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八)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八)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八)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八)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八)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解析浪漫主义的兴盛是因为对启蒙运动所宣传的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失望,正是材料中“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的体现,C项正确。

答案 C

2.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反映反帝反殖精神

解析《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红楼梦》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清朝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原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现代主义巨著。

答案 C

3.斯托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

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解析“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体现了反对理性,注重歌颂人的本能感情,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A项正确。B、C两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此风格不一致。

答案 A

4.《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节奏明快、感情奔放,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就创作手法而言,下列与《西风颂》最接近的是( )

A.《石壕吏》B.《人间喜剧》

C.《离骚》D.《老人与海》

解析《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A、B两项都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 C

5.“迷惘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争给年轻人造成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危机,反映在文学作品上表现为现代主义。

答案 D

6.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其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程来看,下面空格处应是( )

A B C D

解析图片中第一幅作品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自由引导人民》,第三幅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等待戈多》,因此,两者的中间环节应为现实主义作品。A、B、C、D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文学、印象派绘画、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 C

7.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在画作展览时,一名德国军官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说明绘画具有( )

A.艺术性B.思想性

C.阶级性D.社会性

解析毕加索的作品及其回答,表达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控诉和痛恨,反映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

答案 B

8.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出这样的概括:“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

A.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②—印象派绘画作品

B.③—印象派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C.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D.②—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解析①《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派绘画;②《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美术;③《塞纳河之晨》属于印象派绘画;④《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故C项正确。

答案 C

9.艺术大师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某画派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这评价的是( )

A.浪漫主义画派B.现实主义画派

C.现代主义画派D.印象画派

解析材料反映了该画派不注重写实,而是采用夸张的形式抒发个性,并利用色彩变幻表现事物形态,使远看和近看的效果有了差别,这符合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答案 D

10.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

该作品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作品生动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社会生活,说明画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应该属于现实主义美术流派。

答案 C

11.

库尔贝(1819—1877年,法国)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通过对《石工》的描述判断,可知是对石工生活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 B

12.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解析“让优美绝灭吧!”充分体现了画家反传统、反理性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特征,属于现代主义美术风格。

答案 C

13.“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拒绝旧习惯”反映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不表现“客观真实”反映了不以写实为创作手法,符合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答案 D

14.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最有可能属于( )

A.山水画派B.风俗画派

C.现代画派D.印象画派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该画家善于利用色彩的变化描绘景物,符合印象画派的绘画特征。

答案 D

15.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与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B.“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

C.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受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

解析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音乐创作也不例外。贝多芬音乐中含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的原因,应与他生活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有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与其所处的社会状况相吻合;A、B两项是从贝多芬个人因素的角度而言的;贝多芬应处在柴可夫斯基之前,D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16.为纪念肖邦200周年诞辰,波兰将2010年定为“肖邦年”。全球几十个国家举办两千多场音乐会纪念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下面哪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与他的音乐风格一样( )

A.约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

C.威尔第D.“猫王”普莱斯利

解析约翰·施特劳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和威尔第是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普莱斯利是摇滚乐的代表人物。

答案 A

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

17.当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观察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音乐对奥地利音乐产生的巨大冲击

B.人们日益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C.流行音乐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D.当代音乐的商业化和即兴性倾向明显

解析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说明中国的音乐得到世界的肯定。

答案 B

18.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 ) A.小说的影响力比不上电影

B.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C.电影作为大众传媒能够促进文学艺术的推广

D.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电影的热播推动了同名小说的销售,C项符合对材料的理解。

答案 C

19.20世纪初期,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报纸和报刊B.铁路与飞机

C.电影和电视D.网络与手机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20世纪初期”“巴黎、柏林……嗜好和说话声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说明这种传媒具有集声音、形象等于一体的特点,符合电影和电视的特点。网络出现于20世纪中期。

答案 C

20.“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

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解析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表明青少年模仿的主要是明星的谈吐、姿势、举止,这些都属于日常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娱乐、审美,而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谈吐、举止未必都是正面的,因此也不能得出“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结论。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①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图②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2分)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之间的关系。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近代科学的重要特征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提炼材料二中的信息,即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二小问要从欧洲社会转型的角度举例。第(3)问第一小问中的“本质”应是资产阶级的王国;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正是与“理性王国”理想的破灭有关。第(4)问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辩证分析。

