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

——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孟祺

摘要:目前理论界对于FDI的母国贸易效应存在争议。基于BEC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分类.本文估计了美国和13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母国进出口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对中国的Ft)I与B本

对华出口量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特别是中间产品,其对中国出口量的显著性更高;但对美国分类的估

计结果却都显示不相关。笔者的解释是两国对中国FDI投资结构的不同,日本主要投资于工序复杂的制造

业,带动了中闻产品对中国的大量出口,而美国主要投资于金融等服务行业。投资结构的不同导致直接投

资贸易效应的差异。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结构贸易效应

一引言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外贸迅速发展,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21738亿美元,全年顺差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7.7%。2007年年底央行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5282.49亿美元。巨额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已经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攀升,国内理论界对于中国目前持有的过多的外汇储备非议颇多,物质资产的大量出口换来的是不断缩水的金融资产。另外,由于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这诱发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所以,如何使目前的外汇储备获得良好的收益和减少贸易摩擦是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国外大量学者普遍的共识是进行对外投资,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良好收益,还可以缓解贸易摩擦;从实践上来看,日本和美国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视角。但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日本表现出来的产业空心化、出口减少、国内失业增加等问题。这诱发出一个问题,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进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些经验文献研究了FDI和母国对外贸易的关系。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汇总的FDI和国家间的分析,FI)I对于贸易的影响,依赖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比如市场导向性FDI通常会替代母国的出口,成本导向型FDI会增加母国的进口。虽然有项本武(2006)和张应武(2007)等运用引力模型证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创造型的,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但由于中国目前对外投资开展较晚,单纯运用整体的贸易数据和投资数据在短期内进行实证分析显然是不明智的。对于如何开展对外投资才能够获得积极的贸易效应,日本和美国的对外投资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本文利用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对贸易结构进行分解.从产品内贸易的视角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包括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的对外投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到底是什么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研究多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但结论各不相同。早期的理论研究中,Mundell(1957)认为是替代关系,Svvnsson(1996)发现FI)I对母国出口有消极影响。最新的理论研究则更倾向于互补关系(Markus-

F。R黻R。P。slTl。NINEc。N。MIcsFeb&MaL200965万方数据

ell,1984;HelpmanandKrugman,1985;Kojima,1978)。Markusen(1984)认为,对外FDI和贸易之间可以是互补的,这个不是基于要素优势,而是由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高报酬率吸引了FDI流动,将导致出口中要素比例的提高,进而补充其他贸易。这个补充导致贸易规模的提高,进而导致Rybczynski效应,直到一国完全专业化。HelpmanandKrugman(1985)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公司内贸易的提高是补充而不是替代了产业间贸易,因此,FDI与出口是互补的。

自从Kojima(1978)开始的许多文献开始研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认为贸易和FDI是互补的,遵循比较优势(Kojima1978,1984;KojimaandOzawa,1984;Lipsey,R.andM.Weiss,1984),日本对外投资的部门主要是失去比较优势的部门。因此,日本的对外FDI弥补了日本和亚洲邻国的比较优势位置。这是优先贸易创造。

与这两个结论不同的是,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的关系是模糊的,因为FDI对于贸易的影响依赖一系列因素,比如公司战略,政府政策,等等(ElmandMoon,2001;HejaziandSafarian,1996;Morerecently,LewerandTerry,2003)。另外,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关系要求公司层面的数据调查。因此,FDI对母国贸易的经验研究结果是混合的。FDI和贸易的关系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即使是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关系,包括:引进多于一个母国和东道国,多个参与方和中间商品的生产要求最终产品的生产。假设一个出口产业希望通过FDI寻求比较成本优势,对东道国的产业配置将代替母国的出口,这种替代完全或者部分依赖于配置度。另外一方面,公司的资源配置或者外国联营方会从母国进口零部件和中问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东道国不能生产或者是生产和母国同样质量的商品。对母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终制成品的减少但中间商品出口的增加。由于最终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中间商品的价值,使得对外投资导致净出口的减少。

然而,FDI可以产生积极的动态的市场创造效应,通过市场知识,技术转移和发展新的产品(Blomatrom,1990),在东道国产业规模将扩大,随着市场的扩大,母国与东道国的中间商品总体规模会扩大,这种动态的出口创造效应也许可以超过初期出口的减少。因此,FDI在长期内对母国的出口是有促进作用的。

因此,对于FDI对母国贸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要考虑FDI的不同类型,依赖于FDI对母国出口影响是否考虑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还有FDI投资的是中间产品,下游产品还是上游产品的生产?因此,理论研究不能提供准确的预测。我们利用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对母国的贸易效应进行比较,以期获得实证的支持。

三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FDI

1.中日贸易和FDI

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出,日本对华出口和进口都大幅增长,但出口的增幅更大。从贸易差额可以看出,1996年到2001年日本对华还是逆差,但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的2002年,日本对华贸易出现了顺差,且无论绝对额还是增幅都很大。是什么导致日本对华出口的增幅如此之大呢?从贸易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的巨额顺差。从有中间产品贸易记录的1998年开始,中间产品出口从1998年的93.12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64.1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8倍多;而进口从1998年的54.5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94.84亿美元,同比仅仅增加两倍多。这反映出日本对华出口主要是出口中间产品,也反映出日本的全球生产布局,抓住两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把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可以看出日本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把基础原材料在国内生产,然后在中国组装,最后销往国内和第三国。

66f经济前沿2009年3月第2—3期

万方数据

表1日本对华进出口和对华直接投资及所占比例(单位:亿美元)

贸易投资

年份出口进口差额FDI总额占中国接受比例(%)

19916291.8308.7—16.936.798.82

1997289.9318.2—28.343.26。9.56

1998282.1296.9一14.8347.48

1999337.732413.729.77.37

2000415.1416.5一1.429.27.16

200l428.Ol450.8l一22.843.59.28

2002534.88484.8350.0541.97.94

2003742.03594.54147.4950.549.45

2004941.88735.37206.5l54.528.99

20051004.55840.96163.5965.39.02

20061157.96917.732们.23466.62

200r71338.88l02l-16317.7235.894.8

数据来源1日本财务省;中国商务部外资司。

自从1998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在逐渐增长,其占中国吸引外资的比例目前也接近10%,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也上升得比较快。

2.中美贸易和FDI

表2美国对中国出口、进口和贸易差额数据(单位:亿美元)

