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全部考点教案全集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全部考点教案全集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全部考点教案全集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全部考点教案全集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第一、二课时语音

一、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

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

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

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个:(单韵母7个)a o e i u ü 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

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 写成w,如乌(wu)。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中考典例

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脂肪(zhī)干涸(hé)心旷神怡(yí)

B.魁梧(wú)酝酿(niàng)杳无音信(yǎo)

C.湖泊(bó)和谐(xié)彼竭我盈(jié)

D.褴褛(lǚ)违背(wéi)大声疾呼(jí)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

A.铿锵(qāng)挪动(nuó)不无裨益(bì)

B.琴弦(xián)褴褛(lǚ)载歌载舞(zài)

C.兑换(duì)处理(chù)哄堂大笑(hōng)

D.摇曳(yè)别墅(shù)大事渲染(xuān)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锵"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

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惟妙惟肖_____ xiào ____(2)参天耸立____ sǒng __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肖"本身是多音字。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ā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ěr"。

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

A. 绽放(zhàn)对称(chèng)潜滋暗长(qián)

B. 斟酌(zhēn)袭击(xí)深恶痛疾(wù)

C. 模样(mó)教诲(huì)不屑置辩(xiè)

D. 提防(tí)赔偿(cháng)人迹罕至(hǎn)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èn"。C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D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ī"。

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嗟__ jiē__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贮__ zhù___

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嗟"容易读成"chā"。"贮"容易读成"chǔ"。

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A.浅尝辄止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缀满繁星

C.瞠目结舌堂而皇之

D.杞人忧天挤眉弄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é,B项"辍"读chuò,"缀"读zhuì,C项"瞠"读chē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

三、附录:《重点汉字的读音》、《常见多音多义字辨析》、《常见容易读错的成语》(详见《成功中考》第4-7页)

四、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2-3页)

第三、四课时汉字

一、考点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

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

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三)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

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

左形右声:偏铜冻征硝城

右形左声:攻劲削瓢故雌

上形下声:管霜爸芳崖界

下形上声:慈斧贡忿凳膏

外形内声:固病阀园裹衷

内形外声:闻问闷辩

(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末",区

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

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

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换""涣""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zhú)。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手,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

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例如: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五)查字典

1.音序检字法

如果知道某个字的读音,想查这个字的意义,就可以使用音序检字法。

例如查"津"字的意义。知道"津"读jīn,按这个音节的声母"j"去查"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知道属于jīn的音节的字在哪一页,然后再找到这一页,就查到"津"字了。

2.部首检字法

如果不知道某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使用部首检字法。例如查"津"字,首先确定要查的这个字属于"氵"部,然后从"部首目录"中找到"氵"部在"检字表"中的哪一页,再从"检字表"查出"津"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注意:在"检字表"中查"津"字的笔画,只查除去部首部分的笔画,即只查"聿"的笔画--6笔。

3.常用符号的意义

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个音的,就在各个注音前用(一)(二)(三)等标明。一个字不止一个意义的,就用①②③等表示有几个意义。

注解中的引、喻、转、连等符号,"引"表示由原意引申出来的意义,"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转"表示由原义转化而成的意义,"连"表示本字可以和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六)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据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②形近造成错误。③音近形近造成误读。④不明成语典故造成错误。

第四,要掌握识别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通过读音,字形及其意义去识别了。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三、附录《容易写错的字》(详见《成功中考》第10-12页)

四、中考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8-10页)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

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从北京来。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如:鲁迅先生。

(七)示例精析

例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敏感告诫B.宽敞敏锐训诫

C.宽阔敏锐告诫D.宽阔敏感训诫

分析与解:

“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慨。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若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分析与解:

A选项中的“脍炙人口”用的比喻义,指“比喻人人赞颂和传诵”,在A 句语境中应是恰当的;B选项中“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决不动摇,在B 选项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是恰当的;C选项中的“夸夸其谈”在感情色彩上是贬义词,与句中的“自豪”等词是不协调的;D选项中“标致”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贬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耽于玩乐的清朝学生的愤慨之情,结合语境应是正确的,故正选答案为C。

(八)复习小结:

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重视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词义的用法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应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如词语运用性选择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④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再如,解答结合语境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这类试题,也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把握题干所示的语境;②准确判断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③把词语的语境含义放到它所在的语境中去检验,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

(九)中考典例

1、(2004年·北京)下列加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畸形畸:不正常的诲人不倦诲:教导

