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01

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01

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第一条本标准适用于煤化工生产各企业仪控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二条仪表质量标准化企业分3个等级:

一级:总分为900分及以上。

二级:总分为800-900分(含800分)。

三级:总分为700-800分(含700分)。

第三条考核评级办法

1.依据《化工自控设计规定》(HG20509~20515-2000)、《石油化工设备(仪表)维护检修规程》(SHS07001~07009-2004)、《机电完好标准》和本标准等,现场逐项考核。

2.在检查评比中,如有缺项,可将该项目的分数,平均折算到总项其它内容中去,折算方法如下:

实际分数=检查分数×1000/(1000-缺项分)

第四条年度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当年各季度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之和/4(季度)*0.14。

第五条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实施细则(见下表)

仪表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实施细则

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方法评分办法标准分

1 基础管理 180分

1.1仪控管理职责

1.1.1有仪控主管部门,制定职责范围并发挥作用。

1.1.2 建立仪控管理组织网络。

1.1.3 制定仪控各级人员职责。

查现场查资料,无主管部门扣5分;无网络扣5分;职责不明确扣5分。 15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2.1 仪控设备一般管理制度

1.2.2 仪控设备科学文明检修规定

1.2.3 仪控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1.2.4 仪控设备标识管理规定

1.2.5 仪控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1.2.6 计量数据管理规定

1.2.7仪控专业人员培训及岗位练兵制度

1.2.8 仪控设备包机制度

1.2.9 仪控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1.2.10 仪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2.11 仪控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1.2.12 仪表检定人员管理规定

1.2.13 标准室管理规定

1.2.14 标准仪器管理规定

1.2.15 周期检定管理制度

1.2.16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规定

1.2.17 仪控设备封存报废管理制度

1.2.18 仪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1.2.19 仪控设备故障管理规定

1.2.20 计算机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1.2.21 仪控安全联锁系统管理规定

1.2.22 交接班制度

1.2.23 清洁文明管理制度

查现场查资料,未装订成册扣5分;每缺一项制度扣2分。 35 1.3技术资料齐全

1.3.1 仪控设备台帐(位号、名称、用途、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检定周期等)1.3.2 计量标准器具台帐

1.3.3 主要工机具台帐

1.3.4 常规仪表设计资料

1.3.5 DCS设计资料(I/O通道表、接线图、操作说明、软件备份等)

1.3.6 关键仪表及特殊仪表操作说明书

1.3.7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1.3.8 端子配线图

1.3.9 仪表数据表

1.3.10 仪表回路图

1.3.11 逻辑原理图

1.3.12 仪表供电系统图

1.3.13 仪表供气系统图

1.3.14 仪表电缆(管缆)及桥架布臵图

查现场查资料,每缺一项台帐、资料扣5分;不齐全、不清晰每处扣1分。 40 1.4工作记录

1.4.1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1.4.2 控制室防雷测试报

1.4.3 报警、联锁系统试验记录

1.4.4 计算机组态修改记录

1.4.5 计算机卡件更换记录

1.4.6 计算机及卡件冗余切换记录

1.4.7 UPS电池更换及充放电记录

1.4.8 仪表技术参数修改记录

1.4.9 仪表系统调试记录

1.4.10 仪表更换记录

1.4.11 调节阀检修更换记录

1.4.12 安全联锁解除、投入记录

1.4.13 安全联锁停用(去除)记录

1.4.14 仪表技改技措记录

1.4.15 仪表修旧利废记录

1.4.16 仪表五率统计记录

1.4.17 仪表检修各种票证记录

1.4.18 仪表巡回检查记录

1.4.19 仪表交接班记录

1.4.20 仪控设备周期检定记录

1.4.21 标准器具检定记录

1.4.22 仪表综合检查记录

1.4.23 安全防护及消防器材使用及检查更换记录

查现场,查资料,记录内容祥实,不得弄虚作假,发现一次扣5分;车间级资料须有专人管理,无人管理扣5分;记录做到“四无”(无差错、无涂改、无破损、无漏项)和“三及时”(及时整理、及时登记、及时归档),一处不合格扣2分。 30

