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漳州市第五中学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师: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而且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学新课】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60%。

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I商业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II商业区的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

工业区

I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

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II布局: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而这些功能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指明重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态和不同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商业区Array

B住宅区

C工业区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商业中心是一定地区的物质集聚中心,也是中心。

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__________功能用地。在大多数的城市中,它的面积往

往占城市空间的_____到____。

3.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______和________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

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就形成了________。

二、综合分析题

1.读教材图2.5,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以及不同类型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找一幅你所在的城市或熟悉的城市的平面图,看看这个城市有没有不同的功能区,这些

功能区在空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参考答案:

一、1. 服务2住宅40% 60%

3.交通通达性地价高度集聚功能区

二、1.香港的功能区主要有商业中心区、混合土地利用带、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和工业区。商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香港的中心地带;混合合土地利用带分布在商业中心区外侧;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混合土地利用带的外侧,如九龙塘和半山区及山顶,还有远离闹市区,环境优美的舂坎角;低级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混合土地利用带和高级住宅区外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商业中心区,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如荃湾、葵涌、观塘、柴湾、黄竹坑等地。

2.联系实际,置身于生活,了解自己家乡――漳州的城市功能分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旅游区等,并简要说明各自分布的方位。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知识点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

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图2.7)

(本部分建议采取学生分析教材图2.7,完成相应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

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请大家结合你的认识、图2.8和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谈谈你的看法。

②其他因素

I 收入 ——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II 知名度 ——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III 种族聚居区的形成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1.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2.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3.卫生防护带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大家课后要加强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地租高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其他因素

I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II知名度

III种族聚居区的形成

IV历史因素

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1.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2.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3.卫生防护带

【课堂练习】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最终取决于()

A.各种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C.各种活动的科学技术水平

D.各种活动的从业人员多少

2.在市中心的附近出现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在市中心附近,住宅付租水平最高

B.在市中心附近,通达度好、繁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通达度低,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附近,人口密集,住宅的需求量大

3.课后活动题(第24页)

参考答案 1.A 2.C

3.方案二较为合理。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容易产生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可以在与工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版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 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 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 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具体操作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1“香港城市图”: 图1:香港城市图 语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态。城市为什么是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团块状、组 团式、条带 状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了解城市形态的概 念。 2、指导学生读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即教材P18图2.1): 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并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完成下表: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 特征 影响因素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承转以上是城市的外部形态,那么走进绚丽多彩的城市内部,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城市土地 利用和功能 分区 1 城市土地 利用 联系实际,说说本地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从而得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 地、农业用地等。 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承转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不同,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使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相同 的功能区。 2 城市主要 功能区 1 引导学生读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即教材P19图2.2),说一 说图3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并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2 引导学生读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即教材P21图2.6):说一说图4 中所示的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 (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3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 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

人教版必修2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 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 【教学课程设计】 教学步骤具体操作设计 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1“香港城市图”: 图1:香港城市图创设情景,导其深入

语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 态。城市为什么是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 态 1 概念: 2 类型: 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状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 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 2指导学生读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即教材P18图 2.1): 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 了解基 本概念 培养学 生读图 分析、归 纳能力

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2 引导学生读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即教材P21图2.6):说一说图4中所示的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 (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3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只是其他类型的用地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已。 〈1〉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1 引导学生读图5“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即 教材P20图2.3),让学生从图5中两种住宅区的居住环境、单 位面积房屋售价、公共设施的配备是否齐全等方面对城市住宅 区的类型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在建筑质量上,城市住宅区出 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2 通过读图5,让学生讨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布的 位置特点,从而得出: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的外缘,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与 低地、工业区联系。进而得出: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 培养学 生读图 分析问 题,发现 规律的 能力

公开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完整(有答案)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了解城市形态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重点) 3、合理布局功能区(难点) 二、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交通用地等 2、功能区的形成 ______ 效应 3、功能区的特点 (1)无明确的________ (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形状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___状城市中最为________的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成片 区位特征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地段(CBD特点:建筑物_____、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____) 低 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 附近;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①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 ②趋于交通干线 两侧分布 高 级 城市______;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分布 位置 _____、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或环境优 美处 远离市中心 三、环境因素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1、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工业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 (2)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近郊 2、污染水源的工业 如印染厂、电镀厂等应位于河流的_____地区 3、污染大气的工业 如水泥厂、火电厂等应位于(1)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2)盛行风的______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合理布局工业区与住宅区的相对位置 〈拓展〉玫瑰风图判断风向 ——各点与坐标轴中心形成的线段长度表示风频的大小 甲乙丙 _________风_________风________风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乙

