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发光技术手册

化学发光技术手册

化学发光技术手册
化学发光技术手册

第一章化学发光技术

一、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我国免疫学的检测基本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如图1.1所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时间

图1.1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尽管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我国临床免疫诊断现状来看,无论是临床应用方面,还是产业化角度,都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亟待改进。下表1.1就此做一比较:

表1.1 中国免疫诊断现状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是大势所趋;而取代进口,发展我国的化学发光检测事业,

正是临床检验界着手发展的方向。由此,我公司自1998年立项至今,致利于化学发光检测方案设计,自行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学发光底物,与国外知名检测仪器生产商联合开发了化学发光全自动、半自动检测仪,并自行设计开发了化学发光管理软件,而今形成了仪器、试剂、软件全面配套,为我国的临床检验界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概述】

本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次报道用发光信号进行酶免疫分析,利用发光的化学反应分析超微量物质,特别是用于临床免疫分析中检验超微量活性物质。目前,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稀有技术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常规检测手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这处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并藉助其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进行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既具有放射免疫的高灵敏度,又具有酶联免疫的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易于标准化操作。且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试剂保持期长,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诊断工作,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原理】

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其基本原理同酶联免疫技术(ELISA),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间接法等反应模式,如图1.2,1.3,1.4所示。

如图1.2双抗体夹心法反应原理示意图

化学发光系统的原理在于免疫反应中的酶作用于发光底物。发光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可同时发射出光子。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即可测量光量子产额,该光量子产额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具体说来,我们采用的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鲁米诺(Luminol)底物发光系统,如图1.5

示。

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于自行研制开发的发光底物系统,该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表明,不仅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产品水平,并且由于自行生产,因此大大降低了发光底物的成本。在该底物系统中,我们采用特殊的复合型增强剂,发光快,强度高,发光平台期长,可达30~60分钟,因此完全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其发光平台期测定结果如图1.6所示

(1)与放免(RIA)产品比较

与放射免疫试剂(RIA)比较,化学发光避免了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以及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同时兼具高灵敏度的优势。

(2)与酶免(ELISA)产品比较

灵敏度与可测范围远远高于酶免产品,兼具ELISA法简便的操作方法与较短的反应时间。

(3)与进口全自动发光比较

试剂成本远远低于进口全自动发光试剂,为开放体系,也可适用其他发光检测仪器检测。

【应用】

发光免疫分析作为一种非放射性免疫标记技术,除了具有灵敏、特异、标记物稳定等特点外,其检测程序亦简便、快速,只需微量标本,近年来临床上已应用于检测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及其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亦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三、技术优势

【技术路线的确定】

为适应中国临床检验的实际需要,我公司确定了以下的技术路线,如下表1.7所示:

【技术鉴定】

(1)化学发光试剂的现状

▲已通过河北省科委鉴定:

▲国外进口发光剂对比结果:符合率为98%,部分技术指标超过进口发光剂。

▲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指标优异。▲癌抗原125(CA125)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指标优异。

▲催乳素(PRL)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各项指标优异。(2)化学发光仪及软件

▲化学发光分析管理软件已开发完成,可实现程序测量、快速测量、单板多项、两点定标、自动打印化验单、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四、产品介绍

【系列试剂盒】

现有试剂盒共有5个系列,20余种产品。

(1)肿瘤标志物系列: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9-9(CA19-9)

(2)甲状腺功能系列: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

(3)生殖内分泌激素系列: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激素(FSH)、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

(4)糖尿病系列:胰岛素、血清C肽

(5)其他检测系列:皮质醇、总lgE、生长激素(GH)

【试剂盒评价标准】

从临床应用角度考核检验试剂的可靠性,是以其能否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能力作为依据的。目前还很难找到100%可靠的试验,任何试验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以下指标为评价一个试剂盒的常用指标,不同的试剂盒将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1)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测定所得值与真值的一致性。

(2)精密性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份样品重复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均值的接近程度。

(3)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某种试验检出极低免疫物质的能力。

(4)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以无病者试验,其阴性的百分率。

(5)稳定性

是指试剂盒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的程度。

【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

(1)发光反应最适温度在25~28℃,为保证试验测定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在18~25℃。(2)发光反应灵敏度很高,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控制每步反应时间,操作应紧凑。

(3)处理试剂和样品时需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应彻底洗手。

(4)所有标本应视为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废弃处理时,请按照当地政府和有关国家规定进行。

(5)操作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得混用。

(6)包被条打开后,应将剩余包被条用密封保存,以免受潮。

(7)加样头不可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8)为避免边缘效应,建议温育过程中将微孔板用封膜覆盖。

(9)洗涤要彻底,洗液应注满每孔,避免产生气泡。每次洗涤均应甩干孔内液体。但不可用水过猛,最后应将孔内液体拍干。

(10)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实际条件建立临界值范围。本试剂盒仅作其他诊断方法的辅助手段之一,供医生参考。

(11)试剂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章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肿瘤标志物简介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根据来源可分为瘤和癌,按照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肿瘤的发生直接影响机体的代谢,如改变糖的代谢途径,改变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改变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以及引起激素代谢异常等。以蛋白质为例,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比正常组织高。作为可用于肿瘤标志检测蛋白质来讲,属于肿瘤组织自身增值中合成的标志蛋白质或酶均见增高,而属于肿瘤细胞分化标志的蛋白质或酶,其合成往往成减低趋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在哺乳类动物胚胎期所具有蛋白质,随着年龄增长其结构有所改变,当人体出生后或随着年龄变化,某些基因被关闭,不再表达或很少表达该基因的活性,当癌变时,某些细胞退化成为分化较差的、近似于胚胎细胞时,使得某些基因失活,某些基因被激活,重新合成一些胚胎蛋白,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这一现象称为返祖现象。这即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建立了科学基础。所谓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指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病情的发展、治疗后的评价、监测复发和转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生命。因而近年来,世界许多医学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对肿瘤细胞生长各环节、代谢与调控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二、瘤标志物的分类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该类蛋白质即前文所提到的因返祖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肿瘤标志物。虽然该类标志物与肿瘤组织不一定具有特定的相关性,但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糖类抗原标志物]

该类物质是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或肿瘤细胞所分泌的物质。这类标志物的出现为临床肿瘤的诊断带来方便,但其命名无规律可言。有些是肿瘤细胞株编号,有些是抗体物质的编号。该类标志物又可分为两类

1.糖类高分子粘蛋白抗原

例:癌抗原CA125癌抗原CA15-3

2.血型类抗原

例:癌抗原CA19-9癌抗原CA50

[酶类标志物]

酶及同工酶是最早出现和使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肿瘤状态时,机体的酶活力就会发生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①肿瘤细胞或组织本身诱导其他细胞和组织产生异常含量的酶;②肿瘤细胞的代谢旺盛,细胞通透性增加,使得肿瘤细胞内的酶进入血液,或因肿瘤使得某些器官功能不良,导致各种酶的灭活和排泄障碍。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

[激素类标志物]

当具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细胞癌变时,就会使分泌的激素量发生异常。这种现象被称为正位激素异常。而正常情况下不能生成激素的那些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后所产生的激素,或者是那些能产生出激素的细胞癌变后,分泌出的是其他激素细胞所产生的激素,这种现象被称为异位激素异常。衡量异位激素异常的条件是:①有非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激素;②某种内分泌细胞却分泌其他分泌腺细胞的激素;③肿瘤患者同时伴有分泌异常综合征;④这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也能产生激素;⑤肿瘤切除或经治疗肿瘤消退时,此种激素含量下降,内分泌综合征的症状改善。

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

人胎盘催乳素(PRL)

[其它蛋白质类标志物]

另外还有一些早期发现的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特异性稍差,但检测方法相对比较容易,因而常作为常规检测项目,用以肿瘤普查。

例: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三、肝癌及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癌变所形成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地区发病有较大差别,欧美国家发病率较低(1.9~3.4人/10万人),亚非国家发病率较高(4.6~98.2人/10万人)。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的普查,我国的发病率为14.5~53人/10万人,可见我国亦属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男性肝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则仅次于胃癌、宫颈癌和食管癌,为第四位。肝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地区分布,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部,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肝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5:1,年龄大多为40~49岁。越是肝癌高发区,这种性别差异就越明显,发病年龄也越早。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临床病状和体征,诊断多属晚期,难以治疗。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检查方法。

1956年Bergstrand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一种胚胎专一性甲种球蛋白,以后证实为甲胎蛋白(AFP);1963年苏联GlAbelev首先在移植肝癌细胞的小鼠血清中发现了甲胎蛋白,并发现甲胎蛋白主要

