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湖北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9年湖北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9年湖北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9年湖北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9年湖北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

纪年热点:隋朝统一全国1430周年、元朝统一全国740周年、清朝设置台湾府335周年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与繁荣昌盛的保证,我国历代政府都曾采取积极措施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重点掌握朝代:秦、汉、隋、唐、元、明、清

一、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的措施及成就(政治、经济、文化、对新疆、西藏、台湾的管理)。

二、面对侵略时,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1、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秦创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3、经济上: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和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

5、民族关系或边疆管理上:①派蒙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开发南疆,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水运。

总之:秦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汉:

①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③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④经济上:盐铁专卖,统一造五铢钱。

⑤外交上: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特点:将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改造为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需要的精神支柱。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善——隋朝、唐朝: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统一的措施:1、经济上:开通大运河;2、政治上: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四段:从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④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⑤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科举制度的创立(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A、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B、完善——唐朝,表现:常设的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以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C、发展——明朝: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八股取士(消极:束缚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D、废除——清朝末年1905年。

积极作用:①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标准从门第到才学;选官权利由地方到中央)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唐朝

1、治国措施:

A、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

治国政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谏臣——魏征。)

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设进士科;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贡献: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玄宗的治国措施(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和宋璟当宰相,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生活安定,国力强大,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大宗、唐玄宗治国措施共同点:①提倡节俭,②重视发展生产,③任用贤才。

2、民族政策:

(1)特点:开明的民族政策

(2)史实:

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来唐政府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藏族祖先)。“和同为一家”。(表现为和亲)

B、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3、唐朝对外关系:

(1)特点:主动的对外开放的政策。

(2)表现:

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C、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取经。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4、唐玄宗时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

A、农业: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出现了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陶瓷业有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C、商业:商业繁荣,交通发达,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四)发展——元朝:

①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特点:①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②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朝:

1、政治方面:

①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实质:削弱相权,强化君权);②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③设置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④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迁都北京(明成祖)

2、思想(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3、对外政策表现:①郑和下西洋;②戚继光抗倭。

(六)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清朝:

1、措施:

A、政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B、思想:大兴文字狱,摧残了人才。

C、文化上:八股取士

D、外交:闭关锁国。

2、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束——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二、我国在维护国家统一上的措施及成就(民族关系、边疆管理等)

1、秦朝:

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加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西汉:

①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与匈奴政策:战争)

②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匈奴政策:和亲)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政策:友好交往)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汉与西域各族的交往。

④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与西域政策:设管理机构);

3、唐朝:

①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②对新疆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③与吐蕃(西藏)友好交往:文成公主(唐太宗)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蕃“和同为一家”。

4、元朝:

①藏族: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

②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明朝:

①修筑长城抗击蒙古;

②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他进行的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6、清朝:

①对西藏管理:

A,册封达赖、班禅;

B,1727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②新疆:乾隆帝派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③对台湾管理: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政策):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

★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特点:

①我国古代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民族友好、和平交往是主流。

②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共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三、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1、★用史实证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新疆:

(1)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清朝:

A,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西藏:

(1)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2)清朝:

A,顺治、康熙分别册封达赖、班禅;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金瓶掣签);

B,(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新中国:

A,20世纪60年代,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B,“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

建国后我国对新疆、西藏的政策:A,民族区域自治;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台湾问题:

A、古代:

(1)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和澎湖列岛。

(2)清朝:

A,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B,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C ,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B、近代:与祖国两次分离、一次回归:

A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

B,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

C,1949年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割据台湾,与大陆分离。

C、现代: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分设机构)

(1)对台湾的管辖:A,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B 清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对东北的管辖:康熙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3)对西藏的管辖:

A,顺治、康熙分别册封藏族佛教首领为达赖、班禅。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B ,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对新疆的管辖:

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②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总趋势:

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③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古代史上要掌握的制度创新: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③隋朝:科举制;

④元朝:行省制度

秦隋元三朝共同点:A、都留下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B、都是短命王朝C、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专题二屈辱、探索和抗争

热点:林则徐虎门销烟180周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兴中会成立125周年

一、近代列强的侵略与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39年6月3日。(纪念:国际禁毒日)

4、领导:林则徐。(评价:民族英雄)

5、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6、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7、结果: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8、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最早);赔款2100万元(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贸易主权——危害最大);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

