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

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 吨 )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人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4.《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6.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7.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下列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A.洪秀全掀起天平天国运动

B.火药开始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C.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8.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

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9.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10.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11.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

12.一个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其生产力和经济发达水平息息相关。下图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一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注:中国指长江三角洲地区)

A.①西班牙②荷兰③英国B.①荷兰②西班牙③英国

C.①英国②荷兰③西班牙D.①英国②西班牙③荷兰

1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4.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15.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16.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18.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区域转移到地中海地区20.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2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22.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3.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4.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商品生产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25.天津的《北洋画报》1927年7月13日刊登广告(见下图),称某商行“莱纳托牌汽车充满津门”。此广告反映出

A.中国最早的报刊广告的出现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端

D.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西化

26.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

27.这是相对安定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属于这十年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开始创建

B.收回利权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D.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都得到发展

28.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29.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是盲目冲动的爱国行动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0.下表是《近代中国市场棉布、棉纱供应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

A.进口棉布在中国滞销

B.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C.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D.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2分)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6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33.【改编】(14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百年巨商》

材料四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3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①③正确,因此答案为C;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②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④错误。

2.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 (39,000 吨 )

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人中国。其次,应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且主要是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来分析。3.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说法有误。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制度是均田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BC项排除;均田制不能克服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

5.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陈旭麓认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中西方政策差异导致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方向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远领先于西方,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中的完全过于绝对。

6.D

【解析】

试题分析:闭关锁国政策最主要是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对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在小范围地区进行,故A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后期,同时主导地位的变更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题干时间清前期不符,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保留了具有官方背景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故D项正确。.

7.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通过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灵活再现史实的能力。依据“不反对天子”“便被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可知鲁迅评论的是小说《水浒传》,明清小说的繁荣是由于专制强化阶级矛盾尖锐以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故选D。8.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经济的萧条,故A项错误;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基本土地制度之一,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人口流动个别现象,不是加剧,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时候尚有很多的土地没有被开垦,但是人们并不热心农业,而是到城市从事商业活动,成为“浮客”,说明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城市经济繁荣

9.C

【解析】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只限于部分地区,不具有广泛性,故A项错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用银之例,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说明银币成为新的货币,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属于商业发展内涵,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货币使用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是对待商人的措施,对封建统治的基础扩大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汉高祖抑制商人和商业的发展,宋代“榜下捉婿”的现象则说明商人地位提高。说明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有关,故B项正确;古代重农抑商一直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变化,不是调整,故D项错误。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业革命。由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衰落”包括内外两种力量的对立。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受外部因素影响,失去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但在内部文化上到达了巅峰(结合所学可知其所指即文艺复兴的“三杰”)。A项,十六世纪正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被人们称为“商业革命”。故A符合题意。B项,价格革命是指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题所讲是欧洲,地点不对。故B项错误。C、D项,商业危机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故C、D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题意,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可见①为英国;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故②为西班牙;荷兰在一度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与③相符。故选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现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不相关,排除;C项“经济发展”外延过大,“对立”也不准确。进一步可知,D项客观、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蒸汽”的力量·影响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明显不属于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意义;C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日不落帝国”早已经建立。进一步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意义

15.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开辟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说明当时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促使财富的增长,故D项正确;A是18世纪中期;B不是材料主旨;C只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说明资本的需求是海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A不是材料中主旨;B说法片面;C中突出不是材料中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

【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

18.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中1475----1597年的时间,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在英国快速发展;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新航路的开辟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英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不断升高,商品价格不断升高;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得大量的贵重金属流入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项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

【名师点睛】全面客观地看待殖民主义的后果

(1)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2)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而言:殖民扩张是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商路和贸易中心是在地中海沿岸,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航路成为主要路线,大西洋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贸易中心,

故C项正确。ABD是不符合史实的。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名师点睛】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历史的相关知识。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反应了欧洲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故本题应选B。