B.肆虐肆:任意地干无边无垠垠:界限

C.镂空镂:雕刻惟妙惟肖肖:相似

D.匿名匿:隐藏重峦叠嶂嶂:屏障

解析:根据语境能够辨析词义。"重峦叠嶂"本身是一个并列短语。"重峦叠嶂"中的"嶂"的意义应该与"峦"相似,在这儿可以解释为"高险像屏障的山"。如果解释成"屏障",放在这个短语中是解释不通的。

2、(2004·河南)根据拼音写汉字。

(1)yǎn(偃)旗息鼓(2)jī(畸)形发展

解析:这两个小题,是考查常见易错字的字形。题目中考查的这两个字,在现实生活中常说和常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又是容易写错的。这一类汉字是中考考试中经常考查的。

3、(2003·年北京)句中加红字解释都正确的是(B)

(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 触(感动)鼎(大)

B. 触(接触)鼎(古代的一种锅)

C. 触(接触)鼎(大)

D. 触(抵)鼎(正在)

解析:考题选用的两句话,都来自于课文。"触目伤怀"中的"触"字和"人声鼎沸"中的"鼎"字,都是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关键字。这个考题,也说明了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扎实地以课本为基础。

4、(2002·北京市西城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教诲挑拨离间人声鼎沸B.修长潜滋暗长姹紫嫣红

C.滑稽惟妙惟肖故弄悬虚D.豁亮异想天开骇人惊闻

解析:答案为C项。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C项中"故弄悬虚"应写为"故弄玄虚"。"玄虚"是指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5、(2002·北京市东城区)在横线处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

生活(jié)____________据不(chuò)___________劳作

不屑置(biàn)__________ 保持(jiān)___________默

答案:生活拮据、不辍劳作、不屑置辩、保持缄默。

解析: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组词是传统而有效的考查题型,同学们平时学习时应重视对字

词的练习,把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以积累词语。答案为:生活拮据、不辍劳作、不屑置辩、保持缄默。

6、在书刊和广告中经常看到错别字或不规范用字,请你以语委会监督员的身份,把下列词语中这样的字找出来,将正确的填在横线上。(要求工整、规范)

重峦叠障德高望众世外桃园随心所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障-嶂众-重园-源浴-欲

解析:该题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条款。该题题干新活,体现出人文精神,设题内容来自于广告,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课文,使人感到亲切。

(十)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13-15页)

第七、八课时标点符号

一、复习要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考查方式有:

①判断所给的几句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

②选出几组句子中误用标点符号的一项;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

④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

⑤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用标点符号所起表达作用的正误,做出选择。

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

①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

②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

③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和规律;

④平时要总结、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还要注重在语境中准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二、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1)、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三、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第一、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第二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第三、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第四、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例:水,水,我要喝水。

第五、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例:老刘病了。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五)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例: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六)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七)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三、四米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八)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略)

3:分号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冒号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尊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例:姐姐来信说:“最近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引号引号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话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想说的),或者是引用来的。

例: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二)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义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别有含义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这种说法的,以及讽刺、反语等。

例:母亲是个“平凡”的人。(表示突出、强调)

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反语)

此外需要指出的词语以及专名、术语、成语之类有时候也用引号。

例: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例: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例: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三)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破折号用法:破折号是标号中的重点。它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它后边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例: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如上二例。如果这类语句插在一个句子的当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

例:作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

(二)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

例:“好香的菜,——听到了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

(一)表示说话中断。

例:“你——”老张看了看我,亲切地说,“未来属于你们,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学习,力争成为本行的专家。”

(二)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

(三)副标题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

例: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四)表示事项的列举。这种用法多用于文件和科技文献。

(五)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六)注释后,说明注释者。

例:……如格林(英国新康德学派和新里格尔的创始者——译者)给他的影响更大了。

此外,破折号有时也可用于总括前文。

例: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

使用破折号需要注意的是: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标点,用了破折号以后,一般说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跳跃或转折的话除外。因为读到破折号时,总要停顿,省去那个标点不影响理解语意。

括号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这种注释或补充说明面比较宽,可以解释语义,注明时间,也可以交代引出处,列举具体内容,还可以讽刺、批评、订正错误等。

使用括号要注意:

(一)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二)按注释范围大小来分,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前者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括号前如有点号要放在括号外边,括号内的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应当省去。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按一般情况处理。

例:他高声念道:“万道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郭沫若:《太阳礼赞》)例: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

