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第一章】引论

[目的和要求]简要地了解普通逻辑学的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发展简史,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好思想准备。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点] 一、什么是逻辑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三、逻辑简史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什么是逻辑

1.逻辑的语源学: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等。

2.“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

(1)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例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2)指人类的思维规律

例如:“律师讲话的逻辑性很强”。

(3)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

例如:“今天上逻辑课”。

3.逻辑的定义

(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有效推理就是正确地从已知推出未知,并且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

(2)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

有效交际就是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并且理解与表达相一致。

【思维训练题】一个猜帽子的游戏

有甲乙丙三人,同向站立。在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三人各戴上一顶子:红帽或白帽。三人都知道有三顶红帽和两顶白帽。丙可看见甲和乙的帽子,乙可看见甲的帽子。主持人问丙是否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丙答不知道;又问乙是否知道,也答不知道;问甲是否知道,甲答知道了,是——。

甲是怎么知道的?他的推理过程是——。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1.普通逻辑的对象

(1)思维的逻辑形式

——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2)逻辑基本规律

——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简单的逻辑方法

——主要指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2.逻辑的性质

(1)基础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列于七大基础科学中,位居第二。“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2)工具性:提供逻辑手段和方法;“思维的文法”;《工具论》、《新工具》

(3)无阶级性或全人类性:自古以来,中国、印度和西方都曾对逻辑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3.逻辑形式的结构

(1)逻辑常项

——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表示思维的形式;

(2)逻辑变项

——表示思维的内容。

注意: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

在“所有的S都是P”这一逻辑形式中,“所有…….都是”是常项;“S、P”是变项。【思维训练题】

(1)有些劳动产品是商品。

(2)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3)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

(4)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所以,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5)如果物体摩擦,那么物体发热;物体没有发热,所以,物体没有摩擦。

请同学们指出各例中的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总体上: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思维创新的前提;理解、论说的基础工具。具体有:

1.可以培养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

2.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自发的逻辑感觉——自觉的逻辑意识——自为的逻辑训练——自由的逻辑精神。

3.有助于提高沟通交际的能力

就是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的能力。能够准确严密地表达思想,论证思想,使之符合准确表达的三个条件:合逻辑,合语法,有说服力。

4.有助于提高整体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批评性思维的前导(问题意识);

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线形与非线形)。

5.有助于获取新的知识

6.有助于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不讲道理”,就是不讲逻辑。

7.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编辑工作中的体会)

而对司法工作者而言,学习普通逻辑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使说话和写文章具有条理性

2.有助于提高论证能力,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3.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推理能力,保证办案质量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1.抓住中心,循序渐进

概念、判断是基础,推理是中心,再进行论证。

2.勤思多练,注重理解

要学好普通逻辑,就要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逻辑概念和逻辑理论上下工夫。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概念的定义,把握逻辑形式的特征及表达公式和符号,以及它们的规则。

3.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联系专业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平时能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遵守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准确,条理清楚,结构严密。

【思维训练题】“有角的”诡辩

在古希腊,有一个“有角的”诡辩。这个诡辩是这样说的:“你没有失去的东西,还在你那里;你没有失去角,所以,你有角。”

试问:在这个诡辩中,诡辩家使用的诡辩手法是什么?要害在哪里?

东西和角的概念不同

【第三节】逻辑简史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中国、印度和希腊都同时产生了逻辑科学。

1.先秦名辩名学和辩学的合称。主要指先秦诸子关于名和辩的逻辑思想和理论,泛指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整个先秦逻辑思想就是一个以正名为重点,包括名、辞、说、辩在内的古代逻辑学说。《墨经》之《小取》,是中国古典逻辑的一个纲要,比较集中完整地讨论了逻辑的基本内容。《墨经》是墨家创始人墨翟思想的发展。后期墨家在逻辑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对“故”、“理”、“类”古代逻辑的三个基本范畴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对“名”、“辞”、“说”作了深入研究。论述了“辟”(比喻)、“侔”(附比)、“援”(类比)、“推”(间接的归纳与演绎)四种形式的推理(见后期墨家逻辑)。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印度因明从古代论辩术发展而来。先是五支论式,后发展为三支论式(宗、因、喻)。在分析正确论证和推理的同时,十分注重论证的“过”和反驳的“过”。因明于唐代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

3.西方逻辑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创始人。《工具论》6 篇奠定了逻辑的基础。主要贡献是对三段论的系统研究。斯多葛学派于三段论之外,研究了命题逻辑。培根:《新工具》针对亚氏的演绎逻辑而提出归纳和诉诸自然和经验。三表法。黑格尔:批判了形式逻辑,研究了辩证思维,构造了辩证逻辑的体系。康德:揭示了思维的辩证矛盾。莱布尼滋:提出理想语言和推理是计算的思想而成为现代逻辑的先驱。

二、逻辑学的发展(一般了解)

1.基础逻辑:传统逻辑;经典现代逻辑;非经典现代逻辑

2.元逻辑:逻辑语法学;逻辑语义学;逻辑语用学;逻辑语言学

3.数学发展方面:算术;代数;函数论;证明论;概率论逻辑;集合论;数学基础论

4.科学发展方面:物理应用(量子论逻辑、物理或因果模态理论);生物应用(伍杰方式的发展、控制论逻辑);社会科学应用(规范逻辑、价值逻辑、法律应用)

5.哲学发展方面:伦理应用(行为逻辑、义务逻辑、命令(祈使)逻辑、优先逻辑和选择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应用(存在性逻辑、时序逻辑、部分与整体逻辑、本体学、构造性逻辑、本体论逻辑);认识论应用(问答逻辑、认识论逻辑、假设逻辑、信息和信息过程的逻辑、归纳逻辑);归纳逻辑(证实和确证的逻辑、

概率逻辑)

【本章概要】: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任何逻辑形式都包括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变项符号有两类,一类代表词项(S、P),一类代表语句(p、q)。逻辑形式的性质主要由逻辑常项决定。逻辑有三大源流。逻辑是工具性质的科学。学习逻辑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好逻辑的关键是:重理解,多练习,会运用。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案例: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

