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

一.绪论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简史

1、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

2、古希腊的“雅典大学”,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以及中国古代的“稷下学官、太学都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

3、雅典大学:修辞学校(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学校(七艺:增加:算术、天文、几何、音乐);亚历山大大学(博物馆、图书馆)

4、独立形态的高等德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5、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相继形成于11、12世纪,是最早的3所中世纪大学,被称为“母

大学”

6、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过程中,两种类型的大学:学生的大学、先生的大学。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

际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的雏形。

起初,硕士、博士、并不是学位,只是代表任教资格。

7、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三个特征: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分层;世俗化;国家化。

为了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洪堡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柏林大学对洪堡高等教育思想的的实践与创新,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第二,设立了“习明纳尔”和研究所,第三,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第四,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判断:研究生教育始于德国)

8、美国第一所高等学校是哈佛学院。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旨吉尼亚大学。

“莫利尔法案”,1862年生效,“农工学院”“赠地学院”;“威斯康辛思想”1904年,范海斯总结了威斯康辛大学办学实践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季括:1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民科学与文化宫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他强调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注意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其中,科研来源于德国柏林大学,服务社会来源于威斯康辛思想)19世纪中叶,美国的新成立的赠地学院,如威斯康新大学,康乃尔大学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威斯康新思想为高等学校增加了服务社会的职能,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9、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于1876年,

是“完全按照德国模式”的研究生院。

10、中国古代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1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P13)

12、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私学是齐国的稷下学宫。(P13)

13、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4)

14、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代表。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15、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

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及全国教育都有统帅作用。

16、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

17、第一次院系调整始于1952年下半年,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

合性大学”,按照“专业”招生,培养并分配毕业生,形成了专才培养模式。

18、1980年2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层次。

1995年8月18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的一部基本法律。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目前我国实行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20、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集权模式(法国、苏联、前东欧一此社会主义国家);分权模式(美国).并重模式(日本、英国、德国).

21、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22、者马丁·特罗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这个国家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在15%到50%,则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超过了50%,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二.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及内涵:(P.48)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在当代社会,综合地看,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的内涵是:第一,经济水平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其表现和意义越来越明显,第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变化,第三,经济发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为高等教育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四,经济发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念,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基础教育制约高等教育的主要方面:

第一,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第二,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四、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1、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

2、高等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中国古训的逻辑:读书——科举——高官厚禄;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逻辑:受教育——增长经济知识技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个人处理经济条件变化的能力)2、高等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人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教育有助于消除贫困的依据何在?消来贫困,使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则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经济目标。因为第一,社会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第二,教育水平的提高便顺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减小;第三,对教育投资的境加,可以提高全社会中劳动所得所占的比重,降低财产所得所占的份额)

五、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表现在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

六、高等学校职能

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七、高等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

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指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专业规格。

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而具体的体现,相对于各类高等教育而言,它是一个总目标和大方向。

高等教育目标规定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

意义:第一,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作用;第二,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第三,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内部与旬部联系的中介,是高教育目标理论与高等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

八、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

高等学校课程即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及其内容。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判断题:教材就是课本。( ×)

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选择题):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设置多样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a)教学计划:是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对某专业学生培养规则的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包括:1.专业的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3.教学活动(生产实习等);4.时间分配。

b)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叙述该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从结构而言:包括说明、正文和附录。说明是教学目的、要求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附录是考核的建议和要求。正文是按章、节、目规定讲述的内容,基本的要点和课时。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九、高等学校课程编制原理

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是指针对某一专业的课程系列或某一门课程而完成的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高等学校课程式的编制,包括职业或学科活动分析、课程方案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制订、教科书或教材编写、课程其他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等环节。

美国教育学家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四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故泰勒原理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在课程编制中陈述目标有三类:行为目标,展开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展开目标是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重要补充形式

十、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与等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相联系)

表现在四个方面:1、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而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间接经验而实现的,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2、独立性: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关系而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3、创造性:就认识活动的结果来说,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4、实践性:从教学过程完成之后与社会实践阶段的衔接关系来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还具有鲜是的实践性。

和以下内容相结合

十一、教学组织性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结合和表现出来,即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

