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部分2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部分2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部分2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部分2

《光的波动性》、《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综合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1.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其中一缝挡位,则屏上条纹不变只是亮度减半

B. 若将其中一缝挡住,则屏上无条纹

C. 若将其中一缝用红色滤光片挡住,另一缝用蓝色滤光片挡住,屏上将出现红蓝相间条纹

D. 若将其中一缝用红色滤光片挡住,另一缝用蓝色滤光片挡住,屏上不出现条纹,但有亮光

2. 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B. 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C. 彩色条纹平行排列

D. 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3. 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

A. 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 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4. 红光和紫光相比( )

A.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5. 下列哪些现象是光衍射产生的( )

A. 著名的泊松亮斑

B. 阳光下茂密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

C. 光照到细金属丝上在其后面屏上得到的阴影中间出现亮线

D. 阳光经凸透镜后形成的亮斑

6.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不同,下面给出的几组电磁波中,哪一组中的电磁波都是由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

A. 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

B. 微波、红外线、紫光、紫外线

C.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D. 黄光、绿光、紫光

7. 用爱因斯坦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时,正确的说法是( )

A. 每个光电子都是吸收一个光子后跑出来的

B. 光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并从金属内部逸出来所需要的能量等于逸出功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光子的能量由频率决定,也与光的强度和光波的振幅有关

8. 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 ,用波长为2.5×10-7m 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 ,元电荷为1.6×10-19C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 s ,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别是( )

A. 5.3×1014HZ ,2.2J

B. 5.3×1014HZ ,4.4×10-19J

C. 3.3×1033H Z ,2.2J

D. 3.3×1033H Z ,4.4×10-19J 9. 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C.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10. 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属板a 、b 、c 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 有光电子放出,则可知( )

A. 板a 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B. 板a 一定放出光电子

C. 板c 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D. 板c 一定放出光电子 11. 分别用波长为λ和

3

4

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

A.

12hc λ B.23hc λ C.34hc λ D.45h c

λ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波是—种概率波

B.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C. 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能量改变

D. 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的波长不变 13.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正确的是( )

A. 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B. 光有时像粒子,有时像波

C. 考虑大量光子时,光是波;考虑单个光子时,光是粒子

D.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矛盾

14. 根据波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 ′等于( )

A.

c

h

E λ

- B.

c

h

E λ

+ C.

λ

c

h

E - D.

λ

c

h

E +

15.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 )

A.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D.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16. 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处在n =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不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 。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

A. 二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17. 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

A. 13.60eV

B. 10.20eV

C. 0.54eV

D. 27.20eV

18. 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 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n >1。已知普朗克常量h 、电子质量m 和电子电荷量e ,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

A. 2

22m ed h n B. 31

3222???

?

??e n h md C. 22

22men h d

D. 2

2

22m ed h n

19. 太阳光谱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光谱,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

A. 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

B. 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C. 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

D. 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

B. 两个质子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

C.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

D. 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作用力

21. 图中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 、b 、c 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为α射线、b 为β射线

B. a 为β射线、b 为γ射线

C. b 为γ射线、C 为α射线

D. b 为α射线、C 为γ射线

22. 天然放射性元素232

90Th(钍)经过一系形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

82Pb(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 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 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23. 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 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 )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n E /eV 4 -0.85 3 -1.51 2 -3.40 1 -

13.60

C. 不带电

D.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24. 14C 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 的含量为原来的1/4,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 )

A. 22920年

B. 11460年

C. 5730年

D. 2865年 25. 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

A. 30

15P →30

14Si+ 0

1e

B. 2 1H+ 3 1H → 4 2He+ 1

0n

C. 14 6C →14 7N+ 0

-1e

D. 238 92U →234 90Th+ 4

2He

26. 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 2=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E 2=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E 2=△mc 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 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D. E =mc 2中的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27. 现有三个核反应:

①24

11Na →24

12Mg +0

1-e ②23592U +10n →14156

Ba +9236Kr +31

0n ③21H +31H →42

He +1

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 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28. 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

