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

中医药学

1中医药历史重要的代表性著作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载药365种),我国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代),我国最早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宋代)。

2重要的代表性历史人物

被称为医圣的人(张仲景),被称为药王的人(孙思邈),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3中医学的特点

整体观念、辩证轮治。

4阐述整体观念的两层含义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将六腑五官等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体。如肝与胆相表里,肝在体和筋,肝开窍于目等。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几者协调统一,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运行。有病时,也是相互影响和表达。如肝火上炎则目赤、肝血不足则目涩视力减退;反过来,也可通过目的情况判断肝的功能,如目黄可能患有黄疸肝炎,口臭、舌苔黄厚、牙痛可能胃热。

(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天地相应”,春夏温热,阳气升发,故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以散热,脉多浮大;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以固护脏腑,故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

5何谓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出病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

6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司外揣内、援物比类、试探与反证。

(1)司外揣内: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以推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认知方法,又称“以表知里”。

(2)援物比类: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的某些属性相似或类同,从而推断两者在其它属性上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的认知方法,又称“取象比类”法。

(3)试探与反证:试探,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不断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原设想做出适当调整和修改,以寻求逐步逼近的一种认知方法。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1)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的属性双方都是对立的、相反的。上与下、左与右、静与动、寒与热、柔与刚等。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部脏腑为阴,而对于体表,背为阳,腹为阴;五脏为阳,则六腑为阴。

(2)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始终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之中。比如由夏至秋冬,阳消阴长,由冬至春夏,属于阴消阳长。

(3)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热就无所谓寒;对人体而言,最本质的生理功能是兴奋与抑制,二者也是互根互用的。阴阳互根不仅表现为二者的依存,而且表现为相互促进、

相互为用。如:物质与功能之间,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旺盛,则化生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充足,脏腑组织生长发育健壮,即“阴根于阳”,阳能促阴。另一方面,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充足,形体组织生长发育健壮,则各种活动能力强,即“阳根于阴”,阴能促阳。由于某些原因,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阴阳互损,二是阴阳决离。

(4)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的反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它与“阴阳消长”是不同的。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是质变。所谓“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便是如此。

8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指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行变化的规律。

9举例说明五行的相生

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无行对五脏而言,肝血可以养心神,肝为心之母;心气旺盛可以加强脾胃的功能,心为脾之母;脾的运化能力强,则肺气足,声音洪亮,脾为肺之母;肺气下行有助于肾的主水功能,即肺为肾之母;肾水能滋养肝木,故肾为肝之母。

10举例说明五行的相克

即克制、抑制、制约之意。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就人体五脏而言,肾克心,肾水制约着心火,使其不至于过旺;心克肺,心火可以制约肺使其不至于过寒;肺克肝,肺的肃降可以制约肝阳过分的升发;肝克脾,肝的疏泄可以制约脾的壅塞;脾克肾,脾的运化可以调控肾的主水功能,使水湿不至于泛滥。

11气的含义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1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3气的运行:气的运行称为“气机”,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

14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都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激发。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肌体各方面的活动也随之减弱,从而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出现早衰、血虚、血瘀等病变。

气的温煦作用:使得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体温,脏腑组织能够正常的活动。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体温低下,四肢不温,血和津液运行迟缓。

气的防御作用:指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使身体健康。

气的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脏器具有控制作用。如果气不足,固摄作用弱,则会出现遗精,遗尿,月经、白带过多,胃下垂、脱肛等病症。

气的气化作用:是指气能促进精、气、血和津液的产生和代谢。

15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是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的生成、血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气。气足则血足,有足够的力量推动血液在血脉内的运行。若气虚,则血

少,并且血行不畅,会导致血瘀;或者由于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在血脉内的运行,而导致血液溢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证,因此,临床治疗出血证时往往配伍补气药。

血为气之母:主要表现为血能载气、血能养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血而运行全身。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气不断的得到补养而保持充盈,若血虚,则气也虚衰,因此,治疗气虚时不但要选用补气药,还要配伍补血药。

