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玉芳-0112084-经济-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胡玉芳-0112084-经济-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胡玉芳-0112084-经济-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胡玉芳-0112084-经济-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题目: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胡玉芳学号0112084 专业国民经济管理届别 2015 届指导教师杨飞虎职称教授

二○一五年五月

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摘要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转型等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议题,而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些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因而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技术,从学生流量和费用的消耗这两方面分别构建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和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反映人力资本生产部门即教育部门的生产和分配,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三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教育部门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根据江西省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可知,教育部门最初投入增长1%,2007年将带动经济增长0.02%,而2014年则带动经济增长0.05%,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并预测出2015年教育部门最初投入的增长将引致产出增至15792.40亿元,且2015产业结构升级将促使政府教育费用投入达到811.25亿元。因此应当实施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兼顾教育资源配臵的效率性和均等化,促进人力资本结构改善等措施,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目标。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投入产出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教育需求

Abstract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tc. are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Thirteen five" plan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human capital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s. Based on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flow of students and the cost of expenditure respectively, simplified student flow input-output table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economy-education input-output table on the basis of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are formed with i nput-output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The two tables aim at reflecting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departmen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ducation departments, three major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 Furthermore, demand of education from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will b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when added valu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s increase by 1%,GDP increases by 0.02% in 2007 while by 0.05% in 2014,which shows the fact that human capital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economy-education input-output table based on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increase of added valu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s makes GDP rise to 15792.40 billion yuan in 2015. In addition, it’s predicted that the public financial budget expenditures in education should rise to 811.25 billion yuan to enha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So it’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public financial budget expenditures in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iciency and equ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human capital etc. to achieve goal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Key words】human capital theory; i nput-output technique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economic growth; demand of education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2.1 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 (2)

1.2.2 投入产出技术在人力资本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3)

1.2.3 文献述评 (4)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5)

2 概念界定及方法论 (6)

2.1 概念界定 (6)

2.1.1 人力资本的内涵界定 (6)

2.1.2 投入产出分析的内涵界定 (6)

2.2 方法论 (7)

2.2.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模型 (7)

2.2.2 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9)

2.2.3 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模型构建 (10)

3 江西省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本状况变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12)

3.1 基于江西省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人力资本变动分析及预测 (12)

3.1.1 基于江西省不同时点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人力资本变动分析 (12)

3.1.2 基于江西省学生流量的人力资本变动预测分析 (16)

3.2 教师投入的需求分析 (17)

4 江西省教育投入与经济产出变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18)

4.1 江西省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18)

4.2 教育部门与三大产业及相关行业部门的关联分析 (20)

4.3 产业结构升级对教育投入的需求分析 (22)

4.4 教育部门最初投入变动对最终产出变动的分析 (23)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24)

5.1 主要结论 (24)

5.2 建议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8)

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十一五”期间,在“中部崛起”的有利形势下,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为中部之最,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4820.53亿元增至2010年的9451.26亿元,实际年均增速为13.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为12.8:55.0:32.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在中部六省中的经济发展竞争力排名中江西省由第6名上升至第4名。“十二五”期间,截至2014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5708.6亿元,实际年均增速达11%,经济增速在中部六省中仍居于前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为10.7:53.4:35.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在地区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方面,江西省长期居于中部地区末位,可见江西省长期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的物资资本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依靠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投资行为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当前经济整体疲软的局势。

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经验、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增加个人未来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一个社会所有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是以人力资本为支撑的,而教育部门是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生产的组织。因此,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中三角”(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特大型城市群)的政策条件下,探讨人力资本即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教育部门与经济各部门、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发挥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现江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

一般而言,人力资本包括健康、教育、社会资本等多个方面,但由于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明显,且教育部门是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生产的部门,是传递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载体,因而大量实证研究也都将教育的相关指标直接作为人力资本的表征指标。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关于人力资本、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日益丰富。Schultz(1962)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理论1。随着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以Barro(1997)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引入到生产函数中,分析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此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Lucas(1988)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及其外溢效应对其他要素及经济增长的影响3。Ding和Knight(2011)通过建立非结构性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来显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4。Hanushek和Woessmann(2012)发现教育成就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学校的教育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5。Breton(2015)利用日本1969—2007年的数据,建立一个包含每周工作时间、教育水平和石油价格的索洛扩展模型,测算出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将促进日本生产总值增长1%6。

国内学者基于国外成熟的经济理论也做了大量实证分析。王小鲁、樊纲等(2009)立足我国国情,将9大经济增长要素引入到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中,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并着重分析人力资本及其外溢效应的贡献7。郭庆旺、贾俊雪(2009)认为我国公共教育政策并未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校扩招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应加

1Theodore W. Schultz,1962,“Reflections on Investment in Ma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Vol.70.

2Robert J. Barro, 1997,“Det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Study”, MIT Press.

3Lucas R. E.,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 22 ,P3~42.

4Sai. Ding,John Knight, 2011,“Why has China growing so fast? The Role of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for Mation”, Oxford Bull Econ. Stat.,Vol.73, P141~174.

5Eric A. Hanushek , Ludger Woessmann,2012,“D o better schools lead to more growth? Cognitive Skills, Economic Outcomes and Causation”,Econ .Growth, Vol.17,P26~321.

