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一节空气一

第二章第一节空气一

第二章第一节空气一
第二章第一节空气一

2.1.1空气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能列举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确定物质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体验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空气成分的鉴定。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1/5。

点击本节考点:2.1.1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考试要求a);2.1.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考试要求a)

课堂设计:

#听写化学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磷、硫、氧气、氮气、、氖气、氦气、氩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情境导入:人每时每刻吸入新鲜(含较多氧气)的空气,呼出含较多二氧化碳的空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需要空气(氧气)。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到底有多少呢?空气的成分除了氧气、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什么成分?

一空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

#复习:熟石灰:氢氧化钙;生石灰:氧化钙(能吸收水分,作干燥剂。还原性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叫“双吸收剂”。);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

#提问:浑浊的石灰水是悬浊液;澄清的石灰水是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CO2=CaCO3↓+H2O

*变浑浊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

@氧气:性质——有助燃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本身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性质——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检验方法:白色硫酸铜粉末;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变成蓝色晶体;方程式:

*补充:氧气还能供给呼吸。空气中有氧气,所以空气是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一种资源。氧气还能与灯泡中的灯丝反应。故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

#实验1:探究空气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如果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而浑浊的石灰水是悬浊液,分散的颗粒是氢氧化钙固体小颗粒。)

如图所示:用大针筒把空气压进石灰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⑴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答:是。

⑵变浑浊的速度怎么样?答较慢。

⑶这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且含量较少。

#实验2:探究空气中是否存在氧气。(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来检验)

⑴一根燃烧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否继续燃烧?答:能。

⑵把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氧气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木条剧烈燃烧。

⑶比较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作出解释。

答:空气中存在氧气,纯氧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高,所以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得更剧烈。#实验3:探究空气中是否存在水蒸气。

演示1:将少量烘干的无水硫酸铜放入试管里,用胶头滴管加入少量水,观察实验现象。答:无水硫酸铜呈白色,加入水后变成蓝色。利用无水硫酸铜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检验有无水的存在。

演示2:如图所示,把一些碎冰放进一个干燥的烧杯里,用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过一会儿,在表面皿里加一些无水硫酸铜,观察实验现象。(为了使实验快速进行,可在冰块中加入少量酒精)在烧杯中放入冰块的目的是利用冰块能起降温作用,使空气中的气态水液化成小水滴。实验中,表面皿中的无水硫酸铜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该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归纳:1上述三个实验分别证明了空气中含有C O3、H2O、 O3。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3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除了含氮气、氧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和少量C O3、H2O (气),以及其他杂质。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4:⑴如图所示(课本35页),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用记号划分成5等份。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

⑵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待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出现了什么现象?答烧杯中的水倒吸进集气瓶(水经导管由烧杯流入集气瓶中。),瓶内水位升高,水的体积约占瓶容积的1/5.(如果瓶内氧气全部和红磷反应了,那么氧气的体积就是进入瓶内水的体积。)

*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答:瓶中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集气瓶中氧气参加了反应,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所以反应后瓶内气压减小了,大气压把水压进来了。)

列出方程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注:烟是固体小颗粒,是固态的;雾:是小液滴,是液态的。)。

*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的原因是:使集气瓶内氧气反应完全。

⑶该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1/5.)

#该实验说明了氮气的性质:氮气本身不燃烧(氮气不会与氧气反应),也不助燃(氮气不会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若空气中的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就不能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果氮气会和红磷反应,则能否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答:不能。

⑷实验中红磷能否换成木炭或硫粉?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木炭和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会导致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水难以倒吸入集气瓶。(原因: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是气体,瓶内气压

并不随氧气的消耗而由明显的减小。)

⑸若上述实验所测的结果偏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红磷偏少,氧气未反应完(测出的氧气体积含量就小于空气中原有氧气含量。);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气压没有下降很多。故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燃烧后未冷却至室温即打开止水夹(温度未降下来,集气瓶内压强仍比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就比较小。)。

*若实验结果偏大。即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其原因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想想为什么?)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有哪些?应如何改进?

