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极科考

南极科考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南极昆仑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地理坐标为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但也是距离我国中山站最近的一个内陆冰盖高原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东经77°2111,高程4093米,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该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被冰覆盖的海拔最高的地区。根据卫星测高资料,冰穹A最高点区域为一个东西宽10~15公里、长约60公里、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的水滴状平台地形,该平台高程相差仅2-3米,最高点位于平台北侧。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82.3℃(7 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35℃,气压在590~550百帕之间,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冰雷达探测表明,冰穹A最高点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且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500米以上雪层水平、稳定、年积累率很低。由于其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自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在第21次队冰穹A考察前,从未有人类的足迹到达过那里。

高中地理小练习:南极科考站“西瓜雪”(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南极科考站“西瓜雪” (附答案解析) 2020年2月,乌克兰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西瓜雪是雪藻在冰雪融化时快速生长,形成雪地藻华,雪藻所含色素将积雪染成粉红色的一种现象。下图示意维尔纳斯基科考站及其周边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和南极大陆内部相比,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雪量较丰富的原因是 A.夏季对流旺盛 B.地形增雨显著 C.气旋锋面活跃 D.大风吹雪沉积 2.此次“西瓜雪”现象发生期间,可推知当地 A.天气温和气温偏高 B.大风天气多 C.下垫面反射率上升 D.空气湿度大 3.“西瓜雪”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其 A.表明当地大气质量优 B.本身光彩夺目的美景 C.反映当地物种多样性 D.背后的全球变暖背景 【答案】1.C

【解析】据材料信息,空间定位可知,该地位于高纬极圈附近,全年气温偏低,空气对流较弱,A项错误;维尔纳斯基科考站建于海洋中,相对于南极大陆内部,其水汽更加充足,易受温带气旋与极锋影响,B项错误,C项正确;该科考站的积雪并非从他处吹来,D项错误。故选C。 【答案】2.A 【解析】据材料信息,西瓜雪是雪藻在冰雪融化时快速生长,形成雪地藻华而致。2月正值当地暖季,温度偏高,冰雪融化可能形成雪地藻华,A项正确;大风天气不利于积雪大量消融,进而不利于西瓜雪现象的发生,B项错误;暖季时积雪融化,地表积雪量减少,下垫面反射率降低,C项错误;该地地处高纬,虽暖季部分积雪消融,但该地总体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气候干冷,空气湿度大的表述不够严谨,D项错误。故选A。 【答案】3.D 【解析】据材料信息,西瓜雪是由于冰雪融化,雪藻快速生长导致的积雪染色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西瓜雪现象,可推知该地区气温升高,积雪消融,可能由于全球变暖而致,D项正确。故选D。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口甘肃苏延清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昆仑站与泰山站一样是度夏站。该站的建成,今后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一、泰山站的选址 据专家介绍,泰山站这个位置的亮点,是它位于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到了内陆地区,大船、直升飞机都没法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有且只有一种——雪地车。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千米/小时左右,有了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中间的泰山站,给昆仑站进行物资补给的路途就一下方便了很多。 二、科考意义 泰山站所在地,它正好处于格罗夫山、哈丁山考察区,这个区域是南极洲上的陨石富集地。南极洲上的这些陨石,来自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基因”,是地球人了解有关太阳系早期信息、演变奥秘的钥匙,甚至还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的存在。据专家介绍,在南极采集到的陨石,地球年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最

长,而且这些陨石的原始状态最好,因这些陨石长期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保存,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这就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其他大陆,由于风化作用和环境条件因素,陨石落地后不能保存几千年。而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出100多倍。 所以在南极洲采集到的陨石,相当于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平台上就“接收”到月球、火星等等其他星球发来的“穿越邮件”。 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在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天外来客”。这个成绩,使得中国的陨石库,在世界排到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的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已经带回国内分析研究。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1]

中国南极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5月22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仅有短短的33年,但这33年来, 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洲考察队成立。队长郭琨率 领考察队员奔赴南极,仅用40天就建成长城站。此后, 我国相继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 个中国考察站也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 开建。 2017年1月8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 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南极科考的“航空时 代”由此来临。“雪鹰601”“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和4大 考察站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空间大大拓展,极地-海洋 观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正如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领队 孙波所言,“中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 33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 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 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目前,我 国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 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 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 任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已与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有关南极 合作的双边协定或备忘录,积极践行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等相关国际公约要求,注重环境管理, 保护南极环境。 目前,中国已在有40多个国家参 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覆盖包含南北极在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极地考察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地理环境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1985年2月20日摄)。1985 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 授予国际台代号。新华社发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最早建立的科学 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 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 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 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 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多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 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 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009年年初,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建设成功。这极大地改善极地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国内的距离。通过实时传输科考数据,将显著提高极地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增强极地考察的支撑能力。 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什么选在乔治王岛?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科考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科考 一、选择题 2014年2月,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完成。泰山站的房屋是一栋多脚竖立的飞碟状大屋。读下图,完成1~2 1.四个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长城站D.昆仑站 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推测,年均温最低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长城站D.昆仑站 3.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五个南极科考站 A.均位于西半球B.均位于高纬度 C.长城站比中山站先迎来日出D.以矿产资源勘查为目的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示意我

