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torage Foundation+Oracle RAC集群部署

Storage Foundation+Oracle RAC集群部署

Storage Foundation+Oracle RAC集群部署
Storage Foundation+Oracle RAC集群部署

1 数据库集群部署

1.1 环境

1.1.1 硬件环境

配置128G内存4路8核心CPU的两台宝德服务器、一台或两台光纤交换机、存储设备、备份设备、千兆以太网络交换机、光纤线缆及网络电缆若干。

1.1.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redhat 6.4 rhel-server-6.4-x86_64

文件系统:storage_foundation_for_oracle_rac(6.1)

数据库版本:Oracle Database Enterprise Edition 11.2.0.4 for linux

1.2 IP地址划分

注意:

网卡绑定要将不同物理网卡的端口进行绑定,如下所示eth0和eth1为同一物理网卡,eth2和eth3是同一物理网卡,故将eth0和eth2绑定作为公网IP,eth1和eth3作为私有IP。

DNS区域命名是根据当前区域来配置,这里使用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作为该区域,请在不同的现场使用不同的区域命名。

●sfrac1:数据库服务器1

●sfrac2:数据库服务器2

主机/etc/hosts文件内容,sfrac-scan使用DNS解析,故不需要添加。

1.3 共享磁盘划分

注意:表1对应的磁盘设备都是在sfrac1上进行查询得到的(在做查询对比的时候,请在主节点sfrac1上进行查询配置,两节点的磁盘设备名可能不同)

表1共享磁盘分布情况

1.4 Linux系统安装

以下为分区情况,为了方便后期做系统备份,采用lvm卷管理。

其中/boot分区500M,采用标准分区

Swap分区64G,采用标准分区

/分区200G,采用LVM

/u01分区剩余空间290G,采用LVM

[root@sfrac1 oradata]# /bin/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_rac-LogVol_root

197G 6.3G 181G 4% /

tmpfs 16G 72K 16G 1% /dev/shm

/dev/sda1 485M 38M 422M 9% /boot

/dev/mapper/vg_rac-LogVol_u01

289G 8.7G 266G 4% /u01

1.5 系统环境

1.5.1 网络配置

1.5.1.1 配置绑定网卡

执行命令关闭NetworkManager服务,此服务可能造成绑定出现问题: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

执行命令设置开机不启动:

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新建并编辑bond0虚拟网卡配置文件如下:

[root@sfrac1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IPADDR=192.100.209.124

NETMASK=255.255.255.0

USERCTL=no

DNS1=192.100.209.151

保存原配置文件,并编辑eth0网卡配置文件如下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_b ak

[root@sfrac1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ONBOOT=yes

BOOTPROTO=none

MASTER=bond0

SLAVE=yes

USERCTL=yes

保存原配置文件,编辑eth2网卡配置文件如下: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_bak

[root@sfrac1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DEVICE=eth2

TYPE=Ethernet

ONBOOT=yes

BOOTPROTO=none

MASTER=bond0

SLAVE=yes

USERCTL=yes

修改别名信息/etc/modprobe.d/dist.conf添加如下信息: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ode=1 miimon=100

修改启动项/etc/rc.local添加如下信息

ifenslave bond0 eth0 eth1

重启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1.5.1.2 配置DNS客户端

修改解析配置文件如下:

[root@sfrac1 ~]# vim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92.100.209.151

search 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

1.5.1.3 配置NTP客户端

执行命令同步系统时钟和硬件时钟:

[root@sfrac1 ~]# clock –systohc

修改配置文件/etc/ntp.conf修改如下选项:

server 192.100.209.151 prefer

server 192.100.209.126

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tpd添加如下配置(OPTION配置项添加-x):

[root@sfrac1 ~]# cat /etc/sysconfig/ntpd

# Drop root to id 'ntp:ntp' by default.

SYNC_HWCLOCK=yes

OPTIONS="-x -u ntp:ntp -p /var/run/ntpd.pid -g"

重启NTP服务

service ntpd restart

chkconfig ntpd on

1.5.2 配置HOSTS解析文件

每个节点vim /etc/hosts

[root@sfrac1 ~]# vim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ain4

::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localdomain6

192.100.209.124 sfrac1

192.100.209.126 sfrac2

192.100.209.125 sfrac1-vip

192.100.209.127 sfrac2-vip

10.10.10.11 sfrac1-priv1

10.10.20.11 sfrac1-priv2

10.10.10.12 sfrac2-priv1

10.10.20.12 sfrac2-priv2

sfrac-scan解析采用DNS服务器,不用写入hosts文件。

1.5.3 yum安装依赖包

每个节点执行

配置yum源

vi /etc/yum.repos.d/redhat.repo

[RHEL]

name=RHEL6.4

baseurl=file:///media

gpgcheck=0

gpgkey=file:///media/RPM-GPG-KEY-redhat-release

enabled=1

插入RHEL6.4光盘,挂载光盘到/media

[root@sfrac1 sysconfig]# mount /dev/cdrom /media

mount: block device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检查yum源是否配置正确

[root@sfrac1 sysconfig]# yum list

如果有如下输出,则配置正确

yum安装依赖包

yum install -y compat-libstdc++-33 elfutils-libelf elfutils-libelf-devel gcc gcc-c++ glibc glibc-common glibc-devel glibc-headers ksh libaio libaio-devel libgcc libstdc++ libstdc++-devel make sysstat unixODBC unixODBC-devel mksh nss-softokn-freebl-3.12.9-11.el6.i686 libgcc-4.4.7-3.el6.i686 libstdc++-4.4.7-3.el6.i686 pam-1.1.1-13.el6.i686 dumpxterm vsftp

执行ln -s /lib64/libcap.so.2 /lib64/libcap.so.1

防止安装GI时运行root.sh报错

1.5.4 修改内核参数

每个节点执行

处级32G内存设置为:

[root@rac2 ~]# vi /etc/sysctl.conf

kernel.shmall = 8388608 --此参数设置为系统内存/4096

kernel.shmmax = 34359738367 --此参数设置成系统内存大小减1byte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fs.file-max = 6815744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9000 65500

net.core.rmem_default = 1048576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1048576

fs.aio-max-nr = 1048576

局级128G内存设置为:

kernel.shmall = 16777216 --此参数设置为系统内存/4096

kernel.shmmax = 68719476735 --此参数设置成系统内存大小减1byte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fs.file-max = 6815744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9000 65500

net.core.rmem_default = 1048576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1048576

fs.aio-max-nr = 1048576

执行以下命令立即生效

[root@rac1 sysconfig]# sysctl -p

1.5.5 修改IO计划

每个节点修改menu.list配置文件

[root@rac2 ~]# vim /boot/grub/menu.lst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2.6.32-358.el6.x86_64)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32-358.el6.x86_64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ogVol00

rd_NO_LUKS LANG=en_US.UTF-8 rd_NO_MD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crashkernel=128M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LVM_LV=VolGroup/LogVol00 rd_NO_DM rhgb quiet

initrd /initramfs-2.6.32-358.el6.x86_64.img

修改如下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2.6.32-358.el6.x86_64)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32-358.el6.x86_64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ogVol00elevator=deadlinerd_NO_LUKS

LANG=en_US.UTF-8 rd_NO_MD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crashkernel=128M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LVM_LV=VolGroup/LogVol00 rd_NO_DM rhgb quiet

initrd /initramfs-2.6.32-358.el6.x86_64.img

重启系统

[root@rac2 ~]# reboot

Broadcast message from root@rac2

(/dev/pts/0) at 10:41 ...

The system is going down for reboot NOW!

1.5.6 配置安全设置等

关闭防火墙,每个节点执行命令:

service iptables stop

service ip6tables stop

chkconfig iptables off

chkconfig ip6tables off

将selinux禁用即可,也就是修改/etc/selinux/config文件,修改后的内容为:SELINUX=disabled

1.5.7 修改用户限制

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oracle soft nproc 2047

oracle hard nproc 16384

oracle soft nofile 4096

oracle hard nofile 65536

oracle soft stack 10240

grid soft nproc 2047

grid hard nproc 16384

grid soft nofile 4096

grid hard nofile 65536

grid soft stack 10240

1.5.8 修改环境变量

每个节点执行

vim /etc/profile

if [ /$USER = "oracle" ] || [ /$USER = "grid" ]; then if [ /$SHELL = "/bin/ksh" ]; then

ulimit -p 16384

ulimit -n 65536

else

ulimit -u 16384 -n 65536

fi

umask 022

fi

1.5.9 创建用户和设置用户变量

分别在各个节点创建用户组

groupadd -g 1000 oinstall

groupadd -g 1100 asmadmin

groupadd -g 1200 dba

groupadd -g 1201 oper

groupadd -g 1300 asmdba

groupadd -g 1301 asmoper

创建用户Oracle 和grid

useradd -g oinstall -G asmdba,asmadmin,asmoper,dba grid useradd -g oinstall -G asmdba,dba,oper oracle

创建名文件安装路径,设置文件权限

mkdir -p /u01/app/grid

mkdir -p /u01/app/11.2.4/grid

chown -R grid:oinstall /u01

mkdir -p /u01/app/oracle

chown oracle:oinstall /u01/app/oracle

chmod -R 775 /u01

修改用户密码

passwd grid密码设置成grid123

passwd oracle密码设置成oracle123

设置用户环境变量

root用户

vim /root/.bash_profile

添加下列信息

export MANPATH=$MANPATH:/opt/VRTS/man

PATH=/usr/sbin:/sbin:/usr/bin:/opt/VRTS/bin:$PATH; export PATH 修改Oracle用户环境变量

节点sfrac1

vim /home/oracle/.bash_profile

添加下列信息

ORACLE_BASE=/u01/app/oracle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1.2.4/dbhome_1

ORACLE_SID=dbas1

export ORACLE_UNQNAME=racdb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

PATH=$PATH:$ORACLE_HOME/bin:$HOME/bin

export ORACLE_BASE ORACLE_HOME ORACLE_SID LD_LIBRARY_PATH PATH export LANG=C

节点sfrac2

vim /home/oracle/.bash_profile

添加下列信息

ORACLE_BASE=/u01/app/oracle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1.2.4/dbhome_1

ORACLE_SID=dbas2

export ORACLE_UNQNAME=racdb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

PATH=$PATH:$ORACLE_HOME/bin:$HOME/bin

export ORACLE_BASE ORACLE_HOME ORACLE_SID LD_LIBRARY_PATH PATH export LANG=C

修改grid用户环境变量

vim /home/grid/.bash_profile

添加下列信息

export ORACLE_BASE=/u01/app/grid

export GRID_HOME=/u01/app/grid

export ORACLE_HOME=/u01/app/11.2.4/grid

export PATH=$PATH:$HOME/bin:$ORACLE_HOME/bin

umask 022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lib:/usr/lib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lib:/usr/lib; export LD_LIBRARY_PATH

CLASSPATH=$ORACLE_HOME/JRE:$ORACLE_HOME/jlib:$ORACLE_HOME/rdbms /jlib; export CLASSPATH

export LANG=C

1.6 Storage Foundation For Oracle Rac安装和配置

1.6.1 上传并解压SF

上传安装包到/opt目录,并解压

[root@rac1 grid]#tar -xzvf VRTS_SF_HA_Solutions_6.1_RHEL.tar.gz

1.6.2 安装SF

/opt/dvd1-redhatlinux/rhel6_x86_64/storage_foundation_for_oracle_rac/install sfrac