16脏腑学说:是研究脏腑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17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六腑属于中空官腔性器官,主“传化物”,用来收纳和消化水谷、排泄糟粕,主要是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

18中医对心的理解:心位于胸中,为五脏之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19中医对肺的理解:位于胸中,上通喉咙。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20中医对脾的理解:脾:位于胸腔中部,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21中医对肝的理解:肝:位于肋部。生理功能: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22中医对肾的理解:肾: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23六腑的特点: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突出强调“通”和“降”二字。

24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又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冬寒。

25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易袭阳位。(2)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善合它邪。

2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4)寒性主痛。

27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发,耗伤阴津。(3)暑易夹湿。

28湿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9燥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

30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伤津耗气。(3)火易生风动血。(4)火毒结聚,形成疮疡

31七情及治病特点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气机。(3)影响病情的变化。

32阴阳失调:人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协调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的总纲。有以下几种情况。

(1)阴阳偏盛:包括阳偏盛、阴偏盛。阳偏盛表现出机能亢奋,热量过剩,出现壮热、面红、目赤、烦躁、口渴、脉数等症状。阴偏盛,主要是由于感受了阴寒湿气或过食生冷之物而导致,出现行寒肢冷、水肿、身体蜷缩等。

(2)阴阳偏衰:包括阳偏衰、阴偏衰。阳偏衰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寒冷。阴偏衰表现为骨蒸潮热、消瘦、盗汗、脉细数。

(3)阴阳互损:阴邪盛到一定程度,把阳气拒绝于外,表现为面红潮热、口渴、脉大等热象,实际上这种热是表面的假象,称为“真寒假热”;如果邪热偏盛到一定的程度,人体的正常的阳气被遏制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则表现为四肢冰冷的寒象,实际上是“真热假寒”。

(4)亡阴及亡阳。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微欲绝的危证。

33道地药材:某地气候环境适宜于某种药材的生长,加工技术好,出产的该药材产量大,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则该药材为某地的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如四川的黄连、乌头、贝母;云南的三七,吉林的人参,山东的阿胶、金银花、丹参。

34药材几种辅料炮制加工的目的

清炒:根据炒制的火候和程度又分为炒焦、炒黄和炒炭。其中,炒焦和炒黄主要是为了便于粉碎和增加焦香味。

炒炭后增加了止血作用。如艾叶炭、大黄炭等。

加敷料炒:又分为加液体敷料炒(又称为炙)和加固体敷料炒。

常用的液体敷料有:蜂蜜、醋、酒、盐水、姜汁。

常用的固体敷料有:麦麸子、滑石粉、沙土等。

蜂蜜:增强药物补益作用,润肺止咳以及润肠通便作用。

醋:增强药物疏肝理气止痛作用。

酒:增强药物活血行气作用。

盐水:增强药物入肾清虚热作用。

姜汁:增强药物和胃止呕、解毒作用。

加固体敷料的目的主要是:使药物受热均匀,减轻药物的燥性等。

35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一般来讲,温热性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寒凉性药能减轻或消除热症。药物的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而确定的。

五味及其功用

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通常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和活血作用;甘味药具有补虚、缓急止痛作用;酸味药具有收敛止咳、止泻、止汗等作用;苦味药通常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药物的味是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的,并非与口尝味道一致。

36中药的归经与升降浮沉

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反映药物作用范围。

升降浮沉:表示药物作用趋向。

37中药的配伍

相须: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

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相畏、相杀:一种药物的毒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可使毒副作用降低。相恶、相反能使药效降低或消除或产生毒性,临床避免。

38解表药的概念及分类

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解除表证的药物。

分类: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39比较麻黄、桂枝、紫苏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

三药均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以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但麻黄开泄发散力较强,一般只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不宜用于表虚有汗者;而桂枝发汗之力较麻黄为缓,且具有助阳之功,故尤其适用于表虚有汗者;紫苏发汗之力不及麻黄桂枝,但具有舒畅脾胃气机的作用,故特别适用于外感风寒而兼有腹胀、恶心呕吐者。麻黄还具有平喘的功效,适当配伍可应用于各种咳喘证,对于老人、小儿及体虚咳喘者,宜用蜜制麻黄。麻黄还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桂枝还能温通血脉、止痛,温助阳气。用于风寒湿痹筋骨关节疼痛,寒凝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阳气虚寒肢冷,便溏泻泄。

