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阜康泉水沟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阜康泉水沟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阜康泉水沟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阜康泉水沟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阜康泉水沟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编制:宋永明

审核:刘建新

矿长:杨培森

前言

优派能源(新疆)矿业有限公司阜康泉水沟煤矿位于阜康市东40km的白杨河西岸,井田地处准噶尔盆地

东南缘之博格达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在该区域内,因其成煤地质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等原因,有不少各类专业地质队在此井田内就煤田相关的地质工作开展过工作,而且新疆煤炭设计院也依据近期的地质报告和设计规范,做出了符合我矿实际的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和其他相关设计,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框架性体系,因此,本次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方案,大量采纳了前人关于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充分采纳了各位学者、专家对优派能源(新疆)矿业有限公司阜康泉水沟煤矿防治水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公司、矿建部各位领导亲切关怀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齐心协力之下,共同编写了本规划。限于时间匆促、个别资料不是很健全及水平问题,难免有些错漏,请给予指正!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一、交通位置

优派能源(新疆)矿业有限公司阜康泉水沟矿井位于阜康市东40km的白杨河西岸,东邻阜康市大黄山煤矿七号井,西邻该公司的阜康石庄沟矿井。行政区划属阜康市管辖。

地理坐标:东径:88°28′43″~88°31′30″

北纬:44°02′14″~44°04′00″

中心地理坐标:东径:88°30′17″,北纬:44°03′04″。

井田西距阜康市和乌鲁木齐市分别为40km和100km。“乌—奇”公路及“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从井田北部界外3~6km处通过;通往阜康市大黄山煤矿七号井的沥青公路从井田东界经过,井田内的简易公路与之相连,交通比较便利。

交通位置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之博格达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地表植被稀疏。井田内地形比较复杂,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由三工河组砂岩形成的山脊位于井田南部,由火烧岩形成的平梁位于井田北部,山

脊和平梁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均为北坡坡度大,多呈单向坡,坡度一般为35°~40°,高差100m左右;南坡坡度较小,在15°~35°之间,高差60~100m,一般由多个小坡组成。井田内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海拔为+1034m~+1338m,相对高差一般100m,最大300m。

三、河流水系

矿区内季节性河流有泉水沟,泉水沟发育着几个涌水量大小不一的泉或泉群。东界外的白杨河是井田地下

水的主要补给源。

白杨河常年有水,由南向北穿越井田东部,该河发源于博格达山主峰的冰川区,河水流量随季节而变化,主要由融化的雪水与泉水补给,最大流量在7~8月份,入冬后流量显著降低。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白杨河观测站2004水文年的观测资料,2004年平均流量2.504m3/s,最大洪流量44m3/s(2004年8月4日),最小洪流量0.250m3/s(2004年2月28日),最大流速4.80m/s(2004年8月4日),最小流速0.21m/s(2004年2月29日),该局统计的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1994年7月15日,流量为150m3/s。

四、气象及地震

井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侯,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日照时数2931.3小时以上。历年来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极端最低气温-37℃。矿区一般风力3~4级,最大风力可达7级,4~5月为多风期。夏季主导风向东南,最大风速12m/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最大风速13m/s。

矿区内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年最大蒸发量1702.5mm,年平均蒸发量1578.7mm,以5~9月最大;年平均降水量205.0mm,年最大降水量337.3mm,日最大降水量64.0mm,雨季在6~8月,以阵雨为主,通常11月至翌年4月为积雪期,积雪期达130~150d,最大积雪深度33cm,平均积雪深度19cm,最大冻土深度121c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五、矿区经济概况

矿区地处山区,山高坡陡,无其它工农业生产。

劳动力来源主要以合同工为主。

矿井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砖、木材等均可由乌鲁木齐市或阜康市采购。

六、矿井水源及电源

1.水源

矿井附近分布有:白杨河地表水体、白杨河谷地下潜水和井下水。

白杨河为井田附近较大地表水系,常年流水,2004年平均流量2.504m3/s,最大洪流量44m3/s,历年最大洪峰流量时流量为150m3/s。

白杨河谷地下潜水十分丰富,为多赋孔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沟谷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含水主体以砂砾石为主,局部为卵砾石、角砾,厚10~50m,主要接受河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含水层最大涌水量可达40L/s,地下水矿化度约小于0.5g/L,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是拟建

矿井的理想水源。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井巷穿越含水层会产生涌水,根据泉水沟煤矿堪探地质报告,正常涌水量为17420.49m3/d。井下涌水难免会受到采掘过程中煤尘、岩尘、乳化液及井下作业人员排泄物的轻度污染,但经净化处理后,可回用于井下及选煤厂洗煤工艺。

2.电源

矿井地处新疆220kV主网覆盖区内,附近电源有:高远110kV变电所距本矿约25km,设计变压器容量为2×50MVA、35、10kV侧均为单母线分段,目前一期1×50MVA已投运, 110、35、10kV侧均为单母线。西沟35kV变电所(老)距本矿约18km,变压器容量为1×4MVA,电源由新疆主电网中的甘河子110kV变电所引至;西沟35kV变电所(新)距矿井18km,东邻西沟35kV老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1×4MVA,35kV 电源与老西沟35kV变为同一回电源;大黄山35kV变电所距本矿约20km,变压器容量为1×5MVA+6.3MVA;35kV、10kV主接线均为单母线分段;两回35kV电源分别引自甘河子110kV变电所35kV侧和高远110kV变电所35kV侧。

七、矿区经济概况

矿区地处山区,山高坡陡,无其它工农业生产。

劳动力来源主要以合同工为主。

矿井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砖、木材等均可由乌鲁木齐市或阜康市采购。

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

井田范围内目前没有生产矿井,以往小窑的开采历史久远,起始时间无法考证,由于受自然地质条件限制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对区内煤炭资源的开采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滥采、乱挖较为普遍。沿着35-36号煤层露头开采,采深较浅。井口由于多年的雨雪冲刷、风沙掩埋,已经坍塌,不能确定位置,在地质勘探施工146-1号孔曾打入35-36号煤采空区。从地表残存的沿35-36号煤层露头处有条带状塌陷坑及废窑遗迹,可以大致判断在井田35-36号煤层露头处有5座不知名的废窑。

①9号废窑:位于147线东部,35-36号煤层露头上,从地表条带状塌陷坑分析,走向采长250m。

②10号废窑:位于149线东部,35-36号煤层底板,从废窑遗迹看为平硐开采,从地表条带状塌陷坑分析,该废窑走向采长170m。

③11号废窑:位于151线西部,35-36号煤层底板,从废窑遗迹看为斜井开采,从地表条带状塌陷坑分析,该废窑走向采长250m。

④12号废窑:位于151线东部,开采火区残余煤。

⑤13号废窑:位于151线东部,开采火区残余煤。

位于井田东界外的大黄山煤矿七号井始建于1958年,斜井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三条井筒。现生产能力9万t/a。开采南大槽(41)、中大槽(42)、米尺槽(43)、北大槽(44)号煤层,主井以东+877m水平以上已采空,主井以西北大槽(44号煤层)除+877m水平以上已采空外,其余煤层未采动。目前矿井井巷工程已延深至+799m水平。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根据本矿井初步设计,矿井采用主、副斜井开拓方式,主、副斜井井口布置于井田东部边界、白杨河西岸的平坦开阔地。立风井布置于井田中部149-2钻孔附近的平坦开阔地。

主斜井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4.8m,净断面积16.19m2,井口标高+1080m,井筒倾角16°,井筒至第一水平+500m时斜长1560m。装备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及架空乘人装置(猴车),担负全矿井提煤、运送人员任务,兼作矿井进风井,并设行人台阶,作为矿井安全出口。

副斜井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5.0m,净断面积17.3m2,井口标高+1080m,井筒倾角设为16°,井筒至第一水平+650m时斜长1560m。采用双钩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提矸及运送材料、设备任务,兼作矿井进风井,并设行人台阶,作为矿井安全出口。

立风井圆形断面,净直径5m,净断面积19.63m2,井口标高+1160m,投产时井筒垂深330m。担负矿井主要回风任务,设梯子间,作为矿井安全出口。

井田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为+650m水平,二水平标高为+500m水平,两个水平各划分一个双翼采区。

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投产一个采区2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即一采区+830m~+740m水平35煤层及39煤层的135E01工作面和139E01(01)工作面。

