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浅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浅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浅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浅析

经验介绍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与构建的浅析

昌图县教师学校中学部

化学教研室杨智超

2009年6月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与构建的浅析

昌图县教师学校中学部化学教研组杨智超

【摘要】

我们昌图县已经实施了几年时间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程虽然实施的如火如荼,但是新课程评价问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仍将是影响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相应的评价应在一定层次上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系统的构建,将新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今后全面顺利实行新课程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正文】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化学科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欲望与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然而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课后背实验,考试成实验等严重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错误行为。在我们辽宁省的大连市、沈阳市等几个地级城市在中考时加考了实验操作,但是平时在课堂上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也不是都能很好的完成,在我们铁岭市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完成率更是偏低!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购买实验相关的药品和器材;其次是教师尤其是化学实验员教师很少有专职的教师担任,都是任课教师兼职,所以任课教师很辛苦,实验课程又是必须严格准备、进行、清理!所以初中化学实验完成率相当的低!在我们调查的30所学校化学实验能够完成60%的学校几乎是没有就是说等于零。老师与学生成了知识传播机器与产品,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主宰,课堂教学似乎忘却了人的学习知识的意义与目的;忘却了学习知识对人生的作用与价值;忽视了知识学习对人性构建、对人格的重塑;迷失了人与知识的关系。追究原因,我认为除了高、中考模式存在某种程度的弊端外,主要是对教师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加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进化学老师业务水平、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拟将探讨既符合中学化学教学新课标的要求,又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选拔、鉴定和激励作用。

一、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心个性可持续发展

把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是当代教育的终极目的,任何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都是整体的和谐的统一,他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体验并提升情绪、情感与美感,养成德性。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从幼儿园

开始,人的自由发展特性就受到限制,用同一内容、同一模式、同一的评价去进行统一规定,强调学生的整齐划一。

这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表面是素质教育,实质是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

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劳动者的创新素质、强调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评价的目的包括:

l、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引导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课堂教学应着眼于:

①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与良好的思想品德;

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做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2、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习观,使课堂教学有充分的学生活动。

3、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引导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4、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强化交往中的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师生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在特定情景和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的活动。

5、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培养教师高超的教授艺术。它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学科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而是更要保持和激发学生少年时期

的自然兴趣和激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每个学生成功地做一个好人和一个合格或者是良好的公民;应培养学生有能力在各种专业(至少是某一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甚至可以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个性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即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通过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学会信任、学会期待:允许学生发展个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促进学生身心个性全面发展,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化学课堂评价应解决的三大问题

1、评价——谁为主体?

课堂教学评价到底是以评价教师为主还是以评价学生为主?是评价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主还是评价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主?从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身心个性的可

持续发展看,课堂教学评价应以评价学生主体作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在应试教育、农业社会中,教师是“主宰者”,在素质教育、工业社会中,教师是“主导者”,在综合素质教育、信息社会中,教师应该是“主持者”,如果要用一词来概括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未来教育的主要趋势,这个词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一切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成为学校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主体,成为评判一个学校工作好坏的基本标准。未来学校的教育应该是“生有”(0f student)”、“生治(by student)”、“生享”(for student),即“三生主义”从“以成人为中心”转向“以儿童为中心”,从“以先生为中心”转向“以后生为中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甚至最佳的教育效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课前备课必须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结构,必须针对学生的情绪状态及认知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意志发展及行为习惯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学促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充分挖掘、发挥学生在认知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形成独立的、终身学习与今后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情感的主体、实践的上体、交往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创造的主体。在课堂中,课堂教学可以“有学无教”,“以学代教”,但绝对不能“有教无学”,“以教代学”。事实上,只有学生学会的,没有教师教会的,只有学生想清楚的,没有教师讲清楚的。学生的这种教育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必须用“以学生为中心”统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使课堂教学的各种思想、技能、程序、艺术及课堂教学评价等都服从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大地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个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作用,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当今许多课堂教学模式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上海育才中学前校长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课堂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

2008年有幸在铁岭师专礼堂里听到了盘锦市教育局局长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作的报告,他倡导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结、自测”教学六步法的主体是学生;还有现在广受欢迎的“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法”等课堂教学法都毫无例外地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评价学生主体作用为主,发挥努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办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①(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 984年2月)的,真正有利于学生在自我探索、研究、学习中实现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2、评价——课堂即时表现还是课后教学效果?