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200元钱。

概念辨析

混淆概念: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偷换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所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前者表示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

实例:“客人的反驳”

前不久,有客人来杭旅游。主人对客人介绍说:“杭州的最大特色是秀气。山秀水秀人亦秀。”

客人反驳道:“那不见得,我看有些杭州人并不秀。”

你认为客人的反驳能成立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区分两类关系:

“类”与“分子” :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

“集合体”与“个体”: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有机组成的。

区别: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概念。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合法”、“公务员”、“伟大”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不合法”、“非公务员”、“未成年人”、“无罪”等,都是负概念,也叫做否定概念。

任何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范围,在逻辑上称为论域。理解一个负概念,必须注意它的论域。在同一论域中,有确定的正概念,就必定有明确的负概念。

小结

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内涵的不同:

(1)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2)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一个概念不只是属于某种划分中的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别属于几种不同划分中的三个种类。例如:“秘书”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正概念。

【思维训练题】

据报载,有位匈牙利商人与我国一家制鞋企业签定了订购8万双鞋的合同。等到货到开箱,这位匈牙利商人傻眼了:8万双鞋都是左脚。紧急追问,鞋长老板解释说:“汉语的…双?就是两个。”无奈的匈牙利商人只得再订购了8万双右脚鞋。问:在上述诡辩中,诡辩者玩弄了什么违反逻辑的花招?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鲁迅”(a)和“《阿Q正传》的作者”(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

下,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例如:“中国”,“我的母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关系,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会取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2.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由于属概念与种概念分别反映不同层次的对象,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属概念与种概念一般不能并立使用,否则,会使部分外延被重复断定。另外,由于属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类,外延比较大,因此,属概念不可能是单独概念,也不可能是集合概念。

4.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例如:“教师”(a)和“律师”(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即a 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不相容关系也可以称为全异关系,它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成文法”(a)和“不成文法”(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法律”(c)的外延。

2.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例如:“红色”(a)和“黄色”(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颜色”(c)的外延。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

凡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之间都具有反变关系,即种概念的内涵比属概念的内涵多,而外延小;属概念的内涵比种概念的内涵少,而外延大。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比例关系,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3.这种反变关系只限于普通逻辑的眼界——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容的具体性。这与辩证逻辑的眼界不同。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一例】

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人——女人——名女人——单身名女人

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属种关系的系列,相互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之间就存在一个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例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听课——认真地听课;

注意:概念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因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同一关系、交叉关系或不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进行限制;单独概念或集合概念也不能再进行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扩大法,就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有方向性,是从一个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

4.语言方法:减去附加语或限制词。例如: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基本称职称职

注意:概念的概括可以连续进行;概括只能在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概念概括的极限是哲学范畴。

【应用概念的概括一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有一条纪律的提法是这样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修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另外一条纪律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进一步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四、进行概括与限制的注意点

1.用一个属概念去概括一系列的种概念时,使用的属概念应当能恰当地包括所有的种概念,如果不能包括所有的概念,就会出现“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宣武区环卫局970多名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职工中,有26户家中养了鸡、鹅、兔、鸽等家禽。

2.对概念进行限制时,应当恰当地应用限制词,否则就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我父亲已去世一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经常教育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为了准确地使用概念,常常需要对外延过宽的概念加以限制。如果应当限制而不加限制,就会出现“外延过宽”的错误。

例如:1981年3月26日《解放日报》载有《美国的一个病人移植心肺成功》一文,文中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人员,最近把一个十五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这个患者叫玛丽?戈尔克,对她进行的各种测试证明,手术是成功的。

【第五节】什么是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举例: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2.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项(概念),用Ds表示;

定义项(概念),用Dp表示;

定义联项,用“是”表示;

定义可表达为:Ds 是Dp.

二、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

(1)公式表示为: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

(2)三步骤: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概念。

第二步,找出种差,也就是找出它的特有属性。

第三步,按照DS是DP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例如:给“刑法”下定义→找出属概念“法律”→找出种差“规定犯罪和刑罚”→按照“DS是DP”形式,“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3)类型

①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发生定义:是以事物形成的方式或方法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犯罪集团是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③关系定义: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④功用定义:是以事物的功能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2.语词定义

(1)语词定义是说明或规定语词含义的定义。

(2)种类:说明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

(3)语词定义的五类适用场合:

①古语、土语、外来语

举例:骥表示好马。耍子就是游玩。乌托邦是空想的意思。

②用符号公式、简称表达复杂概念

举例:坚持“两手抓”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③使用新语词

举例:“新长征”指我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进行的长期斗争。

④在新的意义上使用旧语词

举例:“君子协定”就是不用书面缔约达成的协定。

⑤确定虚幻概念的含义

举例:“白骨精”指阴险善变的女坏蛋。

三、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定义过宽”,如:刑法是国家制定的法律。

“定义过窄”,如:刑法是惩治贪污犯的法律。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如:罪犯是犯了罪的人。

“循环定义”,如: 辩证法就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

违反规则就不能揭示出对象的特有属性

举例:合法行为就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

4.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术语

如: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在关系的不断适应。

【第六节】划分

一、划分的特征

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举例:人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和婴儿。

2.划分的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也称划分的依据)。划分的母项必须是普遍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3.划分与分解不同:

①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②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③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举例:A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B 人分为手、脚、头、胸、腹、腰等。

4.划分与分类

(1)联系: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事物的特有属性进行的划分。所有的分类都是划分,并非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

(2)区别:

①分类的根据必须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划分则可以按照需要选取事物任一属性作为划分根据。

举例:在阶级社会里,按照经济地位把人们分为若干阶级。请同学们指出这是分类还是划分。(是分类)

②分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新的分类没有产生以前,原来的分类都起作用;划分则有临时性,当某一项事情达到目的后,划分往往不再起作用。

举例:卓别林处理来信

有一次,卓别林来到伦敦,不到三天,就收到73000多封来信。他请了6位打字员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其中:请求借款和援助的信28000封;想跟卓别林攀亲戚的信671封;