由胎肝合成;1964年Tatarinov证明肝癌病人血清中也存在AFP;其后Uriel 等进一步证实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1970年后,通过广泛的临床应用,证实AFP是诊断肝癌的可靠指标之一,从而使肝癌的诊断获得重大突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者血清AFP含量90%以上超过500ng/ml,最高可达每毫升数毫克,一般正常人血清AFP含量都在20ng/ml以下。世界各国已先后将AFP检查作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用于临床。我国在十一届国际肝瘤会议上报告了49430人AFP普查工作,初步肯定了AFP普查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通过普查在临床上发现了许多无症状、无体征的“小肝癌”,对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AFP测定的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检测血清AFP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方法学的不断改进,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90%以上。正常成人血清AFP含量各家报告不一致。可能与测定方法、标准品等不同有关。中国肝癌研究协会报导正常人血清AFP<20ng/ml。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多数在500ng/ml左右。目前国内多采用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作会议拟定的单项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定量≥5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

通过观察血清AFP的动态变化可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状态,因为血清AFP升高常在患者症状和体征出现数月之久之前,故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价值。Kwata等检测一例肝癌患者血清AFP仅31ng/ml,一年后即达10000ng/ml。Purres报导一例血清AFP为300ng/ml的患者,经尸检证实其肝癌结节的直径仅0.5 cm。上海1971~1976年普查196万人,发现300例肝癌,其中134例为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的早期病人。普查发现的临床前期病人,经手术证实81.6%为≤5cm的小肝癌。以上的结果提示:AFP检测用于普查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此外检测AFP还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2.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检出AFP一般仅为50~200ng/ml,少数病人可暂时升高到400ng/ml 以上。但急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好转,常在短时间内下降至正常水平,此即AFP“一过性升高”。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肝硬性患者有转化为肝癌的可能,故在AFP 原来正常的肝硬化病人中,出现AFP持续升高应考虑癌变的可能。据文献报告,我国某些地区肝硬化病例中肝癌发生率可高达到32.1%。在临床工作中,应进行多项动态测定才能与肝癌进行鉴别。

3.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

胎儿AFP可有少量通过胎盘屏障进行母体,因此孕妇血清AFP可升高,一般在500ng/ml以下,产后20天内降至正常人水平。在无脑儿脊柱裂畸形妊娠时,孕妇血清AFP异常升高,高者可达800ng/ml以上。近年来,羊水中AFP检测的意义又引起人们的注意,如胎儿为无脑儿、开放性脊柱裂时,羊水中甲胎蛋白含量可显著增加。因此,羊水中甲胎蛋白的测定已成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特异诊断方法。

4.恶性畸胎瘤的诊断

一些胚胎性肿瘤如睾丸和卵巢的恶性畸胎瘤细胞也可合成AFP,所以恶性畸胎瘤患者血清中可出现较高含量的AFP,所以恶性畸胎瘤患者血清中可出现较高含量的AFP,临床上应注意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鉴别。

四、前列腺癌及其肿瘤标志物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美国统计约占男性癌肿的36%,以及男性癌肿相关死亡率的13%。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于男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膳食结构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迅速增长。1992年,美国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 404.5/10万男性人口,黑人可达477.2/10万男性人口。我国前列腺发病率约为3.4/10万男性人口,远低于西方国家,但国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发现的偶发癌和尸检前列腺标本的潜伏癌约为欧美一半左右。由此推断中国人前列腺癌从组织学发展到临床要比欧美人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决定能否进行根治性治疗的关键。

根据Stamey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标准,可将前列腺癌分为4期。A期:直肠指检不能触及前列腺癌结节;

B 期:可触及节结但局限在前列腺内;C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D期:前列腺癌有远处转移。其中,A、B期为临床早期,而前列腺癌根治术也只限于A、B期的肿瘤。

前列腺癌为老年性疾病,50岁以前很少发生。前列腺癌患者的表现变化多端。其自然发展规律无法预测。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腺体周边,远离尿道,故早期患者很少出现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直肠指检(DRE)、血清PSA检测或直肠B超(TRUS)针刺活检确定诊断。自1979年Wang等首先从前列腺组织内分离和提纯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以来,PS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33000~34000道尔顿。许多体外试验表明,PSA具有糜蛋白酶样活性,其本质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使精液的凝块水解,功能与男性性生育力有关。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当发生前列腺癌时,PSA会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当血清PSA>10ng/ml时,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而PSA4~10ng/ml时,则为灰色区。

PSA测定可使前列腺癌的诊断提前4年,在用PSA进行筛选的人群中,通过活检发现癌的机会,PSA 4ng/ml者为1/50;4~10ng/ml者为1/5;>10ng/ml者为1/3。近年来采用以检测血清PSA为基础,结合DRE、直肠B超(TRUS)、针刺活检来诊断前列腺癌,其检出率比未用PSA前提高了70%,对局限在前列腺内的早期前列腺癌提高了一倍。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有条件时应每年作一次直肠指检(DRE)及血清PSA检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血清PSA浓度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PSA的升高和前列腺的创伤有关。常规的直肠指检、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活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都可以使PSA明显升高,故血清PSA测定应在前列腺操作前或操作后至少一周才抽血,前列腺活检后则需等待更长的时间。

PSA对前列腺癌组织有特异性,但对前列腺癌并无特异性,各种良性前列腺病变如BPH也可表现为PSA增高。为了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区别开来,近年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下指标,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10ng/ml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血清游离PSA(f-PSA)与总PSA的比值(fPSA/tPSA)]

1995年McCrmack发现正常fPSA仅占tPSA的10%~20%,若fPSA/tPSA>25%,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极小(<10%=当fPSA/tPSA<10%时,则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极大(>80%),必须作前列腺活检以确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率(PSA velocity,PSA V)]

回顾性研究表明,连续观察血清PSA浓度的变化,前列腺癌组织PSA速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人组,正常值上限为每年0.75ng/ml。这样,即使在两次检测中PSA的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但根据PSA的速率变化,可进一步检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大量的筛选资料证明,如果PSA速率超过每年0.75ng/ml,则可发现47%的患者患前列腺癌。

五、卵巢癌及癌抗原CA125

据统计,每年都约有20,000名妇女被诊断为新的卵巢癌病人。每年死于卵巢癌的妇女超过12,000人。卵巢癌是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的第三位妇科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但其死亡率却明显高于宫颈癌和宫体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妇科癌症,且由于大多数卵巢癌均发现于晚期,故其五年生存率仅为20%~30%。世界上卵巢癌发病率最高的是瑞典(21/10万)。上海1988年统计,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为5.37/10万。卵巢癌的高发年龄在40~70岁。卵巢癌的组织病理类型复杂,一般而言,卵巢实性肿瘤多属恶性,而囊性肿瘤多属良性。

1981年,Bast等从人卵巢浆液囊胞腺癌抗原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识别,因而被称为CA125,是一种卵巢癌相关抗原。为一种糖蛋白,MW大于200000。CA125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报道。在早期筛查方面,虽然血清CA125在Ⅰ、Ⅱ期卵巢癌的敏感性只有60%左右,仍被认为是一项经济、方便的早期检查手段。有研究表明,还未被诊断为卵巢癌者血清中即可检测到CA125升高,比临床诊断提前至少1年的时间。在一项用挪威的血清库进行的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发现CA125升高早在临床检查前18个月即可出现。更早的CA125变化可出现在临床确诊前5年,那时即有25%的病人高于30U/ml,同年龄段的对照组只有7%的升高。这表明通过检测血清CA125,上皮性卵巢癌能被提前相当一段时间发现。

CA125在早期筛查方面的敏感性低于阴道超声检查(TVU),连续检测CA125或与阴道超声(TVU)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一个5500人的健康女性人群中,175人被查到CA125升高,连同另外175个健康对照随访者,每三个月做一次CA125,每半年做一次阴道超声和盆腔检查。用这种方式查到6个病人,其中4人是早期。

在连续检测中,CA125的初始浓度和上升斜率应考虑在内,以鉴别肿瘤是良性生长还是恶性生长。在一次8688份血清样品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用这种方式来计算卵巢癌的危险性,其敏感性83%,特异性99.1%,阳性预见率16%,认为这种方式是筛查早期卵巢癌的较好技术。

CA125用于卵巢癌筛查假阳性主要出现在妊娠、月经期及妇科炎症等情况。在妊娠头3个月和月经期CA125假阳性分别可达57%和16%。也有认为CA125与月经周期无关,但子宫内膜炎患者CA125升高。

CA125的升高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浆液性卵巢上皮癌CA125阳性率89%,粘液性癌16%,卵巢内胚窦瘤CA125不升高。Ⅰ、Ⅱ期卵巢癌CA125的阳性率在60%左右,Ⅲ、Ⅳ期患者阳性率在85%以上,甚至接近100%。

卵巢癌经过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后,因肿瘤负荷的减少,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亦有明显变化。通过连续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CA125在评价疗效方面很有价值。Crombach等报道CA125水平的变化与治疗后病情变化的符合率达89%。Hilila报道治疗后病情进展者中88%升高,在病情好转者中87%降低,总符合率88%。CA125治疗后的下降幅度和下降后的稳定期长短是评价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对治疗后随访的患者,CA125是较佳的复查指标,其变化比客观证据早1~6个月,但二次手术探查中CA125的阳性率仅有35%~40%,复发灶直径大于2cm者阳性率较高。但有临床表现的复发患者CA125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连续动态测定可以提高在复发诊断方面的阳性率,发现CA125升高应考虑复发转移,CA125升高的斜度和幅度可预示局部复发或是远处转移。