第二章井田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井田地质情况

一、地质构造

1.区域地层

区域属于天山支脉博格多山北簏,准葛尔盆地南缘,西至乌鲁木齐,向东经米泉、阜康到吉木萨尔,呈东西向不规则狭长地带,地层有晚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2.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位于新疆二级构造单元,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北部中央部位,该褶皱带北与准噶尔坳陷接壤,南

以博罗科努~阿其库都克超岩石圈断裂为界,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200km,这是自早古生代开始,

历经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的断裂、褶皱及山间盆地。其断裂主要为压性,褶皱均以复背斜形式展现,东部构造形迹呈波浪起伏。

3.井田地层

井田内基岩为半出露状态,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叠系黄山街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新生界第四系。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中生界三叠系黄山街组(T3hs)

岩性主由灰、深灰、灰绿、灰黄色泥岩、粉砂岩组成,顶部夹炭质泥岩和薄煤线,为湖相沉积,含植物化

石及菱铁矿结核,向东略微变粗。本组地层岩性比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克拉玛依组(T2-3k)呈整合接触,地层厚度在区内控制不全,厚度0~103m,平均46m。

(2)中生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

八道湾组(J1b)地层呈条带状分布于整个井田,是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与上覆三工河组地层为整合接触。主要为湖泊—沼泽相沉积,伴有河流相沉积的含煤碎屑沉积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灰黑色的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和煤层,夹有少量中、粗砂岩。地层总厚为493.59~797.15m,平均厚度569.34m,含煤10层(全区可采、大部可采煤层8层),煤层总厚35.41~96.05m,平均总厚64.13m,含煤系数11.3%。

该组地层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和含煤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段,本井田主要揭露中下段地层,也是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①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下段(J1b1)

本段位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底部39号煤层顶板以下,是井田内主要含煤层段。该段位于井田北部,主要岩性以湖沼相沉积的灰—灰黑色的粉砂岩、细砂岩和煤层为主,夹有粗砂岩,是井田内主要的含煤地层。共含煤8层,其中全矿井可采煤层5层,编号自下而上为44、43、42、41和39号煤层;大部可采1层,编号为40号煤层。煤层平均总厚59.90m,地层厚度平均为165.83m,含煤系数36.1%。

39-44号煤层在地表全部火烧,在地表上呈现出狭长的红色烧变岩带,自西向东横贯本井田北部,与下伏三叠系黄山街组(T3hs)呈整合接触。

②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中段(J1b2)

分布于井田中、南部,以34号煤层顶板一套中砂岩、粗砂岩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上段分界。

该段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主要岩性为灰白—深灰色的砂砾岩、粗砂岩、粉砂岩及中、细砂岩和煤层,含煤4层,编号为38、37、35-36、34号,37、35-36号煤为大部可采煤层,38、34号煤层只有零星可采点。本段地层在全矿井均得以控制,其厚度为145.96~242.82m,平均214.39m。

③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上段(J1b3)

分布于井田南部,以34号煤层顶板以上为界。主要岩性以灰—深灰色的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粗砂岩次之,少量炭质泥岩,加4~5层薄煤层,风化严重,不稳定,未编号。仅在井田东部145-4号见到一层未编号的可采煤层。该段地层成煤环境差,控制地层厚度为0~290m,平均160.69m。

综上可知,井田内的八道湾组地层经历了湖沼相—河流相—湖沼相的沉积过程,湖沼相环境是主要成煤期,形成的八道湾组下段(J1b1)、中段(J1b2)和八道湾组上段(J1b3),这三个含煤段层位稳定,尤其是八道湾组下段(J1b1)的含煤特征明显。

(3)中生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

分布在井田的南部,以一套灰白色的粗砂岩夹砾岩与八道湾组上段分界。

(4)新生界第四系

①上更新统(Q3)

井田内仅零星分布,主要在白杨河西阶地和白杨河东岸河边阶地上,覆盖于侏罗系地层之上。

第四系上更新统风区积层(Q3eol)形成黄土层,分布于山包上,以“黄土帽”形态出现,一般厚0~5m。

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层(Q3pl)在黄土层下及河流(冲沟)两岸的高阶地上分布,为灰色、黄灰色的砾石层或砂砾层,砾石由各种变质及火成岩构成,未胶结,砾径大小不一,一般3~10cm,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差,一般厚0~10m。

第四系上更新统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0~15m。

②全新统(Q4)

全新统冲洪积层分布于井田东部的白杨河河漫滩以及现代沟谷之中,由砾石、砂、沉积岩碎块等混杂堆积

而成。

全新统直接覆盖于三叠系或侏罗系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北天山褶皱带,博格多复背斜以北,准噶尔坳陷区以南的黄山—二工河向斜北翼,总体上构造为

地层南倾的单斜构造,走向为近东西向,地层倾角45°~53°,含煤地层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变化不大,井田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构造类型。

5.烧变岩

井田内含煤地层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中的39、40、41、42、43和44号煤层因自燃严重,地表上在井田北部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的烧变岩带。井田内烧变岩具有以下特征:

(1)岩性

火烧后的煤层呈灰褐色、黑褐色松散或胶结在一起的渣状物,其含水和透水性很强,局部可见火烧残留的部分,多分布在火烧底界面附近或两组烧变岩的中部,因受强烈的烘烤,虽隐约可见煤层的一些特征,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①煤层火烧影响强烈的围岩,呈浅红、褐、黑褐色熔融状物质,其岩石(层)的原始状态已无法辩认,具致密、坚硬、气孔发育之特征,多为煤层直接顶、底板。

②煤层火烧烘烤的围岩,呈浅红、灰白、棕红色,其大多数岩石(层)的原始状态仍清晰可辫,但已比原岩要致密坚硬,由于受烘烤后岩石(层)受重力作用,裂隙较为发育,有较强的透水性及贮水性,主要位于远离火源的外围地带。

(2)烧变岩深度

据钻探验证和磁法勘探的结果,井田内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深度大部地段在垂深250~550m左右。(3)平面分布位置

沿东西向在本矿井北部侏罗系八道湾组下段38-44号煤层地表露头位置开形成宽100~300m,并呈带状横贯全区,向两端延伸至井田外。井田ΔT磁异常是由火烧层引起,北部正负高异常带为火烧层露头的反映,

井田南部中低异常带是隐伏火烧层的反映。

二、煤层

(一)煤层

井田内的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层中,其中主要可采煤层分布于该组地层的下段(J1b1)。

八道湾组(J1b)含煤10层,全矿井可采和大部可采煤层8层,编号自下而上依次为44、43、42、41、40、39、

37、35-36。井田内还有一些不可采的薄煤层,对于全矿井连续分布的进行了编号,如38、45号煤层;但是有些薄煤层仅有个别点控制,连续性差,地质报告未对其编号。

1、44号煤层

煤层浅部全部火烧,146勘探线火烧最深到+500m水平。煤层总厚8.72~24.58m,平均15.84m,煤层总厚在倾向上变化不大,但在火烧区影响范围内煤层厚度明显减薄;在走向上,由西向东有变薄趋势。含0~2层夹矸,个别煤层夹矸为4层,岩性多为粉砂岩、炭质泥岩,结构简单—较简单,为一全矿井可采的稳定厚煤层。顶板以粗砂岩、粉砂岩为主,底板以黑色—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与43煤层间距25.11~33.59m,平均30.13m。

2、43号煤层

井田内有11个钻孔控制,煤层在浅部火烧,146线火烧最深至+550水平。

煤层总厚3.45~6.92m,平均4.41m,煤层厚度在倾向上由浅入深有变薄趋势;在走向上由西向东煤层分叉变薄。含1~3层夹矸,岩性为粉砂岩、炭质泥岩,结构简单,为一全矿井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以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为主,局部为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底板为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与42煤层间距16.00~36.94m,平均25.06m。

3、42号煤层

井田内有11个钻孔控制,煤层浅部火烧,146线火烧最深至+630m水平。煤层总厚8.67~25.01m,平均19.36m,含0~3层夹矸,岩性为粉砂岩和炭质泥岩,结构简单,为一全区可采的稳定的巨厚煤层。顶板以深灰色—灰黑色粉、细砂岩为主,底板为粉砂岩、中砂岩。与41煤层间距24.91~35.66m,平均29.65m。煤层厚度由浅到深逐渐变厚,由东到西厚度稳定。