数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同样也是一个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课堂即时表现为主还是评价课后教学效果为主,实际上体现了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与态度。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充分体现其教育性的本质特征。突出对课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特点。钟启泉亦在《教育与评价》②(《江苏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成果评价”两个方面。而作为教学评价一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评价亦同样应该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两方面的评价。不重教学结果的课堂教学评价只会成为单纯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毫无意义的工作。施良方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中指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要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否作出鉴定,更重要的是使教学活动的价值达到最大。而这种“教学活动的价值”指的正是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各方面效果的综合。钟启泉老师进一步提出,“通过评价活动,教学成果得到不断强化,在客观上产生巨大的刺激、激励作用。”美国泰勒同样对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关注表现出了极其肯定的态度。他提出:“评价是查明已形成和已组织的学习经验在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同时,评价过程总是包括着鉴别计划

的长处和短处。这有助于检核已组织和己编制的教学计划的基本假设的效度:同时也检核了特定的手段——也就是教师用于实施教学计划的其他条件一一的有效性③(泰勒著,施良方译,褪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4年版,第84页》)。在这里,泰勒实际上从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的实际效果(即教学内容安排的实际有效性)、课堂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即其实际有效性)及对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运用的实际效果(即教学手段的实际有效性)三个方面全面阐明了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的高度关注。

3、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谁?

如果课教学评价中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是关于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两大理论问题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是关于课堂教学评价领域必须解决的实践应用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由谁来承担,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能否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弘扬,课堂教学中的民主、平等氛围能否形成。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包括以下人员:老师和学生,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社会人士及家长,这些主体将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和需要,在不同层面上参与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增强师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弘扬师生的主动精神,使师生养成自己对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平等教学氛围。我认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最常见的教育同行、教育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作为评价的主体)相比,由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更符合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这种评价模式更能开发教师的潜能,有利于年青教师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使教师随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在错综复杂和多变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成为专业人员。对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他们渐入“会学”境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新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的属性和特征就是教师的“主导”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服务,是既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又以利于展现学生个体生命活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况,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是围绕系统目标展开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精神之一。“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因此,只有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任何忽视某一方面发展的片面评价,都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也是不可取的。学生发展的系统目标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从知识到智慧、从智慧上升为德性的过程。系统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在教育中、在感性实践中成为真正的生活主体。教学评价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此外,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环境和教学三者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因此从这个理念出发,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三维的:教师维度、学生维度、师生、生生互动维度。围绕上述三个维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

1、加强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话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只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样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心,教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结果是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逐渐丧失。现代教育思想,不仅要看“教”,而且更要看“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只有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独立人格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体现的标志有: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强烈的、突出的,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无畏的、有韧性的,课堂学习气氛是热烈的、高涨的。当前受高、中考指挥棒的制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仍然强调教师的权威;强调教师的学科技能和教学能力;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从而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厌学,对教师有抵触情绪。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得以凸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题,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人文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创造的能力!

第三、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第四、精心设计活动(练习)反馈,拓展学生思维。

第五、创设激励性评价,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激励机制(比如给后进生创造演示实验、实践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要学生参与参加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讨论,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开阔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

2、加强对化学教学效果的体现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所有内容、策略、艺术、技巧、手段的最终归宿。检验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是师生情感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然而,现行的许多评价体系将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对学习结果(主要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本依据,通过检查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想尽办法“如何有效地呈现本堂课有价值的知识”、“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有价值的知识“,课堂教学成了对知识的注解与记忆过程。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出发点不是学生的兴趣,更不是学生的需要。在家长、学生的价值观里一张好的成绩单就是教学效果优良的凭证。事实上,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智育(即学生成绩)的评价上,更要从学生情感、情绪的培养,意志的锤炼及行为的调整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来评判。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本质上讲应该促进学生取得进步——即做得比以前好——亦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进步与发展。不论这种进步是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操作上,还是体现在情绪情感的培育与正确的表达上。或者是体现在意志力的增强或个体行为的规范与自律上。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全面而高度地关注这种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教学技能的评价、对教学手段选用的评价、对课堂程序控制的评价等,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效果上。