答:ⅰ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会排出少量空气;ⅱ实验结束后,导管内的水不能全部进入集气瓶内。改进:将试管的容积做好5等份的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的白磷,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的水的水槽中,并在液面下将橡皮塞取下。//思考:在液面下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相关练习是《课时训练》38页第11题,39页第13题。

#探究活动:请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除了含氮气、氧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和少量C O3、H2O (气),以及其他杂质。即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和杂质占1%。

#讨论:读课本35页图2-4,说出组成空气的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答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为1%。

#归纳: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图见课本35页)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比为4:1是指体积比。

三、空气的利用

自学“空气的利用”这一节内容,归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归纳:1氧气的用途。

⑴空气可供生物呼吸(提供呼吸。)。动物吸入空气的目的是得到氧气,用于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如登山、潜水、急救病人等。

⑵帮助燃烧。如气焊、气割、炼钢(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等。有机燃料(如乙炔等)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火焰。可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

⑶抢救病人的氧气不是(填是或不是)纯氧。氧气瓶的输出口往往有一瓶蒸馏水,瓶中的氧气要经过蒸馏水才能进入人体,放蒸馏水的原因是蒸馏水可吸收氧气中的杂质,同时能湿润氧气,有利于病人呼吸。(画出装置图,辨认进气管和出气管。)

2氮气的用途

⑴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青少年每日要有足够的氮的摄入量,应多吃含氮量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等。

⑵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因此,灯泡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另可充入氖气、氩气等),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可以防腐、保鲜。

⑶氮气的用途是①充填灯泡。②食品中充氮气,可防腐、保鲜。③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④作冷冻剂。液态氮气汽化能吸收大量热量。/汽车安全气囊内的化学物质碰撞后生成的气体。/

⑷由于液态氮汽化时需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用作冷冻剂。

3稀有气体的用途。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

*稀有气体不是一种单一气体,包括氦、氖、氩、氪kr、氙xe、氡rn等。

⑴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例如,焊接金属时用于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保护气。

*事例:用不锈钢做的门窗,制作时常采用“氩焊”,即焊接时用到氩气,这是利用了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时用于隔绝空气,起到保护作用。

⑵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人们用它制成了各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人造小太阳等。

⑶稀有气体还可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制造低温环境的氦冷冻机。),用于医疗麻醉(氙气)等。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⑴经压缩的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它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是一种制冷剂(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⑵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于制纯碱(碳酸钠)、尿素和汽水(溶质为二氧化碳)。

⑶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氧气),可用于灭火。

*提问:用于灭火的气体还有氮气。

⑷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胡重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国际上常采用一种“酸水”(含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它的作用是①提供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

#教学反思:

&考题选:

(.浙江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

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

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左右。

步骤: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

橡皮

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

广口

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步骤的目的是。

在步骤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分

小于分

分,写一个方程式得分

(.浙江台州)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

对规律的重要认识。

.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答

燃素与汞结合造成质量增加即可)

①不支持,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②氧气(或)③质量守恒

(09浙嘉).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有水的是

.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白色硫酸铜粉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蓝

.人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起雾

.蜡烛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09浙丽)3. 二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经过反复实验,得

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

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C

A. 空气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09浙温).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使氢气在甲瓶中燃烧。

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的操作应是。

实验测得甲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有同学提出,若用取代,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火焰熄灭后,没有及时用夹子夹住橡胶管(或实验装置气密性不良)

不认同因为一氧化碳点燃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没有减小,所以无法测出

(2009浙教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

原因是

、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

(1)、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NaOH(或类似的KOH等)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不能

(4)、用反应完全后的粉末质量减去没反应时的粉末质量,就是烧瓶内的氧气质量,用它除以氧气的密度得出体积,再除以烧瓶的容积就得出了答案

温7.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 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 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 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 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 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性质用途 氮气78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 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21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 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 气球 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 二氧化碳含量很大 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 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 2 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 、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 2、NO 2 、O 3 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 2、CH 4 等)

酸雨(NO 2、SO 2 等)白色污染 (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 MnO22H 2 O + O 2 ↑ 2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 2KClO 3 MnO22KCl+ 3O 2 ↑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 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008-08-04 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

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板书〕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

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下训练(人教版必修1)

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酸:CH 3COOH 、H 2SO 3、NaHCO 3、HF B .碱:Cu 2(OH)2CO 3、NaOH 、Fe(OH)2、Mg(OH)2 C .盐:AgCl 、BaSO 4、NaH 2PO 4、Mg(NO 3)2 D .氧化物:FeO 、N 2O 5、COCl 2、SiO 2 解析:选C 。A 项中NaHCO 3不是酸;B 项中Cu 2(OH)2CO 3不是碱;D 项中COCl 2组成元素为三种,不属于氧化物。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为:CCl 4+4Na =====700 ℃C +4NaCl ,由此可知 B 、 C 、 D 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故A 项不正确。 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A .KHSO 4 B .NH 4NO 3 C .Ca(H 2PO 4)2 D .Cu 2(OH)2CO 3 解析:选B 。A 、C 项属于酸式盐,D 项属于碱式盐,B 项中NH 4NO 3既不是酸式盐也不是碱式盐。 4.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雾是一种纯净物 B .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 的分散系 C .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 解析:选C 。大雾是一种气溶胶,所以是微粒直径介于1 nm ~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 .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 .胶体有布朗运动 C .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4.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5.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征 无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有固定的性质 化学符号 无固定的化学符号 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举例 空气、海水、牛奶 N 2、O 2、H 2O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6.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属于混合物,又称为惰性气体。 7.空气污染物为有害气体和烟尘。 8.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101KPa ,-183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218 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1.物质与氧发生的发生,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混合 分离

