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总论选修课教学大纲

民法总论选修课教学大纲

民法总论选修课教学大纲
民法总论选修课教学大纲

《民法总论》选修课教学大纲

说明

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属于部门法学,民法学不仅要研究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以及各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民法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民法适用中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它在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增强人们的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权利观念、法治观念,自由观念,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决定了民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决定民法学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一门课程,民法学是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民法学分民法学总论和民法学分论两部分内容,本大纲为民法学总论部分。

本大纲适用非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使用,总教学时数为45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民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民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经过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民法教研室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研究,由范雪飞老师撰写,王洪教授审定。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西南政法大学非法学专业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

配合本教学大纲教学的指定教材为李开国教授主编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法学》。本大纲基本涵盖指定教材编写的内容,对于该指定教材未在本大纲中写入的内容同学们务必自学,以全面掌握本学科知识。

第一章民法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民法的意义,明确《民法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民法的调整对象,了解新中国的民事立法,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了解我国民法的概念,民法的渊源及适用范围。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一词有多种含义,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

(二)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密切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三、民法的调整方法

(一)事前调整

(二)事后调整

四、民法的理念

(一)主体平等

(二)意思自治

(三)权利本位

第二节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是权利法

二、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律表现

三、民法是私法

四、民法是实体法

第三节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

一、民法与经济法

二、民法与商法

三、民法与亲属法

四、民法与行政法

第四节民法的渊源

一、概述

民法的渊源是指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制定的各种有关民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二、我国民法的渊源

(一)制定法

1、宪法

2、民法通则

3、民事单行法

4、国务院颁布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

5、地方性民事规范

6、部门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7、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文件

(二)国家政策

(三)民事习惯

(四)判例

(五)法理

第五节民法的适用

一、民法的适用范围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二、民法的适用原则

(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二)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三)类推适用

(四)例外排斥一般规定

三、民法的解释

(一)民法解释的种类

(二)民法解释的方法

第六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二、传统民法基本原则的演进

三、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权利神圣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意思自治原则

(四)诚信原则

(五)公序良俗原则

【思考题】

1、简述民法概念、特征

2、简述我国民法的性质

3、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4、试论为权利而斗争

5、论人生而平等

6、论意思自治原则

7、论公序良俗原则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分类;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根据——民事法律事实,弄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分类

(一)财产法律关系与人身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结构

(一)静态结构

(二)动态结构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

(一)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含义

(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

1、规范原因:民法规范

2、事实原因:法律事实

第二节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概述

(一)权利的概念

(二)权利的本质

(三)权益、权限与权能

(四)民事权利与权利能力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一)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三)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四)主权利和从权利

(五)专属权和非专属权

(六)既得权和期待权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和救济

第三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一、民事义务

(一)民事义务的概念、特征

(二)民事义务的内容

(三)民事义务的分类

(四)民事义务的履行

二、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第四节物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的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二)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

(四)代替与不代替物

(五)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六)主物与从物

(七)原物与孳息

三、特殊意义的物

(一)货币

(二)有价证券

1、有价证券的特征

2、有价证券的分类

【思考题】

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2、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动态结构

3、简述民事法律事实

4、试论民事权利的体系

5、简述动产与不动产区别的法律意义

第三章自然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掌握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了解监护、住所;掌握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以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的财产责任。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人概述

一、自然人的概念

二、自然人与公民

三、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

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一)出生的意义

(二)出生时间

(三)出生证明

(四)胎儿利益的特别保护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一)死亡的意义

(二)自然死亡的判断标准和时间

(三)自然死亡的证明

第三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第四节监护

一、监护的意义

(一)监护的概念与意义

(二)监护的性质

二、监护资格和监护能力

三、监护人的设定

(一)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定

(二)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设定

四、监护人的职责

五、监护的变更和终止

第五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一)宣告失踪的意义

(二)宣告失踪的条件

(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四)失踪宣告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一)宣告死亡的意义

(二)宣告死亡的条件

1、自然人离开其住所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

2、自然人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超过了法定时间

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4、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三)宣告死亡的法律结果

(四)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六节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户籍和居民身份证

一、姓名

二、住所

(一)住所的意义

(二)住所的认定

三、户籍和居民身份证

第七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

(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地位

三、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民事责任

【思考题】

1、试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2、简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划分