贸易投资

年份出口进口差额FDI总额占中国接受比例

19916161.55266.85一105.334.438.25

1997162.98326.95—163.9732.397.16

1998169.61379.76—210.15398.58

19919194.8419.46—224.6642.1610.46

2000223.63521.04—297.4143.8410.77

9.46

200l262.02542.83—280.8144.33

2002272.3699.51—427.2154.2410.28

2003338.61924.74—586.1341.997.85

2004446.79l249.48—802.6939.46.5

2005487.26l629—114I.7430.614.3

2006592.152035一l442.8565.549.43

200r7698.522327.24一l628.7226.163.5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远远小于从中国的进口增长速度,其结果就是美国

F。RV\『AR。P。slTl。NINEc。N。MlcsFeb&MaL2009l67万方数据

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加大,到2007年已经达到1628.72亿美元。而从中间产品占整体贸易比例情况看,所占比例比较小。从贸易结构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这反映出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中国对美国出口主要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美国对华出13主要在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从美国对华投资来看,美国一直居于中国接受外资来源国的首位,最近几年所占比例才开始有所下降,但存量还是位列前茅。

四模型和数据

1,产品内贸易的分类

国外学术研究中对产品内贸易的计量方法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法是Yeats(2001)、Schuler(1995)和Kol、Rayment(1989)等将名称为零件和部件(partsandcomponents)的产品作为中间品。这种方法相当直观,并且选取的产品都是中间品范畴,但采用该方法计算中间品贸易数量,将会发生严重低估现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不叫零部件的产品也是中间品。第二种方法是基于一国投入一产出表进行计算,包括Hummels的VS(verticalspecialization)指数和Feenstra和Hanson(1999)等以进口中间品作为测量中间品贸易的指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依赖一国的投入一产出表,对国外有丰富的数据可以研究,但中国每隔5年编制一次,而加入WTO后中国无论贸易规模还是贸易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难以反映现实情况。第三种方法是联合国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将贸易数据划分为和国民核算体系(SNA)相对应的资本品、中间品(半成品和零配件)和消费品。

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得性,以及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这里对中间产品贸易的计量主要建立在联合国BE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一定的修正。2002年联合国新颁布的BEC分类方法,将贸易商品根据最终用途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3类,并和海关的协调编码(HS)相对应,其中,中间品包括11l、121、21、22、31、32、42和53类产品。

2.影响产品内贸易的因素

影响贸易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国家规模,大国的垂直贸易比重要小于小国;FDI,Feenstra和Hanson(1999),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等的计算表明FDI对于出口有显著的作用;开放度,开放度越高,贸易规模越大;距离,包括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距离越大,贸易规模越小。

一般的理论研究FDI和贸易关系的经验研究都是应用引力模型(Deardorff,1995;FukunariKimu.

It'll,YuyaTakahashi,KazunobuHayakawa,2007;项本武,2006;张应武,2007)。引力模型的一般版本为:

hIEXg=风+13lInDISF+岛EXGDPi+133InlMGDPy+反InEXPERGDPi+135InlMPERGDP_『+占“(1)其中,EX,DIS,EXGDP,IMGDP,EXPERGDP和IMPERGDP等分别表示从国家i到国家歹的贸易额,国家i和歹之间的地理距离,出13国i和进口国,的GDP,出口国i和进13国,的人均GDP。

由于引力模型中变量主要包括物理距离、文化和语言距离、贸易安排的成员类型,我们根据引力模型,结合JungSooSeoandChung—SokSuh(2006)的模型,建立以下经验模型:lnEXi=Bo+13IlnFDI。+岛InCFDIt+/33lnGDP|I】『+134InGDP。+“(2)其中,EX是母国对东道国的出口,GDP。为中国的GDP规模,GDPⅣ为母国的GDP规模,我们还设置了两个FDI变量:FDI存量及同时期的FDI流量。FDI为FDI对东道国的资本流出,CFDI为母国对东道国累计FDI流出。

对于进口。

ln/Mi=岛+13llnFDI,+岛InCFDI,+岛lnGDPu+反lnGDPc+段(3)

68J经济前沿2∞9年3月m2-3期

万方数据

1114为母国从中国的进口额。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FDI和国际间分割生产之间有个概念的混淆,因为FDI并不代表国际间分割生产,FDI存量并不直接代表国际生产的水平。它们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这种强正相关关系可以理解成FDI存量,比如资本,是国际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理由可以进一步被证实支持,FDI存量水平有正的繁殖效应(HejaziandSafarian,2001);二是我们使用的FDI有两个变量:FDI存量和FDI流量。FDI存量可以代表国际生产水平或者减少运输成本的方法。FDI流量被考虑研究FDI的贸易影响原因有两层:一是FDI流量经常用于水平运输,特别是资本商品,资本商品的流动影响贸易平衡,对于母国出口有正的显著的影响;二是即使FDI是金融资本,资本还是用于贸易目的,主要是机器设备。这个相似性替代提高的是东道国不能生产的设备。

3.数据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外资司,同时结合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美国BEA的数据。中日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中国、日本和美国的GDP来源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模型回归引用的样本数据由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只有1995、1998--2007年的数据,因此我们采用1998--2007年的样本数据。模型的回归和相关检验运用STA?TAl0.0完成。

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由于我国有关资本流动的来源和使用范围极不规范,统计口径不一致,无法得到完整的投资统计资料。FDI存量水平以1984年为基期,折旧沿用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凹的数据为9.8%。

五实证结果

表3报告了对于中国和日本双边贸易和FDI的回归结果。这个估计包括了从1998年到2007年日本对中国的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的贸易。根据表3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资本品来讲,年度FDI对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只有FDI的存量是显著的,存量FDI对于中日贸易的影响系数非常大,而且显著性都非常高,对于出口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于从中国的进口在l%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部分地带动了日本对中国的资本品出13和进口。对于消费品来讲,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FDI没有带动消费品的出口,对消费品进口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日本对华FDI部分是成本寻求型的,由于中日之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部分日企将产业转移到中国。

我们重点分析的是日本对中国的FDI对中间品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华FDI对中间品的出El影响非常显著。无论是两国的GDP,还是对资本品和消费品影响都不显著的当期FDI,对于日本对华出口影响都非常显著。存量FDI的影响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4.2833,显著性为1%。这个回归结果表明日本对华投资大幅带动了日本中间品的出口,比对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影响作用都大。这也正好说明了外来投资与加工贸易的关联性。日本FDI对于日本中间品出口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与Koichiro和Morikawa(1996)等关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影响结论是相同的。

