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指导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指导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指导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指导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指导知识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具体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的表现

医务人员的压力既可来自外部环境,也可来自工作人员本身。压力主要分为工作压力、社会环境压力、个人成就压力。

1.1工作压力

1.1.1病人要求高

在医疗实践中,诊断、治疗的效果是难以准确估计与确定的。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漏诊、误治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而医务人员与病人医疗知识的不对称,病人对医学科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最终未达到病人家属的期望值,病人家属因不满治疗结果引发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无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缺乏安全感,使得医务人员对工作产生恐惧感。

1.1.2劳动强度大

相对于公务员的双休日、节假日,医务人员加班和值班过于频繁,不仅难以享受一些法定节假日,有的甚至连正常的下班休息也难以保障。加之,遇到一些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他们往往是没日没夜,牺牲休息也是在所难免。

1.1.3职业风险高

医疗工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点决定了医务人员从事的是高风险职业。医务人员一方面要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为防范“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医务人员每天时时刻刻要绷紧神经对付工作中的压力。

1.2社会环境压力

新闻媒体有时过度夸大行业中个别弊端或故意炒作医疗纠纷,再加上群众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医院和医务人员,所以,现阶段医疗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焦点的中心,医务人员也时时处于舆论漩窝中。社会舆论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敌对情绪日益凸现,使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在执业过程中精神压力过大。

1.3个人成就压力

1.3.1职称晋升竞争激烈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必须撰写论文、做课题,以期得到职称上的晋升、成就上的认可、收入上的增加。要实现晋升

愿望,只有不断地学习与钻研,才能适应变化与发展了的医疗事业要求。否则,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则有被淘汰的危险。

1.3.2付出与收入的失调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广大医务人员所从事职业的技术含量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自身付出多。然而,他们的劳动报酬、个人收入所得却与其工作付出、劳动风险程度、自身价值以及所承担的责任等不成正比甚至严重失调。

医务人员的自我调适与减压方法

临床医务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身体、精神常处于高压应激状态,心理处于疲惫、压抑、焦虑之中。时代的发展对于医务人员的压力源只增不减,作为新时期的医务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要学会自我减压,自我调节,及时有效地释放、缓解内心的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1.坦然面对压力

对可能发生的压力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总强调工作压力是如何不合理,自己如何不喜欢。减压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需要了解自己担心的是什么?还要学会发泄、放松、幽默等方法。总之,如果需要缓解压力,就必须学会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压力。

2.冷静应对,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情绪稳定,用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紧张焦虑时,要学会放松,调整心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从心理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缓解精神、体力的疲劳状态,轻松愉快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过硬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减少工作场所矛盾的发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培养健康品格,提高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绪,才能减轻心理疲劳、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使自身变得轻松愉快,才能促进健康,缓解护患冲突。积极参加各种新技能、新方法、新理念的学习与培训,除医学专业学习外,增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紧跟时代发展。

3.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的健康最重要的是人的适应能力。而人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面对不同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去表述,面对不同的环境,也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关系的产生。

4.换位思考

多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心情,关心患者的病痛。在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多数患者和家属能够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理解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如果发生不理智和无理取闹时的行为时,不应以暴制暴,要以诚相待,忍让在先,同时寻求院方帮助妥善解决纠纷。

5. 排除负性情绪

善于转移,合理宣泄。每个人都有苦闷的时候和不愉快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一个人在屋子里面冥思苦想,一定要转移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改变环境,如出去溜溜弯,听音乐会,找朋友聊聊天,看电影,都能排解人的负性的情绪。当人的情绪不好的时候,要能够去宣泄,长期的积累起来的负性情绪,一定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损害。通过一定的渠道,就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可以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