答案(1)方法:观察;实验。

(2)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举例: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3)“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能够。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

(4)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22.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中外名画鉴赏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清朝画家郑板桥的《墨竹》

(1)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自由引导人民》和《墨竹》的艺术风格特征。(6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10分)

(3)填写下表。(6分)

答。

答案(1)《自由引导人民》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墨竹》注重写意,追求神韵意趣。

(2)时代特征: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盛行。主要思想: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地位: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3)贝多芬: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是继承古典主义音乐和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人物。启示:京剧博采众长,独具特色。要珍惜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 3.下列关于赢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化皇权 B.效法古代明君 C.君主集权 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削弱贵族势力 C.加强专制皇权 D.完善中央机构 7.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9. 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11.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也是专制君主制度的顶峰时期,其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包括( ) ①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②清代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行省制度④清代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4.表1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3.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2012届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烈冲击与震撼。下列文艺家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的是() ①莎士比亚②莫奈③贝克特④毕加索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2011年9月黑龙江庆安一中高三月考)《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4.(2011年4月浙江宁波十校联考)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 5.贝多芬作品的特点是() ①构思广阔②形式宏大③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④蕴涵着哲理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011年4月广东潮州二模文综)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A.海顿B.德彪西C.莫扎特D.贝多芬 7.(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表现万物“瞬间”微妙色彩变化 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 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 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 8.一个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对白:“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专题重点】 一、文学艺术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唐朝:唐朝实行科举制,进士科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政策环境。唐朝的边塞诗折射出当时的边疆开发与生活状况。唐朝开放的文化政策、国家的

繁盛统一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提供了创作素材。唐朝的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孕育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2)宋朝: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词的流行、话本和风俗画的出现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其词风的差异深受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南宋时期宋金对峙、人民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元朝:元初中断科举制,部分文人转向元曲和杂剧的创作,这为元曲和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科举制的恢复,元曲和杂剧的创作开始衰落。 (4)明清时期: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的进一步壮大的时代背景下,通俗化的明清小说繁盛。《儒林外史》抨击八股取士的危害,《红楼梦》折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西游记》体现了新兴工商业者追求个性自由的欲求。明清的文化专制促使部分画家借物抒情、借物铭志,以梅、竹、兰、菊等为主要素材的文人写意画成熟。清朝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2.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2)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批判现实主义开始盛行。 (3)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电气时代的到来,艺术家重视光和色的作用,捕捉瞬间印象,印象画派兴起。同时,电影诞生、电影技术发展。 (4)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二、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中国海大附中高中历史组马国旗【摘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是教材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通过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整合取舍 2004年秋季,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等四个实验区全面启动,这是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设计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之相适应的是新编的历史教材也打破以往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目前广州市的中学统一选用人教版的教材)。课程改革带来的是全新教育理念,作为实验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既感振奋,又深感压力。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及困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教改的效果。 一.教改中面临的困难及困惑 1.课时不足 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2.资源不足 首先,教师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但是目前教师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太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又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不改变,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其次,学生知识的缺失。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但在广州市历史并不作为中考的科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对历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知识漏洞严重,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造成教学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再次,后勤配套问题。新课程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多探究多实践,教师在带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如何处理资源、资金、安全等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 3.前景不明 最令广大教师忧心的是,到目前为止,高考模式、招生录取方式、试题结构、考试要求仍不明朗。尽管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期待,跃跃欲试,然而高考指挥棒高悬又令教师改革步伐不敢迈得太大。毕竟高考成绩、升学率高低,成了学校、社会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在高考模式未出台前,众多教师都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深入、细致分析教材,使课时不足的矛盾更突出。应试教育不改变,教改难以顺利进行。 尽管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教改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止。广大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踏上教改之路。高考政策配套问题上级教育部门自会解决,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内强实力。至于教学进度缓慢,课时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从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强化宗法制度 C. 促进民族交融 D. 加强文化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列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B项排除;CD项是分封制的影响,排除。