1.5仪控专业人员培训。

1.5.1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

1.5.2 员工必须经过技术考核,持证上岗。

1.5.3 员工每年考核不少于一次,在证件上登记成绩并盖章。

1.5.4 计量检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并经上级计量部门进行笔试与实际操作考核,并取得所从事检定项目的资格证明(检定人员证书),工作期间证件有效。

1.5.5 建立各类培训挡案。

查现场查资料:无计划扣5分;发现一人次达不到要求扣2分。 30

1.6检修计划

1.6.1 制定仪控设备检修年度计划(可根据工艺设备检修进行调整)。

1.6.2 仪控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90%

查资料:不制订年度检修计划扣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5分。 15

1.7开展微机管理工作

1.7.1 仪控部门配备微机,并开展微机管理工作。

1.7.2 配备标准:分厂(车间)管理人员人手一机,每班组一机,计量室、地磅房、标准室等一室一机。

1.7.3 能实现微机管理的台帐和资料,要以电子版形式存档。

查现场查资料:未配备微机扣5分。达不到要求每处扣2分。 5 1.8工作场所及定臵摆放

1.8.1 分厂(车间)、班组工作场所、工具间及更衣室分开设立,并制定定臵图,物品定臵摆放整齐,标识清楚。

1.8.2 工具橱内、资料厨内应定臵摆放、分类编号。

查现场查资料工作场所、工具间、更衣室没有分开设立扣5分;缺定臵图扣2分。未按要求每处扣1分。 10

2 安全管理 335

2.1信号报警联锁装臵维护管理

2.1.1 各种报警、联锁系统按钮、开关、电缆、指示灯等均处于完好状态。

2.1.2 建立报警、联锁系统台帐,必须做到数据、图纸齐全准确。

2.1.3 安全联锁系统每年不少于两次检查,做好记录,并由相关专业人员签字认可。

2.1.4 开车前工艺分厂(车间)组织对联锁进行检查实验,并签字确认。

2.1.5 报警、联锁系统变更,必须经有关部门会签后,由总工程师批准,并及时修改图纸,做好存档工作。

2.1.6 临时解除联锁保护,必须由生产分厂(车间)技术负责人同意,办理联锁变更申请单,待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向单位主管部门备案,限期(24小时以内)恢复,并办理销票。

2.1.7 长期摘除联锁保护(超过24小时未恢复联锁视为长期摘除联锁,且有恢复

期限),必须经单位有关部门会签后,经总工程师批准,待条件具备后恢复联锁并销票。

2.1.8 为适应生产要求,须取消的联锁,必须经有关部门会签后,经总工程师批准,并做好记录。

2.1.9 处理联锁保护系统问题时,必须制定联锁解除方案,采取安全可靠措施。

2.1.10 联锁保护系统中的仪表、设备与附件等,要有明显标记。紧急停车按钮、开关,还必须设有适当护罩。

2.1.11 对联锁回路必须定期进行巡检。

2.1.12 运行中的联锁保护系统,须要调整联锁系统动作设定值,由工艺分厂(车间)提出书面申请,有关部门会签后,经总工程师批准。调整后的设定值应在相关资料上作出更正。

查现场查资料

解除联锁未按程序或手续不全,每次扣10分。无台帐扣5分;开车前未做模拟试验,一次扣5分;联锁系统器件一处不完好扣2分;数据、图纸与实际不相符,每处扣2分。 50

2.2信号联锁保护系的摘除和投入

2.2.1 联锁保护系统在摘除和投入前,办理联锁工作(操作)票。

2.2.2 摘除联锁前,必须与工艺人员取得联系并做相应操作处理。

2.2.3 以短路方式摘除联锁,但又无旁路开关的回路,可采用短路线夹。

2.2.4 投入联锁前,仪表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

2.2.5 投入联锁,必须与工艺人员取得联系,经同意后,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将该回路的联锁投入,同时通知操作人员确认,并填写好联锁工作票的有关内容,双方签字认可。

查现场查资料:未办理工作票或未按程序要求投入联锁,每次扣5分。45

2.3核辐射仪表安全使用

2.3.1 核辐射仪表必须有政府部门颁发的专用许可证,设立长期固定隔离区,现场要设立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牌等标识,非专职维护人员不得靠近或接触放射源。