6.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允许别人对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或者对别人不同的意见看法和行动的容忍。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中,合作能力尤为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发展的背后一定会有人际关系的支持。因此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得以增长,每个人所在的组织发展,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宽容。学会宽容,才能容忍别人。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doc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就是应用心理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从多角度来系统地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通过构建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实施压力监控及压力预警,界定心理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个性化的教育培训、互动交流、自助调适和专家咨询服务,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主动互动,维护和提高员工身心健康,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推动力。 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员工心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今天心情很不好”、“郁闷”、“烦着呢”等成为企业员工的口头禅。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员工之间相互竞争压力的增加,个性张扬心理需求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2005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 诚然,无需说明,大家都明显感觉到了竞争的日益加剧。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现,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越来越多的港、澳、台精英们纷纷“北飞”,谁都无法忽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于是,“加班”、“充电”这些词也成了现代企业员工的口头禅。 最近《财富》完成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近7成的经理人觉得自己压力较大或者极大,其中48%的人认为导致工作效率降低,30%认为导致其对工作缺乏兴趣,42%认为导致出现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 企业员工在长时间的压力之下,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出现许多症状,比如: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也发生明显变化,焦躁,忧虑,时常莫名其妙地对周围人发脾气,无法控制的怒火……这就是积“压”成疾,会给人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人们的“职业杀手”,员工的压力问题每年都使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 压力并非都是有害的,工作绩效与压力的 对应关系呈倒U型曲线。适度的压力能够带 来积极的工作动力和乐观的生活目标,提高 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高负荷的压力却给 个人以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消除压力 的这些负面影响,使员工都有一个健康的心 理状态呢?这就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专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能带来什么?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 提高企业绩效等。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 ·减少人才流失 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企业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由此降低重大人力资源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使员工压力处于最佳水平,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由此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维护

1. 国际卫生心理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理、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紧迫感 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 下列哪项不符合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中的发现 A.48.7%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 B.55.1%有职业负荷感 C.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 D.护士属于“低危工种” 3. 工作倦怠发生过程的四个阶段哪个是错的 A.适应阶段 B.停滞阶段 C.挫折阶段 D.枯竭阶段 4.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困扰不包括 A.收入与支出的矛盾困扰 B.工作强度与专业知识提高的困扰 C.心理成就感与条件匮乏的矛盾困扰 D.心理问题

5. 下列哪个描述符合神经症特征 A.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B.自知力存在,主动求助 C.持久的个性明显偏离正常 D.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6.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认识活动范畴的心理活动 A.感觉 B.思维 C.抑郁 D.注意力 7. 下列哪项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 A.内心的平静 B.长久的友谊 C.内心存在恐惧 D.免于自我设限 8. 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病水平的特征 A.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B.社会功能受损 C.自知力存在 D.药物治疗为主