括号和破折号都可以注释前边的话,两者的区别大致是:内容重要,属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号;内容不太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释,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完整的,用括号。

这时附带说明一下常用序次语的表示方式。

(一)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后面用逗号。

例: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其次,要掌握有关知识。

(二)用“一”“二”“三”或“甲”“乙”“丙”等,后面用顿号。

例:根据代词指代的对象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三种:一、人称代词,二、疑问代词,三、指示代词。

(三)数字外面加了括号,序次语后面就不再加点号。

例:第一单元有下面几篇课文:(一)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二)说“小”(三)文学评论两篇(四)用阿拉伯数字时,后面用小圆点。

省略号用法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复的或者类似的语气的省略,还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二)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说话空隙,或者说话断续、沉默不语等。

例;原来如此!……

例:喂!是小陈吗?你托我买的书买到了……你什么时候来取?……好,好,再见!

使用省略号要注意下边三点;

(一)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必尽举的同类事物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项以后再用,以便读者据以联想和补充省略的内容。

(二)省略号前边的话如果到了需要停顿的地方,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就用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是顿号、逗号、也可以用):省略号后边不必再用表示停顿的符号。

(三)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表示语言的中断,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余声未尽,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上述几种特别重要,在中考中此题设题往往向多种标点符号的综合使用方向发展。对此考点的复习原则应本着熟悉类型,通透概念,辅以练习的标准,进行大胆的实战意义上的实践,这样不断参核,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那种单纯背熟概念的作法,无疑是纸上谈兵,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书名号

主要用业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如:《苟子•劝学》。

三、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如: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演出嘉宾包括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等当红艺人,演出阵容非常庞大。

3.书名号容易忽视。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资本论”应加书名号。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5.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6.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四、标点速记口诀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五、中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4、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C、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

例:⑦罗伯特• 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三)难点三:顿号的运用的难点:

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

2、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3、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4、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不用顿号,用逗号。

5、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6、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⑧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

⑨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⑩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⑾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

⑿他的准确,清新,形象的语言,使球迷们感到仿佛自己就坐在体育馆里亲眼目睹这场比赛。

⒀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⒁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解析]⑧去掉顿号(规律2)。⑨“三”“四”之间加顿号(规律1)。⑩第一、第二、第四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3)。⑾除最后一个顿号外,其余的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4)。⑿前两个逗号分别改为顿号(规律5,作定语时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⒀四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5,这五个并列的短语作“农民”的谓语)⒁三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6)。

(四)难点四、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运用的难点:

1、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2、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⒂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⒀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

[解析]⒂括号移到句号前(规律1)。⒃括号移到句号后(规律2)。

(五)难点五、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

1、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2、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⒄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⒅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⒄分号改为逗号(规律1)。⒅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规律2),另还要去掉引号(不是强调的对象)。

(六)难点六、省略号运用的难点:

1、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2、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⒆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⒇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

[解析]⒆去掉引号后的句号(规律1)。⒇去掉省略号(规律2)。

(七)难点七、冒号的运用:

1.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例:(21)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解析]冒号应一管到底,可是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畅谈往事”。所以,冒号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2.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例:(22)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解析]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3.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例:(2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析]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4.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例:(24)“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解析]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前部分话还没说完,“二字”后不能用句号,改为逗号。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这里如果用了冒号,只能管后面的话,却不能管前面的话,故不能用冒号,改为逗号。

(八)难点八、书名号运用的难点: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六、示例精析

例1、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看了我的诗,并没有批语诗的好坏,只是淡淡地笑道:“标榜”!

B.哪里有困难,学雷锋小组就出现在哪里。

C.是我已老得成了“文盲”?还是它们写的是“天书”?

D.白天,战士们坚守自己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进行无情的攻击。

分析与解:A项考查引号与其它标点的配合使用,这里要注意两点:①引述别人的话时,”说话人”出现在引文前用冒号,出现在引文后用句号,出现在引文中间则用逗号。②如果所引内容是直接引用,意思相对独立、完整,则标点加在引号以内;如果所引内容是间接引用或已揉在作者叙述中成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则标点要加在引号以外。B、C查问号的用法,注意两点:①句中虽有疑问词不达意,但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就不能用问号;②句子属于选择疑问句,选项之间应用逗号,问号加在句尾。D考查逗号、分号的使用。一般说来,并列分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用分号,分句内部用逗号,词与词之间则用顿号。总之,这几个标点的使用要体现出结构上的层级性。