3、加强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知、情、意方面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不仅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深入研究,而且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十分重视情感因素,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以罗杰斯

(Carl R0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十分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学习本身就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并进而提出了智能和情感之全人(Wholeperson)学习的概念。他们强调个人对学习的喜爱情感(即好学)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潜能,他们对外界的好奇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唯有自我发现及自己喜好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地影响个人行为,也因此故可以称为学习”(Rogers,1969)。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呢?他们主要有这样一些主张: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warmth and e nthusiasm):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要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目的相关,才会被学生认为重要而热心学习等。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容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就应当直接地领先以至利用这些情绪体验,以便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巧。”而“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而前苏联教育家、最优化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巴班斯基亦将学生情绪状态作为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之一来对待。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作用的,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上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效果。”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三大构成要素中的基本因素,是构成教学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重要发源点。学生作为活跃的个体,作为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接受着丰富的外界情感刺激,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刺激,对周围的同学,乃至教师施予情感上的影响,并对其自身内部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作用。关注学习的情感,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学生课堂情绪气氛状态及学生课堂情绪的表达等方面。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着根本性作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酷爱、对所学课程的喜好、对教师的敬爱及认真和谐的课堂情绪气氛与正确的课堂情绪情感表达都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也不离开学生的意志领域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说:“教学法一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同样还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与调整。施良方、崔允在其共同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中便以较长篇幅(第351-360页)专门论述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定。提出了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方面、情感方面、技能与习惯方面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或人际关系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愿望,而且要让学生形成课堂学习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良好行为。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以外,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力,并形成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所

应追求的完美目标。而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不仅包括学习、研究的自觉行为,还包括学习中正确的情绪行为表达,克服困难的意志行为,及与他人交往互动的共同学习行为等。

而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其不仅是教学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而且也是构成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一个源点。教师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影响,对学生情感情绪的形成与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导向与模范作用。同时,教师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导性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一课堂教学情感源对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及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情绪状态及情绪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信、振奋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及丰富饱满的情绪表达必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极大而强烈的情绪感染,不仅使学生能正确、体会到教师的强烈而有力的情绪情感,还能进一步感觉、体会到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从而全面推动师生、生生及人本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从而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4、突出课堂交往的评价比重

交往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社会性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需要交往就像需要空气和阳光、水一样。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正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和成长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hierarchy 0f needs)。他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后四种需要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满足。同样,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亦提出了人有归属、影响力、娱乐和自由等四种需要,而前两种需要也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可见,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四种类型:

类型I,师生之间互动最差,教师跟全班同学保持单向交往,教师对学生是一种支配关系;类型2,师生之间有互动,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学生之间没有互动;

类型3,多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地位并不平等;

类型4,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是一种真正平等的相互交往,这样的人际交往效果是最好的。这种类型的交往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同样,这种类型的交往也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学生强烈的自我表或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渴望在团体中赢得地位,成为团体交往的中心均可变成现实。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亦日渐成为学生实现人际交往的基本舞台。现在的学校教育不仅应承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体质、培养生活和工作技能的重任,还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合群”的性格、“乐群”的态度、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的重任,使学生能够享受和谐的社会生活。而学生在学校的交往不仅只是体现在课余时间,毕竟学生的课余时间只占学生在校时间的很小部分。学生更多的表现、交往舞台应该是课堂,应该是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交往的基本需要。而这种交往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还包括师生与教材之问的交往(从本质上讲,学生与教材的交往是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交往,是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角色相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需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交往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课堂教学的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课堂教