9. 医务人员缺乏有力支持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收入与付出不符 B.缺乏法律保护 C.医务人员有更多的心理支持 D.没有安静的工作环境 10. 希波克拉底认为抑郁症是人体那种液体过多 A.血液 B.粘液 C.黑胆汁 D.黄胆汁 单项选择题 1. 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方面,医务人员面临的心理问题不包括 A.担心工作中的差错 B.病人及家属要求高 C.工作量大 D.能得到社会认同 2.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认识活动范畴的心理活动 A.感觉 B.思维 C.抑郁 D.注意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最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Kessler1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298名医务人员(医生540例,护士758例)进行调查。[结果] 医生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护士(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1),研究生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每周值班2-3次的医务人员在K10分值、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以及值夜班的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医务人员每天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不同在K10分值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人格类型医务人员的K10分值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K10分值与精神质(r=0.210,P<0.001)及神经质 (r=0.567,P<0.001)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向性(r=-0.200, P<0.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护士、男性和高学历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频繁值夜班及与病人的接触时间长的医务人员的情绪较低落,内向不稳的医务人员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最高,医务人员的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精神质的倾向性越小,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越低。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Yao Yongcheng, Yao Wu, Wang Wei, Sun Jinfeng, Lan Yaji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City, 450001, China.)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试题试题库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一、单选题(10) 1、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是()。A .初中时期 B.高中时期 C.大学时期 D.成年期 2、21 世纪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A 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 人际关系良好 3、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A 轻微的心理失调 B.轻度的心理障碍 C.中度的心理障碍 D.严重的心理疾病 4、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为()。A. 情绪障碍 B.适应不良 C.人格障碍 D. 精神障碍 5、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精神分裂症 6、我国20 世纪90 年代,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占()。A.16 -20% B.30-34.4% C.37.9%D.64.4% 7. 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A.焦虑症 B. 疑病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8、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A.环境适应 B.自我评价 C.人际关系状况 D.情绪健康 9、某生患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病起来,情绪会异常兴奋或低落,或兴奋与低落交替出现。请问该生患有什 么心理疾病()。A. 反应性精神病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10. 某大一学生小明,经常感觉自己的车没有上锁,然后跑到停车点查看,请问该生患有什么症状()。 A.焦虑症 B.强迫症 C.疑病症 D. 偏执狂 11.院学生心理访谈室是在() 12.我院在线QQ 咨询热线是() 13.我院心理信箱是() 二、多选题(6) 1、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 A.个人经验标准 B.社会文化标准 C.症状检查标准 D.数理统计标准 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恐怖症 D.精神分裂症 3.人格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A. 偏执型 B.分裂型 C.冲动型 D.强迫型 4.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有()。 A. 精神分裂症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反应性精神病 D. 人格障碍 5.个别咨询的主要形式包括()。 A. 门诊咨询 B.访问咨询 C.广播咨询 D.电话咨询 6.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基本要求包括()。A. 自我意识良好 B.社会功能良好 C.社会支持良好 D.价值观合理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一、单选题(10)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A. 理想自我 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 D.投射自我 2.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A.健全自我意识 B.意志坚定 C.人格健全 D.自我统合 3.青年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健全人格 B.培养意志 C.自我统合性 D. 情绪稳定 4.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需要()。A.15 年B.20 多年C.30 多年 D.40 年 5.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 A. 少年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中年期 6.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 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最终阶段 7.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A.青年初期 B.青年中期 C.少年期 D.青年晚期 8.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 阶段理论,当代大学生目前的主要解决的任务是()。 A.获得自我统一性 B.克服自卑感 C.获得自我完美感 D.获得信任感 9. 当代大学生追求卓越人生、追求自我实现必须面对的终生课题是 A.健全自我意识 B.健全人格 C.培养坚定的一致 D.调控自己的情绪 10. 形成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是()。A.健全自我意识 B.自我统合 C.悦纳自我 D.调控自我 二、多选题(6) 1. 从结构形式上看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A.自我认识 B.心理自我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2. 大学生自我认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A.广度和深度发展迅速 B.自觉性增强 C.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D.主动性增强 3. 从自我体验的形式看,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现实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A.丰富性 B.敏感性 C.波动性 D.深刻性 4. 从自我体验的内容看,大学生子自我体验的特点包括()。A. 自尊心强 B.好胜心强 C.孤独感强 D.成就感强 5.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A.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B. 自我设计的愿望比较强烈 C.独立意识凸显 D.自信心增强 6.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矛盾突出 B.过分依赖 C.自卑过强 D.过度