A. 裂变,核燃料为铀

B. 聚变,核燃料为铀

C. 裂变,核燃料为氘

D. 聚变,核燃料为氘 2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 )

A. 可见光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

B. β射线是原子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放出的

C. 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D. α、β、γ其中α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

30.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量为3

2

e ,d 夸克带电量3

1

-e ,e 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近代物理知识总结 一、黑体辐射(了解)与能量子 1.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叫热辐射。 2.黑体: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黑体。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 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ε=h 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 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 二、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 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理解:(1)光照强度(单色光) 光子数 光电子数 饱和光电流 (2)光子频率ν 光子能量 ε=h ν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验证) E k =h ν-W 0 遏制电压 U c e=E k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光子有能量)康普顿效应 (光子有动量和能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h W 00=ν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八 近代物理初步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八近代物理初步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35题)(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713Al上,产生如下核反应:p+2713Al→X+n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解析】(1)从核反应发生时质子数和中子数守恒入手. p为11H,n为10n,则Z A X中A=1+13-0=14,Z=27+1-1=27,则中子数为Z-A=27-14=13. 答案:(1)1413 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35题)(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133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82Pb)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解析】(1)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需要的最小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A正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更稳定,即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更大,衰变前后核子数不变,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铯核的核子数比铅核的核子数少,其结合能也小,选项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需放出能量,因此质量亏损产生的能量小于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E错误. 答案:(1)ABC 3.(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16题) 放射性元素氡(22286Rn)经α衰变成为钋(22286Po),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222 86R n的矿石,其原因是() A.目前地壳中的.22286Rn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86Rn的含量足够高 C.当衰变产物.22286Po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84 Po的增加会减慢22286Rn的衰变进程 D.22286Rn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 【解析】选A.从衰变及半衰期角度分析,各种不同元素的衰变不断发生,而22286Rn的半衰期较短,衰变速度较快,因此目前地壳中的22286Rn不是因为原来含量高而是由其他元素衰变生成的,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C、D错误. 4.(2013·高考北京卷,20题)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十九近代物理

十九、近代物理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装置:

②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v=E2-E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mvr n h n == 2123 π 、、……n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3)玻尔的氢子模型:

高中物理专题--近代物理初步

高中物理专题--近代物理初步 【母题来源一】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Ⅰ卷) 【母题原题】(多选)(2020·全国Ⅰ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1、X 2、X 3、X 4代表α粒子的有 ( ) A .2 211101H +H n +X → B .2311102H +H n +X → C .235 1144 8992056363U +n Ba +Kr +3X → D .1630314n +Li H +X → 【母题来源二】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Ⅱ卷) 【母题原题】(2020·全国Ⅱ卷)氘核H 2 1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2 41112106H 2He 2H+2n+43.15MeV →+ 表示.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 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 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 1 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 2.9×107 J,1 MeV= 1.6×10-13 J,则M 约为 ( ) A.40 kg B.100 kg C.400 kg D.1 000 kg 【母题来源三】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Ⅲ卷) 【母题原题】(2020·全国Ⅲ卷)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首次产生了人工放 射性同位素X,反应方程为4 2712 130He +Al X n +→.X 会衰变成原子核Y ,衰变方程为X Y e +01→,则( ) A.X 的质量数与Y 的质量数相等 B.X 的电荷数比Y 的电荷数少1 C.X 的电荷数比Al 27 13的电荷数多2 D.X 的质量数与Al 27 13的质量数相等 【母题来源四】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天津卷) 【母题原题】(2020·山东等级考)氚核3 1 H 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32He .假设含氚材料中31H 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 s 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 A.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31H 的个数为 ( ) A.5×1014 B.1.0×1016 C.2.0×1016 D.1.0×1018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部分 第一章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以下说法中的“时间”指时刻的是() A.在第15届亚洲杯中国对阵科威特的比赛中,凭借张琳芃和邓卓翔分别在第58分钟和第67分钟的进球,国足以2∶0击败对手 B.刘翔在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09的成绩勇夺金牌 C.我国实行每周工作40小时的劳动制度 D.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环绕地球运行68.5小时后,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解析:进球这个事件对应的是时间点,指时刻;完成110米栏决赛、每周工作的时间和环绕地球运行这三个过程都对应时间段,指时间间隔。 答案:A 2.我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航行用时10天,途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总航程4 500海里。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航行轨迹时,不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当研究护航舰艇甲板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将舰艇看做质点 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D.“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解析: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航行轨迹时,舰艇的大小和形状均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舰艇看做质点,选项A错;但当研究甲板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舰艇是飞机的起飞场地,当然要考虑其大小,此时不能将舰艇看做质点,选项B错;护航编队的总航程4 500海里是指航行路线的长度,是路程,因此选项D对,C错。 答案:D 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小 D.-10 ℃的温度比5 ℃的温度低 解析: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A、B项正确;-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负号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子核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 B.人类对原子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从α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 C.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所以重核裂变要释放能量 D.钚(239)可由铀239()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而产生 2.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机场、车站进行安检时,能发现箱内危险物品,是利用了α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3.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 B.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 C.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 D.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4.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衰变为14N,14C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乌木的形成年代距今约为11400年 B.该乌木的形成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 C.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5.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N,半衰期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C与 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采伐的年代距今约2850年 B.C衰变为N的过程中放出射线 C.C、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C的衰变 6.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 Th的原子来说() 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 90 A.x=90,y=90,z=234 B.x=90,y=90,z=144