在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中CA125水平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Jeyarajah等随访了从22000名绝经后妇女中筛选出的血清CA125高于30U/ml的女性771人,另外随机选择了同等数量的血清CA125低于30U/ml女性一起随访1614+897天,结果共有84人死亡,其中CA125升高组占62人,而CA125正常者仅22人,血清CA125升高者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者。

六、乳腺癌及癌抗原CA15-3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常见癌症的第三位,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位于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判别很大,北美、北欧最高,亚洲、非洲最低,南欧及拉丁美洲居中。我国的津、京、沪及沿海城市为高发地区,上海最高。乳腺癌好发于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00倍。30岁后,发病逐年增多,70~75岁达高峰。乳腺癌常在确诊时已经有转移或在治疗后发生转移,而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乳腺癌从发病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体内可能隐藏着一些微小转移灶。手术、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控制乳腺癌的发展。早期检测乳腺癌转移和治疗后的复发对控制乳腺癌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养活转移复发和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1984年,Hikens等人及Kufe等人分别用人乳脂球膜上分离的糖蛋白MAM-16和肝转移的乳腺癌细胞免疫小鼠,制成针对相应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15-D8和DF-3。这两株抗体所识别的抗原是上皮细胞上的一种粘蛋白MUC-1的唾液酸糖抗原,该抗原被命名为CA15-3。这两株抗体分别与CA15-3抗原上的两个主要决定簇相结合。CA15-3分子结构还不清楚。该种糖蛋白含有脱辅基蛋白一个跨膜区,一个胞内区和由20个氨基酸纵向排列的胞外区。CA15-3分子量约为400KD这种粘液性糖蛋白(MUC-1)位于乳腺细胞和肺上皮细胞上,也大量表达于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上,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CA15-3的血清半衰期不到两周。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CA15-3水平均正常;乳腺癌患者术前CA15-3水平Ⅰ期处于正常水平,Ⅱ、Ⅲ期升高,并以Ⅲ期升高最为明显。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CA15-3水平降至正常,而姑息性切除术后仍高于正常。术前乳腺癌患者CA15-3水平较低与较好的预后呈正相关。血清CA15-3在治疗后持续较高或又出现持续性升高,提示体内残留有肿瘤或乳腺肿瘤发生转移或复发。血清CA15-3水平持续性升高

较临床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灶要早几个月。因此一些临床肿瘤专家认为,在乳腺癌术后最初四年中应该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血清CA15-3水平,而五年以上的患者应每六个月复查一次。在正常人群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CA15-3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少数良性疾患中,如慢性肝炎,结核,自身免疫疾病中也会有所升高。

七、消化道肿瘤及癌抗原CA19-9

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在中国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一位,且未见明显下降趋势。据调查,虽然城市人口胃癌死亡率稍有下降,但在农村中则有所升高。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胃癌的死亡率由1973-1974年的19.8万增至1990-1992年的21.8/10万。男性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59岁,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结肠癌,胰腺癌发病率也有所升高。结肠癌的发病率,以上海市为例,在这期间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在20年间增加2.25倍。

1979年Koprowski用结肠癌细胞系SW1116免疫小鼠,与骨髓瘤杂交制备出被命名为116NS19-9的单克隆抗体。该株抗体能识别肿瘤细胞膜上如糖脂和粘蛋白成分中所表达的唾液酸化的Lewis血型抗原(Sialosy-fucosyl-lactotetraose)的表位。这种血型抗原是一种异质性的高分子量粘糖蛋白,分子量范围从200-1000Kd。在胚胎上皮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但在正常人中表达量很低,该株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被命名为CA19-9。CA19-9在消化道腺癌病人血清中浓度可明显升高,因而又称作胃肠癌抗原。

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有关的肿瘤相关抗原。在胰腺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胃癌,结肠癌以及食管癌,甚至在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9-9循环抗原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着治疗和病情的不同转归,血清中CA19-9含量会有所变化,因而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病变状态。血清CA19-9的测定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预见性和无害的测定方法,可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时监测病情的进展、复发和转移,有助于临床肿瘤医师研究和确定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

八、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及癌症诊断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100个氨基酸和一些单糖组成,分子量约为30000,有α和β两个亚单位,主要具有刺激黄体发育的功能,从而维持妊娠的继续。HCG的检测除了可诊断正常妊娠外,还可对异位妊娠、绒毛膜癌、滋养层肿瘤等进行诊断,并可用于正确指导人工流产。

1.正常妊娠检测

一般孕妇在停经后30-60天才知道受孕,而且妊娠症状在头一月往往不是很明显。胚胎极易受到X线、放疗、手术麻醉以及药物的损伤,另外烟酒及不良饮食也会影响的发育,为减少由于胚治的损伤,而导致婴儿先天缺陷和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尽早使医生和孕妇掌握受孕与否就显得非常必要,对落实优生优育尤为重要。

2.测异位妊娠和正常指导人工流产

HCG在受精卵植入子宫后24至48小时就可以出现在血、尿及体液中,可以被检测出来。不同个体及时期HCG含量有极大变化。但总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一般都在第8-10周达到最高峰,平均上升速度为2.1±0.4增加一倍,然后逐渐降低,到18周时降至同第4周水平相近时即维持无较大的波动。但是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的HCG水平或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妊娠时的情况。当受精卵在子宫外植入后,胚胎的发育可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HCG的水平与同期正常妊娠相比就显得很低。往往人工流产数天,HCG就会消失。如果HCG继续存在,就说明仍有绒毛组织残存,需进一步清宫。

3.检测亚临床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多为孕卵和发育异常,机体孕激素分泌不足,与着床不同步或脱膜发育不良。HCG水平也大大低于正常妊娠,一般在流产前HCG的水平在20mlU/ml左右,所以自然流产的诊断就需采用高灵敏度的试剂。

4.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

滋养层细胞肿瘤系由绒毛膜的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过度增生而来,根据滋养层细胞增生的程度,有无绒毛,侵蚀能力及其它生物学特性,分为良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HCG水平持续升高,可提示这类疾病的存在。

5.HCG与肿瘤

近年来的研究调查提示,HCG不仅是滋养层细胞肿瘤标志,而且还可为许多其它肿瘤的重要标志。如胃癌、胰腺癌、肝癌、多发性骨髓癌、卵巢癌、乳癌等。

九、肿瘤普查

肿瘤发生常常无明显症状,因而无法早期治疗,常常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一些地区已将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铁蛋白(SF)作为体检的检查项目,用以肿瘤普查,从而提高了癌症的早期诊断率。以上肿瘤标志物多属于非组织特异性肿瘤相关标志物,但是联合检测可弥补非特异性的不足,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以下就这几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分别介绍。

甲胎蛋白(AFP):见前文所述。

癌胚抗原(CEA)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是一种分子量为22000道尔顿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的细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含量降至很低。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而肿瘤状态时的CEA则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异常增高,使上述各种肿瘤患者的血清CEA均增高。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有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增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由Berggard和Besrn于1996年从肾脏患者尿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它的分子量仅为1.2KU,电泳是显于β2-MG区带,故被命名为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是人体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地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β2-微球蛋白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轻链部分,链内含有一对二硫键,β2-MG与HLA-A、B、C抗原的重链非共价的相结合而存在于细胞膜上。一般认为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其它细胞均含有β2-MG。它可从有核细胞中脱落进入血循环,使血液中的β2-MG 升高。血清β2-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肿瘤患者β2-MG含量异常增高,在淋巴系统中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脑脊液中的β2-MG的检测对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铁蛋白(ferritin)是Laufberger于1937年从马脾中发现的一种储铁蛋白质,分子量约450KD,每个铁蛋白分子由24个亚基组成,亚基分L(light, liver, basic)和H(heavy, heart, acidic)2种,储铁组织(如肝、脾)中的铁蛋白主要由L亚基组成,等电点较高;而心脏、胎盘中的铁蛋白含H亚基较多,等电点较低。1965年Richter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肿瘤细胞铁蛋白的极大兴趣,与肝、脾铁蛋白不同,肿瘤细胞的铁蛋白含H亚基较多,习惯上称之为酸性铁蛋白(acidic isoferrtins)。免疫学研究确立了铁蛋白为一种肿瘤相关蛋白质,多数肿瘤病人血清中铁蛋白浓度升高,而组织铁储量并未发生相应的增加,血清铁蛋白浓度升高通常说明病人预后不良。在荷有移植性人肿瘤的裸鼠血清中可检测到人铁蛋白的存在,而肿瘤摘除后人铁蛋白从血清中迅速消失,这说明肿瘤细胞可分泌胞外铁蛋白,肿瘤病人血清中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肿瘤组织泄漏所致。

