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2)

二、课程设计目的 (2)

三、设计内容 (2)

3.1交通生成预测 (2)

3.2交通方式划分 (2)

3.3交通分布预测 (2)

3.4交通分配预测 (3)

四、成果要求 (3)

五、正文 (3)

5.1交通生成预测 (3)

5.1.1理论知识 (3)

5.1.2计算过程 (5)

5.1.4预测结果汇总表 (10)

5.2交通方式划分 (11)

5.2.1换算基础资料 (11)

5.2.2计算过程 (11)

5.2.3预测结果汇总表 (11)

5.3交通分布预测 (13)

5.3.1理论知识 (13)

5.3.2计算过程 (13)

5.3.3预测结果汇总表 (20)

5.4交通分配预测 (21)

5.4.1理论知识 (21)

5.4.2计算过程 (23)

5.4.3预测结果汇总图 (27)

六、参考文献 (27)

七、设计心得 (27)

八、附录 (29)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市四县公路网交通需求预测

二、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并加深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四步骤的基本理论,培养综合分析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设计提高借助Excel软件辅助计算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设计内容

3.1交通生成预测

综合交通需求生成预测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规划区域及各交通分区的各类交通方式的总量的发生进行预测。本次设计对某市的四个县区交通量发生预测将综合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指数平滑法及回归分析法中的一元回归分析。

3.2交通方式划分

只考虑公路汽车交通,不考虑其他竞争方式。客运交通载客量按20人计算,货运交通载重量按10吨计算。

3.3交通分布预测

根据交通方式划分结果,确定各县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即确定规划年的OD 矩阵。本次设计采用单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模型中的待定系数事先给定,且有 =1。

3.4交通分配预测

根据交通分布预测的结果,将各县区的交通分布量分配至如图1所示的公路网,本次设计采用多阻抗为常数的多路径分配方法进行交通分配。

四、成果要求

1、成果必须包括各个步骤详细的计算过程;

2、四县区公路网流量简图,其中包括各条线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分配结果。

五、正文

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内容包括交通生成预测(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交通量分配(第四阶段),通常被称作四阶段预测法。四阶段法是目前经典的方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课程设计,笔者利用四阶段法预测了四个县城之间公路网的交通需求流量。由于做公路网需求预测时,主要是汽车这种出行方式,不考虑非机动车、行人、公交车等其他出行方式,所以本次设计将交通方式划分这一阶段放到第二阶段,只考虑客车和货车两种车型,换算成当量小客车,以此为各小区之间的交通需求依据进行交通分布预测和交通分配预测。

5.1交通生成预测

5.1.1理论知识

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预测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本阶段的任务是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资料预测2020年的客货运生成量。

分析现状的资料,可知现有的数据有1990年—2000年的生产总值以及1990年—2000年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决定采用经济指标模型对规划年(2020年)的客运量和货运量的需求进行预测,即根据2020年的生产总值推算2020年的客、

货运量。具体方法是首先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中的二阶指数平滑法对2020年的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然后分别建立生产总值与客运量、生产总值与货运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2020年的生产总值推算2020年的客、货运量。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下二阶指数平滑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这两种方法。

(1)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认为,对象指标未来的发展与它过去和现状的状况密切相关,故可以用它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值。在用预测对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时,对各个时间阶段的数据并不同等看待,而是赋予近期数据较大的权值,事实上,这是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提高预测的精度。根据这一思想构造的指数平滑公式为:

)

1(1)1()1(--+=t t t S X S αα (5-1-1)

式中: )1(t S :一阶平滑值,上标(1)表示平滑的阶数为一阶,如果标(2)则为二阶;

t X :对象指标的第t 期的观测值; α:平滑系数,0<α<1

一阶指数平滑法可以预测到现有年限的下一年,而现有生产总值的年限是2000年,其只能预测到2001年,故需二阶指数平滑法对其进行预测,二阶指数平滑法可以进行跨年预测,实现对2020年生产总值的预测。

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用二阶指数平滑法计算α在0.1~0.9情况下所有值,平均绝对误差最小的为需要采用的对应α下的二阶指数平滑值,二阶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如下:

)2(1)1()2()1(--+=t t t S S S αα (5-1-2)

)

1(0

)2(0S S = (5-1-3) 平均绝对误差:

n S X t t /)2(- (5-1-4)

式中: n 为已有数据的年数,取11,其实各符号与上述一致。

根据一阶、二阶指数平滑预测值,利用二阶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可预测2020年的生产总值,其公式:

t T t t X a b T +=+? 5-1-5

式中:)2()1(2t t t S S a -=

α

α--=1)()2()1(t t t S S b

t t T X T ++——第年的生产总值

t ——预测起始年

T ——时间跨度,本次设计取T=20

二次指数平滑法只适用于观测发布呈线性状的情形,它预测出来的结果也是呈线性发展的。当观测分布呈曲线状时,上述二次指数平滑法就不适用了,应该用更高阶的模型进行预测。

(2)回归分析法

采用一元线性的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生产总值与客运量、生产总值与货运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2020年的生产总值推算2020年的客、货运量。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ax+b (5-1-6)