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主权)。

附属条约:1843年,《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9、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历史地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根本: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国家: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3、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_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1、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重大战事

①平壤之战: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

②黄海海战:1894年9月,致远舰管带______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③旅顺战役(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旅顺失陷,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1895年春,在日本______签订。

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②:台湾问题);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赔款:②);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危害最大——侵

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社会性质:②)。

6.瓜分中国狂潮

(1)契机: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门户开放”政策:《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_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7、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目的: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2、抗击过程

①廊坊狙击战: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②围攻教堂和使馆区: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这成为列强扩大侵略的借口。

③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

④失败:8月,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1)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③)。(中国败因: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朝经济落后等。)

4、中国社会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日本侵华战争(1931年——1945年)

(1)侵华史实

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②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影响: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③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军进犯上海,11月上海沦陷。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④南京大屠杀(1937年):屠杀中国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多万人。

(2)国共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胜利根本)(3)国民党正面抗战:

①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李宗仁)

②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江西万家岭战役)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4)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彭德怀)

(5)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也同到祖国的怀抱。(l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被割占。

2、抗战胜利意义: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④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决定性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

③抗战是正义的,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

4、抗战胜利的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

②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是抗战胜利之源

③和平发展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人民捍卫主权

(一)史实

(1)戚继光抗倭。(明朝)

(2)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

(3)近代抗击外国侵略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关天培:在虎门抗击英军,壮烈牺牲。

左宝贵:平壤战役中牺牲

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时)

赵登禹、赵登禹:指挥部队奋勇抵抗,为国捐躯。(七七事变时)

张自忠:抗击日寇在宜城为国捐躯。

(二)作用:粉碎了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

三、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1、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

4、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建立新式海陆军: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5、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只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

8、洋务运动的评价(影响):

(1)进步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学习,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再加上内部腐朽和外国势力的挤压,中国没有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中国近代政治化(民主化)的起步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2)目的(主张):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序幕:公车上书。(4)领导人、政治派别: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5)高潮:百日维新。

(6)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8)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三)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中国近代政治化(民主化)的一次尝试

1、辛亥革命前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刘道一、蔡绍南)。

(2)、安庆起义(徐锡麟)。

(3)广西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

(4)黄花岗起义(黄兴)

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

志。

2、孙中山革命活动: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2)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

(3)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最大的功绩)

(5)建立中华民国;

(6)创建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建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和革命干部。)

3、机关报:《民报》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5、领导人:孙中山。

6、高潮:武昌起义。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9、颁布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附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 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ǎi)载(zài) B.载(zài)载(zài) C.载(zài)载(zǎi) D.载(zǎi)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勾②沿 B.①勾②延 C.①沟②沿 D.①沟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 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_________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_________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①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载(zǎi)载(zài) B.载(zài)载(zài) C.载(zài)载(zǎi) D.载(zǎi)载(zǎi) 【答案】(1)①C 【解析】载,zài:词语中“载”字有载物或有承载之意、有又、有的时候读zài。如:载歌载舞(又、有之意)、载客(承载之意)。zǎi:词语中“载”字有记录或年的意思时读zǎi。如:刊载(记录)、一年半载(年)。百度汉语解释:[ zǎi ]1.年:一年半~。三年五~。千~难逢。2.;刊登:登~。刊~。转~。~入史册。~于该刊第五期。[ zài ]1.装载:~客。~货。汽车上~满了乘客。~誉归来。2.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过~。3.充满(道路):风雪~途。怨声~道。4.姓。5.又;且:~歌~舞。 ②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勾沿 B.勾延 C.沟沿 D.沟延 【答案】②D 、含义用法不同:“沟通”表“使彼此相通”。例如:沟通南北沟通信息沟通感情。“勾通”指“勾结串通”。例如:他们内外勾通,侵吞了巨额公款。2、词性不同:“沟通”是中性词语,“勾通”是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9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9 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 题,每题2 分,共10 分。 1.(2 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 A.赞誉.(yù)汲.取(xī)要决.(jué)不修边幅.(fú) B.绯.红(fēi)镶嵌.(qiàn)旁骛.(wù)接踵.而至(zhǒng) C.狭隘.(yì)宣.哗(xuān)褶.皱(zhě)殚.精竭虑(dān) D.霎.时(shà)畸.形(qī)羁.绊(jī)眼花瞭.乱(liáo) 【答案】B 【解析】考查易错字音字形。A 项汲.取(jí)要决.(诀);C 项狭隘.(ài)宣.哗(喧); D项畸.形(jī)眼花瞭.乱(缭)。 2.(2 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答案】C 【解析】考查成语运用。A 项“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B 项“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C 项“袖手旁观”表示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D 项“可歌可泣”表示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3.(2 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 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答案】A 【解析】考查病句类型。B 项重复累赘,应删去“约”或“左右”。C 项成分残缺,乱用介词使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D 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得”或“必须禁止”。 4.(2 分)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第 1 页(共11 页)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座位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 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 入史册的“丝綢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文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载( zài ) 载(zǎi ) B.载( zài ) 载(zài ) C.载( zài ) 载(zǎi ) D.载(zǎi ) 载(zǎi )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 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分号 C.【甲】冒号 【乙】句号 D.【甲】冒号 【乙】分号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