关于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 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0438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0438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 提案人:台盟中央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卫生部会同民政部办理 主题词:卫生保健 近年来精神病人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精神疾病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服务规模和内容也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等问题。造成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治疗情况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的控制。由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低,不能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导致残疾率升高。同时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了解程度低,导致社会普遍存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不愿就医,致使病情延误。二是精神疾病治疗的负担沉重、治愈率低。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劳动能力削弱或丧失,导致家庭收入下降,而且病态行为的破坏作用,往往造成家庭财产损失,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据调查显示,精神疾病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位居第一。三是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差,专业人才短缺。由于政府对精神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一方面医疗机构设备相对落后、病床不足;另一方面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相对低下、工作条件艰苦、社会地位较低,许多优秀人才不愿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原有的优秀医务人员外流改行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四是精神卫生工作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撑与保障。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一部精神卫生工作的专门法律,精神疾病患者、从事精神疾病治疗的医务人员和受病人侵害的公民的个人安全和合法权益都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切实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我们建议: 一、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增加投入,加快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着力整合各级卫生、民政等部门下属的各类精神卫生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1T16:12:31.0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作者:王巧、董纪宇、冯敏 [导读]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究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形成了典型案例,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西点军校的成功密码》一书中,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坚毅与勇敢,也就是当今学生所欠缺的品质,要想成功,就要有克服一切的勇气,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哪怕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失败,都不会放弃自己最初的理念。现如今的学生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坚毅的品格,遇事不退缩不胆怯。同时家长也需要适当地放手,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教育心理辅导 一、实验研究提出的背景 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城市生活中工作难工作压力大,人口稠密等特征明显增加。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家长们担心孩子们日的发展,于是各种学前班,特长班,补习班络绎不绝,泛滥式发展,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纯真的童年,过早的体会到了成人世界。近年来心理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做出叛逆不听话的举动,甚至得自闭症抑郁症等疾病的大有人在,家长们此时才注意到,原来孩子不管要学习好,精神方面更加重要。于是,国家加大了心理教育的投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就开始增加了。 二、实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国内外专家研究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为了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改变社会仅仅依靠学校教师教育学生的现状,更多的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档案,指导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指派心理辅导老师按时对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组织各种心理健康的活动等。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积极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校的活动,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阳光,自由快乐,坚强勇敢的童年,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向成功。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培养一批优秀善谈和孩子们有同理心且知晓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老师。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课题研究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个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心理调查测量法等方法。 1、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2、个案调查法:对一些典型学生进行重点追踪研究,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特别孤僻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等。以确定学科渗透对这些学生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对他们实施有效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教学的独特方法和策略。 3、观察法: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客观表现去了解他们心理的方法。对心理观察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以及用专门的形式记录所获得的事实和结果。应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以及其中的心理现象。研究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训练,善于在繁杂的现象中抓住所需要观察的事实和材料,并发现各种现象间的联系。 四、研究的内容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校的教育中应该渗透心理教育,事实证明心理教育必不可少,且应该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学校应结合相应的自身教育、教育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育过程与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也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学科教育,充分的挖掘学科教育中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2、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谢的校园活动,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制作能力,自我培养能力等。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研究表明一个学生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远远超过在家中的时间。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学校可以开展很多活动,例如“公益进社区”活动,同学们可以组织一起进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同学协作,做一天的小义工。还有,“无偿献爱心”活动,在学校组织下,各班班委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孤儿院关爱幼小的孩童。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能力,且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4、督促家长们积极配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通过研究发现,在这场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学校,家长的配合也尤为重要,很多家长只顾工作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了,这是错误的行为和想法。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的责任极为重大,学校应该及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实时反馈给家长,同时家长在家中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并将孩子的表现反馈给老师。家长和老师应该齐心协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 五、预期的研究结果 预期成果:通过此子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方案学习资料

我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方案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活动,结合企业实际,切实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职工满意为最终目标,以基层基础为工作重点,以标本兼治为基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泉,深入推进企业矛盾调解、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幸福龙宇建设的整体质效”的要求,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新机制,创新企业员工矛盾化解新途径,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出人文、关爱、和睦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使所有员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为构建和谐平安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文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抗压能力,营造人文、关爱、和睦的人际关系,推动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为建设平安企业、和谐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文支持。 三、组织机构

成立龙宇煤化工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政工部,负责协调与组织工作。 四、工作内容 1、利用各种活动形式丰富员工精神生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上心理辅导课等方式,帮助员工建立健康的心理,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读书角、生日会等通俗易行的方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结合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把职工读书角、阅览室、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建起来。 2、深入开展对员工心理疏导。办公室要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调查员工可能因生产、生活等方面原因引发的带普遍的心理疾患,及时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发展,对有可能采取极端方式伤害自己的员工,要逐一建立档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确实有效地释放员工的心理压力。 3、开展员工思想状况调查。要切实重视员工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动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调查,其目的就是摸清员工家庭、劳动、报酬、生活、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工作方向。

2017云南省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知识培训(答案)

?B、认真性量表高分:无目标、懒惰、不检点、意志弱、享乐 ?C、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 ?E、以上皆是 ?E、以上皆是 ?D、病态人格量表测量异常思维特征 ?B、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A、情绪衰竭 ?E、以上都是 ?E、以上都是 ?C、情绪衰竭 ?E、以上都是 ?A、体重指数(BMI)小于或等于17.5,或体重保持在至少低于正常体重的20%以上的水平 ?E、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发育会放慢甚至停止 ?A、纠正营养不良