21.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可知该运动是洋务运动,题中人物只有曾国藩属于洋务派。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材料内容可知,A不是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中关键词““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可知,因为自然经济的抵制故而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成为无用之布,故选D。B表述正确,但与题中现象无关,C与包装布的变化无关。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表格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故A错在直接导致。因为通过表格可知华商投资额在下降,故B错误。而反对“二十一条”出现于1915年,故D错误。从表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厂进口火柴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缓慢发展的特征,故本题选C。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民用工业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运作,故选D。A和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B与题中的官场习气意思并非一致,官场习气并不一定指的是官员腐败。故本题选D。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关键是仔细读图。依据“莱纳托牌汽车充满津门”可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西化,故D正确;A中“最早”无法体现,故A错误;“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错误;C中“开端”与题意无关,故C 错误。故选D。

考点: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时间限制“最早”。依据“人力终输蒸汽力”可判断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对中国的自然经济是一个冲击,与此相关的应该是B。其它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故选B。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7.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在这十年里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可知,所描述的十年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说法不正确,C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都有所发展,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经济

2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843到1893年中国城市化在缓慢的向前发展;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分别从1843年的7.4和7.0到1893年的10.6和8.7,这两个阶段都是所有地区最高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城市化率东南沿海沿江高,西北内陆低的原因主要是开埠通商的影响;而不是手工工场的兴起,因为时间是在1843-1893年间,这时候已经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萌芽。故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影响

2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认识。A多为空谈的说法不正确,从材料看,各自主张发展实业、改革教育和发展科学以挽救危亡,但没有涉及到革命问题,故B说法正确;CD说法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特点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表格反映机制绵山占供应总量的百分比在增加,但没有完全占领市场,而机制棉布也没有占有压倒优势,这从侧面反映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所以选C。材料没有体现出进口棉布的滞销,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到1931年机制面纱占到了73.7%,而国内机制棉布和进口棉布仅占38.4%,说明当时手工棉布在中国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瓦解而不是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1.信息一:不论是长安还是东京,都是三重结构,宫城或大内均居最北面或最里层。(3分)

说明一:象征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帝至尊的政治理念。(3分)

信息二: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3分)

说明二:唐代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有条件在隋都大业的基础上对长安城进行规划设计与扩建。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政局不稳,积贫积弱,故宋东京城是逐步扩建形成,在扩建时也力求形成一对正对宫门的城市轴线,但始终无法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3分) 信息三:唐代对商业严格限制,宋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3分)

说明三: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坊市分开。有集中设置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有布局严整的居民区坊。宋代东京“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城中有“瓦子”(娱乐场所)。(3分)

信息四:城市职能有变化:唐长安城更多地体现为政治中心;宋东京由单一的政治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变。(3分)

说明四:东京城市中,随处可见商业繁华地区,并有晓市、晚市、鱼市等专门市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说明东京不但是政治中心还是商业中心。(3分)(任答以上两点信息并予以正确说明即可得1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从城市布局所反映的政治角度看,其相同点不论是长安还是东京,都是三重结构,宫城或大内均居最北面或最里层。可以看出象征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帝至尊的政治理念。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从城市布局的不同点来看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这一点从长安和北宋建都的历史背景并结合课本知识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从经济角度看,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坊市分开。有集中设置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有布局严整的居民区坊。宋代东京“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城中有“瓦子”(娱乐场所),故可以看出宋代商业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商业发展·唐宋时期商业的发展

32.

(1)中国14世纪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分)

(2)认同。(2分)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若不认同,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2分)理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说明中国14世纪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李约瑟认为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国儒学重人伦,轻自然。在科举制的影响下,学而优则仕,造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化。大批青年人读书的目的是应科举,造成了科技人才缺乏。

(3)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认为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材料三把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两则材料都认为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33.

