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采区设计说明书3.20

12采区设计说明书3.20

12采区设计说明书3.20
12采区设计说明书3.20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3)

第一节矿井概况 (3)

第二节矿井开拓系统 (7)

第二章采区概况 (9)

第一节采区基本情况 (9)

第二节采区煤层特征 (9)

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

第一节采区储量 (10)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

第四章采区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 (11)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11)

第二节回采工作面布置 (11)

第三节采区下山布置 (12)

第四节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选择 (12)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及设备选型 (15)

第一节采区通风 (15)

第二节机电、运输、排水、供电系统 (19)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23)

第一节防治瓦斯措施 (24)

第二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措施 (25)

第三节防治冒顶措施 (30)

第四节防治火灾措施 (32)

第五节防治水灾措施 (32)

第六节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3)

第七章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5)

前言

河南地方煤炭集团兴安煤业有限公司由兴业煤矿、下庄煤矿和西庄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能力30万吨/年,批准开采二1煤层。该矿初步设计由河南工程咨询监理公司2006年8月提交,省局2006年4月批复(豫煤行[2006]415号)。矿井工业广场内有主立井、副斜井和风井,其中主立井担任整个矿井的提升任务;副斜井承担下人、运料的任务;风井作为专回。开拓方式为单水平上下山综合开拓,运输大巷标高为+123m,目前开采的上山采区为11采区,由于11采区资源即将枯竭,为保证采区正常接替,加快准备新采区。

一、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

1. 煤炭工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有关规定;

2.《兴业煤业初步设计》

3.《兴业煤业安全专篇》

4.《兴业煤业矿井地质报告》;

5.《12采区地质说明书》;

6.《兴业煤业瞬变电磁报告》;

二、设计的主要技术特征

1.利用主立井作为主进风井,新开拓一条岩巷下山与回风立井联通。

2.利用现有地面变电所、压风机房等。

3.12采区下山采用二煤一岩布置方式,轨道下山布置在二1煤煤层中沿底板掘进,皮带下山布置在二1煤煤层中沿底板掘进,专用回风下山布置在煤层顶板岩层内。

4.采用走向长壁普通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采区生产能力:0.30Mt/a;

2.设计服务年限:12采区下山7.69a。

3.井巷工程量(12下山):长度::2900m,体积:32857m3;

4.千吨掘进率(12下山):62.5m/kt;

5.建设工期(12下山):15个月;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1.矿井境界

井田走向长0.74km,倾斜长1.425km。井田北以彭沟正断层为界,南为人为边界与旗山矿搭界,西部以煤层露头为界,东部以二l煤层底板-140m等高线为界。井田面积1.12 Km2。

2.矿井自然条件

(1)地形及地貌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总体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势。海拔标高+262m~+340m。冲沟发育,便于大气降水的排泄。

(2)水文

区内丘陵间冲沟、季节性水流较发育,井田西部有一工业废水渠,由北向南流过,主井工业广场南部围墙外有一条季节性冲沟。

(3)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节半干旱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最高41℃,最低-14.5℃,霜冻期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上旬,年平均降雨量为651mm,最大降雨量为1073.8mm,最小降雨量为430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年平均风速2.8m/s,最大21.0m/s,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

(4)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属四级地震区,设防烈度VI度。

(5)地层

该整合井田属隐伏型,全部被第四系掩盖。根据区域钻孔和井筒揭露,以地层沉积时序和接触关系,由老到新有:寒武系、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石盒子组、第四系。其中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上统石盒子组。

①石炭系

自下而上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

a、本溪组

本组厚度5~20m,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下部为铁质粘土岩,上部为灰白色铝土质粘土岩及青灰色泥岩,局部夹有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漏斗状铝土矿。

b、太原组

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按其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分三个岩性段:

1)下段

本段厚30m。主要岩性为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或燧石条带),夹泥岩或炭质泥岩及薄煤层。

2)中段

本段厚25~40m,一般厚35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黄色薄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泥岩炭质泥岩互层;泥岩中有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本段下部局部夹有硅质岩或灰白色粘土岩。

3)上段

本段厚20m左右,主要岩性为薄层状生物碎屑状岩(含燧石团块)夹灰黄色泥岩,顶部夹有硅质岩,局部炭质泥岩及煤线。

②二叠系

a、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1)二

1煤段:俗称黄煤段,该段厚6~15m。二

1

煤为本矿开采煤层,厚0.31~10.63m,

平均7.50m。煤层为灰黑色,光泽半亮、粉末状。煤层以上有薄层的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煤层底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夹泥岩。

2)大占段:该段厚约35m,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粗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大占砂岩)。具斜层理及水平层理。层面有白云母片及炭屑,含海绿石及磷灰石重矿物颗粒;中部为灰色泥岩;上部为浅灰色细粒砂岩夹泥岩及煤线。

3)香炭段:该段厚约15m,以浅灰色细粒砂岩为主(俗称香炭砂岩)夹有泥岩,泥岩中有紫斑及菱铁质鲕粒。

4)小紫泥岩段:该段厚约15m,以绿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粉砂岩及炭质泥岩,

泥岩中有紫斑及菱铁质鲕粒(俗称小紫泥岩)。

b、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1)砂锅窑段:该段厚约25m,以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俗称砂锅窑砂岩。硅质胶结,底部含砾石。

2)大紫泥岩段:该段厚约20m,下部为砂质泥岩,中上部为泥岩,泥岩中含大量暗斑及菱铁质鲕粒,俗称大紫泥岩。

c、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

该组为陆相含煤碎屑沉积建造,岩性为黄色、灰绿、黄、米黄等色砂质泥岩、细砂岩、泥岩及斑块泥岩、炭质泥岩和薄煤层(线)组成。沉积韵律明显,可分为六个,分别构成六个含煤组(三~八组煤)。该组总厚403~689m,本区出露七煤组以下地层,其中三煤段厚约55m,四煤组厚约50m,五煤组厚55m,六煤组厚95m,七煤组约厚55m。各煤组主要标志层有:三煤组底老君庙砂岩,四煤组底红砂炭砂岩,五煤组底部黄砂炭砂岩,六煤组底田家沟砂岩。

③第四系(Q)

区内广泛分布为残坡积物及冲洪积物,主要为粉砂质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及耕植土等,底部为砾石层,厚0~10m。

(6)矿井地质构造

①该井田位于白沙~许昌向斜南部。矿山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偏东8~12°,倾向东偏南8~12°,倾角14~18°。井田内无大的地质变化及断层构造,煤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均有一定波状起伏变化。

②断层:矿山北部边界外有彭沟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0°~75°,落差大于100m,该断层虽距北部边界较近,但煤层断开部位位于边界以外,区内二

1

煤层未遭到破坏。矿山东南角边界处有杏山坡断层,断层走向北东30~40°,倾向南东80°,落差80~120m。

③煤层

该整合井田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平均总厚146.95m,自上而下划分为二煤组和一煤组2个煤组,煤层总厚约9.28m,含煤系数为6.32%。其

中主要可采煤层为二煤组的二

1煤层。二

1

煤层位于二煤组(山西组)中下部,下距太

原组顶部灰岩8m。为本井田主要勘探和开发对象。煤层厚0.31~10.63m,平均7.50m,属厚煤层。煤层结构较为简单。煤层可采性指数为0.99,煤厚变异系数为49.6%,属较稳定煤层。