紫苏尚具有行气止呕、解鱼蟹毒之功,应用于脾胃气机不畅之腹胀、呕吐或食鱼蟹中毒。

40简述生姜功效、主要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功效: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胃寒呕吐,适当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

(3)用于肺寒咳嗽,痰白清稀(干姜或姜)。(4)药物(生半夏、生天南星、生附子、生乌头等)中毒,食用变质的鱼蟹中毒。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

41简述薄荷的功效、主要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功效:发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疏肝解郁。

应用:(1)治疗外感发热、咽喉肿痛、咽痒口渴。

(2)用于治疗麻疹不畅、风疹皮肤瘙痒。(3)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腹痛。

用量用法:3-6g,水煎服(宜后下)。

42柴胡的功效、主要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应用:治肝气不畅胁肋胀痛、小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解表退热生柴胡,疏肝理气用醋柴胡。

4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

黄连、黄芩、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均可用于治疗各种湿热证。如胃肠湿热之泻泄、痢疾、呕吐,肝胆湿热之黄疸,以及湿疹、湿疮以及各种热毒疮肿。其中黄连主入心经和胃经,善于清心火和胃火,主要用于心火旺之高热、烦躁、失眠、舌尖红、口腔溃疡等,以及胃热呕吐、胃火牙痛等;黄芩主入肺经,

善于清肺火,主要用于肺热咳嗽,黄痰;黄柏入肾经,善于清肾火,主要用于肾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

44中医认为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液代谢失常与哪些脏腑有关,为什么?

中医认为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液代谢失常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肺通过其宣发肃降功能,将水液散布全身,并调节汗液的排泄。脾能运化水液,若脾的运化功能减退,水湿停滞,产生水肿痰饮等。肾主水,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肾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肺的通调、脾的运化,均有赖于肾的气化,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与肾的气化作用直接相关,肾主宰整个水液代谢。

45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以及主要应用。

熟地黄人参大黄三七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阴亏血虚头晕、腰膝软弱、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耳聋。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肺,益心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久病、大病、大出血、大吐泻等导致的元气大伤,虚极欲脱之证;用于治疗肺气虚咳喘、脾气虚食少体倦乏力;用于热病伤津以及消渴证之口渴;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大黄: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要用于治疗热结便秘,热毒疮肿,水火烫伤,血热出血,以及妇科瘀血痛经等,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等。三七:化瘀、止血、止痛。用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用于多种瘀血证,如跌打损伤、疮疡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妇科瘀血痛经、月经不调等。

46简述中药的一般煎煮方法

用具:宜选用导热均匀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砂锅、砂罐、钢化玻璃罐,不宜用铁锅、铝锅。

用水:洁净的饮用水,水量应高出饮片3-5厘米。

浸泡时间:重要中药煎煮前需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果实、种子等坚硬的药物可浸泡1小时。

火候先武后文,第一煎30分钟,第二煎20分钟,两次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

47以麻黄汤为例阐述方剂的配伍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配伍。这种组方原则即是“君、臣、佐、使”。“君、臣、佐、使”用以说明方中药物的主从关系,反映药物在方中发挥作用的主次。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针对风寒表实证,为君药;

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以助麻黄针对风寒表实证,为臣药;

杏仁苦温,止咳平喘,宣肺,助麻黄照顾咳喘兼证,为佐药;

甘草甘温,化痰止咳,调和药性,防麻、桂发汗太过伤正,又治疗咳喘兼证,为使药。

48简述四物汤与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与主治证。

四物汤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用于治疗血

虚,证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证;或治疗瘀血证,如冠心病心绞痛以及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四君子汤由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之功,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证见气虚、食少、体倦乏力、便溏等。

49几个中医名词或概念

温病(瘟病):以发热、发病急、传染为典型特征的一类传染病。

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之邪而正气不虚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喘、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