学不仅有认识性、情感性和操作性,还具有交往性。我们甚至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及人本交往活动中实现的。离开了人际交往活动,不仅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就连课堂教学也难以维系。可以说,人际交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存在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基本存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时时、处处都会发生大量的人际交往。课堂互动作为交往在课堂的基本表现形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实践活动和交往互动不是相互独立、彼此隔裂的四个步骤,而是同一教学过程的四个侧面,是互相交融、促进的。充分体现课堂互动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将着眼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着眼于学生意志培养的教学、着眼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发展的教学和着眼于学生交往互动发展的教学相统一,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教学中相辅相成,既让学生动脑、动心,也让学生动情、动手,既让学生有心的参与,也让学生有身的参与,既有自我体验,又有人我交流,做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遵循和渴望的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我们要做把理想化的憧憬变为现实的使者!我们是桥梁,我们是纽带,我们是先行者!我们是实践者!路在脚下,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默默前行!

让我们相信学生,学生将会给所有人一份出乎预料的惊喜!

【附表】附表1、昌图县初中化学课堂评价量表及评价说明昌图县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2007年7月修订学校年级日期授课教师课题

评价项目

评价参考内容评价等级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评价一级指标

评价

A B C D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适宜。

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

过程与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强调STS教育。

教学设计课堂结构

设计合理,衔接自然。

时间分配合理,内容重点突出。

情境设置起点定位准确,符合学生前概念和已有生活经验。

设计创新

课堂设计构思新颖,在情境、方法、内容上有创新,有亮

点。

学生活动主体性体现

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广度)。

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留有空间(深度)。

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层次明显,照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效果知识目标

实现

完成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发展学生在预定的能力或情感目标上得到发展。

教师素质

专业知识

学科知识准确无误。

相关学科知识引用合理、准确。

教学技能

教学语言准确到位,简洁、规范。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美观,字迹清晰。

熟练使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运用合理。

演示实验规范,可视度高,分组实验指导语恰当、到位,

器材使用合理。

主导作用

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注重反馈。

组织有序,应变能力强。

教育资源

善于捕捉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

能合理地利用各种时事、化学学史和当地特色资源。

总评等级评课教师

一、对体现中学化学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1)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1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

2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化学演示实验的运用

1实验装置设计合理,操作规范、熟练,现象鲜明,紧密结合教学。

2指导观察方法,启迪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3)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指导

1能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各种学习资源。

2能设计与指导学生开展与其实际水平相符的各种实验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登记评定办法

评价要点评价等级

如果有10个或10个以上评价要点为“D”程度的D级

如果有6个或6个以上评价要点为“C”程度的且评价要点为“C”和评价要

C级

点“D”的和不超过10个的评价为C

如果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D”、“C”程度的前提下,有6个或6个以内

B+级

评价要点为“B”程度的评价为B+

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D”、“C”程度的前提下,如果有7个至10个“B”

B级

程度评价要点为“B”程度的评价为B

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D”、程度的,前提下如果有6个或6个以上评价要

B-级

点为“B”程度的且有6个以内“C”以内程度的评价为B-

如果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C”程度的前提下有21个或21个以上评价要点

A+级

为“A”程度的评价为A+

如果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C”程度的前提下有17个或17个以上评价要点

A级

为“A”程度的评价为A

如果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C”程度的前提下且有15个或15个以上评价要

A-级

点为“A”程度的评价为A-

附表2、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课时安排(人教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时建议(仅供参考):

单元及课题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课时小计备注绪言 1 1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1 2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3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包括常用仪器

3 2 5

介绍、实验基本操作、过滤、蒸发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1 1

课题2氧气 1 1 2

课题3制取氧气 2 1 3

测试课 2

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1 1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 1 2

课题3水的净化 1 1 2

课题4爱护水资源 1 1

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 1 1 2

课题2元素 1 1 2

课题3离子 1 1 1 3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2 1 1

测试课 2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2 1 1 4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 1 2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1 2

测试课 2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

2 1 3

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 1 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 1 3

测试课 2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2 1 3

课题2燃料和热量 2 2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 2

测试课 1

复习课(包含期末模拟测试)7

课时总计34 17 14 72

说明:

1、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共同占课时的,计入预习课的课时;预习课和展示课共同占课时的,计入预习课的课时;展示课和反馈课共同占课时的,计入展示课的课时;测试课的课时计入反馈课的课时。