近代物理初步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近代物理初步 1. (2015·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 .U 235 92在中子轰击下生成Ba 14456和Kr 8936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 C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D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E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减小 解析: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电子的过程,但电子不是原子核 的组成部分,故A 错;U 235 92在中子轰击下生成Ba 14456和Kr 8936的过程是裂变反应,原子核中 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有质量亏损,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故B 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C 正确;卢瑟福根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 正确;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定律之一,在电子跃迁的过程中,能量仍守恒,故E 错误. 【答案】 BCD 2.(2015·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填写正确答案标号) A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 B .处于n =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一定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 C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弱 D .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 E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 解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故A 正 确;根据23C =3,知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三种频率的

高中物理第一章总结

一物理第一章总结 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 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二节 库仑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学案新人教 版选修 1、2《库仑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 2、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理解库仑定律的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4、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 库仑定律和库仑力;关于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课前预习】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与 有关,二是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时,带电体的形状和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的带电体可以看作 。它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2)公式: ,式中k叫做 ,F是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叫做静电力或 。如果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即电荷量的单位用库仑,力的单位用牛顿,距离的单位用米,则由实验得出 k= 。使用上述公式时,电荷量一般用绝对值代入计算。 4、理解库仑定律应注意的问题(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公式仅适用于中(空气中近似成立)的两个 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两点电荷在介质中,其作用力将比它们在真空中的作用力小。(2)应注意将计算库仑力的大小与判断库仑力的方向二者分别进行,即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不必将表示两个带电体的带电性质的正负号代入公式中,只将其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再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各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库仑力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可能出现的错误。(3)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库仑力比 强得多。(4)库仑定律虽然只给出了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公式,但是任一带电体都有可以看作是由许许多多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报告