6Theodore R. Breton, 2015,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 in Japan: Converging to the steady state in a 1% world”,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Vol.36, P73~89.

7王小鲁,樊纲,刘鹏,2009:《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经济研究》第1期:p4—16。

大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倾斜的力度8。黄燕萍等(2013)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分析不同层级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高级教育是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初级教育则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促进产出的增长9。陈晓声等(2014)对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3LS回归,发现中高等教育人才对我国第二、三产业的贡献逐渐增大10。张邦辉等(2014)却通过V AR 模型分析,认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微弱,而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的增加r大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11。邵琳(2014)认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的拉动并不可取,需不断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教育经费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12。钱雪亚等(2014)强调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要注重教育资源的结构配置,通过有效配置公共教育投入和私人教育投入,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13。

1.2.2 投入产出技术在人力资本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投入产出技术在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在这方面以诺贝尔经济学家Richard Stone(1968)的研究最为影响深远,他将投入产出技术应用到人口问题和教育问题中,在教育投入产出模型中,他通过分析学生投入、学生分配、教职工投入、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研究人力资本问题14。Pirkko Aulin- Ahmavaara(1989)根据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将不同教育部门的人力资本划分为不同级别,将人力资本、劳动力资源与生产效率联系在一起,建立包含人力资本的完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15。Bor,Y.(2008)基于一般均衡理论构建CGE模型来分析台湾的公共研发经费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16。Zhang,H.和Chen,X.

8郭庆旺,贾俊雪,2009:《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经济研究》,第10期:

p22—35。

9黄燕萍,刘榆,吴一群,李文溥,2013:《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经济研究》第4期:p94—105。

10陈晓声,吴晓钟,吕杰,2013:《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形成及对不同产业贡献度分析——基于3LS回归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未来与发展》,第2期:p41—45。

11张邦辉,刘淳,彭馨,2013:《人力资本视角下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回归估计》,《特区经济》,第12期:p190—194。

12邵琳,2014:《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人口学刊》,第2期:p74—81。

13钱雪亚,缪仁余,胡博文,2014:《教育投入的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教育生产函数模型》,《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p74—83。

14Richard Stone,1968, “Demographic Input-Output: An Extension of Social Account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15Pirkko Aulin-Ahmavaara ,1989,“A Complete Dynamic Input-Output Model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Labor”,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vol.1.

16Bor,Yungchang ,2008,“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public R&D investment in Taiwan”,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Vol.27,P171~183.

(2008)构建中国1999年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并得出高层次人力资本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论17。

国内经济学家中将投入产出技术用于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以陈锡康、刘新建、黄银忠、张红霞、付雪等为代表,其中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创建人之一及理事陈锡康学者提出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并用于全国粮食产量、教育—经济关系、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并在国际会议中获得投入产出技术创建者、诺贝尔奖得主列昂惕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Jensen等的认可。张红霞、陈锡康(2004)基于人口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模型中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教育部门作为人力资本的生产部门,其产品为培养的学生,其投入和产出分别是学生的生产和分配,静态模型用于分析教育部门培养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动态模型用于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与教育需求、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18。付雪、陈锡康(2006)将教育部门的生产视为人力资本的生产,认为教育部门的生产过程具有周期性,据此建立了一个考虑人力资本时滞效应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发现中国高级人力资本存在总量和结构都严重短缺的问题19。吉彩红、佟仁城、许健(2009)根据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将教育部门按学历分为五级,通过构建人力资本—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不同学历的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20。房俊峰(2009)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对河北省的人力资本发展进行多方位的研究21。张晓娣(2013)利用SAM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本迅速扩张,将有效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延长人口红利22。

1.2.3 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人力资本、教育、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

17Zhang Hongxia, Chen Xikang, 2008,“ A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 on Education and the Shortfall of Human Capital in China”,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Vol.20,P205~221.

18张红霞,陈锡康,2004:《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国管理科学》,第5期:p98—102。

19付雪,陈锡康,2006:《考虑资本闲置的多年时滞人力资本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系统科学与数学》,第8期:p1129—1141。

20吉彩红,佟仁城,许健,2009:《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效应计量》,《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第10期:p111—116。

21房俊峰,2009:《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河北省人力资本发展研究》,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张晓娣,2013:《公共教育投资与延长人口红利——基于人力资本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SAM的预测》,《南方经济》,第11期:p17—26。

究时间跨度长,理论较为成熟,且实证分析十分丰富。

首先,大部分学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高等教育,因而教育资源应向高等教育倾斜;部分学者则认为我国教育投入数量和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其次,国内外对人力资本、教育、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路径也是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基于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引入不同变量,构建计量模型,计算相关变量弹性,进而分析出人力资本、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但由于数据处理、变量选取、构建模型以及研究时间跨度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计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投入产出分析则在分析人力资本与经济结构、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等方面具有其他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投入产出技术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较少,尤其是在江西省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而涉及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技术研究方面仍是空白。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技术,从学生流量和费用的消耗这两方面分别构建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和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反映人力资本生产部门即教育部门的生产和分配,教育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三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产业结构升级对教育部门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从而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论概述、江西省教育—经济投入产出实证分析和结论建议四个部分,其研究框架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框架