4、41号煤层

井田内有11个钻孔控制,煤层浅部火烧。煤层总厚5.80~10.7m,平均7.94m,夹矸0~4层,岩性为粉砂岩,结构简单—较简单,为一全区可采的稳定的煤层。顶板以深灰色—灰黑色粉、细砂岩为主,底板为深灰色—灰黑色砂岩。与上部40煤层间距4.13~8.36m,平均6.39m。

5、40号煤层

有10个钻孔控制,煤层在浅部火烧,上距39煤层9.06~13.96m,平均10.78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煤层总厚0~1.52m,平均0.86m,40号为大部可采煤层,149线的浅部、146线深部以及145线不可采,层位稳定。顶板为灰白色砾岩,厚层状,为全区的对比标志层之一,底板为深灰色—灰黑色粉、细砂岩。6、39号煤层

有11个钻孔控制,煤层在浅部火烧,其中在146处火烧深度为+750m。上距37号煤层77.23~123.34m,平均94.48m,含夹矸0~4层,岩性为粉砂岩、炭质泥岩,结构简单—较简单。煤层总厚7.33~18.59m,平均11.49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厚煤层。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细砂岩及灰、灰白色中、粗砂、砾岩,底板以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为主。

7、37号煤层

有11个钻孔控制。煤层总厚0.10~5.49m,平均1.07m,可采厚度0.66~1.5m,平均1.01m,上距35-36号煤层12.56~69.45m,平均43.75m,含夹矸0~1层,岩性为粉砂岩、炭质泥岩,结构简单,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细砂岩及灰、灰白色中、粗砂岩,底板以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综合已获得的资料,可以看出37号煤层具有东部厚、西部薄的特点,在149线以西不可采,属大部可采煤层。

8、35-36号煤层

有12个钻孔控制。煤层含夹矸0~2层,岩性为粉砂岩,结构简单。煤层总厚1.64~7.23m,平均3.16m,含夹矸0~2层,岩性为粉砂岩、炭质泥岩,结构简单。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的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砾岩、粗砂岩、中砂岩。

详见可采煤层特征表1-2-1。

三、开采技术条件

(一) 煤层顶底板条件

1.35-36煤层

35-36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局部地段为细、中砂岩,比重2.44~2.83g/cm3,天然容重2.38~2.60g/cm3,含水率0.60%~0.94%,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5.6~8.2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2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6.2MPa,软化系数0.1~0.31;直接底板为砾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比重2.32~2.82g/cm3,天然容重2.25~2.58g/cm3,含水率0.60%~1.10%,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4.4~14.1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0.8MPa,天然

状态下抗剪强度0.2~3.4MPa,软化系数0.14,显示为不稳定顶底板;其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未来井采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远小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

2.37煤层

37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局部地段为细、中砂岩,比重2.60~2.70g/cm3,天然容重2.56~2.58g/cm3,含水率1.00%~1.43%,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4.4~8.5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2.1~2.5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2.9~6.4MPa,软化系数0.25~0.32;直接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偶见粗砂岩。比重2.56~2.58g/cm3,天然容重2.48~2.51g/cm3,含水率1.04~1.45%,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2.9~12.6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6~2.5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3.2~6.6MPa,软化系数0.16~0.41,显示为不稳定顶底板;其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井采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远小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

3.39煤层

39煤层直接顶板为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比重 2.43~2.85g/cm3,天然容重 2.35~2.60g/cm3,含水率0.22%~0.83%,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8.8~32.4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8~6.1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3~11.3MPa,软化系数0.16~0.66;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偶见中砂岩、细砂岩,比重2.64~2.766g/cm3,天然容重2.40~2.53g/cm3,含水率0.40%~0.83%,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7.4~33.80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0.9~2.4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1~5.7MPa,软化系数0.17~0.65。

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其显示为不稳定顶底板,而且39煤层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开采过程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远小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4.40煤层

40煤层直接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偶见中砂岩,比重 2.64~2.76g/cm3,天然容重2.40~2.53g/cm3,含水率0.40%~1.83%,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7.4~33.8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0.9~2.0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1~5.7MPa,软化系数0.17~0.65;直接底板为粉砂岩,比重2.44~2.76g/cm3,天然容重2.38~2.53g/cm3,含水率0.50%~0.83%,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4.1~33.8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0.9~2.0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2~5.7MPa,软化系数0.11~0.65。

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显示其底板为不稳定底板,虽然顶板为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但是41煤层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未来井采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远小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

5.41煤层

41煤层直接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偶见中砂岩、细砂岩,比重2.44~2.76g/cm3,天然容重2.38~2.53g/cm3,含水率0.50%~0.83%,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4.1~33.8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0.7~2.4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2~5.7MPa,软化系数0.10~0.65;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偶见泥岩。比重2.54~2.79g/cm3,天然容重2.38~2.55g/cm3,含水率0.76~1.02%,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8.7~11.4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0.6~3.0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4.4~8.7MPa,软化系数0.16~0.27。

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显示其底板为不稳定底板,虽然顶板为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但是41煤层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未来井采

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远小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

6.42煤层

42煤层直接顶板以粉、细砂岩为主,比重2.64~2.78g/cm3,天然容重2.5~2.54g/cm3,含水率0.66%~1.15%,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 6.9~10.2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2~2.9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4.4~7.9MPa,软化系数0.16~0.51;直接底板多为粉砂岩、中砂岩,偶见砾岩、细砂岩,比重2.35~2.77g/cm3,天然容重2.28~2.54g/cm3,含水率0.3%~0.64%,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3.8~46.9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8~5.2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2~7.3MPa,软化系数0.21~0.92。

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其显示为不稳定顶底板,而且42煤层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未来井采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小于0.75,只有个别点为0.92,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

7.43煤层

43煤层直接顶板为中、粉砂岩,局部粗砂岩及砾岩,比重2.35~2.77g/cm3,天然容重2.28~2.54g/cm3,含水率0.3%~0.64%,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6.8~46.9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8~5.2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2~5.5MPa,软化系数0.21~0.92;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中砂岩及泥岩,比重2.486~2.76g/cm3,天然容重2.38~2.52g/cm3,含水率0.46%~0.71%,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4.6~42.4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2.4~4.8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3.8~7.1MPa,软化系数0.29~0.63。

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显示为不稳定顶底板,而且43煤层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未来井采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远小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8.44煤层

44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中砂岩、细砂岩及砾岩,比重2.46~2.81g/cm3,天然容重2.32~2.59g/cm3,含水率0.5%~0.71%,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8.1~32.8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2.6-4.4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4~6.4MPa,软化系数0.19~0.63;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偶见细砂岩、泥岩,比重2.34~2.76g/cm3,天然容重2.22~2.52g/cm3,含水率0.40%~1.02%,饱和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6.2~39.9MPa,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1.4-4.1MPa,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0.4~4.2MPa,软化系数0.27~1.18。

以上数据显示其顶板为不稳定底板,虽然底板为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但是44煤层围岩多为细粒相粉、细砂岩,结构面为层理面,次为局部地段的节理及裂隙。开采过程中因渗透性弱,相对持水性强,而软化系数小于0.75,个别点大于0.75,可能发生块体塌落,致使易产生顶板冒落,底板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

第二节水文地质

一、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之博格达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地表植被稀疏,地形以白杨河为界东西各具特点。白杨河西为典型的阶地状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井田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海拔一般为+1000~+1100m,地形切割中等。

白杨河由南向北从井田东部穿越,该河发源于博格达山主峰的冰川区,河水流量随季节而变化,主要由融化的雪水与泉水补给。

博格多山山岳冰川及北坡的冰雪融水,构成区外地表水的主要补充来源,也构成本矿井地下水的间接补给来源。流迳本区白杨河水在流迳本区过程中有一定的漏失量,漏失量中有一部分通过渗透补给地下含水层,因此本区河流是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又因本区含煤

岩系上部烧变岩石较为破碎,空间裂隙极其发育,具有一定的储水空间,也是良好的透水通道,因此本区地下水补给比较充足。

井田含煤岩系地下水总体表现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迳流,因含水空间发育,故迳流较快。井田钻孔稳定水位资料见表2-2-1。