性。 12.进行的很慢,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 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属于 物理变化。 15.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6.催化剂的特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和减慢) (2)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3)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7.几种反应。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3)硫+氧气 二氧化硫(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前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过氧化氢 水+氧气 (6)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7)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精讲精练

空气 氧气 【核心知识】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用途,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记住反应现象,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认识氧化反应,知道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氧化剂 【要点精讲】 1.空气 (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氧气约占1/5;空气含有的各种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本实验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因此在学习中应针对不同的实验,正确地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纯净物,如用O 2表示氧气,用NaOH 表示氢氧化钠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固定的性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种物质都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如空气、汽水等。 2.氧气 (1)氧气的工业制法一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氮气 方法导引: 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特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几乎不变,这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方法导引: 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指的是水蒸气、悬浮杂质(灰 氧气 空气 降温 加压 蒸发 -196℃ 空气 液态空气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复习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填空题专练 新人教版 精

空气 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物(填物质类别),爆米花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以防污染,因为被污染的空气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和两大类; (2)生活中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生活中可以用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另外我国是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所以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请你为你家庭的日常生活提出一种节水措施. 【分析】(1)可以根据物质的物质组成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爆米花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 (2)生活中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加入肥皂水,搅拌,气泡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用淘米的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故填:(1)混合物;水蒸气;有害气体;烟尘;(2)煮沸;肥皂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2、下列现象中:①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冷饮,过一断时间后,冷饮瓶的外壁上就出现水珠; ②冬天,人说话时,可看到呼出的气体变成水雾;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⑤在空气中对着干冷的玻璃杯吹气时,玻璃杯的壁上出现水雾.其中,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有,能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的有. 分析】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及人体呼吸原理,空气中各成分极其性质特点分析回答本题. 【解答】解:①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冷的瓶子表面遇冷凝结成小液滴的原因,从而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 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化学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 (C)21升(D)2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 教材分析 1、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2、我们证明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呢?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 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 活动,猜想空气中气体成分。 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 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 观察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学生 设计探究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阅读,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按教材中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的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共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两部分。“认识地球”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被安排在第一节,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又是第一节的前两个问题,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究地理过程的热情,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节教材内容又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一些活动和材料,以减轻难度。 【教学分析】 新课程倡导构建开发式的地理教学课堂,提倡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积极探究,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正是一个由直观感受到观察猜想,再到实践探险和科学探测的过程。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有好奇心,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结合教学的实际条件,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 转。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的大致过程,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 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6、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 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 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保护空气 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练习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

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二、氧气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 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和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2、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出热量。 3、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人燃烧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4、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5、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练习 1、以下对氧气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章空气与生命 第1节空气与氧气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组成成分 说明①空气成分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而且是个粗略值。 ②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差别。 ③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舍勒和拉姆塞(发现稀有气体)。 2.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 (1)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①试剂:。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1所示)。 ③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变浑浊的速度较慢。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2)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①检验用品:小木条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2所示)。 ③现象:燃着的小木条继续安静地燃烧。 ④结论:空气中有氧气。 (3)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①试剂:无水硫酸铜粉末。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3所示)。 ③现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例1 (湖州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氮气D.氧气 知识点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在一个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倒流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易燃物质以红磷为例,下同)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集气瓶内水面上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4.实验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第二章空气 一.空气: (1)组成:N:78% O: 21% 稀有气体:0.94% CO:0.03% 其它:0.03% 其中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He Ne Ar Kr Rn Dn (2)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N水:HO (2)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保持各自性质。 如空气:包括N2 O2 CO2(混合物中各物质本身性质不变) 判断下列各项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混合物蔗糖溶液盐酸 二.空气污染与保护大气: 1.空气污染:就是空气中出现了其本身不该有的物质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SO2 CO NO2 O3 以上五项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与PM2.5: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 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能积聚在肺部,会影响 人们健康。 2.保护大气: (1)找到污染源——清除:使用清洁能源,更换更好的设备