3、简述监护的性质

4、试论宣告失踪的条件和法律效果

5、试论宣告死亡的条件和法律效果

6、简述自然人住所的法律意义

第四章法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法人的概念、法人制度的意义和法人的分类;掌握法人的条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掌握法人的机关及其责任,了解法人的清算、变更、终止。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人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

二、法人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

(一)依法设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节法人的分类

一、外国法上的法人的分类

(一)公法人与私法人

(二)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

(三)公益法人与私益法人

(四)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二、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划分

(一)企业法人

1、按所有制划分

2、按企业形态划分

(二)非企业法人

1、国家机关法人

2、事业单位法人

3、社会团体法人

4、捐献法人

第三节法人的设立、变更、消灭

一、法人的设立

(一)法人的设立条件

(二)法人设立的方式

二、法人的变更

(一)法人变更的概念

(二)法人变更的类型

1、法人的合并

2、法人的分立

(三)法人变更的程序

三、法人的消灭

(一)法人的消灭

(二)法人的清算

第四节法人的财产

一、法人财产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人财产的来源

三、法人财产的内容及其例外

第五节法人的机关及其责任

一、法人的机关概述

二、法人机关的种类

三、法定代表人

第六节法人的能力

一、法人能力概述

(一)法人能力的概念

(二)法人能力的特点

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

(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成立、消灭

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

第七节法人的责任

一、法人责任概述

二、法人责任的内容和范围

(一)法人责任的内容

(二)法人责任的范围

三、特殊法人责任

(一)法人成员的法律责任

(二)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

第五章非法人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非法人组织是自然人、法人之外的另一类民事主体,在立法中一般被称为“其他组织”。通过对本章学习,了解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和法律地位;掌握合伙的概念、特征、法律地位和分类,掌握合伙组织的设立、解散和清算,合伙财产、合伙债务的承担。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非法人组织概述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

二、非法人组织的特征

三、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合伙组织

一、合伙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二、合伙的历史沿革

三、合伙的分类

(一)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

(二)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

(三)显名合伙与隐名合伙

(四)企业型合伙与非企业型合伙

四、合伙组织的设立

五、合伙财产

六、合伙事务的执行

七、合伙的债务和合伙人的责任

八、入伙、退伙

九、合伙的解散和清算

【思考题】

1、试述非法人组织的特点及其法律地位

2、简述合伙的特点和法律地位

3、简述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的关系

4、试论有限合同与隐名合伙之关系

5、试论合伙债务的承担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学习,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形式和有效条件;掌握无效的和撤销的民事行为及其后果;了解附条件的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

四、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二、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三、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四、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五、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六、独立法律行为和辅助法律行为

七、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

一、民事法律行为构成的概念

二、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三)意思表示的形式

(四)意思表示的法律拘束力

三、其他要素

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意义

二、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一)一般要件

1、主体

2、意思表示

3、标的确定和可能

(二)特别要件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三)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四)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第五节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人为限制

一、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进行人为限制的意义

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二)条件的构成

(三)条件的种类

1、停止条件

2、解除条件

(四)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五)条件成就的拟制

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二)期限的种类

1、终期

2、始期

四、附负担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二)特征

(三)负担对于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第六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一、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和特征

(二)种类

1、因行为人无相应民事行为而无效

2、因违反法律的强制制规范或公序良欲而无效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5、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损害国家利益

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和特征

(二)种类

1、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5、乘人之危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

三、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和特征

(二)种类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其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

2、无权代理

3、无权处分

(三)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追认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可变更可撤销与效力待定的区别

五、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后果

【思考题】

1、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试论民事行为这一概念

3、简述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4、试论意思表示的构成

5、试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6、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类型

7、试述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瑕疵的去除

第七章代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代理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有权代理、无权代理、代理权滥用和代理中的连责任;了解代理的终止。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特征

三、代理制度的沿革与作用

四、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五、代理的种类

第二节代理权

一、概念和性质

二、代理权的产生

三、代理权的行使

四、代理权的终止

第三节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三、表见代理

(一)概念与特征

(二)构成要件

(四)表见代理的效力

【思考题】

1、试述代理的特点

2、试论代理的分类

3、简述复代理

4、试论滥用代理权的类型

5、试论委托授权行为与委托合同的关系

6、试述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7、试述表见代理的构成与法律后果

第八章期间、时效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期限、时效的概念、意义;掌握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起算、中止、中断、延长以及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时间在民法上的意义