表2-2-1 钻孔稳定水位一览表

孔号孔深(M) 钻孔标高(M) 水位埋深(M) 水位标(M) 备注

145-1 279.61 977.67 9.81 967.86

145-2 538.21 985.45 17.70 967.75

145-4 836.53 999.17 47.53 951.64

146-4 248.10 1007.25 48.95 958.30

147-1 209.77 1116.89 147.00 969.89

147-2 638.46 1081.94 20.05 1061.89

147-3 781.16 1111.76 31.74 1080.02

151-1 569.72 1127.63 5.58 1122.00

151-2 701.73 1133.72 32.33 1095.31

未来生产矿井在井巷开掘时含煤岩系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抽排,因地下水补给条件较为充足,烧变岩渗透性能较强,正常情况下主要消耗为烧变岩裂隙水顺层渗入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煤岩系承压水。

二、含(隔)水层

1.第四系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透水含(不含)水层(H1)

根据井田内的含水(透水)特性、成因类型、胶结情形可分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H1-1),上更新统洪积砂砾石透水不含水层(H1-2)及风积黄土弱透水不含水层(H1-3)。现分述如下:

(1)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H1-1)

主要分布于井田东部的白杨河现代河漫滩中,宽度约120~180m,岩性以分选性较差的河流相堆积砾石为主,砾石颗粒直径0.02~0.5m,大者1~1.5m,含水层厚度经1998年的磁法工作证实一般为10.0~17.0m,最厚21.3m。

分布于其它冲沟内的冲洪积砂砾石,厚度一般0~2m,含水时期为雨洪期,为间歇性含水层。(2)上更新统洪积砂砾石透水不含水层(H1-2)

在井田内集中分布于白杨河两岸的阶地上,岩性为砾石,砾径大小不一,分选及磨圆率较差,厚度0~10m,为透水不含水层。

(3)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弱透水不含水层(H1-3)

广泛分布于山梁台地之上,由灰黄色亚砂土构成,垂向节理较发育,具一定透水性,一般厚0~5m,为弱透水不含水层。

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河流相粗砂岩弱含水层(H2)

三工河组地层平均厚634m,出露在区域黄山—二工河向斜轴部,含水层厚40~65m。含水主体主要为中、粗砂岩及砂砾岩,局部裂隙发育的粉、细砂岩。阜康小黄山区Ⅲ-1钻孔揭露此含水层厚64.98m,单位涌水量0.0018L/s?m,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水质为中等~强矿化,SO4·Cl·HCO3-K·Na·Ca·Mg型水。该含水层组富水性弱,为弱含水层组。

3.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煤岩系含(隔)水层

(1)八道湾组上部隔水层(G1)

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上段(J1b3)地层,即34号煤层以上。岩性主要以灰—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及薄层粗砂岩,砂岩为泥质或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本次钻孔没有完全揭露

此层段。147—2号抽水实验孔第三次含煤岩系上部抽水可知单位涌水量0.00082L/s·m,渗透系数0.00039m/d,地层呈厚层状,厚度为0~295m,平均厚244.60m,简易水文未见异常,故视为隔水层。

(2)八道湾组含煤岩系裂隙含水层(H3)

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中段(J1b2)至侏罗系八道湾组下段(J1b3)44号煤层,该层在全矿井存在,是井田内含煤岩系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岩、砂砾岩及煤层为主,包含了井田内所有可采煤层(35-36、37、39、40、41、42、43和44)。含水层和隔水层以互层形式组成,煤层之间由粉砂岩、泥岩等隔水层隔离,具承压性,含水层间不具有水力联系,或水力联系弱。据钻孔揭露,含煤岩系含水层厚度82.58~110.34m,平均厚为96.32m,145勘探线火区厚度为273m,146勘探线火区厚度为250m,因此,含水层平均厚为206.44m。水位标高+957.65~+1008.49m。此含水层组富水性弱,透水性差,为弱含水层组。水质为HCO3-SO4-Mg2+(Ca2+),矿化度2.92~5.22g/L。

此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雪融水、烧变岩潜水的顺层补给。

(3)八道湾组下部相对隔水层(G2)

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下段(J1b3)44号煤层下部地层,该层厚120.50~162.70m,平均为143.64m,岩性主要以粉、细砂岩、泥岩和薄煤层为主,含45号煤层和3~4层薄煤线,该地层底部为粗粒相岩石,颜色为灰~灰黑色,致密,泥质胶结占大多数,为相对隔水层。

4.三叠系黄山街组(T3hs)相对隔水层(G3)

分布在井田北部边界,为灰绿色粉、细砂岩组成,厚0~103m,致密,泥质胶结占大多数,为相对隔水层。

5.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H4)

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由于煤层自燃而产生的巨大裂隙而形成,烧变岩石较为破碎,裂隙相对发育,具有一定的储水空间,另外也是较为良好的透水通道。

据钻探验证和磁法勘探的结果,井田主要煤层如44、43、42、41、40、39号等煤层近地表处大部已自燃,地表出露宽度100~300m,烧变岩深度一般为250~550m,44号煤自燃最为发育,烧变岩底界146勘探线最深+500m标高,烧变宽度最大达300m左右,规模极大。地质报告控制火烧底界一般为标高+750m左右,深度约100~200m,其中44号煤层自燃深度最为发育,146—2钻孔验证了火烧底界至+500m标高,火烧深度达到500m。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1.区域含水层地下水

区域含水层地下水对井田地下水的补给,由于井田基岩含水层具成层性,其间只能通过地表的风化裂隙或层间裂隙补给,而且富水性弱,因而其补给量较小。

2.地表水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白杨河观测站2004水文年的观测资料,2004年平均流量2.504m3/s,最大洪流量44m3/s,最小洪流量0.250m3/s。

1996年新疆煤田地质局水文队在矿区设立了两个观测站。一个是在白杨河上选选择了一处水流平缓、河床

顺直的河段作为观测站;另一个是在井田西面的泉水沟选择了一个流量较大,有代表性的泉作为观测点。经过三个月的观测,获得了具体的观测资料。

从上述两表所列的数据可以看出:白杨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而发生变化,七、八月流量较大,到十月以后锐减;且河水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漏失量,漏失量中有一部分通过渗透补给地下含水层,因此矿区河流是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其次,泉水沟的长观泉流量随着河水流量的增减而增减,说明了烧变岩裂隙含水层与地表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其联系是通过烧变岩中极其发育的裂隙而实现的。

1997年井田东邻矿井大黄山七号井发生淹井时,矿方曾对白杨河流量进行了五个测站的观测,求得白杨河水在矿区内的漏失量为0.300~0.578m3/s,说明其对烧变岩的补给量是很大的,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是地

表水对烧变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时的良好通道。

另外,烧变岩含水层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可以从所取的水化学分析样的结果中得出结论:白杨河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Ca2+型水;而泉水沟烧变岩中出露的泉的化学类型也为HCO3--SO42-

Ca2+-Mg2+型水,它们的水化学类型相同。因此,地表水是烧变岩裂隙含水层的重要补给来源。

3.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是很少的,一方面是由于矿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年均205mm)而集中;另

一面由于地表坡度大易转为地表迳流,不易补给地下水。

四、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井田的地下水和白杨河地表水的化学类型均为HCO3--SO42-Ca2+型。

1.矿井水(HCO3--SO42-Ca2+型)

井田范围内没有正在开采的矿井,借用东邻矿井大黄山七号井的化验成果。分布于煤系地层(H2)含水层中,主要通过烧变岩裂隙接受白杨河水的补给,其次是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及采空区裂隙接触融雪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为顺层微弱补给,PH值为6.9~7.0,矿化度0.328~0.366g/L,矿化度低,为淡水,中性水,微硬水。

2.白杨河地表水(HCO3--SO42-Ca2+型)

白杨河水的矿化度0.096~0.160 g/L,总硬度(以CaCO3计)62.91~104.05 mg/L,PH值7.7~8.0,矿化度低,为淡水,软水,中性水,各项化验指标都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质较好。

3.146-4抽水孔地下水(HCO3--SO42-Ca2+型)

146-4抽水孔地下水的矿化度0.294~0.298 g/L,总硬度(以CaCO3计)177.23~178.08 mg/L,PH值7.9,矿化度低,为淡水,软水,中性水,各项化验指标都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质较好。

4.147-2抽水孔地下水(HCO3--SO42-Mg2+-Ca2+型)