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

班机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形式。班级授课制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其缺点是学生个性服从于班级共性,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或: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如何弥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个别教学是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另一种辅助形式。处于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中间状态。寻求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之间最佳的结合方式,是现代教学理论中关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

十二、教学环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

要专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教案设计,知己知彼。

十三、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P.137)

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P.143,侧重下面第2和第4条)

c)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教学方法;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以下内容: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与掌握这些理论与原则,并且在实际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加以体验和运用,就有利于改善我们从一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第四,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我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成果。

研究教学方法。论述及案例题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特点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所必须依据的准则。

教学原则的来源:教学原则是教学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学原则来源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学原则也可能是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产物。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原则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请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论述。

启发式,因材施教――孔子循序渐进――朱熹教学相长――《学记》

二. 教学方法(P.114)

教学方法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是师生间为着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载体和工具,进行信息处理、传输、整理和再现的工作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包括选择、整理信息、选择载体和工具,传输信息和控制信息传递等)和学生学的方法(包括有选择地接受信息、加工整理以及存储、再现信息等)。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还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分类:第一类,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教师知道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如练习法。

运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有:

课堂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讲授要保证内容的逻辑性;

课堂讲授要语言的感染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P.124):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他们都不能机械地应用到所有具体教学中去。某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某种教学任务和内容,对于某些学生,对于某些具体情境可能是适用的,有效的,然而它对于另外某种教学任务和内容,对于另外某些学生,对于另一种具体情境却可能毫不使用,甚至可能还会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组合与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教学方法纳入最优化程序中,教师应依据一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P.15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也体现了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三、高校教师的素质:(抄在P154)

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文化知识素质(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主持(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反映敏捷、耳聪目明;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开阔的心胸、顽强的毅力)。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152)

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有强烈的成就感);

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的自警和自省意识);

高校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五. 教师和学生(P.147)

高等学校主要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三个基本职能。

高等学校的主要作用有:(P.150~P.151)

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培养人才)

高校教师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发展科学)

高校教师通过知识技术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

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

高校学生的要求:

正确的认识能力;

优良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人际关系;

合理的行为举止。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包括1.工作关系、组织关系(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

2.认识关系、情感关系(心理学意义上师生关系);

3.道德义务关系(伦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八.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63)

该理论特别强调人力资本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体现在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人力资本的增长,特别是教育支出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十二. 高等学校的管理

高等学校管理以学术管理为特征;(P.165)

高等学校管理中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高等学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拥有此手段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开展其教学和科研活动,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等社会职能。(P.167)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等学校有两类目标: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和高等学校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服务于教育目标。

十三.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学历,是指人们在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判断题)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 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 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 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 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 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 的途径 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 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 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 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 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

发展的可能性

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 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 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教育活动。 (3)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 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高等教育四个理论的相应对应点: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将围绕 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二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种教育观;三是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模式;四是平等与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价值取向。 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3.为什么说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 (IX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 4、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 种标准。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 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论述题(开放性)(P58) 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 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获国家服务的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它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锯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指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规律 1、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的丰富实践,为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着目标的设定,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性质和规模,目的,内容)(2)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目的和内容,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巩固政治制度,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舆论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第一章,第4页)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 律的科学。(第一章,第1页) 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 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 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 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 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 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 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 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我们可从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 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剖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 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愈来愈烈。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这也就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内容及特点,第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和大学要力争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互补的需要中 产生双赢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研究目的?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页)?学习和研究高度教育学,旨在揭示高度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度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力量指导。 4、高等教育学研究意义?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23页)?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一点对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尤为重要。?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这样一种“为人师表”的专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他的知识品德、 学识技能、管理才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整个社会都要认识到教育工作者 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加强教师修养的重要性。?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专业,也是事业和职业。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专业精 神和事业目标,应当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基本规范,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职业道德的基本点就是 热爱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心,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 会与未来负责。有了责任心就能积极工作,勤于钻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也才能以为人师表来严 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学 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担负起育人 和科研的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准备步入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今后不断加强、提高且无止境的终点,这样才能 随着修养的不断完善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学识素养,首先是文化素养,即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知识。知识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