式中:x :每年的生产总值

Y :对应年的客货运量

a,b :常系数 5.1.2计算过程

已知A 、B 、C 、D 四县交通量基础数据的OD 表,以A 县为例,首先预测A 县2020年的生产总值,其他各县以此类推。

生产总值的实际观测值随年份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各年的生产总值

由图5-1可得各年的数据基本呈线性分布,故可以采用二阶指数平滑法对规划年的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步骤一:根据A 县的基础数据进行一阶指数平滑预测。公式为:

)

1(1)1()1(--+=t t t S X S αα (5-1-7)

利用Excel 计算结果见表5-1。

步骤二:根据A 县各年的生产总值的现状数据以及一阶指数平滑值,继续进行二阶指数平滑预测。公式为:

)

2(1)1()2()1(--+=t t t S S S αα (5-1-8)

利用Excel 计算结果见表5-2。

步骤三:计算二阶指数平滑法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计算式为

n S X t t /)2(- (5-1-9)

计算结果见表5-3和图2所示:

表5-3 各平滑系数对应的平均误差值

平滑系数 0.1α=

0.2α=

0.3α=

0.4α=

0.5α=

平均误差值 229521.73

192122.94

153431.68

118878.10

89620.63 平滑系数 0.6α=

0.7α=

0.8α=

0.9α=

平均误差值

65162.24

44646.00

27310.47

12575.35

表5-1 A县各年的一阶指数平滑值

年份

生产总值

(万元)

A县各年的一阶指数平滑值

0.1

α=0.2

α=0.3

α=0.4

α=0.5

α=0.6

α=0.7

α=0.8

α=0.9

α=

199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1991 71266.8000 59822.4000 61094.0000 62365.6000 63637.2000 64908.8000 66180.4000 67452.0000 68723.6000 69995.2000 1992 115847.6000 65424.9200 72044.7200 78410.2000 84521.3600 90378.2000 95980.7200 101328.9200 106422.8000 111262.3600 1993 169548.5000 75837.2780 91545.4760 105751.6900 118532.2160 129963.3500 140121.3880 149082.6260 156923.3600 163719.8860 1994 227192.9000 90972.8402 118674.9608 142184.0530 161996.4896 178578.1250 192364.2952 203759.8178 213138.9920 220845.5986 1995 254634.6000 107339.0162 145866.8886 175919.2171 199051.7338 216606.3625 229726.4781 239372.1653 246335.4784 251255.6999 1996 278351.7000 124440.2846 172363.8509 206648.9620 230771.7203 247479.0313 258901.6112 266657.8396 271948.4557 275642.1000 1997 314548.3000 143451.0861 200800.7407 239018.7634 264282.3522 281013.6656 292289.6245 300181.1619 306028.3311 310657.6800 1998 445649.6000 173670.9375 249770.5126 301008.0144 336829.2513 363331.6328 384305.6098 402009.0686 417725.3462 432150.4080 1999 551348.6000 211438.7037 310086.1301 376110.1901 422636.9908 457340.1164 484531.4039 506546.7406 524623.9492 539428.7808 2000 639559.8000 254250.8134 375980.8641 455145.0730 509406.1145 548449.9582 577548.4416 599655.8822 616572.6298 629546.6981

7

表5-2 A县各年的二阶指数平滑值

年份

生产总值

(万元)

A县各年的二阶指数平滑值

0.1

α=0.2

α=0.3

α=0.4

α=0.5

α=0.6

α=0.7

α=0.8

α=0.9

α=

199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58550.8000 1991 71266.8000 58677.9600 59059.4400 59695.2400 60585.3600 61729.8000 63128.5600 64781.6400 66689.0400 68850.7600 1992 115847.6000 58792.4040 61656.4960 65309.7280 70159.7600 76054.0000 82839.8560 90364.7360 98476.0480 107021.2000 1993 169548.5000 60496.8914 67634.2920 77442.3166 89508.7424 103008.6750 117208.7752 131467.2590 145233.8976 158050.0174 1994 227192.9000 63544.4863 77842.4258 96864.8375 118503.8413 140793.4000 162302.0872 182072.0502 199557.9731 214566.0405 1995 254634.6000 67923.9393 91447.3183 120581.1514 150722.9983 178699.8813 202756.7217 222182.1308 236979.9773 247586.7339 1996 278351.7000 73575.5738 107630.6249 146401.4946 182742.4871 213089.4563 236443.6554 253315.1270 264954.7600 272836.5634 1997 314548.3000 80563.1250 126264.6480 174186.6752 215358.4331 247051.5609 269951.2369 286121.3514 297813.6169 306875.5683 1998 445649.6000 89873.9063 150965.8209 212233.0770 263946.7604 305191.5969 338563.8606 367242.7534 393743.0004 419622.9240 1999 551348.6000 102030.3860 182789.8828 261396.2109 327422.8525 381265.8566 426144.3866 464755.5444 498447.7595 527448.1951 2000 639559.8000 117252.4288 221428.0790 319520.8695 400216.1573 464857.9074 516986.8196 559185.7808 592947.6558 619336.8478