2 概念界定及方法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人力资本的内涵界定

西方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由来已久,亚当·斯密很早就认识到了教育的经济学价值,他在《国富论》中曾这样描述,“学习一种才能,需受教育,需进学校,需做学徒,所费不少,但这种费用,可得到偿还,赚取利润”,“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社会上的资本”,他认为教育投资是加注在学习者身上的,是获得才能资本的重要方式。“人力资本”一词首次出现则是在美国经济学家Walsh的著作《人力资本》一书中,他将人力资本纳入到经济分析的范畴中,并就教育费用和收益来分析教育的经济效益。直到20世纪60年代,Schultz构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明确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劳动者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包含医疗和保健、在职人员培训、教育投资和迁移四个方面。此后Becker丰富人力资本的内涵,侧重分析教育投资和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从人力资本的形成来看,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生产力功能:丰富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劳动者的发明创造能力,进而促进要素投入效率的提高;提高劳动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从而对机会做出更有效的选择;培养劳动者文明的价值观,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使其价值观向着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化。

本文沿用Schultz对人力资本的内涵定义,即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在职人员培训、教育投资等加注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个人未来收入并促进经济增长。

2.1.2 投入产出分析的内涵界定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建立的一种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

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投入产出分析或投入产出技术,即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投入,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消耗,被分为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中间投入是指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办公用品等,即各种物耗,它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初始投入是指生产中所需要的工资、利息和租金等支出,被视为新创造的价值,因而也称之为增加值。

产出,指从事经济活动后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以及其分配使用的去向,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主要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品,既包括各种原材料,也包括服务。最终产品指退出生产领域、用于最终生活消费的产品,包括消费品、资本品和存货等。

2.2 方法论

2.2.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模型

一般认为,投入产出分析遵循一般均衡理论,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另一方面,投入产出分析又属于经验研究的范畴,它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的平衡关系式为:

(1)行平衡关系: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即

1

,(1,2,...,)n

i j i i

j

x Y X j n =+==∑ (2.1)

公式(2.1)表示i 部门产品产出总量及其分配使用去向,称为分配方程组。 (2)列平衡关系:中间投入+初始投入=总投入,即

1

,(1,2,...,)

n

i j j j j j

j j

x D V T M

X j n =++++==∑ (2.2)

公式(2.2)表示j 部门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最初投入与总投入之间的平衡关系,也被称为投入方程组。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ij a ,表示生产单位j 产品对i 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则: )

,...,2,1,(,n j i X x a J

ij

ij ==

(2.3)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一般表达式:

),...,2,1(,1

n i X Y X a i i n

j

j ij ==+∑= (2.4)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可建立反映总产出和最终使用关系的表达式: Y A I X 1)(--= (2.5)

其中,1)(--A I 为列昂惕夫逆阵,即完全需求系数矩阵,完全需求系数表示j 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 产品的完全需求量,即需要各部门直接与间接提供的总产出量。

引入中间投入矩阵C ,N CX X +=,其中N 为最初投入(增加值)列向量,C 为对角阵,该对角阵上的元素表示j 部门的中间投入率,经转化得总投入和最初投入的关系式:

N C I X 1)(-∧

-= (2.6) 根据总投入等于总产出,可得最终产出和最初投入的关系式:

Y A I N C I 11)()(--∧

-=- (2.7) 经转化得:

N C I A I Y 1))((-∧

--= (2.8) 2.2.2 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结合目前我国教育的分类方法、江西统计局对各类全日制学校的基本统计情况和数据可得性,本文仅考虑普通学历教育,按照学生受教育程度将教育系统的全部学校分为六大类,即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普通大学本专科、研究生。同时,假定学历相同的学生具有同质性,不考虑个体差异。在张红霞、陈锡康(2004)建立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反映人力资本生产和分配的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如表2.2所示。

表2.2 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表式

表2.2的符号和数据说明如下:

(1)ij t S (i , j=1,2,...,6,i ≤ j )表示教育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流量,i=j 时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第t-1年在第i 级教育部门的学生在第t 年仍留在第i 级教育部门,i

(暂不考虑留级现象),各级教育部门的当年招生数表示中间投入量。01t S 表示初始投入,用当年小学招生数表示。

(2)j t Q (j =1, 2,…,6)表示第t 年第j 级教育部门的学生总流入量,这里用各级教育部门的在校生数表示。

(3)i t H (i =1, 2,…,6)表示各教育部门退出教育系统的最终产出,包括就业、参军等以不同形式进入社会生产系统的情况,这里只考虑就业情况,视为人力资本形成矩阵,反映该教育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能力,用各教育部门进入社会生产领域的毕业生数表示。

(4)i t Q 1-(i =1, 2,…,6)表示第t ?1年在第i 级教育部门学生的流出量。 2.2.3 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模型构建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以人力资本为支撑,而人力资本的生产部门特指教育部门,因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必然对教育部门产生强烈需求。

现以江西省2002年、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建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教育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三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预测产业结构升级对教育投入的需求。在张红霞、陈锡康(2004)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的基础上,表2.3将国民经济42部门分别划分到三次产业中,构建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

表2.3 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表

表2.4符号说明

由表2.3可知,国民经济42部分被分为教育部门(人力资本生产部门)和非教育部门,其中非教育部门按产业结构细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包括教育部门),据此可得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投入产出模型。