二、时效制度概述

三、时效制度的立法体例

四、我国的时效制度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及其效力

(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三)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的计算

(一)起算

(二)中止

(三)中断

(四)延长

四、诉讼时效期间和除斥期间

(一)除斥期间

(二)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第三节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和和意义

二、期日

三、期间

(一)期间的计算

(二)期间的终点

【思考题】

1、试述时效的性质和意义

2、试论诉讼时效的种类

3、论述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的区别

4、试论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关系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 课程编号:1510382 学分:3 适用对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地位:《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开始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方针,通过网络营销活动,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网络营销课程,对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和企业形象宣传,可以成功开展网络营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即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从网络营销理论出发,对网络营销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使学生认识网络营销环境、学会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分析网络消费者与营销市场、在整体上掌握网络营销战略与计划、灵活运用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了解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借助网络广告与促销策略和网络营销的顾客策略,培养利用网络进行市场营销的能力。 基本要求:网络营销课程在互联网应用相关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同时本身又自成专业体系,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体现出知识、能力和长期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1、对网络营销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1)认识网络营销的发展演变规律及现阶段网络营销的特征; (2)理解网络营销定义及内涵; (3)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及核心思想; (4)认识网络营销的内容体系及演变。 2、培养和锻炼网络营销应用能力及学习研究能力 (1)理解网络营销八大核心能力及培养路径; (2)熟练应用网络营销常用工具和资源; (3)熟悉主要的网络营销方法,重点掌握并熟练应用内容营销及社会化营销的常用方法; (4)关注网络营销新发展,了解网络广告新模式、生态型网络营销及分享式营销的核心思想。 3、创建和积累网络营销实用资源 资源积累是《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一书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在网络营销教学实践过程中创建和积累有用的网络营销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对本课程有实践意义,对后续课程、就业及创业等可发挥长期作用。这也是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即学习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及长期价值。主要资源包括: (1)互联网平台账户使用权限、信息发布权限; (2)互联网交流及分享平台发布的内容资源 (3)基于SNS网络的社交关系资源及网络营销能力秀活动获得的秀友资源; (4)个人品牌资源及网络营销核心能力资源。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逻辑学是研究和规范思维形式的科学,是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文科的专业必修课,是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规律和一般推理方法,通过训练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素质,为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和简要发展史,为逻辑学本身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应知”,也就是对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应该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二是“应会”,也就是掌握普通逻辑的知识,要能够应用来分析和解决思维实际中的逻辑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逻辑与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关系。 2、正确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尤其是各种推理的规则。 3、能够熟练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思维过程,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知道逻辑形式的构成,明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的。 2、课程内容 (1)逻辑学的对象;(2)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 (3)逻辑学的性质、作用和学习方法;(4)逻辑简史。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逻辑”的四种含义,逻辑学的定义,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2)领会: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6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概念的种类和关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关系,熟悉定义的规则,熟悉划分的规则。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完整版)《网络安全》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72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36 学分: 适用对象: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ternet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已成为网络管理中的一种必须技能。 同时随着服务器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的网络大多只是处于组建内部网或接入公网,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网络管理,要想管理好网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所以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人员将大量需要,网络信息安全将会成为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将介绍一定的网络安全中常用黑客攻击技术和搭建一个企业网络安全体系,同时使学习者能够熟练的使用常用的黑客攻击和系统防御工具,了解信息安全的整个过程,以适应现代网络管理的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满足一下要求为基本理念 (1)、体系性要求:所设计的模块课程,要求能够既能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所谓自成体系是指单个模块课程要涵盖该模块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该模块课程的设计,要以每一任务为单位,对每一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要设计出适合教学需要的任务课程,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 (2)、功能性要求:所设计模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用于辅助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演示和表达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二是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三是提供资料参考,重点在于提供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时的相关参考资料;四是用于学生的兴趣扩展,重点用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见识、形成个性。五是能即时测评,重点在于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即时反馈。 (3)技能性要求:模块教学设计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改课程所传授的技能,并能将这些技能应用的以后的工作中。 三、课程目标 通过项目引领的软件开发活动,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管理技能,对windows系统的安全配置和