十、肿瘤标志物检测图谱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依照表2.1进行选择

表2.1肿瘤标志物的选择

★注:以上表格摘自中国检验医学用品2001年第一期,仅供参考。

第三章甲状腺激素检测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传导信息实现调节功能,内分泌通过血液和组织液运输激素,作用于某些靶细胞而达到调节功能,二者关系密切。所有的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影响,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功能,如甲状激素能明显影响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

甲状腺是一个内分泌腺体,它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等具有重要作用;甲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或减少均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内分泌代谢紊乱。因此,正确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对于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甲状腺基本知识

甲状腺分泌有生理活性的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无生理活性的反T3等。血浆中T4来自甲状腺,而80-90%的T3和反T3是T4在外周组织经脱碘作用,脱去一个碘原子而生成的。血液中的T3和T4,以结合和游离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甲状腺激素(T4 99.97%,T3 99.7%)可逆性的结合于血浆蛋白上;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在血中含量甚微,与蛋白结合的激素和微量游离激素处于动态平衡中,然而正是这些微量的游离激素才能进入靶组织细胞,与细胞中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它还在垂体部分反馈地调节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结合型的甲状腺激素是没有生物学作用的,它对稳定血中

游离激素含量起着贮存与缓冲作用。

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的另一激素为垂体所分泌的TSH。TSH是由垂体前叶嗜碱细胞所分泌,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5000-28000,糖类分子占总分子量的15%,包括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等。

TSH的分子是由两条肽链组成,一条是α链,由89个氨基酸组成;另一条是β链,由112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肽链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激素的生物学活性由肽链决定。两个亚基必须结合才具生物活性,分开则无活性。

TSH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包括:①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的促进与靶腺激素(T3、T4)反馈抑制的影响,二者互相拮抗,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②神经系统对TSH分泌控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生长介素可降低TSH分泌,多巴胺可抑TSH释放,雌激素可升高TSH基础分泌,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TSH的释放,使垂体分泌TSH减少;③TSH分泌受机体反应调节;④TSH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变化,高峰于午夜23:00-24:00,上午11:00时最低;⑤冷刺激TSH分泌增加,再促进T3、T4分泌以适应冷环境。

(一)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功能有两种调节方式。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反馈性调节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第一种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见图3.1)

图3.1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1.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到达垂体前叶,促进合成和释放TSH。TSH在血液中浓度小于10IU/ml。TSH有兴奋甲状腺的功能:①能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增加;②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③使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肥大。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对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也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尤其是T4浓度升高,可反馈性抑制TSH分泌,反之,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则TSH分泌增强,从而兴奋甲状腺,使之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

3.血中TS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馈性的影响TRH的释放。TSH增加,可以使TRH分泌减少。当血液中游离甲状腺激素,主要是游离T3(fT3)的浓度升高,可刺激TRH合成增加,并贮存于下丘脑,待FT3、FT4降低时,可兴奋TRH的释放,从而增加TSH的分泌,以提高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因此,机体通过这一调节系统,以满足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并使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使人体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恒定。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是减少脂肪储存,降低血脂浓度。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

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T3或T4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T3或T4分泌过多时,蛋白质分解大大增强,基础代谢率增加。

2.对发育与生长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人类生长发育必须的物质,可促进生长发育及成熟。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婴幼儿甲低可导致“呆小症”。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发育成熟,也表现在维持其正常功能。即神经系统机能的发生与发展,均有赖于适量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在胎儿和出生后早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脑部的生长成熟受影响,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障碍。对成人,甲状腺激素主要表现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成人的甲亢所致兴奋性症状和甲低所致的低机能性症状都是可逆的,经治疗后大都可消失。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为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所必需。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能使胃肠排空增快、小肠转化时间缩短、蠕动增加。故甲亢患者食量明显超过常人,但仍感饥饿,且明显消瘦。

6.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促进电解质的排泄。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引起钙磷紊乱。甲状腺激素不足时,水、钠及粘蛋白潴留于皮下组织,则可形成黏液性水肿。

7.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多种维生素代谢和多种酶合成所必需的激素,故其过多或过少均能影响维生素的代谢。8.对其他内分泌腺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状态下一个腺体的功能活动常受到多个腺体影响。同时它也影响多个腺体的功能活动。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的性腺功能及生殖机能是必需的,甲亢时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致性腺发育及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刺激作用。

(三)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所占比例约为80%左右。该类疾病的发生没有固定的年龄段,在欧美国家约有五千万患者,在我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1.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毒症: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组疾病征候群。甲状腺毒症是由血循环中过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其病因却各异。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突,食欲亢进而体重下降,体力减退,心悸,怕热,神经质等。

2.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幼年发病者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病。是由于体内甲状腺分泌激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引起甲低的病因及疾病也很多。缺碘引起的严重地方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先天性甲状腺激素生成障碍性克汀病是甲低最常见的病因(表2)。

3.甲状腺激素抵抗症:1967年Refeloff首次报道了甲状腺激素抵抗症,即血清中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患者非但没有相应的代谢加快及TSH受抑制的现象,反而具有典型的甲减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抵抗症一般可分为全身型(GRTH)、垂体型(PRTH)和外周型三种。

表3.2 临床常见甲低疾病

二、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

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检查包括T3,T4,fT3,fT4,TSH,另外还有TG,TM等。

(一)甲状腺血清学检查的意义:

如前所述,无论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还是从甲状腺疾病的危害程度都可以看出,甲状腺血清学检查在临床上是十分有意义的。它的临床意义如下:

(1)辅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通过血清学并配合其他检查方法,可以判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的病因和部位,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

(2)指导治疗和疗效观察

通过检测,可便于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的掌握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用药量的掌握、减小药物的副作用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诊断非甲状腺疾病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所表现的甲状腺功能改变,通常为T3和T4水平降低f T3水平升高;TSH水平正常,但是在临床上无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又被称为正常甲状腺疾态综合症。如肝脏疾病、糖尿病、颅

脑损伤、精神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改变,因此测定甲状腺相关激素可作为病情评估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辅助指标。

(4)用于鉴别排除非甲状腺疾病

(二)推荐检测方案

人血清中多种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激素或抗体,如何经济有效的设计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是甲状腺功能检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临床怀疑甲亢者,可按下图检查。

临床怀疑甲低者可按下图检查

若可测定高灵敏TSH(sTSH),可将TSH作为一线检测项目,根据TSH的测试结果,确定后面的测试,fT4作为主要的后续项目(如下图)。

(三)一些常见疾病的甲状腺激素变化1.常见甲状腺疾病及相应激素变化

2.一些非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变化

第四章生殖激素检测

一、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它是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和组织细胞所组成。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是机体细胞自己产生和分泌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局部弥散或细胞间的传递作用于受体,来调节自身、周围或远隔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其中,肽及蛋白类激素是机体内最大的一类激素,甾体(类固醇)激素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胺类及氨基酸类衍生物激素、固醇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

随着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可列入内分泌系统的腺体和组织很多,它们分泌的激素多种多样,在人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的生殖活动密切相关,受到生殖医学界重视的,临床上常用于诊断与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激素主要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的三种为蛋白类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另三种为类固醇激素(也称为甾体激素),由性腺分泌。它们的来源及化学本质见下表:

表4.1生殖激素来源及化学本质

以上六种激素习惯上将之归类为生殖激素,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激素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相互调控,并且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整合作用。其中主要与下丘脑-腺垂体、下丘脑-神经垂体两个系统的活动有关。

生殖内分泌包括与人类性征发育、生殖过程有关的内分泌腺和相关激素。机体的生殖内分泌系统在下丘脑、腺垂体和性腺之间构成了在功能上互相调节(通过正、负反馈作用)、极为有效、灵活的机能轴,即: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机体的性征发育、生殖过程就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统一支配下,通过此机能轴,不断地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以适应环境刺激,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并实现对生殖功能的调节,从而使个体得以生存,种系得以绵延。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的正负反馈性调节机制如下(见图1):

1、高级神经中枢(皮层高级中枢和边缘脑)通过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内分泌起调节作用;

2、在上述神经递质的调控下,下丘脑分泌各种调节性多肽,调节腺垂体的分泌功能;

3、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激素),以及PRL(催乳素);

4、促性腺激素(LH和FSH)使性腺得以发育,并实现其相应的内分泌功能,分泌雄性激素(T)、雌激素(E2)、孕酮(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催乳素(PRL)则作用于乳腺促进乳腺发育及发动泌乳。

5、性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性征发育及生理功能。同时也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激素的释放反应,此即为激素的反馈效应。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图4.1 下丘脑腺垂体腺轴作用示意图

二、各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一)女性生理周期相关激素(LH、FSH、E2及P)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LH、FSH均系垂体前叶分泌的性腺激素,都为糖蛋白,前者分子约为26000,后者约为30000,受下丘脑分泌的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控。LH的生理在女性主要是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以促进黄体分泌雌激素(E2)和孕激素(P)。FSH的主要生理作用在女性是促进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性激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雌二醇(E2)等雌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功能形成,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并与孕激素(P)协同配合,形成月经周期。②对代谢的影响:包括促进肝脏合成多种血浆中的转运蛋白,如运铁蛋白、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等;可促进钙盐在骨上的沉积,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等。孕激素(P)的作用则主要为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月经周期;还可松驰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促进水钠排泄,并在排卵后使基础体温升高约1℃。