根据费用部分横向方程i i C i X C Y W =++,可知: P P O P C PE

PP

X Y F Y W W =++++ (2.9) E E O E C EE

EP X Y Y W

W

=+++ (2.10)

其中,n k n ij f F *)()(-=表示物质资本形成矩阵,ij f 行向含义是第 i 部门的物质资本形成用于第 j 部门的数量,其列向含义是第 j 部门所形成的物质资本增加中来自第i 部门的数量。教育部门的费用横向方程表示教育费用的来源。因此,从横向看,EP

W 表示三大产业(非教育部门)对教育部门的经费支

出,EE

W

表示教育部门内部的经费调配,E

C Y 表示由家庭和政府支出的教育经费

向量(学杂费、财政预算等)。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EE EP PE PP A A A A A ,EP A 表示教育部门对三次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也表示三次产业部门用于教育部门人力资本培养的费用占其总产出

的比例,PE A 表示教育部门对三次产业部门的产品消耗情况,从而有

p

P C E PP P PP x Fi Y X A X A =+++ (2.11)

E

E C E EE P EP X Y X A X A =++ (2.12)

E

E C E EE P EP X Y X A X A ?=?+?+? (2.13) P

EP e EE E C X A x A I Y ?-?-=?)( (2.14)

根据公式(2.12),对三次产业i X (i=1,2,3)和教育部门的产出进行展开得:

E

E E EE E E E x Y X A X A X A X A =++++332211 ( 2.15)

该式增量形式为:

E E E EE E E E x Y X A X A X A X A ?=?+?+?+?+?332211 (2.16)

引入分配系数E D ,由E E E X D Y =知E E E X D Y ?=?,代入上式得: ))((332211X A X A X A D A I X E E E E EE E ?+?+?--=? (2.17)

引入三次产业部门及教育部门的增长率1λ、2λ、3λ、e λ,

i

i

i

X X

λ

=

?(i=1,2,3),代入上式得:

))((333221112

X A X A X A D A I X E E E EE EE E e λλλλ++--= (2.18) 利用公式(2.18)可测算三次产业增长速度与教育部门增长速度间的关系。

3 江西省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本状况变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3.1 基于江西省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人力资本变动分析及预测

3.1.1 基于江西省不同时点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人力资本变动分析

以下为江西省2002年~2013年各级教育部门的招生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江西省2002年~2013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招生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4~2014)》、《教育年鉴2002》。

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招生数波动较为频繁且幅度较大,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招生整体上呈先增加后平稳小幅波动的趋势。

由于该阶段时间跨度较大,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时点如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2年,构建不同时点的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比较分析该阶段不同人力资本的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教育年鉴2002》。

由表3.2可知,2002年江西省学生投入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该阶段招生规模巨大。进入社会的人力资本以初中教育学历为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极度匮乏。

表3.3 江西省2005年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6》。

由表3.3可知,2005年江西省学生投入部分仍以基础教育阶段为主,但高中和职业中学学生投入大幅增加,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翻倍,表明2002年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进入社会的人力资本以初中和职业教育学历为主,流入社会的高等教育人才是2002年的3倍,但高层次教育人才匮乏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9》。

由表3.4可知,2008年江西省高中、中职和大学教育的中间投入和总投入趋同,进入社会的人力资本以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学历为主,表明受国家鼓励职业教育的政策和高校扩招的影响,最终流出社会的人力资本以中、高等教育为主,人才匮乏的局面已得到良好改善。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13》。

由表3.5可知,2012年江西省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出开始回落,主要归因于人口数量减少。而在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的情况下,初中教育的毕业生又大幅上涨,可能是受教育观念、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情况的影响,部分初中毕业生倾向直接就业而非继续深造。

对比上述四个时点的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中间投入部分,各教育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高中及以上教育阶段的投入量大幅上升。其中,小学阶段变化较为平稳,呈波动式上升。初中阶段受以前年份小学投入量和时滞性影响,变动幅度大于小学阶段。高中阶段中间投入量则显示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很小,2002年、2005年中间投入量分别与2008年、2012年中间投入量接近。2002年、2005年和2008年职业中学和大学阶段中间投入量相对上年均有所上升,到2012年则下降。研究生阶段的中间投入量一直增加,2012年中间投入量分别是2002年、2005年、2008年的5倍、2.4倍和1.55倍。

(2)对于总投入部分,人力资本存量结构不断完善,如表3.6所示。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在校生占总在校生的比例是上升的,尤其是中职、大学和研究生在校生的上升幅度较大,2005年比2002年增加3.58个百分点、4.49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其他年份只有研究生在校生比例增幅最大,2012年比2008年增加0.11个百分点,增幅达61.11%,主要原因为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和2002年以来国家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

表3.6 各级教育部门在校生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4~2014)》、《教育年鉴2002》。

(3)对于最终产出和总产出部分,向社会输送的人力资本向更高级别转移,人力资本流出量和人力资本存量日益增加,但近年增长乏力。2002年进入社会的人力资本以初中学历为主;2005年有所改善,以初中、职业教育和大学学历为主,但大学学历的人力资本占比较低;2008年和2012年进入社会工作的人力资本以具有职业教育和大学学历的人力资本为主,高层次人力资本匮乏局面得到根本改善。职业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进入社会生产部门的人力资本是递增的,2008年的输出学生数分别是2005年的1.69倍、2.44倍、3.94倍,是2002年的2.39倍、7.77倍、5.86倍,表明研究生阶段向社会输出人力资本相对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省的经济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消费、财政支出对省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省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一、前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01—2014年的14中,我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省目前