民法学(2)的教学大纲

民法学(2)的教学大纲 2007年5月13日黎银桂 第三编债权 第十五章债权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债的概念、特征、分类,债的发生根据;掌握债的担保和债的履行、债的移转和终止。 教学内容: 第一节债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一、债的概念 二、债的特征 三、债的性质 债是一种财产法律关系,它所反映的是在财产的分配,交换等领域形成的财产流转关系。 第二节债的分类 一、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二、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三、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四、财物之债与劳务之债 五、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六、主债与从债 第三节债的发生根据 一、概念 二、债的各种具体发生根据(一)合同; (二)单方法律行为;(三)侵权行为; (四)不当得利; (五)无因管理; (六)其它。 第四节债的担保 一、债的担保的概念 二、债的担保的种类(一)保证 1、保证的概念 2、保证的设立 3、保证的效力 (二)抵押 1、抵押的概念 2、抵押的特征 3、抵押的设立 4、抵押的内容

5、抵押权的实现(三)定金 1、定金的概念和特征2、定金的分类 (四)留置 1、留置的概念 2、留置的成立条件3、留置权的实现(五)质押 第五节债的履行 一、概念 二、债的履行原则(一)实际履行的原则;(二)正确履行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三、债的正确履行(一)履行主体;(二)履行标的;(三)履行期限;(四)履行地点;(五)履行方式。 四、债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一)债的不履行; (二)债的不适当履行。 第六节债的转移和终止 一、债的转移 (一)债的转移的概念、指债的主体因一定法律事实出现而发生的改变; (二)债的转移的方式; (三)债的转移的效力。 二、债的终止 (一)债的终止,即债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归于消灭; (二)引起债终止的原因: 第一、履行; 第二、抵销; 第三、提存; 第四、双方当事人协议; 第五、混同; 第六、其他。 第十六章合同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合同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掌握合同的订立、内容形式;了解合同的解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无

法律逻辑学课程重点与教学要求.doc

《法律逻辑学》课程重点与教学要求 前言、第一章 首先要说明的是:凡使用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这本教材学习逻辑学课程,并参加中央电大统一考试的电大各专业学生,不论你学的课程叫法律逻辑学,还是经济逻辑学或普通逻辑学,都可以根据本课程提供的辅导进行学习。因为,我们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学大纲大致相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着重对逻辑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联系期末考核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带领大家做一些练习。 先讲一下:为什么法律专业学生要使用《普通逻辑学》这本教材来学习法律逻辑学呢? 这是因为:法律逻辑学严格地说,它是一门介乎于法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法学和法律工作中逻辑问题的应用逻辑。 但就目前情况看,法律逻辑学还是一门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新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法律逻辑学课,大多是在没有学过普通逻辑知识的学生中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普通逻辑的一般原理及其在法学和法律工作中的应用。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法律逻辑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逻辑学,而是"法律专业普通逻辑学" 的简称。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与其他专业学生使用同一本逻辑教材的原因。 为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好普通逻辑知识,我们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配备了不同的学习指导书。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逻辑学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个别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点,我们会在必要的时候作特别说明。

对"逻辑"一词,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因为日常语言表达中常用到这个语词,如"思维应当合乎逻辑"、"说话写文章要有点逻辑性" 等等。 可是,什么是逻辑学?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合乎逻辑呢?这些问题就不一定能人人说得明白了。而这正是我们学习逻辑学这门课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章的重点、难点 《法律逻辑学》例题解析 (前言) 学习逻辑学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同学们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必须反复运用才能熟练掌握。其中,认真做好逻辑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学会把具体问题“形式化”也就是要学会撇开具体内容,抽象出思维的逻辑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学会用字母和符号来代替语言文字表述的具体问题。有的同学习惯于就事论事,纠缠于具体内容,这对于分析复杂的推理就比较困难。其实,同学们如果掌握了把具体问题形式化的方法,就会把复杂的问题分析的简单明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特征和关系。 二、学会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逻辑学是人们获取新知识的工具,我们在解答逻辑练习题时,更应该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做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推理题时,更需要通过全面分析、抓住关键、总结规律。经过不断的努力,大家的逻辑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逻辑学的考试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考试题目中,单纯记忆性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有的题还比较灵活。所以,单纯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肯定是通不过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下功夫,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在复习和考试时就会轻松自如,取得好成绩。