外感风寒表虚证:外感风寒之邪而正气虚者,证见恶寒、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缓等。

肾阴虚证:即肾阴不足,证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盗汗、消渴、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

肾阳虚证:即肾阳不足,证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遗尿、尿频、水肿、小二发育迟缓、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等。

脾气虚证:证见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脘腹胀痛、大便稀薄、消瘦等。

肺气虚证:证见少气懒言、动则喘甚、易出虚汗等。

君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帮助君药治疗主病主证或针对次要症状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相须:两种或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畏或相杀:一种药物的毒性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相畏;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称为相杀。

滋水涵木法:指通过补肾阴、壮肾水以治疗肝阴虚、肝阳上亢的方法。

中医药保健知识

中医药保健知识 预防流感中药方剂 成人漱饮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金克、大青叶6克、薄荷薄3克、生甘草3克。 【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苏6克、黄芩黄10克、牛蒡子10克。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3 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 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保健穴位 1.足三里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 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 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 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 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一日两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讲课稿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药食疗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利用中医学的某些药方,人们发展了食疗文化。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所谓的“有意无意之间”,其实有着“食疗家”——即“医学家”们的有意识引领。这种引导作用,是由于中医学理论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而食疗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即融合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在人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有药膳、药粥、药酒,甚至于药茶,每样东西都融合了某些中医学的医药原理。 首先我们说一下药茶方面。我们平时说的美肤茶就是用沸水冲泡浓绿茶,然后将软骨素调和茶水中,经常引用可以美艳肌肤,使皮肤富有弹性。而珍珠茶就是用珍珠研磨成细粉,用沸水冲泡茶叶,以茶汁送服珍珠粉,这样可以润肌泽肤,达到美容的效果。 而时下有些女性皮肤暗黄粗糙,易生暗疮、眼袋、黑眼圈,还有色素沉着现象,归根究底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此时,人们就想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容汤来解决女性们的各种皮肤问题。譬如,奶油桂鱼糖,经常

食用不但可使肌肤白净透红,还可防止皮肤色素沉着,消除雀斑,淡化黄褐斑;冬瓜薏米瘦肉汤,有祛湿除斑、养血益颜、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治愈因脾虚湿盛或血虚血热而引致的面生蝴蝶斑和黄褐斑;绿豆老鸭汤,能清热解毒,消除因湿热内蕴而生成的面部暗疮;苹果生鱼汤,可以治脾虚血气不足,防止眼袋生成,消除黑眼圈。诸如此类的美容汤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样就能看出中医美容越来越普遍了。 而除了美容之外,女性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减肥了,所以减肥粥也应运而生了。就好象美颜瘦身粥,它是用黄豆和芝麻做成的,黄豆的脂肪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滋润皮肤、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降血脂、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作用;生姜粥,中医常把食物分成阴阳两性,生姜是属于阳性食物,体重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吃食物是阴性还是阳性,吸收阳性食物能增加基础新陈代谢率,因为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便能排除额外的能量,所以减肥者要是能适当地进食阳性食物就能事半功倍;大蒜粥,大蒜与生姜一样同属阳性食 物故能治肥胖,再加上大蒜有消炎、止泻、利尿、降压等作用,并且有十分强的杀菌能力,所以大蒜粥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达到瘦身效果。总之,这些减肥粥都可以减肥,又可以强身健体、养颜美容,也可以同时治疗体内的疾病,而且它们都含有珍贵的药效成分,同时能被身体百分百地吸收,这也成为药粥的特征之一。 从上述关于中医美容的各种药茶、药膳、药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某些中医的医药原理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食疗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浑然天成,效法自然,于日常人生必需的饮食之中,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强身益寿,治疗疾病,使人置身于美食文化的高度享受之中。 总而言之,食疗与药疗,食物与药物,其治病原理相同,理论贯通。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更好理解各种食疗法,也可以更科学地应用食疗方法达到更佳疗效,也能使人们在享受饮食文化的同时得到治疗的益处。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2016 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201601500060 宗春蕾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 出,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因 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 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 《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 导引之丄,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