147-2抽水孔地下水的矿化度2.92~5.23 g/L,总硬度(以CaCO3计)433.53~1213.96 mg/L,PH值7.9,

矿化度较高,为微咸水,软水,中性水,稍经处理各项化验指标都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质较好。

以上情况说明,在煤系地层中,由于上部烧变岩裂隙极发育,地层渗透性强,白杨河水的迳流和补给条件佳,地下水运移较快,矿化度相对较低,也可以说明地下水在的运移过程中,因为白杨河水补给充足,矿化度增加较为缓慢,水质相对变化不大,矿井水属淡水,中性水,微硬水。

五、矿井涌水量预计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资料,矿井+500m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7420.49m3/d,最大涌水量35494.17m3/d。

此结果不包含烧变岩含水层的突、溃水量。

六、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复杂程度

井田发育的含水层,对未来矿井涌水而言,孔隙含水层仅是地表水补给其它含水层的通道,基岩风化裂隙水规模有限,且不直接充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水是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其富水性弱,不是决定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烧变岩裂隙含水层,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和白杨河地表水有水力联

系而获得补给能力强,它分布的位置正是主要煤层的上部,恰似一个天然的蓄水池,通过煤层开采或顶板坍塌裂隙极可能进入巷道系统,其单位涌水量可达5.42~7.43L/s·m,富水性极强,确定了矿区水文地质条

件属于复杂类型,即二类三型。

第三章充水因素分析

一、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床在井田内的分布情况,初步查明影响井田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地表水、地层岩性、大气降水、烧变岩裂隙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现分述如下:

1.地表水

由南向北穿越井田的白杨河发源于博格达山主峰的冰川区,河水流量随季节而变化,主要由融化的雪水与泉水补给,最大流量在7~8月份,2004年平均流量2.504m3/s,最大洪流量150m3/s,是区域内流量最大

的河流。

该河不仅流量大,而且河水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漏失量,漏失量中有一部分通过渗透补给地下含水层。1998年曾对白杨河流量进行了五个测站的观测,求得白杨河水在矿区内的漏失量为0.300~0.578m3/s,说

明地表水通过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对烧变岩裂隙含水层进行了充足良好的补给,并且补给量很大。

因此,白杨河地表水是井田矿床充水的主要来源。

2.地层岩性

井田内赋煤地层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其岩性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等细颗粒状的岩性为主,局部夹有粗砂岩、砾岩及煤层。通过结合本矿井145-2、147-2孔的抽水试验结果,渗透系数在0.00028~0.010m/d,单位涌水量为0.00082~0.009L/s·m,这表明井田赋煤地层的渗透性差,富水性弱,说明井田赋煤地层岩性

不利于矿床充水。

位于八道湾地层以北下伏的三叠系地层和上部的三工河、二叠系地层的岩性均以细颗粒状的泥岩、粉砂岩等为主,其地层岩性组合与上述八道湾组赋煤地层岩性组合相似,不利于井田地下水的形成,从而对井田矿床充水作用意义不大。

3.大气降水

侏罗系八道湾地层岩性为一套以湖沼相为主夹有河流相的含煤碎屑沉积岩。泥岩、粉砂岩等细颗粒岩石柔软不透水,经风化后,地面坡度较大;砂岩坚硬且厚度大,地表常以陡坎出露,接受降水补给的面积甚微,加上大气降水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较低处流淌,因此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较弱。

4.烧变岩裂隙水

井田内44、43、42、41、40、39以及38号煤层在地表发生火烧,火烧范围呈条带状东西向展布。岩石受

烘烤或火烧后形成烧变岩,其裂隙极其发育,容易接受地表水以及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形成烧变岩裂隙水,它是井田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5.老窑及采空区积水

在井田内的废窑,由于关停、废弃时间较长,井内和采空区有一定数量的渗水积存,尤其是东邻矿井八号

井在1996年进行井下巷探时,与白杨河河床水沟通,导致矿井整个被淹,积水估计可达3万立方米。

由于今后开采的各煤层地处矿床浅部,一旦与废窑或采空区贯通,将会出现老窑或采空区积水直接灌入矿井,因此对矿床的充水,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二、生产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内各煤层主要接受含煤地层和烧变岩含水层地下水直接或间接的充水,当煤层开采到一定深度时,井下采空区达到一定规模后,煤层间的岩层势必坍塌或陷落,其产生的冒裂带与上部烧变岩及采空区沟通造成突水。

第四章矿井水害治理方案

第一节矿井发生突水的原因分析

矿区充水水源,正常情况下为顶板的孔隙裂隙含水层,并受地表水、大气降水影响,但因该含水层富水性极弱而水量较小,不会对矿井生产造成威胁。

烧变岩裂隙发育带是矿区最危险的充水通道,一方面它具有发育的裂隙和很好的含水性,且与地表水体(白杨河)直接相联,另一方面它分布的位置正是主要煤矿的煤层的上部,恰似天然蓄水池,透水事故都是烧变岩与潜水含水构造沟通的结果。

泉水沟煤矿位于天山脚下白杨河岸边,开采区域浅部采空区密集,废巷及老窑采空区位置、范围不甚明了而积水甚多,且主采煤层上方还覆盖有第四系底部砂砾石强含水层(厚7~10m,q=0.256~3.47L/S.m)、

烧变岩含水体(富水性特征、水量、补给通道不详)和煤系砂岩含水层。因此,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矿井水患严重。

井田主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下段(J1b1)和八道湾组中段(J1b2)。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44、43、42、41、40、39、37、35-36号,共8层煤,煤层大部分为中厚-特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主要由中、细粒砂岩

和泥岩组成,阻隔水性能较差,开采后覆岩破坏移动范围较大,破坏影响程度较为剧烈。

根据疆内矿井所发生的突水事故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1.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水仓容量小,水泵装备差。没有抗灾能力。

2.掘进时未先探后掘,盲目揭露老空区或火烧区积水,导致矿井突水。

3.钻孔封孔不彻底,回采或掘进时遇未封孔钻孔,导致矿井突水。

4.未留设足够防水煤柱,导致老空区、火烧区积水或地表水突入井下。

5.矿井工业场地标高较低,未留设足够的防洪措施,夏季洪水淹过场地,灌入井下。

第二节矿井水防治的整体方案

一、矿井水防治整体思路的确定

矿井水防治工作的整体思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排为主,是将主要的资金和设备及管理重点放在对矿井水的抽排上,一种是以“截、堵”相结合的方式,是将主要的资金和设备及管理重点放在对矿井水源头的控制上,下面简单对两种方式进行一下分析:

以排为主方式:

1、费用计算:

电费=35.6*1016090022*0.75=27129603587.4元

35.6为矿井服务年限

1016090022为采纳的初步设计中计算得出的年电耗,以+650水平为准;

0.75为35.6年中的平均电价;

人工费:

35.6*12*3*2000=2563200元

合计:(27129603587.4+2563200)*1.3=35271816823.1元

2、优点:

排水能力大,矿井抗水害能力大;

前期投入资金少,矿井进入生产状态早;

3、缺点:

在整个服务年限之中,矿井排水费用较高,而且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排水费用有增加的可能性;矿井水灾的风险过大;

水患对矿井正常生产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

以“截、堵”相结合的方式

1、费用:

白杨河帷幕注浆费用:11700*400=4680000

白杨河钢筋混凝土砌筑河床:暂定300万元。

泉水沟帷幕注浆费用:参照白杨河费用4680000

白杨河混凝土砂浆砌筑河床:暂定200万元。

加加沟混凝土砂浆砌筑河床:暂定150万元。

地面小窑封堵:暂定100万元。

以上“截、堵”相结合的方式预计可控制和减少矿井75%的水量,剩余水量的抽排费用为:(27129603587.4*0.25+2563200)*1.3=8820453325.775元

合计总费用为:

=8820453325.775+4680000+3000000+4680000+2000000+1500000+

1000000

=8837313325.775元

2、优点

矿井发生水灾的可能行较小;

整体排水费用相对较小;

水患对矿井的正常生产影响较小;

3、缺点

前期投资较大;

所需要的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较高,尤其是帷幕注浆,最后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

治理期间对矿井相关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在矿井整个服务期限之内,都需要对砌筑河床不断进行维护,维护费用较高。