④煤质

煤层呈黑色,玻璃光泽,粉状为主,少量碎块,碎粒状,疏松易碎,属构造二

1

煤,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坚固性系数为0.16,容重一般为1.4t/m3,孔隙度8%。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显微煤岩组分特征:有机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和镜煤次之,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

二1煤层原煤灰份平均产率为20.01%,属中灰煤。原煤全硫含量2.01%,精煤为1.01%,属中硫煤,脱硫率一般在50%左右。

二1煤煤种属贫瘦煤,发热量可达6740卡/kg,比重1.5,容重1.39t/ m3。

⑤储量

由《兴业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知:查明储量865.6万t,其中动用45.5万t,保有储量820.1万t。在保有储量中,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为407.9万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81.6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为30.6万t。附:储量汇总表1-1。

表1-1 井田二1煤层储量汇总表

资源储量(万吨)

原矿名

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储量动用储量镇一矿568.5 538.5 30

根杰矿110.5 100.5 10.0

西下庄矿59.7 54.2 5.5

扩界区126.9 126.9

总计865.6 820.1 45.5

(7)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层岩性及组合特征、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储存与埋藏条件,井田可划分

为3个含水层(组)和1个隔水层(组)。

①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②隔水层:本区主要隔水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的铝土质泥岩,厚度5~20m,发育不连续,其隔水性较差。

第二节矿井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单水平上、下山综合开拓方式。主立井1个,承担全矿井的运煤任务。副斜井1个,用于进风、下料、提矸和升降人员。回风井1个,作为矿井专用回风井。运输大巷布置在二1煤层中,大巷标高为+123m。

附:矿井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情况表1-2。

表1-2 矿井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情况

项目内容

1 矿井名称河南地方煤炭集团季布煤业有限公司

2 设计能力30万吨/年

3 核定能力

4 开拓方式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水平标高+123m

5 投产时间现处于技改阶段

6 开采煤层名称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煤层厚度 4.22m

7

回采方式综采普采炮采手镐落煤工作面个数 1

8

掘进方式炮掘综掘

工作面个数 3

煤、岩别煤2 岩1个

9

进风井个数:2;断面:6m2;

回风井个数:1;断面:5.31m2;

安全出口2个安全出口,间距大于30 m,人行道形式:台阶

10 矿井总人数400人

其中:井下工人:250人

采煤90人,掘进48人,开拓30人

11 矿井边界长740m;宽 1425m;面积1.12km2

12 井口标高主+270m,副+270m 最高洪水位+260m

13 煤层顶板岩性

及厚度

伪顶:炭质泥岩0.8m。老顶:大占砂岩8~15m

直接顶:砂质泥岩1.5m

14 煤层底板岩性及厚度粉砂岩2m

15 井下最高温度(℃)采煤工作面20 掘进工作面20 机电硐室24 井下最高温度26

16 正常涌水量

设计实际(浮标法测) 200m3/h(正常)50m3/h(正常)400m3/h(最大)100m3/h(最大)

17 中央水仓容积1979m3

中央水泵房水泵台数:3 台

水泵型号MD155-30×7

电动机型号:YB630s.1--4 容量:160Kw 单台排水能力110m3/h

最大排水能力330m3/h

18 主立井提升机型号:2JK-2A双滚筒提升机电动机JR136-8,180kW,380V,735 r/min 提升能力300t/h

任务提升煤炭

19

副井绞车型号型号:JK-2/30型

电动机型号、容量YR355M2-8型电机,380V、155kW

钢丝绳型号、直径型号:6×7 直径:ф32mm 提升容器

斜井人车,2个,型号:XRC-15-6/55,

防坠器型号:斜井卡轨式

提升能力提人设计:核定年份:能力:实际:18人/次提升能力提物设计:核定年份:能力:实际:4t/次

20 主扇能力BDK54-6-№16

第二章采区概况

第一节采区基本情况

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及井上、下对照关系

该采区位于水平以下,开采范围位于+100m至-140m煤层底板等高线之间。采区面积约0.55平方公里。西部为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东部为矿井边界,北部为矿井边界。南部为旗山煤田。地面标高在+270m~+280m之间。

第二节采区煤层特征

1.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现有资料分析,采区内无大、中型构造,褶曲宽缓,局部范围内发育有小褶曲,对煤层回采有较小影响。煤层底板呈凹凸状变化不大,顶板也有一定起伏。该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二1煤层顶板大占砂岩和太原组L7灰岩,预计下山开拓过程中涌水量为5~20 m3/h,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采区涌水量将逐渐增大,预计正常涌水量为60 m3/h,,最大涌水量为120 m3/h。

2.煤层

本采区开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煤层结构简单,偶含不连续的夹矸,夹矸的成分多为炭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中含黄铁矿结核,Ag=20.2%,Sq=2.07%。煤厚变化较大0~11.24m,且变化极不规律,平均为3.1m。煤层走向大致为北东,倾向为南东,岩层倾角6°~9°,容重1.39t/m3,煤质牌号为贫廋煤,呈粉末状,机械强度低,灰分中等。

3.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顶板:老顶多为灰色的中粒砂岩(俗称大占砂岩),中间夹细砂岩和粉砂岩,平均厚度21.7m;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平均厚度1.2m;伪顶为炭质泥岩,局部发育不稳定。

底板:伪底为炭质泥岩,局部发育不稳定;直接底为泥岩或粉砂岩,平均厚度3.4m;老底为砂质泥岩、泥岩、硅质泥岩,平均厚度为10m。

(2)煤尘、瓦斯及自然

该采区煤层呈粉末状,易于飞扬,可燃性挥发分为15.52%,由浅至深沼气含量增加,预计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0~15 m3/min,煤尘具爆炸危险性。该区煤层为不易自然煤层,发火期为六个月。

(3)地温

矿井全井田平均地温梯度为1.27℃/100m,本采区属地温正常区。

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采区储量

设计该采区面积为550000m2,平均走向长720m,平均倾斜长750m,采深417m,平均煤厚7.5m,根据块段法计算,采区工业储量为412万吨,可采储量为300万吨。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采区生产能力确定

根据本采区的走向及倾斜长度,本采区仅可布置七个区段,14个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上行顺序开采,故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及本着合理集中的原则,设计12采区下山为1个炮采工作面,为生产做准备的掘进工作面为2个。工作面年生产能力按30万吨计算。

2.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生产能力以30万吨/年计,可采储量300万吨,采区服务年限为:

T=Z k/A·K =300/30·1.3=7.69

式中:

T——采区服务年限,单位:年;

Z

——采区可采储量,单位:万吨;

k

A——采区生产能力,单位:万吨/年;

K——富裕系数,取1.3。

第四章采区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1、采煤方法选择

本采区主采煤层为二1煤,普通赋存,大部可采,根据12下山采区几何尺寸及顶板管理的经验和管理水平,结合本区顶板易于垮落的特点,确定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采煤工艺为炮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2、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根据采区布置情况和矿井技术管理水平,设计确定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00m,走向长度北翼设计为300—350m,南翼为280—300m。

3、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二1煤属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按75%计,工作面回采率按93%计。

4、区段划分和开采顺序

根据采区走向、倾斜长等,下山采区设计布置7个区段14个工作面。区段平均走向长度为730m,区段倾斜长度为100m。相邻两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共用一条巷道。区段之间采用下行开采法,即自上向下顺序开采。