输入y

完全安装输入3

输入主机名sfrac1 sfrac2

输入用户密码,配置节点ssh通信

确认信息并安装sf

以下配置默认选NO

1.6.3 配置SF

运行/opt/VRTS/install/installsfrac61 -configure 输入主机名

配置组件,选1默认

继续,回车

输入唯一集群名racdb

手动选择心跳,选1

选择eth1和eth3,配置ID

总揽,正确回车

不配置VIP

不用安全模式

添加管理员用户信息,默认

确认信息

不配置SMTP

不配置SNMP,确定停止VCS

之后程序自动停止VCS和重启VCS,确认继续

检查无报错

验证配置

[root@sfrac1 ~]# gabconfig -a

weblogic集群负载均衡部署文档(支持win7+linux6.5)

Weblogic集群和负载分发的部署(支持win7+linux6.5 64位)

目录 1.集群目的 (3) 2.部署环境 (3) 3.注意问题 (3) 4.安装weblogic过程 (3) 5.weblogic集群部署过程 (9) 5.1创建weblogic域 (9) 5.2 weblogic集群化配置 (15) 5.3 weblogic简单负载均衡配置 (28) 5.4 weblogic集群复杂均衡测试 (32)

1.集群目的 项目成功部署后,可能会出现运行过程中服务器挂掉不能正常使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采用weblogic 集群方式部署,以消除客户的担心。 2.部署环境 3.注意问题 因为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有限有些待解决问题需要说明 1.请不要登陆后在地址栏按回车键重新访问地址来验证session复制。 2.如果按F5刷新页面则会跳到选择模块界面,无法说明session复制失败。 3.服务器地址默认用127.0.0.1 ,如果用ip地址(如:192.169.1.169),则把配置过程所有地方的127.0.0.1改成你的实际ip地址,记住创建时候ip地址要统一。 4.安装weblogic过程 1)首先登陆 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technetwork/cn/middleware/ias/downloads/wls-main-091116-z hs.html 去下载一个windows版的weblogic 我下载的是1036版本

2)双击打开后3)初始化完成后 4)点击下一步

把“我希望通过这个。。。。。。”勾选取消。

Weblogic11g安装及部署详细步骤

Weblogicllg安装部署及部分操作第一步:安装Weblogicllg 1.找到weblogic11g程序目录。

2.打开安装程序wls1033_oepe111150_win32.exe,出现界面如下图。 3.初始化完成后

5选择安装目录为d:\bea11g点击. 4.点击下一步 In?t*ll?F - Te?L?gic 10.3. 3.选择中间件主目录 l?定疑左養谨内容的申间件主貝录 WQtLaEi C 10. 3. 9.0.

6?把"我希望通过My OraCle SUPPart接收安全更新"方框前的勾去掉 7.点击下一步

&下一步 9.默认,下一步

10.默认,下一步 ^0r?cl? IlISt*11?F - TtbLogic 1□. 3. 3. 安装槻要 博^?裘下列产品和JDR* ORACL ∈' UDDI and XQ i Uary SllpDort Ev&luation D?taba l sa 1 IrQhQrQiICQ Tro(IUCt Fi 1 as Γ^^~? ClracI a Coherence 4 ∏-∣r? r i l n Tτ?+TTvr ?i P? *~lf fri "F πl ∣ ijn LEJ ??αo 11.开始安装。 Cor4 ADPIi.c?tion SarVQIr AiinlilliStratiOll Consol Q CorLfifiUrAtion Wi zanl and UDE ι, Hab 2- 0 IITTF PlIIb-SIIb S?rv?r WabLOEi-C SCA WobLciEiC Jl)BC DriVarS Third PftTty Jl)EC Drirars fflβ∣?Lo≠的耶. ∏6. 6 MB 全?^?^??: I f 5&8, ? MB jι-?ω τ-?c?j

存储服务器集群配置

系统结构: 两台服务器集群,通过网络同时与阵列相连。其中一台为当前活动服务器,另一台热备。 服务器间通过心跳线相连,确保集群讯息传递。 目的: 为防止单点故障,集群服务通过服务器即时切换,实现任意一台服务器故障后,用户依然能对阵列上所存储的资源进行操作而不受影响,为维修或更换设备赢得时间。 整体思路: 1.在阵列上创建仲裁分驱和共享分驱 2.启动集群服务器中的一台A,查看是否识别出阵列上划分的空间。是则格式化分驱, 并启动集群服务器B,检查其是否识别已分驱的磁盘。是则关闭服务器B,然后在 服务器A上创建集群 3.选择域,输入要创建的集群名称 4.输入节点A主机名,可点击BROWSE选择服务器名称 5.等待系统执行前至配置,如无异常执行下一步 6.输入集群ip地址,此地址为虚拟集群服务器地址,并无实际设备存在

7.在域服务器上创建一个集群用户,在集群向导中输入用户名密码 8.点击QUORUM选择在阵列上创建的仲裁磁盘,结束配置 9.启动集群服务器B,启动集群管理服务,选择加入集群。 10.选择要加入集群的节点服务器B 11.等待配置完成,若无异常进行下一步 12.输入集群服务器所在域的域用户密码 13.检察配置信息,无误则结束配置 14.右键单击RESOURCE新建资源 15.输入资源名称并选择资源类型及所在组 16.将与之关联的服务器加入相关组 17.设置共享名称及路径,单击完成结束配置 18.设置共享资源完全共享权限 19.在当前管理服务器上设置共享磁盘的权限 一.环境准备条件: 1.域服务器至少一台 2.在域中创建用户,为后边集群服务器登陆使用 3.两台准备做集群的节点服务器,需配置双网卡。 4.准备心跳线一根,将两台节点服务器相连。 二。配置集群 域用户:cluster 主机A信息: 主机A名称:NASA 域名:12.CALT.CASC 公网IP:10.21.0.171 心跳IP:192.168.0.1 主机B信息: 主机B名称:NASB 域名:12.CALT.CASC 公网IP:10.21.0.172 心跳IP:192.168.0.2