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本章规划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问结构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照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发现,本节教材并未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作专门的讨论,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补充这部分内容。考虑到课时关系,在补充这一内容时,不必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可在讨论完“城市形态”或“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后,举一两个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适当讨论即可。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通过案例来说明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仅仅是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会自然形成一定的等级体系。中心地理论是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理想模式,现实中的城市等级体系虽然不会呈现理想的结构,但仍具有理论上得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该理论在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运用这一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第三节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环境污染,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或者利用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产生更深切的感受。 课时安排 共7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采用解剖麻雀的方式来认识城市个体,即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来安排内容。教材首先运用三幅城市形态图直观说明城市外部形态和地形、水系及交通线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三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材引用“北京市功

2.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2015.3.11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 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 因素 4、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2、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在同一空间集聚→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憩区、行政区、文化区等等) 3.功能分区的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三种模式。3.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土地的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付出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有和。 (2)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 (3)社会因素:收入、、种族、等对住宅影响大。 (4)我国许多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4.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工业区:不断向 _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分布(运输量大,交通便利) 【预习自测】 1.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为什么? 2.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 【课堂练习】

4.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B.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有关,与自然环境无关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D.因为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现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务区而是重要行政区 5.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布局合理的是() 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10.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4、工厂企业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厂房,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大量的运输需求 D、接近能源地 5、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 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 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 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0~21题。 2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 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精编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XXXX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武”汇报课 教学设计 课题:XXXXX 执教人:XX 班级:XXX 时间:XX年X月X日 一、教材分析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问结构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以及区位特征。 3.了解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 4.掌握城市主要的功能区,理解各种功能区的特点和位置要求,并联系实际 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 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功能分区的结构及各个功能分 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城市的了解,体会社会进步、城市快速发展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 坏处; 2.意识到城市合理建设与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城市形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四、教学难点 城市三大类功能区的形成、特点和位置要求。 五、学情分析 所授课的班级为高三学生,首先,这部分内容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过,学习难度较初学者而已容易,现在已形成地理学习的思维;其次,本节课的主题为城市,同学们对于城市的了解较多,体会较深,对本课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常见的功能区。 2.了解城市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

【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及图2.1 、图2.2 、图2.3 和图2.4分析 1、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 2、填写下表 二.读图2. 5完成活动题: 1、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 2、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空间分布特点或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 C.绿化带D.工业区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4.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A.城市居民区的边缘地带B.城市的边缘地带 C.通达度最高的地区D.工业区的中心部位 【训练提升】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1.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word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2.1.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 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 2、明确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3 、理解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并归纳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其他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延续。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 1、重点 (1)明确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2)理解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2、难点 理解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课程导入(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了解了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包括了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就构成了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也就是形成了城市地域结构。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24,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 1、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哪三种?(1分) 设置意图:知识性问题,让学生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此因素对于土地利用来说,就 是指________的高低,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7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明确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从而体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力。 3、读图2.7,完成读图思考题。(5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让学生理解距市中心的距离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付租能力的影响。 4、读图2.8,说说除了地租外,城市地域结构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 设置意图:知识性问题,通过读图归纳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其他因素。 (三)小组讨论(5′)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规律;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四)展示交流(12′) 展示时应合理划分问题,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包揽所有题目,另外,尽量保证机会均等,每个小组一节课就回答一次问题为好,对于特别积极的小组予以表扬,但要向其提议把机会让给其他还没有回答问题的小组。通过这个环节,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了,还不能解决的,教师作为精讲内容进行讲解,并视情况适当延伸问题。 1、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 (1)交通的便捷程度;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2、在OA段,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可能成为商业区; 在AB段,住宅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可能成为住宅区; 在BC段,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可能成为工业区。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其他因素还有: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以及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五)拓展练习(5′) 1、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A 功能区是同类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 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 每个功能区只有一个功能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范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七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 功能 一、选择题 (2009·宁夏模拟)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状 D.放射状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城市被交通线和河流阻隔成片状分布并且每片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功能区系统,因此应为组团式。 答案:A 2.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城市的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④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从SO2浓度的等值线延伸方向看,该地的盛行风向应为东风,故火力发电厂宜布局在城郊西部④点,对城区污染较小些。 答案:D 3.适合K点布局的企业是 ( ) A.火电厂 B.印染厂 C.污水处理厂 D.自来水厂 解析:K点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结合选项分析可建自来水厂。 答案:D (2009·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工业区地形平坦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有防护带与居住区隔开,对居住区污染小,故选项D正确。居住区临近铁路,噪声污染较大。居住区位于丘陵地区,建筑工程量较大。 答案:D 5.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解析:防护带适合布局停车场、日用品仓库、消防车库等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答案:A