网络心理学专业选修课教学大纲

《网络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Psy0300 2.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网络心理学/Cyber Psychology 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课程主要面向专业:应用心理学 6.总学时: 16,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学时: 0 7.学分: 1 8.修读该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条件: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学入门课程《普通心理学》后,在了解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开始研究网络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问题。 二、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包括网络心理学的概述、网络信息获取及资源共享、网上娱乐心理、网络交流心理、电子商务应用心理、电子政务应用心理、网络创新应用心理、人机交互等内容。要求学生对人们在应用网络时的心理特质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网络成瘾的诊断方法;了解人机交互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对网络心理学的兴趣和研究倾向。 三、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网络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理论、研究范畴、发展趋势,特别是要掌握人们应用网络时的心理特质及其主要问题,能够从人机交流层次、个体心理层次、社会心理层次这三个层面掌握网络心理学的知识。(对应主要面向专业培养要求 1.1和1.2) 2.专业能力目标:通过对网络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实际生活中人们出现的网络心理现象及其问题作出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心理学相关的方法和工具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应主要面向专业培养要求 2.1) 3.具体技能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网络成瘾的类别、主要表现特征、具体诊断标准以及相应治疗措施,具备鉴别、初步诊断网络成瘾的技能,并能进行相关的咨询。(对应主要面向专业培养要求2.1和3.2)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逻辑学试题

《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 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 此及彼,融会贯通。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试行)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 1 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软件系统(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构成的应用系统,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视频等功能。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力特点,应当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通信技术知识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组建、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更高技术的必修课程。为了规范该课程的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 1.1 课程的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其前导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H3C网络和思科网络技术等认证工程师的基础课程。 1.2 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主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设计: (1)教授和学习网络最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强调网络技术基础能力的学习,如重点掌握OSI/RM和TCP/IP结构、TCP/IP协议集以及网络互联基础等,为继续学习路由和交换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点教授和学习局域网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局域网技术、网络设备互联和管理等是网络技术的重要技能,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强化对不同规模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网络设备的互联技术、

医学英语选修课教学大纲

《医学英语》选修课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41033 课程名称:医学英语 课程总学时: 24 学分:1.5 面向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中药 开课单位:公课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医学英语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专业英语学习,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加强语言基本功。本课程注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医学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选择各种体裁的医学英语文章,以语篇阅读理解为主,配以翻译,听说和写作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普通英语学习转向医学英语的学习,为他们在医学英语后阶段的偏重专业或临床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方面 1. 初步掌握医学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基本医学英语词汇。 2. 初步掌握医患英语交流沟通基本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 3. 了解医学相关学科及医院科室等的英语表达。 (二)能力、技能方面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文献阅读理解能力。 2. 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医患英语交流沟通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Unit 1 Text A You Can Be Healthy and Happy 【教学内容】 1. 课程导入; 2. 重点词汇、短语:concern decline eliminate discount deliver genetic environment feature prone maintain immune turn out contrary to live out be likely to be armed with 3. 课文学习 4. 听说活动: Medical Queries 【目的要求】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2. 熟悉单元的听力材料内容 3. 了解相关医学人文背景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听说法、语法翻译法、讲授、讨论、角色扮演