集群HA负载均衡技术

实用标准文案 NLB 、HA、HPC集群、双机、负载均衡、 1.1什么是集群)就是一组计算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cluster 简单的说,集群()。一提供一组网络资源。这些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集群的节点(node她们看/个理想的集群是,用户从来不会意识到集群系统底层的节点,在他来,集群是一个系统,而非多个计算机系统。并且集群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随意增加和删改集群系统的节点。集群系统的主要优点:1.2 高可扩展性:(1):集群中的一个节点失效,它的任务可传递给其他节点。可高可用性HA(2) 以有效防止单点失效。 高性能:负载平衡集群允许系统同时接入更多的用户。(3) 高性价比:可以采用廉价的符合工业标准的硬件构造高性能的系统。(4) 集群系统的分类2.1 虽然,根据集群系统的不同特征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但是一般把集群系统 分为两类:集群。,、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集群简称HA(1) 这类集群致力于提供高度可靠的服务。就是利用集群系统的容错性对外提供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如高可用的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等关键应用。7*24负载均衡集群:使任务可以在集群中尽可能平均地分摊不同的计算机进行处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理,充分利用集群的处理能力,提高对任务的处理效率。以提供更加高效稳

定的服务。在实际应用中这几种集群类型可能会混合使用, 高就会包含高可用的网络文件系统、如在一个使用的网络流量负载均衡集群中,可用的网络服务。集群,也HPC(High Perfermance Computing)集群,简称(2)、性能计算称为科学计算集群。 在这种集群上运行的是专门开发的并行应用程序,它可以把一个问题的数据 从而可以分布到多台的计算机上,利用这些计算机的共同资源来完成计算任务,解决单机不能胜任的工作(如问题规模太大,单机计算速度太慢)。 如天气预报、这类集群致力于提供单个计算机所不能提供的强大的计算能力。石油勘探与油藏模拟、分子模拟、生物计算等。(HA) 3.1 什么是高可用性和可维护(reliability)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availability)是通过系统的可靠性 来度量系统(MTTF)来度量的。工程上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性(maintainability)于是可用性被定义)来度量系统的可维护性。,用平均维修时间(MTTR的可靠性MTTF/ (MTTF+MTTR)*100% 为:负载均衡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主服务器和备份机上都需要建立一个备份机。为了屏蔽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失效,”这样的信息来监I am alive监控程序,通过传送诸如“运行High Availability它就接管当备份机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这样的信息时,控对方的运行状况。I am 并继续提供服务;当备份管理器又从主管理器收到“主服务器的服务IP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地址,这样的主管理器就开开始再次进IPalive”这样的信息是,它就释放服务行集群管理的工作了。为在主服务器失效的情况下系统能正常工作,我们在主、备份机之间实现负载集群系统配置信息的同步与备份,保持二者系统的基本一

两台服务器集群巧搭建

服务器集群系统中,服务器不再分布在各处,而是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它保持了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开发性、可扩展性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终端/主机模式的资源共享和集中易于管理的优点。 服务器集群系统中,服务器不再分布在各处,而是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它保持了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开发性、可扩展性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终端/主机模式的资源共享和集中易于管理的优点。相对集中的集群系统,降低了系统管理的成本,而且还提供了和大型服务器系统相媲美的处理能力。 在传统的终端/主机的网络模式时代,终端功能简单,无需维护工作,在主机一端进行专门的管理与维护,具有资源共享、便于管理的特点。但是,主机造价昂贵,终端没有处理能力,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化发展。之后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推进了计算产业的标准化和开发化的发展,为系统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但是随着分布系统规模的规模扩大,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开销。 面向Internet的服务型应用,需要高性能的硬件平台作为支持,将并行技术应用在服务器领域中,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行处理技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中,高可用和高性能是集群服务器系统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集群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称是CLUSTER,是一组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它们构 成了一个组,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集群配置是用于提高可用性和可缩放性。 和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相比,集群技术可以利用各档次的服务器作为节点,系统造价低,可以实现很高的运算速度,完成大运算量的计算,具有较高的响应能力,能够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的需求。 #P# 集群技术应用的需求 Internet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和科学计算的复杂性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处理能力,而CPU的发展无法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我们面临以下问题: ●大规模计算如基因数据的分析、气象预报、石油勘探需要极高的计算性能。

集群方案

Ecology系统HA集群方案及常见问题解决 目录: 一、常用的ecology 高可用环境部署架构 (2) 二、常见的负载均衡器(硬件和软件) (2) 三、常见的服务器类型 (3) 四、服务器配置建议 (3) 五、服务器操作系统分区建议 (3) 六、ecology系统安装部署 (3) 七、集群模式下https部署 (9) 八、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10)

一、常用的ecology 高可用环境部署架构 OA 系统部署拓扑示意图 二、常见的负载均衡器(硬件和软件)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说白了是一种代理,也就是说客户端访问应用服务器的统一入口点,客户端通过负载均衡(F5)来将请求转发到应用服务器,而不是客户端直接请求到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F5)可以建立一个应用服务器资源池,然后根据不同的策略将请求分发到应用服务器资源池中的其中一台服务器中,进而应用服务器完成相关的业务请求工作。 注:负载均衡和集群之间的理解: 集群是指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工作,应用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即ecology 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负载均衡指负载均衡设备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业务关系,它是将客户端请求通过负载均衡设备转发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处理完毕后,将结果返回到负载均衡,然后负载均衡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常见的负载均衡设备: 硬件设备:F5、A10、ARRAY 、深信服、梭子鱼等等 软件设备:NGINX 、HAPROXY 、LVS 等等(注:LVS 用的不是太多) 针对我们的ecology 系统,以上负载均衡设备均可使用。 注:由于ecology 系统session 同步的局限性,负载均衡设备分发模式需要配置成:最小连接数模式。(硬件负载均衡) 针对于负载均衡的硬件设备可以咨询相应的硬件厂商,