万方数据

F。RwAR。P。sITl。NINEc。N。MIcsFeb&M_aL2。0969

表3Et本对中国贸易的回归结果

资本品中间品消费品变量

EXIlVlEXIIVIEXIM一0.2746一0.5837一0.2938一0.356一0.420.14335

GDPH

(一1.2264)(一3.484)一(一2.0986)’(一2.2756)‘(一1.3425)(1.2408)—1.7598一1.5746一1.3855一0.489一O.265一0.4885

GDPc

(一1.8877)(一2.2575)一(一2.376)‘(一0.757)(一0.2035)(一1.0156)一0.2156一O.1075一0.4166一O.2063一0.6435一0.1674

FI)Ij

(一0.6309)(-0.4202)(一1.9488)’(一0.8636)(一1.3474)(一0.9496)4.67874.7734.28332.54522.250451.7ll

CFDIj

(3.4668)”(4.7269)…(5.075)…(2.6979)一(1.1934)(2.45725)’R20.970.9880.9875O.97680.870.9599注:???,??.?分别代表l%。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t值。

表4为同样的模型对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及FDI的回归结果。由于数据有效性的限制,我们只能分析1998--2007年的数据。FDI也用流量和存量计算。表4报告了所有的估计结果,与日本相比,两者在流量上的估计结果都是一致的,当期FDI对于贸易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不显著的,而存量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出现了不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于增加美国的对华出口影响是不显著的,无论是对于资本品、消费品还是中间品。对进口的影响却很显著,这个结论与日本的回归结果大相径庭,与田银华(2004)认为美对华FDI的增加带动中国对美进口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中国向美的出口结论相反,与Eaton(1996)认为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没有关系结论相同。

表4美国对中国贸易的回归结果

资本品中间品消费品变量

EXIMEXIMEXIlVl

0.8950.262O.56690.1996—0.1613O.5459GDPH

—0.7337一O.3346一1.39357—0.36327(一0.6284)(O.46)一

—1.696一o.89225一1.1999—0.57869—0.2169—0.8555GDPc

(一1.5018)(一1.2307)(一3.185)(一1.1371)(-0.9127)(一0.7585)

O.6349—0.0435—0.3919—0.2351—0.2780.0159FI)Ij

一1.小幻6(一0.1561)(一2.704)(一1.2007)(一3.0427)一0.0367

2.16752.01l2.63871.773951.34571.47448cFDIj

(3.9616)一5.72—14.46—7.1969(11.69)(2.6986)一R2O.96710.97180.99420.98O.990.9028注:???,??,?分别代表l%,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t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结果?柳剑平(2006)认为,中日之间主要是产业内贸易,而中美之间属于产业间贸易。XingYuqing(2007)也持相同观点。中日和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是不同的。这种结构的不同来源于两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业结构的差异,从表5可以看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仅仅占一半左右,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制造业比例近年都超过了80%。并且还在不断上升。此外,在行业结构上表现为El本在电子通讯和交通运输两个行业上的投资超过总投资的

70经济前沿2∞9年3月第2—3期

万方数据

一半,日本在这些行业的投资主要是从日本进13中间产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母国和第三国,而美国在这两个行业上的投资仅仅占总投资的1/4不到,因而对美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另外,虽然日美两国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主要都是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日本是把中国作为第三国的出El平台,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等,而美国的投资所生产的产品主要返回美国,因而FDI对美国的进口反而有显著作用。

裹5美国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及其部分行业占总投资的比例(单位:%J

美国制造业其中Et本制造业其中年份

所占比重电子通讯交通运输所占比重电子通讯交通运输199961.5629.766.6772.7l9.5412.08

200063.5235.535.8576.7832.129.09

200l63.9638.235.3888.3235.1614.18

200252.5416.997.5979.5317.1910.98

200348.339.7410.7478.0613.9826.97

200451.1412.6510.6782.8410.3236.57

200549.1511.677.8982.9315.7528.37

200650.3511.957.6983.2120.3329.18

20Cr753.0314.917.2382.9525.6830.44

数据来源:13本财务省和美国BEA。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出现了迅速的增长,主要是外资带来的加工贸易导致贸易顺差的扩张。然而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贬值,巨额外汇储备出现了缩水。这种贸易模式导致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向。但对外直接投资会导致产业空心化问题,这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成为目前争论的主题,产业空心化会引起劳动力失业增加和收入不平等。

基于BEA的3种分类,本文估计了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母国进出口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对华FDI与中间品的出口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对美国的估计结果却显示美国对华投资与对华出121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的解释是:对华投资结构不同。日本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比如机械制造、电子通讯和交通设备等工艺复杂的技术部门,其主要是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本国从事附加值较高的中间产品生产,在中国组装以后出121到欧美等国家。而美国的对华投资结构中制造业只占一半左右,且呈下降趋势,在制造业中需要大量中间产品的部门,如电子通讯和交通运输占总投资的比例仅为22.14%,而日本却达到56.12%。因而,投资结构的不同造成了外向FDI导致母国的进出口关系的不同。

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①中国应该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应对外汇储备不断出现的新变化,积极增加对外投资,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把部分生产环节“外包”,以消化国内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问题,缓解高额贸易顺差压力。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有选择地投资行业,投资于能够带动母国出1:3的行业,这样才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才可以增加就业和减少收入不平等。③国内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升级,实现“两高一资”行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转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外向FDI对出121的带动作用。

万方数据

F。RwAR。P。sITI。NINEcoN。MIcsFeb&MaL200971

参考文献:

[1]Monkawa,Koichiro,ImpactofJapaneseforeigndirectinvestmentontheJapanesetradesurplus,Journa/ofPol蚵Model-嘶,1998,20(4):427—460.

[2]Eaton,JanathanandAkikoTamura,apaneseandU.S.ExportandInvestmenta8ConduitsofGrowth.Takamsh//toandAnneo.grueger.1996.51-72.’

[3]XingYuqing,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China'sBilateralIntra-IndnstrayTradewithJapanandtheUS.Journa/ofAsi-∞Econom/es,2007-,18(4):685-700.[4]Mundell,ILA,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J].Amer/caaEconomicReview,1957(6):321—335.