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了2001-2014年的省生产总值等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表如下:

经济增长论文: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论文: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优势资源禀赋有效性的发挥,该理论能够解释经济增长发生的条件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资源禀赋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经济体应该随着优势资源禀赋的变化而调整促进优势资源禀赋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解决原有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创造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优势资源禀赋;有效性 一、前言 中国作为新近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研究中国的经验,对于其它落后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日本,“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增长有没有共性,这些共性是否具有可移植性,对于这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可复制性,那么,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因素分析可以为现在大多数经济落后国家带来福音。 二、文献综述 1. 斯密的《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分析》一书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本理论著作,斯密把经济发展归结为分工,市场容量决定分工,市场和分工相互促进,形成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斯密从他那一时代的特征和作坊生产发展出

发,归纳总结出他所看到的现象背后的因素。作为起点,斯密的理论有突出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经济增长理论,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过于简单,框架太粗,没有涉及经济增长的核心分析,没有具体到经济增长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 斯密之后经济增长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熊彼得提出了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他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和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对“创新理论”进行了阐述和系统的运用,把经济增长归为一系列自发产生的非连续的变化:“创新”活动。“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经济技术的变迁,“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家,经济发展是个别企业家的“创新”的结果。“创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一面,总结供给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排除了需求方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过程,都是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需求和供给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促进整个经济良性的发展,发展也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熊彼得“创新理论”中提出的破坏性概念,即“创新”过程是对原有经济结构的破坏和新经济结构的建立,这一概念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变迁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只是我们需要把这一活动的原因和主体需要重新定位分析,从事实经济活动中和大量的经济现象总结根本性的原因。

产业经济学习习题附答案 (2)

石河子大学200 至200 学年第学期产业经济学课程试卷 D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产业布局 、产品差别化 、战略联盟 、洛伦兹曲线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受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 、市场绩效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影响未来市场结构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经济学家()首先创立。 、克拉克B、马克·波拉C、费歇尔D、王树林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值率越低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值率越高 、附加值率+中间投入率=1 、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在生产理论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理论 5、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手段有()。 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6、把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的关联分类法是()。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7、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业包括生产流域的活动 B、产业包括流通流域的活动 C、产业包括服务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哈佛大学SCP分析框架的研究核心是()。 A、市场集中度—生产相对效率 B、产品差别化—利润率 C、集中度—利润率 D、进入壁垒—销售规模 9、下列各项中不是战略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的是() 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B、市场潜力巨大,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C、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D、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0、当前适合充当我国战略产业的是()。 A、纺织行业 B、建筑行业 C、汽车行业 D、煤炭行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 A、市场结构 B、市场行为 C、市场绩效 D、市场需求 E、市场竞争 2、以下情况中()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 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3、根据产业与知识的不同关系划分,知识产业包括下列哪几项类型()。 A、知识产业的基础实施 B、知识密集型产业 C、教育产业 D、新材料产业 E、受新知识改造的传统产业

2014年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历程 (4) 1、起步阶段(1998年-2002年) (5) 2、快速成长阶段(2002年-2003年) (5) 3、逐步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6) 二、行业规模 (6) 三、行业价值链的构成及上下游的情况 (7) 1、行业价值链构成 (7) 2、行业的上游情况 (8) 3、行业的下游情况 (8) 四、行业竞争程度和主要企业 (9) 1、金宝贝 (9) 2、亲亲袋鼠 (9) 3、爱乐祺 (10) 4、红黄蓝 (10) 5、东方爱婴 (10) 五、行业壁垒 (10) 1、课程开发及品质壁垒 (10) 2、品牌壁垒 (11) 3、人才壁垒 (11) 4、规模化经营壁垒 (11) 六、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 (12) 七、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1)国家政策支持 (13) (2)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良好 (13) (3)“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 (14)

2、不利因素 (14) (1)监管制度不完善 (14) (2)复制性较强 (15) 八、行业主要风险 (15) 1、监管风险 (15) 2、安全风险 (15) 3、知识产权受侵害风险 (16) 4、品牌管理风险 (16)

儿童教育分类: 一、行业发展历程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并不是我国首创的,而是一个舶来品,最早起源于2O世纪60年代的欧美,到了8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向家庭提供服务。 我国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早教市场逐步发展起来,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早期教育研究的队伍。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理论还处于形成和探索阶段。但能达成一致的是: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期,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抓住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心智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以充分开发其智力潜能,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由此早教机构应运而生。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单选: 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 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 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 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 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 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 型的是( C )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 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 (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 (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它们的正确排序为: A.abcd B.bcad C.cbad D.abdc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 A.(a) B.(a)(b) C.(b) D.一个都不是 n n n 10.∑(vj+mj)/∑∑Xij是分析:( A ) j=1 i=1 j=1 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 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战略构想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1]。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1]。”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城市化和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过程,其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9%,确立了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形象,但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如果从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是零增长。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一、中国人口及其素质 (一)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的增长率得到明显的下降,以至到1998年降到1%以下,但2001年的最新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新生人口仍高达2100万,自然增长人口达1350万。虽然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按人口平均计算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且,应该看到,我国人口有70%在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城市,上海已经趋近零增长,而农村,尤其是内地较贫困地区生育率仍然很高。有资料表明:1990年,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达1.8亿以上,农村就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近36%,据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截止到1995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达16.48%,农村(县以下)则为19.66%。城乡人口结构失衡,导致整体国民素质的低下,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表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小学生为43%,中学生为108%,大学生为300%。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影响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湖北省农村抽样调查队早在1986年对湖北省农村调查发现,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人均收入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对人口本身的数量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生育率与文化的高低成反比是普遍规律。我们应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初级循环模式向低