搭建一个服务器集群

搭建一个服务器集群 包含负载均衡,HA高可用,MySQL主从复制,备份服务器,和监控服务器,服务用discuz 论坛演示 服务器配置如下 服务器名服务器ip服务器作用 backup192.168.199.180备份+zabbix监控+NFS Nginx1192.168.199.142主Director Nginx2192.168.199.145从Director Apache1192.168.199.200Apache1 Apache2192.168.199.210Apache2 Apache3192.168.199.233Apache3 Mysql1192.168.199.126主mysql Mysql2192.168.199.131从mysql Mysql3192.168.199.197从mysql VIP192.168.199.3Apache负载均衡VIP 在所有服务器上操作 #关闭selinux sed-i'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etc/selinux/config&&setenforce0; #清空iptables iptables-F&&service iptables save; #安装nfs服务 yum install-y nfs-utils epel-release 配置backup服务器 mkdir-p/data/discuz#建立discuz应用目录 mkdir/opt/backup#建立backup目录 #设置目录的属主和属组 chown-R shared:shared/data/discuz chown-R shared:shared/opt/backup vi/etc/exports#设置共享目录 /data/discuz/192.168.199.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500,anongid=500) /opt/backup/192.168.199.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500,anongid=500) /etc/init.d/rpcbind start;/etc/init.d/nfs start#启动NFS服务 配置mysql服务器 #挂载NFS服务器backup目录 mount-t nfs-onolock192.168.199.180:/opt/backup/opt vi/etc/fstab 192.168.199.180:/opt/backup/opt nfs nolock00 安装MySQL #在3台mysql服务器上下载mysql5.7的二进制安装文件

weblogic12.1.3集群搭建(包括远程机器)

Weblogic12.1.3集群搭建 1基本概念 WebLogic的一些基本概念:熟悉Weblogic的必经了解的概念——1.1域(Domain): 1.概念 (1)域是管理的单元或边界; (2)作为一个单元来管理的,并相互关联的一组WebLogic服务器资源被称为域; (3)Domain是webLogic Server管理的一个基本单元,包括一个管理server和一个管理的入口。 (4)在创建server和使用server的时候需要先创建Domain。 (5)每个Domain都包括一个config.xml文件,在domain的根目录下的config目录中。 2.组成 ——(1)由server组成 (2)server分Administration server和Managed Servers (3)Administrationserver负责domain的管理,一般不负责应用

(4)Managed server部署实际的应用 (5)Cluster 3.总结: Domain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 Domain是一组Sever的集合 一个域有且只有一个管理服务器 1.2服务器(Server): 1.分类 ——服务器(Server)分Administration Server(管理服务器)和Managed Server(被管理服务器,也称受管服务器) 2.Administration Server(管理服务器) ——是控制整个域配置的中心操作节点,管理服务器维护着整个域Domain 的配置并将配置分配到每个被管理服务器Managed Server 中,每个域中都必须有一个Administration Server。

负载均衡集群系统解决方案

Linux负载均衡集群系统解决方案 行业: 跨行业 功能:Linux,负载均衡集群 供应商: 中国软件股份集团 方案正文: Linux虚拟服务器简介 基于中软Linux的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即LVS)是一个具有高可用性特点的负载均衡集群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与服务器节点的数量、性能成正比的负载能力,有效提高服务的吞吐量、可靠性、冗余度、适应性,性能价格比高。同时,LVS也是利用低端设备实现高端服务器性能的有效途径。 中软Linux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即LVS)是建立在一个主控服务器(director)及若干真实服务器(real-server)所组成的集群之上。real-server负责实际提供服务,主控服务器根据指定的调度算法对real-server进行控制。而集群的结构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客户端只与单个的IP(集群系统的虚拟IP)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客户端的视角来看,这里只存在单个服务器。 Real-server可以提供众多服务,如ftp, http, dns, telnet, nntp, smtp 等。主控服务器负责对Real-Server进行控制。客户端在向LVS发出服务请求时,Director会通过特定的调度算法来指定由某个Real-Server来应答请求,而客户端只与Load Balancer的IP(即虚拟IP,VIP)进行通信。 二、优点 *提高吞吐量:为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在LVS中增加real-servers,其开销只是线性增长;而如果我们选择更换一台更高性能的服务器来获得相当的吞吐量,其开销要大得多,而且被替换掉的旧服务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冗余:如果LVS中某real-server由于需要升级或其它原因而停止服务,其退出以及恢复工作,并不会造成整个LVS对客户端服务的中断。 *适应性:不管是需要吞吐量逐渐地变化(因日常事务量变化),还是快速地变化(因突发事务量变化),服务器数量的增减对于客户端都是透明的。 三、结构图

Weblogic 11g 部署web应用程序详细图解

Weblogic 11g 部署web应用程序详细图解 ----浪花滚滚 1. 手动部署 A.创建web工程。 B.将web工程导出war格式。 导出的包: C.启动weblogic服务。 服务启动成功: D.打开服务配置页面并登陆。

E.登陆成功后,点击左侧菜单栏的部署 F.点右边的安装按钮 G.点上传文件 F.选择刚才导出的war包,将其上传,下一步。 G.选择上传好的文件,下一步。

H.选择“讲次部署安装为应用程序”,下一步。 I.可以在这里为工程取个别名,也可以用默认。其他都选择默认,下一步。 J.完成。 H.再点左侧菜单栏的部署,显示部署的应用程序的状态。 J.地址栏输入工程的地址:http://localhost:7001/工程文件名(或者刚才改过的别名),发现网页正常运行,部署成功!