高中物理学科分析 高中物理主要考查学生五部分能力分别是: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初中相比在内容的广度上区别不大,但是在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延伸。初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侧重的大都是记忆类的知识点,但是高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侧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扩展运用。因此在初学高中物理在思维上一下子转变不过来,往往刚开始学物理成绩比较差。另外一个造成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我觉得就是教材。和以前相比教材削减了很多内容,而且还分必修和选修,这会让学生对选修内容在主观上造成忽视。教材简单了,考试内容却没有相应的简单。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书本上的全部会了,可考试还是考不好。下面是我对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 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没学好高中物理肯定学不好。一方面在高中学习中主要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这部分的学习是这2者的基础;另一方面力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物理题目的能力,思维模型的建立很有帮助,力学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学习扎实。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 1at t v s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情景导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为了生活和梦想,我们的祖先从远古就开始探索自然运动的奥秘.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逐渐建立了描述运动的概念,并不断寻求探索运动问题的方法,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奥秘. 二课标点击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三课前导读 要点1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质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3.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度,对实际物体简化,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我们总这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他向我们走来”“车急驰而去”“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高矮胖瘦、“车”的型号款式,我们也没有特意去想“月亮”或“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这样合理吗?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2)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或物体虽转动但不研究转动及转动的各个部分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质点与物体的异同.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也不是几何上的“点”,是一个与物体质量相等的,不占空间的抽象模型. 特别提示: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则不能. 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1高二第一章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1第一章 第二节电源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重离子肿瘤治疗装置中的回旋加速器可发射+5价重离子束,其束流强度为1.2×10﹣5A,则在1s内发射的重离子个数为(e=1.6×10﹣19C)() A.3.0×1012B.1.5×1013C.7.5×1013D.3.75×1014 答案:B 解析: 解答:1s内发射的重离子的电荷量为Q=It=1.2×10﹣5C.每个重离子的电荷量为5e,则通 过的重离子数为 5 13 19 1.210 1.510 55 1.610 Q n e - - ? ===? ?? (个) 故选:B. 分析:已知电流的多少和通电时间,根据公式Q=It求出电荷,再由Q=n?5e求出离子数目.2.某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6A,则在0.5s内通过这根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A.0.8C B.1.2C C.0.8K D.1.2K 答案:A 解析: 解答:电流为1.6A,时间为0.5s;故电量q=It=1.6×0.5=0.8C; 故选:A. 分析:已知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根据公式q=It可求导体中的电量. 3.如图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把该小灯泡分别与电源1、电源2单独连接,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电源1与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11:7 B . 电源1与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1:1 C . 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2 D . 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2 答案:D 解析: 解答: A 、根据电源U ﹣I 图线,121010 ,711 r r =Ω=Ω,则r 1:r 2=11:7,故A 正确. B 、E 1=E 2=10V ,故B 正确 C 、 D 、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与电源外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灯泡与电源连接时的工作状态 则U 1=3v ,I 1=5A ,P 1=15W ,135 R =Ω U 2=5V ,I 2=6A ,P 2=30W ,256 R = Ω P 1:P 2=1:2,R 1:R 2=18:25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电源的外特性曲线U ﹣I 图线,可求出电动势和内阻;根据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与电源外特性曲线交点确定灯泡与电源连接时工作电压与电流,即可求出功率与灯泡电阻. 4.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表示该电池( ) A . 一定有1.5J 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B . 在工作状态下两极间的电压恒定为1.5V C . 比电动势为1.2V 的电池存储的电能多 D . 将1C 电量由负极输送到正极过程中,非静电力做了1.5J 的功 答案:D 解析: 解答: A 、D 、电源电动势的大小表征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将1C 电量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过程中非静电力做的功,即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表示该电池能将1C 电量的正电荷由负极移送到正极的过程中,非静电力做了1.5J 的功,故D 正确,A 错误;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详解和练习

近代物理 构 氢原子能级公式 天然衰变 人工转变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2 1 n E E n = α衰变 质子、中子 核反应堆 热核反应 12r n r n = β衰变 的发现 一、知识网络

半衰期核能 表示放射性元素△E=△mc2 衰变的快慢 二、画龙点睛 概念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

成 ①装置: ②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1.1 认识运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三、教具 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地球自转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 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正确的理论,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 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B.是一定的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C.一定相同 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