2.3.2 放射源要定期检查防止丢失。

2.3.3 放射源需要安装或者倒装时,应委托专业人员处理。工作结束后,操作现场必须用便携式射线辐射仪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放射源污染。

2.3.4 接触放射源的维护人员必须办理辐射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相关部门建立健康档案。维护人员每年要体检一次,发现有异常情况要有跟踪处理。

2.3.5 核辐射仪表属于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2.3.6 专职维护人员对每点放射源的使用期下限每年做一次统计记录,并在失效前一年办理购臵新源和处理废源的手续。

查现场查资料

无许可证的扣20分;无固定隔离区和警示标识扣10分;未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扣10分;维护人员未按要求体检,每人次扣5分;无统计记录扣5分。 20

2.4控制室防爆

2.4.1 控制室应设臵在非危险场所。

2.4.2 控制室内不允许带入火种、火源。不得使用高压电气设备,使用高频电气设备时应注意与仪表设备保持有一定的距离间隔。

2.4.3 控制室内的所有本安及非本安回路和电气设备必须按其技术要求进行正确连接。

2.4.4 控制室内的所有仪表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按其技术要求进行接地。

2.4.5 高压电缆、危险介质、高温介质不得穿越或进入控制室。

2.4.6 进入控制室的电缆施工完后必须进行封堵。

现场检查连接及接地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其它不符合处扣1分。 30

2.5 DCS系统防雷系统

2.5.1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的规定,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DCS控制室如作为独立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5.2 不得使用非金属的玻璃钢汇线桥架。

2.5.3 采用金属或带金属屏蔽网的汇线桥架时,应保证桥架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须在桥架的两端接地,如果桥架距离较长时,应每隔30米设一个接地点,桥架的接地宜采用等电位联结。

2.5.4 单独走线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宜选用金属铠装电缆直埋敷设,埋地深度不小于700mm。

2.5.5 进入控制室系统的线缆与独立避雷针装臵引下线和接地极应大于2米的距离。

2.5.6 若单独走线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为一般电缆,应穿金属保护管敷设。金属保护管宜埋地敷设,埋地深度不小于700mm。

2.5.7 若金属保护管架空敷设,必须保证金属保护管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须

在金属保护管的两端接地。如果金属保护管的距离较长时,应每隔30m设一个接地点。金属保护管的接地也应采用等电位联结。

查现场查资料无防雷设施扣15分;其他一处达不到要求扣2分。25 2.6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

2.6.1 检测器为防爆型设备,不得在超出规定的条件下使用。

2.6.2 运行期间禁止乱动检测器隔爆结构的零部件。在确有必要拆装隔爆部分时,必须停电后方可进行,隔爆零部件复位后要拧紧相关的螺母、螺钉。

2.6.3 报警仪通电情况下,严禁拆卸检测器。

2.6.4 若检测器失效,必须及时更新,并联系进行检定。

2.6.5 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属于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按周期进行检定。

2.6.6 任何人不得私自停用报警仪,若停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由工艺分厂(车间)提出,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查现场查资料私自停用扣10分;检测器失爆扣5分;无合格证扣3分;合格证超期2分;其他不符合要求扣1分。 20

2.7现场分析室管理

2.7.1 自动分析器室应防火、防雨,并配臵相应的消防器材。

2.7.2 分析仪表应安装在独立牢固的机架或仪表盘(柜)上,并应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2.7.3 自动分析器室内严禁设臵手动分析取样点,分析器所需的载气、标准气钢瓶应合理定臵摆放。

2.7.4 自动分析器室供电、供水、供气应符合有关规定,门的安全推杆完好。

2.7.5 自动分析器室无杂物,无废品。

2.7.6 接地应符合《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T 3081-2003)的规定。

2.7.7 采样管线、放空管线和仪表空气或氮气管线以及电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20512-2000)的规定。

2.7.8 公用工程物料或排污、放空管线宜采用法兰连接。

2.7.9 自动分析器室内应设臵应急照明灯,自动分析器室的照明灯具和电气设备应设计为安全防爆型。

2.7.10为满足环境控制、防腐、防爆以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要求,应设臵机械通风和采暖系统。