向卓别林倾诉爱慕之情的信有数千封;还有其他的一些信。

二、划分的方法

1.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1)一次划分:就是根据划分标准把母项的外延一次划分完毕,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例如:以生产方式为根据,将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分法是一次划分的特殊方式。二分法是根据被划分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将母项划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子项的划分方法。

例如:按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把它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优点:简单易行,划分结果醒目,始终不会违背划分的规则。

缺点:不能明确地揭示否定部分的子项的内涵。

(2)连续划分:是将一个母项分为若干子项,接着又将子项(作为母项)划分为更小的子项。

三、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划分过宽:如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划分不全:如刑罚的主刑可分为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多标准划分:如法律可分为国内法、国际法和程序法。

3.划分后的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子项相容:如我班的同学有来自北方的、南方的、浙江的,还有杭州的。

4.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层次不清:如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越级划分:如我国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本章概要】: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概念划分为单独与普遍概念;集合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有5种: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其中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基于属种关系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可以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用属加种差下定义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包括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分类。

【第三章】判断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判断的实质和特征。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正确理解性质判断量项的含义;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种复合判断以及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能够熟练地掌握真值表的使用方法。

[要点] 一、判断的特征

二、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二、简单判断

三、复合判断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的特征

1.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一种思维形式。例如:

(1)秘书工作要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2)张三不是杀人犯。

2.判断的逻辑特征:

一是有所断定。如果对对象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那不是判断。

二是有真假。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情况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因此,就存在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的问题。例:(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2)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应注意的问题:普通逻辑并不考虑思维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判断形式的结构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的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各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至于判断本身的真假,是由实践来检验的。

就办案过程来说,司法工作者都要对案情、证据、法律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所以,只有掌握判断的逻辑形式、种类及其逻辑性质等知识才能确切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不致发生误解;才能准确地判定案件的性质,提高办案质量。 就理解法律条文来说,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判断形式,并且一般是结构复杂的判断形式。 3.判断知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与概念的区别:第一,概念本身无所谓肯定或否定;第二,概念也无法表示它的真或假。判断则不同,它至少是两个概念的结合。有的概念是简单的排列,似乎无所谓断定。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断定。有些判断似乎是虚假判断,但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是把当真实判断来对待的。

二、判断与语句

1.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表达判断的语句在逻辑上也称作命题。一个语句能否是判断,关键在于它能否直接地表现出判断的两个逻辑性质。

(1)一般来说,陈述句表达判断。例如:“所有的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人民检察院不是审判机关”这些句子都表达判断。

(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示判断,除非它们都对事物作出了判定。例如:

杭州多么美丽啊!

年轻人,不要吸烟!

难道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吗?

3.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

(1)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

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没有一个公民可以不遵守法律!

难道有可以不遵守法律的公民吗?

以上三个句子语法结构都不同,但都表示了同一个判断,即“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2)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罪犯在火车上。

他走了。

例(1)可以表示为“罪犯在火车车厢顶上”或“罪犯在火车车厢内”这样两个判断;例(2)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

【思维训练题】“巧嘴媒婆的故事”

有个媒人给一对男女说媒。她对那个女的说:“这个男的过日子真是一把好手。”然后媒人又对那个男的说:“这个女的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嘴不严。”那个男的也认为“好翻点闲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于是两人都同意相亲。相亲时,只见那个男的倒背一只手,气宇轩昂;那个女的则拿手帕捂着嘴,显得有点羞羞答答。俩人都很满意。然而入洞房后,男的才发现那位“羞羞答答”是个豁唇(俗称兔嘴);而女的也发现这位“气宇轩昂”的一只手有残疾。两人都十分气愤,都去找媒人要个“说法”。媒人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早就告清楚你们了,一个是…一把好手?,一个是…有点嘴不严?。并且你们也经过相亲同意了,怎么现在找起我的麻烦了?” 问:媒人在这里采取了什么花招?

三、判断的种类和作用

1.判断的种类

(1)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判断划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二分法)

(2)根据非模态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判断,将非模态判断划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分法)

(3)根据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将简单判断划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二分法)

(4)根据复合判断中包含的联接项的不同,将复合判断划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2.判断的作用

(1)判断是概念的展开。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

(2)判断是推理的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各种形式的判断,是正确地运用各种推理的必要条件。

(3)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在生活中、司法工作中都离不开判断,人们对判断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能够解决具体实践中所提出的矛盾问题,能够指导人们去进行某一类具体实践活动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判断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各种判断形式的逻辑性和逻辑意义,弄清各种判断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的相应的推理形式。这些也就是普通逻辑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性质判断的概述

1.定义

性质判断,又称直言判断,是指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传

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例如:

(1)所有政法院校的学生都是学过逻辑学的。

(2)有的秘书不是本地人。

2.结构

任何性质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

(1)主项: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概念,通常用符号“S”表示。

(2)谓项: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性质的概念,通常用符号“P”表示。

(3)联结项:也称联项,它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它表示性质判断的“质”,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一般用“是”和“不是”表示,在肯定判断表达中,联项有时可以省略。

(4)量项:表示所断定的主项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一般分为三种:

”。?全称量项,对主项的全部外延做了断定;所有的;符合表示为“

”。?特称量项,只对主项的部分外延做了断定;有;符号表示为“

单称量项,所断定的主项只是某一个个别对象。

注意:性质判断本身不包含其它判断成分,它实际上只是断定了“S”与“p”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所以它属于简单判断。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根据性质判断质和量的划分标准,一共有六种类型:

1.单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这个S是P。

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多用专有名词,不使用量词。例如:杭州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

2.单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这个S不是P。

例如:他不是杭州人。

3.特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有S是P;简写:SIP;简称:I;

符号表达式:$x(Sx∧Px)。

例如:有些秘书是称职的。

4.特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有S不是P;简写:SOP;简称:O。

符号表达式:$x(Sx∧﹁Px)。

例如:有的被告不是犯罪分子。

5.全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所有S是P;简写:SAP;简称A。

符号表达式:"x(Sx—→Px)。

例如: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纪守法。

6.全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所有S不是P;简写:SEP;简称:E。

符号表达式:"x(Sx—→﹁Px)。

例如:所有的检察机关都不是审判机关。

由于单称判断是对主项全部外延的断定,这一点与全称判断相同,所以,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又可被看作是全称判断,在推理中按全称判断处理。