教育培训行业分析报告

教育培训行业分析报告 培训机构品牌化 ;品牌是生存之本,品牌效应体现了竞争力。如果说,国内培训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是杂牌混战的时代,那么,进入21世纪,则是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从我国大大小小10000多家培训机构发展情况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持续发展的培训机构,是那些真正树立品牌、真正做到诚信、真正为广大学习者(消费者)服务的机构。培训机构品牌化已经成为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前,各大培训机构在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用个性化的培训理念打造品牌 <BR>理念主要体现为思想、精神、观念、信念等。理念识别系统是教育培训机构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灵魂,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培训品牌的理念提炼既基于对教育理念的共性认识,如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教育基本职能的认识,又要结合教育培训机构的现实情况。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既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又重点突出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个性特征,提出“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办学指导原则,以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强调继续教育要“面向国家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高层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这些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清华教育培训品牌独具特色的理念识别体系。 (二)以自己的精品培训项目为核心,滚动发展,形成特色明显的自有培训项目品牌。 (三)把国外培训品牌移植到国内 ;对于国外的培训品牌,除了课程的汉化以外,课程体系一般不作较大的改动,因为考虑到这些课程比较成熟,师资上也要经过总部的培训和考核,从而保持国际化的培训质量。这类品牌往往在金融、IT类等认证培训项目居多。 (四)实施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打造机构品牌 <BR>规章制度是教育培训机构内部理念共识的一种规范化、制度化体现,是确保教育培训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和保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0-05-26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 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 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早教市场分析报告

早教市场分析报告一、早教市场概况 科学早教理念认同程度是影响早教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 “如果孩子出生后三天对他施行教育,那么父母的教育就晚了三天”。在西方流行一种“早期论”,指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就好像是往他们的神经银行里储蓄,积蓄越多,将来受益越大。随着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0-3岁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身体素质、智力成长发展、个 性品质都自此逐步成形。早期教育确实是人生奠基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最佳期和敏感期,抓住适当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极为有利。而孩子一旦错过这个脑力开发的敏感时期,以后可能花几倍的努力都无法弥补。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好坏,影响着未来的成就。 美国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表明,儿童6岁前所受适当教育与发展至关重要。80%的人脑发育,包括语言能力,重要的高阶认知功能等都在6岁前开始出现与发展。合适的儿童早期发展养育对儿童未来学校教育有重要意义——更好的入学准备,更低的辍学率以及更高的学业成就。从健康角度来看,儿童早期科学养育提供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适当的护理,对于促进幼儿大脑及神经发育和儿童神经心理尤其重要。同时促进了幼儿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它产生的影响将跨越地域,经济和种族等先天和遗传的因素,促进了无差别的儿童体格,心理及智力的平衡健康发展。 儿童早期发展与养育不仅让儿童个体受益,还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作用。着名的美国佩里学前教育计划证明了在早期发展与养育所投入的每一美元,最终在四十年后按可比价格计算产生了对社会美元和对个人美元的回报。 对于早教理念的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早教市场的规模。目前认同这一理念的更多的为大城市居民或者学历较高的父母们,相信随着这一部分人群对其他群体的影响加深,科学早教理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可以预言早教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快速的发展,具体将体现在大城市中早教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许多中小城市将重复几年前早教在大城市中的发展历程,只是速度将会更快。 早教行业总体概况 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从全球范围看,早期教育发展迅速,有关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内,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婴幼儿教育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2800亿-6200亿美元。目前婴幼儿早教机构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区集中了全部85%左右的消费量,而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口数量众多,接受婴幼儿早教服务的消费不论在时间还是档次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早教在国内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期。10年来早教行业从无到有,经过了迅速扩张期现在正在逐步放缓新成立早教机构的步伐,更多的开始表现为提升品牌扩大规模。1998年,当红黄蓝第一个早教中心在北京成立时,国内的早教机构仍是凤毛麟角,可是到了2002年,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就有 早教机构100多家。2002年到目前,早教机构快速膨胀发展的脚步明显有所减慢。很多人不再盲目进入这个行业,因为他们也逐渐地意识到,早教是一个靠口碑来生存的行业,没有好的服务、过硬的早教教学新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 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 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 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 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 1、概述 (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 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 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 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投入产出分 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 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 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 耗系数表。表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若用物理量表示,则形成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 若用货币价值表示,则形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币值表 (1)中间产品交流表(简化的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分析