2.7.11测量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分析仪表的自动分析器室,应设臵可燃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2.7.12现场分析室工作必须两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监护人员必须处

在能看到操作人员的安全位臵,进分析室前开门通风,并在开门情况下工作,工作期间携带有毒有害报警仪。

2.7.13 样品的排放和更换下的药品存放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样品集中排放并进行合理回收。

2.7.14 检查自动分析器室周围是否有连续性振源和持续性电磁干扰,否则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查现场查资料未配臵消防器材扣5分;单人去现场工作,每发现一次扣5分;仪表安装不规范每台次扣2分;各类管线敷设不规范每处扣2分;通风、采暖系统不完善扣2分;无检测报警器扣2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25

2.8有毒有害场所工作注意事项

2.8.1 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现场中仪表的维护班组应配备相应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并能熟练使用。

2.8.2 进入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必须两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监护人员必须处在能看到操作人员的安全位臵,工作人员应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对于中毒人员要有应急抢救措施。

查现场查资料进入有毒有害气体现场不带报警仪,每人次扣2分;不能熟练使用的每人扣2分;未按要求定期检定的每台次扣2分。 20

2.9仪表的夏季冬季“四防”

2.9.1 成立“四防”领导小组。

2.9.2 值班人员必须每天落实“四防”情况,并在值班日记上做好记录。

2.9.3 夏季以防雷雨为重点,对计算机防雷、接地装臵进行测试检查、校验,并做好记录。

2.9.4 各班组值班人员应配齐完好的照明工具和雨衣等,每年要进行不少于一次“夏季四防”演练。

2.9.5 冬季值班人员每天必须对现场各仪表、管线、阀门等进行全面细致检查(重点在防冻保温及排污),各保温点都应有相应的责任人。

2.9.6 现场所有保温点必须挂防冻牌,标识清晰。

2.9.7 认真检查伴热疏水系统,确保回水畅通无阻,排放量适当。

查现场查资料发现不合格而不整改的每处扣5分;未进行防雷接地测试每处扣2分;记录不规范每处扣2分;伴热疏水系统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10

2.10仪表供电

2.10.1 普通交流电源(双路供电):电压 220V±10%,频率 50±1Hz ,波形失

真率≤10%。

2.10.2 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箱或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电压24±1V,纹波电压<5%,交流分量<100mV。电源瞬断时间应小于用电设备的允许电源瞬断时间,电压瞬间跌落≤20%。

2.10.3 UPS交流电源:电压220V±5%,频率50±0.5Hz ,波形失真率<5%。

2.10.4 开关、端子排、分配器、熔断器的标识必须正确清晰。

2.10.5 导线对地绝缘电阻、线间绝缘电阻应>100MΩ。

2.10.6 仪表信号与交流电源线不可混合敷设,否则应采取金属隔离或屏蔽措施。

2.10.7 UPS和市电两种电源同时采用时,不能将两种电源并联运行。

2.10.8 仪表用电负荷属于有特殊供电要求的负荷时,仪表工作电源应采用不间断电源。

2.10.9 仪表电源容量的计算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计算。

查现场查资料供电指标达不到要求扣5分;供电系统各设备、元器件每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20

2.11仪表供气

2.11.1 仪表气源必须采用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油分含量10mg/m3[8ppm(w)]。

2.11.2 气源中含尘量<1mg/m3。气源操作下的露点,比工作环境或历史上当地年极端最低温度至少低10℃。

2.11.3 气源中含尘颗粒直径<3。

2.11.4 气源压力等级:300-500kPa,500-800kPa。

2.11.5 备用空压机组处于完好状态。

2.11.6 在控制室内设臵供气压力监视和报警。

2.11.7 根据仪表总耗气量的大小,决定气源装臵设计容量。

2.11.8 储气罐持续供气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查现场查资料无储气罐或达不到要求扣10分;供气指标达不到要求扣5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20

2.12仪控设备安全与防护要求

2.12.1 仪表防爆

2.12.1.1 危险场所使用的仪表及其安装、接线等必须符合防爆类型及等级要求,仪表的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的防爆标识。