青春期前,女性体内上述四种激素的含量均较低。但女性进入青春期(13-18岁)后,下丘脑出现约60-90min一次的强脉冲式GnRH分泌,促进腺垂体大量释入LH和FSH。女性内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周期性地每次出现一个成熟卵泡,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也出现与卵泡周期性变化有关的波动,形成月经及周期性排卵,标志着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中,排卵前分别由卵泡的内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合成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酮,排卵后则由黄体颗粒细胞及黄体卵泡内膜细胞大量合成释放孕酮和雌激素。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分泌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也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内分泌细胞调节轴的控制,但不同于其他内分泌,其反馈调节方式较复杂,简述如下:①当前次月经中的黄体萎缩后,血中雌、孕激素急

剧下降,负反馈地促进下丘脑GnRH及垂体LH、FSH释放逐渐增多,刺激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分泌逐渐加,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②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高浓度雌激素反而对下丘脑GnRH 释放产生脉冲式强正反馈调节,并进而引起腺垂体LH、FSH分泌高峰,诱发排卵;③LH、FSH在排卵后迅速下降,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的黄体在LH作用下,继续分泌雌激素及大量分泌孕激素,约于排卵后一周出现雌激素的第二次高峰及孕激素高峰,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④若未受孕,则高雌激素水平在同时存在的孕激素水平协同下,对下丘脑及垂体产生负反馈调节,GnRH、LH和FSH分泌进一步减少,黄体萎缩,血中雌、孕激素骤降,子宫内膜也随之缺血、坏死脱落形成月经。下图总结了月经周期中有关激素浓度的变化。(下图4.2)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随着其性腺功能的衰退,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分泌减少,对垂体分泌LH和FSH的负反馈作用消失,其血液中LH和FSH的浓度升高。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血液中上述四种激素的水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月经周期的不同期,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图4.2、月经周期有关激素浓度变化示意图

(二)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其生理功能可概括为:①刺激胚胎期及出生后男性内外生殖器的分化、形成和发育,参与男性性功能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②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化作用,使机体呈正氮平衡,对男性青春期的长高起着重要作用;③促进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主要通过睾酮对下丘脑GnRH释放及腺垂体LH和FS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来控制。LH可促进睾酮的合成、分泌,而FSH则在LH诱导分泌的适量睾酮参与下,促进精子的生成。非青春期睾酮分泌的昼夜节律不甚明显,清晨约比傍晚高20%。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GnRH出现约每2h一次的脉冲式分泌,特别在夜间尤著,促使LH及FSH释放增多。出现青春期特有的性腺及体格发育完善,第二性征的形成。男性青春期一般始于11-13岁,18-24岁发育成熟。老年男性随着性腺功能的衰退,睾酮的分泌减少,也会出现LH和FSH浓度的升高。

(三)催乳素(PRL)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催乳素(prolactin,PRL)是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催乳素的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发动和维持泌乳。在青春发育期,催乳素在雌激素、孕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能促使乳腺发育;在妊娠期可使乳腺得到充分发育,为哺乳作好准备。妊娠期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抑制了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解除了对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同时催乳素的分泌也大量增加,乳腺开始泌乳。此后,随着规律地哺乳的建立,婴儿不断地吸吮乳头而产生反射,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从而使泌乳可维持数月至数年。催乳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与催乳素释放因子及其他激素的调节。左旋多巴及溴隐亭等药物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5-羟色胺及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等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小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催乳素,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则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用于生物分子分析的研究进展

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用于生物分子分析的研究进展 屠一锋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215123 本课题组开展电化学发光分析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应用于生物分子分析: 一、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行为及机理的理解:文献报道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原理类似于其化学发光原理,是基于鲁米诺的两步氧化反应,在第二步氧化开环时生成激发态而产生光辐射,是不可逆过程,我们的研究表明,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可能更主要是涉及自由基的过程,其氧化还原过程中形成自由基并在相应的条件下可在未氧化开环的条件下辐射光信号,从而不需要氧化至第二步开环反应,因此鲁米诺分子可以提供可逆的电化学发光反应,从而为研制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和检测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多种纳米粒子可以促进鲁米诺在低电位下的可逆电化学发光反应。 二、中性介质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绝大部分文献报道均强调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必须在强碱性介质中实施,而我们的研究主要瞄准中性介质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发现完全可以在中性介质中实施其电化学发光分析,这对开展生物分子的分析是十分有利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多种增敏技术来提高中性介质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效率,如使用增敏剂和电极表面修饰等。实现中性介质中的电化学发光对生物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三、生物分子分析研究:已探讨了对多种类型生物分子进行分析测定的性能,其主要机理是基于自由基之间的能量转移及自由基湮灭作用等,表现在信号响应上为电化学发光的增强或猝灭,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小分子如谷胱甘肽、黄酮、维生素、尿酸等,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达皮摩尔以下,生物大分子如酶、DNA等,已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尿酸氧化酶、谷丙转氨酶等及其催化体系均有响应,对DNA的响应亦已实现,并可用于研究DNA与小分子之间的作用。 四、电化学发光检测与流动分析及分离技术的联用:生物样品大多组成复杂,电化学发光检测池的研制可实现电化学发光检测与分离技术的联用,我们目前已经构建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池,与流动分析成功联用,目前正开展毛细管电泳、芯片电泳与电化学发光检测联用的研究。对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的电化学发光检测,主要设计为柱端检测方式,与芯片电泳的联用,则主要设计为全通道检测模式,已完成检测所需的线阵CCD 微弱光检测器的研制。

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操作规程[管理资料]

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操作规程[管理资料] 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操作规程 1.仪器操作标准化文件内容 1.1 开机前准备 1.1.1 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 1.1.2检查环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1.1.3 检查打印机连接线是否连接 1.2 开机 1.2.1 打开打印机开关 1.2.2 打开系统控制中心电源开关(必须确保此时运行模块的电源是关闭的) 1.2.3当Snpshot屏幕出现在显示屏幕上之后,打开运行中心电源开关 1.2.4 当Snpshot屏幕上运行中心和样品处理中心的状态显示为Stop,选择两中心图 标,按F5-STRTUP键启动仪器 1.3 试剂准备与检查 1.3.1 检查仪器上原有试剂量 1.3.2 如原有试剂量不足,取所需试剂放入仪器 1.3.3 检查试剂瓶是否齐全,批号和效期,确保试剂瓶没有漏液 1.3.4 检查所有试剂、激发液、预激发液或缓冲液是否在效期之内 1.3.5 检查所有试剂、激发液、预激发液或缓冲液量是否足够 1.3.6 检查所有消耗品(反应杯)是否足够,废物是否清空 1.4定标 1.4.1定标试剂:根据不同项目,定标试剂和类型分为2种,并全部为即用型标准品:

1.4.1.1 校正曲线(2点定标) 1.4.1.2 INDEX曲线(INDEX CL 定性定标) 1.4.2定标步骤 1.4. 2.1 输入校正曲线(工厂定标):标准曲线的详细资料全部在试剂瓶上的条码中, 当仪器扫描试剂瓶时,可自动将标准曲线保存起来 1.4.2.2 定标申请 1.4. 2.2.1在Snpshot上选择ORDER 1.4.2.2.2选择Clibrtion order 1.4. 2.2.3选择要定标的分析项目 1.4. 2.2.4输入样品架及位置 1.4. 2.2.5输入标准品的批号和效期 1.4. 2.2.6选择运行模块(可选择) 1.4. 2.2.7选择F2-dd order确认定标申请 1.4.2.2.8 选择以下一种: *重复2~7步骤申请新的项目定标 *选择F1-EXIT返回Snpshot屏幕 1.4. 2.2.9打印申请报告单 1.4.3 定标运行 1.4.3.1按定标申请清单放置标准品的量和位置 1.4.3.2放置消耗品 1.4.3.3检查库存(缓冲液,激发液,预激发液和废物等) 1.4.3.4按RUN键运行,运行结束后浏览定标情况 1.4.4 浏览标准曲线 1.4.4.1从Snpshot选择QC-Cl,选择Clibrtion Sttus 1.4.4.2选择想要查看的项目 1.4.4.3选择F5-Detil,浏览所选项目标准曲线的详细参数 1.4.4.4返回Snpshot 1.4.5 定标要求 1.4.5.1每一个新的批号试剂

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附参考数值) IVD 第一资讯平台IVD 资讯2 月13 日 整理、来源:体外诊断网 本文整理化学发光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甲状腺功能?? 1、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 T3 )临床意义: Tot T3 是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首选指标之一,对甲状腺功能紊乱进行确诊增高:Grave 病,大多数是由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特发性T3 型甲亢、 新生儿一过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TBG、白蛋白增高时、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服用外源性T3 等)。 降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低(如呆小症、Hashimoto 甲状腺炎、先天性甲状腺形成异常、新生儿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特发性粘液性水肿等);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低(如垂体功能低下、TSH单独缺乏症等);下丘脑功能障碍、重症消耗性疾病;先天性TBG 减少症;65 岁以上。