0—3岁婴幼儿消费市场 一、消费群体 《2009年中国婴幼儿消费市场3·15年度报告》受访者背景所在省市 儿童年龄 受访者

受访者年龄 受访者学历

家庭收入 受访者职业 消费群体主要特征分析: 1、消费群体主要分布在发达城市和东、中部地区,西部很少。 2、婴幼儿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儿童,即未上幼儿园的孩子。 3、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母亲。(即消费群体主要是母亲) 4、消费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期。即80后。 5、这个消费群体的学历大部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6、家庭收入较高。一般的家庭也在这个消费群体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份 额。表明了所有的家庭对孩子的高度关注。

7、职业偏向于中、高层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 二、0—3岁婴幼儿消费市场包含的内容 婴幼儿消费领域其实一点不比成年人少多少,衣、食、住、行、玩,样样不少,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领域:食品、用品(包括用具、护肤品和纸尿裤等)、玩具、服装服饰、早教培训、游乐、学习用品等主要领域。 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 辅食、保健品消费市场 纸尿裤消费市场 婴幼儿用品、护肤品消费市场 早教、培训机构消费市场 玩具行业消费市场 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前景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前景 目前在我国城市婴儿教育机构发展呈上升趋势,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婴儿教育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在几年前还很陌生的婴儿教育这个名词在众多家长的面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中国,每小时就有2000多名婴儿诞生,仅在城市里,0~3岁的婴幼儿就有1090万。在他们背后,是一对忙于工作、家庭收入平均3000元以上的父母,四位全情投入在孩子身上的老人。2001年一项关于城市儿童消费的调查显示。每个幼儿家庭平均每年为孩子教育投资超过3000元。也就是说,每年在那些呱呱哭叫的婴儿的小手里,足足攥着300个亿的真金白银。 300亿能容纳多少亲子园和家庭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业内人士保守估计至少 在20万家以上。仅仅简单地根据国内的1 8万家幼儿园来估算,跟这些幼儿园做衔接的亲子园似乎也不应少于相同的数量。 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收入的增长,家长对婴幼儿科学教育意识的觉醒,现有保育和教育机构的空白,每一根属于这个时代的纤维交织成了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期教育市场。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代敏华、卢俊、王成 摘要:本文分别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和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对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本文借助《西藏统计年鉴》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5—2009年),通过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的去除,建立了西藏产出GDP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西藏经济的增长总体上仍是资本和劳动力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不高,为此西藏要想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需要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本文通过《西藏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1—2009年),并借助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去除数据的多重共线性,建立了西藏GDP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消费在影响西藏GDP的这三个因素中对GDP的刺激作用最强,投资其次,净出口最弱。为此,要想保持西藏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西藏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商品出口的结构,大力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C-D生产函数;投入;产出;国民收入核算

目录 1.引言:问题的提出 (1)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 (1) 2.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1) 2.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3) 2.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3) 2.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3) 2.3.2模型序列相关性的去除 (5) 2.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6) 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分析 (6) 3.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描述 (6) 3.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8) 3.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9) 3.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9) 3.3.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9) 3.3.3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10) 3.3.4模型诊断 (11) 3.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12) 4.结论与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附录:文中模型建立所用到R统计软件代码 (16)

教育培训行业运营模式

教育培训行业不应按学校模式去运行,而应以公司模式去经营.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搞技术,三流企业拼价格 宣传方面 发传单没有问题,关键是执行的问题,要选择重点的区域,也就是有消费群体的地方。其实建议多帖海报,新东方就是靠它做的宣传,到现在都是的,已海报为主打。但是一定要形成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一望过去就是一片海报的海洋。内部的学生介绍个人给提成。对原来的同学进行电话回访。 考虑的招生策略是: 一、首先要在小区内大批的散发传单,让家长知道开设的项目;专人到小区、学校散发传单; 其中在金华地区的传单散发不仅仅是在小区,江南区应该增加“龙腾数码广场”“福泰隆四楼电影城”“金华商城”江北区应该增加“恒大”“金茂负一楼到四楼”“太阳城”等众多个人承包的商铺。商铺内的传单散发以写作报为主,增加可读性,也可以避免商场保安的驱逐。如果以写作报为宣传的主打,那写作报还可以直接放在沿街店铺的书架上,争取达到遍布各地区的效果。 二、要在重点地区悬挂条幅,包括小区主要出入口,以及城市主要街道上,张贴海报; 三、要找口才优秀的人做咨询;编写一本家长完全手册。在这本手册里,把培训 概况、举办者的背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收费标准、入学须知等做一详细的介绍。若有家长来咨询时,送上一本。 四、让内部的学生进行宣传; 五、提出学功课免费学电脑等(对内部学生可以采用"预交下学期学费,报名寒