[5]Svemson,IrE—O,PriceLevelTargetingVSInflationTargeting:AfreeLunch?Stockho/m—Imerna勘na/Econom/cStud函.1996,614.

[6]Markuson,J.RandSvensonE.O,TradeinGoodsandFactorWith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Technology.Internationa/EconomicReview,1984,26(1):175—192.

[7]Helpman,E.andP.Krugalan,MarketStructureandForeignTrade,Cambddse。MA,andLondon:TheMITPress,1985.

[8]Kojima,k,DirectForeignInvestment,CroonHelm,London,1978.

[9]Kojima,KiyoshiandTerutomoOzawa。Micro—andMacro—EconomicModels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TowardaSynthe-sis,Hitotsubashi.tournalofEconomics1984,25(1):l一20.

[10]Lipsey,RandM.Weiss,ForeignProductionandExportsofIndividualFinns,Rev/ewofEconomicandStatistics,1984,66:304—308.

[11]Hejazi.W,Safarian.ETrade,InvestmentandUnitedStatesR&Dsp///offers,Toronto:CanadianInstituteforAdvancedResearchWorkingPaper,1996,ECWP56.

[12]Blomstrom,Magnus,Foreigninvestmentandtechnologytransfer:Asimplemodel,EuropeanEconomicRev/ew,Elsevier,1992,36(1):137—155.

[13]Yeats,九,How6函is咖6以production.出讲喈/nArndt,&andH.Kierzkowski,2001.

[14]KolJ.,RaymentP,AllynYoungSpecialization明dIntermediateGoodsinIntra.IndustryTrade,W:KolJ.。7hara/_mP.五M,1989,51—68.

[15]Feenstra,RobertC.andGordonH.Hanson,ProductivityMeasurementandtheImpactofTradeandTechnologyOnWa-如:EstimatesfortheU。S.,1972—1990.Q必ne,.tyJournal矽Economies,1999,114(3):907—940.

[16]JungSooSeoandChung?SokSuh,AnAnalysisofHomeCountryTradeEffectsof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TheKoreanExperiencewithASEAN,1987—2002.ASEANEconomicBulletin,2006,23:160—170.

[17]WalidHejazi,九E.Safarian,TheComplementarityBetweenUSFDIstockandTrade。At/ant/cEconom/cJourn以,2001,29(4).

[18]项本武:U,b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9]张应武:<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互补或替代),<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6期。

[20]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21]田银华、朱文熟:<美国的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当代财经>,2005年第lO期。

[22]柳剑平:《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

(作者简介:孟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mengqi0426@126.∞m。)

72l经济前沿2009年3月第2—3期责任编辑:王春超

万方数据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

FDI为例

作者:孟祺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刊名:

经济前沿

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OR ECONOMICS

年,卷(期):2009,""(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2条)

1.Morikawa,Koichiro Impact of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Japanese trade surplus

1998(04)

2.Eaton,Janathan.Akiko Tamura apanese and U.S.Expert and Investment as Conduits of Growth 1996

3.Xing Yuq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China's Bilateral lntra-Industray Trade with Japan and the US 2007(04)

4.Mundell,R.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1957(06)

5.Svensson,L-E-O Price Level Targeting vs Inflation Targeting:A free Lunch? 1996

6.Markuson,J.R.Svenson E.O 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1984(01)

7.Helpman,E.P.Krugman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1985

8.Kojima,K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1978

9.Kojima,Kiyoshi.Terutomo Ozawa Micro-and Macro-Economic Models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Toward

a Synthesis 1984(01)

10.Lipsey,R.M.Weiss Foreign Production and Experts of Individual Firms 1984

11.Hejazi.W.Safarian.E.Trade Investment and Unit ed States R & D Sp illovers,[Toronto: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Working Paper,ECWP56] 1996

12.Blomstrom,Magnu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A simple model 1992(01)

13.Yeats,A How big is 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in Arndt,S.and H.Kierzkowski 2001

14.Kol J.Rayment P Allyn Young Specialization and Intermediate Goods in Intra-lndustry Trade,w:Kol J 1989

15.Fecnstra,Robert C.Gordon H.Hanson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and Technology on Wages:Estimates for the U.S,1972-1990 1999(03)

16.Jung Soo Seo.Chung-Sok Suh An Analysis of Home Country Trade Effe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Korean Experience with ASEAN,1987 -2002 2006

17.Walid Hejazi.A.E.Safarian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US FDI stock and Trade 2001(04)

18.项本武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03)

19.张应武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互补或替代[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 2007(06)

20.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4(10)

21.田银华.朱文熟美国的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5(10)

22.柳剑平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 2006(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窦建华.DOU Jian-hua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探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趋势是:投资呈浪型发展,近期速度加快;投资行业以贸易为主,逐步向非贸易领域扩展;投资区域从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转变;投资主体以外贸企业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投资方式以新建企业为主,开始涉足收购兼并等国际流行方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是:投资规模小;双向对外开放发展不协调;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宏观管理薄弱;效益欠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的增长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进口贸易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源开发也带动了设备、制成品、技术和劳务的出口;市场导向型投资使企业建立了国外营销网络、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规避了贸易壁垒;生产要素型导向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出口额大幅增加.

2.学位论文韩可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1997

该文试图将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相结合,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在肯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成绩的同时,找出目前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并提出发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与措施.

3.期刊论文孙晓雯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问题-华章2009,""(12)

在国家不断提升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日益主动对外直接投资之时,学界仍对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观点各异.本文以我国国情为依据,在评价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应大规模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在投资主体结构、投资地区结构、投资行业结构以及投资方式结构等方面作适当调整和优化.