2019年中考政治试题-2019年北京市中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北京市中考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也是 ①澳门回归20周年 ②五四运动100周年 ③改革开放40周年 ④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年12月8门,伴随着巨大的火箭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___探测器,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最终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A.嫦娥四号 B.天舟一号 C.墨子号 D.天宫二号 3,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们要保持“生命通道”畅通,是因为 A.生命是脆弱的,要自立自强 B.要保障其他军道的行车速度 C.生命至上,要保障及时救援 D.生命是独特的,道路是不同的 4.《黄帝内经》中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的记载,这启示我们 ①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②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 ③要积极主动调控情绪④同一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图2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面对诱惑要提高自控能力 ②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③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④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面是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 相识的那一年,他29岁,他39岁。一位情操高尚、平民情嫌、家国精怀,一位学识广博、光明磊落、真挚善良。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他们谈的是人民的疾苦与病病,说的是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分开的日子里,他们彼此惦念,友情并未随日月流逝而淡漠。他们的心,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从中可以领悟到 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②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③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北京市政府整治城市顽疾,规范环境秩序,改善核心区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让胡同成为有绿茵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氛围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以新的形象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这些做法体现政府 ①关注民生,建设宜居的位活环境 ②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③作为权力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 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网上流传的一些名人名言并非真的出自名人之曰。最近,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上线,鲁迅是否说过相关词句,输入关键词一查便知,还能检索到其对应的文章出处。该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考试中最难的题,无非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孩子在这里失分严重,虽然考前对书本知识有了大概掌握,但是,一上考场,很多孩子就招架不住,对有些问题总是答不上、答不全。材料分析题如何拿满分? 材料题考察难度也分为易、中、难三种,但从试卷整体来说,难度肯定比选择题大。材料分析题常见的出题方式: 一、文字型材料题。这是平时考试中的常见出题方式,中考也是。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学生较好回答。 二、表格型材料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对重要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能力。这类题往往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设问也往往采取递进式。 要想读懂这些图表,需要图表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理解,其次还要把图表、文字材料和设问结合认识,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开放型材料题。所谓的开放型,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材,尽可能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贴近生活,做到新颖,但是有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以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这一类为主。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1.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2.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二)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道德与法治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也是 ( ) ①澳门回归20周年 ②五四运动100周年 ③改革开放40周年 ④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8年12月8门,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_________探测器,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最终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 ) A .嫦娥四号 B .天舟一号 C .墨子号 D .天宫二号 3.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们要保持“生命通道”畅通,是因为 ( ) A .生命是脆弱的,要自立自强 B .要保障其他军道的行车速度 C .生命至上,要保障及时救援 D .生命是独特的,道路是不同的 4.《黄帝内经》中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的记载,这启示我 们 ( ) ①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 ②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 ③要积极主动调控情绪 ④同一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图2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面对诱惑要提高自控能力 ②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③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④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下面是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相识的那一年,他29岁,他39岁。一位情操高尚、平民情愫、家国情怀,一位学识广博、光明磊落、真挚善良。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他们谈的是人民的疾苦与病痛,说的是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分开的日子里,他们彼此惦念,友情并未随日月流逝而淡漠。他们的心,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从中可以领悟到 ( ) 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②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③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北京市政府整治城市顽疾,规范环境秩序,改善核心区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让胡同成为有绿茵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氛围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以新的形象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这些做法体现政府 ( ) ①关注民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 ②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③作为权力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 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网上流传的一些名人名言并非真的出自名人之曰。最近,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上线,鲁迅是否说过相关词句,输入关键词一查便知,还能检索到其对应的文章出处。该查询系统的推出 ( ) ①有助于保护兽迅的名誉权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历史科的材料分析题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同的解答技巧,可是材料分析题,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却是失分率最高的部分,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冲刺阶段要对材料分析题进行专项训练,带领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分析、解答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历史材料题的解析能力,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认识材料分析题特点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大,灵活性强,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联系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等理应是我们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重点。 2.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及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及考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2)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3)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4)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5)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 (6)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从以上考察内容及考察方式来看,题目的题干往往会在实际考题中表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 对于这三种表述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同时要紧扣材料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学业水平测试题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指导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题特点,在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答题方法。 1.“读”——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找”——是解答的关键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练习课分析】 全面检测这一阶段世界近代史复习及练习效果,诊断“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策略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第一轮复习结束,扎根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核心考点欠明确,学生对常见题型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有针对性地“专题补差”,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掌握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2、能力目标:理清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4、教学重点:掌握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把握做题的规律。 5、教学难点:鉴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练习课与“复习—总结—练习—拓学”模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 以“复习——总结——练习——拓学”为教学主线,借助课堂练习进行纠错。 【教学设计】