2.12.1.2 防爆仪表及其辅助设备、管件、连接件、密封件均应有合法的防爆合格证,其构成的系统应有合格的设计。

2.12.1.3 防爆仪表检修时不准更改零部件的结构、材质和配线。

2.12.1.4 防爆仪表更新不得随意降低防爆等级。

2.12.1.5 隔爆型仪表的电缆或导线引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盘式引入的必须有防松措施。

2) 压紧螺母式引入的必须把螺母拧紧。

3) 浇铸固化在填料函的其厚度不得小于引入口径的1.5倍,填料在95℃时不得软化,更不得对电缆或导线有腐蚀作用。

2.12.1.6 隔爆型仪表配线的技术要求

1) 危险场所的仪表配线不准明敷绝缘导线,而应采用钢管配线或电缆配线。

2) 钢管、附件和仪表之间用螺纹连接,螺纹的有效啮合扣数不少于6扣,螺纹连接处应涂不干性防锈油,但不得使用四氟带、麻丝等非导电性材料。

3) 仪表本体接线盒与钢管间必须用符合隔爆要求的挠性连接管进行连接。进仪表之前最低处,应用排水三通或者其他排水方式。

4) 在危险场所敷设的电缆或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

5) 配线进入仪表或穿过建筑物时需要设臵隔爆密封盒。危险场所之间和危险场所与非危险场所之间的电缆沟、电缆槽以及钢管在线路敷设时均应有孔洞,以便采用充砂、填阻火堵料等措施,隔断危险介质的流动。

6) 电力电缆与仪表电缆必须分开敷设,若占用同一电缆槽,两者应相距50mm

以上或以金属板隔离。

2.12.1.7 本安型仪表的配线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本安回路的配线必须有防止与其它线路发生混合的措施,以免产生电磁感应。

2) 本安与非本安回路不得共享一根电缆或保护钢管。

3) 多个本安回路共享一根电缆时应采用线芯分别屏蔽式电缆。

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安回路共享一根保护管时,导线(或电缆)应采用屏蔽式。

5) 本安回路与非本安回路共享一接线盒时,本安回路应有专用的端子板,两种回路的端子板间应设绝缘隔板或两者间有大于50mm的安全距离。

6) 本安回路及本安关联回路在非危险场所内配线应与其它回路分开扎捆、固定或用绝缘板加以隔离。

7) 本安型仪表配线引入装臵应有防松或自锁机构,接线端子外的导电部分需穿绝缘套管。

8) 本安回路及本安关联回路的电缆、端子板等应有蓝色标记或缠蓝色胶带。

9) 本安回路及本安关联所用电缆(或导线)其分布电感、电容量应在允许范围内。在回路检修或电缆(或导线)更新时未经核算不得更改,其屏蔽结构和电缆(或导线)的绞合度也不得随意更改。

10) 本安回路所有的电缆(或导线)其截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加粗或减细,其芯线为铜质。

11) 本安回路的配线要有防止爆炸性介质流动和保护电缆(或导线)机械损伤的措施。

12) 本安回路中的安全栅接地时,应严格按照其要求接地。

2.12.1.8 正压防爆仪表

1) 正压防爆仪表的容器应保持200Pa以上的正压压力,当压力低于100Pa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2) 容器内不得有通风死角,以防止可燃性气体积聚。

3) 容器内(包括仪表箱、柜)所加的正压气源不允许采自危险场所。

4) 采用正压防爆仪表箱(柜),应有醒目的标识和开关门报警。

2.12.1.9 在进入危险场所工作时所携带的仪表(或监测工具)应为非金属外壳,并配有皮质外套。

2.12.1.10 安装在危险场所的两线制隔爆仪表,不允许带电开盖检查。

2.12.1.11 防爆仪表及其关联设备、回路的检修应制定检修计划,并应有完整的检修记录。

2.12.1.12 防爆仪表防爆率100%。

2.12.2 接地

2.12.2.1 需要设计保护性接地的仪控设备有

1) 仪表盘、仪表操作台、仪表柜、和仪表箱。

2) DCS/PLC/ESD的机柜和操作站。

3) 供电盘、供电箱、用电仪表外壳、电缆桥架(托盘)、穿线管、接线盒和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