高中物理必修配套资料第一章第2节 库仑定律

第一章 静电场 第2节 库仑定律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真空中有两个带电小球,带电荷量分别是q 1和q 2,则( ) A.电荷量大的小球受到的库仑力大 B.电荷量小的小球受到的库仑力大 C.两个小球受到的库仑力大小相等 D.只有两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相等,它们受到的库仑力的大小才相等 解析:由F =k Q 1Q 2r 2 可知,库仑力的大小与两电荷的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单个带电体的电荷量无关,故A 、B 错误;库仑力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故C 正确,D 错误. 答案:C 2.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如图所示,O 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 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 1、P 2、P 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 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 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若物体O 的电荷量用Q 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 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 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 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保持Q 、q 不变,增大d ,则θ变大,说明F 与d 有关 B.保持Q 、q 不变,减小d ,则θ变大,说明F 与d 成反比 C.保持Q 、d 不变,减小q ,则θ变小,说明F 与q 有关 D.保持q 、d 不变,减小Q ,则θ变小,说明F 与Q 成正比 解析:保持Q 、q 不变,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 =k Qq d 2,增大d ,库仑力变小,则θ变小, 减小d ,库仑力变大,则θ变大,实验表明,随着d 的减小,F 增大,不能说明F 与d 成反比,故A 、B 错误;保持Q 、d 不变,减小q ,则库仑力变小,θ变小,知F 与q 有关,故C 正确;保持q 、d 不变,减小Q ,则库仑力变小,θ变小,只能说明随着Q 减小,F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相对论简介经典测试题(3)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相对论简介经典测试题(3) 一、选择题 1.有一把长为L的尺子竖直放置,现让这把尺子沿水平方向以接近光的速度运行,运行过程中尺子始终保持竖直,那么我们此时再测量该尺子的长度将() A.大于L B.小于L C.等于L D.无法测量 2.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出的光谱 B.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事件是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C.光电效应实验现象的解释使得光的波动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D.质能方程2 E mc 揭示了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确定关系,提出这一方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衍射现象 C.光的偏振现象证实了光是横波。 D.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B.电磁波谱波长由长到短顺序是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γ射线C.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波源周围如果没有介质,就不能形成机械波 D.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经过地球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到飞船上的时钟变快 5.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是物体以光速运动的动能 B.是物体的核能 C.是物体各种形式能的总和 D.是在核反应中,亏损的质量和能量的对应关系 6.下列关于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力学和相对论是各自独立的学说,互不相容 B.相对论是在否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是两种不同的学说,二者没有联系 D.经典力学包含于相对论之中,经典力学是相对论的特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经典力学己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B.经典力学在今天广泛应用,它的正确性无可怀疑,仍可普遍适用 C.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运动状态而改变 D.狭义相对论认为,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8.关于相对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飞船的运动速度很大,应该用相对论计算它的运动轨道

专题十八近代物理初步高考真题集锦

35.[物理-选修 3-5](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7Al 上, 产生如下核反应:p +13 C .铯原子核(133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Pb)的结合能 16.(2013· 高考大纲全国卷) 放射性元素氡(222Rn)经 α 衰变成为钋(222Po),半衰期约为 3.8 A .目前地壳中的.222Rn 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Rn 的含量足够高 D. 86 期较短,衰变速度较快,因此目前地壳中的222Rn 不是因为原来含量高而是由其他元素衰变生 0 Z 86 86 专题十八 近代物理初步 13 27Al →X +n 式中 p 代表质子,n 代表中子,X 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 X 的质 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解析:(1)从核反应发生时质子数和中子数守恒入手. p 为11H ,n 为1n ,则A X 中 A =1+13-0=14,Z =27+1-1=27,则中子数为 Z -A =27 -14=13. 答案:(1)14 13 35.(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物理-选修 3-5](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________. 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 α 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 的结合能 55 82 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解析:(1)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需要的最小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 A 正 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更稳定,即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更大,衰变前后核子数 不变,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 正确.铯核的核子数 比铅核的核子数少,其结合能也小,选项C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 错 误.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需放出能量,因此质量亏损产生的能量小于原子核的结合能, 选项 E 错误. 答案:(1)ABC 86 86 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22286R n 的矿石,其原因是( ) 86 86 C .当衰变产物.222P o 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84 P o 的增加会减慢222Rn 的衰变进程 222 Rn 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 解析:选 A.从衰变及半衰期角度分析,各种不同元素的衰变不断发生,而22286Rn 的半衰 86 成的,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其他因素无 关,选项 C 、D 错误. 20.(2013· 高考北京卷)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 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考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 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一、x-t 图象(左图) 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 2处的某点; 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斜率表示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陡峭,速度越大) ②③⑤平行表示 速度相同 图象与x 轴的交点表示 物体在t =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 图象与t 轴的交点表示 在交点时刻距参考点的位移为零(回到原点) 在x —t 图象中两直线相交说明什么?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阴影部分面积没有任何意义。 在x —t 图象中如何判断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为正还是负) 如果斜率为正(如②③⑤)则速度方向为正;如果斜率为负(如④)则速度方向为负。 二、v —t 图象(右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1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2时速度为0,然后向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4开始向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1时速度为0接着又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