第二节回采工作面布置

由兴业煤业采掘工程平面图可知,12采区下山上段南翼大部分在村庄保护煤柱下,可采走向长度为150—300m,考虑资源回收和通风运输系统,设计12下山北翼采用走向长臂工作面布置。

第三节采区下山布置

1、采区下山布置方案

12采区布置三条下山,其中轨道下山和运输下山并联进风,巷道断面在满足风速和安全间隙等要求下不需要做的很大,在煤层中易于施工;两条下山均有运输设备,有利于巷道维修,因此将轨道下山和运输下山布置在煤层中(沿底)。回风下山属专用回风下山,若做在煤层中,为满足风速和矿井通风阻力的要求,巷道断面应达到8.0m2以上,增大了施工难度,且下山中不能铺设运输设备,不利于巷道维修。而布置在岩层中,巷道基本不用维修,通风阻力也较小,下山与顺槽之间空间连接较容易,但增加了井巷投资。综上所述,本次设计将回风下山布置在煤层顶板大占砂岩中,距煤层顶板7m,回风下山在水平投影上位于轨道下山、运输下山之间。

由于12采区倾斜长度达890m,若下山一次掘至井田下部边界则运输距离过长,轨道下山提升绞车选型过大。因此12采区分两期开拓,在±0水平布置采区水仓、泵房和变电所。后期轨道下山设接力车场向下延伸,运输下山直线延伸,回风下山仍布置在轨道下山、运输下山之间。后期开拓至井田边界后,下山底部布置泵房,下山涌水直接排至井底水仓(±0水平水仓报废)。

第四节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选择

轨道下山采用29U型钢拱形可缩支架支护,掘进断面12.14㎡,净断面11.33㎡。皮带下山采用29U型钢拱形可缩支架支护,掘进断面12.14㎡,净断面11.33㎡,棚距500mm。专用回风下山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网喷支护,掘进断面8.8㎡,净断面8.15㎡。

专回下山、皮带下山、轨道下山断面图分别见断面图册中I-I、II-II、III-III断面图。

1、采区专回下山断面设计

(1)、采区回风巷断面确定

28.04m 60

9.06.02607

K

Q =??=

=

μ回

回S

式中:S 回——采区回风巷道所需断面,m 2;

Q 回——采区总回风量(考虑到1.05的空气膨胀系数),m 3/min ; μ——采区回风巷风速,6.0m/s ; K ——巷道压缩变形系数,取0.9。

(2)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由于采区下山巷道服务年限较长,根据专回下山的布置层位,设计专回下山为半圆拱形断面, 锚网喷支护。

(3)确定巷道断面尺寸

根据采区专回下山巷道通风、行人、运输等方面的要求,直接选择净宽3.2m ,高2.9m 的半圆拱形巷道,净断面积8.15,完全能够满足通风、行人及设备布置要求。

(4)选择支护参数

本巷道采用锚网喷支护,穿过稳定岩层,服务年限较长等条件,得锚喷支护参数:锚杆长1.6/1.8m ,间排距均为850 mm ,锚杆直径d=16/18mm ,喷射混凝土厚1T =50mm,锚杆外露长度2T =50mm ,采用钢筋网背设。

2、采区皮带下山断面设计

(1)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根据采区下山巷道服务年限和皮带下山的布置层位,设计皮带上山为圆弧拱形断面, 采用29U 型钢拱形可缩支架支护。

(2)确定巷道断面尺寸

根据我矿大断面巷道施工经验,直接选择4200(梁)*3750(腿)mm 规格的29U 型钢拱形可缩支架,该支架净宽3800mm ,净高3400mm ,净断面积11.33,完全能够满足通风、行人及设备布置要求。

(3)选择支护参数

本巷道采用架棚支护,得支护参数: 棚距500mm ,双抗网背设,网间搭接100mm ,遇巷道压力大或围岩松软时补打锚杆锚索加强支护。

3、采区轨道下山断面设计

(1)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由于采区轨道下山巷道服务年限长,根据轨道下山的布置层位,设计轨道下山为半圆拱形断面, 采用29U 型钢拱形可缩支架支护。

(2)确定巷道断面尺寸

根据采区轨道下山巷道通风、行人、运输等方面的要求,直接选择净宽3.8m ,高3.4m 的半圆拱形巷道,净断面积11.33,完全能够满足通风、行人及设备布置要求。

(3)选择支护参数

本巷道采用架棚支护,得支护参数: 棚距500mm ,双抗网背设,网间搭接100mm ,遇巷道压力大或围岩松软时补打锚杆锚索加强支护。

4、采区进风巷道断面验算

采区进风巷断面确定

28.04m 60

9.06.02607

K

Q =??=

=

μ进

进S

式中:S 回——采区回风巷道所需断面,m 2;

Q 回——采区总回风量(考虑到1.05的空气膨胀系数),m 3/min ; μ——采区回风巷风速,6.0m/s ; K ——巷道压缩变形系数,取0.9。

由以上断面设计可知,皮带下山净断面积为11.33㎡,轨道下山净断面积为11.33㎡,可得11.33+11.33=22.66﹥8.04,故12皮带下山和轨道下山断面能够满足12下山进风的需求。

5、采区车场及硐室

(1)采区车场

①采区上部车场

12下山采区上部车场为平车场,位于12轨道下山顶部,直接与12采区运输巷联通。

②采区中部车场

采区中部车场设计为单向甩车场,从轨道下山开口,开石门进入甩车场,采用平巷布置进入煤层中。

(2)采区硐室

采区绞车房位于采区下山上部,布置在煤层底板硅质泥岩和L7灰岩中。采区变电所及泵房位于采区下山中部,布置在煤层顶板8m层位中。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及设备选型

第一节采区通风

按最多布置的采掘工作面个数(1个回采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头、1个采区硐室、1个岩巷掘进头)计算总配风量4158m3/min。

1、风量计算

(1)按井下(12采区)同时工作的总人数计算

Q≥4NK=4×130×1.4=726(m3/min)

式中:

N——按矿井12采区同时工作总人数(考虑交接班),取130人;

K——风量备用系数1.5。

(2)按总回风沼气浓度不超0.75%计算

Q≥KQ′∕0.75%=1.5×3.2∕0.75%=640 m3/min

式中:

Q′——矿井(12采区)平均绝对沼气涌出量取:3.2m3/min;

K——风量备用系数,查表求得:k=1.5。

(3)按井下(12下山采区)实际工作地点计算:

Q总=(∑Q采+∑Q掘+∑Q硐+∑Q其它)×k

根据生产安排,12采区头面最多时为一面、三掘、一峒室。采面配风量900m3/min,掘进面配风按480 m3/min,峒室按100 m3/min,其它地点需风量按90 m3/min。

Q总=(∑Q采+∑Q掘+∑Q硐+∑Q其它)×k

=(900×1+480×3+100×1+90)×1.25

=3162.5(m3/min)

根据以上计算取风量为:3162.5m3/min。

2、计算扇风机排风量

Q扇=Q×K内×K外=3162.5×1.05=3320 m3/min。式中:.