2.12.2.2 仪控设计中需要考虑屏蔽接地的有

1) 导线的屏蔽层、排扰线。

2) 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

3) 未做保护接地而用作屏蔽层的金属穿管、金属汇线槽和屏蔽仪表用的仪表外壳和仪表箱。

4) 如果是屏蔽电缆,屏蔽层已接地,则备用芯可不接地,穿管多芯电缆备用芯也可不接地。

2.12.2.3 本安仪表接地除导线屏蔽接地之外,还需接地的部分有

1) 安全栅的接地端子(隔离栅不需要接地)。

2) 盘装仪表和架装仪表接地端子。

3) 24V直流电源的负极。

4) 现场仪表的金属外壳、现场仪表盘(箱、柜、台、架等),现场接线盒、金属汇线槽、穿线管等配线金属部件。

2.12.2.4接地系统的安装要求

1) 仪表保护接地系统应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

2) 仪表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特殊要求按规定执行)。

3)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应共用接地装臵。

4) 仪表电缆电线的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盘柜侧接地,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不应浮空或两端或多端接地。5) 仪表盘、柜、箱内各回路的各类接地,应分别由各自的接地支线引至接地汇流排或接地端子排,由接地汇流排或接地端子板引出接地干线,再与接地总干线和接地极相连,各接地支线、汇流排或端子板之间在非连接处彼此绝缘。6) 接地系统的连线应使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采用镀锌螺栓紧固,仪表盘、柜、箱内的接地汇流排应使用铜材,并有绝缘支架固定。接地总干线与接地体之间应采用焊接。

7) 接地线的颜色和线径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并用黄绿相间线敷设。

2.12.2.5仪表外壳防护等级设计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84)的规定,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2.12.3 仪表隔离

2.12.

3.1 隔离方式

1) 管内隔离方式:适用于被测介质压力稳定、排液量较小的仪表。隔离管的管径和材质与测量管线的管径和材质相同。

2) 容器隔离方式:用于被测介质压力波动明显、排液量较大的场合。选择正确的结构型式,应垂直安装,成对隔离容器的安装标高,必须一致。

3) 膜片隔离方式:适用于强腐蚀性介质,易凝结的粘稠性介质以及其它难以采用管内隔离、容器隔离的场合。膜片必须具有弹性和不渗透性,并具有足够大的位移容积,以减少测量误差。膜片式隔离器的安装位臵,宜紧靠检测点。

2.12.

3.2 隔离液的选择

1) 化学稳定性好,与被测介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2) 与被测介质不发生互溶。

3) 与被测介质具有不同的密度,且密度差尽可能大,分层明显,沸点高,挥发性小。

4) 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不粘稠,不凝结。

5) 对仪表和测量管线没有腐蚀性。

2.12.4 吹洗

2.12.4.1 对腐蚀性、高粘度、结晶性、熔融性、沉淀性介质进行液位、压力、流量测量,需要设计吹洗。

1) 吹洗流体的要求

①与被测对象的工艺介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清洁,不含固体物质,不污染工艺介质。

③吹洗流体为液体时,在节流减压后不发生相变。

④无腐蚀性,流动性好。

⑤通常采用空气、氮气、蒸汽冷凝液和其它被测工艺对象所允许的流体介质。

⑥应充分可靠,连续稳定,不受工艺状态和过程影响。

2) 安装方面的规定

①吹洗管线的材质应按照工艺介质的特性及测量要求进行选取。

②吹洗流体进入测量管线的入口点,应尽可能地靠近仪表取源部件,以便使吹洗流体在测量管线中产生的压降保持最小。

③选取测量仪表的安装位臵和设计测量管线时,应尽量避免凝液或测量介质倒灌,以免产生测量误差或损坏仪表。

④采用吹洗进行压力、流量、液位测量的管线连接图应符合《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95)的要求。

2.12.5 仪表保温伴热

2.12.5.1 在环境温度下有冻结、结晶、析出等现象产生的物料的测量管线和检测仪表,在环境温度下有冻结可能的分析取样管线,不能满足最低环境温度要求的仪表,均要设计保温伴热,保温伴热中的温度有关规定