应注意的问题:特称判断(I、O)的量项“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逻辑性质与现代汉语中的“有些”、“有的”的语法性质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有些”是指“仅仅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仅仅有一部分学生是团员,而其他部分学生不是团员。逻辑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至少有些同学是团员,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

三、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如果两个性质判断的主、谓项均相同,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同一素材的判断。例如:

(1)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2)所有的法律都不是有阶级性的。

(3)有些法律是有阶级性的。

(4)有些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

由相同素材构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称为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

从判断的逻辑形式方面来看,性质判断表达的是对主项S与谓项P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的断定。根据概念的关系我们知道S与P之间有五种关系,A、E、I、O四种判断在这五种关系下,都有相应确定的真假。如下表所示:

S与p的关系判断的真假判断种类

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全异

A 真(T)真(T)假(F)假(F)假(F)

E 假(F)假(F)假(F)假(F)真(T)

I 真(T)真(T)真(T)真(T)假(F)

O 假(F)假(F)真(T)真(T)真(T)

根据表中的A、E、I、O四种判断,在S与P的五种不同关系下的真假进行对照,就可以得出A、E、I、O四种判断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

1.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即A与E的关系。从表中可知,当A真时,E一定假;当A假时,E真假不定。例如:

A:我班所有的同学都是杭州人。

E:我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杭州人。

2.差等关系

差等关系是指A与I、E与O之间的关系。当全称判断真时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时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当特称判断真时全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时全称判断必假。例如:

A: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

I: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

E: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不是浙江人。

O:我们班有些学生不是浙江人。

3.下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即I与O之间的关系。例如:

I:有些秘书是称职的。

O:有些秘书不是称职的。

4.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即A与O、E与I的关系。例如:

A: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O:有的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

E: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不是学中文的。

I:有些高职学生是学中文的。

上述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可用如下的逻辑方阵表示:A 反对关系E

差矛矛差可以同假

等盾盾等

关关关关

系系系系

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I 下反对关系O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可以同假,可以同真

【思维训练题1】

这次逻辑学期终考试后,逻辑课代表向任课老师打探消息,说:“这次逻辑学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吧?”任课老师说:“你的话前半句不错,后半句不对。”

问:根据任课老师的意思,下列各项判断中,哪一项必定是事实?

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50分以下。

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

C.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

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成绩不理想。

E.这次考试太容易,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

【思维训练题2】

某仓库失盗,有四个犯罪嫌疑人被传讯。他们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乙:我们四个人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

问: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下列哪项判断成立?

A.甲和丙说的是真话。

B.甲和丁说的是真话。

C.乙和丙说的是真话。

D.乙和丁说的是真话。

E.丙和丁说的是真话。

四、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1.什么是周延性

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如果判断中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如:例一: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例二:所有的贪污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例三:有些秘书是共产党员。

例四:有些学生不是共青团员

注意:全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

2.关于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周延性问题是关于一个性质判断主项或谓项的外延问题,如果离开了一个确定的判断,就不存在主、谓项外延的周延性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说一个概念是周延的还是不周延的。

第二,我们断定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只是我们对主项外延与谓项外延关系的一种认识,而并不表示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本身之间的客观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以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去判定判断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例如:

(1)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

(2)有些人是科学家。

第三,不能用被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来断定此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如有人在断定“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的谓项周延性时,就用“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中的主项的周延性来进行的。

【第三节】关系判断

一、关系判断的特征

1.定义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判断,它也是一种简单判断。例如:(1)某甲和某乙是同案犯。

(2)张三的罪行不重于李四的罪行。

(3)2加3等于5。

注意:区别一个判断是不是关系判断的简单方法:看这个句子能否分析为表达了一个具有相同谓项的联言判断。如果能,就是联言判断;如果不能,就是关系判断。

2.结构:(三部分)

(1)关系者项:表示判断中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也称关系主项。关系者项一般用符号“a”、“b”表示。

(2)关系项:表示判断中关系者之间关系的概念,关系项一般用符号“R”表示。

(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概念。在关系判断中,如果关系者项表示的是一个或一类对象,量项可以省略。

3.思维形式

aRb;或R(a,b)。(a与b有R关系)

二、关系的性质

(一)关系的对称性

1.对称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也一定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对称的。表示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同学”、“朋友”、“等于”、“邻居”等等。

2.反对称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一定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反对称的。表示反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大于”、“小于”、“重于”、“以南”、“以北”等等。

3.非对称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可能真也可能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非对称的。表示非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喜欢”、“佩服”、“支持”、“了解”、“信任”等等。

(二)关系的传递性

1.传递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必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传递的。表示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大于”、“在前”、“在后”、“相等”、“平行”等。

2.反传递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必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反传递的。表示反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父子”、“母女”、“比……早两天”、“迟一个月”、“大两岁”等。

3.非传递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有可能为真,也有可能为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非传递的。表示非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离……很近”、“认识”、“教唆”、“控告”、“相邻”等等。

案例:谁是凶手?