K外——矿井外部通风系数,K外=1.05。

3、阻力计算:

12下山采区主扇通风后期(最大阻力)计算。

附:12下山采区主扇后期通风系统图及通风参数一览表如下。

主井

副井

总回风巷

风井

变电所

上仓斜巷

轨道大巷

12轨道下山(上段)

12回风下山(上段)

12运输下山12150工作面

12220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

12220轨道顺槽掘进工作面

12150轨道顺槽

12150运输顺槽

号巷道名称支护

方式

10-4P(m)L(m)S(m2)

Q

(m3/s)V(m/s)H(Pa)

1 主井砼碹35013.814213.228 2.1

2 23.4

2 清仓平巷锚喷509.112 6.625 3.79 1.2

3 轨道大巷料碹509.753 6.637 5.61 12.2

4 轨道下山及工字钢1709.12511.33367.06 37.8

5 轨道下山(上段)工字钢1709.140911.3319 3.73 172.2

6 轨道下山(下段)工字钢1709.133311.3319 3.73 140.2

7 轨道下山(下段)工字钢1709.114611.3311 2.16 20.6

8 下车场工字钢1709.417 6.2750.93 0.4

9 12150运输顺槽工字钢棚2709.4306 6.2715 2.78 111.0

10 12150切巷单体柱4509.870 6.2715 3.13 62.8

11 12150轨道顺槽工字钢棚1708.5297 4.515 3.33 106.0

12 上车场联巷工字钢1709.446 6.2715 2.94 12.5

13 回风下山(下段)锚喷5010.2698.1524 3.29 5.2

14 回风下山(下段)锚喷5010.23418.1538 5.21 64.6

15 回风下山(上段)锚喷5010.22028.1539 5.34 40.3

16 西翼回风巷锚喷5010.31178.240 5.37 23.3

17 风井砼碹507.54122 5.3146.57.91 379.3

18 风硐砼碹50.0

19 小计1262.9

20 局部阻力15%189.4

21 合计27071452.3

根据计算,12区后期通风机工况参数为:22860m3/s,1452.3Pa,目前主扇为BDK54-6-№16,功率为2*75KW,根据原12采区设计中主扇额定性能曲线看,现有主扇可基本满足以上工矿参数需求。

4、通风路线

新鲜风流→主立井→12采区运输巷→12皮带下山(12轨道下山)→各用风点。

污风→回风联络巷→12回风下山→15区专用回风上山→回风立井→地面。

5、反风系统

利用主扇反风系统和井下反向风门进行反风,反风路线为:

新鲜风流→回风立井→12回风下山→各用风点→各回风联络巷→12轨道下山(皮带下山)→12采区运输巷→地面。

6、防尘系统

防尘管路从12采区回风巷接到12轨道下山(12皮带下山)到采掘工作面,在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巷道内及采区各转载点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并按规定在巷道内安装隔爆设施。

7、监测系统

使用安装在调度室内的监测系统,在12中部变电所内设分站,按规定在采掘工作面内安装瓦斯监测探头及断电装置,对工作面内的电气设备进行超限自动断电。

第二节机电、运输、排水、供电系统

1、运输:

12轨道下山安装绞车,用于提升和下放物件;12皮带下山铺设皮带运输机运输煤炭至主井底煤仓。

2、供电:

施工前期:采用中央变电所动力和专用变压器向各用电点供电。

采区系统形成后采用采区中部变电所向各用电点供电。

3、供风、供水

风、水管从12采区回风巷主管道接入,由12轨道下山(12皮带下山)经中部车场到各用风用水点。

4、排水

采区涌水经中部车场进入12轨道下山,最后经12轨道下山自流进入采区中部水仓。采区涌水量预计开拓时20m3/h,投产后可达140 m3/h。后期设计有12采区下部水仓。

(1)矿井排水基本情况

兴业煤业主排水系统为单水平中央主排水系统,11采区及12采区矿井涌水经井底车场和12采区运输巷水沟流至主水仓。主排水泵房现安装使用MD155-30×7主排水泵3台;预计2012年7月新增加2台,电机型号:YB630s.1--4 容量:160Kw。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主排水泵房标高为+123,出水口标高为+277,排水高度为162m;排水管两趟,管径为Φ159mm。两趟主排水管路在主排水泵房内通过闸阀相互联通,即能独立工作,又能并联运行。3台主排水泵和两趟主排水管正常运行方式为循环方式。

(2)12采区排水系统的确定

本次设计,在12采区回风下山底部设排水泵房,主要担负12采区的排水任务,排水管路沿12采区回风下山敷设至12采区回风巷,通过回风联巷流入主水仓。

(3)15采区排水设备选型

根据兴业煤业生产地质报告涌水量计算结果,由地测部门提供,矿井设计最大排水量为330m3/h。初步设计预测季布煤业正常涌水量为100m3/h,最大涌水量为200 m3/h。本设计以初设预测数据及12采区涌水量为计算依据。12采区投产后预计正常涌水量为60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

根据兴业煤业生产地质报告涌水量计算结果,由地测部门提供,11采区正常涌水量为40m3/h,最大涌水量为65m3/h。

1、设计依据

正常涌水量:60m3/h

最大涌水量:120m3/h

排水高度:排水垂高126m(包括水处理高度,吸水高度)。

《规程》规定,设计采区排水能力时,20小时内排出采区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4)排水设备及管路选择

①水泵

根据本矿情况,决定选择MD155-30×7型多级离心泵三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配套电机功率160kW。为安全考虑,本次设计暂考虑在泵房内予留两台同型号水泵备用位置。

弘利煤矿东采区设计说明书

弘利煤矿东采区设计说明书 前言 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位于阿克地区拜城县城北24km处。距阿克市163km,距库车县城116km,距南疆铁路库车站110km,矿井有柏油路与拜城县城直接相连,交通便利。 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为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9万吨/年生产能力改扩建矿井,2005年1月矿井委托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并通过专家审查。目前矿井已通过验收,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 矿井采用混合斜井开拓,目前矿井生产水平为一水平,井底水平标高为+1915m,生产采区为中央采区,共布置有两条井筒,即混合斜井和中央采区回风斜井。混合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承担煤炭、矸石提升、运送设备、材料和人员任务,作矿井进风井,并兼作矿井一个安全出口。中央采区回风斜井作矿井回风井,并兼作矿井一个安全出口。目前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完善,中央采区即将回采完毕,为保证矿井采掘接续,决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东采区设计。 受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委托,我院承担该矿东采区设计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定》及相关法律法律要求进行本次采区设计。设计要求矿井合理安排东采区工程施工进度,以保证采区接续要求;中央采区回采完毕后,东采区方可进行回采,严禁矿井两个采区同时生产,严禁矿井超通风能力生产。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第八地质大队2002年6月编制的《拜城县温巴什煤矿东竖井生产地质报告》及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储认[2002]116号对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审[2002]060号对该报告评审意见书; 2、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5年1月18日对《拜城县温巴什煤矿东竖井生产地质报告》资源储量重新分割的说明; 3、《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代可研)》、《安全专篇》、《设计变更》;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院2007年8月编制完成的《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开采煤层瓦斯抽放设计》; 5、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发的采矿许可证; 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 7、现场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2、为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针对井下煤层开采条件及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4、贯彻改革精神,在公共设施方面,本着高能低耗,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保的原则。 5、优化井下开拓布署,减少井巷工程量,多做煤巷,少做岩巷。力求低投入高产出。 6、尽量利用矿井现有生产、生活系统及设施。