4.学位论文王利华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200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刺激了中国FDI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相对落后,中国FDI的区位分布过于集中于一些国家或地区,总体投资效率较低,甚至造成了资本的严重损失。因此,如何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分布、提高FDI投资效率就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从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的主要问题,基于国内外环境、投资主体、产业结构、国内外区域优势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中国跨国公司

FDI的区位分布和提高投资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本研究从FDI区位分布角度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从总体来看,中国跨国公司FDI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假投资过多,真实投资较少。FDI的产业结构也偏离中国真正的比较优势,对商务服务业和资源产业投资过多,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投资过少。同时,FDI区位分布也过于集中于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比例过高,对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例过低,偏离发展中国家的常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

,随着国内市场化、私营化的不断深入,中国FDI区位分布将逐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趋近。从区域角度看,国内来源地区域经济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FDI的投资主体、投资结构、区位选择以及投资效率,国内区域经济的变化对国外投资区位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同时,国外投资地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都对FDI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转变的持续深入,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将逐步发生改变。

其次,本研究强调了制度依赖对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中国跨国公司FDI中存在着各种扭曲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体制的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国内社会风险的剧增,法制不完善导致私人财产缺乏保障,其导致大量资本流失;歧视性的投资、市场准入、融资政策,过高的税费负担,其导致大量资本的制度逃逸,最终也形成巨额的虚假投资;而政府的过度干预,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长期悬置以及垄断的普遍存在都导致劣胜优汰,使企业缺乏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助长虚假投资。由于国有企业主导的中国FDI特殊的产权结构、激励机制和软约束机制,其导致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投资行业的扭曲和投资区位的不合理,降低投资效率。因此,改善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布局,制度优化是其关键。
再次,在对邓宁理论进行拓展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FDI区位选择规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FDI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宏观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已成为FDI的重要影响因素。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企业FDI的条件,比较优势和技术开发的比较成本优势也成为发展中国家FDI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投资动因、投资目标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种FDI区位选择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FDI区位选择主要遵循五个原则:就近原则、比较优势原则、竞合原则、垄断竞争原则和交易成本原则,其中就近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是其主要原则。由于中国特殊的投资主体结构和扭曲的投资激励机制,导致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主要遵循垄断竞争原则和交易成本原则,偏离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常规,但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国跨国公司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原则也将逐步合理化。

最后,本研究对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分布提出了建议。指出只有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促进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国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才能形成中国跨国公司FDI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并且最终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的主体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更为合理、投资效率不断提高。

5.期刊论文张雪慧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33)

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保持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由此出发,探讨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6.学位论文尹永全中日两国货币趋势性升值对OFDI规模和结构的影响2008

对外直接投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和流通国际化的客观经济现象,是适应生产力跨国发展要求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工具,各国都试图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中获取超出国界范围的国际利益。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步入正轨,尤其是在1998年“走出去”战略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众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中,汇率目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2005年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开始了人民币的趋势性升值过程。中国的货币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升值压力,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升值2%,其后又不断升值,期间虽有波动,但从长远趋势看,人民币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本文以日本、中国为研究对象,考察一国货币的趋势性升值对该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日两国的异同,结合中国的国情,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借鉴。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日本和中国的汇率升值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直接总量的增长,但是汇率升值对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却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对投资母国的产业结构又产生了一定的调整作用。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我国应抓住汇率升值的机遇,改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

7.期刊论文徐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19)

在国家不断提升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日益主动对外直接投资之时,学界仍对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观点各异.本文以我国国情为依据,在评价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应大规模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在投资主体结构、投资地区结构、投资行业结构以及投资方式结构等方面作适当调整和优化.

8.期刊论文宋永辉.张蕾.SONG Yong-hui.ZHANG Lei我国对SSA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0,03(3)

近年来,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对SSA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在明确我国对SSA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主要领域、投资政策等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分析我国企业在对SSA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如投资总额少、投资规模小、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国际竞争激烈、政治环境差异较大、SSA国家投资法律复杂等,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对我国投资SSA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9.期刊论文欧阳满花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分析-市场论坛2006,""(1)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普遍存在着投资规模小、投资相对集中、产业的选择不当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加大了境外投资企业的风险,使境外投资企业面临随时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我国企业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科学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开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新局面.

10.学位论文卫迎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研究2005

本文以国际投资理论为指导,从全球视角和跨国公司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变化、地理结构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揭示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变化的规律,重点分析了日本、欧盟和美国等重要国家跨国公司FDI的结构特征,从宏观视角分析中国FDI流入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FDI供给和中国对FDI需求的结构特征和规律,提出了优化中国FDI结构的若干建议。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试图按照假设条件的不同,将FDI结构理论划分为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FDI结构理论、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FDI结构理论和基于其他变量的FDI结构理论三类,并对西方FDI结构理论进行了评述。第二,从全球视角和国家视角分析跨国公司FDI流出的区域结构、流入结构、产业结构特征,从而得出跨国公司FDI流出的结构变化的特征。第三,从FDI流入国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吸收FDI的来源国结构、产业结构、流入模式、流入的区域分布,从而寻找中国FDI流入的结构变化的特征。第四,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本文提出中国未来吸收FDI的目标要调整,即从追求中国政治经济安全约束下的FDI最大化转移到追求社会安全约束下的FDI最大化,进而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外研究者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站在全球视角,从FDI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别对FDI的动机、行为进行了研究,而不是简单从供给或需求单一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找到FDI流出和中国FDI流入的结合点,以使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第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FDI进行研究,将FDI的全球流动规律、发达国家FDI流出规律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律结合起来研究FDI的流出结构规律,由此推出的结论更具有一般性特征:FDI是跨国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必然选择;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在遵循国家区位优势的前提下,与东道国的区位和文化熟悉程度、自然和心理距离成本、政治和语言纽带以及法律和商业体制的相似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由自身的动机和东道国的水平决定

;跨国公司的FDI结构影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进出口水平和东道国的收入结构,另一方面,东道国的优势结构也影响跨国公司的FDI结构

,随着东道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对该国的投资结构也不断调整。第三,首次将FDI流入的目标归纳为二类:中国政治经济安全约束下的FDI最大化和社会生态安全约束下的FDI最大化。前者是指在一国或地区主权独立、政治稳定、经济运行不受威胁的条件下追求

FDI流入最大化;后者指一国或地区制定符合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结构要求、生态环境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安全标准体系,在此标准体系约束下,一国或地区均可追求FDI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针对中国FDI流入的现状、经济发展的阶段及社会的要求,提出了中国吸引FDI的新目标——社会生态安全约束下的FDI最大化。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49966592.html,/Periodical_jjqy200902007.aspx

授权使用:中央民族大学(zymzdx),授权号:34260301-9744-401a-9304-9e1a00b601e2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5日