2、如果该课题只有预习课意味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学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我们昌图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预习课的课时约占50%、展示课的课时约占30%、反馈课的课时(包括测试课)约占20%。

4、每学期按照18周计算,每周按照4课时计算。

5、各位教师可以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各种形式的课时节数。

昌图县教师学校中学部

化学教研室杨智超

2009年6月

某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立健全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管理机制,使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增强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一)为教学管理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全面了解教学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和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教师考核、评聘、教学评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范围 每学期我校承担全日制本、专科课程教学任务的全体专、兼职教师。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管理 (一)为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给予科学的阶段性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二)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由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指导、监督全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具体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 (三)各教学单位成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一般由7人以上组成,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业务素质强、办事公道的教师及教学督导组成,全面负责本单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各教学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实施细则,报教务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五)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宣传动员工作。各教学单位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向全体师生讲明评价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及相关要求,使广大师生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严肃认真、客观公正、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五、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价、院(系、部)同行及学校专家督导评价。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评价和院(系、部)同行评价。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一、优点1.七节化学课中,教师都采用了三案(课前预 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教学,学案设计符合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问题及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使用效果良好。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体现,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热点等素材引入教学;关注学生已有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 力求以问题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方式多姿多彩;重视三维目标的全 面落实。3.贯彻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紧密联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最新科技和学生实践;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力图贯彻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讨论等)。4.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 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在传授知识 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普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反馈。二、问题与建议1.学案的使用过于模式化,实效性有待提高。(1)学习目标条目繁多,许多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 标一一罗列,学生在学习内容陌生的情况下,对目标理解肤浅,甚至感到茫然。(2)一 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后,统一编写学案后,进行了资源共享,确实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但部分教师有拿来主义思想,对学案不经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学案使用的模式化、机 械化,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和创新,忽视了学生的班级差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案的操作 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3)学案编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学案编写过于细化,模式 化的学案,学生象答卷一样从头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的形成。 建议: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在学案的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 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所以课堂探究部分应该 空出更多时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新鲜感,使课堂更 有弹性和开放性。学案设计中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案的编制体现了备课组的 集体智慧,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措施、问题的设计、活动安排等都具有共性。 集体备课中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细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对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学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一切依据 情境,依据学生需要,用活用实。反对哪种学期前编制印好一个学期的学案的做法。学案 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 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 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2.预习有名无实。(1)七节化学课的学案中都设置有预习内容,但预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将预习内容设置为填空题格式,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2)预习的评价与检查 落实不够。只布置不检查或上课对对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对预习疲于应付,达不到应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丹林中学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 为了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的《“自主协助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结合化学科的学科特点,我校化学科采用《“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让每一节化学课都成为高效课堂。一、“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理念 “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主”原则进行,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结构 “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高效”,所谓的“高效”就是要通过实施“自主协助式学习”,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让以前学习有困难、不主动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体现价值的地方,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结构如下: 引导激发情趣——自主探索学习——展示交流——智慧引领——知识的迁移、拓展、提高。 三、“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的释意 (一)引导激发情趣(2--3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引导激发情趣是该教学模式能否得以实现的前提。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易于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在引导情趣的情景创设上,只要多思索,会有很多好的方法,例如魔术、图片、故事等等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中,打破常规的方法,先表演了几个化学小魔术去引导学生感趣,然后设计了几个引导性的问题如:(1)我想用一把铅笔芯换你妈妈手上的钻戒,为它们的组成是一样的,你愿意吗?(结构不同)(2)医生给病人输氧气为什么不输煤气?(性质不同)等等,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在自我感知中去学习、归纳化学科研究的内容。 当然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引导激发情趣步骤中,一定要让引导的方向与学生感兴趣的,或学生的思维方式要相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5—10分钟) 自主探索学习是要教有可依的,不能盲目去“开放”学习,往往是在研究学习、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导学案,每小组学生先自学,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或上网查询等多种方式,将导学案中的疑点勾画出,每小组通过讨论、分析解决一些个别学生的简单疑问,把困难的问题集中起来,为下步的学习打基础。 (三)展示交流(10—15分钟) 该步骤是本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也是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之后,再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点拨,也可以组内成员补充,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还可以师生讨论、引导归纳进行精讲,达到释疑的目的。该步骤中能体现很多的优点(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在组内能体现自己学习的价值,体验成功,以优带差,共同进步;(2)在展示环节中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体现个性特色;(3)在小组内由于合作

