫芦藓依靠什么结构繁殖?总结:苔藓植物是孢子植物。 6.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三)再让学生观看蕨类植物的视频,然后以肾蕨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桌子上蕨类植物(实物)的形态结构。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肾蕨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2.在54页的图上表示出肾蕨的根、茎、叶器官。(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生物统计作业题

第一章概论 解释下列术语: 总体: 样本: 参数: 统计量: 误差: 错误: 准确性: 精确性: 随机抽样: 试验设计: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1. 解释下列名词: 连续性资料: 间断性资料: 质量性状资科: 2. 120头健康猪血红蛋白的资料如下: (g/100ml) 13.2 11.0 9.7 11.6 11.6 12.2 12.6 14.8 14.3 13.1 12.6 10.0 11.0 11.7 12.0 12.4 12.5 12.8 13.4 13.8 14.4 14.7 14.8 14.4 13.9 13.0 13.0 12.5 12.3 12.1 11.8 11.0 10.1 10.1 11.1 11.6 12.0 12.7 12.6 13.4 13.5 13.5 14.0 15.0 15.1 13.5 13.5 13.2 12.7 12.8 16.3 12.1 11.7 11.2 10.5 11.3 11.8 12.4 12.8 12.8 13.3 13.6 14.1 15.2 15.3 14.6 14.2 13.7 13.4 12.9 12.9 12.4 11.9 11.1 10.7 10.8 11.4 11.5 12.5 12.1 12.8 13.2 13.8 14.1 14.7 15.6 12.4 15.6 14.8 14.0 13.1 12.5 12.7 12.0 12.4 11.6 11.510.9 11.0 13.7 13.2 12.8 12.0 14.1 10.5 14.5 12.3 12.6 13.9 11.6 11.5 12.3 12.5 12.7 13.0 13.1 12.2 13.9 14.2 14.9 ⑴试将其分组作成次数分布表(提示:组数=8,组距=1)。 ⑵绘制次数分布图。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分析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充分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奇特现象,如奇花异草、五大奇观、五树六花等,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时,也为从事版纳景区服务、导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园艺专业就业面。 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要紧密围绕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农业生产实际和城镇绿化建设需求,努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各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创造条件开足实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识别能力。要注意本课程的新进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分析 1.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能力教育目标

2020年初一生物苔藓植物详细教案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详细教案 【编者按】初中频道为大家收集并了初一生物教案:苔藓植物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苔藓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虽然比藻类植物高等,但还是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2.难点分析: 葫芦藓生殖器官的结构比较复杂,又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难点。 葫芦藓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这点与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这个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加之,葫芦藓的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应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的水绵和盆栽的葫芦藓(或小墙藓)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当学生答出:水绵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陆地上时,再给学生出示葫芦藓的生境图,使他们了解到葫芦藓生活于陆地上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并引导他们答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苔藓植物,从而引出苔藓植物的课题。 2.葫芦藓: (1)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 叶相比较有何特点? (2)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试验指导

农 药 学 植物化学保护 实验指导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 二○○三年十一月 编 者 骆焱平 杨 叶

前言 本实验指导是在九七年编写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二OO二年制定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的。该书在原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增加实验项目、补充并修改部分内容后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农药的配制方法和鉴别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农药的室内生物测定技术,即利用有害生物(或称靶标生物),如昆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对农药的反应来测定农药的毒力和药效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本书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为理论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通过实验,可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病虫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开发新农药,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 本书可作为《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与加工》等课程的实验指导。因此更名为《农药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的任务是: 1、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一般技术。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衔接。 3、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逐步完善。 化保教研组 二○○三年十一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与教学反思金品

教学 反思 检测案 1、最容易找到苔藓植物的环境是() A.向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B.背阳潮湿,有污染的环境 C.向阳干燥,有污染的环境D.背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2、、苔藓植物对空气中的___________十分敏感。()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D.一氧化碳 3、有一种植物长得比较矮小,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4.蕨类植物具有的器官是() ①根②茎③叶④花⑤果实⑥种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 5.鱼缸长久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原因是() A.水被细菌污染而成绿色 B.鱼排出的粪便呈绿色 C.水中含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鱼的粪便而长出大量绿色细菌 D.水中含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鱼的粪便而长出大量绿色微小的藻类植物 6、古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现象,是__________植物大量繁殖的原因。古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中,“苔”是指__________植物。由此可以判断,这段台阶一定处于_______________环境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而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属于___________植物。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绿色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教学反思: 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植物名称 生活环境 根 茎 叶 输导组织 藻类植物 水中、少数阴湿处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苔藓植物 阴湿、背阳处 假根 有 有 无 蕨类植物 潮湿环境中 有 有 有 有