2. weblogic和myeclips集成的配置部署 A.点击myeclips工具栏的按钮的黑色小三角,在弹出窗口的左侧选择Configure Server →Servers→WebLogic→Weblogic 10.x B.选择Enable

C.配置WebLogic的路径及其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D.左侧点击JDK 右边点ADD按钮 点Directory… 选择weblogic安装目录下的JDK包。 注意:weblogic的版本和JDK的版本是严格匹配的,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版本号。 并且需要使用跟安装weblogic时选择的同一个JDK。 E.点左侧的Launch,右边选择Run mode

F. 配置完成! G.部署工程 点myeclips上方工具栏的按钮, 选择要部署的工程 点ADD后Server选择WebLogic10.x 点finashi,ok后,部署完成。 H.点的黑色小箭头后选择WebLogic 10.x→Start启动服务。 I.服务启动成功。 J.当工程有重名时,会发生冲突,部署失败。

weblogic12.1.3集群部署(1)

Weblogic12.1.3 集群配置初步 (本文介绍局域网中单机配置,后续希望能提供局域网多机配置) 关键词:weblogic12.1.3 集群 因为想了解一些服务器集群和负载均衡的知识,而这两天刚好有一点时间,借鉴以前网络资料,就研究了一下,分享出来,欢迎指正。下面分步骤介绍, 1.首先从官网获得Weblogic12c软件: WLS Zip Distribution for Oracle WebLogic Server 12.1.3.0 这是一解压安装软件,This version of WLS requires JDK 1.7 as a minimum; 2.解压后安装路径为:D:\wls12130; 3.启动命令行工具cmd,进入指定安装目录后,执行命令: D:\wls12130\wlserver\common\bin>config 4.稍等,出现Weblogic 配置向导工具: 5.定义域名后,点击‘下一步’,默认weblogic模板:

6.为管理服务器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7.选择‘开发’模式和‘生产’模式,此时都可以; 8.点击‘下一步’,进入高级配置,选择两项:

9.点击‘下一步’配置管理服务器:

10.管理服务器增加后,配置两个受管理服务器,并增加一个代理服务器。当后续创 建集群时,前面两个受管理服务器ZL_ManagedServer将会配置到集群中,而最后一个受管理服务器将作为集群的代理,端口号为8080。 管理服务器就是用来管理域中那些所有受管理(ManagedServer)服务器,一般不直接用来部署应用。最终应用是布署到某一个集群中的所有服务器中。 11.受管理服务器增加后,下一步配置增加集群,集群的逻辑名为ZL_Cluster_1,

Tomcat集群与负载均衡

Tomcat集群与负载均衡(转载) 在单一的服务器上执行WEB应用程序有一些重大的问题,当网站成功建成并开始接受大量请求时,单一服务器终究无法满足需要处理的负荷量,所以就有点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会产生单点故障,如果该服务器坏掉,那么网站就立刻无法运作了。不论是因为要有较佳的扩充性还是容错能力,我们都会想在一台以上的服务器计算机上执行WEB应用程序。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集群这一门技术了。 在进入集群系统架构探讨之前,先定义一些专门术语: 1. 集群(Cluster):是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 2.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先得从集群讲起,集群就是一组连在一起的计算机,从外部看它是一个系统,各节点可以是不同的操作系统或不同硬件构成的计算机。如一个提供Web服务的集群,对外界来看是一个大Web服务器。不过集群的节点也可以单独提供服务。 3. 特点: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负载均衡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集群系统(Cluster)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高可靠性(HA):利用集群管理软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并及时切换过去,以实现对用户的不间断服务。 高性能计算(HP):即充分利用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的资源,实现复杂运算的并行处理,通常用于科学计算领域,比如基因分析,化学分析等。 负载平衡:即把负载压力根据某种算法合理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以减轻主服务器的压力,降低对主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目前比较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 1. 基于DNS的负载均衡 通过DNS服务中的随机名字解析来实现负载均衡,在DNS服务器中,可以为多个不同的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而最终查询这个名字的客户机将在解析这个名字时得到其中一个地址。因此,对于同一个名字,不同的客户机会得到不同的地址,他们也就访问不同地址上的Web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2.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如Apache+JK2+Tomcat这种组合) 使用代理服务器可以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的Web服务器,让代理服务器将请求均匀地转发给多台内部Web服务器之一上,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这种代理方式与普通的代理方式有所不同,标准代理方式是客户使用代理访问多个外部Web服务器,而这种代理方式是多个客户使用它访问内部Web服务器,因此也被称为反向代理模式。 3. 基于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负载均衡技术(如Linux Virtual Server,简称LVS)

linux服务器集群的详细配置

l i n u x服务器集群的详细 配置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linux服务器集群的详细配置 一、计算机集群简介 计算机集群简称集群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通过一组松散集成的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连接起来高度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集群系统中的单个计算机通常称为节点,通常通过局域网连接,但也有其它的可能连接方式。集群计算机通常用来改进单个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或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集群计算机比单个计算机,比如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性能价格比要高得多。 二、集群的分类 群分为同构与异构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组成集群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体系结构是否相同。集群计算机按功能和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高可用性集群 High-availability (HA) clusters 负载均衡集群 Load balancing clusters 高性能计算集群 High-performance (HPC) clusters 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高可用性集群 一般是指当集群中有某个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其上的任务会自动转移到其他正常的节点上。还指可以将集群中的某节点进行离线维护再上线,该过程并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行。 负载均衡集群

负载均衡集群运行时一般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前端负载均衡器将工作负载分发到后端的一组服务器上,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这样的计算机集群有时也被称为服务器群(Server Farm)。一般高可用性集群和负载均衡集群会使用类似的技术,或同时具有高可用性与负载均衡的特点。 Linux虚拟服务器(LVS)项目在Linux操作系统上提供了最常用的负载均衡软件。 高性能计算集群 高性能计算集群采用将计算任务分配到集群的不同计算节点而提高计算能力,因而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领域。比较流行的HPC采用Linux操作系统和其它一些免费软件来完成并行运算。这一集群配置通常被称为Beowulf集群。这类集群通常运行特定的程序以发挥HPC cluster的并行能力。这类程序一般应用特定的运行库, 比如专为科学计算设计的MPI库 集群特别适合于在计算中各计算节点之间发生大量数据通讯的计算作业,比如一个节点的中间结果或影响到其它节点计算结果的情况。 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或网格集群是一种与集群计算非常相关的技术。网格与传统集群的主要差别是网格是连接一组相关并不信任的计算机,它的运作更像一个计算公共设施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还有,网格通常比集群支持更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集合。 网格计算是针对有许多独立作业的工作任务作优化,在计算过程中作业间无需共享数据。网格主要服务于管理在独立执行工作的计算机间的作业分配。资源如存储可以被所有结点共享,但作业的中间结果不会影响在其他网格结点上作业的进展。

weblogic_10.3.5多机集群配置实测完整步骤(windows版)