例2:对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她每天吃的是“包子饭”——用席草编成的草包蒸的饭。(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引号表示否定的含义)

C.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肉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D.用盐民自己的话说,是“早出门框碰头顶,晚最头顶矮三寸”。(引号表强调突出)分析与解:A、C考查破折号的作用。A项中破折号以后的内容是对“包子饭”的解释说明;C 项破折号之前是说“大年夜怎么样”,破折号之后是说“她怎么样”,话题发生了变化。B、D考查引号的使用。B项中“聪明人”并不是真正的聪明人,作者对这种人持否定讽刺的态度;D项中引号以内部分引用了盐民的话,属于行文的引用。

例3、从全段表达的语气看,下文□中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

今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我飞机,致使我飞行员至今下落不明。不要说什么“人权”,稍有一点人的良知,都应该感到内疚自责,都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可美国政府呢?不仅推卸责任,而且倒打一耙。这就是美国政府的“人权”□

①标点符号②作用

分析与解:这是一种比较开放的题型,从设计的形式上看是非选择题;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学生对问号的使用及其作用的理解;从题干提示看,考查要求很明确,要求注意“表达的语气”,并给出了具体的语境,所选材料紧密联系当今热门话题,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便于学生准确解答,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解答时要对具体语言环境中某种常用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有充分的理解。首先根据语境,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然后把标点符号同句式的理解结合起来,揣摩出它们的表达作用。

七、中考模拟(参见《成功中考》第16-18页)

第九、十课时修辞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

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四、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五、妙题解说

[题一]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答案] C

[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

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答到意思即可)

[解说] 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题三]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答案] B

[题四]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解说]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题五]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 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答案] A

六、中考模拟(参见《成功中考》第19-21)

第十一、十二课时病句(文)修改

一、复习要点

1、能辨别句子的正误,修改常见的病句;

2、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句子;

3、能根据句意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借助关联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有关句子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中考语文试题中“语基积累运用”部分的重要角色。具体的考查要求有:①能分析单句的成分;②会找句子主干;③了解各种句式及表达作用;

④能区别常见复句类型,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分析二重复句间的关系;⑤能知道病句类型及特点,会辨析和修改常见病句。⑥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考查的重点目前放在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形成两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的是:①了解句子大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逐层压缩句子成分,显示句子主干;③注意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规律;④分析各种病句产生的原因,摸清规律;⑤了解各类试题的考查要求,运用解答的方法和技巧,如语感审读、提取主干、造句类比

【教育资料】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习专用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内容预览: 2019年中考专题复习 诗文名句积累与理解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教学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复习旧知识,思考新方法,获得更多的收获。 一、明确今天的复习的内容是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既然是为中考而复习,请先了解相关要求。 相关链接一: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 相关链接二: 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考查: 1、积累默写。 2、古诗词赏析。 体现于“积累与运用”板块。(三名:名篇、名段、名句) 三、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 (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

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

第一、二课时语音 一、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 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 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 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个:(单韵母7个)a o e i u ü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 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二、中考典例 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

初三体育教案全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_______学期教学进度计划_____年_____月____日

体育理论课教案 初三年级第35次课 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使自己 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 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三、教学方法: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运动处方 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间、 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锻炼计划。 2、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 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 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 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着 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 3、么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性适应”, 也即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 4、发生的条件:(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举重与耐久跑,举重主 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久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是不同的运 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也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强度太小、时间过短、间歇过 长,都不会收到效果;反之,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也会对身体的伤害。 (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1、医学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先进行医学检查,以