8

图2 不同平滑系数的生产总值预测值与现状实际值

根据表5-3和图2可得,0.9α=时,平均误差值最小,故选用0.9α=时的二阶指数平滑法对生产总值进行。

步骤四:根据二阶指数平滑预测公式求规划年的生产总值。根据公式:

t T t t X a b T +=+? 5-1-10

式中:)2()1(2t t t S S a -=

α

α--=1)()2()1(t t t S S b

将2000年得到的)2(t )1(S 与t S 代入公式5-1-10,得到

691888.6526b 4;639756.548t ==t a

故未来生产总值的二阶指数平滑预测公式为:

6T 91888.65264639756.548+=+T t X 5-1-11

当T=20时,2020年的生产总值为

22477529.6020691888.65264639756.54820=?+=+t X

步骤五:建立生产总值与客货运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首先分析生产总值与客运量、货运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6以及0.9500,可见生产总值与客、货运量呈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故可以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函数对其进行拟合。利用Excel 分别对生产总值与客运量、生产总值与货运量进

行拟合,得到客运量、货运量的预测方程分别为式5-1-12与5-1-13:

y=0.001632x+264.3666 5-1-12

y=0.000528x+233.5191 5-1-13 拟合度R2分别为0.919与0.902,预测方程的精度良好。

将A现场的生产总值x=2477529.602代入可得2020年A现场的客运量为4307.6949万人,货运量为1541.6547万吨。

5.1.3预测结果汇总表

按照相同方法,求得各县城2020年的生产总值见表5-4所示,具体计算结果参加附录。

表5-4 各县城2020年的生产总值

县城生产总值(万元)

A 2477529.602

B 2857424.380

C 985395.923

D 2977521.683

求得各县城客、货运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及2020年客、货运量的预测值见表5-5所示:

表5-5 四县2020年客货运量预测值

县城客运量的预测方程货运量的预测方程

客运量

(万人)

货运量

(万吨)

A y=0.001632x+264.3666 y=0.000528x+233.5191 4307.6949 1541.6547

B y=0.000123x+65.36631 y=0.001964x+465.3989 416.8295 6077.3804

C y=0.000291x+42.08631 y=0.000934x+143.2104 328.8365 1063.5702 D

y=0.000195x-3.93486

y=0.000685x+117.7802

577.2232

2142.4949

5.2交通方式划分

5.2.1换算基础资料

交通方式划分(Modal Split )就是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换算的基础资料是上一步预测出的A 、B 、C 、D 四县客、货运量预测值,即表5-5。.本次课设是做公路网需求预测,主要是汽车这种出行方式,不考虑非机动车、行人、公交车等其他出行方式,故交通方式划分这一步骤可以直接将客货运量转化为标准小客车进行计算。 5.2.2计算过程

同样以A 县城的交通方式划分为例,将以“人”为单位的客运量及以“吨”为单位的货运量转化为以车辆为单位的标准小客车交通量,公式如下:

5.120A

?=

客A pcu 5-2-1 210

B

?=货

A pcu 5-2-2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A 县城的标准小客车

)(0771.3235.1206949.43075.120A 万辆客=?=?=A pcu (万辆)货

3309.308210

1541.6547210B =?=?=A pcu )(4080.6313309.3080771.323万辆货客=+=+=A A A pcu pcu pcu

5.2.3预测结果汇总表

同理可求其他县城换算成当量小客车的数量,汇总表见表5-6

表5-6 换算后的四县标准小客车数量汇总表

县城 pcu 客(万辆) pcu 货(万辆) 总pcu (万辆) A 323.0771 308.3309 631.4080 B 31.2622 1215.4761 1246.7383 C 24.6627 212.7140 237.3768 D

43.2917

428.4990

471.7907

上表得到规划年各县城的年交通发生量,为求得规划年的交通吸引量,可以根据总量控制法从现状的交通吸引量推得规划年的交通吸引量。即:

∑∑∑=

=

i

i j

j

j j

i

j j O D D P D D 现状

规划现状

规划年D 5-2-3

代入数值得规划年各县的交通吸引量如下:

722.79223138.258757.149992

.418=?=

规划年A D

4577

.2343138.258757.149943

.245=?=规划年B D 6549

.2373138.258757.149942

.419=?=规划年C D 4090.1773138.258757.149980

.415=?=规划年D D

各区将来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见表6-7所示:

表5-7 各区将来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单位:量)

D

O A

B

C

D

合计

A 631.4080

B 1246.7383

C 237.3768

D 471.7907 合计

722.7922

423.4577

723.6549

717.4090

2587.3138

5.3交通分布预测

5.3.1理论知识

交通的分布预测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 量,即OD 矩阵。根据交通方式划分结果,确定各县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即确定规划年的OD 矩阵。

计算交通分布预测主要有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两大类方法,考虑到重力模型在直观上容易理解,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出行产生的影响,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适用于进行中长期预测等优点,本次设计计划采用重力模型法进行交通分布预测。

本次设计采用重力模型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单约束重力模型中的美国公路局重力模型(B.P.R.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该模型的公式为:

∑=j

ij ij j ij ij j i ij K c f D K c f D O q )(/)( 5-3-1

式中K ij ——调整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1/()1(ij ij ij ij ij Y Y K λλ--= 5-3-2