Weblogic10.0多机集群配置说明 一配置说明: 配置weblogic双机集群,主机1上运行管理服务器,受管理服务器1和代理服务器,主机2上运行受管理服务器2。 二目标: 实现所有http请求全部发到主机1上的代理服务器,统一由代理服务分发给两个主机上的受管理服务器来处理业务,并且实现会话复制,即一台机器上的受管理服务器宕掉,所有的请求都转到另一台受管理服务器上,并且会话也会转移 三配置图解: 第一步, 首先在主机1上运行weblogic的配置向导。

选择“新建weblogic域”点击“下一步。(图01) 选择“生成一个自动配置的域以支持下列BEA产品“,点击”下一步“。(图02)

(03) 填入用户名和密码,请记录填写的信息不要丢失,后面登陆控制台的时候需要用到这些信息,点击“下一步“。(图 03)

(04) 首先选择左侧的“生产模式“,然后选择右侧的”sun jdk“,点击”下一步“。 (图04)

选择下方的“是“,点击”下一步“。(图05) (06)

填写管理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我的配置:主机1 192.168.1.103),点击“下一步“。(图06) (07) 填写各个受管理服务器的详细信息,这里要注意的是new_ManagedServer_2的监听地址填的是主机2的ip地址,因为这个服务实际是运行在主机2上,下面是我的配置: new_ManagedServer_1 192.168.1.103 7002 new_ManagedServer_2 192.168.1.101 7003 proxy_server 192.168.1.103 80 点击“下一步“。(图07)

windows下Tomcat负载均衡和集群配置

轻松实现Apache,Tomcat集群和负载均衡 作者:罗代均 ldj_work#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转载请保持完整性 0,环境说明 Apache :apache_2.0.55 1 个 Tomcat: apache-tomcat-5.5.17 (zip版) 2个 mod_jk:: mod_jk-apache-2.0.55.so 1个 第一部分: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就是apache将客户请求均衡的分给tomcat1,tomcat2....去处理 1.安装apche,tomcat 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下载Apache 2.0.55 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download-55.cgi下载tomcat5.5 zip版本(解压即可,绿色版) https://www.doczj.com/doc/7d10610101.html,/tomcat/tomcat-connectors/jk/binaries/win32/jk-1.2.15/下载mod_jk,注意和 apache版本匹配 按照jdk,我的路径为:E:\ide\apache\Apache2 解压两份Tomcat, 路径分别为 E:\ide\tomcat1,E:\ide\tomcat2

下载mod_jk

2.修改Apache配置文件http.conf 在apache安装目录下conf目录中找到http.conf 在文件最后加上下面一句话就可以了 include "E:\ide\apache\Apache2\conf\mod_jk.conf"

2. http.conf 同目录下新建mod_jk.conf文件,内容如下 #加载mod_jk Module LoadModule jk_module modules/mod_jk-apache-2.0.55.so #指定 workers.properties文件路径 JkWorkersFile conf/workers.properties #指定那些请求交给tomcat处理,"controller"为在workers.propertise里指定的负载分配控制器JkMount /*.jsp controller 3.在http.conf同目录下新建 workers.properties文件,内容如下 worker.list = controller,tomcat1,tomcat2 #server 列表 #========tomcat1======== worker.tomcat1.port=8009 #ajp13 端口号,在tomcat下server.xml配置,默认8009 worker.tomcat1.host=localhost #tomcat的主机地址,如不为本机,请填写ip地址 worker.tomcat1.type=ajp13 worker.tomcat1.lbfactor = 1 #server的加权比重,值越高,分得的请求越多 #========tomcat2======== worker.tomcat2.port=9009 #ajp13 端口号,在tomcat下server.xml配置,默认8009 worker.tomcat2.host=localhost #tomcat的主机地址,如不为本机,请填写ip地址 worker.tomcat2.type=ajp13 worker.tomcat2.lbfactor = 1 #server的加权比重,值越高,分得的请求越多

两台服务器集群巧搭建

两台服务器集群巧搭建 服务器集群系统中,服务器不再分布在各处,而是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它保持了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开发性、可扩展性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终端/主机模式的资源共享和集中易于管理的优点。 服务器集群系统中,服务器不再分布在各处,而是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它保持了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开发性、可扩展性的优点,同时又具备了终端/主机模式的资源共享和集中易于管理的优点。相对集中的集群系统,降低了系统管理的成本,而且还提供了和大型服务器系统相媲美的处理能力。 在传统的终端/主机的网络模式时代,终端功能简单,无需维护工作,在主机一端进行专门的管理与维护,具有资源共享、便于管理的特点。但是,主机造价昂贵,终端没有处理能力,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化发展。之后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推进了计算产业的标准化和开发化的发展,为系统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但是随着分布系统规模的规模扩大,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开销。 面向Internet的服务型应用,需要高性能的硬件平台作为支持,将并行技术应用在服务器领域中,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行处理技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中,高可用和高性能是集群服务器系统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集群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称是CLUSTER,是一组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它们构 成了一个组,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集群配置是用于提高可用性和可缩放性。 和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相比,集群技术可以利用各档次的服务器作为节点,系统造价低,可以实现很高的运算速度,完成大运算量的计算,具有较高的响应能力,能够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的需求。 #P# 集群技术应用的需求 Internet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和科学计算的复杂性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处理能力,而CPU的发展无法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我们面临以下问题: ●大规模计算如基因数据的分析、气象预报、石油勘探需要极高的计算性能。 ●应用规模的发展使单个服务器难以承担负载。 ●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硬件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关键性的业务需要可靠的容错机制。 #P# IA集群系统(CLUSTER)的特点 ●由若干完整的计算机互联组成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系统; ●可以采用现成的通用硬件设备或特殊应用的硬件设备,例如专用的通讯设备;