历年中国美国日本台湾人均收入

历年中国美国日本台湾人均收入 人均月收入(美元) 日期中国美国日本台湾1952 4 191 17 17 1953 5 199 19 15 1954 5 196 20 16 1955 5 210 22 18 1956 6 218 24 12 1957 6 226 28 14 1958 7 226 29 15 1959 7 241 33 16 1960 7 246 40 13 1961 6 251 47 13 1962 6 266 53 14 1963 6 277 60 15 1964 7 293 70 17 1965 8 313 77 17 1966 9 338 89 20 1967 8 352 103 23 1968 7 380 121 26 1969 8 406 136 29 1970 9 422 157 33 1971 10 453 184 37 1972 16 492 241 43

1973 17 544 320 59 1974 17 584 366 77 1975 18 630 383 81 1976 18 695 417 95 1977 19 765 502 110 1978 21 856 689 133 1979 23 946 721 161 1980 26 1020 760 198 1981 24 1133 829 226 1982 23 1167 759 224 1983 24 1256 816 238 1984 25 1384 868 265 1985 24 1471 916 275 1986 23 1542 1151 330 1987 25 1623 1649 439 1988 30 1732 1958 541 1989 33 1844 1994 633 1990 28 1934 1996 674 1991 29 1973 2379 748 1992 35 2060 2533 878 1993 43 2137 2767 919 1994 39 2243 3090 992 1995 50 2318 3291 1068 1996 58 2420 3050 1120 1997 64 2540 2851 1150 1998 68 2645 2573 1049 1999 72 2770 2862 1127 2000 79 2901 3109 1201 2001 86 2963 2738 1085 2002 94 3034 2653 1101 2003 106 3145 2779 1127 2004 124 3329 3027 1216 2005 145 3507 2939 1303 2006 172 3694 2892 1338 2007 220 3815 2912 1400 2008 289 3909 3224 1424 2009 312 3781 3233 1368 2010 377 3900 3565 1548 2011 464 4138 3689 1719 2012 509 4289 3568 1741 2013 571 4396 3130 1732

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doc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当时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7年5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 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户制

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以后打起仗来,这90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 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亿美元; 第四名日立 858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亿美元;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 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 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 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 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 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 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 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 参考文献 (15)

美国贸易战对美国和中国关税的影响

一、对美国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启动贸易战美国经济将会成为最大输家。 在全面贸易战情景下,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中国也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美国将会出现进出口萎缩,国内物价上升,消费、投资连续多年低于无贸易战的基准情形,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并于2019年进入经济衰退,失业率从目前的4.9%到2020年攀升至8.6%;在中止的贸易战情景下,即美国对中国关税政策执行一年后中止,美国消费、投资也同样会连续数年低于基准情形,经济增速到2018年将降至1.2%,失业率到2019年将升至6%。 二、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的出口对象中,美国居于首位,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8%;在美国的出口对象中,中国则位列第三,占美国出口总量的10%。 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占出口总量51%)以及劳动密集、附加价值较低(如占出口总量33%的鞋服)的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初级产业部门,如农产品、天然矿石以及汽车和飞机这类先进制造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出口方面的结构正在持续转变升级,如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2000年至2016年,机械以及运输设备在中国出口总量所占比重已经从33%上升至47%,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则从35%下滑至27%。 在此背景之下,汇丰测算,若对中国实施45%的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滑52%,占中国出口总量的9.3%,出口总量受影响较小的原因在于中国将出口更多产品至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从而抵消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美国能够获得的关税收入约为890亿美元。0151986符芳玲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 作者:邵来安, Shao Laian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83 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英文刊名:INQUIRY INTO ECONOMIC PROBLEMS 年,卷(期):2005(5)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11条) 1.张锡嘏.卢进勇.王福明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 2001 2.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组入世一年来全球贸易摩擦状况及我国面临的形势[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 2003(06) 3.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12) 4.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4(03) 5.浦华林解析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期刊论文]-对外经贸实务 2004(07) 6.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04(09) 7.施用海.邵宏华认识新贸易壁垒[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研究 2002(01) 8.王领透视中日贸易摩擦[期刊论文]-经济管理 2002(05) 9.查看详情 10.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12) 11.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4(03)引证文献(16条) 1.阚大学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阚大学.吕连菊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3.李细妹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反倾销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应对之策[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9(5) 4.吴聪颖谈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5) 5.耿丹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外资 2009(2) 6.孟庆珍.由晓霞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34) 7.王骏后配额时代的我国贸易摩擦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江苏商论 2008(11) 8.宁继鸣.谢志平.王海兰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意义[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2008(5) 9.田颖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 10.张世广我国企业的反倾销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07(8) 11.陈伟.孙迟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7(1) 12.陈健.唐琳.徐松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1) 13.余朝锡关注重大问题办精品期刊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近几年编辑工作回顾[期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摘要:中国、日本、美国的动画的特点,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动画、特点、技术、内容 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有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下面谈谈中国动画的独特之处: 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

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我们不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优秀的动画片,我们同样看到了迪斯尼乐园这样享誉世界的娱乐场所。这就是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更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而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卡通始终处于产业化的边缘,没有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卡通业也正在朝着“产业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情况,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又会面临新的考验。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的动画强国。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十分流行,不仅在青少年人群中倍受追捧,很多成年人也对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观看影片、在线交流、模仿片中人物,这些行为都值得关注。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动画片风靡的原因,尤其是日本动画片的主题、题材与文化意蕴等。故事动画片所描述的故事,不管是侦探型故事,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亦或是记录高中生活的现实题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关注。普适性的主题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如《中华小当家》表现了小当家的奋斗史;《海贼王》反映路飞冒险,还有很多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友情与爱情等亘

【文献综述】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经济学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贸易不断增加,摩擦不断增加,贸易保护手段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同一产业引发贸易摩擦的形式发生新的变化,对美顺差进一步增加,除了双方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外,中国对美国贸易从原来逆差转为顺差,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主要成果: (1)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韩志欣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分析》中(2011)认为:经济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政治上:,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对外贸易政策倾向,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现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杨志龙在《中美贸易摩擦应对策略》中(2004)中认为:1.贸易赤字。中美贸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扰两国双边贸易的最大问题,美国不断以此为借口挥动贸易壁垒的大棒。2.中美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其市场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多数国家都不愿因某个产品而起贸易摩擦,影响对美国贸易的整体,这种经济实力的不对称,使得美国成为多数世界贸易摩擦的始作俑者。3.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 (2)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雷达、于春海(2004)认为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无法为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合理的解释,原因是传统理论在考虑内外均衡关系时主要关注两者之间的总量平衡,而忽视内外均衡的结构性互补关系。他们认为通过考察内部结构调整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并结合中美两国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可以看出,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的特征和潜在的互补关系。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 国 和 日 本 的 比 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中国和西方之间文明的冲突!