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地理位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4~6 4.与我国的长城站相比,罗斯海新站 A.纬度高B.纬度低C.位于内陆D.位于半岛5.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6.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的时间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 A.2月南极地区有极夜B.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C.2月南极地区无烈风D.2月是南极地区的寒季 读我国南极地区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7~8 7.泰山站的地理坐标约是 A.64°N,97°W B.64°S,97°E C.74°S,77°E D.74°S,77°W

8.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正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近年来,我国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力度不断加大,新的南极科考站正在建设;同时去南极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读“南极地区图”,完成9~11 9.图中我国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无法判断 10.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需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纬度低C.海拔低D.降水多 11.在南极地区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凿冰留作纪念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D.随意丢弃垃圾 二、解答题 12.据统计,全球每五个赴南极的游客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南极游的超级大国。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魔鬼”德雷克海峡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南美洲、南极洲交界处,海峡内几乎每天都刮 8 级以上的大风,是名副其实的怒吼海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危险航道之一。 材料二:下图是南极旅游线路图。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什么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什么? 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这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这里,在夏季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家进行考察的理想场所。 奠基典礼是在庄严的中国国歌声中开始的。全体考察队员穿着红色、蓝色的羽绒考察服,戴着印有“中国”字样的红色帽子,整齐地

站立在五星红旗下,心情无比激动。当南极考察队总指挥陈德鸿等同志把从祖国带来的奠基石竖立在南极洲的土地上时,全场欢腾。 陈德鸿说:“我们今天的奠基,是为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奠基,是代表10亿中国人民在南极奠基,以便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陈德鸿号召全体考察队员不畏艰难困苦,发扬顽强拚搏精神,早日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向党和祖国人民汇报。 陈德鸿总指挥宣布,任命郭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董兆乾、张青松为副站长。 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 1985年2月20日上午(当地时间),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一个新阶段。 南极乔治岛银装素裹,中国长城站的桔红色主体建筑物上彩旗飘扬,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考察船船员和参加长城站建设的其他人员分别乘着小艇和直升飞机来到了长城站。落成典礼开始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欢腾。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飘扬在南极洲上空。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首先宣读了国务院的贺电。他说,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于全人类奠定了基础。他代表全国人民向为祖国争得

高中地理 【地理问题式阅读62】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奠基在传奇的罗斯海之滨恩克斯堡岛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奠基在传奇的罗斯海之滨恩克斯堡岛 【阅读材料】 在我国已经建起的4座南极科考站中,一座(长城)位于南极圈外,3座(中山、泰山、昆仑)集中在东南极。在今年4月结束的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中,第5座南极科考站终于破土奠基,填补了我国在西南极重点区域没有科考 站的空白——新建站定址罗斯海恩克 斯堡岛,这里原始荒凉,就在世界最大 的冰架旁。 经过数年的选址工作之后,我国科 学家将第5座南极科考站站区选定在 罗斯海特拉诺瓦湾内面积约50平方公 里的恩克斯堡岛。这里既能满足我国南极科学 考察和研究的需要,也有适合建站的开阔区域 和地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这里盛行西风,会 将春天融化后的海冰吹离海岸,形成一条宽阔 的水道,使破冰船容易靠近补给。图为直升机 将建站物资运送上岛。 向罗斯海进发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 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起航。此次 考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往罗斯海, 进行我国第5座南极科考站的前期建设。作为