参考首采区设计说明书2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煤矿首采区开采设计 作者:***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一节矿井自然状况及资源条件 (4) 第二节矿井设计及生产概况 (7)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0) 第一节采区概况 (10) 第二节采区地质情况 (10) 第三节采区煤层特征及储量 (12) 第四节采区水文地质情况 (13) 第三章采区设计方案 (16) 第一节采区设计方案 (16)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16) 第四章采区开拓 (19)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采区工作面个数 (19) 第二节采区准备与回采 (19) 第五章采区各生产系统及主要设备 (25) 第一节采区运输与提升系统 (25) 第二节采区通风与降温系统 (32) 第三节采区排水系统 (37) 第四节采区供水、注浆及压风、注氮系统 (39) 第五节采区供电系统 (49) 第六节采区监测监控与通信 (51) 第七节避灾路线 (53) 第六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4) 第七章采区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5) 第八章采区矿压及冲击地压观测设计方案 (60) 第九章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64) 第一节劳动定员 (64)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 (68)

前言 ****煤矿西约30km处,行政区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镇管辖,是设计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与2009年9月1日动工建设,预计2011年9月1日正式投产,建设工期24个月。井田内含有可采煤层一层,即A1煤层,A1煤层平均厚度,南北走向,矿井共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即+1200m水平和+750m水平, 11、12、13、14、21、23采区,11采区是矿井首采区,首采区分南、北翼生产,片盘斜井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可作为首采区内的三条上山使用,系统简单,投产快。 一、设计基础资料及依据 1、**煤矿首采区地质说明书及附图。 2、**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及三维地震地质报告。 3、**煤矿初步设计。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煤矿设计和建设的规程规范文件。 二、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煤矿周边现有煤矿的生产状况,在对矿井现有资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力求实现采区高产、高效,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矿井将来稳定高产高效打好基础。

采区地质说明书范本

2、采区地质说明书 2.1文字说明部分 2.1.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及已有勘探钻及地震物探情况。 2.1.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2.1.3地质构造区的煤岩产状变化,构造特征,分布范围和对照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及它们对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2.1.4煤层及顶底板: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叙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2.1.5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2.1.6储量。 2.1.7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2.2附图 2.2.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比例尺为1:2000。 2.2.2采区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0。 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3.1文字说明部分

3.1.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3.1.2本工作面各实见点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结构、煤层顶板的岩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3.1.3无线电坑的预测报告。 3.1.4储量。 3.1.5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3.1.6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问题的有关建议。 3.2附图 3.2.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探煤厚的等什线图,比例尺为1:2000。 3.2.2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1000。 3.2.3包括煤层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200。4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1文字说明部分 4.1.1工作面的范围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4.1.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 4.1.3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最新采区及采掘工作面防突设计编制题纲资料

一、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 1.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断层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 瓦斯赋存情况 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 1. 采区巷道布置 2. 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 3. 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 (三)通风系统说明 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 (五)防突设计 1. 区域综合防突设计 (1)区域预测情况 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划分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 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验证的方法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 局部综合防突设计 (1)确定工作面预测方法 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工作面效果检验方法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临界值的确定。 (4)安全防护措施 采区避难所设置、反向风门、挡栏、远距离爆破措施、压风自救系统等。 3. 首采面防突工程量 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各类钻孔工程量等。 (六)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 (七)抽采系统设计(抽采系统、瓦斯计量安设) (八)附图 1. 瓦斯地质图 2. 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标明瓦斯治理巷道,并要反映钻场、钻孔布置参数等。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暂行)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要求: (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 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 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最新吕沟煤矿采区设计说明

吕沟煤矿采区设计说 明

河南煤化集团 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吕沟矿 81采区设计说明书 编制人:曹远锋 总工程师:赵少亭 矿长:郭金旺

吕沟矿81采区设计审批审批意见

目录 第一章设计依据 (1) 第二章矿井概况 (2) 1、矿井现生产采区情况 2、新采区、新水平情况 3、开采81采区的必要性 第三章 81采区概况 (3) 第一节采区位置及范围、储量 (3) 1、采区位置及范围 2、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3、采区储量 第二节地质勘探情况 (4) 第三节地层及标志层 (4) 1、地层 2、主要标志层 第四节地质构造 (3) 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 (3) 1、81采区水文特征 2、81采区主要充水因素 第六节煤层赋存特征 (6) 1、煤层赋存特征 2、瓦斯 3、煤尘 4、煤层自燃 5、地温 第七节地表特征 (7) 第八节煤质 (7) 第九节采区存在问题及建议 (7) 第四章采区设计方案的确定 (7) 第一节方案的提出、确定 (7)

1、设计方案 2、方案对比与确定 第二节设计方案 (13) 1、设计原则 2、巷道布置 3、主要巷道设计 第三节工程量、工期及初期投入预算 (17) 1、工程量 2、工期 3、初期投入预算 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能力、服务年限 (16) 1、采煤方法 2、采煤工艺 3、采区设计能力 第六章采区安全生产系统 (19) 第一节主运输系统 (19) 1、主运输路线 2、采区运煤设备选型: 第二节辅助运输系统 (24) 1、巷道原始参数 2、基本参数选择: 3、选型计算 第三节排水系统 (25) 第四节通风系统 (25) 1、矿井通风现状 2、通风线路、风量配备 3、81采区通风容易时期 4、81采区通风困难时期 第五节供电系统 (37) 1、采区基本情况

-175水平13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1煤东区13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概况 位置及范围水平-175 翼东采区(盘区) 13 系(组) 山西煤层二1煤东至第115勘探线东80米 南至建业煤炭有限公司边界保护煤柱 西至建业煤炭有限公司工业广场煤柱 北至23下山准备采区 上限标高+10m 下限标高-170m 地面标高408.68m~721.1m 走向长1080m~ 1800m 倾向长740m~ 1120m 面积1050000m2 邻区情况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西为11采区,东南建业煤炭有限公司,北为23下山准备采区。11采区受白坪滑动构造的影响,使其顶、底板产生小型不协调褶曲,在剖面上呈现为浅部陡、深部缓、上撇下受,上盘下降的叠瓦状断层组合。使煤层厚度局部突变,煤层的原生构造破坏无遗,形成构造煤,薄则不可采,厚者达到平均煤厚的2~3倍以上,,使煤体产生朔性流动,发育了大量的构造裂隙、滑面、擦痕及揉皱现象,煤体被粉碎,原生结构、构造被破坏,呈碎粉状、粉粒状、鳞片状的构造煤。顶板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在二1煤层顶板以上有3~4层细~粗粒砂岩含水层,一般厚20~40m,为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如11151工作面在回采是最大水量为48m3∕h,随着回采水量逐渐减少到现在的5m3∕h左右。底板含水层为太原组的L7~8灰岩含水层,属岩溶裂隙承压水,岩溶较发育,但在揭露时方解石脉的充填较严密,无水或只有少量的渗水现象。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采掘情况 11采区以一个综放工作面和一个炮放工作面来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根据煤层赋存情况,采区东翼可布置综采工作面个数5个,西翼可布置炮采工作面7个。 自燃灾害及其它 自然灾害和地压。地压主要表现为侧压,在煤层增厚和底板松软地段,侧压表现明显。 地面情况及受地面建筑、设施等 13采区地表地貌为受风化剥蚀的低山丘陵区,地表相对高差极大,有多条冲沟形成季节河,雨季有少量水源,旱季自然干凅。村庄有包括李家门、韩家门、王家门。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 地形西北低,东南高,区内有深沟发育,地表多被植物覆盖,黄土覆盖层较薄。