参考范围nmol/L ( -ng/mL ) 2、总甲状腺素 ( Tot T4 )临床意义: 增高:甲亢;妊娠、新生儿;服用雌激素和避孕药;高TBG 血症;急性肝炎;服用碘时;亚急性甲状腺炎;TSH分泌性肿瘤;甲状腺激素过度使用。 降低:甲减;TSH 不应症;甲状腺形成异常;母体抗甲状腺制剂的应用;TBG 低下症;某些严重肝病、禁食、高热病、肾病综合症。 参考范围?nmol/L (?ug/dL ) 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FT3) 临床意义:甲亢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 等的影响,故可诊断妊娠性甲亢,并是诊断甲亢的最佳指标。 参考范围?pmol/L ( ?pg/mL ) 4、游离甲状腺素( FRT4) 临床意义:甲亢、T4中毒症、恶性肿瘤等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 等影响,是诊断甲减的最佳指标。 参考范围?pmol/L ( ?pg/mL ) 5、促甲状腺素 ( 超敏 ) ( hTSH) 临床意义:评估甲状腺的状态,确定亚临床的或潜在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筛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最灵敏的诊断指标,也是产前诊断先天性甲低的最佳指标,并可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衰退的治疗进行疗效考核并指导用药。 增高: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如原发性甲减,异位TSH 分泌综合征( 异位TSH 瘤) ,垂体TSH 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下丘脑性甲亢、地方性或单纯性甲状腺肿。 降低: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如第三性(下丘脑性)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临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参考范围?ulU/ml (mIU/L ) 6、甲状腺球蛋白(Tg)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试剂鲁米诺的一种特殊合成方法

鲁米诺的一种特殊合成方法 鲁米诺又叫发光氨,CSA号为521-31-3。化学名称为3-氨基-苯二甲酰肼。在常温状态下呈现出黄色粉末,是一种很稳定,研发生产多年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它也是刑侦的一种检测工具,可以在犯罪现场检测血迹,可以让肉眼没办法观察到的血液使其发光,呈现出血迹痕迹,方便于记录与侦查。 目前已公开的制备鲁米诺与异鲁米诺的工艺有多种,但是多种制备方法中要么存在废料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要么就是工艺繁琐,设备要求高,要么原料成本高,要么存在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多多少少存在些问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为适应鲁米诺类试剂的广阔市场需求,一种工艺简洁、成本低、绿色环保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十分重要。介绍一种最新报道的鲁米诺或异鲁米诺的合成方法。

这种利用一锅法合成鲁米诺或异鲁米诺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或4-硝基邻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与尿素在有机溶剂中回流3-10小时,3-硝基邻苯二甲酸或4-硝基邻苯二甲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1-3,得到含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或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混合产物A; 步骤二:向混合产物A中加入水合肼水溶液,起始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或4-硝基邻苯二甲酸与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1-3,加热回流1-5小时,得到含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或4-硝基邻苯二甲酰肼的混合产物B; 步骤三:向混合产物B中加入催化剂和还原剂,起始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或4-硝基邻苯二甲酸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1.5-4,在温度为30-50℃下还原反应3-8小时,得到含鲁米诺或异鲁米诺的混合产物C,混合产物C经精制后,得到鲁米诺或异鲁米诺。 这种制备方法将三步反应在同一锅内完成,且中间产物无需进行任何纯化处理,直接得到产物,不仅具有操作方便、工艺简洁的优点,而且得到的鲁米诺以及异鲁米诺的收率和纯度高,能充分满足产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另外,这种合成方法所需的试剂均为常规试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也都是常规设备,原料成本和设备成本都较低,适合工业化化大生产。

Axsym(雅培化学发光仪)简单维修介绍材料,第6单元校准操作技巧

第6单元 校准操作 单元目录表 概述 校准类型 ....................................................................................................................................................... 6-2 系统校准 ................................................................................................................................................ 6-2 检测校准 ................................................................................................................................................ 6-2 校准指导 何时校准 ....................................................................................................................................................... 6-3 强制校准 ................................................................................................................................................ 6-3 可选校准 ................................................................................................................................................ 6-3 校准取样规定 ................................................................................................................................................ 6-4 校准设置与准备 材料要求 ....................................................................................................................................................... 6-5 系统设置 ....................................................................................................................................................... 6-5 校准订购 AxSYM主曲线 .............................................................................................................................................. 6-7 校准请求 ....................................................................................................................................................... 6-10 校准检查 结果检查 ....................................................................................................................................................... 6-13 系统验证 ................................................................................................................................................ 6-13 检查结果 ................................................................................................................................................ 6-14 人工激活曲线失败.................................................................................................................................. 6-17

42i氮氧化物分析仪 中文说明书

热电42i氮氧化物分析仪 技术资料 方法标准:ISO7996-1985 方法名称:化学发光法 山东美吉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简介(性能和工作原理)第二章使用说明书 第三章设备保养维修操作规程 一、仪器安装 二、校准 三、日常维护保养 四、故障诊断和排除

简介 产品性能 42i 化学发光法分析仪结合检测技术,轻松利用菜单驱动软件和高级诊断提供了极其卓越的适应性和可靠性。42i 分析仪具有以下的特征: ·320*240液晶图像显示 ·菜单驱动软件 ·区域可定量程 ·用户自选单/双/自动量程模式 ·多重用户自定义模拟输出 ·模拟输入选择 ·高灵敏度 ·快速响应时间 ·全量程线性 ·独立NO-NO2-Nox量程 ·NO2 转化炉可替代选择 ·用户自选数字输入/输出容量 ·标准通讯特色包括RS232/485和以太网 ·C-Link, MODBUS协议,以及流动数据协议 工作原理 42 i 分析仪原理是基于一氧化氮(NO)与臭氧(O3)的化学发光反应产生激发态的NO2分子,当激发态的NO2分子返回基态时发出一定能量的光, 所发出光的强度于NO的浓度呈线性关系,42i分析仪就是利用检测光强来进行NO的检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NO + O3 ──NO2 + O2+ h 仪器在进行二氧化氮(NO2)的检测时必须先将NO2转换成NO,然后再通过化学发光反应进行检测。NO2是通过钼转换器完成NO2到NO的转换. 其转换器的加热温度约为325℃(可选不锈钢转化器加热温度为625℃)。 如图1-1所示, 样品气通过标有SAMPLE的进气口被抽入42i分析仪,然后样气经颗粒物过滤器过滤,到达一电磁阀,由该电磁阀选择样气的路径是直接到达反应室(测NO方式),还是先经过NO2到NO转换器后再进入反应室(测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nm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N-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优点主要有: ①背景发光低,信噪比高; ②发光反应干扰因素少;

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AFP

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AFP、CEA的应用 关键词】癌胚抗原 【摘要】目的研究磁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的可靠性及方法学评价。方法利用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EA,并进行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回收率方面的探讨。结果化学发光法测定AFP的线性范围0.30~1380μg/L,CEA的线性范围0.51~1067μg/L。测定AFP的批内精密度CV值为1.16%~3.53%,批间为1.49%~4.67%;CEA的批内精密度CV值为0.87%~4.47%,批间为1.92%~4.71%。AFP的最低检测限度0.30μg/L;CEA 的最低检测限度0.51μg/L。AFP的回收率97.7%~99.0%;CEA的回收率98.4%~101.65%。黄疸、脂血、溶血对AFP、CEA的测定无明显影响。结论磁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宽、精密度好、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关键词】磁微粒子化学发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近十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测定时间短,无放射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在临床和科研[1]。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它们的测定有助于肿瘤病人的诊断、治疗及术后疗效观察。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ACCESS型免疫分析仪,即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我们用此法对血清中的AFP和CEA的测定,作了精密度、分析灵敏度、回收试验及干扰试验等实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ACCESS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2 试剂 AFP和CEA试剂盒由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配套试剂。 1.3 方法按仪器操作手册,用配套试剂盒测定定值、样品。数值在标定值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做精密度、灵敏度、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等相关实验。 2 结果 2.1 精密度采取批内和批间差异来确定。分别取AFP和CEA高、中、低浓度各三份混合血清标本,其中一半重复测定20次,计算均值、方差,及批内CV值。另外一半分成20份,装入塑料离心管置于-20℃冰箱,每天1次连续测定20天,计算均值、方差及批间CV 值。结果见表1。 表1 AFP和CEA批内、批间变异值(略)