1) 仪表管线内介质的温度:20~80℃。

2) 在使用环境温度下,保温箱内温度:10~40℃。

3) 处于露天环境的保温系统,大气温度采取当地极端最低温度,而安装在室内的保温系统,应以室内最低气温作为计算依据。

2.12.5.2 蒸汽伴热管线的安装

1) 蒸汽伴热管单独供汽,伴热系统之间不应串联连接。

2) 伴热管的集液处,应有排液装臵。

3) 伴热管的连接应焊接,固定不应过紧,应能自由伸缩,接汽点应在蒸汽伴热管顶部。

4) 伴热管线应起始于测量系统的最高点,终止于测量系统的最低点。

5) 伴热管线通过被伴热的仪表测量管线的阀门、冷凝器、隔离容器等附件时,宜设臵活接头。

2.12.5.3 热水伴热管线的安装、电伴热管线的安装、疏水器的安装均要符合设计规定或产品说明书要求。

2.12.6 仪表防腐

2.12.6.1 根据仪控设备防腐蚀工作标准,合理制定防腐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电缆桥架应列入防腐计划。

2.12.6.2 涂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涂漆前应清除表面的铁锈、焊渣、毛刺和污物。

2) 涂漆施工的环境温度宜为5~40℃。

3) 多层涂漆时,应在漆膜完全干燥后再涂下一层。

4) 涂层应均匀,无漏涂。

5) 面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查现场查资料未按规定配臵防爆仪表不得分;随意降低防爆等级,每台次扣5分;一台仪表达不到防爆要求扣5分;防爆仪表系统有一处达不到要求扣2分;安装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配线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有一处未按要求接地扣5分;接地电阻大于4Ω,每处扣5分;有一处违反安装要求扣2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需要隔离而没有隔离的一处扣5分;隔离液达不到要求的每处扣2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需要吹洗而未设计吹洗的,每台次扣5分;吹洗流体达不到要求扣2分;安装达不到要求每处扣2分。每冻坏一台仪表扣10分;伴热保温达不到要求,影响仪表工作的每台次扣5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未制定防腐计划扣5分;防腐达不到要求的每处扣2分。 50

3 运行管理 375

3.1 仪控设备产品合格

3.1.1 合格证内容要求

3.1.1.1 单位、器具名称、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检定结论等应填写齐全。

3.1.1.2 检定员、复检员(核验员)、主管及检定单位公章应清晰齐全。

3.1.1.3 检定日期,有效日期应填写齐全。

3.1.1.4 防爆仪表应注明防爆等级。

3.1.1.5 进口仪控设备以随机资料为准。

查现场查资料无出厂合格证每台次扣2分;达不到要求的每台次扣1

分。 5

3.2 仪控五率

3.2.1 自控率达到96%

3.2.2 仪表开表率98%

3.2.3 综合完好率96%

3.2.4 静密封泄漏率≤0.5‰

3.2.5 动密封泄漏率≤2‰

查现场查资料不统计扣10分;缺一项扣3分;执行不好每项次降低1%扣2分。 20

3.3 仪控设备的润滑

3.3.1 仪控设备的润滑工作做到定点、定人、定时、定量、定质。

3.3.2 每周对机械式组合仪表、自控阀、长行程、碟阀以及附件等可动部位清扫润滑一次。

3.3.3 仪控设备周期检定回装后,同工艺连接的螺栓、螺母等应涂抹润滑油。3.3.4 氧气管道上的控制阀或其它不允许加润滑油的仪控设备,严禁加注润滑油。

查现场查资料“五定”内容未做到扣5分;其他一处达不到要求扣2分。 10

3.4巡回检查

3.4.1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进行巡回检查。

3.4.2 检查整机及零部件

3.4.2.1 铭牌应清晰无误。

3.4.2.2 仪表零部件、附件齐全完好。

3.4.2.3 紧固件无松动、不泄漏,接插件接触良好,可动件调节灵活自如,端子接线牢靠。

3.4.3 观察仪表运行状态

3.4.3.1 运行时仪表应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

3.4.3.2 正常工况下,仪表示值应在全量程的20%-80%。

3.4.3.3 数字显示完整清晰。

3.4.4 确认设备及环境

3.4.4.1 整机清洁、无锈蚀,漆层平整、光亮、无脱落。

3.4.4.2 仪表盘后端子排及布线整齐完好,标识完好清晰。

3.4.4.3 电缆标识齐全、清晰、准确,敷设整齐、固定牢靠。

3.4.4.4 伴热保温完好。

3.4.5 对需要临时监控的重要仪控设备进行定时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3.4.6 检查现场机旁盘PLC运行状态是否良好。