(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解析: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河流的下游环城公路附近,且人口密度呈增长状态,综合判断该区为工业区,所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工业用地。 答案:B 7.下列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在变化,但总体来说城市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图中③商业区不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以它的商业服务等级不是最高的,服务种类也不是最多的; ①位于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不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区;K滨河带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可以修建开放式公园。 答案:C 右图为某城区地 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 ) -①及L3-① -①及L4-① -①及L2-① -①及L4-① 9.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 ) 解析:城市地价主要受交通的通达性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图中①为城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应是地价最高的街区。根据图上信息,离市中心(①)等距离的四条街中,L1-①和L3-①等地价线弯曲大,说明沿线的商业活动多。L1-①及L3-①的地价高,地价随离市中心距离变长下降的速度慢,等地价线沿街道向外凸出更加明显。 答案: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乘等因素,东莞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采光 B.民俗 C.通风 D.交通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完整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根据教学内容此“标准”可理解为:①该“标准”强调了学生应掌握的重点知识为“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②“运用实例分析和解释”,既强调了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即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强调了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设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城市化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形态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些基础知识。本节教学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拓展学生思维,学以致用。首先,本节课采用读图分析的方法,将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问题并逐层展开,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地理。第三,重视学法指导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第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带领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土地利用类型,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功能分区的位置和特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城市这个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

同时,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②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②以平罗县城城市功能分区为例,激发学生观察、调查地理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分成4组,分别调查居住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布位置、主要功能区的区位。 [教学过程]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高二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精品教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 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城市外部轮廓,能说出该城市的城市形态。 2.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3.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

形成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几幅不同外部轮廓的城市(如:成都、兰州、重庆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什么是城市形态。并让他们能说出有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学生答)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不错。因为每个城市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那大家想想有哪几种城市形态? (学生答)团块状、条带状等 (教师总结)对,还有一种是城市被分成几个片区的,我们也可以称它叫分散式,组团状。这些城市的形态因为和当地的地形有关,所以依据当地的地形,城市会发展成不同的形状。列举成都、兰州、重庆等城市进行讲解。 (转承)我们知道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聚落形式,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有很多,城市中以某一种土地利用形式为主的区域构成城市的功能区。以南京为例,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同步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 同步学案

一、都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都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1.三大功能区的形成 2.三大功能区的形状、特点及位置 功能区形状特点区位选择及缘故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 状 商业活动繁忙,昼夜 人口数量变化大,建 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缘故:①人口稠密、市场宽敞;②交通便利、便 于商品流通 工业区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动,并趋向于沿要紧 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缘故: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 输成本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 工业化后显 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 级住宅区分化;位置 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 背向进展 高级住 宅区 都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缘故: ①环境优良;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养 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邻近,与低地、工业区相 联系 缘故: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 文化教育程度低 [迁移应用] 1.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都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都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商业用地B.公园绿地 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 (2)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要紧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要紧缘故是 ( )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 B.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 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嗓声污染 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1)C (2)B 【解析】本题考查都市功能分区的区位选择及缘故。第(1)题,都市的住宅区,是都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是都市最差不多的一项功能,因此都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而住宅区多临近都市的中心地带——商务区的周围。据图示,图中①的占地比例也是最大的,故①为住宅用地。第(2)题,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和废渣,这些废弃物进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躯体健康。据图示,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多吹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因此有严峻大气污染的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和钢铁厂等应该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二、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阻碍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专门多,自工业化以来,经济因素对其阻碍显著 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阻碍都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要紧因素。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要紧取决于各种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高低。阻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交通便利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1)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程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都市内不同区位的土地交通便利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土地租金不同,存在的经济活动也各不相同,都市内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及付租能力随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递减规律及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图解如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 能 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不 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3.应用:在区域示意图上,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区别不同城市等级和体 系。 考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主题1 功能区的形成与特征分析 [核心知识再现] 1.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况 (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 点状或条状分 布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 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 路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动,并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 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工 业化后出现分 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 低级住宅区分化;位 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 文化区相连 原因:①环境优美; ②文化氛围浓,人口 素质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区相连 原因:①便于工人上 下班;②收入低,文 化教育程度低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上海外滩的繁华景象令人赞叹,这主要得益于它作为什么功能区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预学案: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 2、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又哪些?它们在城市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城市地域结构?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来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影响这个因素的因素又有哪些? 6、功能区特点:(1)之间无___________________; (2)内部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住宅区 (1)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___。 (2)出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8、商业区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BD 多分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9、工业区 工业布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其他功能区 如:,多分布在大城。 教学案: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