其中ij λ——i 小区到j 小区的实际分布交通量与计算分布交通量之比, Y ij ——i 小区到j 小区的实际分布交通量与i 小区的出行发生量之比。

该模型能够满足出行产生约束条件,即∑=i

ij i q O ,并引入了交通调整系数

K ij 。计算时,首先用与乌尔西斯模型模型相同的方法试算出待定系数γ,再计算

出计算分布交通量ij q

?以及交通调整系数K ij ,从而确定BPR 模型,计算q ij 的未来值。最后判断计算得到的交通分布量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利用某种增长系数法进行反复迭代计算,直至收敛。由于佛尼斯法的计算相对简单,收敛速度相对较快,本次设计采用佛尼斯法对重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OD 矩阵继续进行反复迭代,直至满足收敛标准。 5.3.2计算过程

1.利用乌尔希斯模型标定γ

Step 1.用某一指标(平均行程时间)作为控制目标,通过用计算和实际调查所得

误差比较确定。首先给γ定一个初值,令0γ=1 。

Step 2.从模型∑--=j

ij j ij

j i ij C D C D O q

1

1

?中得到现状出行量的理论值。其中i O 与j D 分

别是现状实际小区i 的总发生量以及小区j 的总吸引量。1-ij C 是交通阻抗函数γ

-ij

C 当待定系数γ=1时的形式,∑-=

j

ij

j C D K 1

1

称为行约束系数。根据给定的交通阻抗分布表C ij 利用excel 计算可得交通阻抗函数1

-ij C 如表5-7所示:

表5-7 交通阻抗函数1

-ij C 分布表

D

O A

B C D A 0.00000 0.02222 0.02381 0.01724 B 0.02222 0.00000 0.02083 0.03030 C 0.02381 0.02083 0.00000 0.02000 D

0.01724

0.03030

0.01724

0.00000

1

-ij

C 以及现状实际O

D 量代入乌尔西斯模型∑--=j

ij j ij

j i ij C D C D O q

1

1

?,计算可得现状

理论OD 分布表如表5-8所示:

表5-8 现状理论OD 分布表(单位:辆)

D

O A

B

C

D

A 0.0000 88.5697 162.1678 116.4205

B 219.3480 0.0000 205.8817 296.8853

C 79.0153 40.5057 0.0000 65.8790 D

74.2012

76.4049

74.2889

0.0000

Step 3.计算现状实际OD 分布表的平均行程时间c 以及现状理论OD 分布表的平均行程时间'c ,其中

∑∑∑∑=

i j

i

j

ij

ij

ij

q

c q c )

( 5-3-3 ∑∑∑∑=

i j

i

j

ij

ij

ij

q

c q

c ?)

?(' 5-3-4

利用excel 求得实际OD 分布表的平均行程时间)( 45.693分钟=c ,理论OD 分布表的平均行程时间)( 539.44'分钟=c 。 Step 4.计算相对误差

%5.2%100693

.45539

.44693.45%100'=?-=

?-=

c

c c δ

Step 5.%3≤δ成立,接受关于γ值的假设,试算法标定系数结束。

2.利用乌尔西斯模型计算ij q

? 计算ij q

?的方法与标定γ的方法相同,把1=γ代入乌尔西斯模型得计算分布交通量为表5-9所示:

表5-9 计算分布交通量(单位:辆)

D

O A

B

C

D

A 0.0000 88.5697 162.1678 116.4205

B 219.3480 0.0000 205.8817 296.8853

C 79.0153 40.5057 0.0000 65.8790 D

74.2012

76.4049

74.2889

0.0000

3.计算K ij

要计算调整系数K ij ,首先必须计算ij λ和Y ij 的值。其中ij λ是i 小区到j 小区的实际分布交通量与计算分布交通量之比,Y ij 是i 小区到j 小区的实际分布交通量与i 小区的出行发生量之比。且实际分布交通量和计算分布交通量分别用现状实际交通量值和现状计算交通量来进行计算。计算得到的ij λ和Y ij 的值见表5-10

和表5-11所示:

表5-10 ij λ的计算结果汇总表

D

O A

B

C

D

A 0.0000 1.1948 0.5570 1.4688

B 1.2317 0.0000 1.2870 0.6297

C 1.1265 0.9517 0.0000 0.8780 D

0.8050

1.3226

0.8630

0.0000

表5-11 Y ij 的计算结果汇总表

D

O A

B

C

D

A 0.0000 0.2882 0.2460 0.4657

B 0.3742 0.0000 0.3669 0.2589

C 0.4801 0.2079 0.0000 0.3120 D

0.2656

0.4493

0.2851

0.0000

把ij λ的值和Yij 的值代入公式:

)1/()1(ij ij ij ij ij Y Y K λλ--= 5-3-5

可得调整系数K ij 。计算结果如表5-12所示。

表5-12 调整系数K ij 的计算结果汇总表

D

O A

B

C

D

A 0.0000 0.2882 0.2460 0.4657

B 0.3742 0.0000 0.3669 0.2589

C 0.4801 0.2079 0.0000 0.3120 D

0.2656

0.4493

0.2851

0.0000

4.确定BPR 模型,计算q ij 未来值。 未来年的交通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j

ij ij j ij ij j i ij K c f D K c f D O q )(/)( 5-3-4

把未来年的交通生成量O i 、交通吸引量D j 以及上表中计算得到的ij λ的值和Yij 的值代入公式,得到未来年的OD 表,如表5-13所示:

表5-13 未来年的OD 预测表

D O A

B

C

D

合计

A 0.0000 150.1840 103.1691 378.0549 631.4080

B 490.5870 0.0000 497.2033 258.9481 1246.7383

C 123.5347 46.6617 0.0000 67.1804 237.3768

D 103.7377 255.0287 113.0243 0.0000 471.7907 合计

717.8593

451.8744

713.3967

704.1834

2587.3138

得到的OD 矩阵行约束满足误差条件,列约束则不满足:

0069.1717.8593722.7922

/111==

=D V F D

9371.0451.8744423.4577

/222===D V F D

014.1713.3967723.6549

/333===D V F D

019.1704.1834

717.4090

/444===D V F D

增长系数的误差不是均在1%之内,故需要用增长系数法继续进行迭代

5.利用佛尼斯法进行迭代

(1)进行第一次迭代,令所有F Dj =1,求满足约束条件的发生增长系数,计算公式为:

i i Oi O U F /= 5-3-5

由于单约束重力模型的计算结果满足行约束,所以

i i O U =,即14321====O O O O F F F F

用原矩阵乘以发生增长系数,矩阵的值不变,仍如表5-14所示:

表5-14 第一次迭代计算OD 表

D O A

B

C

D

合计

A 0.0000 150.1840 103.1691 378.0549 631.4080

B 490.5870 0.0000 497.2033 258.9481 1246.7383

C 123.5347 46.6617 0.0000 67.1804 237.3768

D 103.7377 255.0287 113.0243 0.0000 471.7907 合计

717.8593

451.8744

713.3967

704.1834

2587.3138

(2)以表5-14为基础,进行第二次迭代,先求吸引增长系数

0069.1717.8593722.7922

/111===D V F D

9371.0451.8744423.4577

/222===D V F D

0143.1713.3967723.6549

/333===D V F D

0188.1704.1834

717.4090

/444===D V F D

用表-14分布交通量乘以吸引增长系数,得到新的分布交通量如表5-15所示:

表5-15 第二次迭代计算中间OD 表

D O A

B

C

D

合计

A 0.0000 140.7395 104.6526 385.1554 630.5474

B 493.9581 0.0000 504.3528 263.8115 1262.1224

C 124.3836 43.7273 0.0000 68.4422 236.5530

D 104.4505 238.9909 114.6496 0.0000 458.0910 合计

722.7922

423.4577

723.6549

717.4090

2587.3138

由于不满足收敛判定标准,以表5-15为基础,求发生增长系数:

0013.1 630.5474631.4080

/111===O U F O

9878.0

1262.12241246.7383

/222===O U F O

0034.1 236.5530237.3768

/331==

=O U F O

0299.1

458.0910471.7907

/111===O U F O

用表5-15所示的分布交通量乘以发生增长系数,得到新的分布交通量如表

5-16所示:

表5-16 第二次迭代计算OD 表

D O A

B

C

D

合计

A 0.0000 140.9316 104.7954 385.6810 631.4080

B 487.9372 0.0000 498.2052 260.5959 1246.7383

C 124.8167 43.8796 0.0000 68.6805 237.3768

D 107.5742 246.1382 118.0783 0.0000 471.7907 合计

720.3282

430.9494

721.0789

714.9574

2587.3138

(3)以表5-16为基础,进行第三次迭代,先求吸引增长系数

0034

.1714.9574717.4090

/0035

.1721.0789723.6549

/9826

.0430.9494

423.4577

/0034

.1720.3282722.7922

/444333222111===========

=D V F D V F D V F D V F D D D D

用表5-16所示的分布交通量乘以吸引增长系数,得到新的分布交通量如表5-17所示:

表5-17 第二次迭代计算中间OD 表

D O A

B

C

D

合计

A 0.0000 138.4816 105.1698 387.0035 630.6549

B 489.6063 0.0000 499.9850 261.4895 1251.0808 C

125.2437

43.1168

0.0000

68.9160

237.2765

D 107.9422 241.8593 118.5001 0.0000 468.3016 合计 722.7922

423.4577

723.6549

717.4090

2587.3138

以表5-17为基础,求发生增长系数:

0012.1 630.6549631.4080

/111==

=O U F O

9965.0 1251.08081246.7383

/222===O U F O

0004.1237.2765237.3768

/331===O U F O

0075.1

468.3016471.7907

/111===O U F O

满足设定的收敛标准1%,用发生增长系数乘以上表,得到新的分布交通量

如表5-18所示

表5-17 第三次迭代计算OD 表

D O A

B

C

D

合计

A 0.0000 138.6470 105.2954 387.4657 631.4080

B 487.9069 0.0000 498.2496 260.5818 1246.7383

C 125.2966 43.1350 0.0000 68.9451 237.3768

D 108.7464 243.6613 119.3830 0.0000 471.7907 合计 721.9500

425.4433

722.9279

716.9926

2587.3138

以表5-17为基础,求吸引增长系数:

0012.1721.9500722.7922

/111==

=D V F D

9953.0425.4433423.4577

/222===D V F D

0010.1722.9279723.6549

/333===D V F D

0006.1716.9926

717.4090

/444===D V F D

根据判定标准,第三次迭代过程中的发生增长系数与吸引增长系数均满足设

定的收敛标准1%,停止迭代,表5-17即为所求将来分布交通量。 5.3.3预测结果汇总表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802 学号:U200815144 姓名:袁波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2011.01.01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课程背景介绍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A市基本资料 (2) 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 1.3.3 出行调查成果 (4)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 2 资料数据处理 (5) 2.1 路网简化 (5) 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 3.1 交通生成预测 (6) 3.2 交通分布预测 (6) 3.2.1 全日出行分布 (6) 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 3.4 交通分配预测 (13) 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 1.1 课程背景介绍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 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 计成果应包括: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图纸(图幅:297×420mm): 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 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交通规划原理》 课程设计 报告题目:滨海地区道路网规划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6月15日 引言 我国城市化和汽车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由两者带来的城市土地的超强度开发和无秩序化,以及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的压力与日俱增,并且在城市道路方面尤其明显。尽管我国已经于1989年12月26日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人民生活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阻塞现象,是摆在交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万事始于规划”,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划的重要性,个人、家庭、单位、城市、地区、国家均不例外,有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促使人们瞄着确定的目标努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如此,做好交通规划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均衡交通需求、适应和拉动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又是支撑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中,越来越显露出没有合理进行交通规划的问题,造成了目前多数大城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

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下,作为一个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更是要有足够的认识,认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为我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郭老师给我们安排了此次交通规划原理的课程设计。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将老师给定的五个小区的交通出行量通过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法”——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交通的分布预测、交通方式的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合理地分配到自己设计的小区间路网上,并且对设计的路网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首先明确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明白了规划的难度,端正了对交通规划的态度;其次,我们熟练掌握了“四阶段预测法”的基本流程及每阶段的各种实用方法和手段;再次,我们能较熟练地运用一些辅助设计的软件,如Excel、AutoCAD和Visual Basic计算机编程语言;最后,我们还了解了交通规划的一些相关的规范。 目录 引言 0 第Ⅰ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2 设计任务 (1) 2.1 现状路网的构造 (1) 2.2 人口增长预测 (1)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论文

利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进行交通分配 比较分配结果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对乌鲁木齐市五区的人民进行OD调查,得到网络交通量数据,再利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确定交通网络图的最短路径,运用全有全无的方法进行交通量的分配,最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确定最短路径时的利弊。 关键词: Using the algorithm of Dijkstra and Floyd to distribute the volume of traffic and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 traffic assignment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main point to use the algorithm of Dijkstra and Floyd to decide the shortest way of traffic network ,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All-or-none to distribute the volume of traffic. At last,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during deciding the shortest way. Key word: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私人交通工具发展的结果,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①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城市中的平均车速日益下降;②交通事故增加;③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④能源消耗量猛增;⑤停放车场地严重不足。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曾致力于道路系统的改善:加宽地面道路,修建高架路和高速路,开辟地下交通。此外,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了计算机等新技术。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道路通过能力,但是仍解决不了由有增无减的私人交通流所造成的道路阻塞问题。就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这里运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确定交通网络的最短路径,并用全有全无的方法进行交通量得分配,最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确定最短路径时的难易程度。 1.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1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经济建设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鲁木齐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的开放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区级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有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以中山路商业一条街、人民路金融一条街、二道桥民俗一条街和北京路科技一条街为主要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街区。新疆商贸城、中国新疆小商品城、新疆国际大巴扎、华凌、友好百盛等一批地方特色市场和大型超市相继建成,逐步形成了火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303;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铁路运输规划、铁路运输经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综合运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综合评价、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推进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交通运输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2、运能资源配置与利用 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理组配,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 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 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 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 第二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1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Traffic Planning 专业班级:2009级交通工程 姓名:小脚丫 班级:交工 09-2 学号: 0900502 设计时间:2012\6\4-2012\6\10 指导教师:魏丹

成绩综合评定表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目的: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规划》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任务:通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大体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相关要求: 总体目标: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具体设计要求: (1)依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各组均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课程设计。(2)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熟悉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流程。 (3)完成设计项目后,将设计指导书、任务书、计算书按要求装订成册。 通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2、注意事项: (1)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依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各组均独立自主完成,严禁抄袭、抄袭者以零分计。