中美贸易战表面上似乎仅仅是贸易战,但是按照萨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基督教与无神论信仰,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和大秦帝国体制,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和公有制计划经济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中国和西方之间文明的冲突! 中国对美贸易战依据的是“后发优势”理论,即中国不需要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传统,不需要依照西方文明模式,而只需要依照中华文明传统,单纯依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也可以完成中华文明的崛起,其实质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版本。 然而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台湾、美国等地考察大量晚清企业史档案后,得出结论:在不改革制度的前提下,技术带来的经济发展,只会助长政府的机会主义;政府和官办企业利用特权,与民争利,损害社会利益。最后,非但私人企业无法发展、政府和官办企业贪污腐败横行,国家的整体活力也必然被蚕食,在这种制度下,官办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他得出结论:如果通过模仿技术可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后发国家就会采取一种国家机会主义立场,导致发展的路径被锁定,为长期发展留下隐患。因为短期经济成功常常被用作堵塞批评的工具,使一个国家付出长期代价,经济增长反而成为制度转型的障碍,经济学界称杨小凯这个结论为“后发劣势”理论。

因此杨小凯生前和林毅夫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他去世以后,张维迎教授也和林毅夫辩论,结果“后发优势”理论占据了中国主流社会。中国按照这个理论不可避免地得出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落后的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加深了这种误解,使得中国落入了“后发劣势”的路径依赖,更可怕的是这种误解升级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野心,其目标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崛起而且还要向全世界输出中华文明,中西文明的冲突于是无可避免地开始了!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将近期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原因的探讨做一综述,以便于读者了解有关研究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对网络检索到的2004年到2006年11月的有关贸易摩擦的文献进行整理。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具体搜索方法是对该网2004年以来的期刊分别作“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经贸摩擦”的题名检索,共检索到271篇可供参考的文献,其中基本涵盖了国内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两年多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 一、外部共性原因引发贸易摩擦 (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姜跃春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而由于WTO某些规则的模糊性,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蒋学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作者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与现代战略性贸易理论比较,表明现代理论强调国家政策保护对贸易发展、利润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摩擦。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吴凤娇认为,给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所设置的战略壁垒,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否认,而不仅仅是贸易壁垒层面的技术问题。李金玲、李晓燕认为,WTO成员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首先要推定调查对象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当中国政府或企业不能对此充分证明时,进口方就会随意选择替代国价格判定其倾销行为成立与否。刘立权、范陈玉认为,欧美基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发起的

美国发动贸易战与中国的有效应对

1.2017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中,排名第一的国家是()。(10.0分) A.德国 B.中国 C.墨西哥 D.日本 我的答案:B√答对 2.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是()。(10.0分)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我的答案:A√答对 3.导致中美贸易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0.0分) A.全球价值链分工不均 B.美国内部低储蓄高消费 C.中美贸易失衡 D.中美劳动力成本差异巨大 我的答案:C√答对 4.在如今美国的产业结构中,()的占比高达80%左右。(10.0分) A.制造业

B.农业 C.教育业 D.服务业 我的答案:D√答对 1.美国对华在()等行业基本上为贸易逆差。(10.0分)) A.生物技术 B.生命科学 C.光电 D.信息及通讯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美国面临着五大问题,其中包括()。(10.0分)) A.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降低 B.美国失业情况严重 C.美国税收减少,在经济上濒临破产 D.美国基础设施陈旧、破败,多年失修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政策包括()。(10.0分)) A.提出“美国优先” B.退出各大国际组织和协议

C.通过减税吸引各国美资回流 D.加大与各国贸易摩擦的力度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对手”。(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超过50%是美资在中国建厂生产的,中国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从1990年到2015年,美国制造业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对外贸易及所面临的摩擦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与令人注目的成绩相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目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贸易摩擦呈现出进一步加剧之势。 下面是一组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 1980—1989年,我国被外国投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倾销共65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1388起的4.7%。 1990—1999年,我国被国外投诉倾销共308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2321起的13.3%。 2000年—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586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2225起的26.3%,其中,仅2005年—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338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974起的34.7%。 2003年-2012年9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以上数字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可谓迅猛增多,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变成世界贸易摩擦大国。 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及被施加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居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之首,中国是现行反倾销措施的最大的受害国。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遭遇各国加强自我保护的政策,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案的案件数量、金额、涉案产品的品种呈大幅扩大的趋势。 二、贸易摩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一)关于反倾销摩擦 根据世贸反倾销的规定:一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成本价,或低于国际市场售价,则构成倾销。然而欧美国家不是依据世贸关于倾销判定的一般规则,而是基于“替代国政策”这一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判定的特殊规则,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作出裁定的。在替代国政策下,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平的成本和价格,由于受国家干预,不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不能被用来作为判断倾销的依据。而是另外找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替代国)的价格,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倾销与否的判断依据。欧美国家基于这个政策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做出的裁定,很多情况下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他们经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人为地夸大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倾销幅度。 欧美国家反倾销法的另一个显著的不公正之处当属“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问题了。尽管入世以来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欧美国家以种种苛刻的理由,一直未在总体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欧美国家利用论文联盟,使其成为限制中国的手段,事实上导致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待遇。 (二)关于“特保”引发的摩擦 “特殊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对市场进入的限制,根据这一条款,但特定产品的进口增加对成员国国内工业造成严重损害和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对其征收临时关税或数量限制。中国在入世时签署了特别限制条款,据其规定,世贸成员国有权以“造成市场混乱”为由,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2009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经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中国轮胎进口扰乱美国市场,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限制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湿湿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30%,第三年25%。 但美国对中国轮胎的设限,并没有完全遵循世贸规则的相关规定,世贸组织要求特保措