采区设计

萍乡市青山朝阳煤矿东441采区设计说明书 编制:廖水萍 总工程师:邹元江 矿长:邱灿群 编制日期:2017年3月

目录 第一章采区概况与地址特征 (3) 第一节采区概况 (3)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 (3) 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 (4) 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 (4)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5) 第六节采区储量计算 (6)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7)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的确定 (8)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8) 第二节采区参数的确定 (9)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0)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初选及可行性方案确定 (10) 第二节采区工作面配备及生产能力验算 (11) 第五章采区运输系统 (12) 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 (12) 第二节通风系统 (12) 第三节供电系统 (14) 第四节排水系统 (14)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15) 第七章采区技术经济指标 (17)

第一章 采区概况与地址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采区位置与邻近关系 本采区位于-240m(四水平)顶板运输大巷以东穿层石门处,西起本矿老塘边界,东至保安煤柱线,上至-200m(老四层)老塘区边界,下至-240水平(煤层大巷底板)。本采区走向长72米,倾向长40米。开采四煤层,煤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70°,采区四邻关系:采区西翼为本矿回采区,再其上(-75)为长旺煤矿已采区。东翼为铁路保安煤柱,-72以上为已采区,下部为未开拓区。采区地面状况: 地面为山岭地带,植被茂盛,地面标高+105至+150m,采区以东50米处有萍乡西站至青山矿铁路专用线,由东向西穿过,紧挨专用线,(位于柑子坡东段)有一小河由西向东南流入萍水河。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 一、煤层 采区主采四煤层,煤层黑色半亮型、半金属光泽、硬度中等,块煤断口呈阶梯状断口,并见呈丝状原生构造,煤层结构较简单,主要夹1-3层0.10~0.35米粉砂岩或泥岩夹矸,局部可见含菱铁质砂岩夹矸,厚0.15~0.25米,夹矸多呈层状分布,有时透镜状,连续性不强。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金河煤矿地质说明书 金河煤矿地质说明书 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1.1 矿区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金河煤矿地处盘县西北部的柏果镇小寨村境内,直距盘县城关镇25公里,距柏果火车站4.0公里,盘西支线、盘(县)水(城)公路从矿区东部边界外侧通过,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1.1.2 自然环境 金河煤矿位于盘县煤田盘西矿区。矿区内地貌属高原低中山地貌,区内地势总体上中部高,四周低。最高海拔点为矿区中部的大坡山顶,标高+1816.20m;最低海拔点为矿区东北角的拖长江河谷出口地带,标高约+1510m;最大高差306m左右。区内地层受向斜构造影响,总体倾向南西、南及东,倾角变化大,为13~65°,整体呈单面山地貌,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1510m。矿区内,煤系地层的上覆飞仙关地层于西北、东、西南三面出露较广,其岩性由细碎屑岩组成,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了中山槽谷及溶蚀盆地,沟壑发育。 1.1.3 矿区气象 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湿度大,年相对湿度为78%,日照少,东南风多,并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 根据盘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382.9mm,每年降水分布不均,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50mm以上,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11月~次年3月为枯水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小于40mm,枯水季节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0%。年平均降大雨至暴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达148.8mm,时最大降水量66.4mm。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5℃,冰冻期为每年12月、1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083.6mm。 1.1.4水系河流 井田地表水系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拖长江支流。井田地表水系部发育,矿区东部为拖长江,距离矿区最近距离110m,一般280m,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极明显,雨季增大,旱时减小,流量为0.147-3.189m3/s,洪水位标高为+1516m。 1.1.5 工农业情况 井田内经济以农业为主,电力均由变电站供给;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少量水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为主;牧业以饲养牛、猪、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说明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毕业论文

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毕业论文 1、绪论 根据矿井衔接安排,为满足矿井设计和生产需要,依据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勘探钻孔资料及邻近地质揭露资料,编制了井二采区地质说明书。 2、矿区概况 地理坐标为:家沟井田东经为111°47′~111°52′,北纬为36°53′~36°57′;河溪沟井田东经为111°45′~111°48′,北纬为36°54′~36°56′;河东矿区围地理坐标为:东经为111°41′25″~111°52′04″,北纬为36°53′00″~36°59′34″;家沟井田扩区井东经为111°51′21″~111°52′04″,北纬为36°53′45″~36°56′50″;河溪沟井田扩区井东经为111°41′25″~111°45′23″,北纬为36°54′18″~36°59′34″;家沟井田北与河东镇811煤矿和介休麻凹煤矿相邻,南以F50号断层为界,东以J-5,K-16号钻孔连线为界,西以F1和F22断层为界;河溪沟井田北以灵石县河东镇为界,南以F2、F3断层为界,东以F21和F22号断层为界(与家沟井田西部大部分边界重合),西以煤层露头线为界;家沟扩区北以纵坐标4091线为界;西以J-5,K-16,Y-137号钻孔连线为界,东南以10号煤层露头线为界,东以F4断层为界;河溪沟井田扩区:北部与宜兴勘探区相接,东邻灵石县南续煤矿,南邻河东圪台煤矿和景家沟煤矿,西邻村详查区。 家沟井田走向长5.5km,倾向宽3.2km,井田面积17.6km2,河井田走向长4.5km,倾向宽2km,井田面积9.8km2;家沟井1959年1月投产,1962年停产补套,于1965年1月完成投产,生产规模30万t/a,后经过升级改造家沟井田所有下组煤资源生产规模提升为120万t/a。 河东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沿矿区西侧通过,区均有三级公路与其相连通,南距南同蒲铁路灵石县车站10km,北距介休县车站10km,经灵石站和介休站通往全国及全省各地。 本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沟谷纵横切割,地貌上属侵蚀—剥蚀区,区地形标高在725.5米~1126米之间,最低点位于本区东南部的汾河边缘,标高725.5米,最高点位于本区北斩断焉村北东梁顶,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 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采区概况 (1) 1.2采区地质概况 (1) 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 2.1储量 (2) 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 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 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 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 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 4.1采煤方法 (5) 4.2回采工艺 (6) 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 5.1、液压支架 (8) 5.2、采煤机 (8) 5.3、刮板输送 (8) 5.4、转载机 (9) 5.5、破碎机 (9) 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 5.7、乳化液泵 (9) 5.8、回柱绞车 (10) 5.9、水泵 (10) 5.10、移动变电站 (10) 6、通风与安全 (10) 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 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 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

6.4、采区总需风量 (12) 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 7.1、煤层运煤平巷 (14) 7.2、煤层运料平巷 (15) 7.3、阶段运输斜巷 (15) 7.4、阶段回风斜巷 (16) 7.5、采区煤仓 (17) 8、采区生产系统 (18) 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

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采区概况 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 1.2.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断层和火层岩侵入。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该带区的煤层平均倾角为6°,为进水平煤层。 1.2.2煤层 本采区可采煤层为两层煤,第一层煤厚4.3米,顶板为砾页岩,底板为砂页岩;第二层煤厚4.2米,顶板为页岩,底板为中砂岩。两层煤均属于厚煤层,煤层在井田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变化较小,规律性强。如图:

采区地质说明书

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西翼+1525m水平B组煤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混合斜井技术科 编制日期:2015年1月