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发展,但是在初中阶段这种课业压力较大、学生学习方法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预想。教师在课上既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好课本知识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常常感到精力有限。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要思考,如何才能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不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枯燥。 标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的教育都属于应试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更多地关注讲课的知识量,片面注重学生对考试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忽略了对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新式的高效课堂构建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型的教育观念下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轻松化、高效化。下面是笔者对怎样建立新型高效课堂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时期是一个长知识、长智慧、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阶段。因此对于初中学生的教育,其中很是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带动学生们主动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一天当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这一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课时多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操作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先用神秘的语气配合简单的动作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氢气莫等闲,屏气观察再加热,反应完毕冷却后,停止通氢气为结束,倘使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用这样的趣味顺口溜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试管里的氧化铜颜色变为红色后又变为黑色,“颜色看”三个字一语双关,既让同学感到好奇,又让同学看到了实验现象。使同学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顺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后也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从内心形成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待每天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运用“化学故事”导入新课,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在学生的眼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是比较严谨和枯燥的,因为大家已经事先对这门学科留下了刻板严肃的印象,导致部分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时候觉得化学知识缺乏学习乐趣,因为此无法做到活学、乐学,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学科中深奥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够驾轻就熟地作好化学实验,对掌握知识缺乏必要的自信,

初中化学优质课《空气》教学实录及评价.docx

初中化学优质课《空气》教学实录及评 价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2.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及点评 教学过程 点评

师:先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人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 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 流动,也是风。

生6: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 生7:用打气筒胎打气,就是将空气人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着回答,大 6 分) :以上事明空气确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 如何明些气体的存在? 生 8:有氧气。物能在空气中燃,就是因空气中含有氧 气。 生9: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石灰水,明空气中确含有 CO2。 生10:空气中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 小水滴。 生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一会儿,瓶外出多小水珠,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而成的。 :很好。从生活和以往的探究活中,我知道了空气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学校:官庄中学教师:刘丽娜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总结新课改倡导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生命力,激发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一年来,我校化学学科组对照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化学学科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认真学习、精心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导学案,学生用时既有课前的自主预习又有课中的实施和限时达标。我认为无论是何种课堂都必须是以高效课堂为标准。如何构成高效课堂,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现将我一年实施高效课堂总结如下: 一、预习学案的设计 1、预习学案的设计要求(1容量要求: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来设计容量,每一课时最多不得超过8K纸正反面,一般16K 正反面。(2课型要求: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教学与复习中的整合性学案等。 2、预习学案的设计步骤:个人初备——备课组集体研讨——个人二次备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有兴趣就有动力、潜力、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胜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我在教学实 践中,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创造条件,让学生喜欢化学老师 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自主地听老师讲课,有了自主学习,他们的思维才能激活,学习才高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

学生热爱上某位老师,该老师教的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学生就与那位老师不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会降下来。叶圣陶说:“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其适当的环境,自己忘记了自己是教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环境中的唯一同情、互助的伴侣,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因此,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老师主动去帮助他,对学习兴趣低的学生,老师找他的优点,只要有一点闪光点,就表扬他,夸奖他。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有广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其次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占据课堂、满堂灌,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内心不敬佩老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平等,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滴水生烟”(把2-3克研得很细的干燥碘粉,加上0.2-0.3克铝粉,一块儿放在石棉网上,又用一根玻璃棒把混和物擀细、混匀,而后堆成一座小山的样子。把预先在玻璃管里的水滴在小山顶上,那小山马上象是火山一样剧烈地“爆发”了,夹着紫色的浓烟坐在空中升起。又如教盐酸性质一课时,让学生演示“碟面生烟”(在一小瓷碟里倒5毫升浓盐酸,又在另一个瓷碟里倒5毫升浓氨水,将两小碟靠扰,用手在小碟附近搧搧,马上产生了浓厚的白烟。教学氢氧化钠等碱的性质时,让学生表演“握手成血”。生活中处处都在化学实验:如用洗涤精洗衣服,洗餐性质实验引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设的,实施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可操作性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心中有底,收效高,产生学习信心,对化学需求感增强、学化学快乐。