(1)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3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1分)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国人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分)

(3)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3分)

(4)因素:战争破坏;外商排挤;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任3点3分)【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可以概括出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由“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可以概括出列强入侵;由“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可以概括出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第二问由““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辛亥革命。另外结合所学还有政府的奖励和人民的爱国运动。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由“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可概括出实业救国。由“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可概括出技术先进。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直到1993年“先施”公司的经营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近60年的时间里,对“先施”公司的成长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具体这样来解读:A.不利因素:①日本侵华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破坏;②外商的经济侵略、排挤等;B.有利因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赢得了民族独立;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国策的不断深入以及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等。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落后的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企业;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27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颀长(qí) 踉跄(1àng) 精神矍铄(jué) 踌躇(zhù) B.龟裂(guī) 星宿(sù) 丢三落四(1à) 和面(huò) C.嗤笑(chī) 伛偻(1ǚ) 锐不可当(dāng) 恻隐(cè) D.淑女(shū) 痉挛(jīmg) 步履蹒跚(pán) 温馨(xī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晨曦沉湎浩瀚无垠引颈受戳 B.荫蔽攫取融会贯通惨绝人寰 C.荣膺侧隐吹毛求疵鳞次栉比 D.巉岩窒息断璧残垣如坐针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沁人心 ...脾.。. B. 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 ....,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 在猝不及防 ....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 D. 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天各一方 ....了。 4.选择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B.广深高速公路是广州和特区深圳的重要交通要道。 C.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形象,他的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4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 书是 7.默写填空。(13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雪拥蓝关马不前。 (3)宁为百夫长,。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是,。 (5)《雁门太守行》中歌颂将士们誓死杀敌报国的句子, 。

信息技术第一次月考试题 答案

信息技术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 选择题40题,分值80分;判断题20个,分值20分;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题,80分) 1、信息的( B )使得计算机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成为可能。 A.媒体化 B.数字化 C.电子化 D.网络化 2、超市商品的外包装上都会印有条形码,收银员扫描条形码就可以显示出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这是利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B )技术。 A.智能识别 B.模式识别 C.智能扫描 D.图形识别 3、当我们用文字来表达信息时,文字就是信息的(A )。 A.依附载体 B.传递工具 C.表现形式 D.价值体现 4、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的价值是永远不变的 B.信息可以共享、传递,但不能进行 处理 C.信息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D.一个信息只能依附于一种载体 5、在键盘上有两个带有小突点标记的字母键,这两个键具有盲打识别键位的作用,这两个字母键是( A )。 A.F键、J键 B.G键、J键 C.F键、H键 D.G键、H键 6、保存在电脑中的照片、音乐、电视等,本质上都是用( C )进行存储的。 A.位图 B.高数据压缩 C.二进制数 D.数据流 7、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为( D )。 A.OCR B.CAM C.CIMS D.CAD 8、信息的( D )决定了信息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A.传递性 B.共享性 C.真伪性 D.载体依附性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程序的是( A )。 A.CPU B.操作系统 C.计算机病毒 D.Word 10、王明因公出差,需要随身携带一些重要的电子文档,下列设备中不适合用来存放文档的是( B )。 A.移动硬盘 B.内存 C.光盘 D.U盘 11、一台新的计算机组装完成后,要想使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首先应安装( A )。 A.操作系统 B.Office软件 C.数据库 D.QQ软件 12、下列有关计算机存储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B B.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KB C.在表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单位中,1KB=1024×1024B D.断电后内存条中的信息会丢失,所以内存条不属于计算机存储器 13、下列文件中是“视频”文件的是(A )。 A.南非世界杯.mpg B.世博会.jpg C.学习笔记.doc D.资料.rar 14、一个1GB的U盘已用600MB的空间,那么这个U盘余下的空间能存放多大的文件?( A )。 A.400MB的文件 B.500MB的文件 C.800MB的文件 D.900MB的文件 15、某计算机的配置为:“E4500/2GB/500GB/16X/19”,其中表示硬盘的项是( )。 A.E4500 B.2GB C.500GB D.16X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存储设备的是( C )。 A.移动硬盘 B.优盘 C.ROM D.光盘 17、现代微机中的中央处理器由( D )组成。 A.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B.运算器、存储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 试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万州中学初2017级16-17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与应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涟漪(yī) 桑梓(zhǐ) 成吉思汗(hàn) B.隐匿(nì) 馈赠(kuì) 豁然贯通(huò) C.荣膺(yīn) 栈桥(jiàn) 溯洄从之(shù) D.腆着(diǎn) 庖代(bāo) 袅袅烟云(l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更胜一筹锋芒毕露义愤填膺束手无策 B.微不足道销声匿迹正襟危坐跚跚来迟 C.一视同仁相形见绌恪守尽职突如奇来 D.轻飞曼舞莫衷一事顾名思意来势汹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桂林山水甲天下。”尤其是漓江,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魂牵梦绕。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来到武夷山,你会感受到她的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动态美、朦胧美,以及最终形成的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和谐美。 D.对于差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以避免其产生自卑心理。 4、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石潭记》——柳宗元——《柳河东集》——北宋 B.《香菱学诗》——曹雪芹——《红楼梦》——清代 C.《雷电颂》——郭沫若——《屈原》——现代 D.《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美国 5、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马明风整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次月考试题卷(学生版)