《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社会、自然、经济、人文、政治、土地利用等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交通规划》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交通规划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交通规划理论与技术基础 (1)概论:了解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交通规划理论的发展、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 (2)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交通规划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方法,重点学习和掌握起讫点(OD)调查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起讫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3)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方法:了解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及其发展概况,掌握经典“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主要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交通分布预测模型和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 (4)交通网络分析方法:掌握交通网络的计算机表示方法,路阻函数分析方法及常用的网络交通分配方法;了解国内外常用的交通网络分析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5)交通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掌握综合评价工作流程和交通规划评价目标体系,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常用方法。 2、各专项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全面了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任务、内容、特点、层次、范围及编制工作程序与技术流程。 (2)城市道路网规划:掌握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各级道路规划要点及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横断面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了解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任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原则与方法,掌握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方法。 (4)停车设施规划:了解停车设施规划的目标与流程、停车发展策略及停车需求预测方法、掌握停车场选址布局方法。 (5)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了解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流程,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6)公路网规划:了解公路网规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3. 课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邀请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外单位专家进行交通规划的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典型城市的交通规划实例分析,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小城市交通规 划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 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09.02---- .09.15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设计目的与任务 (1) 1.2 设计内容 (1) 1.3 设计方法 (2) 第二章交通发生量与吸引量的预测 (3) 2.1 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3) 2.1.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3) 2.1.2 规划年各小区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7) 2.2 交通吸引量的预测 (8) 2.2.1 初步预测 (8) 2.2.2 调整计算 (8) 第三章交通分布预测 (9) 3.1 重力模型的标定 (9) 3.2 交通分布量预测 (13) 第四章交通分配 (16) 4.1 交通量的转换 (16) 4.2 交通分配 (16) 第五章结果分析 (19) 5.1 各小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19) 5.2 结果分析 (22) 结语 (23) 附录:福莱特法源程序代码 (25)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1.设计题目:《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2.目的:经过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3.任务: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2设计内容 1.交通现状分析 主要对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进行分析。 2. 规划区域道路交通量预测 1) 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 完成交通发生、吸引量的预测。 3. 交通分布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心得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小组分工协作、同心协力顺利完成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了对现状路网结构的调查、路网数据库的建立、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分布交通量预测、交通量分配等内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作为小组的一员,我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了会议记录的书写,调查获取的交通数据,搜集需要的人口等指标,Transcad的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顺境时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有逆境时失败的沮丧,不仅收获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来的交通规划、计算机编程、TransCAD操作等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小组团队成员的鼓励与信任,以及相互了解、彼此友谊的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本次课程设计与交通调查实习充满意义和感动。 首先,在交通调查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在对现状路网的各项指标的调查中,不仅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小小的误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当很多个误差叠加在一起是就会造成调查结果的不准确,这对后续课程设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交通调查,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只有以良好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其次,在调查结束之后,我负责的是利用TRANSCAD软件进行交通小区划分,路网构建和路网数据录入。根据视频的指导,我开始慢慢学习TRANSCAD软件的应用,当遇到问题时,我就向一些软件高手请教,或者小组讨论。比如,在开始阶段,我在道路网创建这一步骤中出现了失误,虽然在路网中各路段输入数据时没有显现问题,但紧接着后面的操作就难以进展。在组长的带领下,经过我们反复地推敲,我们最终完成了OD反推基年分布交通量,没有对后续过程产生影响。再有,未来的出行发生预测,所得到的结果并不平衡,因此也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所以要进行出行吸引平衡,这个步骤不可或缺。这样,从一开始的迷茫,渐渐寻找到一些门路,到最后完全应用的得心应手。由于我负责的这部分是课程设计最初始的部分,所以如果我没有做好,剩下同学的工作就无法进行,这就需要我认真完成,不能有一点差错。最终,通过我的努力,和同学帮助,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最后,我们小组成员一起,根据各人在实习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所负责工作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 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供给市场: 交通规划分类:1.按位移对象:旅客交通规划货物~~~2.按交通方式: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港湾~空港~3.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4.按服务类型: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 特定交通服务!5.按服务对象空间:国际交通规划全国~区域~城市~地区~6.按规划目标时期:近期交通规划(3~5)中期(5~10)长期(10~20)远景(大于20) 交通调查分类: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将调查 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流分配 交通规划发展的阶段:(七个)20世纪80年代之前4阶段,之后三个阶段,交通规划正式出现在第三个阶段. 第二章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作用:1其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其可以作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其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三原则:1.实事求是2.全面系统性原则3.重点和一般结合原则 OD调查: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起点和终点的调查 出行:车辆出行居民出行 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内外出行: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形心 境界线: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多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 OD调查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OD调查分类:居民OD调查(城市居民城市流动人口)车辆~~ (机动车非机动车)货流OD~~ 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表格调查家庭访问明信片车辆牌照交通小区划分原则:①同质性分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一致②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③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用行政区政府现成的统计资料;④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内质心可取为路网中的结点⑤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一般不超过50个,大城市最多不超过I00—150个,数量太多将加重视划工作量,而太少又会降低调查和分析的精度⑥分区中人口适当,约1万~2万人,靠市中心的分区面积小些,靠市郊的面积大些确定调查区域及选择境界线考虑的要素:调查范围足够大尽量配合天然地形界限利用现有的行政区划 居民出行调查意义目的作用:为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或流动人口出行的源和流,对居民的出行全面的调查2.为了了解居民出行的OD分布情况和出行者的个人及家庭特质3.调查结果是分析诊断交通系统问题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等问题研究的基础. 平均出行距离:某对象地区或调查路段利用车辆出行距离的平均值。 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1.了解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出行特性2.了解居民出行特性和家庭特性3.为远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4.改善公共交通 居民出行调查的意义:1.对交接城市交通特性解决交通矛盾有意义2.对于进一步揭示居民出行的内在规律至关重要3.此调查费用大. 居民出行调查内容:个人特质信息调查家庭特征信息一次性出行特征信息其他调查信息 交通规划主体内容:1.现状调查2.问题诊断3.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优化6.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规划的滚动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相互作用,互相反馈。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互为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活跃(交通的发展)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城市建设)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用地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导交通量特征:潜在性滞后性区域性变化性有限性难区分性 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交通网络结构:1.城市交通网络界结构决定了城市的骨架与发展2.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主由道路和轨道交通构成. 交通网络基本形态:方格状带状放射状形放射状自由式各基本形态优缺点:1.方格网式(优)可达性均等,秩序性方向感好便于识别(缺)网络空间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直线系数小. 2.带状(优)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好(缺)各地区通达性不一致3.环形放射状(优)环形干道可以将交通流量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区域,由于环形线的作用,可以避免城市向四周无限或不规则扩展。(缺)在小范围内采取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形式,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4.自由式(优)较好满足地形水系等限制条件(缺)无秩序.区别性差,易形成记性畸形交叉口 城市规模分类:特大(非农大于100万)大(50~100)中等(20~50)小(20以下) 特大大城市道路复杂的原因:1.其历史发展过程较长,用地规模大地形复杂2.我国古代城市是以礼制建城 城市基本布局形态: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自由式 单一交通方式评价指标:1.交通设施用地率2.网络密度(单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07级)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设计题目 A市城市交通预测与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 3设计内容 3.1运用城市交通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道路网交通流量预测。包括: (1)道路网编码并简化; (2)未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福莱特法和Transcad软件两种方法计算出行分布; (3)未来交通分配预测。(这里只考虑对高峰小时的小汽车交通量进行分配) 3.2在对现在路网进行加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小汽车高峰小时饱和度调整未来路网。包括: ⑴通行能力的提高; ⑵路段阻抗的降低。 调整路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新建道路等。将调整后的路网重新进行OD分布和流量分配,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网饱和度大小决定是否要继续优化道路网络。最终得到的路网饱和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4设计成果 4.1说明书 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4.2图纸(图幅297×420mm) (1)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图); (2)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3)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5设计资料