随队记者,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员。 我们从上海出发,经东海、穿琉球群岛、过赤道、走珊瑚海,短暂停靠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补给后,便一路向南,奔赴新科考站所在的罗斯海海域。 有实力的国家纷纷加大对南极科考的投入,抢占有利位置 在当前南极政治环境下,科学考察是各 国在南极的最主要活动,比如建立科学考察 站、设立特别管理区和保护区,其中,建立 科学考察站的争议相对较少,也是《南极条 约》所允许的主要活动。各国重视南极科考 的原因是,首先,南极科考具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以南极为平台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动 植物、地壳变动、气候变化和宇宙观察研究 等,这些研究对于探索地球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各 种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南极科考还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是确保各国在南极实质性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南极治理话语权的保障。因此,有实力的国家纷纷加大对南极科考的投入,抢占科考有利位置。 罗斯海,南大洋最美的海域之一。站在“雪龙”船驾驶台上极目远眺,海水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它的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是渤海的12.5倍。从地图上看,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这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1841年,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到达这里,这片海域遂以其姓氏命名。这也是一片有着传奇色彩的海域,想要到达南极点的陆上探险队大多通过罗斯海登陆南极,1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斯科特和阿蒙森就是通过这里登陆南极的,博克格雷温克﹑伯德等人也选择从这里登陆,踏上了探索南极的征程。

南极考察站性丑闻曝光,每人每年用掉120个保险套【图】

南极考察站性丑闻曝光,每人每年用掉120个保 险套【图】 位于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充满科学精神和勇气的地方,它又被称为“科学家和英雄们的家”。然而,一名曾在南 极最大科考站工作10年的后勤人员爆料称,头顶光环的南极科考站 更像一个充斥着毒品、酒精、性和精神抑郁的大熔炉。 据《澳大利亚人报》12日报道,40岁的尼古拉斯·约翰逊曾在 美国位于南极的麦克默多科考站工作10年,不同于其他科考人员, 他主要从事垃圾清扫和洗碗之类的工作。尼古拉斯披露,南极科考 站的人只靠两个理由生活下去——金钱和性。尼古拉斯在他的回忆 录中爆料称,麦克默多站就像“酒池肉林”,不仅酗酒、吸毒是公 开行为,为排遣寂寞无聊的生活,男女性爱也成了重要的“娱乐项目”,那里“充斥着无休止的性”。 每年3月到8月是南极最寒冷、最黑暗的时期,也是科考站生活“最黑暗的时候”。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环境中,有些人濒临精神 崩溃,每年科考站都有十多人患上精神疾病,一些人甚至有暴力倾向。大部分人不得不靠酒精和大麻来麻痹自己。为了不让自己寂寞 难耐,性爱成了枯燥生活中的重要消遣。 尼古拉斯在书中称,麦克默多站的性别比例非常不平衡,男女比率为2∶1,长期待在科考站里,有些人难免性饥渴,不少人热衷在 图书馆或温室里做爱。尼古拉斯称,在最寒冷的日子里,科考站里 不到200人,他们一年能消耗1.65万个保险套,平均每人至少用掉120个保险套。 尼古拉斯还透露,麦克默多站的很多人都是已婚人士,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寻找自己的冰雪伴侣,如“冰雪妻子”或“冰雪丈夫”。已婚者并不避讳交换性伴侣,但他们经常会做艾滋病测试,以确保 安全。

图I示意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线路箭头表示科考船前行方向

下图示意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线路(箭头表示科考船前行方向)。读图,完成l~3题。 1. 2013年11月7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过近1个月的航行,于12月2日到达南极中山站,在此期间 A.南极洲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B.船员观察到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船员经历白昼逐渐变长 2.中山站的年降水量远小于长城站,主要受 A.极地东风影响 B.盛行西风影响 C.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D.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3.借助洋流顺水航行的航段是 A.弗里曼特尔至中山站 B.中山站至罗斯海 C.弗里曼特尔至爪哇岛 D.乌斯怀亚至长城站 图a是我国某区域地形水系图,图b是该区域四个水文站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图。据此完成4~6题。 4.台兰水文站所在地区的典型河流堆积地貌是 A.洪积一冲积平原 B.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 D.“V”型谷 5.四个水文站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A.沙里桂兰克站 B.协和拉站 C.巴吾托拉克站 D.台兰站 6.地下水补给最显著的河段是 A.沙里桂兰克上游 B.协和拉上游C.巴吾托拉克上游 D.台兰上游 下图为某年11月3日6时(图a)、12时(图b)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7~9题。