?A、恐惧症 ?D、常伴腹泻、腹胀、腹鸣及便秘,因频繁剧烈的呕吐而致低钾血症、肌无力及痉挛 ?A、黑蒙 ?B、非快眼动睡眠(慢波):梦游症(2、3期),遗尿症(4期) ?C、成人:长睡眠者>9小时、短睡眠者1~3小时、变异睡眠者3~6小时 ?E、以上皆正确 ?D、男性的发病人数是妇女的1.5倍 自杀的临床识别与干预

?C、挫折忍受力 ?C、宗教信仰 ?E、行为:过去的尝试,成功的尝试,演练 ?B、确定保护因素--注意这些因素是否过多且复杂,要精简有效 ?C、有自杀的想法和计划,但没有意向和行为,风险等级高 ?E、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迫性觅药行为 ?E、以上都是

?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国内成瘾医学和心理学专家提出成瘾不仅是一类躯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 ?C、持续药物治疗 ?A、工作成瘾 ? ?E、以上均是 ?A、焦虑症的主要特征是间歇性的焦虑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 ?D、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10-12-29 信息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21世纪步入全球化竞争时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勃兴,高技术企业猛增,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加重,使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如果员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下降,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降低,还会引起企业间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离职现象。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而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本文就是针对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读了大量文章,并对我国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企业界和研究人士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1.从企业体制来看 表1不同企业体制员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1.1国有企业 由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国有企业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国有企业产生了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国有企业员工在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上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时间员工难以适应改革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报怨社会分配不公,缺失安全感,引起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国企经营者又由于政企没分开、产权不明晰等体制性的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命运,对产品不敢求新求异,工作内容也缺乏灵活性,导致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机械地完成任务,工作积极性下降,进一步引发成就感低落。如此恶性循环,国企员工的心理健康最令人担忧。 1.2民营企业 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才像雨后春笋一样地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很多员工都是原来国企的员工。国有企业一般对企业员工的情感需要等方面较为关注,而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使部门员工的情感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感。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企业与员工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企业只需要向员工支付工资,对员工的其他问题漠不关心。这样的认识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关于印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人事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文化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现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文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八年一月十五日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年—2015年)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协调机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陆续出台,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规模和内容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的实施,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特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一、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 ——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 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 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 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 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

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心理辅导员:徐初梅 辅导对象: 王某年级四年级性别男年龄10 辅导时间: 2018.9 问题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有时还鼓动一些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 原因分析: 对于王某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对策及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王某,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王某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

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享受职业快乐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一、教师缘何“心病”不断?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归纳

转载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归纳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③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实施心理健 康促进行动 (一)行动目标。

(二)行动任务。 1. 开展大众心理健康促进与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移动视频、远程教育终端等新媒

体,组织创作、播出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创作心理健康系列海报、折页、手册等形式的心理健康传播材料,张贴到村(居)委会或派发至户。鼓励患者主动寻求帮助,消除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歧视。组建心理健康促进共同体,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等主题日,通过研讨会、交流会、新闻发布会、健康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其他用人单位和居(村)委会组织策划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心理健康宣传创意比赛,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公众文化生活。针对老年人、流动人员、农村妇女、留守儿童、被监管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精神心理问题易感人群分别制定宣传教育策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强化省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各市、县(市、区)要依托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医院),挂靠建立市县两级精神卫生中心。推动市级精神专科医院达到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标准,各县(市、区)至少在一所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慢病机构建设有病床的精神专科。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依托本单位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或计生办)、共青团、妇联团体等部门,设立

心理健康服务岗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开展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要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和心理训练等服务。在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并与精神卫生机构组成医联体,构建转诊和流转体系。利用互联网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采取线上(专家咨询指导)与线下(心理辅导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主体)相结合的办法,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各部门要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将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评估结果作为示范单位、实践基地建设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据。养老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看守所等机构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力量,为空巢老人、孕产妇、遭受家庭暴力者、遭受虐待者、丧偶者、留守和流动儿童青少年、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羁押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省市两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建设,推广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