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

修改病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辨析六种病句类型; 2、能对语段中的病句作恰当的修改; 3、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少说病句、甚至不说病句。 【学习重难点】 1、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2、对出现在语段中的病句,要能做适当的修改,并不改变原意; 3、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杜绝病句的现象。 【学法指导】 1、学习时,学生要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及其具体表现,然后精选各种类型的典型病句,辨析归类,指出其病因。 2、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语感。语感,即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辨识语病首先靠敏锐的语感,即通读句子,感觉是否拗口,是否合乎语言习惯,然后再从语法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样分析往往快捷准确。因此,平时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多读多背。 3、辨析病句要以语法知识的运用为基础,而且这种运用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系统,是否有深度。因此对语法知识的复习要抓住其要点,只要根据高考的需要重点强化和深化,不必全面进行。 4、病句问题虽属语法范畴,但又不局限于语法,还涉及词汇、修辞、逻辑等知识。因此,在复习时,要能多方面的掌握语文知识,在辨析时也要注意在熟悉语病类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课时安排】两课时 【错误解析】 常见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例1.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解析】这个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误将主语放在介词短语中了。只要把“通过”或“使”去掉,就有主语了。 【注意】 此类病句特点:句首出现介词,要查是否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由于、通过”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作主语。 例2.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解析】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在“在21世纪初”前面加上主语“中国”。 【课堂练习】 1)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删除“在”和“中”。) 2)经过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 (删除“经过”或“对”。) 3)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无主语,去掉“对”。) (2)宾语残缺(★★★★★) 例3.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解析】前一个分句句子没说完,缺宾语,应把宾语中心语“的力度”补出来。 【课堂练习】 1)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后面没有对应的宾语,应该加上“……的制度”。) 2)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的什么?话没说完。在“3个生产厂”后补上“……的大型企业”,宾语中心语就有了。) (3)谓语残缺 例4.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19世纪60、70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和革命

14—19C欧洲4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近代中国的屈辱 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百日维新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光绪),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三大改造: 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 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爆发的背景不同: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导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二战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再加上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导致的。 2.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的是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对侍) 4.战后建立的国际和平机构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国际联盟;二战后建立的是联合国。 5.战后对中国问题的处理不同: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在《九国公约》中,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处于列强的共同支配之下;在二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开罗会议上明确规定日本所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6.影响不同: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20C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人物

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第周总第课 年月日主 教材立定跳远测验 辅 教 材 球类活动 目标1、通过立定跳远的测验,使我们对学生立定跳远的素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 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立定跳远和身体素质有一个了解,从而为提高我校的达标率和每个学生的达标成绩作出努力。 2、学生每人测验两次,如有不及格或有将近满分的同学可以多给一次机会。 3、测验成绩公正、公开,使学生和教师都了解。 内 容 教学步骤重点难点帮助与保护 开始1、体育委员带领班级在学校司令台前 集队,检查并汇报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本堂课的测验项目和评分标 准。 4、检查服装和鞋子 5、安排见习生 近来学生穿牛仔衣裤的比 较多,这直接影响到测验成 绩,需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 要求。 准备1、慢跑:虽然现在气温比较高,但为 了提高学生的顽强拚搏,不怕吃苦 的精神。对学生还是高标准和严要 求。 2、徒手操: (1)上肢运动 (2)肩绕环运动 (3)腹背运动 (4)体侧运动 (5)跳跃运动 (6)膝关节运动 (7)腕关节和踝关节运动 对学生做徒手操一定要提 出较高的要求,千万不能大 意,防止学生受伤。因为随 着天气的转暖,大部分学生 对这一活动有所

基本1、男生先测验,女生先活动球类。 2、测验的方法是:按照学生的学号 每人测验两次 3、男女生测验的标准如下: 分值 100分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男生 2.47 2.43 2.39 2.35 2.31 2.27 2.23 2.19 2.15 2.11 2.07 2.03 1.99 1.95 1.91 女生 1.97 1.93 1.89 1.85 1.81 1.77 1.73 1.69 1.65 1.61 1.57 1.53 1.49 1.45 1.41 1、全体学生集队 2、教师讲评本堂课的测验情况 3、布置下堂课的测验项目 4、师生再见 教案(单 杠和仰卧起坐) 第12 周总第课03 年 5 月日 主 教材单杠和仰卧起坐 辅 教 材 篮球和羽毛球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中考复习按二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按知识点考点来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中考试卷模拟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考点 一、总体安排 安排内容 指导 用时训 练 用 时 测 试 用 时 第一讲拼音、汉字、词语、标点 1 1 3 第二讲句子(病句、修辞、成分、单复句、句式变换) 1 2 第三讲语言实际运用(得体、连贯、仿写等)0.5 1 3 第四讲诗文的背诵,默写0.5 3 第五讲文言文 2 3 3 第六讲记叙文 4 8 第七讲文学作品 1 3 3 第八讲议论文 1 3 3 第九讲说明文 3 6 3 第十讲小写作 1 3 3 第十一讲大写作 2 5 注:总用时共67课时,六个周的时间。 二、第一讲——拼音、汉字、标点、词语 (一)、考点提要: 1、拼音:汉语拼音规则;多音字;音近字以及口语和书面上常见但又不易读准的字等。 附拼音规则:

项规则示例 y.w 的使用Y,w只用在拼写没有声母的音节。韵母中”I”是唯一的元音 时,i前加上y yī(衣)yīn(音)yīng (莺) 韵母为I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i改写为y yā(鸭)yān(焉)y āng(秧)yào(要) yòng(用)yōu(悠)韵母为u领头,不论后面有没有其它元音,u前均加上y,u 两点省去。 yǔ(宇)yuān(渊) yua(越)yǔn(陨)韵母中u是唯一元音时,u前加上w Wù()wǔ()wú() 韵母中u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u改写作w wēi(崴)wēn(瘟) wang(瓮)wō(倭) 省略韵母iou.uei.uen前加声母,省去中间的元音,分别写成 iu.ui.un miù(谬)xiū(休) zhuī(椎)zūn(遵)韵母u与j.q.x相拼时,前加y.w,u省去上面两点 jù(锯)qū(躯)xù (酗) u为领头韵母时,前加y.w,u上两点省去。yuē(约)yún(匀) 标调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声调标在元音上 dá(达)hū(呼)kē (科)bó(舶)xī (稀) 韵母中有两个以上元音,标在主要元音上,依次为 a.o.e.i.u.u liáo(寥)guà(挂) gòu(够)qia(惬)i.u韵母中两个元音相拼时,标在后一元音上guì(贵)niú(牛)调号标在u上时,u上的两点省去huì(会)dīng(钉)轻声不标调xiānsheng(先生) 隔音符号a.o.e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如果音节界限混淆,要 用隔音符号’隔开 Hǎi’ōu(海鸥)(长 安)jī’a(饥饿) 大写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和诗歌每一行的第一字母大写Wǒmen shì hǎo xuēsheng(我们是好学生)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 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⑤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考点二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于朝: (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③: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三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2.吐蕃概况: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 3.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时,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初,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考点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朝与日本:日本多次派到唐朝学习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等先进文化。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除讲授佛经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等。 2.唐朝与天竺:唐太宗时,佛教高僧西行天竺(即今)取经,著有《》。 考点五宋代的都市生活 1.物质生活: (1)衣: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东京城里有两百多种食品,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宏丽。 (4)行: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交通比较发达,旅店业兴旺。 2.文化生活: (1)娱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舍)。 (2)节日: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春节在宋代称,最受重视。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一、最早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 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5.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康熙)。 6.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1842年)。 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8.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第一次攻占北京的西方列强是英法联军(1860年)。 10.曾国藩开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 11.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 12.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 13.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 1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15.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 16.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 17.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1年)。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教案 一、考点梳理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明确复习内容 2.学生回顾讨论:考试中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哪些? (二)归纳出示说明文考点并明确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圈画《中考复习指导》P95--96“复习指导” (四)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

中1、2、3小题。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1,然后是2,最后是3)。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相关要点的概括。 解答该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其次要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解答此类题,应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引

(完整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沙埔中学林可兴教学目的:把握小说的有关知识以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知识的梳理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 1、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 ①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内容预览: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 (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 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 18.“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19.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0.“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1991年)。 2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四、数字类 1.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三部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3.三国同盟:德、意、奥;三国协约:英、法、俄。 4.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初中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体育课教案 第一周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室内----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应注意什么,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掌握知识、方法,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重点: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 大家好!祝贺你们顺利的升入了八年级,你们是否意识到你们成熟了,成为了一名好少年。少年时代美妙而珍贵,它不仅富于幻想,而且还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阶段。幻想是理想的翅膀;身体则是理想和知识的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讲述《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体委整队,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有班主任或医生证明。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功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同学间要互相鼓励,做好保护、帮助,听从体委和组长的指挥。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是要爱护使用器材,课后要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二、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中,你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给你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而且你会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你获得健康的身体,还可以促进你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业:1、多方面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2、搜集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资料 增强了学生们对课上该作什么有了初步了解,加强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对课堂常规的认识。 第一周队列队形复习广播操(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动作的能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金沙县大田中学教师 一、复习总设想 (1)导向引路:以学校的中考备考指导思想为导向,要在深入研究新考标、课程标准、、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整理归类:以“考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3)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复习总安排 第一阶段:从4月8日到4月25日,以“标”为标,以“本”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考试规律,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 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分四大版块: 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段),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

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 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第二阶段:从4月26日到5月20日,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打好阵地战,歼灭战。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从5月21日到6月13日,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清理战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仿真”训练。 三、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 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