贸易摩擦与美国延缓中国发展的策略

贸易摩擦与美国延缓中国发展的策略 在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始终也相伴相生,挥之不去,特别是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激化,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文从发展竞争的角度出发,探究了贸易摩擦与美国确保优势的经济战略之间的联系,认为向中国施加贸易摩擦压力是美国维护其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首先,论文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影响、美国确保优势的战略与竞争策略、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状况四方面内容及其联系展开分析,得出了施加贸易摩擦压力是美国维护其对华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的观点。随后,论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效果,并认为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护了美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地位。 第二,论文分析了美国实施贸易摩擦策略的能力、成本、收益、风险和缺陷诸因素,认为该策略总体上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能被美国实力所支撑的策略,在实际运用中,能起到一定的维护美国优势,延缓竞争对手国家发展的作用。第三,论文分析了美国实施贸易摩擦策略的国内政治基础,认为大量由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推动的对华贸易摩擦,在美国各贸易政策决策机构对内对外两方面的控制与调节下,被塑造为符合美国整体发展战略的对华策略。第四,论文分析了美国实施贸易摩擦策略的国际国内法律依据,认为支撑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各种法律依据,加大了中国进行贸易报复的阻力,放大了贸易摩擦对中国造成的国际压力,中国要避免在贸易摩擦中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剥去这层“合法”的外衣。最后,论文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认为施加贸易摩擦压力将继续成为美国延缓中国发展的重要策略,贸易摩擦也将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常态,并据此对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摩擦压力的基本原则、目标和途径提出了建议。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doczj.com/doc/749966592.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美国无法承担与中国的贸易战带来的后果

美国无法承担与中国的贸易战带来的后果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49966592.html,/news/31555.html 来源:中国经济网 美国无法承担与中国的贸易战带来的后果 通常情况下,对出口贸易产业每投资10亿美元就将增加5400个就业机会。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商业精英们正在寻找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机会,促进俄勒冈州出口贸易的增长。出于该目的,美国俄勒冈州州长John Kitzhaber近期带领了一个贸易代表团前往亚洲考察。 在此之前,俄勒冈州的经济一直依赖出口,出口产品从高科技和清洁能源领域覆盖到农业和林业产品领域,出口目的地集中在泛太平洋地区。尽管俄勒冈州的经济在与美国其他州相比较而言相对落后,但该州企业的出口在2010年仍实现18.5%的增长;在2011年头10个月实现4.5%的增长。然而,近来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中国仍然是俄勒冈州出口贸易最大的客户,2010年对中国总出口额达到41亿美元,与2000年的数字相比增长1300%。 显然,俄勒冈州不希望美国与中国展开贸易战争,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然而,一家在俄勒冈州设厂的德国企业太阳世界公司(SolarWorld)却恰恰要这么做,该公司已经向美国商务部提出了诉讼,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太阳能电池和模块类产品增收高达250%的关税。如果他们的诉讼成功,这项针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将使美国丧失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使美国以数十亿美元计算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流产,激发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争,这一系列影响产生的后果将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甚至给俄勒冈州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这项惩罚性关税一旦通过,将威胁本来已经趋于下降的太阳能电池成本,并影响到因成本逐步下降给产业带来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长。随着太阳能模块价格从2010年的2美元/瓦下降到目前的1美元/瓦,美国太阳能产业去年增加了7 000个就业机会,总数超过10万个。今年预计还将增加2.4万个就业机会,使太阳能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冠军产业。然而,如果关税政策实施,这个发展进程则不得不停止。作为行业内领先的经济和商业咨询公司,Brattle集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提交的分析报告指出:对于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额关税将导致到2012年丧失32712个就业机会;到2013年丧失40593个;而到2014年则丧失49589个。这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重创美国位列第八的俄勒冈太阳能产业,使545个企业和单位的3346名员工失业。另一方面,中国也必然会针对这一措施对美国实施相应的贸易制裁,这也将对俄勒冈的其他以出口为主的产业产生影响,如:半导体设备、农产品和木制品等。 综上所述,对于美国企业而言,实在没必要牺牲现在巨大的太阳能产业发展潜力,冒险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从产业和国家经济的角度上讲,已有的经验明确的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取胜。(译自:2012年3月13日【美国】美国普及型太阳能联合会网站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郭凯婴 责任编辑:袁志丽)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749966592.html,/news/31555.html 页面 1 / 1

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论文名称: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经济学十大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和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也一样,通过贸易,能使一国的总经济福利增加。所以,从原则上分析,各国应该支持自由贸易,使国内状况变好。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贸易纠纷层出不断。 以下是今年以来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摩擦。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今年以来,美国发起了8起。 3、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关税限制。中国也有相关的情况。1、中国对美国肉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2009年9月27日日前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这标志着立案受理的开始。2、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排气量在2.0和2.0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发起反倾销。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3、中国对美国钢材展开反倾销。2009年6月3日中国启动了据信是首次针对美国进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美中之间的紧张形势。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各国支持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大集团利益冲突,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重税,设置进口配额,甚至实施反倾销调查,引发贸易大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以中美贸易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经济学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分析 摘要 作为成长中的经贸大国,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在经济起飞阶段,我国要比一般的新兴经济体,更容易遭受贸易摩擦,内容也更复杂,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起因,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如何应对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summary As a growing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untry,these years, our country's main trading partners and frequent trade frictions in the take-off stage, our country than the average emerging economies, the more vulnerable to trade friction, content and more complex, how to think and the effect to the fri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ircle. This paper from China's foreign trade friction cause, how should we look a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最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贸易摩擦的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贸易摩擦。1995年以前,有反倾销法的国家或经济体只有19个,现在则有120多个。据WTO统计,1995年初至2005年底11年期间,41个WTO成员通报了2840件反倾销调查案件,38个WTO成员通报了1804件反倾销措施决定,全球共有98个贸易体遭受反倾销投诉。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全球贸易摩擦中,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又尤为突出。 二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关联影响。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中影响力的增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最早的“军事威胁论”、“安全威胁论”到现在的“贸易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科技威胁论”、“商品威胁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论调,为国外对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三是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在反倾销调查中,仍有许多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体” 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不仅大大增加了WTO成员确定自中国进口的产品构成倾销的可能性,而且为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反倾销提供了便利,是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第一目标国的重要制度性原因。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产业与外部竞争加剧了利益矛盾。我国出口产品中,除去一些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外,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可替代性很强的竞争性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以价格竞争为主,给贸易伙伴形成了直接的压力。一方面,我主要出口产品所属产业多是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经营困难,有较强的寻求保护的主观愿望,也多是发达国家重点保护产业;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又多是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要支柱产业,我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本国和其主要出口市场都存在激烈竞争。由此可见,由于我国产业贸易结构多元化和不断升级的趋势,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互利互补合作的同时,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也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