一个精神病医生在寓所被杀,他的四个病人受到警方传讯。警方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得知:1.在医生死亡那天,这四个病人都单独去过一次医生的寓所。2.在传讯前这四个病人商定,每人向警方作的供词条条都是谎言。

每个病人所作的两条供词分别是:

埃弗里:①我们四个人谁也没有杀害精神病医生。

②我离开精神病医生寓所的时候,他还活着。

布莱克:③我是第二个去精神病医生寓所的。

④我到达他寓所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克朗:⑤我是第三个去精神病医生寓所的。

⑥我离开他寓所的时候,他还活着。

戴维斯:⑦凶手不是在我去精神病医生寓所之后去的。

⑧我到达精神病医生寓所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请根据上面嫌疑人的供词,运用逻辑知识找出凶手。

【第四节】联言判断

一、复合判断的含义与性质

1.定义

所谓复合判断就是在一个判断中还包含有其它判断的一种判断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句中的复句。

2.种类

根据复合判断中联结项的不同,复合判断可以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几种。复合判断的逻辑性质是由联结项所决定的。

3.复合判断的学习方法

①必须弄清楚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联结项(或逻辑联结词)的涵义。

②充分利用真值表方法。也即充分利用真值表对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联结项的定义作用和对复合判断真值情况的判定作用。

③必须弄清楚复合判断的逻辑涵义与自然语言的意义上的联系。

二、联言判断的特征

1.定义

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例如:

(1)张三和李四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2)王某不但犯有强奸罪,而且犯有抢劫罪。

2. 逻辑性质(特征)

几种情况的同时为真(同时存在)。

3.结构:联言支(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用符号P、q表示;

联结项,用逻辑符号“∧”(读作“合取”)表示。

联结项的语言形式有:“并且(和)”、“既……又”、“……而且……”、“……而……””“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一个二支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语言表达式:p并且q

符号表达式:p∧q(“∧”读做合取;“p∧q”读做p合取q)

三、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1.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或特征:只有当全部联言支所断定的情况都存在时,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即:当且仅当联言支全真时,联言判断为真。

2.联言判断的真值表

真假情况共有2的n次方。联言判断P∧q的真假值和支判断P、q的真假值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真值表来表示:

p q p∧q

真真真

真假假

假真假

假假假

【思维训练题】某地有两种人,分别是说谎族和诚实族。诚实族总说真话,说谎族总说假话。一天,有旅行者路过此地,看见此地的甲乙二人。他向甲提出一个问题:“你俩中有诚实族吗?”甲回答说:“没有。”旅行者想了想,就正确地推出了结论。

问:以下哪项是旅行者作出的判断?

A.甲是诚实族,乙是说谎族。

B.甲乙都是诚实族。

C.甲乙都是说谎族。

D.甲是说谎族,乙是诚实族。

E.甲乙所属均不明。

【第五节】选言判断

一、选言判断的特征

1.定义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例如:①这篇讲话稿或者是李秘书写的,或者是张秘书写的。

②一个选民在选举时,要么投赞成票,要么投反对票,要么投弃权票。

2.逻辑性质(特征)

几种情况的可能性,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3.结构式(两部分)

(1)选言支(两个或两个以上)

(2)联结项(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项一般用“或者”、“要么”等表示)

4.选言判断的种类

根据选言支断定的事物情况是不是可以共同存在(是否可以同真),选言判断又可以区分为两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二、相容选言判断

1.定义:是断定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并且可同为真的选言判断。

例如:①本案或者是内部的人作案,或者是外部的人作案。

②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学习不认真。

2.逻辑性质(特征)

至少有一个为真,也可以同时为真。

3.逻辑形式

语言表达式:p或者q

符号表达式:p∨q(“∨”读做析取;“p∨q”读做p析取q)

4.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①当全部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时,相容选言判断就是真的。

②当全部选言支都为假时,相容选言判断才是假的。

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情况共有2的n次方,可以用如下真值表表示:

p q p∨q

T真T真T 真

T真F假T 真

F假T真T 真

F假F假 F 假

三、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1.定义:是断定选言支中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

例如:①在困难面前不是迎头而上,就是畏难退缩。

②某甲非自然死亡的原因,要么是自杀,要么是他杀,要么是意外事故。2.逻辑性质(特征)

只能有一个为真。

3.逻辑形式

语言表达式:要么p要么q

符号表达式:pVq(“V”读做不相容析取,“pVq”读做p不相容析取q)

联结词有: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或……二者不可得兼。

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①根据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或特征是几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存在,因此,它所包含的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

②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支真,其余选言支为假时,该不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是假的。

逻辑学论文1

央视的马赛克的思考 --逻辑学角度的解释 读了一遍刘韵冀的《普通逻辑学简明教程》后一直想找个题目运用所学的普通逻辑学分析一下。一来是为了应付化学与逻辑课程的期末小论文,再者也是读了这本书后感觉逻辑学确实有用所以就跃跃欲试。但是却对于题目犹豫不决,因为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少,理解也不是很深透所以对很多问题只能“浅谈则止”实际上是无米可炊。原先想过要写“穆勒五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罗素悖论”但是都因为无从写起只好放弃。 直到央视的“壮举”发生后我才确定对这件事分析一下,也许能谈到的不是很多,但至少自己感觉有趣。上面提到的央视的“壮举”就是:7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大卫》的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使得数百年来一直“坦蛋蛋”的君子《大卫》,漂洋过海,就成了“藏鸡鸡”的“小人”,被强行穿上万能的“马赛克牌贞操锁”。 看完这则新闻,我当时就震惊了,感觉这央视的工作人员也太有才了。所以我推测了一下,这个工作人员的逻辑,用三段论的格式把他(她)对于“应该给大卫打马赛克”的论证过程表示了一下: (1)、低俗文化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裸露的生殖器是低俗的文化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2)、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中国传播 (3)、不允许在中国传播的内容需要打马赛克 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中国传播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4)、裸露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大卫的生殖器裸露着 所以,大卫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以上的内容都是我自己对央视工作人员的逻辑的推测,出发点只是感觉有趣,姑且不讨论是否完全符合该工作人员的逻辑,接下来对这个论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个论证是对“大卫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这个论题进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逻辑