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 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 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 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 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 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壬冰注:术数者,保生之犬伦:即指 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 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劫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 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 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崇运动养生的原因。 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也:

五谷杂粮养生配方大全

五谷杂粮养生配方大全 五谷杂粮养生粉常用配方 1、滋养延年、智慧配方: 黑芝麻、核桃 2,养血养颜配方: 红枣、枸杞、黑米、黑豆、花生、核桃 3,开胃健脾、宝宝配方: 山楂、腰果、糙米、黑芝麻、黑米、燕麦、红枣、淮山4,祛湿清热美白配方: 莲子、茯苓、芡实、薏米、黑芝麻、核桃、黑米、黑豆5,排毒纤体、窈窕配方: 绿茶、花生、大麦、黑豆、糙米、南瓜籽 6,降三高配方: 荞麦、燕麦、玉米、黄豆、花生 7,补肾助元、乌发配方: 芡实、首乌、黑豆、葵花籽、核桃、枸杞、大麦、黑芝麻五谷食疗养生配方 1、安神助眠食疗配方: 莲子、芡实、红枣、黑芝麻 2、生地乌发食疗配方: 首乌、黑豆、核桃、黑芝麻、枸杞、大麦、芡实

薏米、银杏、核桃、黑芝麻、杏仁、茯苓、红枣、葛根4、健脾开胃食疗配方: 淮山、荞麦、红枣、薏米 5、补脑益智食疗配方: 黑芝麻、核桃、南瓜籽、银杏 6、清热祛湿食疗配方: 茯苓、薏米、莲子 7、丰胸食疗配方: 木瓜干、葡萄籽、黄瓜籽 8、皮肤美白食疗配方: 葡萄籽、燕麦、麦胚芽、白芷、白茯苓 9、高血压食疗配方: 芹菜籽、黄瓜籽 10、瘦身食疗配方: 魔芋粉、荷叶粉、冬瓜粉、山药、山楂干 11、通便排毒食疗配方: 燕麦、荞麦、淮山、黑芝麻、糙米、葛根 12、纤体减肥食疗配方: 淮山、红豆、燕麦、糙米、荞麦、绿豆、黑芝麻 13、贫血补血食疗配方: 红枣、枸杞、黑米、黑芝麻、首乌、红豆、阿胶

枸杞、黑豆、首乌、芡实、南瓜籽、核桃、黑芝麻 15、降血压、血脂、血糖食疗配方: 银杏、荞麦、燕麦、黑芝麻、黄豆、糙米、茯苓、核桃。 五谷养生配方推荐 小孩类: 核桃、莲子、淮山、糙米、小麦、小米、高粱、白芝麻 中老年人类: 黑芝麻、莲子、玉米、燕麦、糙米、黄豆、小米、红米 营差早餐类: 黑芝麻、薏米、莲子、淮山、燕麦、黑米、糙米、黑豆、小麦 滋阴补肾类: 核桃、南瓜籽、黑芝麻、枸杞子、淮出、黑米、黑豆、经米、黄豆、糙米 养颜美容类: 薏米、红枣、黑芝麻、茯苓、黑米、红米、燕麦、黑豆、小麦、玉米排毒通便宜食: 黑米、黄豆、糙米、红米、燕麦、玉米、花生、黑芝麻 养心安神宜食: 小米、莲子、芡实、小麦、糙米、黄豆、燕麦、黑芝麻 减肥纤体宜食: 糙米、燕麦、绿豆、黑米、玉米、红豆、红米、黑芝麻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保健就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的与平,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特别就是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就是人生的辉煌时节;而人至老年,仍就是夕阳无限好,余霞映满天的时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中老年健康长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人正基于这种心情,今天给大家谈谈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其实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早就认识到了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颇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讲讲:第一、锻炼保健,第二、心理保健,第三、饮食保健,第四、药物保健,第五、情志与健康。 一、锻炼保健 充沛的精力,必须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力,又常来自经常不懈的锻炼。因此,加强身体锻炼,也就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措施。 (一)生命需要运动 近年来,世界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副产物如空气污染、噪音等使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精神紧张,工作繁忙,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就在沙发上一靠。如此日积月累,体力、体能逐渐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病魔就会