嗜血神探浅谈鲁米诺(发光氨)在法医血痕检验技术中的

嗜血神探—浅谈鲁米诺(发光氨)在法医血痕检验技术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药学院 陶鹏宇 关键词:法医学,法医物证学,血痕检验技术,鲁米诺,荧光反应 题记: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南宋】 法医科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漫长,复杂而又令人神往的过程。它是一个成功的故事,是人类在弥补法网中的漏洞,防止犯罪分子逃脱惩罚这一永无止境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胜利有的非常重大,而有些则小到几乎无法察觉。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大规模战争的消失,犯罪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首要因素。因此,谁也无法否认法医学对现代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的不朽贡献。如果没有法医学,如今关在监狱中的无数恶棍就会逍遥法外。电子显微镜,光谱,气体彩色成像,DNA鉴定等高科技手段为法医学的发展描绘了无限光明的蓝图;而在法医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如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临床法医学,法医精神病学等高科技手段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渗透,而且高超的科技技术手段也使法医学各学科界限不再明显,学科的交叉和双赢更加繁荣。 提到法医学的重要分支法医物证学,就不得不提到证据。Evidence,means the facts,signs or the subjects that makes you believe something is true.而法医物证学作为法医学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则是运用医学,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物质证据的检验和鉴定的一门科学。法医物证检验的主要对象是人体的组织器官,分泌物或排泄物。常见的有血液(痕),精液(斑),唾液(斑),尿液(斑),毛发,骨骼,牙齿,呕吐物,粪便,汗液,泪斑等。与痕迹证据等其他物质证据一样,这种生物物证具有一般物证所共有的特征,即客观存在性和与案件的关联性。但这些重要的证据也同时具有另一个特点,即它们是极细小而分布范围不固定的物质和痕迹。有别于其他物证的是,法医物证属于生物性物证,具有生物物证的特殊属性。法医物证中多含蛋白质及核酸等有机大分子成分。保持活性时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些生理规律,然而法医们常常要面临的问题是这些活性成分会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使检验的时机和条件丢失。。正因为要面对工作中特殊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在法医物证学中才更显其神通广大。法医需要高超的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才能准确快速的完成取证检验。 在简要介绍了法医学及法医物证学的概论之后,我们要走近这位传说中的嗜血神探鲁米诺。顾名思义,鲁米诺用于取证检验中的血痕检验。首先先介绍一下化学药品鲁米诺。鲁米诺, 化学式C8H7N3O2。(图一为鲁米诺的结构简式)在常 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 的化学试剂。熔点约280摄氏度。碱性条件下可以被 氧化剂氧化,发出蓝绿色荧光,最大波长可达425nm。 据实验测定,多种金属离子,阳离子,和有机物能增 强或抑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或直接氧化鲁 米诺而发光。这种性质在化学分析中被广泛应用于酸 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中,鲁米诺已作为 化学发光指示剂,在颜色较深或浑浊的溶液体系中, 具有分辨率好的特点。在生物学中,这种性质已被用于30多种金属离子,氧,卤素,硫化物,氰化物的痕量分析。再有机和临床分析中,已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氨基醇类,胆甾醇,有机磷化合物,葡萄糖,血红素,酶等的测定。。由

43i二氧化硫分析仪-中文说明书

43i二氧化硫分析仪-中文说明书

热电43i二氧化硫分析仪 技术资料 方法标准:ISO/CD10498-2004 方法名称:脉冲紫外荧光法 山东美吉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简介(性能和工作原理)第二章使用说明书 第三章设备保养维修操作规程 一、仪器安装 二、校准 三、日常维护保养 四、故障诊断和排除

第一章简介 产品性能 43i紫外荧光分析仪结合经典检测技术,易于操作菜单的软件 ,先进的诊断功能,以提供稳定性和灵活性,43i有以下特点: ●320X240 LCD ●菜单式控制软件 ●可编程量程 ●用户可选量程模式 ●多用户定义模拟输出 ●模拟输出可选 ●高灵敏度 ●快速响应时间 ●全量程线性 ●内部采样泵 ●全内置 ●对流量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用户可选数字输入输出 ●RS232-485和网络连接 ●CLINK,MODBUS,数据流协议. 详见各章节. 工作原理 43i分析仪是一种脉冲荧光分析仪,原理是基于二氧化硫(SO2)分子吸收了紫外线并被一定波长的紫外线激发,当被激发的SO2分子返回低能级时释放出另一波长的紫外光, 所发出光的强度于的浓度呈线性关系,43i分析仪就是利用检测光强来进行SO2的检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SO2 + hν1──→SO2*──→SO2+ hν2 如图1-1所示, 样品气通过标有SAMPLE的进气口被抽入43i分析仪,样品气体通过一个能去处对检测有影响的碳氢化合物的“kicker”管进入荧光室,在荧光室内SO2分子将被紫外线激发,然后样品气通过流量计,毛细管和“kicker”管的外套排出。 一个聚光镜把脉冲紫外光聚焦到一个和反应室相连能产生激发SO2分子紫外线的光学组件。进入反应室的紫外光激发SO2分子,SO2分子返回低能级时释放出另一波长的紫外光。带通滤镜使只有SO2分子返回低能级时释放出的紫外光能到达光电倍增管(PMT)。光电倍增管(PMT)检测SO2分子释放出的紫外光。在反应室另一面的光电检测器连续检测脉冲紫外光源的情况,并通过电子线路对光源的波动进行补偿。 43i仪器不仅可在前面板上显示SO2的浓度值,同时可将这些值输出到仪器的模拟输出端,串行口,局域网输出。

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和临床应用

电化学发光(Elecsys)检测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 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检测范围:0.300─10.00nmol/l或O.195-6.51ng/ml 正常参考值:1.3-3.1nmol/l或0.8-2.0ng/ml 甲状腺素(T4, thyroxine)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检测范围:5.40─320.0nmol/l或O.420-24.86μg/dl 正常参考值: I. 66-181nmol/l或5.1-14.1μg/dl(标本取自德国和日本) II. 59-154nmol/l或4.6-12.0μg/dl, FT4指数57-147nmol/l或4.4-11.4ug/dl (标本取至美国)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 -uptake,TBG)。 检测范围:0.400─50.00pmol/l或O.260-32.55pg/ml 正常参考值:2.8-7.1pmol/l或1.8-4.6pg/ml 游离T4(FT4- free thyroxine)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鲁米诺(5-氨基-2,3-二氢-1,4-二杂氮萘二酮,也称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俗名发光氨luminol,因其结构简单、易合成、水溶性好,以及发光量子效率高等特点,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化学式C8H7N3O2 。鲁米诺是最常用的液相化学发光试剂之一。自从1928年albrecht首次报道了鲁米诺与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发光反应以来,人们对该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就一直十分活跃,使得该化学发光体系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之中。通常用于酶促化学发光实验以及刑侦上的微量血迹检测。由于其结构简单、易合成、发光量子效率高的特点,现也被用于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中。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应用最为广泛。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李正平等发现铁蛋白催化,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信号,建立简便灵敏的检测铁蛋白的化学发光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μg/l,检出限为0.36μg/l,为铁蛋白作为纳米粒子标记物及直接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戴路等报道了一种新的测定雌性激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在碱性条件下,金银复合纳米粒子能显著地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而雌性激素能明显地抑制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天然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的化学发光方法。该方法已用于孕妇尿样中雌激素总量的测定。刘振波等基于人的血清白蛋白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叶绿素铜钠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连续测定人的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 二、

雅培化学发光的维护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反应杯通路故障分析 (2012-01-05 01:04:46) 标签: 杂谈 1、反应杯流程 反应杯倒入反应杯箱中,由电梯链条自由提升到反应杯电梯门口,电梯门是一块软胶片,反应杯在此由软胶片拨人定向斜道中,使反应杯垂直悬挂。在挡板处受阻转为垂直方向进入螺旋管中,满否由反应杯检测板检测,当满时,电梯停止转动。在推杆将预热段最右一个杯推人反应段后,在后退补,使预热段中永保持16个反应杯。进A的反应杯在加样,加试剂反应后到分离针1对反应物分离,在经过分离针2后反应杯中仅剩含吖啶脂的有效结合物,到达酸管时加酸入反应杯,升降机降下,由轨道皮带将反应杯带人升降机中,由升降机提升到亮度计盒中,并由其旋转马达推送到碱管位置加碱,使其反应结合物发光,并由光电倍增管接收,此后反应杯转送到吸废液针位置,由废液针吸走反应杯中废液,再将空杯转送到退杯电磁阀位,由电磁阀将其打人废杯箱中,就此完成全过程。 2、常见故障及排除 2.1、卡杯