7.11月3日6时,北京吹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该日6时至12时时段,天气最有可能由晴转雨的城市是 A.北京 B.济南 C.大连 D.青岛 9.与6时相比,北京市12时 A.雾霾加重 B.气压升高 C.风力减弱 D.云量增大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西向的地质一植被剖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山峰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断裂抬升→地表侵蚀 B.变质作用→褶皱隆起→地表侵蚀 C.岩浆侵入→地表侵蚀→断裂抬升 D.岩浆喷出→地表侵蚀→断裂抬升 11.图中所示森林属于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17年,秦朝人民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著名人工运河——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珠江上游支流)两大水系。建造工匠在渠首海洋河的中心砌石坝(铧嘴)分水,水流经拦河坝(大、小天平)分流,北支经长度仅3.25千米的人工运河一北渠再次注入湘江;南支经全长33.15千米的南渠注入漓江,南渠中仅0. 95千米是全人工开挖的河道,大部分是利用天然小河拓宽而成。为了改善航行条件,工匠将部分河道设计成“S”型,且每隔一定距离建造一处陡门(类似现代船闸)。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1.长城站(62°12'59"S, 58°57'52"W) (1985年2月)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建立过程: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由此,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展开了。选址,是要面临的考验之一。要在终日为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中间施工。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 2.中山站(69°22'24.76"S, 76°22'14.28"E) (1989年2月)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离中山站不远处有澳大利亚的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3.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2009年1月)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确定为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建成后的昆仑站,将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昆仑站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昆仑站这个名字是经过网络征集的站名,一是因为“昆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长城是我国著名的人文景观,中山是取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而昆仑则是自然景观,这几个名字相得益彰。”此外,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而“昆仑”则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因此最终入选。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和高点。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人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

科学考察站

科学考察站 南极科考站图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三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和中国南极昆仑站。 长城站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15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3分59秒,西经58度58分52秒。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 米/秒。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中山站 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中国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上,建成了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中国在南极所建立的两个考察站都设有气象站,都已在世界气象组织注册,全年对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的观测。建筑和生活设施中山站建站十年来,经过多次扩建,现也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和文体娱乐栋,以及发电栋、车库等。。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探秘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的衣食住行

探秘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的衣食住行新华网南极中山站12月16日电(记者徐硙)想到南极内陆,似乎这里注定就是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口中“糟糕的地方”,酷寒、狂风、紫外线、雪盲症…… 可走进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的出发基地,这些印象可能就会改变——在南极内陆吃什么? 藤椒牛蛙、白灵菇烩鲍鱼、油焖笋、老鸭扁尖汤……记者在出发基地正好赶上了内陆队的晚餐,吃了心满意足的一顿大餐。 “晚餐每两周重复一次,早餐每周重复一次,在路上行驶这段时间就加热提前准备好的冷冻食品,”内陆队的大厨姚卫云一边烧着融化的雪水,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他们一路的伙食,“到了昆仑站我就可以每天给大家做菜了,那时就全看我的手艺了!” 虽然是冷冻食品加热,可吃起来,无论口味和口感都很好。餐桌上还摆放着橙汁、苹果汁,供队员自助饮用,补充维生素C。 内陆队出征冰盖的60天,约有40天需要在路上行驶,为赶时间,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午饭就只能吃“干粮”。记者来到了食品储藏舱,看到干果、饼干、酱菜、火锅料、牛杂汤、羊杂汤、八宝粥、草菇罐头、巧克力……可见,队员们的胃是亏待不了。 在南极内陆穿什么? 南极冰盖,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加上经常在冰盖上作业,保暖装备是最重要的一环。 队员们的服装配备,是考虑到工作和生活的不同环境,请国内的专业户外用品商按最低工作环境温度零下40度开发的。队员在室外工作,可以穿着企鹅工

作服,这类服装耐磨、防风。如果温度更低,可以在工作服内套穿羽绒内胆服,以加强保温效果。在舱内,队员一般可以穿着轻便的内胆服,舒服方便。 队员们今年还穿上了新的保暖靴,重达4斤多但穿脱简便,并配有内胆,足够应对低温。面对紫外线和低温的威胁,考察队为队员准备了帽子、墨镜、口罩、手套、面巾、极高指数的防晒霜,可谓“武装到牙齿”。 若全副武装起来,脸上不露一条缝,彼此只能全凭身上的姓名签辨认对方是谁。即便这样,南极的紫外线还是会把大家晒成黑脸白眼圈。与熊猫脸完全相反的配色,成为最具标志性的“南极脸”。 在南极内陆怎么住? 通常内陆队共有两个住宿舱,住宿舱是由标准的海运集装箱改装而成,每个舱里有4个上下铺,床头灯、电源插座、隔光帘……很有青年旅社的味道。针对南极的特殊环境,内陆队还为队员配备了电热毯。 最不方便的是用水。尽管地球淡水的70%都储存在南极,但是这些淡水绝大部分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所以内陆用水成为科考队最头疼的问题。内陆队的生活用水通过化雪而来,主要用于饮用和烹调,所以在两个月时间里,队员没法洗脸洗澡,每天只能用湿巾擦擦。刷牙甚至都成了问题,为此内陆队为队员发了两大瓶的漱口水。 “手脏了,就拿雪搓搓,清洁效果还不错,碗有时也这样‘洗’,”第二次进内陆的张楠告诉记者。因为洗头不便,内陆队的队员几乎都剃了光头,不过大家的胡子倒是留了起来。 上厕所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因为在南极,人类所有的排泄废物必须收集带走,内陆队还封了一位“厕所所长”,专门负责大家的如厕问题。