威胁人的生命力,于就是需要提倡运动。 公元前300年,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道;“生命需要运动”。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心脑血管病与精神病大大增多。中风、大脑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2005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2300多万,肥胖者6000万,烟民3、5亿。 医学家认为:“这都就是活动太少,加上神经、精神过度紧张”,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生产的劳动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反体力的部分在缩减,精神的负担在增加,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化交通与交际工具作用的增长,在客观上促使人们普遍以比较消极的形式度过闲暇的时间。人体的肌力减退,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高血压病与心脏局部缺血症,逐步向中青年靠近,损害了脑力劳动者,甚至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健康。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参加各种运动(包括慢跑),进行体力锻炼,则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提出:“劳动可以健身,”她还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个道理,她创造了“五禽戏”(距今有1800余年)。“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姿态动作,来锻炼身体。她的徒弟吴普按“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就活到90多岁。后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即从此演变而来。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按西医来讲,体力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改善代谢过程,活跃氧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平定县巨城镇中心卫生院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目录 、八、亠亠、 刖訂............................... 02) 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4)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8)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09)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 10)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10 -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 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 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食疗养生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现在药膳食疗也相当的流行。那么,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食疗养生的原则中医食疗养生定时进餐、适时五味 古代医家告诫人们,“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吕氏春秋。尽数》一文中也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这和《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一样包含了适时适量两层含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一些常见的胃肠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形成,在诸多病因中,饥饱不调,不能按时进食,是致病的首要原因。 中医食疗养生营养均衡、谨和五味 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富含于谷物类、豆类、蔬菜类、鱼肉类、禽蛋类等各种食物之中。各类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侧重,谷物类糖分多,鱼肉类脂肪多,禽蛋类蛋白质多,蔬菜类维生素多,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太挑剔,所以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养原则。人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品种多样,谨和五味,营养成份就均衡就全面。 中医食疗养生咸淡适宜、中和五味 不偏不依谓之中和,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

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宁淡勿浓。《吕氏春秋。尽数》说“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五味过浓要损伤机体,五味过淡以不能激发食欲,因而要五味适度,即吃的时候口中舒服,吃了以后心中舒服,排泄时肠中通畅。如果只图吃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食疗养生饥饱调匀、适量五味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除损伤肠胃,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而外,营养过剩也并非好事,从生理学观点看,营养成分越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毒的代谢产物就越多,代谢功能越旺盛,细胞的成熟和死亡也相应加快。有人曾用两组小鼠做实验,一组给予全量食物,由其任意摄取,另一组只给全量的80%。观察结果,全量食物组的平均寿命为36个月,而食量80%的平均寿命为55个月。所以“节食可以长寿”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XX大学会计学院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个人论文 文章题目: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 年级专业:xxxxxxxx XX大学 二〇一六年五月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在百科上,“中医养生”,指的就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饮食调整、精气保养、寒暑调适与适当运动等形式来实现身体保养、驱除疾病、强化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如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对于健康的概念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都有一些共性: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和谐稳定的状态。这学期非常有幸的能选到赵老师上的《中医养生与健康》一课,在11周的学习中,虽然只是接触到了一些皮毛,但是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和贴近生活的真实体验,还是让自己收获颇丰,虽然只能算是入门的级别,但通过老师的教授,在课上我们认识了人的五脏六腑,明晓了人的各种经脉,还有具体的穴位按摩、感冒、肠胃等方面的疾病和预防等,这些种种都让我在中医养生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 在赵老师的序言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医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医学是一门经过我国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广泛研究了人体发育和疾病的传变规律而创立的,揭示人体与自然的整体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整体统一和辩证施治的特点。而中医养生则是中医学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讲求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饮食与人的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错误的饮食习惯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危害。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注意七个饮食误区 误区一:食物相克要当心 蒜葱同食伤胃、酸奶香蕉一起吃致癌、海鲜遇到维生素C会生成砒霜……食物相克理论一直流传甚广。医生表示:“这些说法95%以上是胡说八道,4%有点道理,但经不起推敲,1%可能成立但完全不必在意。” 专家举例说,有人说海洋污染严重,海产品多含有重金属五价砷,果蔬富含的维生素C,会助其在体内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砒霜。但真相是:首先,海洋污染并没有如此严重,即使海产品含砷,也是微量的;另外,人体不像试管,食物也 不是纯化学物质,相互间发生反应的程度是微弱的,根本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二:晚餐最丰盛 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随便凑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丰盛。 对此,美国营养专家表示,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无法分出主次,忽视早餐和午餐将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状态,太看重晚餐则会导致肥胖、影响睡眠。专家建议,一日三餐应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 餐和晚餐均占30%~40%。调查显示,国人的早餐质量普遍不高,需格外重视。 误区三:食物分“好”和“坏”