论文关键词:逻辑真理;真理符合论 论文摘要: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一门学问,而推理是由概念、命题组成的,不懂得命题就不懂得推理。普通逻辑学在研究命题时,主要是从二值逻辑的角度研究命题逻辑形式的逻辑值与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本文着重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逻辑真理的内涵,同时详细论述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区别。为了探求真理必须保证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学离不开“真”这个概念。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下述意义上使用“真”这个概念的: (一)前提或者命题真。这种真是指命题的思想内容是真的。任何一个命题的内容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在这里真或假不是用以描述事物状态的,而是评价命题或陈述的内容的。它的核心是针对其所表达的知识或信念的,例如:“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这个命题的内容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所以是个真命题。 (二)推理真。这是指推理中前提真和结论真之间的关系。演绎推理前提真结论必然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前提真而结论是或然性真。因此推理真就是推理中的结论相对于前提是必然的真或者是或然的真。这里“真”指的是否再现逻辑推断关系而不是对命题内容的评价。 (三)指派真和赋值真。在逻辑学中(特别是在现代逻辑中)把命题形式当作真值形式,而且只从真假的角度研究每一种命题形式的逻辑特征,真和假是命题的唯一属性。逻辑真在这里指这些真值形式和其中的变项与公式的真假,这时的真假和具体命题内容的真假无关,而只是一种假定的真假和根据这种假定而推论出的真假。 (四)形式真。这是指永真式(重言式)或普遍有效式的真。逻辑学中有一类公式,对其中的变项可以代以任何命题、谓词、个体词总能得到真命题。这类公式的真是一种逻辑关系的真,例如:P或者非P中不管变项P赋真值或是假值,这个公式都是真的。 (五)系统真。现代逻辑建立了形式系统,如果它的定理都是形式真,即都是永真公式或是普遍有效式,那么整个系统便是可靠的和一致的,这种可靠性和一致性就是一种系统的真。 在以上这五种“真”的情况下,逻辑学不考虑第一种意义的“真”,而只关注后四种“真”。后四种“真”在逻辑学中有各种表现,在其他科学中也有这些意义上的真的表现,就被称为逻辑真理。 所谓逻辑真理是一种特殊的真理,是一种因逻辑关系或逻辑原因而成为真的一种真理。逻辑真理不能凭经验而得知其为真,它需要我们借助逻辑分析、语义分析、关系分析确定它们是真的。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真理是有区别的。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或者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来看,其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逻辑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任何逻辑学家都要回答:逻辑真理是否与客观现实一致?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关于这个理论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其所着《形而上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述了逻辑基本规律(矛盾律与排中律)。在谈到矛盾律时认为,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矛盾律首先是存在的规律。它之所以能够成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因为它符合“事理”。亚里士多德肯定了逻辑规律与存在规律的一致性,其根据就是真理符合现实的理论,即所谓真理符合论。它在解释真与假这对概念时说,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这就是假的;凡以实为实、以假为假者这就是真的。按照真理符合论,一切真理必需与现实一致,逻辑真理也不能例外。可见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这个真理论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只强调逻辑真理与存在规律的一致性,却忽视了逻辑真理的特殊性。 莱布尼兹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他第一个提出了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学中的推理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的真理一元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有两种真理:即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 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重要) 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 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此章非常重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任何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定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 (二)任何判断必定是真或者是假的。 注意:三、判断的种类(一般了解,考试一般出选择是题) 判断的分类: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它又叫作直言判断) 任何一个性质判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个部分组成。 主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所断定的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 谓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用P表示) 联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系的概念。 量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数量的概念。量项三种: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1、按照质(联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是P。 否定判断: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不是P。 2、按照量(量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某个S是(或不是)P。 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有S是(或不是)P。 全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所有S是(或不是)P。 3、按照质和量的结合,性质判断可分为如下六种形式 (1)单称肯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是P。 (2)单称否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不是P。

逻辑学期末-价值与作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逻辑学》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普通逻辑学的价值和作用

普通逻辑学的价值和作用 或许我们觉得不用逻辑缜密的思考,不用极具逻辑的编制,我们依然在过日子。可是若是没了逻辑,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如此凌乱不堪,毫无条理,也因而无法生活,就更无从谈生活乐趣了。其实,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逻辑是一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问。“逻辑”的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它与日常思维、语言表达、推理论证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这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的理解,从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塑造理性品格三个方面阐述逻辑学的价值和作用。 逻辑学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的机理的思维活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大学生所要具备的首要素质。而创新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是在长期的逻辑思维基础上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产生的。 首先,它表现为一个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中固然有诸如灵感之类的非逻辑因素,但如果仅凭纯粹的想象而没有逻辑的介入,这种思维甚至有时会变成胡思乱想,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无多大用处。而

以逻辑为基础、与深刻的逻辑思考相结合的思维具有开创性、深刻性和系统性。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只有熟知并应用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把握其科学对象,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思维。其次,逻辑体系本身包涵着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在归纳推理中,人们的认识不仅是由个别上升为一般,还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科学上很多重要理论最初往往是通过类比推理而受到启发的,许多卓越的创造发明也是由它提供线索的。 由此可见,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发挥直觉和灵感的作用,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逻辑教育。 逻辑学与语言能力的培养。逻辑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思维的逻辑形式要借助相关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可以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则是有效交流的基础。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使大家对此有所误解,也就因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想大家对不讲逻辑闹的笑话印象应该很深刻的。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法律、教育等专业适用)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和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的不同决定的。 常项、变项、常项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概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 单独概念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I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肯定、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判断不能换质位。 < O、I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SOP取值为,SAP取值为。假、真、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 真假不定、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结论应为。 》 MAS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中项不周延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真、假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假、真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q”为假时,”pvq为。 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你来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真、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假,真,假。 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小张可能考上大学、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 21.根据不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矛盾、反对 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的要求。 ! 排中律 23.任何论证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24.反驳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被反驳的论题、用以反驳的论据、用以反驳的论证方式 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或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相矛盾、相反对、不矛盾律 二、单项选择题 )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廷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④)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的“民”这个概念是() ①集合概念②非集合概念③普通概念④负概念 (②) 3.“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 ①定义过宽②定义过窄③同语反复④循环定义 (③)