六合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年春季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首卷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学习,你的知识又增添了很多;你的水平又增强了很多;你的情感又丰富了很多,把这份试卷当作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吧! 一、积累与使用(2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6分) 这本语文教材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新天地。“专题长征之歌”再现体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讴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专题爱国情怀”里,我们似乎倾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力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仁人志士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爱国之情油不过生…… 1、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4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 ....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 ....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 ....地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 ....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清明时节,天气晴明。。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飘散,变成了很多楼台。 ③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6、仿写: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你的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2分) 例句①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2020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附答案

娄底一职2020年高三班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2道小题,共5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18分,每小题3分) 有一次,我在教学楼的拐角处碰见了一个学生。他,,,面前是厚厚的资料,嘴里喋喋不休,应该是在背什么。我说:“这里暖气不热,为什么不到教室里去呢?”他不好意思地说:“教室里太暖.和,一会就迷糊了。这里冷,清醒点。” 这种场景其实在这所大学里并不鲜.见,()是年底临近各种大考的时候。一张书桌和椅子,放到教学楼任意一个角.落,就营造出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小空间,开放()静谧.,艰苦()充盈。有时甚至就在电梯门口附近的角落里,也会有那么一个人兀自练着口语。闲聊中发现,他们都是害怕宿舍、家里太舒服太散.乱,没法安心学习,这才意识到要对自己狠一点。 认识的一个学生也是如此,放弃家里安排的金饭碗,一个人跑去上海,其中辛酸难以言表,还每天坚持苦学到凌晨。三年之后他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资格,不久入职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最新的消息则是他又开始攻读复旦大学的金融硕士。一般来说这些自讨苦吃的人都有清醒的意识,所以才会刻意从安逸.里勇敢出走,自觉.断除放纵乃至麻痹自己的根源。 人的身体本质是一个趋利避害的世俗皮囊,优渥的环境适合滋养它,可同时也容易让人沉溺其中,逐渐丧失斗志与坚韧,乐不思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逃离安逸,并不是以苦自虐,()是懂得对苦的转换,希望在苦的逼迫与加持下,能够得偿所愿,苦尽甘来。要知道,当我们最终回忆起这一生时,那些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有时更多的是对苦的舔.尝与超越。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正确 ....的一项是(B) A.暖.和 nuǎn 角.落 jiǎo B.鲜.见 xiān 静谧. mì C.散.乱 sǎn 安逸. yì D.自觉. jué舔.尝 tiǎn [解析]鲜.见 xiǎn 2. 语段中的下列词语,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C ) A.闲聊 B.坚韧 C.沉弱 D.得偿所愿 [解析]沉溺 3. 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关联词,最恰当 ...的一项是( B ) A.尤其又但更 B.尤其但又而 C.何况但又却 D.何况又又而 4. 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喋喋不休 B.难以言表 C.趋利避害 D.乐不思蜀 [解析]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此处应是说这个学生“不停地自言自语”,应改为“念念有词”。 5.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空白处,最恰当 ...的一项是(D) ①不停搓着手②哈着气③对窗而坐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6. 语段中划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B ) A.拟人 B.比喻 C.借代 D.对偶 [解析]“金饭碗”比喻稳定而待遇非常优厚的职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田家(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 ...的一项是 ( C) A.首句写葱翠碧绿的山川平野景色。 B.第二句描写祈祷后载歌载舞,笑语喧天的欢乐场面。 C.第三句勾画了江南农村孟春季节特有的自然景色。 D.末句写太阳从东边屋脊上升了起来,经春雨滋润的杏花,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娇艳。 [解析]“孟春”是农历正月。杏花一般是三月开放,花期是三月--五月。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C ) A.诗人以“绿”字开篇,突出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 B.第一句、第二句在势态上动静相应,在色调上浓淡相宜,搭配得非常协调。 C.