综合比较两个方案,取以“截、堵”相结合的方式较优。

二、矿井水防治整体方案的确定

根据搜集、整理到的我矿水文地质资料可以看出,我矿的防治水工作重点和难点在于动水的防治上,从源头上掐住或减少动水的来源,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和降低水害的风险,同时再辅以各项地面水防治措施,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我矿的水害防治工作。

根据我矿东有白杨河、西有泉水沟、矿区范围内又有条季节性小河流、小窑存在数量不少且情况已无法确知的情况,特提出掐两头堵中间这一水害整体防治方案,具体如下:

1、对白杨河采用帷幕注浆(单侧)加钢筋混凝土砌筑河床相结合的办法,堵死或减少我矿最大水害补给源头;

2、对泉水沟采用帷幕注浆(单侧)加水泥砂浆砌筑河床相结合的办法,堵死或减少水害补给源头;

3、对流经我矿火烧带的季节性河流尤其是加加沟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河床,进一步减少火烧带的渗水量。

4、对矿区范围内的小窑进行封堵,避免小窑进一步的积水。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

井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侯。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降水量205.0mm,蒸发量约1578.7mm。积雪期达130~150d,最大积雪深度33cm,平均积雪深度19cm,最大冻土深度121cm。井田

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形比较复杂,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

井田内地形破碎,沟、梁相间,无常年性河流。井田东部有白杨河,西部有泉水沟,均为常年性流水。白

杨河发源于博格达山主峰的冰川区,主要由融化的雪水与泉水补给,最大流量在7~8月份,入冬后流量显著降低。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白杨河观测站2004水文年的观测资料,2004年平均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煤矿 (2009-2019年)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 ********煤矿 2009年3月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

(2009-2019年) 水灾是我国煤矿生产中最常见的灾害事故之一,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严重摧毁井巷设施,中断生产,甚至引起井巷垮塌等二次事故。矿井水灾的防治通常要从矿井可能的涌水水源开始防治,而矿井可能涌水的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岩层水、岩溶陷落柱水、断层水、以及旧巷或老空区积水等。大气降水即雨雪水;而地表水就是指河、湖、塘、沟、及水库积水;含水岩层水主要指砂砾层含水、石灰岩溶水等;断层构造的破碎带常含有大量水,而断层水一旦与其它水源导通,涌水补给更丰富,威胁会更大;旧巷和老空区积水常含有有害气体,也极易造成人身事故,上述各种水源,通过裂隙、溶洞与井巷连通就有可能对井下造成威胁,而且一般都不会孤立存在,往往互相沟通,互相补给,所以必须有全局观,进行综合防治。 大量事实证明,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思想麻痹,对水文地质及各种水源情况缺乏调查研究,不科学地制定和执行探放水制度、防治水计划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水灾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治结合,加强组织管理,为了做好矿井水的防治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防治中长期规划(2009-2019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矿井水文地质安全条件分析 (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影响地下水形成的自然因素 矿井位于准葛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麓的山前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海拔高程为+863—+815m,最大高差约+40m。山势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地表斜切地层的沟谷发育。垂交于地层走向的主沟为碱泉子沟,是区内天然的泄洪通道。矿区未见基岩出露,被第四系亚砂土及砂砾石层覆盖。其厚度一般为30m,大气降水或积雪融化水大多沿沟谷顺流而下,以地表迳流形式排出区外消失,部分渗入地下。地下水补给微弱。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碱泉子沟为+814m。 2、矿区含(隔)水层特征 矿区岩层主要由松散岩土类和碎屑类组成。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二部分。即第四系松散土类和陆源碎屑岩类。 ' (1)第四系含水层及透水不含水层 第四系堆积为松散及半固结亚砂土和冲洪积、卵砾石层。上部亚砂土细而均匀,局部含砾石,主要分布于山包阶地之上。厚度在20—30m,为透水不含水层;下段为灰色砾石层。

宝丰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措施(DOC)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防排水年度计划及措施 弘业集团内蒙古宝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如果防治措施和手段不到位,一旦煤矿发生水灾,将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灾难。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特编制宝丰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的落实 成立防治水领导机构,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门的防治水队伍。 二、认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 矿技术负责人每年雨季来临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水文地质调查,并形成正式的文字报告,作为指导采剥生产依据。 三、认真做好水害隐患排查工作 矿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煤矿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每年雨季来临前必须对地面排洪沟、截水沟进行清理;根据季节不同,分别有重点的进行水害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逐条制定整改措施。 四、认真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技术负责人每年组织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有针对性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五、组织全矿职工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提高全矿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全矿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保证防治水工作的资金投入,并设置一定的应急资金。 七、进一步掌握清楚周边邻近小窖的采空区面积和积水情况,从而准确地确定积水范围,减少小窖积水的威胁(附小窖情况调查)。 八、认真落实“雨季三防”措施,努力做好防雷、防洪、防汛工作。 九、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 矿井要制定水害应急预案,技术负责人组织每年修订一次;预案的内容要包括: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建立预警和预防机制等;还应包括: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

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古城煤矿有限公司2016~2020年矿井防治水规划 2017年2月28日 修编

2016~2020年矿井防治水规划审批会签表

目录

绪论 矿井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矿井水文地质补勘坚持地面补勘和井下探测相结合,并突出重点区域。加强水害探测和防治水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调研与引进,做到为我所用。探测形式做到物探和钻探相结合。重视与大专院校和防治水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与周边矿区的技术交流与协作。重视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水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为了提高我矿防治水工作水平,做好水害隐患治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结合古城煤矿2016~2020年生产规划,编制2016~2020年矿井防治水规划。 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 一、地表水系 区内第四系厚度一般为170~180m,单元内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区,补给区全部为覆盖型,大气降水渗入第四系地层后向下补给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流向南西,穿过滋阳断层转向南流。区内主要河流有泗水河、沂水河;泗水河由北向南流入该区,发源于新泰大平顶山的西麓,干流长159km,流域面积2361km2,为山洪性河流,河水主要由降水补给,多年平均流量为12.2立方米/秒,径流变差系数0.65。沂水河属泗水河的支流,发源于尼山,全长60km,流域面积600 km2,在兖州城东的粉店村流入泗水河,为泗水河支流。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㈠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6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1.第四系砂砾层松散孔隙含水层组 该层厚度107.9~254.5m,平均厚度为180.05m,其厚度变化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薄。含水层分上、中、下三组,分述如下:上组(Q上):总厚度41.9~55.6m,平均厚48.83m。本组透水性好,富水性强,水位年变幅2~3m。钻孔单位涌水量2.011 L/s·m,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型。 中组(Q中):总厚度40.42~98.01m,平均厚59.66m。富水性强,可做饮用水源,钻孔单位涌水量7.14 L/s·m,属重碳酸钙型水。 下组(Q下):总厚度55.42~84.33m,平均厚69.2m。钻孔单位涌水量 0.097~0.213 L/s·m,属富水性中等含水组,水质为重碳酸钙型。 2.山西组3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层厚度0.92~36.69m,平均厚17.46m,属于上煤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煤层开采过程中,预计顶板冒落以后,导水裂隙带高度可达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单位涌水量0.00568 L/s·m,渗透系数0.0156m/d,水质属重碳酸钠型水。 3.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层厚度1.7~8.15m,平均厚4.86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因厚度薄、埋藏深,所以岩溶发育不良,充水空间不发育,富水性弱,本层补给来源有限,但将来矿井开采过程中,长期排水降压,奥陶系灰岩水通过断层侧向补给构成主要水源。三灰含水层以静储量为主,易

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 1. 井下水灾隐患分析 1.1 井下水害类型: 根据煤矿井下水灾事故的特点结合我矿具体情况,井下水灾分为以下几类:地表水水害、老空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钻孔水水害。 1.2 事故危害: 井下水灾事故轻则恶化掘进、采煤工作面生产条件、设备损坏;重则导致人员伤亡,甚至淹井。 1.3 事故原因分析 1.3.1 水情水害预测预报不及时,定位、定量不准确,防水意识淡薄。 1.3.2 掘进或回采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 1.4 水灾事故易发生的场所 水灾事故易发生的场所是:矿井正常生产的采、掘工作面,采空区溃水影响区域。 2. 井下水灾预防措施 2.1 水灾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定期收集、整理本矿的水文地质资料并上图。 2)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 3)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由专人负责每旬观测一次并进行预测分析。