假班,免费学电脑"的方针) 六、对老学员要进行电话回访; 七、请专业的的老师进行试讲; 八、做几块展版,搁在外面,以便家长前来咨询时参看。 九、在自己门口,挂一个横幅,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汇金已经挂了) 十、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选择地在金华当地媒体,通常是电视台、报纸、室外广告牌上做宣传. 十一、必须全面招生,时间持续两个月。 十二、找学校老师.中小学辅导班成功与否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真正的名师,才能带动学生的增加。 尽量不要咨询师自己去讲课(看着就不像资深教师)。再请名师做个针对家长的免费讲座等等 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听周围学校的优秀教师,搞到他们的电话和家庭住址。然后拎上一些东西(不必很贵重,水果、食用油等即可)登门拜访,说明来意(重点是分成制)。关键是诚意,一次不行多去几次,每次留下东西走人。老师们还是比较容易被感化的,一般有个两三次拜访就会被感化同意试着讲一学期。对老师要千方百计体现出尊重(车接车送是应该的、逢年过节也要拎东西家里走走)。 拥有几个稳定的优秀教师的好处太多了,起码能有稳定的生源。因为总是会有人找名师补课,老师会把这样的学生拉到班里来.... 稳定的优秀教师我想固然可以用金钱去吸引,可情感的交流是真正的线 宣传单直接发给学生基本是没用的,要打听家长会的时间,在校门口夹道派送,效果应该不错。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近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股市价格,抑或楼市价格,均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在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剖析,试图从原因入手提出一些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股价房价消费价格指数 1.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且平稳,在2006和2007年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较快且平稳的发展速度,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加之近几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良好,人们的投资热情越来越高,股价和房价涨幅大增。与此同时,其它商品的价格也在提高,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食品类价格更是飞涨,人们的生存压力加大,很多人士撰文评论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也是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层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股市和楼市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2.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及其成因。 2.1股票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形势逐渐好转,以上证指数为例,2005年在1100点左右,而到2007年,最高时竟达到6100点,短短两年时间,增长5000点。但从2007年11月份开始,股市开始出现下跌情况,至2008年9月已跌至2000点左右。人们也由2007年对股票市场的趋之若鹜,变为现今的想方设法如何从股市抽身。 本轮股市上涨的背景是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此次改革无疑是迈向市场化的里程碑,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由原来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调整到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此次人民币升值时机合适,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市场预期,同时也配合和促进了股改,两者一起推进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然而短期内,当越来越多的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而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幅增加时,就会产生股市泡沫,而泡沫必然要破裂。另外,国家的紧缩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从2007年3月至8月,央行进行了四次加息,使得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分别由2.52%、6.12%提高到3.60%、7.02%。与以往“越紧缩,越上涨”的现象不同,此次紧缩政策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产生了方向性的变化。以上可称之为股市下跌的内因。另外,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也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到我国的股市,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股市下跌的外部原因。 2.2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房地产业作为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房价的上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衡量房价上涨的指标很多,作

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 K12教育:大市场高增长,政策利好加速资本化 (6) 一、K12教育:万亿市场行业空间广阔,刚需性决定弱周期下增速有支撑 (6) 二、政策利好风口逐步来临,分类管理趋势日益明确 (10) 1、教育行业政策属性强,政策限制影响资本化力度 (10) 2、分类管理政策逐步突破,行业政策持续利好! (11) 三、立足当下看政策突破难易:民办K12培训>民办K12学历制学校 (13) 四、K12教育A股资本化:2015年后驶入快车道 (13) 第二节 K12培训:资本化空间广,课外辅导与素质教育齐飞 (17) 一、K12培训:崛起的70s80s90s家庭带来消费升级,补课限制加速成长 (17) 二、K12培训:跨板块比较,A股资本化空间最广阔 (19) 三、民办K12培训:课外辅导与素质教育齐飞 (21) 第三节 K12培训之课外辅导:寻找商业与教育共赢的龙头 (22) 一、K12课外辅导:行业市场空间较大,持续较快增长 (22) 二、市场格局:分散格局下龙头初现 (22) 三、运营模式:追求商业与教育的共赢模式 (24) 1、核心运营模式PK:如何降低对教师的依赖或形成对教师的强大黏性?. 25 (1)好未来(学而思,XES.) (25) (2)新东方(优能中学,EDU) (27) (3)学大教育 (28) 2、授课模式PK:大班模式VS小班模式VS一对一VS在线教学 (29) 3、跨区域扩张:全国龙头VS区域龙头 (31) 4、在线教育:K12课外辅导龙头积极布局 (31) 四、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35) 1、新南洋 (35) 2、勤上光电:收购龙文教育获批,发力K12培训产业 (37) 3、紫光学大:回归A股平台,背靠清华系发力国际教育 (38) 第四节 K12培训之素质教育:重视度提升,机器人培训兴起 (41) 一、国际借鉴:高度重视K12阶段STEAM教育,机器人培训新兴公司兴起 (41)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老师:许秀川 年级:2013级 学号:2026 姓名:蒙宇

成绩:

word版木.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80-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投资、消费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劳动力,资本投资,消费,经济增长因素,回归分析 十二五规划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在质量和数量上不斷提高,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经济增长的涵。 1文献综述 在早期的古典经济理论中,斯密、穆勒、马尔萨斯和嘉图等人都曾涉及到经济增长或剩余同资本、劳动力的关系。他们认为,“剩余”的出现引起了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同时构成了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加大了就业规模和社会生产规模,而社会生产规模扩大的直接结果就是剩余的增加,再在更高的起点上重复前一过程。如此反复,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也就是经济增长理论基础和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依据。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技术进步上。技术进步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 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 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 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 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 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 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 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 最初投入。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 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 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 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 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 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列昂捷夫由于在 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十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目前世界上 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成为经济数量分析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联合国于1968年将投入产出表推荐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处分别于1966年和1973年出版与再版《投入产出表与分析》,肯定了它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经济分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