初中化学课堂评价方案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引,以《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高效为出发点,以培养科学精神,落实人文素养为抓手,引领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5.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6.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从一元向多元发展:从强调“双基”到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情感陶冶等多种取向并存。 2.学科知识承载的教育价值更大:树立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 3.知识逻辑向学生活动转化:教学进程设计:活动——体验——表现,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 4.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发展: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四、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2.充分体现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与功利作用。 3.以化学问题为教学的起点,以自然科学方法论贯穿全过程的指导。 4.以化学用语为工具,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建构。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2018-2019学年度(下) 经过多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教学听评课活动已步入规范化轨道,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运行体系。本学期听评课活动开展顺畅,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学效果总体较好,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校内听评课 本学期,我校共有79个教学班,任课教师174人(含外聘教师)。截至期末,教研处已完成了全体任课教师的听评课任务,覆盖至全部教学班级。 1.保持听课过程的人性化设计,听课前一天即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做出预告,给授课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听课后与课堂特色鲜明或存在商榷之处的授课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以突出听评课透明度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意义,深化对教者的尊重和理解。 2.教研处听课人员工作中遵守劳动纪律,尊重任课教师和学生。听课时预铃到位,认真跟随教师授课过程,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按要求填写常规教学评教表,如实记录任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特色创新的情况。 3.留取教师授课照片作为工作素材,并于听课当日在校