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案

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案 螺纹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有什么区别2,了解植物在社会中的作用 3,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的发展关系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明确植物品种和共同特征 2,明确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教学内容的关系 1,中国植物多样性与植物资源 1,植物历史至今,XXXX在世界上的长期发展与演变目 以前已知的植物有50多万种,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植物种 2和植物多样性具有共同的特征:①细胞壁②光合作用③无限生长。从胚胎发育到成熟,大多数 植物能连续产生新的器官或新的组织结构。④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适宜的 环境条件下,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后可以成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参见《植物区系分类》教材介绍图0-1 3,中国南方热带地区植物区分类,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典型植物有橡胶、 椰子汁、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台湾樟树宝岛;亚热带地区是

国家水稻商品粮的重要基地。100多万年前,四川南部和广西北部就有银红杉。西南山是世界闻名的自然山地公园。华北地区和辽东半199岛是我国重要的小麦、棉花和杂粮生产区,也盛产苹果、梨、枣等大量经济作物。在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除了无边无际的豆科和禾本科草原外,还种植青稞和荞麦。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主要生产优质长绒棉、葡萄、西瓜、哈密瓜等优质水果。 2。植物在自然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三、植物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分工和发展趋势 1和植物学概念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和 生态分布的生物学学科 2,研究目的:全面了解植物,利用植物,保护植物,使植物更好地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3、分支植物形态学大致分为植物解剖学、植物细胞学、植物胚胎学 植物分类学根据植物类群分为细菌、真菌、藻类、地衣学、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4植物学和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相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学将在发展农业科学中更好地发挥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学习作物栽培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掌握植物和植物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保护

教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蔡贞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 每组一盆肾蕨和一个放大镜、葫芦藓或者其它藓类、用于海报展示的A3纸(比较三种孢子植物的异同点)记号笔、 PPT课件(含视频)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播放苔藓植物的视频,引入本课。 (二)PPT展示葫芦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2.它长的高还是矮?(矮)

3.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又薄(所以可作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一般都长的很矮小。 4.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5.葫芦藓依靠什么结构繁殖?总结:苔藓植物是孢子植物。 6.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三)再让学生观看蕨类植物的视频,然后以肾蕨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同学们观察桌子上蕨类植物(实物)的形态结构。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肾蕨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2.在54页的图上表示出肾蕨的根、茎、叶器官。(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3.肾蕨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征?特别是叶,能不能看到叶柄? 教师补充总结:肾蕨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长得高。 4.肾蕨的叶背面有什么?这些斑点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总结出肾蕨依靠孢子繁殖。 5.再观察几类蕨类植物,看看它们的根、茎、叶与肾蕨相似吗? 总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 (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高等和低等性? 2.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为什么? 3.它们和前面我们学习的藻类植物比较又怎么样?(引导学生比较完成有关三种孢子植物的比较表格。) (五)学习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举例说明。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导学案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学习目标:1、知道目前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 2、能区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学习重点:能区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学习难点:能区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自学提纲: 预习课文P78——P82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区别: 1

反馈练习: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 A 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B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C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2、在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类群() A 藻类植物 B 种子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3、我们常吃的海带、紫菜是哪类植物()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4、下列藻类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 紫菜 B 海带 C 衣藻 D 水绵 5、有茎、叶分化,根为假根的是哪类植物()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6、能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可以作为水域环境污染指示植物的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7、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A.海带 B.苔藓 C.紫菜 D.蕨 8、有根、茎、叶分化,但没有种子的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3 第二节 种子植物 学习目标:1、掌握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2、能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习重点:1、掌握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2、能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习难点:1、掌握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2、能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自学提纲 预习课文P 83——P88 一:种子的结构: (常见的双子叶植物有:花生、豆类等) (常见的单子叶植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 思考: 1、种子的结构中,其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幼小生命体)的是 。 2、在玉米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会变成蓝色的部位是 。(碘遇淀粉变蓝色)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都高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 [举一反三] 1、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A 胚根 B 子叶 C 胚芽 D 胚轴 2、菜豆种子的两个豆瓣,实际是种子的 ( ) 菜豆 种子 玉米 种子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6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 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 四年授予学位 一、培养目标 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 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 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