会审意见表 会审地点主持人 会审日期年月日 会审人员签字 审批意见

审批表 职务审批意见本人签字审批日期技术科科长 安检科科长 机电科科长 通风科科长 生产副总 机电副总 通风副总 地测副总 安全副总 机电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西翼+1525m水平B组煤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地形地貌及地层 一、地形地貌 石炭窑矿区位于天山东段北侧,属山间盆地型准丘陵地貌,海拔1600-1750米,地势东高西低,中间基本为较平坦戈壁,系第四系洪积、风积型砂砾层,无植被或零星植被,矿区外南部为高山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井田地形基本为较平坦戈壁,长有零星植被。井田内及其附近无地下水露头和地表水体。 二、地层 明鑫公司混合斜井地表被第四系广为覆盖,仅在局部地区有少量基岩出露。钻孔与井巷工程揭露的地层分别划分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与三工河组。 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 该组按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尚可细分为上、中、下岩性段,厚度286~406米。受石炭窑走向逆断层(F5)破坏,中段地层从明鑫2号井西翼180米处缺失。 (1)、下段(J1b1) 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夹菱铁矿透镜体,底部含A2、A3二层煤,其中A3煤层为局部可采,A2为全区可采煤层,该段地层厚度约106米。 (2)、中段(J1b2) 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淡黄色至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黑色的炭质泥岩组成,含黄铁矿,共含有B1、B2、B3、B4四层煤,受F5号逆断层影响,该段煤仅在明鑫混合斜井以西的范围可采(南Ⅳ排线以西),该段地层厚度大约90~170米。 (3)、上段(J1b3) 该段为八道湾组主要含煤段,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含炭泥岩,煤层、泥岩、粉砂岩中可见水平

采区设计编制的内容

采区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采区设计说明书,采区设计图纸。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1)采区设计说明书应说明: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及与邻近采区的关系;可采煤层埋藏的最大垂深,有无小煤窑和采空区积水;与邻近采区有无压茬关系等。 (2)采区所采煤层的赋存情况(走向、倾斜、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层数、层间距离、夹矸层厚度及其分布,顶底板的岩石性质及其厚度等)及煤质。 瓦斯涌出情况及其变化规律,瓦斯涌出量及确定依据;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性及其发火期;地温情况等。 水文地质:井上、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发育情况变化规律;矿井突水情况、静止水位和含水层水位变化;断层导水性;现生产区域最大及正常涌水量,邻近采区周围小窑涌水和积水情况等。 煤层及其顶底板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说明对地质资料进行审查的结果,包括资料的可靠性及存在的问题。 (3)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高级储量所占的比例,计算采区服务年限并确定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 (4)确定采区准备方式。区段和工作面划分、开采顺序,采掘工作面安排及其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料、通风、供电、排水、压气、充填和灌浆等)的确定。当有几个不同的采区巷道准备方案可供选择时,应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择优选用。 (5)选择采煤方法和采掘工作面的机械装备。 (6)进行采区所需机电设备的选型计算,确定所需设备型号及数量,采区信号、通讯与照明等。 (7)洒水、掘进供水、压气、充填和灌浆等管道的选择及其布置。 (8)采区风量的计算与分配。 (9)安全技术及组织措施:对预防水、火、瓦斯、煤尘、穿过较大断层等地质复杂地区提出原则意见,指导编制采煤与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并在施工中加以贯彻落实。 (10)计算采区巷道掘进工程量。 (11)编制采区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区段数目、可采煤层数目及煤层总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容重、采煤方法、主采煤层顶板管理方法、采区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机械化程度、采区生产能力、采区服务年限、采区采出率和掘进率,巷道总工程量、投产前的工程量。 二、采区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一般包括: 地质柱状图、采区井上下对照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储量计算图及剖面图等应进行复印,作为采区设计的一部分。此外,还须有: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及剖面图(比例:1:1 000或1:2 000); (2)采区采掘机械配备平面图(比例:1:1 000或1:2 000);

采区地质说明书模板

045采区 1. 采区概况 1.1. 位置及范围 045采区为K24、K25、K26、K27煤层联合布置采区, 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 采区位于0水平主斜井南部, 北以8号勘探线向南170米为界, 紧靠043采区; 南以5号勘探线向北300米为界; 上界分别以+310米( 一煤矿下界) 、282米( 二马门煤矿下界) 标高为界; 下以±0米标高为界。采区走向长1280米, 倾向投影( 平面图) 长620米, 倾向为970~1250, 一般为1100, 倾角200~350, 一般260。面积875640米2。 本采区地表位于骡子正沟南部, 属于华蓥山背斜东翼, 为一单斜构造, 构造简单。可采煤层为K24、K25、K26、K27四层, 均属于特低硫、特低磷、低至中灰的1/3JM优质炼焦煤。 1.2. 邻区情况 045采区相邻的有正在形成的043采区, 该采区只开采K24、K25煤层。从当前接露的情况结合位于043采区上部的一煤矿的情况看, K24煤层在043采区上部呈分叉状态, 中下分层夹矸在0.85米~2.6米之间, 平均1.91米, 其下分层煤厚为0.25~0.52米, 平均0.42米。K24煤层在043采区下部分叉不明显, 上下分层夹矸在2米以上, 平均2.19米。其下分层煤厚0.50米~0.64米, 平均0.57米, 倾向1020, 倾角230。K25煤层煤厚0.38米~0.59米, 平均0..45米, 倾向1010, 倾角240。从当前接露的情况看, K24、K25煤层在043采区内的顶底板岩性都较稳定。只是在该采区中部存在古河流冲刷,

形成一条薄化带。043采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 该采区巷道涌水的来源主要是Ⅲ、Ⅳ号含水层的细~中粒砂岩和骡子正沟河沟的渗透水以及清河乡一煤矿的小窑水, 对043采区均有一定的影响。1.3. 区内地质勘探情况 区内共有4条控制勘探线, 即5号、6号、7号、8号勘探线, 共有控制钻孔14个, 钻孔有2#、65#、89#、3#、4#、5#、66#、6#、1#、1-2#、CK1#、补1#、7#、67#, 全部为见煤钻孔, 煤系地层为T3xj。各控制钻孔的情况见下表: 045采区钻孔情况一览表表一

最新安源煤矿四水平425、325采区设计说明

安源煤矿四水平425、325采区设计说 明

关于上报《安源煤矿四水平4215、3215采区 设计说明书》的报告 萍乡矿业集团公司: 《安源煤矿四水平4215、3215采区设计说明书》已编制完毕,现将文字说明书及其有关图件随文上报,请审批。 特此报告 附件: 1、安源煤矿四水平4215、3215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 2、四水平4215采区方案Ⅰ设计图 1:1000 3、四水平3215采区方案设计图 1:1000 4、四水平4215采区方案Ⅱ设计图 1:1000 5、四水平4215、3215采区井上下对照图1:2000 6、四水平4215、3215采区压茬关系平面图 1:2000 7、四水平3215采区3215、3214下山皮带道剖面图1:1000 8、四水平4215、3215采区3213探峒剖面图 1:1000 9、四水平4215、3215采区A线剖面图 1:1000

10、四水平4215、3215采区3219剖面图 1:1000 11、四水平4215、3215采区综合柱状图 1:200 12、四水平4215、3215采区水文地质图 1:5000

主题词:采区设计说明书报告 抄报:萍乡矿业集团公司 抄送:集团公司生产处、安全局。 安源煤矿办公室 2009年8月日印发 安源煤矿四水平4215、3215采区 设 计 说 明 书