南极科学考察站

南极科学考察站 1. 伊丽莎白公主(比利时) 伊丽莎白公主(比利时) 长、宽、高分别为72.2英尺(22米)、72.2英尺(22米)和27.9英尺(8.5米)。 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南极科考站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新伊丽莎白公主站设立在南极圈内的毛德皇后地区,该区域地处南极大陆面向大西洋的部分,当地风力强劲,时速可达300 公里。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设计人员还为这座科考站设计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24小时监控科考站内的能源产出以及消耗,并可以按照需求自动安排能源消耗的优先秩序,充分利用它的52千瓦太阳能发电组和54千瓦风力发电组。站内每件设备每个电源出口都被排号,根据优先程度供电。 2.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 每个鼓状建筑物的直径为60.7英尺(18.5米),高度为39.4英尺(12米)。 康科迪亚站为极端条件下长期居住而设计,是少数几个全年都有人居住的南极内陆科考站站之一。其鼓状的外形可以保证热能的最充分利用。欧洲航天局(ESA)设计的废水处理系统可让淋浴和水槽中排出的废水循环使用。航天局对康科迪亚考察站的兴趣不止于废水处理:由于南极这种隔绝、封闭、拥挤的生活环境类似太空飞船,欧洲航天局正在研究这种长期枯燥的生活对15名冬季居民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3. 诺伊迈尔Ⅲ科考站(德国)

诺伊迈尔Ⅲ科考站(德国) 该科考站长宽高分别为68米、26米和21.3米。 所有最新设计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高高的支架上,远离地面,以免被冬季厚厚的积雪掩埋。德国站的设计和建设上具有独到之处,它被建在16根大型支柱上,通过液压提升系统,可抬升整个科考站,从而使科考站避免被逐年增高的积雪所掩埋,大大延长了科考站的使用寿命。预计,该科考站的运行寿命为25年到30年。该科考站的大型支柱可以根据下面冰层移动不断调节,防止结构变形。 4.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 米/秒。 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距离北京12553.160千米,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度30分50秒。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离中山站不远处有澳大利亚的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中山站年平均气温零下l0摄氏度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36.4摄氏度;中山站地区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吹东南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降水天数162天,年平均湿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数比长城站多得多。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中国在南极所建立的两个考察站都设有气象站,都已在世界气象组织注册,全年对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由11个工程舱拼成的,科考站分为内部功能仓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内部功能仓由若干个可独立运输的工程舱拼接组成。 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区计划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本次南极考察主要实施建设236平方米的主体建筑。考察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 泰山站 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 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36.6度,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全文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 及可行性研究 摘要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筑节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保护环境、节约运行成本、改善考察站的居住环境等方面均有体现,同时也能展现我国的国力及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我国两站的采暖通风与节能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同时阐述了国外南极科学考察站的部分节能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节能策略,如采用合理的热源及采暖方式,回收柴油发电机的废热,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通风热损失,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南极采暖通风建筑节能 1. 引言 南极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被科学家称为:“解开地球奥秘的钥匙”、“天然科学实验的圣地”。由于孤处一方,大气没有被污染,为观测天体,窥探外层空间奥秘等科学活动提供极好的条件。但是南极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气候恶劣的地区,强风、冰雪、低温等都使科考人员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改善考察站的工作及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在南极有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1O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O米,距北京175O1.949公里。站内全年平均气温为-8℃,极限低温为-30℃,最大风速为36.5m/s,强风天气(大于8级风,风速为17.2~20.7m/s)为132天。长城站目前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约2682平方米。 中山站建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距北京12553.16O公里。站内全年平均气温为-9.5℃,极限低温为-33.6℃,最大风速为50.2m/s,强风天气为171天。中山站现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约3305平方米。 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采暖通风与节能现状 2.1 采暖现状 长城站目前有3台额定功率为128kW的柴油发电机,约有80%的发电量用于采暖,餐厅、发电栋、泵房、生活栋等均采用电暖器供暖。发电机的部分余热(约15%)供生活用水使用,其它热量通过冷却水和烟气排放。中山站配备了3台额定功率为165kW的柴油发电机,旧有建筑全部采用电暖器供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