一、师生共同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线索 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读:解题的基础。先读问题,包括问题的分数。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对应材料部分。 (二)、找: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问题的相关点。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注意问题的分值。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白话。 三、课堂练习,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师生共同总结) ①.教师教学方面: A.增加检查、督促的力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但因为所教班级过多,检查的力度是较难实现的。 B.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等。 ②.学生学习方面: A.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B.认真审题。 C.注意书写等。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等都得到了提升,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2019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1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Mg B.Zn C.Cl D.Ag 3.(1分)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0~3.0)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铁丝B.红磷C.甲烷D.氢气 5.(1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取固体粉末D.检查密性 6.(1分)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7.(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用于气焊 8.(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有腐蚀性 B.H2O2能分解 C.H2O是常用的溶剂

D.Al在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9.(1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干冰﹣CO2B.消石灰﹣Ca(OH)2 C.纯碱﹣NaOH D.小苏打﹣NaHCO3 10.(1分)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1.(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2.(1分)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 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2、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①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慕尼黑会议是个大阴谋?④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⑤慕尼黑会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⑥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回答: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 材料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①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初中《世界历史》课本 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1分) 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分) 7、.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 现请回答: ①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1分)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1分) ②哪一次会议确定老人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③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至少列出两点) 8、材料一: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选自《世界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

深圳市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深圳市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闭卷考试,请注意分配答题时间。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希波战争后,波斯帝国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权 B. 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C. 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一直打到亚马逊河流域 D. 阿拉伯人吸收了日本10个数字的计数法,把它传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 2.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印度无关 A. 种姓制度 B. 《汉漠拉比法典》 C. 阿拉伯数字 D. 佛教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隐退,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主要是指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近代史的开端 C.学习西方近代文明逐渐深入 D.民族危机逐步加重 5. 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 这一斗争 A. 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 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6.有学者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下列文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7. “一个梦从冬到夏,让人民做主当家,一条心聚小成大,站起来国立天下……人民是我的根,民 生牵着我心。”这是继国庆献礼歌曲《国家》之后,刘媛媛和成龙再次携手联袂演唱的建党90周年献礼歌曲《民生》的歌词。你知道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也是 ①澳门回归20周年 ②五四运动100周年 ③改革开放40周年 ④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年12月8门,伴随着巨大的火箭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测器,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最终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A.嫦娥四号 B.天舟一号 C.墨子号 D.天宫二号

3,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

被称为“生命通道”。我们要保持“生命通道”畅通,是因为 A.生命是脆弱的,要自立自强 B.要保障其他军道的行车速度 C.生命至上,要保障及时救援 D.生命是独特的,道路是不同的 4?《黄帝内经》中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的记载,这启示我们 ①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②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 ③要积极主动调控情绪④同一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图2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面对诱惑要提高自控能力 ②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③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④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面是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 相识的那一年,他29岁,他39 岁。一位情操高尚、平民情嫌、家国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