矿长:谭湘赣 总工程师:周建祥 生产科长:邓应科 地质负责:陈文光 通风区长:方优胜 审核:何金 编制:胡德萍 日期:2009年7月 目录 一、四水平4215采区概况及地质情况一、四水平3215采区概况及地质情况 三、采煤方法及循环方式 四、采区生产能力 五、采区巷道布置 六、采区生产系统 七、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九、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C.1 采区地质说明书 C.1.1正文部分 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勘探工作等; 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3.区内煤(岩)层产状和煤层厚度变化,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对采区开拓、开采的影响等; 4.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可采煤层的可采性; 5.各煤层顶底板类型、岩性、厚度、富水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 6.陷落柱、岩浆岩体、冲刷带等情况; 7.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 8.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及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和探放水等工程技术要求; 9.地温及地热危害,煤自燃危险程度; 10.采区煤炭资源/储量; 11.工作面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 12.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C.1.2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

3.采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4.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5.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 6.采区地质剖面图; 7.采区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8.采区瓦斯地质图。 C.2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2.1正文 1.工作面位置、范围及与四邻和地面的关系; 2.区内地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断层落差,掘进找煤方向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3.邻近工作面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及其变化等; 4.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 5.工作面瓦斯地质特征; 6.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工作面的关系,工作面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工作面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探放水措施建议等; 7.岩浆岩体、陷落柱等对工作面掘进造成的影响; 8.地热、地应力和煤自燃危险程度等; 9.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的建议。 C.2.2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精品】煤矿某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恒达煤矿矿井由原煤炭部兖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0万t,2002年省煤炭局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40万t,系一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矿井。 矿井为立井开拓方式,设计两个水平开拓,第一水平(即目前开采水平)标高为—320m,第二水平标高为—450m。 矿井一水平原设计共划分11个采区,其中北翼6个,分别为:北二、北四、北六、北八、北十、北十二采区;南翼5个,分别为:南一、南三、南五、南七、南九采区。后来由于井田边界和采区重新划分,北四采区划归北八采区开采,北六采区大部分划给柴里井田,只保留小部分。另外,北十、北十二采区3煤因其埋藏较深,利用一水平开拓很不经济,在进行二水平开拓延深方案设计时,将其划归二水平开采,这样一水平现在只剩8个采区。 一水平主采3 上、3 下 煤层,均为近水平中厚及厚煤层,可采总厚度7m左右,采用单一 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法,有综采和高档普采两种采煤工艺。 矿井于1988年9月28日移交生产管理并试生产,1989年6月24日正式投产,先后动用了南一、北二、南三、北八、南七共5个采区,其中2004年内有南一、北二、南三3个采区开采结束,北八、南七成为矿井的主采区。两个主采区中,南七采区由于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要远远复杂于采区设计时提交的地质报告,采区的可采储量大为减少,也影响了正规综采工作面的布置,降低了采区的生产能力,对矿井的生产能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正在开拓其接替采区—

南九采区;而北八采区现已开采5年,正规工作面已不多,大部分储量为柴里村和大屯村下压煤,为保证矿井的稳产高产和南北翼的均衡生产,北翼应尽早为北八采区开拓新的接续采区,为此我们拟设计北六采区。 第二章采区概况 一、采区位置 1、地面位置: 2、井下位置:北六采区位于—320m水平北大巷的西侧,北二和北八采区的西部,南三采区的北部,为矿井西部边缘采区. 二、采区边界及面积 北六采区南部与南三采区相接,东部和北部以王庄断层与北二采区和北八采区为界,西部以高庙断层与柴里井田相邻。采区南北走向长2160m,东西倾斜宽120~560m,面积1.02km2。 三、开采范围 本设计只开采3 上、3 下 煤层,其它煤层不作考虑.3 上 煤层埋深在301。74~347.09m之 间,标高为—262。16~—309.9m;3 下 煤层埋深在320。6~352。72m之间,标高为-281。02~—315。53m。

煤矿一采区开采设计说明书

山西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一采区开采设计说明书 编制:段晓东 审核:郝小军 总工程师:张军田 矿长:杜秀峰 新民(集团)华烨煤业有限公司地测部 2011年1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1) 第二章采区概况 (1) 第三章采区地质特征 (2) 第四章采区开采 (2) 第一节采区准备方式 (2)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3) 第三节开采顺序 (3) 第四节巷道布置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生产系统 (3) 第六节采区储量、采煤方法、机械装备及采区参数 (5) 第五章采区辅助运输设计 (12) 第六章“一通三防”设计 (13) 第一节通风设计 (13) 第二节防灭火设计 (15) 第三节防瓦斯设计 (17) 第四节防尘设计 (19) 第七章防排水设计 (21) 第八章液压系统设计(液压泵站流量计算和选型) (21) 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 (24) 第十章注意事项 (1)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0万t/a,是一座机械化升级改造的中型矿井。 矿井由源通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年月开始120万吨基本建设,目前已进入矿建期阶段,并计划于2013年月底进行联合试运转。 矿井开拓方式为混合开拓,设计两个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605m和502m。 根据源通煤炭设计研究院初步设计(修改版)》(2011年1月),本设计暂定开采煤2.4.5.8.9五个主采煤层。 按照规划,由于二采区内4号煤经开采剩余储量不多,矿井投产后将主要集中在一采区开采,一采区4号煤为矿井首采区,也是主采区;而二采区只作为矿井的备用采区,在矿井生产后期进行开采。 第二章采区概况 一、采区位置及地面概况 1、地面位置: 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临县林家坪镇滴水局村南,北距临县县城57km,行政区划属临县高家山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05″—37°40 ′07″,东经110°52′11″—110°54′27″。 2、地形地势: 井田位于吕梁山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表切割强烈,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十分复杂。总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高家山村北山梁,标高1074.81m,地形最低点为西北边界处沟谷,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采区地质说明书 位置及范围 二采区位于井田北东方向,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东侧为井田边界,南侧为胶带、轨道、回风并排的三条大巷,距主井约500m。 开采标高730-759 地面标高 853-860 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本采区地表相对应位置为邢村农田,区域内无河流、水体及建、构筑物。 该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获褶断带上,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北西缓倾,倾角3°~6°的单斜构造。 本采区内无河流,但井田东南部有东仓河流过,东仓河为丹河的支流,平时干枯无水,为一季节性河流,向西南流入丹河。东仓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1~1.5m3/s,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10 m3/s。 本采区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农田不同程度的塌陷。 地层山西组下部 主要标志 层 3#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 赋存情况本采区3#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3°~6°,煤层厚度4.20-5.30m,平均4.75m。

充水因素及防治水措施 一、充水因素: (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南部的东仓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排泄条件较好,该矿的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标高高于东侧东仓河约15m左右,且沟谷中水量极小,井口场地没有受洪水影响的历史。 (2)主要含水层及其水力联系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3号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冒落裂隙带范围内山西组的几层砂岩,富水性较中等,充水条件简单。巷道揭露各含水层时,淋水均较大。 (3)各人为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主立井渗水流入井底水沟排入主水仓,对二采区不存在影响。 (4)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二采区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对二采区造成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 1、在工作面开采前进行物探,根据物探结果进行钻探 验证。 2.根据涌水量预测结果,巷道掘进时配足相应的抽水设备,保证正常排水。在采煤时随时对煤层顶板、底板、巷道煤帮渗水、淋水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地段,及时分析研究,坚持“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治理,消除隐患。 3.雨季期间,加强地面裂隙的回填工作实施,配备齐全井筒防洪物资,保证工业广场排水渠畅通,以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 3.加强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工作,做好水情、水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认真执行井下探放水管理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