2.1.1、反应杯在反应杯箱中不能提升 原因可能是: (1)由于反应杯电梯门不能发挥有效功能,曾使反应杯从顶上翻过,掉在电梯链条后半部分,卡住链条,使其不能转动。解决办法是,开后盖,取出反应杯即可。 (2)马达烧毁,还未曾发现。 2.1.2、反应杯堆积在定向斜道上 原因可能是:定向斜道中灰尘过多,使反应杯不能靠重力转向并滑下,当中反应杯下降后检测器检测到无反应杯,驱使不断转动输送反应杯到定向斜道,造成堆积。解决办法是,拆开后用长镊子夹住喷有碧丽珠(一种沙发光洁剂)的纱布,清洁定向斜道。 2.1.3、反应杯卡在盖板位置 仔细观察可看到反应杯是成倾角卡在此处,而非平常的直立,可能的原因是: (1)螺旋杆安装时太靠下,使下端口离轨道底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个反应杯高度,造成推杆在推反应杯时不能平行推出。解决办法是轻微松开上的螺钉将螺旋杆往上推,其螺旋管下口位置正好在盖板上半部分一条水平横线位置为正确。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自己整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A、管式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竞争法:用标记抗原与待检抗原竞争性结合固相抗体,待检抗原与检测信号成反比) 一、原理:本实验采用竞争法,酶标抗原与标准品抗原竞争抗体,标准品抗原浓度越大,结合到抗体上的酶标抗原越少,RLU越小,B/B 值越小。例:A为一种抗原 小分子,有免疫反应性。实验中采用竞争法对尿液中的A进行分析,使待测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RP)在均相体系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兔抗A 抗体(FITC-A抗体)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羊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反应生成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用冷光分析仪检测发光强度(RLU),测定尿液中A的含量。 二、仪器: 1、Flash’n glow LB955 30 管全自动进样冷光分析仪(Berthold 公司); 2、高速离心机(Beckman 公司), 转速13000 r/min 3、磁性分离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定制, 磁场强度2800 高斯) 4、XW80 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5、试管12 × 60 mm(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 6、磁性微粒子(磁性分离剂, Adaltis 公司) 三、试剂 1、A标准品 2、A单克隆抗体 3、A-BSA结合物 4、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粒子(5mg/mL) 5、FITC标记的A单克隆抗体 6、HRP标记的A 7、PBST 洗涤液(0、05mol/L PBS, 含0、05% Tween-20) 8、分析缓冲液(0、05 mol/L 的PBS 缓冲溶液, pH 7、4, 含2、0%BSA、0、5 %的水解明胶、0、1%的Proclin-300) 9、发光底物液(鲁米诺、过氧化氢与对碘苯酚溶液)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四、试剂处理 1、用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 梯度稀释标准品; 2、取A-BSA-HRP溶液, 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 梯度稀释, 配制1:1000、1:2000、1:5000 的A-BSA-HRP 溶液,4 ℃保存、 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的配制: 取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 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梯度稀释, 配制1:1000、1:2000、1:5000、1:10000、1:12000 的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 4 ℃保存。(具体分析) 五、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标准品与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RLU),使用Fl ash’n glow LB955 发光分析仪自带软件中的数据处理程序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线性方程采用的就是logit(Y)-log(X)的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以logitY 为纵坐标, logX 为横坐标, 其线性方程表达式为logit(Y) = a + blog(X), 线性方程中 X 为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溶液的浓度, logit(Y) =ln(y/1-y),y=B/B0,式中, B 为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 B0 为不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而加分析缓冲液的发光强度、根据标准品的浓度与发光强度值, 经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 代入样品

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合成

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学习芳烃硝化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硝化方法,加深对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重结晶操作技术; 了解鲁米诺化学发光原理。 二、实验原理 米诺的原料,经脱水后得到的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可用于有机合成和醇 类测定。邻苯二甲酸酐经直接硝化,既可获得3-硝基-邻苯二甲酸,同时 也会得到4-硝基-邻苯二甲酸。在3-硝基-邻苯二甲酸分子中,硝基对邻 位羧基影响很大,它和羧酸会形成分子内氢键,加上相邻二羧基之间存在 的分子内氢键,对整个羧酸分子的离解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其 水溶性下降。在4-硝基-邻苯二甲酸中,硝基与羧酸之间难形成分子内氢 键,因而,它在水中的离解度相对要大一些,水溶性也好一些。邻苯二甲 酸酐硝化后产生的异构体的分离正是利用它们在水溶性上的差异加以解 决的。 反应式: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也有一些化学反应主要是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鲁米诺(Luminol)在碱性条件下与氧分子的作用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发光例子。一般认为,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二价负离子,后者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一种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而发生分解,导致形成一种具有发光性能的电子激发态中间体。其过程如下: 现已证实,发光体是3-氨基-邻苯二甲酸盐二价负离子的激发单线态。当激发单线态返回至基态,就会产生荧光。激发态中间体也可将能量传递至激发态能量较低的受体分子,受激发的受体分子再通过发出荧光释放能量恢复到基态。不同受体分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差异使其发出的荧光各不相同,这些现象在本实验中可观察得到。 三、药品 邻苯二甲酸酐、二缩三乙二醇、10%水合肼、二水合连二亚硫酸钠、二甲亚砜、浓硫酸、发烟硝酸、冰醋酸、10%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四、实验操作 1、3-硝基-邻苯二甲酸的合成 在100mL三口烧瓶上,配置磁力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分别加入12ml 浓硫酸和12g邻苯二甲酸酐。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当反应混合物温度升至80℃停止加热。将10mL发烟硝酸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烧瓶中,滴加速度以维持反应混合物温度在100~110℃[1]。 加完硝酸后,继续加热并搅拌1h,温度控制在100℃。然后,让反应液冷却。在通风橱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

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酶免检测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现今发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测定方法(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体损害),而是转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测定,最终趋向于能够枪测到皮克或10负18摩尔级的、非同位素的、自动或半自动的实验室测定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创了免疫诊断的新纪元。 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及无放射危害的分析技术。70年代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光免疫分析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也称时间延迟光致发光)、电化学发光(也称场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几种。 1、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通常是指有些化合物不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通过吸收化学能(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从基态激发至激发态。退激时通过跃迁(或将激发能转移至受体分子上),释放能量产生光子,以光形式放出能量从而导致的发光现象。其主要特点为消耗发光剂。同时量子效率相对较低。 1.1 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可分为酶促化学发光和非酶促化学发光两类。其中酶促化学发光主要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碱性磷酸酶 (ALP)系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等。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作为标记物的酶基本不被消耗,而反应体系中发光剂充分过

最,因此发光信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速率法测量,故检测方式简单、成本较低。酶促反应的主要缺点为工作曲线可能随时间漂移,而且低端斜率容易呈非线性下移。而非酶促化学发光包括吖啶酯系统、草酸酯系统、三价铁一鲁米诺系统等。非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标记物被消耗,同时作为标记物的发光剂是发光反应的瓶颈,即含量总是相对不足,因此发光信号持续时间较短;如果直接在免疫反应杯中启动发光反应,由于发光剂被很快消耗,故只能进行一次性测量。所以重复性较差。为降低检测成本并实现重复测量,目前普遍采用原位进样加流动池的时间积分测量方式。因此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并目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1.2 按发光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闪光和辉光两类,闪光型发光时间在数秒内,如吖啶酯系统。其检测方式一般采用原位进样和时间积分法测量,即在检测器部位加装进样器,并保证加入发光剂和检测2个过程同步进行;同时以整个发光信号峰的面积为发光强度。而辉光型发光时间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以上,如HRP一鲁米诺系统、ALP—AMPPD 系统、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系统等。其信号检测无需原位进样,一般以速率法测量,即在发光信号相对稳定的区域任意点测量单位时间的发光强度。 测量化学发光反应的光强度,求得某些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的

在线水中油分析仪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

BQSY-3010型 水中油 在 线 分 析 仪

声明 在开箱、安装和操作此设备之前,请完整地阅读本手册。特别要注意所有的危险警告和注意事项。否则,可能会对操作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者对设备造成损坏。要确保本设备所提供的防护措施不受破坏,请不要使用本手册规定之外的方法来安装或者使用本设备。

目录 第一章安全事项 (5) 1.1 电气安全 (5) 1.2 腐蚀性安全 (5) 第二章系统概述 (6) 2.1 主要特点 (6) 2.2技术参数 (7) 2.3 主要零配件清单 (7) 第三章仪器安装 (9) 3.1 拆箱和检查 (9) 3.2 外观及尺寸 (9) 3.3 位置要求 (10) 3.4 机械安装 (10) 3.5 管道连接 (12) 3.5 电气连接 (14) 3.6 通信连接 (15) 第四章标准溶液配置 (16) 4.1 注意事项 (16) 4.2 配置试剂 (17) 4.2.1 所需药品 (17) 4.2.2 所需器皿 (17) 4.2.3 标准溶液配置 (17) 4.2.4 试剂瓶放置 (17) 第五章使用入门 (18) 5.1 认识在线分析仪 (18) 5.2 工作原理 (18)

第六章软件操作 (19) 6.1 初始登录 (19) 6.1.1 主界面 (19) 6.1.2 操作登录 (19) 6.1.3 功能菜单 (20) 6.2 系统设置 (20) 6.2.1 功能概述 (20) 6.2.2 操作说明 (21) 6.3 系统状态 (27) 6.3.1 功能概述 (27) 6.3.2 操作说明 (27) 6.4 数据管理 (28) 6.4.1 功能概述 (28) 6.4.2 操作说明 (28) 6.5 功能测试 (30) 6.5.1 功能概述 (30) 6.5.2 操作说明 (31) 第七章维护 (32) 7.1 维护安排 (32) 7.2 系统清洗 (32) 7.3 系统报警与故障处理 (33) 第八章保修 (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