5.1A市基本情况 A市是某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年(1995年)有人口107万,市区面积为352km2,平均人口密度3040人/km2。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2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30元。该城市按功能分为五个大区:老市区、新市区、北工业区、南工业区和河西文教区。交通规划调查统计区域的面积为106.32km2,道路长度约120.48km,公共汽车线路为111.88km,平均道路密度为1.13km/km2,平均公汽线路密度为1.05km/km2。全市出行总流量为165.1万人次/d,平均每人每天出行达1.54次以上。全市机动车数量为11964辆,其中货车6800辆、客车3412辆、摩托车1752辆。公共汽车数量1982年为425辆,运营客量可达到70.1万人次/d。建议小汽车方式出行的客流量比例取10%,高峰小时流量比取0.12,该市小汽车的平均载客人数为1.5人。(小汽车方式出行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详细情况见表1~表4。 表1 A市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2 市区内土地利用分布表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学习目的 为了巩固和深入掌握在《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交通数据调查采集及现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规划等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分析庆阳市现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3、庆阳市新区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4、选取其中一条主干道(必须选自己设计的某一条),进行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综合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文字说明庆阳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调查所给路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3、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要求路网间距合理、道路线形顺畅、各级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路网均衡、连通性好。 4、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 (1)基本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V:40~60km/h; 红线宽度:20-80m(根据自己设计); 车行道横坡:1.5%; 人行道横坡:2%。 (2)标准横断面图(1:100); 平面图(1:1000),内容包括:红线、车行道边线、分隔带、路中心线及

桩号、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平曲线要素,交叉口缘石半径,路幅宽度标注等; 纵断面图(纵向1:100,横向1:1000),根据控制点标高,结合周围地形,设计并画出纵断面图。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 3000字以上说明,包括平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计算书。具体内容应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交通调查图示及说明,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地块道路网设计思路(快、主、次、支路)和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包括平曲线曲线半径和要素的计算过程。 2、图纸 (1)图纸目录1份 (2)道路系统规划图 (3)道路系统分析图(快、主、次、支分析及各条道路横断面设计) (4)标准横断面图(CAD) (5)平面线形图(CAD) (6)纵断面图(CAD) (7)交叉口设计(CAD) 注意事项: 设计成果统一A3、装订成册,包括封面、封底、正文;封面可自行设计,含课程设计名称、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等必备信息。电子稿名称格式:学号姓名.doc。 所有图纸均有统一的图框、图名、图例、比例尺,设计者姓名及日期等。道路系统规划图和平面线形设计图还需指北针。 五、进度要求: 2016年 06 月 27 日9:00前必须上交成果。统一交至授课教师处。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 和终点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化和流量显着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 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 程,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内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 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 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内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 点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 型、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