群中发布,以展现教师课堂风采,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4.听课后综合同组听课领导、听课教师意见,总结该堂课存在的优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将结果录入教师评价数据库软件。 5.听课人员在工作中注重积累,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完成每月的教学诊断报告,最终汇总整理形成部门月诊断报告。 (二)同课异构教学诊改 继续加强、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本学期教研处将重点放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诊断与改进上,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旨在提升教学教研的能力,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 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由同科目的不同教师执教同一课题,鼓励教师精心研究大纲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学法,在相同的展示平台上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根据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方案的规定,各系从执教2018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中各选派一名教师,组成四个学科的教研小组,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研究选定同一课题——多种理解设计教学——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更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从而突出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通过浏览网络,阅读了大量的网络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总结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标、教材与考试的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和十分必要的。 教材应当体现《化学课程标准》,人教版,似乎有强调探究过程之嫌,并且在中考试卷当中,过分地加大了实验探究试题的分数比例;目前,我们不可否认,我们进行的,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上级评定教师的业绩,实际上主要还是教师的教学成绩,这就使得大部分普通一线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后进学生,慢慢地,在教学过程当中,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最终违背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初衷。 教材一方面认为学生知识不够,与课改前使用的教材相比,新教材知识的要求几乎全面降低,当然,这符合《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无可非议。但是,我们一方面承认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却希望学生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主观地认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很高。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中,似乎没有实验探究,就不可能是一节优质课,而这些课,又有多少能走向普通教学课堂? 建议在中考试卷当中,体现一定量的死记硬背的化学基本知识,这样,一方面肯定了后进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目前难以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状况,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普及基本化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许多教师,几乎都是旧人教版教材“喂”大的(虽然也有新人,但新人在师傅的引领下,也慢慢“成长”了),面对新教材,表现出不适。同时,当前大部分教师工资收入不高、地位不高、教学风险的日益加大,也是导致部分教师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不强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建议考试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启蒙性、基础性。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4-05-04T09:58:24.63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华[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133613)王华【摘要】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今天的化学课堂教学,学生大面积的厌学、弃学,如何使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何进行探究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下看法与感受。 【关键词】初中教育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方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 1 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体会中写到: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素质教育问题,而素质教育在我们的学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儿? 课程改革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这位教师的体会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教师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些”变“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课程改革实验,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是一门实际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许多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经历与付出是相当感人与敬佩的。在我们教学中如果能渗透这些化学史进去,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我们以 18 世纪初科学家就开始对元素的内在规律进行系统探究总结的各种图表到门捷列夫编制的被后人称为“原子世界的地图”的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及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探究。学生的兴趣就很浓。 3 改进教学,优化课堂现在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使用,普遍遇到这样的矛盾:教材的知识容量大幅度增加,而课时却偏紧。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改革课堂教学,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展示化学素质教育特点。根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三个原则:①不代替教材讲述估计学生看得懂的内容。②不剥夺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权力。③不放弃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戒“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高,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由于所学问题的开放性,方法的多样性,结果的唯一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一份成功的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指导学生善于联想:联想出智慧。化学教学中要及时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善于联想,善于反思,这样,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化学肥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想如何给甘蔗合理施肥。如讲到 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 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 CH4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 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鼓励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对某些问题要鼓励学生超越常规,为之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气候。有时,有的学生突发奇想,提出质疑,对此不应一笑置之,而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获得结论。例如,在学习“氧气”时,问学生怎样使长途贩运中的鱼不死?要增氧、排二氧化碳、抑菌、用增氧器,用双氧水、用过氧化钙制氧等都是学生的答案。 总之,课堂改革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问题。化学教师将面临一系列的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研究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构建的方式,积极参加与实验课题探究,提高对化学课程的驾驭能力。立足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陈迪友胡稳山 摘要: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主动乐学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丰厚收获,有非常提高,有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现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使教师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种基本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激活多重活力元素打造“活而有效”课堂 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大兴中学,作为农村的一个普通中学,秉承我校“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及在大家的勤奋努力下,09年5月,很荣幸地被批准为市化学学科教研基地。一直以来,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市、区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指导与帮助。尤其短短几个月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安排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机会相继参加了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省、市、区级的学习、培训、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等许多教学教研活动,使我们在思想、知识、技能诸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进步,在此深表感谢。 新课改形势下,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的任务,引领和带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市教研室于2006年春推出了“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河东区教研室于2008年又提出了构建“活而有效”的课堂,其目的都是通过改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初中课堂教学气氛相对沉闷和教学效率相对低下的现状。09年5月,为不断深化对“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研究,市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在沂水举行了开题仪式,这次会议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议之后,面对紧迫的形势,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干什么?必须学习、必须改革、必须行动、必须有所作为的使命感让我们思考起来,行动起来,研究起来。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大兴中学化学教研组将我们如何推进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点做法向大家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更新观念激活团队思想活力 “理念第一”、“思想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新课改与创新不能拒绝学习。如果说新课改伊始,我们鲜有学习和对照的典范,而这一段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全国各地一大批先进典型,且以整个学校、整个县区为单位成功推进课改的例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形成。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宁津现象、生本教育、潍坊五中、昌乐二中、兖州一中、二十中等等。分析发现,每个成功的典型背后都有共同的新思想、新理念支撑。 通过参加河东区思想动员、课改现场观摩会,学习区教研员提供的《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方法论》等理论书籍,对化学课堂“三五X”策略的解读,接受我校校长组织的“生本思想”理论培训、参加读书活动与研讨会以及我们主动的网络学习活动之后,“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最重要的资源”、“学生是最可依赖的力量”、“要解放学生”、“要相信学生”,这些闪着金光的思想、理念,刷新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热血澎湃,摩拳擦掌,激情飞扬。 二、团结协作激活集体教研活力 我们知道,高效是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有效课堂的实施当从有效备课开始,在讲求合作的今天,备课的有效性更赖于集体力量的发挥。 有位老教师说过,初三化学老师是学校毕业班教学的“常委”。但相同的教材,一年年的轮回,并没有让大家思维钝化、懒惰。我们提醒自己每年遇到的是不同的学生,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备课等常规工作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但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展开合作学习,所以,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实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水平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水平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 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

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 (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 (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刘家尧学校 鞠振国 2012.09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新”,一是指知识内容是“新”的,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取得“新”的发展。二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新。现代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给学习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趣”,问题导入时要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活”主要是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为了把学生教活,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