逻辑论文

充足理由律——形式逻辑中不可或缺的规律之一 【摘要】关于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往的逻辑学学者大多数都承认它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逻辑学的发展,许多逻辑学者把充足理由律从逻辑的基本规律中独立开来,而作为论证的基本规则。有的学者甚至否认它是论证的基本规律,更有甚者根本不承认它在逻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充足理由律的特点;对形式逻辑的作用以及解决充足理由律问题的途径等方面论述说明充足理由律应该在形式逻辑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进一步加深对充足理由律的认识。 【关键词】充足理由律特点逻辑证明三段论 一,充足理由律及其特点 在形式逻辑中,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的传统表述是:任何一个思想,如果被认为是真实的,总是要有充足的理由。在西方,公认为最早明确表述充足理由律的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赖布尼茨。他说:“任何一件如果是真实的或者是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实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①。充足理由律包括两方面的意思:第一,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成因,这个成因决定了这个事物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是真的,为什么是固定的某种状况。布莱尼茨说过,如果不具有充足的理由,或者没有确定的理由,就什么也不能达到。第二,事物的感性存在,直观存在并不重要,只有事物背后的成因才是最为重要的。根据相关学者对充足理由律的说明理解,充足理由律具有两方面的特

点:一方面是理由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理由与推断之间联系的必然性。因此,充足理由律要求人们在客观论证的过程中要做到“理由充足”,因为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客观依据的,它是客观事物的特定关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违反充足理由律则会导致:a,毫无理由(即武断,无根据的瞎说);b理由虚假;c推不出来。所以,取消充足理由律是不科学之举。 二,充足理由律的作用 充足理由律跟同一律,不矛盾律以及排中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三条规律是它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充足理由律又是前三条规律的必要补充。否认充足理由律,则会导致思想的不确定性,如果思想不确定,概念和判断本身的确定性受到质疑,那么论题根本就谈不上有论证性,更将无法清楚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不是必然的。很多学者否定了充足理由律的这一作用,甚至有些书也删除了这一规律,这是不全面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论述。 ⑴充足理由律在论证的组成(结构)中的作用。 从逻辑结构方面来分析。任何逻辑证明都是由三个方面要素组成的,即论题,论据以及论证。而论据又是逻辑证明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因子。在否认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书籍中,我们看到编者对论据的阐述:“论据又称理由或根据,是用于证明或者反驳论题的具有真实性的命题”。②显然编者在极力回避着充足理由律的问题,而这样的表述是不全面的。编者的论述把充足理由律的作

普通逻辑学复习题答案(第一版)

逻辑学练习题答案 教材《普通逻辑学》 第一章 绪论 (P19~22)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B -C 二、填空题 1.严复 2.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逻辑常项 4.形式 内容 5.间接 概括 三、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只有p 才q 即p q ← 2.如果p 那么q 即p q → 3.p 或者q 即p q ∨ 4.p 并且q 并且r 即p q r ∧∧ 5.所有M 是P ,所有S 是M ;所以,所有S 是P 即MAP SAM SAP ∧- 四、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 ”和“P ” 2.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S ”和“P ” 3.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p ”和“q ” 4.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p ”和“q ” 5.逻辑常项:“或者……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p ”、“q ”和“r ” 6.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p ”、“q ”和“r ” 7.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AM 、SOM 、SOP 8.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 q →;p ;q 第二章 概念 (P57~64)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C -D 6~10 B –C –B –D -D 二、填空题 1.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内涵 外延 3.交叉 4.反对 5.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说明 规定 7.一次 连续 8.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三、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内涵和外延 2.内涵 3.内涵 4.内涵和外延 5.内涵和外延 6.内涵和外延 7.内涵 8.内涵 9.内涵 10.内涵和外延 四、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2.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3.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5.虚概念 6.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普通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1.逻辑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 2.研究对象: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思维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是受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反映 4.人的认识活动可以分为2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5.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接方式(思维形式) 6.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又称思维的细胞 7.思维的联接形式有2部分组成:联接变项(可变),逻辑常项(不可变) 8.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恒定不变的部分,它具有固定的意义,是区别不同类型逻辑形式的标志或依据。 形式逻辑研宂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从真假值(逻辑值)角度出发的 9.传统逻辑4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屮律,充足理巾律。思维逻辑规律3条(无4)。 10.简单逻辑方法:是指根据事实材料或思维材料,按照逻辑规律、规则形成概念、做出命题、进行推理 的方法 11.逻辑学的性质:1工具性2全人类性 1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逻辑是人们探求新知的必要工具2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3掌握和学习 科学新知的工具4是人们认识和揭露逻辑谬误和反驳诡辩的工具 13.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1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2个重要逻辑特征 15.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16.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既通常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 17.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特点是:集合体与个体不是 属种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8.根据表示概念外延的圆圈图形有无重合之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分力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 类 19.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20.不相容关系:也叫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之处的关系 21.矛盾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俩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这两个概念 外延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22.反对关系:同一属概念T的俩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 这两个概念 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对立关系) 23.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闪涵而减少概念的外延 24.概念的概括法:通过减少概念内涵增加概念外延 25.给概念下定义注意:1必须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2定义项应尽量简短 26.定义法----属+种差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27.定义的种类:实质定义(发生、关系、功用定义),词语定义 28.划分: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儿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29.划分组成:母项+子项+划分的依据 30.命题的2大特征:1命题对思维对象情况必须有所反映,特别是肯定或否定的反映2对思维对象的反 映有真有假 31.推理的分类:1前提和结论不同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回溯推理2 32.直言命题:直接无条件的反映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33.直言命题组成:主项,联项,谓项,量项 34.质、量的结合分类

《普通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4、违反三段论 " 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的规则,会犯 5、 "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 "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 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 " 这两个判断中, " 知识 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 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 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 ;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 2、对SAP 判断换质,其结论是 ;对SAP 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 假,则SAP. _、 SIP 、 SOP 的逻辑错误。 "作为定义,

属于()(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 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 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1)反对关系(2)矛 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6、" 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 这个三段论是(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3) 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 ""pq","p->q" 均真,则(1)p真q真(2)p假q真(3)p 真q 假( 4 )非p 真非q 假 8、" 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其等值判断是(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 学生(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贝y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关键词 (3) 一、普通逻辑学基本内容 (4) (一)引论 (4) (二)概念 (4) (三)判断 (4) (四)演绎推理 (5) 二、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一)普通逻辑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5) (二)普通逻辑学在刑侦方面和推理小说的应用 (5) (三)普通逻辑学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6) (四)普通逻辑学在数学教学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7) 三、总结 (7)