第三句“歇”字巧用拟人手法,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独特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乡春景图,情景交融。 [解析]和李清照词句没有相似性。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惜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A.或谓君不善学,信.乎信: 真的 B.君但.志之而不思之但: 但是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厌: 满足 D.王生惊觉,谢.曰谢: 道歉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26章反比例函数)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选择题(共30分) 1,反比例函数x k y =,经过(-3,-5)则下列各点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有( ) (1,15) (-3,5) (3,-5) (1,-15) (-1,-15)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P -,,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三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3,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4,对于反比例函数x k y 2 =(0 ≠k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 点(k ,k )在它的图象上 C. 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5,已知反比例函数y = x a (a ≠0)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少,则一次函数y =-a x +a 的图象不经过...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已知反比例函数y= 2 x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必经过点(1,2)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 C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 D .若x >1,则y <2 7,一次函数y1=x-1与反比例函数y2=x 2 的图像交于点A (2,1),B (-1,-2), 则使y1>y2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x>2 B. x>2 或-1<x<0 C. -1<x<2 D. x>2 或x<-1 8,函数x k 1y -=的图象与直线x y =没有交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 B 、1k < C 、1k -> D 、1k -< v /(km/h) v /(km/h) v /(km/h) A . B . C . D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级政治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共收到网友留言近8万条,省市县三级领导作出的回应超过5万项。对网友来说,再具体的事情,再小的麻烦,到这个平台总能找到表达和解决的渠道。材料表明() ①公民诉求渠道在进一步创新和拓宽②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在进一步扩大 ③只有创新管理方式才是问题解决之道④人民民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谣言已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毒瘤”。打击网络谣言仅仅依靠公安机关是远远不够的,广大网民还应该() ①积极履行揭露和举报网络谣言的法定义务 ②树立权利、义务意识,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集体利益 ④行使专政职能,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 ) A.阶级基础 B.坚强柱石 C.领导阶级 D.政治保证 4.2015年5月1日,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本次修改,让“民告官"更加容易立案。这体现出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 A.政治保障 B.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 5.最近,网络“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他们热衷于揭露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黑幕,监督政府的行为,并向政府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成为“晒客”中最抱团、发展最快的人之一。“晒黑族”的行为是我国公民( ) A.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表现 B.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管理的表现 C.享有监督权、言论自由的表现 D.享有集会、结社自由的表现 6.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重磅出台,其中涉及“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思南县许家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中数学试卷 初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本卷共有六个大题,25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3 2- 的相反数是( ) A.23- B.23 C.32 D.3 2 -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 3 6 x x x ?= B. 2 2 2 32x x x -+= C. 23 6 ()x x -= D. 2 21 (2)4x x --=- 3.下列A 、B 、C 、D 四幅“福牛乐乐”图案中,能通过顺时针旋转180°图案(1)得到的是( )B 4.某运动场的面积为3002 m ,则它的万分之一的面积大约相当于( ) A .课本封面的面积 B .课桌桌面的面积 C .黑板表面的面积 D .教室地面的面积 5.已知一次函数y=kx+b(k 、b 为常数,且k ≠0),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那么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 x -2 -1 1 2 3 y 3 2 2 0 -1 -2 A.x<0 B.x>0 C.x<1 D.x>1 6. 如图是由相同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为( ) 7.