4)每月编制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审批后下发各班组、队。 5)各采掘队跟班队长负责每班对各自分管区域内的涌水及排水情况进行监测监控。 6)机电队负责每天记录矿井总的排水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排水量有急增现象时,立即查明原因,同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7)通风队负责每周对井下所有的永久密闭进行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2.2 井下突水预兆: 1)煤层发潮、发暗。由于水的渗入,使得煤层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仍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2)巷道壁或煤壁“挂汗”,“挂红”,工作面温度降低,煤壁发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淋水加大,如落雨状)、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说明水源很近,若出现清净水,说明水源远)、有臭味、打钻时发觉钻孔底松软或钻孔有水流出等突水预兆。 上述征兆,并不是每次突水前都会全部出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几个,极个别情况甚至不出现。因此,必须密切注意,认真分析。 2.3 井下水灾预防措施 防治矿井水害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有完善的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中长期防治水害规划和年度防止水害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地表移动塌陷观测站,测出本矿的地表移动规律。 1)防治井下水害的主要措施 (1)老窑水的防治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煤矿 中 长 期 防 治 水 规 划 2012年01月

目 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2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2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2 2.地形地貌 3 3.河流水系 3 4.气象 4 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 4 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6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6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6 2.含水层 6 3.井田内的主要隔水层 9 4.矿井涌水量 10 第二节 井下排水设施 11 1.主排水泵房及水仓 11 2.采区排水设备 11 3.临时水泵房 11 4.地面沉淀池排水设备 11 第三章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2 1.矿井充水来源 12 2.矿井充水通道 14 第四章 矿井主要水害及治理方案 14 第一节 矿井发生突水的原因分析 15 第二节 矿井水防治的整体规划 15 1.矿井水防治整体思路 15 2.矿井水防治整体规划的确定 18 第三节 井下水害治理方案 20 1.留设防水煤岩柱 20 2.井下探放水 21 3.疏干降压 21 4.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五章 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 26 第一节 项目实施计划 26 1.项目组织机构 26 2.项目资金管理 27 3.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27 4.项目实施计划 27 第二节 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29 1.预期效果 29 2.建议 30

前 言 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主要灾害。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自治区政府有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探、防、堵、截、排”等相应的措施。因此编制地质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矿井资料,不便透露,地质报告上有现成的!!! 2.地形地貌 矿井资料,不便透露,地质报告上有现成的!!! 3.河流水系 矿井资料,不便透露,地质报告上有现成的!!! 4.气象 矿井资料,不便透露,地质报告上有现成的!!! 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 矿井资料,不便透露,地质报告上有现成的!!!

防治水制度

各级岗位责任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1总经理岗位责任 总经理是公司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组长,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全面负责。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相关文件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听取公司总工程师和地质防治水科对防治水工作的规划、计划和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从人力、物力和相关资金的落实方面,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重点防治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负责监督和落实每年的防治水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对煤矿水害隐患要及时组织处理。发生水害伤亡事故时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立即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禁迟报、谎报、瞒报水害伤亡事故。 负责装备物探仪器、地质钻机及其它防治水设备。 负责专业探放水队、物探队伍建立。 2总工程师岗位责任 总工程师为公司防治水领导小组副组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 的技术责任人

总工程师必须亲自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及时组织防治水技术人员按 时编制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防治水年度计划,负责对重大防治水工程的设计和防治水工程施工措施的审批。 负责重点防治水工程的检查验收,并及早解决工程中存在的有关技术问题。负责组织审批矿井探放水设计、断层水、老空水煤(岩)柱的设计。 负责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防治水专题会议,协调和解决防治水工作方面出现的难点和问题。 组织地质防治水科每月召开一次水害隐患排查会议。做好对受水威胁地点的每月一排查、一分析、一预报工作,积极采取水害防治措施,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 推广应用防治水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把技术创新作为防治水技术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组织防治水技术攻关。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治水科技评比活动。调动广大技术人员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负责落实专业探放水队、物探队伍的培训工作。 3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岗位责任积极配合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开展防治水图纸资料整理等工作,保证公司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安全生产方针及其它法规。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文件 要求,组织编制防治水业务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实施,及时组织完成文件资料的起草。 协助总经理、总工程师组织制定防治水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季、月计划。根据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编制完善所需的各种资料。

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7741 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 长期规划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富源县大河镇核桃冲煤矿防治水中 长期规划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 一、计划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3、《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 4、核桃冲煤矿矿井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 5、核桃冲煤矿采掘接替计划

2020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贵州源兴矿业有限公司 源兴煤矿 2020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编制:地测科 二〇二零年二月十五日

目录 前言 (2) 一、矿井概况 (3) 1、矿井位置 (3) 2、矿井地形地貌 (3) 3、矿井交通条件 (3) 4、矿井气象 (3) 5、矿井采矿范围 (3) 6、矿井开采煤层 (4) 7、矿井开采煤层顶底板 (4) 8、矿井地质构造 (4) 9、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5) 10、矿井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地温 (5) 二、生产系统概况 (6) 1、矿井开拓系统 (6) 2、矿井通风系统 (7) 3、矿井运输系统 (8) 4、矿井供电系统 (8) 5、矿井供水、消防、防尘洒水系统 (9) 6、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9) 7、矿井通讯联络系统 (9) 8、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9) 9、矿井压风系统 (10) 10、矿井紧急避险系统 (10) 三、矿井年度主要采掘工程安排 (10) 四、矿井年度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1) 1、大气降水 (11) 2、地表水 (11) 3、地下水 (11) 4、老空积水 (12) 6、废弃矿井水 (12) 7、不良钻孔水 (12) 五、矿井年度防治水措施 (12) 六、矿井年度排水系统 (13) 七、矿井年度探放水设备及人员配备情况 (13) 八、矿井年度重点防治水工程计划 (13) 1、矿井年度地面防治水计划 (13) 2、矿井年度井下防治水计划 (14)

3、矿井年度防治水工程实施要求 (15) 九、矿井年度防治水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15) 1、矿井年度防治水工作组织机构 (15) 2、矿井年度防治水工作组织机构责任分工 (16) 十、矿井年度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19) 十一、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执行的有关要求 (21) 十二、矿井年度防治水奖惩办法及计划指标 (22)

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新)

目录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2) 第二章防治水制度 (4) 第三章具体计划 (5) 第四章防治水措施 (8) 第五章探放水专项具体措施 (11) 第六章“雨季三防”专项措施及应急预案............... . (14) 第七章透水事故救援预案 (17)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巴里坤银鑫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黑眼泉煤矿座落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 井田在天山东段北侧梅钦乌拉山脉的北面,为小型山间盆地,属平原型丘陵地形,井田内地形,南西高,北东低,其中多被第四系洪积,冲积层及戈壁砾石所覆盖。 井田中含煤地层主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煤层赋存稳定。 井田含(隔)水层: 1、上新-全新统(Q3-4)透水不含水层(Ht) 松散状亚砂土,底部含有卵、砾石,平均厚12.85m。为透水不含水层。 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相对隔水层组(G1) 隐伏于上新-全新统(Q3-4)之下, 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薄层泥岩,炭质泥岩。夹有粗粒岩层,隔水层平均厚242.83m。 3、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裂隙承压含水层组(H1) 该层组隐伏于西山窑组相对隔水层组(G1)之下,仅在井田西北角呈丘陵低山出露,岩性褐红色、杂色砂砾岩为主,其间夹有薄层状粉砂岩及泥岩,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岩屑,磨圆度较好,直径一般为1-5cm,钙质胶结。含水层平均厚度167.35m。 4、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下部相对隔水层(G2) 以一套褐红色泥质胶结、泥岩、粉砂岩为主,平均厚度29.19m。沿倾向有薄-厚-薄的规律。为相对隔水层。