就像人们习惯把人分为“好人”、“坏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坏食物”的帽子。 营养师认为这种说法太武断了,“没有绝对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饮食习惯”。专家对此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认为摄入太多脂肪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这只对脂肪摄入超标的人群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偏远、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适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适当补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误区四:精米白面最养人 精米白面口感细腻,的确更招人喜欢。但在美国营养专家看来,长期食用精米白面无益健康,吃点儿粗粮反倒更好。专家表示,米面加工过细会损失大量营养,特别是膳食纤维、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人们每天适当吃些粗粮(50克~100克为宜)才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越贵越有营养 营养和价格成正比吗?营养专家并不认同。专家指出,燕窝、鱼翅、鲍鱼等价位高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并不突出。 以鲍鱼和鸡蛋为例,两者营养成分没有多大差别,但价格却差距悬殊。还有很多人青睐进口水果,认为其营养价值更高,事实并非如此。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在营养价值上是一样的,反而进口水果漂洋过海,维生素C含量会大打折扣。因此,选购食物时,不要迷信价格,当地、应季、新鲜的食物更好。 误区六:少吃主食更健康 近年来,我国居民主食吃得越来越少,与20年前相比,每人每天少吃了2两多主食。这一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 美国专家表示,主食是饮食的基础,低碳水化合物饮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封面1: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目录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4)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8)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09)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0) 九、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知识(11-12) 十、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预防(13-14)十一、非典型肺炎的中医防治(15)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

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二: 水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DNA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 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 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很庆幸学校给 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 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 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 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 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 的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 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 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 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 三大法宝。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 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 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 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这三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讲解这方面的专著!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常说“健康 是吃出来的”,同时也说过“病从口入”,这些都在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我们平时饮食要有规律,调理有法,荤素搭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要保持身心愉悦,细嚼慢咽。吃东西要有节制,既不能偏食,也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因为减肥而节食。只有这样我们 才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而良好的心 态则是开启健康与长寿之门的“金钥匙”。中医特别重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所以主张通过不不同的方式,如“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安神定志”等来调节化解人们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如果我们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再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早起早睡,多运动,如果我们把 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健康也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的人每天玩电脑玩手机,坐下了就懒 得动,出门就坐车,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什么眼睛近视,肥胖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突出,心脏病等一系列的病都来了,而且有趋向年轻化的迹象。俗 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养生保健论文养生与保健论文中医养生保健论文“华芝堂”中草药系列

养生保健论文养生与保健论文中医养生保健论文“华 芝堂”中草药系列 “华芝堂”中草药系列养生保健饮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摘要】本研究在概述项目可行性研究内涵与进展及时期划分的基础上,对“华芝堂”中草药系列养生保健饮品生产项目进展前景与规模以及项目的实施方案等做出了具体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华芝堂”中草药系列养生保健饮品生产项目可行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进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因此,本研究试图对“华芝堂”中草药系列保健饮品的生产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一)可行性研究的内涵与进展 可行性研究方法是以推测为前提,以投资成效为目的,从技术上、经济上、治理上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可行性研究的差不多任务,是对新建或改建项目的要紧问题,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其投产后的经济成效进行推测,在既定的范畴内进行方案论证的选择,以便最合