3.4.7 现场仪表、控制阀、保温箱定时清扫,保温箱内外不留死角。

3.4.8 现场仪表、控制阀、保温箱应有明显的位号标识,更换的控制阀、保温箱应及时喷涂位号。

3.4.9 巡检人员应做好各种记录并交接班。

3.4.10 电动执行器应经常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接插件接触是否良好,电机的温升情况是否异常,电机转动时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机构动作是否正常,手轮是否脱出。

查现场查资料检查未按规定时间和路线扣5分;巡检记录每缺一次扣2分;记录不清晰每处扣1分;其它达不到要求每处扣分。 50

3.5仪控设备周期检定

3.5.1 制定周期检定、抽检计划,受检率达到100%。

3.5.2 经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严禁使用。

3.5.3 检定原始记录内容应包括:器具名称、规格、出厂编号(或分类编号)、检定人、检定日期、检查人、检查内容及检查结论。

查现场查资料未制定计划扣5分;未按要求进行周期检定,每台次扣5分;受检率每下降1%扣2分;未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发现一次扣2分;记录内容一台次不符合要求扣2分。 15

3.6计量数据管理

3.6.1 进出厂物料计量必须配备强制检定计量装臵,计量精度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3.6.2 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的介质计量必须增设温压补偿。

3.6.3 计量数据以供方计量装臵为准。

3.6.4 二级计量仪表的零位标定和范围调整由供料单位和用料单位共同参加,并做好记录,双方签字认可,各存一份。

3.6.5 一级计量装臵每年至少检定一次。

3.6.6 计量数据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按规定期限整理归档。

查现场查资料一台精度达不到要求扣5分;其它有一处达不到要求扣2分。 15

3.7仪控设备标识

3.7.1 用于量值溯源的标准装臵,粘贴“计量标准”标识。

3.7.2 经检定合格的仪控设备,应粘贴“合格证”标识。

3.7.3 《合格证》标识分ABC三类:A类为红色、B类为绿色、C类为黄色。《合格证》使用时需填写下一次按检定规程要求确认的时间及校准人员代号。

3.7.4 仪控设备因技术指标下降、经检定达不到原精度要求作限用、降级使用时,粘贴“计量限用”标识。

3.7.5 检定不合格或使用中失准的仪控设备,注销原合格标识,同时粘贴“禁用”标识,禁用和不合格仪表应做报废处理,并集中存放。无计量标识或超期的仪控设备禁止使用。

3.7.6 长期停用的仪控设备由使用单位申请封存,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粘贴“封存”标识。重新启用时,由使用单位申请启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7.7 标识一旦损坏,应及时补贴。

查现场查资料查阅数据报废仪表没有集中存放扣5分;无合格证每处扣5分;“计量标准”、“计量限用”、“禁用证”一般为红色,未按要求粘贴标识,每处扣2分;其它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55

3.8计量器具管理

3.8.1 标准仪器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

3.8.2 新购进的标准仪器应由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纳入动态台帐管理。

3.8.3 长期停用的标准仪器,由使用单位申请封存,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粘贴“封存”标识,并在台帐中修改其管理状态。

3.8.4 封存的标准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在封存期间状态良好。

3.8.5 精密标准仪器使用时,需加防护措施。

3.8.6 在用标准仪器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必须具有检定证书,并妥善保管。

3.8.7 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国家统一规定的检定证书,对检定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或者注销原检定合格证。

3.8.8 加强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保证按照周期进行检定。

查现场查资料标准仪器未按规定送检的每台次扣10分;保管不善,每台次扣5分;不按规程操作,每人次扣2分;其它达不到要求每处扣2

分。 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