2.《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 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 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 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已使用牛耕,但无法体现出春秋时期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和秦国农业技术先进,故BD项排除。 【点睛】“《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是关键信息。 3.下图为西汉长安城郭区布局图。图中“西市”“东市”的主要功能是 A. 行政办公 B. 商业贸易 C. 皇室居住 D. 市民娱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西市”“东市”的主要功能是专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下列作品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战争与和平》B.《自由引导人民》 C.《童年》D.《百年孤独》 B[根据材料“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属于积极浪漫主义,《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故B项正确;《童年》属于无产阶级文学,故C项错误;《百年孤独》属于现代主义,故D项错误。] 2.(2019·北京东城区检测)1836年,参加宪章运动的英国工人们高举着旗帜集会,旗帜上写着:“自由之神再一次召集大军,发抖吧,你们这些暴君!难道你们还讪笑这是虚张声势?到头来,你们会流血而非流泪!”这首名为《自由》的诗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古典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A[根据材料时间和诗歌中注重对感情的表达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形式的统一,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辽宁五校联考)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反封建反专制的崇高理想B.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 C.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D.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D[材料中反映了作者对官僚讽刺,但并未上升到反封建反专制的高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未突出个人情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故C项错误;根据“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可知作者意在揭露和批判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 4.近现代某一文学流派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人普遍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揭示了物质文明的残酷和冷漠无情,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下列属于该流派的作品是() A.《悲惨世界》B.《战争与和平》 C.《母亲》D.《等待戈多》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013-2015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题及答案(历史)

21.答案(1) 辛亥革命;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试卷: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ad3a0abc7d3f437eaee718860a0129d3

绝密★启用前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试卷: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 .民主主义情感 B .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 .民族主义情怀 D .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2.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个美术流派是(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3.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世纪法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装…………○……………线…………○……※要※※在※※装※※订※※线装…………○……………线…………○…… A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4.“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风格是(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画派 5.莫奈名画《伦敦国会大厦》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该作品 A .创作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 .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 C .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 .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危害 6.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 .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 C .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 D .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 7.西方某著名话剧在布景和道具的选择上,做了这样一种令人感到衰败而没有生气的设计:荒郊外一棵仅有几个叶片的树、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绳索和沉重的背囊无不透出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必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带答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 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2019·贵阳高三监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以走进电影院作为一种娱乐时尚。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手机或平板电脑成为移动的电影院,成为汇聚海量电影信息的网络“流动空间”,人们随时可选择性地看电影。材料说明( ) A.看电影成为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 B.科技成为提升电影票房的主要手段 C.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的唯一方式 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 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提高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B.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C.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 D.电视是新时代殖民的有力工具 4.2018年7月21日,诗词类文化节目《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荣耀回归,吸引了众多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与同步参与,使大家又一次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 A.传播中华文化必须借助电视 B.高雅文化比通俗文化更吸引人参与 C.电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媒介 D.传统传媒已经被新式传媒完全取代 5.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此状况导致了( )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6.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精品]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精品]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一艺术部谌寒 新一轮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指导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部制订出新时期第一份独立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高中历史课程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时代性,开始重视研究性学习,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材等等。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当今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解决国内高中课程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发挥其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我国以往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上,存在着教条化、成人化倾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感悟,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的调研表明,有80%的教师、69.8%的学生认为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关注的课程目标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 2、课程结构上,没有处理好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的衔接,没有构建出符合高中阶段学习的历史课程结构。过去初中、高中历史课程实行螺旋式的结构,从编写教材来看,虽然教材的编者费尽心思力图解决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然而还是很难,这自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界早就有人

201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下列制度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 3.下列反抗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5.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6.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民众法庭 B.五百人议事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公民大会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8.“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9.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 A.青铜器 B.铁器 C.瓷器 D.纸张 10.右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洋务运动的兴起 1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此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3.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4.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丰富采取的对策 是()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计划经济 C.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 15.体现现实主义倾向,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综历史试题 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