(2)已经产生污染——治理:安装尾气、废气处理装置,植树造林 三.氧气——O2 1.物理性质: 在标准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1.429g/L,比空气密度(1.293 g/L)略大 溶解性:1L水中只能溶解30mL——100体积只能溶解3体积。 沸点:-183℃熔点:-218℃ 2.化学性质: (1)在O2中发生的几个反应: ①带火星的木条在O2中能够复燃(在空气中不复燃) C+O2CO2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发出蓝紫色 火焰(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S+O2SO2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空气中只能发生 红热现象) 3Fe+2O2?Fe3O4 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现象的不同,表现出氧气的助燃性 (该性质为化学性质)。 (2)通过以上几个反应,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令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 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它具有氧化性(该性质为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是化 学性质)。

第二单元 第一节空气 基础1

基础(1) 1、下列不利于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做法是() A.道路洒水,空中喷雾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焚烧垃圾,扬尘作业D.加快地铁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3、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硫粉燃烧B.燃放烟花C.植物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 5、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 C.门捷列夫D.侯德榜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工业上利用空气来获取氧气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8、下列气体中,都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 9、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很稳定的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0、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11、2016 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厨房天燃气泄漏,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12、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1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空气》单元测试卷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初一科学(下)第二章《空气》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和动植物在地球上生存,原因之一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空气 B、纯净的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没有质量 D、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尝不出它的味道,但它确实存在 3.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科学家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镁带 B、铁丝 C、硫磺 D、木炭 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浑浊。 6.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 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7. 下列对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燃烧一定有火焰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燃烧一定有气体产生 8. 厨房中,锅里的油着火,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A、立即用嘴用力吹 B、立即往锅里加入冷水 C、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D、立即用锅盖盖上 9. 下列方法均可以制取氧气,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 B、分离液态空气 C、电解水 D、分解过氧化氢 10.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 C、放出氧气速度慢 D、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反应速度慢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学案浙科版必修2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能说出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2 .会分析减数分裂中配子的染色体数目。 3.能记住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重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难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一、染色体 1.染色体的成分:主要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 2.染色体功能: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线状或棒状的小体,它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分裂期:染色体分裂间期:染色质 4.染色体的3种类型: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 5.对于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数目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用2n 表示),而在生殖细胞中则是成单存在的(用n 表示)。 预习交流 人的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卵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答案: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复制一次。 4.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5.分段: (二)减数分裂过程(注意染色体行为变化) 1.分裂间期:染色体(质)复制(分子水平的变化:DNA 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2.减数第一次分裂 (1)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常有交叉互换。 (2)中期Ⅰ: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的两侧。 (3)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 5:4 C. 4:1 D. 5:1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B.二氧化碳 C.氮气D.一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飞鹿”牛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7.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硫D.稀有气体 8.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9.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几乎是不变的 B.高山上缺氧说明高山上氧气的量比地面低 C.取1kg空气必有210g氧气 D.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 11.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 C.24K黄金D.氦氖激光气 13、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用途:(1)、潜水、医疗(2)、炼钢、气焊(3)、化工生产(4)、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2.氮气性质:1、2、3、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氮气用途:(1)、化工原料(硝酸、化肥)(2)、(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3)、医疗、麻醉(4)、超导材料 3.稀有气体性质:、、。 稀有气体用途:(1)、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2)、各种用途的电光源(3)、激光技术(4)、制造低温环境(氦)(5)、医疗麻醉(氙)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A. 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 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

华师大科学七下第二章空气知识点

第二章空气的复习提纲 1、一切物体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课本第42面图 2.1.1:你观察到水平细木条发生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放气的一端上翘。说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2、空气有哪些用途? 答: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形成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供物质燃烧,气球 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飞机飞行,滑翔,帆船运动,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 3、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这个空气层叫大气层。它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产生 大气压的作用。作用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都有。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若地球上没有空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 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的很大,地球上生物将不能存在。 5、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瓶会变瘪,原因是瓶内气压变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 请解释瓶吞鸡蛋的实验原理:酒精棉花的燃烧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鸡蛋放在瓶口把口封住了,里面的空气因受冷而缩,气压变小,外面气压大于瓶内气压而把鸡蛋压入瓶内。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 塑料吸盘、离心式水泵、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倒水等。 5、空气对流的原理: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而空气受冷会收缩,密度会变大 并下沉。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__下部_,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 6、海陆风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 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即风从海洋吹向陆地_,形成了海风。晚上刚好相反。 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 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 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1/5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这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约占1/5。水进入瓶中是因为_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 数据偏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 9、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它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 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们有许多用处: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 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10、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来制取氧气和氮气。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