Weblogic 10.3.6.0 集群搭建

Weblogic 集群搭建 Oracle的Weblogic分开发者版本和生产版本,有32位和64位。一般生产版本的weblogic是64位的,安装文件是一个大小为1G多的jar包。去oracle官网上下载64版weblogic。这里使用的版本是weblogic11g,版本号是10.3.6,文件名为“wls1036_generic.jar”。安装weblogic前要确认已安装好jdk(如果安装的是64位weblogic则需要64位版本的jdk)。目前,weblogic可免费使用,需要oracle的weblogic服务时才需要向Oracle付费买服务,即产品免费服务收费。 一、安装weblogic(windows和Linux操作步骤相同) 1、在命令行,进入安装文件wls1036_generic.jar所在文件夹 然后输入命令:Java -jar wls1036_generic.jar 点击回车后程序会启动weblogic安装文件的图形安装界面。 按下来的安装和在windows中安装普通文件一样了。 2、点击“下一步”,到下图界面,然后输入weblogic的安装目录。(路径中最好不要有空格)

3、点击“下一步”。到下图界面,由于我们没有购买oracle的服务所以去掉下图中的勾。(目前weblogic可免费使用,需要oracle技术支持的话才需要付费) 4、点击“下一步”,到下图界面,会因为我们没有填写上图的的支持信息而弹出两个警告框,直接“YES”通过即可。进入下图,勾选下面的框(不需要使用验证)

5、然后点击“继续”。到下图界面,选择“典型”和“定制”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置 6、选择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图界面,如果没有显示jdk信息,则手动点击“浏览”选择自己机器上安装的jdk,一般默认显示出来的就已经是自己机口上安装的了(貌似是根据环境变量里的JAVA_HOME获取的)

如何在10分钟内构建一套完整的服务器集群

7 步10 分钟服务器集群已构建完毕 1、前言 每当服务器要报废,或者有新业务上线的时候,运维人总是会比较辛苦,要上线新的服 务器以支撑业务,这通常意味着一系列的工作,上架服务器、分配网络、安装对应的操作系 统、安装业务应用,这些仅仅是第一步而已,但这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可能运维兄弟的 另一半永远不会担心为什么下班了还没有回家,那肯定是在加班!对于物理环境而言,上线 一台服务器跟上线一个服务器集群,也许都是重复工作,但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我告诉 你,上线一个服务器集群,只需要10 分钟,你信吗? 其实没什么信不信的,因为这就是事实!这不是什么高级的人工智能,而是得益于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发展,人均运维几千台服务器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大幅缩减简单重复的工作,几分钟构建一套应用集群,已经真实可用了,下面就介绍如何在10 分钟内构建一套完整的服务器集群。 2、第一分钟,构建网络 使用公有云服务的话,就省去了服务器上架等流程,直接从接通网络开始。在使用公有 云时,我们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构建网络,相对于物理环境下的复杂网络配置,在公有云 上构建网络只需要简单两步,整个过程不到1 分钟: 第一步创建路由器 图1

在网络界面选择“路由器”,然后点击“创建”,选择你希望构建服务器集群的数据中心,如图1 中的“华北、华南、华东、香港”,这是公有云数据中心所在的位置。然后输入你希望创建的路由器的名称,比如创建一个名为“Testlab”的路由器。 第二步创建子网 图2 在网络界面选择“子网”,然后点击“创建”,在弹窗内输入子网名称和CIDR,并选择需要连接的路由器,如图2 所示,创建同名的子网和路由器,这是出于便于管理的目的,然后CIDR 中选择希望使用的网段,这个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图2 中选择了“192.168.2.0/24” 网段,这主要是为了与之前的网络进行隔离。点击“确定”按钮之后,等待页面刷新,不到5 秒钟,网络就创建好了,然后就可以进入服务器创建过程了。

集群的负载均衡技术综述

集群的负载均衡技术综述 摘要:当今世界,无论在机构内部的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信息处理量的增长都远远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感到吃不消。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致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负载均衡机制因此应运而生。本组在课堂上讲解了《集群监控与调度》这一课题,本人在小组内负责负载均衡部分内容,以及PPT的制作。 关键词:负载均衡集群网络计算机 一、前言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 其实,负载均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均衡”,一般来说,它只是把有可能拥塞于一个地方的负载交给多个地方分担。如果将其改称为“负载分担”,也许更好懂一些。说得通俗一点,负载均衡在网络中的作用就像轮流值日制度,把任务分给大家来完成,以免让一个人累死累活。不过,这种意义上的均衡一般是静态的,也就是事先确定的“轮值”策略。 与轮流值日制度不同的是,动态负载均衡通过一些工具实时地分析数据包,掌握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状况,把任务合理分配出去。结构上分为本地负载均衡和地域负载均衡(全局负载均衡),前一种是指对本地的服务器集群做负载均衡,后一种是指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在不同的网络及服务器群集之间作负载均衡。 服务器群集中每个服务结点运行一个所需服务器程序的独立拷贝,诸如Web、FTP、Telnet或e-mail服务器程序。对于某些服务(如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那些服务)而言,程序的一个拷贝运行在群集内所有的主机上,而网络负载均衡则将工作负载在这些主机间进行分配。对于其他服务(例如e-mail),只有一台主机处理工作负载,针对这些服务,网络负载均衡允许网络通讯量流到一个主机上,并在该主机发生故障时将通讯量移至其他主机。 二、负载均衡技术实现结构 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负载均衡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 2.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 3.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