5、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水层组(H2) 隐伏于三工河组下部隔水层(G2)之下,上部为一套粗粒砂岩夹有薄层砂砾岩,位于A1号煤层顶板段,含水层平均厚度15.12m,沿倾向变厚。平均渗透系数0.003m/d,为弱富水性含水层。水化学类型SO4.Cl-Na型。 6、下侏罗统八道湾组A1号煤层底板段隔水层(G3) 本层位于A1号煤层底板,岩性为灰色粉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度14.56m。 具有隔水作用。 综上所述,井田为裂隙充水矿床,含水层单位涌出量0.017-0.0415L/s.m。 平均渗透系数0.0039—0.0099m/d,直接充含水层水(H2)涌水量 0.0017L/s.m。平均渗透系数0.0003m/d。虽矿床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 区域自然地层及特定的水文地质结构,总体补给微弱。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二类一型。 充水因素:井田地处干旱环境,属微湿度带。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降水对矿床的充水,微乎其微。但矿区范围内无气象长期观测记录。因此,不能排出可能出罕见的瀑雨形式的集中降水,易在低洼处形成暂时性水体,对矿井口的直接进水及通过裂隙等,对矿床进行充水。 2013年计划安装完成矿井排水系统5台ZPHD280-65*8型排水泵,排量:280m3/h,并配配备1台BQZ25-590/15-1600/W-3型隔爆抢险电泵,排量:725 m3/h,主排水管为2趟¢351mm的无缝钢管,抢险管为1趟¢426mm的无缝钢管,单趟管路长1360m。成立专业探放水小组。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

煤矿防治水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撒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撒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水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第九条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采用微震、微震与电法耦合等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探测水体及导水通道,评估注浆等工程治理效果,监测导水通道受采动影响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防治水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提高防治水工作技能和有效处置水

露天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制细则

ICS73.040 D09 团体标准 T/SXDZ034—2020 露天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制细则Rules for working out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 of surface coal mine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年3月20日) XXXX-XX-XX发布XXXX-XX-实施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规定 (1) 4编写基本准则和要求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露天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写提纲 (2)

前 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地防治煤矿水害,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多年来,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紧密结合煤矿防治水工作实际,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煤矿防治水的管理文件及企业标准。同时一些国内及省内的知名技术服务单位为了完成山西煤矿的技术服务业务与相关煤炭企业协同完成了一些技术管理成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省内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单位提升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煤矿企业查清水文地质条件、水害威胁现状以及水患严重程度,明确水害防范重点,提前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以便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依据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及相关企业有关煤矿防治水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按照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要求,将一些针对性强、经过多数煤矿技术人员验证有可操作性、煤矿防治水普遍适用、工作方法可重复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汇总编辑成为协会团体标准,便于推荐给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本标准附录A《露天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写提纲》是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大同煤矿集团临汾宏大锦程煤业有限公司地质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同煤集团临汾宏大锦程煤业 防治水中长远规划 (2012年-2017年) 矿长: 总工: 科长: 审核: 编制: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录 前言........................................... - 1 -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 2 -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 2 -

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 - 4 -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 8 -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 8 - 第二节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 13 - 第三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 14 - 第一节采空区积水的影响........................ - 16 - 第二节奥灰岩溶水对各煤层开采充水影响.......... - 16 - 第四章矿井主要水害及治理方案.................. - 16 - 第一节矿井发生突水的原因分析............... - 16 - 第二节建立安全排水系统..................... - 20 - 第三节矿井水防治的整体规划................. - 21 - 第四节井下水害治理方案..................... - 25 - 第五章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 - 31 - 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 - 31 - 第二节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 33 - 前言 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XXXXXX有限公司XXXX煤矿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编制时间:2016年5月 编制单位:XXXX 煤矿

目录 前言 ............................................................................................ - 1 -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 1 -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 1 -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 5 - 第一节矿井地质概况 .......................................................... - 5 -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 - 18 - 第三章矿井水防治的整体规划............................................ - 31 - 第一节矿井水防治整体思路 .......................................... - 31 - 第二节矿井水防治整体规划的确定 .............................. - 33 - 第三节井下水害治理方案 ................................................ - 36 - 第四章中、长期具体规划........................................................ - 40 - 第一节2016年规划 ........................................................... - 40 - 第二节2017年规划 ........................................................... - 41 - 第三节2018年规划 ........................................................... - 43 - 第四节2019年规划 ........................................................... - 45 - 第四节2020-2026年规划.................................................. - 46 - 第五章建议 ............................................................................ - 48 -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 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 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计划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防治水规定》 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4、2014年生产经营计划 5、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 二、组织机构 组长:聂成明 副组长:马新生 成员:李伟杰曲道中崔新鹤刘煶玉周志 下设探放队 队长:肖志刚 成员:程玉郭柏华学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李大岩任办公室主任,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 一、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40km,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东北60km,牤牛海煤田1区115~100勘探线之间(在矿区东部资源储量核实区的103~106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科右中旗准太本苏木。其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54′30″—121°57′00″,北纬:45°11′45″—45°12′55″ 矿区西北距突泉县城40km,有公路相通。从突泉县向北沿111国道距乌兰浩特140km;向南距通~霍铁路白音胡硕火车站6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草原丘陵地带,无建筑物。 二、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 1、地形地貌 核实区地处牤牛海泡子南3km草原丘陵地带,海拔标高185m~190m,相对高差为5m左右 2、水系 牤牛海泡子(鱼场)与核实区之间有一丘陵相隔,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 3、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年最低气温-30.2℃,年平均降水量44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 土深度2.0m。

2021版防治水中心主任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防治水中心主任岗位安全 生产责任制

2021版防治水中心主任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在总工程师、地测副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矿的地质、水文地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水害防治中心的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修订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3、负责组织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具体落实。 4、负责矿井井下物探初步结论的预审;负责对年度地质及水情水害预报、月度地质及水情水害预报、探放水设计、防治水方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专门水文地质情况报告、矿井隔水煤(岩)柱留设报告等资料的预审;负责各类地质资料、“三书”的提交预审;负责组织对防治水工程预验收。 5、负责对探放水成果进行研判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6、负责组织编制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及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预审;负责预审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协助总工程师完成水害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工作。 7、负责承压开采专项技术措施及防突水技术措施的预审。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精.选)

有限公司煤矿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编制时间:2016年5月 编制单位:煤矿

目录 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矿井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矿井水防治的整体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矿井水防治整体思路......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矿井水防治整体规划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井下水害治理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中、长期具体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 2016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 2017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 2018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 2019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 2020-2026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主要灾害。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家煤监局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防治水的相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探、防、堵、截、排”等相应的措施。特编制我矿地质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DOC 30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计划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防治水规定》 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4、2014年生产经营计划 5、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 二、组织机构 组长:聂成明 副组长:马新生 成员:李伟杰曲道中崔新鹤刘煶玉周志 下设探放队 队长:肖志刚 成员:程玉郭柏华学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李大岩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 一、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40km,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东北60km,牤牛海煤田1区115~100勘探线之间(在矿区东部资源储量核实区的103~106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科右中旗准太本苏木。其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54′30″—121°57′00″,北纬: 45°11′45″— 45°12′55″ 矿区西北距突泉县城40km,有公路相通。从突泉县向北沿111国道距乌兰浩特140km;向南距通~霍铁路白音胡硕火车站6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草原丘陵地带,无建筑物。 二、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 1、地形地貌 核实区地处牤牛海泡子南3km草原丘陵地带,海拔标高185m~190m,相对高差为5m左右 2、水系 牤牛海泡子(鱼场)与核实区之间有一丘陵相隔,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 3、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

防治水细则完整版题库

防治水细则知识题库(新增50题) 一、判断题(10题) 1、煤炭企业、煤矿的总工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3、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4、在水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5、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不需要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6、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当根据相关规范编制补充勘探设计,经煤炭企业总经理组织审批后实施。(×) 7、应当根据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测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和探测工作目的等编写地面水文地质物探设计,由煤炭安全矿长组织审批。(×)8、物探作业前,不需要根据采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目的等编写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控制精度,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 9、每年年初,根据年度采掘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提出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 10、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 10.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应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 水设备。 答案:对 16.钻孔施工前,加强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背好工作面煤 壁。 答案:对

18.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 答案:对 19.如果有防水措施,可以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答案:错 20.井下探放水应采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 答案:对 25.矿井对水量大、水压高的积水区,应先从煤层顶底板岩层打穿层放水孔,把水压降下来,然后再沿煤层打探水钻孔。 答案:对 32.发生透水事故时,应沿来上班的路线撤退。 答案:错 32.发生透水事故时,应沿来上班的路线撤退。 答案:错 51.受水淹区积水威胁的区域,必须在排除积水、消除威胁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开采倾斜、缓倾斜煤层的,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 答案:对 52.”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是水灾治理的原则。 答案:对 59.当掘进工作面出现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报告调度室,立即发出警报并撤出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