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普通逻辑是一门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它提供了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的推理的标准。普通逻辑所研究主要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与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其中,概念、判断和推理就构成了普通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同时,普通逻辑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普通逻辑在我们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探求新的知识,正确的表达和论述思想,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关键词:普通逻辑学生活应用推理

引言:逻辑学昰研究思维形式的一种学说,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不可缺少了逻辑学的,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下来就来谈谈逻辑学与生活。 一、普通逻辑学基本内容 普通逻辑,亦称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三大重要分支之一。普通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此次课程中,我们简要学习了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总共有五大部分。 (一)引论 主要包括逻辑的概念,逻辑学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它的学习意义。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迄今已经两千多年。普通逻辑学作为分支之一,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发挥着基础的,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逻辑学发源国之一,《墨辩》,枚举思想为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阐述了我们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让我们由自发的逻辑行为过渡到自觉的逻辑思维,学会严密的论证,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二)概念 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等同的适用于在它们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们是普遍的。此内容包括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之间的关系,种类,还有关于定义的解释,下定义的方法,对划分的认识与相关规则,简明扼要的解释了这些基本要素本身以及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三)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包括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模态判断包括真值模态和规范模态;非模态判断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其主干,而复合判断包括负判断,

我对逻辑学的认识

我对逻辑学的认识 2013-2014-2、建筑工程学院 12土木3班、20120590343 30号、张彬彬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但具体来说什么是逻辑学?对逻辑学的认识有哪些?我们该怎样学习逻辑学?逻辑学作为大学里的一门课程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又有哪些?作为思维中的思维,我们该怎么对待这门学科呢?下面就来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传统逻辑与辩证逻辑两大阶段,辩证逻辑又有矛盾逻辑、对称逻辑两大阶段。对称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逻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学就是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由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所它所处理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到溯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 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悉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悉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二、逻辑学的认识有哪些? 逻辑学是关于知性思维(普通思维)的形式、过程、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定义特别地强调了“思维过程”这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思维有过程,而且,这也是所有的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都公认的事实。 逻辑学在西方被称之为“工具”,培根把他创立的归纳逻辑称之为《新工具》),很受人们重视。就对社会有用这一点来说,普通逻辑学这种“工具”的作用与其他生产工具的作用

普通逻辑。吐血整理版

---------------------------------------------------------------最新资料推荐------------------------------------------------------ 普通逻辑。吐血整理版 《普通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一、逻辑的含义 1、逻辑的语词含义(1)英语 logic 的来源赫拉克利特:逻克斯,意指世界万物产生与发展的根本规律(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芝诺:指语言和思维的规律(古希腊后期)(2)汉语逻辑的来源社会背景:西学东渐翻译思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之对应的词:李之藻的《名理探》——“名家” 借用日本的翻译方法——伦理学与理则学采用音译法——章士钊 2、逻辑的日常含义(1)指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2)指特殊群体的特殊立场、观点与方法(3)指思维的规律(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 1、思维形式的结构(1)逻辑学只研究思维,不研究物质(2)逻辑学借助语言来研究思维,但不研究语言(3)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逻辑常项与变项) 2、基本的逻辑规律(1)同一律:不能把不同的东西混淆起来(2)矛盾律:两个不能同时成立的东西不能同时加以肯定(3)排中律: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4)充足理由律:得出的结论必须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3、简单的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证明、反驳… … 三、逻辑学的学科体系 1、逻辑学与哲学: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逻辑学只是研究思维的特殊规律 2、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形式逻辑承认但不研究世界的不确定性 3、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相对确定性, 1/ 27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E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I 。 5.性质判断的主项S 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五种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肯定;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O 判断不能换位,I 判断不能换质位。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 取值为真,则SIP 取值为假,SOP 取值为真,SAP 取值为假。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真假不定、SIP 真。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 ,结论应为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P 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 q”为假时,”pvq 为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你来而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真、“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假, 小张可能考上大学真,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假。 21.根据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排中律的要求。23.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24.反驳是由被反驳论题、被反驳论据和被反驳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矛盾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来说明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仅从内涵方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仅从外廷方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先从外延, 再从内涵方面

普通逻辑学考试试卷期末复习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按括号中的要求完成各题答案。每空2分,共30分) 1、演绎推理的创立者是亚里士多德,归纳推理创立者是培根。 2、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3、任何思维的逻辑形式都是由常项和变项构成的 4、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构成的 5、能表达判断的语句是陈述句和反问句。 6、苹果(概括) 水果,资本主义国家(限制) 美国。 7、白色(矛盾关系概念) 非白色。 8、老年人(反对关系概念) 中年人(少年人)。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 分)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这句话中的“中国”和“亚洲”两个概念外延间为( D )。 A真包含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2、“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A )。 A所有的S是P B所有的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3、下列属于正确限制的是( D ) A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 B浪费→不必要的浪费 C六连一排→六连一排一班 D革命领袖→毛泽东 4、下列属于正确概括的是( E ) A西沙群岛→岛 B学生→知识分子 C喜马拉雅山→山 D中国→亚洲 E美国→资本主义国家

5、“至少有部分学生上课时候玩手机”,在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B ) A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B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在“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这一判断中, “中华民族”是(B )。 A 普遍概念 B集合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属性概念 E负概念 三、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每题2分,共20分) 1.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错误定义过宽 2.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消费的产品。 错误下定义不能用否定词 3. 地球分为南半球与北半球。 错误是分解,不是划分 4、青年人是祖国的花朵。 错误不能用比喻下定义 5、数字电视是清晰度特别高的电视。 错误定义过窄 6、下岗工人就是离开工作岗位的工人。 错误定义过宽 7、杂志可以分为月刊、周刊、季刊。 错误子项不全 8、参加大会的有工人、农民、党员、学生、干部。 错误子项相容 9.工业分为重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 错误越级划分 10、干部分为汉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中央干部和地方干部。错误多标准划分 四、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的外延关系(每题6分,共18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