理地利用资源,达到预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美国是最早开始采纳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开发田纳西流域,田纳西流域开发能否成功,对当时美国经济的进展关系重大。为保证田纳西流域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开创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纳这一方法,广泛地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领域,已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专门广泛、一样包括市场研究、工程建设条件研究、采纳工艺技术研究、治理和施工研究、资金和成本研究、经济效益研究等内容。 我国进行可行性研究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方法逐步引进,国家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多次举办讲习班,培训了一批骨干。同时国家经济建设主管部门对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宝钢、石油化工引进装置、核电站、山西煤炭开发等,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我国自1981年开始正式将可行研究列入基建程序。目前,可行性研究在我国差不多普遍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可行性研究的时期划分 第一时期:初期工作。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考察、数据评估、初步报告。第二时期:可选方案评判。包括制定设计原则、技术方案比较、初步估算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中期报告。第三时期:举荐方案研究。包括具体问题研究、基建投资及生

中医药健康宣传

中医治未病 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 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 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5.“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治未病”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此时之所以需要“治未病”,为的是防范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广泛。应该说,“亚健康”是“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6.历史上的中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齐桓公病案中。据《史记》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诊去见齐桓公。礼毕,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仍不相信,并对扁鹊的说法深感不快。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看过桓公后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还是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

中医食疗与养生(精)

中医食疗与养生刘维忠 二 O 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一、慢性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选择 (3) 1.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最高境界 (3) 2.食疗是慢性病调理的首选方法 (4) 3.运动是最好的药 (10) 4.无药治疗是慢性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11) 5.心情 (11) 6.中医谚语和顺口溜 (11) 7.慢性病治疗的原则............................................. 16 二、慢性病的食疗和管理 (16) 8.糖尿病的食疗与管理 (16) 9.高血压的食疗与管理.......................................... 17 10.失眠的食疗与管理.......................................... 18 11. 高血脂和肥胖症的食疗与管理.............................. 20 12. 其他疾病的食疗与管理....................................... 20 13. 鸡蛋妙用 (28) 一、慢性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选择 1.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 70年代美国慢性病大幅上升, 医疗费用占国民收入的 18%,经过 10年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收到超级回报,高血压下降 55%, 糖尿病下降 50%, 脑卒中下降 75%, 医疗费用只是 10年前的 10%。 慢性病的管理是预防慢性病的最重要方法。其内容包括:记录自己疾病的变化规律,并按时记录,如高血压者每天量血压并记录.糖尿病也要定期测定餐前餐后血糖水平并记录;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对疾病变化的影响并记录,比如,晚上喝了酒,第二天血糖升高了,就记录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今天没有运动,明天血压或血糖高了,就要提醒自己加强锻炼。 慢性病管理三个关键词:记录、观察、调整。又比如卫生厅开展的对白血病、肾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调查和预防中发现,装修和家具污染容易造成白血病,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召开家长会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调整装修行为减少白血病。与农业、林业、旅游等发文发展中医相关产业,预防疾病。如,农民从日光温室潮湿的环境出来受风后关节炎多,卫生厅与农业厅下发文件改造大棚,建设缓冲间,并艾灸关节,关节炎就会减少。与农业厅联合下发文件发展药菜两用蔬菜产业,调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 性病。与农业厅联合下发文件,发展牛奶安全草产业,减少激素、抗菌素对牛奶污染。卫生厅号召在村级做三件事:建设 50面健康文化墙,一病一墙,把食疗方,内病外治方,民间单验方等写在墙上,群众有什么病去什么墙抄方子。由村医组织在村级开展健康沙龙, 农民互相交流慢性病管理经验和防病知识。今年给农民教 6项中医适宜技术和保健知识。包括盐袋治疗 13种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腹泻、感冒等。 2.食疗是慢性病调理的首选方法。 古人说,凡膳皆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孙思邈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药尔。不论中药西药,是药三分毒,部分降血压药降性欲。部分降血糖、降血脂药容易造成严重肝肾疾病。激素易诱发糖尿病。实践中对食疗的基本认识。中医樊正伦女儿上学时 400名学生食物中毒,附近医院全满了,他没有上医院,煮了一锅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