民法教学大纲

《民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2104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时数:50 执笔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教育部确定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按照民法调整对象的内容及其内在规律,系统地阐述了民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内容广泛,大量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要求能用理论来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在交流掌握民法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与理论,了解国外民法学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理论联系实践,用以指导司法实践。并培养学生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最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民事法律、法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编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 法体系和历史发展及适用范围,理解和掌握民法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各项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难点: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法的含义 民法有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广义的民法与狭义的民法、民法典和民法通则之分,着重掌握我国民法的含义。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依此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就是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指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制定的各种有关民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民法的渊源的各种类型是: 一、宪法; 二、民事法律; 三、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 四、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五、地方性法规; 六、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的指示; 七、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第三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最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正确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准确地制订、解释和执行民法,依据民法原则处理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法学理论学时:___32____ 实践学时:__ 4___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开课意义】 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法学与逻辑学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如法律的制定或执行、法律的研究和运用,无不广泛地涉及逻辑问题;因此,学习法律逻辑对从事法学或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本科法学专业的专业选修必修课程。 【目的与任务】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法律逻辑的工具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使学生掌握法律逻辑思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逻辑学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全面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词项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及逻辑基本规律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特殊的法律逻辑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法律逻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法学专业基础课程,尤其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4 二、大纲本文(小四宋体加粗)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搞清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0811161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概率论》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启明学院信息类数理提高班学生、电信卓越计划实验班、基于项目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全英文授课留学生通信工程专业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从系统观点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直连网络、交换网络、互联网络等;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架构与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现机制等; 3. 理解和掌握关键的网络算法与协议,包括可靠传输、媒体接入控制、交换与转发、IP路由、TCP拥塞控制等;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和趋势。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电路交换、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性能分析、地址管理、可靠传输、以太网、无线局域网、路由算法、网络协议设计和性能分析 课程难点: 网络性能分析、端到端协议设计、滑动窗口算法、媒介接入控制、载波监听机制、冲突检测机制、冲突避免机制、基于距离向量和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算法、TCP拥塞控制机制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剖析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法律逻辑学》 课程编码:EN034120B 学分:2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法理学、刑法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法律逻辑学》是基础平台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着重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词项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及逻辑基本规律等。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学生还应该了解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特殊的法律逻辑问题。 本课程的意义,在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法律推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较好应用因材施教等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特别要求教师课后对学生的辅导,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全面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词项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及逻辑基本规律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特殊的法律逻辑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学时:2 1、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学时:1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逻辑”的含义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的类型 (4)思维、语言与逻辑 3、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学时:1 (1)逻辑学的性质 (2)逻辑学的作用 4、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 (二)词项逻辑(上)学时:4 1、词项概述学时:1 (1)词项及其特征 (2)语词、词项和概念 (3)法律概念的特征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时:1

网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网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大学体育网球选修课 二、学时:64学时 三、课程目标及任务: 1、课程目标: 通过网球选项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网球文化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明确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学习目的与意义。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固结互助的精神,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2、课程任务: ●系统学习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掌握正、反手击落地球,发球、底线等网球技术,提高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体会网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了解网球运动特有的健身及怡情悦性的价值,培养学生在网球运动中善于学习、勤于动脑、讲究指挥,并学会网球比赛方法,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养成网球运动中讲文明、重礼仪的风范,发展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有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意识,提高适应不同境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理论部分 1、基础体育理论 ●运动锻炼的计划与实施 ●运动锻炼的卫生与安全 2、专项理论知识 ●网球运动概述 ●网球运动特点及对身体的锻炼价值 ●网球技术的分类及训练方法 ●网球战术 ●网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

(二)专项技战术 1、基本技术 (1)握法:东方式握拍法、大陆式握拍法、西方式握拍法、双手反手握拍法(2)步法:开放式步法、关闭式步法、滑步、左右交叉步、向侧后移动、跨步(3)正手击落地球:平击球、底线正拍击球技术 (4)反手击落地球:平击球、底线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反拍下旋击球技术、底线单手反拍击球技术 (5)发球:上旋球、平击球、侧旋球、切削发球 注:截击球、高压球、挑高球技术为扩展了解内容。 2、基本战术 ●单打战术:发球战术、接发球战术、底线战术 ●双打战术:发球配合战术、双底线战术、双上网战术、接发球上网战术注:双打战术只做为介绍了解内容。 (三)身体素质(安排在各单元课中进行) 1、基本素质: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力量等 2、专项素质:各专项素质练习 五、学时分配 表1 网球课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民法教学大纲