教室地面的瓷砖如图所示,一把钥匙被藏在某种颜色的一块瓷砖下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被藏在白色瓷砖下的概率大 B.被藏在黑色瓷砖下的概率大 C.被藏在两种瓷砖下的概率一样大 D.无法确定 8.若? ? ?==12 y x 是方程组???=+=-81my nx ny mx 的解,则m,n 的值分别为( ) A.m=2,n=1 B.m=2,n=3 C.m=1,n=8 D.m=-2,n=3 9.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叠放,则△AOB 与△DOC 的面积之比等于( ) A. 33 B. 12 C. 13 D. 14 10. 如图,一量角器放置在∠AOB 上,角的一边OA 与量角器交于点C 、D ,且点C 处的度数是20°,点D 处的度数为110°,则∠AOB 的度数是( ) A.20° B. 25° C.45° D. 5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新华网济南2月24日电 ,据山东省经贸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2日,山东省累计销售并已登录信息系统的家电下乡试点产品140.4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0.53亿元,居全国第一。那么这个销售收入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表示应为 . 12.函数12y x =-x 的取值范围是 . 13.如图,请任意选取一幅图,根据图上信息,写出一个关于温度x (℃)的不等式:___________. 14.若用半径为9,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 A . B . C . D .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 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3.《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世袭制 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分封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6、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8.《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剑阁县鹤龄中学2016年春季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C(A炽chì慰藉jièB蚱zhà浑身解数xièD咤zhà) 2、B(A锋芒毕露C粗制滥造D一泻千里) 3、D(“慷慨解囊”大方地拿出钱财来帮助或赞助别人。) 4、D(A、语序不当,改为“了解并保存”; B、前后不一致,在“在于”后加“能否”; C、成分残缺,删掉“在”和“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把握。解答时要注意和原文结合起来。从选文的内容看,高 科技污染的“防止难度大”、“对人类危害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都容易找到,但选文并没有说出“影 响科技进步”的意思。所以选B。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C项:“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 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说法不正确。应该是说明了“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 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7、C 【解析】A项高科技污染指的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高科技无形垃圾造 成的污染”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项说法和原文不一致,原文说“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 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D项“堆置影响环境”“人类对它束手无策”的说法与原文不一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每小题3分) 8、C(蔽:受蒙蔽)9、D (A、而:表并列表转折,却;B、以:认为因为;C、之:用于主谓之间,无义动词,去、到;D、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 10、C(“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的说法错误。) 四、(12分) 11、(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邹忌用 自己的亲身经历,联想到治国之策,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又正好碰见治国有方的齐王,邹忌的谏言便成了齐王改善 统治的具体措施。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美”“私”各1分,原因判断句式正确1分) ②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谤讥”“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把握修辞、情感、写作技巧等赏析即可)示例: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 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2分) (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任意回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五、(13分) 14、(6分)(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入则无法家拂士。(4)贤者能 勿丧耳。(5)雪暗凋旗画。(6)我舞影零乱。(7)却话巴山夜雨时。(8)浊酒一杯家万里。 15、(1)夏洛蒂?勃朗特(1分)(2)勇敢执著;无畏坚韧;独立自尊;感情丰富(坚贞不屈)。(2分) 16、(1)、优雅厚重传承民族血脉;字词句篇承载古今文明;丰富隽永表达深刻内涵(2分) (2)示例:汉字听写,提醒人们不忘中华文化的根本,通过书写,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使之发扬光大,而 不是让它没落,更不能让它消亡。(观点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17、(3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三点)(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 18、(3分,意思对即可)(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 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