民法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ivil law 课程编码: 学时: 144 学分: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 开课学期:2、3 适用专业:法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民法学是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之一。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属于部门法学,民法学不仅要研究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以及各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民法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民法适用中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它在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增强人们的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权利观念、法治观念,自由观念,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决定了民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决定民法学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设置民法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民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民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民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我国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弄清和掌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及民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明确民法的渊源及民法的效力。 [本章主要内容]: 1.1民法的概念、构成要素 1.2民法的体系、渊源 1.3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 1 . 4民法的性质、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本章重点]: 民法的调整对象。 [本章难点]: 民法的性质、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普通逻辑学》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7602 课程名称:普通逻辑 英文名称:Formal Logic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课程简介 普通逻辑学是一种基础性、工具性科学。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具体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即逻辑形式;定义、划分、概括、限制、比较、分析、综合、观察、实验、探求因果联系等逻辑方法;定义、划分、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规则;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逻辑规律。 The Logic is a foundational and instrumental science. The object of Logic is the form structure of thoughts. It contains logic structures of thoughts, such as the concept, judgement, consequence and so on. That is logic form. It contains logic methods, such as definition,partition, generalization, limit, compare, analysis, integration, observation, experiment, searching for karma and so on. It contains logic rules, such as definition,partition, judgement, consequence,argumentation and so on. And it also contains logic laws, such as law of identity, law of noncontradiction, law of no neutralism, law of abundance reasons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普通逻辑学》是以思维的形式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性质是基础性、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20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1432704 课程英文名称:legal logic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辅导答疑: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法律逻辑学课程为必修课,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法律逻辑学》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它对于学生反驳谬误、揭露诡辩,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习本门课程也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逻辑,主要介绍基本的逻辑知识,结合在法律工作中的应用,它是以法律推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法律推理为核心,结合案件事实的侦查与证实、法律的解释与实用、法庭的辩论与法院的裁决等,研究其推理的方法、推理的规则、推理的形式及其规律。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对基础理论重点讲授,结合案例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针对疑难案例剖析论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本课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有一定辅助作业。本课的讲授中,可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部门法展开教学。本课的先修课为《法理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结合理论讲授部分的内容,适当布置查阅文献资料的作业,并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讲述及讨论。根据课程进度,安排相应的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论辩等实务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形式逻辑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已学知识在侦查案例实践、法律分析、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演练。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 (七)参考书目 《法律逻辑》, (德)克卢格著,法律出版社,2016 《法律逻辑学》,王洪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法律逻辑学教程》,张大松,蒋新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之一,虽为选修课,但其重要性在于,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是法律适用的基础,而法律逻辑学的学习可谓以上技能的专门培养。本门课程先介绍形式逻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部门法的相关规定、立法及其司法实践,展示法律逻辑的特殊性。因此,讲授本课程,要把法律与逻辑切合起来,把法

压力管理(选修课)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压力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32 学时,实验学时。 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应激的概念、理论与模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厘清应激的概念,形成对压力的全面正确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激的定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引子——为什么要讨论压力管理 活动:狗仔队

活动:设计你的运动衫 活动:垂钓想法 1.1 需要对应激概念清理 1.2 应激与烦恼——一个消极的观点 1.3 应激与正应激——一个积极的观点 1.4 活动:过电 1.5 应激的正式定义 1.6 应激与外因——观察应激的第一个定义 1.7 作为心理阻抗和心理紧张的应激——观察应激的第二个定义 1.8 活动:认知重建 1.9 作为身体防御的应激——观察应激的第三个定义 1.10 应激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区别 1.11 关于压力太大会出现的问题的课堂讨论 1.12 生物应激理论之一——适应综合症 1.13 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 (介绍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14 应激的资源首衡模型 1.15 活动:讲自己的故事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应激的概念和要素,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了解大学生管理压力的意义. 考核要点:应激的定义 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人格与应激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人格与健康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自我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人格与应激反应、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2.1 人格与应激反应的类型、强度有关 (体验不同的沟通状态,探索与人格的关系) 2.2 人格与健康关系的四种可能模型 2.3 当今人格与疾病的关系理论简述 2.4 冠心病,A型行为与高血压 2.5 A型行为的十三条特征自测 2.6 A型行为的分析 2.7 抑郁型人格 2.8 抑郁症小自测 2.10 活动:设计生命线 2.11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控制点,心理坚强,自尊,控制点2.12 活动:读解自己的故事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自身人格特质探讨压力管理课题 考核要点:人格与应激反应和健康的关系. 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三章家庭中的应激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不同的家庭模式和应激,学习积极的应对 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家庭中的应激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3.1 真实的故事 3.2 关注家庭 3.3 变迁应激 3.4 单亲家庭 3.5 家庭暴力 3.6 家庭中的积极应对 3.7 练习:闲话家常 3.8 探索活动:家庭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